2015年3月2日,周一晚间,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涨0.90%,报收5008.10点。这是纳指时隔15年重新站到5000点大关上,苹果等科技股是最大功臣。
2000年3月9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收盘后首次报收超过5000点,并于第二天小幅走高,创下5048.62点的收盘记录。然而,好景不长,第三天纳指突然暴跌近150点,一下跌落谷底。此后该指数收盘报收再没突破5000点。当年4月中旬,纳指回到3321点。从此一路震荡徘徊。此外,周一晚间道琼斯指数上涨155.93点,收18288.63点,涨幅0.9%。标普500指数上涨12.89点,收2117.39点,涨幅0.6%。这两项股指皆刷新纪录高点。
纳指突破5000点大关,离不开近期成分股利润大增和派发股息稳定增长的消息刺激。最近苹果宣布,公司去年四季度实现创纪录的180亿美元季度利润。目前苹果的市值已经高达758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投资者从苹果公司身上看到了纳斯达克板块其他科技股可能越走越好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市场分化成两派。乐观派认为,目前纳指成分股的总体市盈率只有23倍,与2000年相比低很多,因此投资风险较小;悲观派则认为,目前美国股票估值高于长期平均水平,股市继续实现金融危机以来的两位数百分比年涨幅是不现实的。不管怎么说,时隔15年后纳指的表现让投资者笑了。

Euro Pacific Capital CEO希夫称:“如果没有QE,纳指就不会涨这么高,没有近零利率纳指也不会突破5000点,廉价资金引发的前所未有的股票回购计划也是原因。这些都是人为的推动因素,没有这些因素后涨势不会持续下去。”
上次纳指触及5000点是在2000年3月,之后该股指暴跌了80%,2002年10月降至仅仅1108.49点。
但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存在泡沫。Phoenix Financial首席市场分析师卡夫曼称:“我对做空估值过高的股票感兴趣,我不认为我们处于泡沫之中,我认为基本面是为估值提供了支撑。”
卡夫曼称:“2000年时,你没有自由现金流收益、没有派息、没有股票溢价。”他指出当年的市盈率一度高达200倍。但现在,标普信息技术类股的市盈率为19.6倍,半导体指数股息率为2.1%,高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高于标普500 1.95%的股息率。
但希夫表示:“如果不是有区别,就永远不会有泡沫,这是泡沫的成因,是泡沫的共同点。相比2000年,科技股相对其他类股没有高估,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泡沫。”
希夫还表示对Uber等公司的过高估值感到担忧。
他称:“估值太荒唐了,有很多类似Uber的公司市值都高达数十亿美元,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盈利,很多公司就不会盈利。这次的区别是,不是科技股出现泡沫,而是整个美国经济就是一个大泡沫。”
希夫预计,美联储今年不但不会升息,而是还将推出更多QE。但他也预计,升息将损害科技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因为这些公司需要偿付债务。
科技初创公司通常吸引风投的资金,或通过股权融资,而非债务。而美联储升息前发行债务的利息也不会改变。(谷云)
时隔十五年 纳指重返5000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5年3月2日,周一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盘突破5000点关口,为近15年来首次,成为该指数(曾被视为互联网业大量出现泡沫的代名词)复兴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上一次纳指站上5000点的情形:2000年3月,纳指位于5000点上方的日子仅仅维系了两天就因为科技股泡沫破裂而开始暴跌。
截至2000年底,该指数跌幅超过50%,并且下跌远未到头。待到2002年晚些时候的见底之日,纳指已自5000点上方下跌超过75%。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最新评论指出,纳指今时已不同往日,投资风险也远小于2000年,即使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实际上,尽管具体点位对华尔街可能更具吸引力,更具比较性的时期不是2000年3月而是2007年12月,这是纳指动态市盈率最后一次达到21倍的时间。
这一水平尚不足科技股泡沫顶峰时纳指市盈率的1/3。更具说服力的是纳指相较于更广泛市场的估值水平变化:如今较标普500指数估值溢价仅20%,十五年前则是接近200%,当前的溢价水平也是十五年以来的新低。
自纳指上一次突破5000点以来,包括该指数本身在内的很多指标都发生了变化。关于纳指及其漫长的复兴之路,你需要知道以下五件事情:
1) 重回黄金时代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追踪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的2,571只股票,该指数耗费了近15年的时间重回5000点关口,而在互联网繁荣时期,该指数曾轻而易举的突破该关口,并令人印象深刻。
2000年3月9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首次收盘超5000点,并于第二天小幅走高达到收盘纪录高位5048.62点。
然而,该指数第三天暴跌近150点,而从峰值跌到谷底期间,跌幅累计达78%。此后该指数就再也没有在收盘时突破5000点,而且在盘中突破该点位的情形也只有四次,最后一次出现在2000年3月27日。当年4月中旬,纳指回到3321点。
2) 15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一只指数花了十几年时间才重登前高点并非史无前例。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花了25年时间才重回1929年高点,期间经历了大萧条、二战以及朝鲜战争。道琼斯指数花了十多年时间才重回1906年触及的高点,期间经历了1907年的金融恐慌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一些股指花费的时间更长:日经225指数目前还没回升到1989年创下的历史高点38915.87点的一半水平。
当前周期下,纳斯达克指数重登科技股泡沫时期高点所花费的时间是道琼斯指数或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两倍多。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均重新突破了2000年高点。
3) 世事变化如此之大!
纳斯达克指数上一次触及5000点时,多只成分股才刚刚上市不到一年,这些公司想要利用投资者对科技股的不理性热情大赚一笔。后来证明其中许多公司是亏损的。另一些公司(包括许多更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相对于其股价而言盈利水平偏低。
2000年3月9日,纳斯达克指数首次收于5000点之上,当时该指数市盈率超过了120倍。交易员和分析师一致认为这为未来科技股上演一场历史性的崩盘打下了伏笔。
如今,科技股在纳斯达克指数中的权重已经大幅降低,成分股中的亏损公司也更少。值得一提的是,纳斯达克指数成份股还包括了苹果公司(Apple Inc.)。苹果在过去15年里蜕变为可以说是全球最成功的公司。苹果的市值已经高达7,58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最近该公司公布实现创纪录的180亿美元季度利润。
4) 怀疑之声再起!
尽管这次几乎没有投资者认为纳斯达克市场出现泡沫,但绝不缺少对股市持怀疑态度的人。目前纳斯达克指数成分股总体市盈率为23倍,较2000年的高点相形见绌,但目前美国股票估值高于长期平均水平,很多投资者表示指望股市继续实现金融危机以来的两位数百分比年涨幅是不现实的。
此外,眼下距主要股指上一次大幅下跌10%甚至更多已超过三年,这样长的平静期很少见,一些看空者称这预示未来道路会更加坎坷。
5) 巨人倒下
尽管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创下的纪录从很大程度上与pets.com和the globe.com等早已辉煌不再的公司有关,但很多在上次将纳斯达克指数推至5000点上方的公司如今仍保持强大,不过给股东带来的回报可能并不理想。如果投资者在2000年3月10日买入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 Inc.)股票并持有到现在,那么包括股息在内他将损失55%。而如果他买入英特尔(Intel Corp.)股票,则损失22%。买入微软(Microsoft Corp.)和甲骨文(Oracle Corp.)股票的投资者将分别获得21%和13%的收益,但仍不及买入标普500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
今日纳指突破5000点走势与以往之不同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3月3日凌晨消息,媒体周一分析文章指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经再次突破5000点水平,而这一次与2000年时候大涨突破这个点位,并在之后因为互联网泡沫的崩溃大跌近千点的经历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Gluskin Sheff的分析师大卫-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在周一的报告中指出,这一次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5000点之旅与上次至少有三点区别:
1. 科技股相比当时要便宜很多,“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科技板块目前只有15倍的前瞻市盈率,而在2000年时候极有误导性的盈利预期推动下,这个指标是虚高很多的30倍”。
2. 相比国债,科技股的收益率要高很多。股息收益率大约是1.5%,与五年期财政部票据类似——2000年的时候,科技股的股息收益接近零,而同期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6.5%。
3. “纳指已经不再只是代表科技企业”。2000年的时候,纳斯达克市值中的60%来自科技股,而现在这个比例仅略超过40%。健康保健,金融以及消费股在指数中的比例过去多年均有提高。
因此,大卫-罗森伯格在报告中指出,仅仅因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突破5000,很难认定是科技泡沫的再现。
巴伦周刊也在上周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纳斯达克目前的估值受到了强劲盈利和现金流的良好支持,绝对不再是一个白日梦。 (孔军)
纳指重返5000点预示着什么?编辑本段回目录
周一(3月2日),投资者终于目睹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 Composite)在15年后突破传说中的5000点关口。
这个美国科技股基准指数曾在2000年3月网络股泡沫最高潮时站在这一关口上方,之后经历了大幅下挫,到2002年10月,已跌至1114.11点的低位。
从以往历史来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仅有两次报收于5000点上方,分别是在2000年3月9日和同年3月10日,那时Facebook还不存在,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还只有15岁,就连谷歌也要在四年以后才会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
如今,随着央行继续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很多全球股市基准指数创下空前或多年高位,纳斯达克指数也终于正逼近上述峰值——很多投资者原本认为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重新达到这一水平。
此前,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7年突破了其在世纪之交创下的峰值水平,而且在过去两年里一直连创新高,而纳斯达克指数目前仍低于2000年3月创下的5048.62点的收盘点位峰值和5132.52点的盘中峰值。
同为科技股拉动,今时已非往昔
在此次金融危机期间回落到1300点以下后,纳斯达克指数迄今已累计上涨近300%,原因是在遥遥领先的全球最大公司苹果(Apple)的复兴的拉动下,科技行业的前景获得了改善。与此同时,谷歌(Google)和其他创新科技企业(如Netflix、特斯拉(Tesla)、Facebook、LinkedIn,这些公司在2000年时还未问世)的崛起反映出,科技股基准在过去15年里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不过,尽管同为科技股拉动,但今时却已与往昔互联网泡沫之际截然不同。BTIG首席策略师丹·格林豪斯(Dan Greenhaus)表示,纳斯达克指数升向5000点使得一些人担心估值泡沫正在生成,但这种担心是多虑了。
格林豪斯表示,“尽管科技板块出现了一些与其他行业一样的估值问题,但我们认为将之与2000年进行对比是不恰当的。”
2000年3月9日,纳斯达克指数首次收于5000点之上,当时该指数市盈率超过了120倍。交易员和分析师一致认为这为未来科技股上演一场历史性的崩盘打下了伏笔。
而如今,科技股在纳斯达克指数中的权重已经大幅降低,成分股中的亏损公司也更少。值得一提的是,纳斯达克指数成份股还包括了苹果公司(Apple Inc.)。苹果在过去15年里蜕变为可以说是全球最成功的公司。苹果的市值已经高达7,58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最近该公司公布实现创纪录的180亿美元季度利润。
牛市怀疑之声尤未停歇
尽管这次几乎没有投资者认为纳斯达克市场出现泡沫,但绝不缺少对股市持怀疑态度的人。目前纳斯达克指数成分股总体市盈率为23倍,较2000年的高点相形见绌,但目前美国股票估值高于长期平均水平,很多投资者表示指望股市继续实现金融危机以来的两位数百分比年涨幅是不现实的。
眼下,距主要股指上一次大幅下跌10%甚至更多已超过三年,这样长的平静期很少见,一些看空者称这预示未来道路会更加坎坷。
此外,美联储即将步入加息周期,也可能成为纳指进一步上行的拦路虎。“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近期便认为,美联储将在6月份加息。
格罗斯周一(3月2日)表示,随着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者推动股市、债券飙涨,美联储把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可能造成市场出现泡沫。
格罗斯说道,6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话,表明美联储至少愿意承认这个问题。格罗斯去年9月份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加盟骏利资产管理集团(Janus Capital Group Inc.)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303/13526117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