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computerLand公司的变更通路战名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新的类似于批发商的策销策略下,ComputerLand买下了大约20个大城市中的特许经营店的股权,并将它们变为公司所有的销售办公室。这些新建的营销办公室将与大中客户进行交易,而不是零售。为吸引大客户,ComputerLand特对他们提供更佳的服务与支持。例如,让客户可以利用电子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易。ComputerLand与它的12家最大客户之间建立了计算机网铬,使得他们可通过电话得到报价及进行定货。COmputerLand计划每月在这个网铬中特加3到4名大容户。传统的计算机邮购店却没有这样的网络:
在小城市中,ComputerLand特蛙续使用特许经营商店。托斯说,在小城市中,许多客户的需求量很小,不值得费钱搞促销。ComputerLand在亚特兰大建立了一个名为计其机园地快车的超市进行试验。如采集超市成功,ComputerLand就堆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方式。
美国技术巨头米拉德消失20余载逃税1亿美元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国外媒体报道,20多年来,美国技术巨头威廉-米拉德(William H. Millard)一直是全世界最难寻觅的逃税者,他在新加坡、爱尔兰和其他地区都进行过金融活动,但是人们一直不知道他的确切位置。至今,他累积未缴纳的税金及滞纳金已超过了1亿美元。
消失20余年技术巨头行踪被私家侦探曝光
米拉德是全美最大连锁店ComputerLand的创始人,现年79岁。美国税务当局最后一次看到他,是1990年8月在遥远的太平洋度假圣地塞班岛。当时,他在那里生活。但是,在他将公司出售几年后,他就突然人间蒸发了。他一度被列为美国突然消失的最有钱的人之一。
直到现在,美国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塞班岛是其中一部分)才在加勒比海西部大开曼岛上的一栋黄色豪宅里发现了米拉德及其妻子的行踪。
在一家纽约法律公司和一小组私家侦探的帮助下,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现在正在深入调查一个由超过50个空壳公司、信托银行和银行账户组成的网络,律师认为这个网络与米拉德有联系,希望能从中征收到了米拉德欠缴的1亿美元税款。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复杂、最富有技巧的离岸资产逃税案。”负责此案的法律公司Kobre & Kim的合伙人迈克尔-金(Michael Kim)说,“在20多年时间里,他把大笔资金在全世界转来转去。”
米拉德行踪的发现让人们再次想起了这个技术行业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具争议性的名字,也将米拉德和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推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政府官员的说法,人们发现米拉德行踪的一个关键的突破点是去年圣诞节,一个私家侦探发现米拉德和他的一个女儿在他们的度假地佛罗里达共进晚餐。当记者给大开曼岛的米拉德打电话时,他拒绝发表评论,并说,“我们是非常内向的人,我们的生活一向无人打扰。”米拉德两个女儿的律师也拒绝发表评论。
此前一直担任米拉德律师的特里-基尔斯(Terry Giles)认为米拉德隐瞒财富的想法“非常可笑,对他是一种侮辱。”他说,米拉德直到前几天才知道他还有很多税项没有缴纳。当被问及米拉德从1990年至今在哪里时,基尔斯回答,“我不会做任何对起诉米拉德的人有利的事情。”
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家
在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米拉德作为加利福尼亚州最富有远见的技术先锋,有关他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在这期间,这位富有魅力的大学辍学生将 ComputerLand公司发展成了全美国最大的电脑连锁店,拥有800家分店。根据投资银行家的估计,米拉德所持有股份的价值曾一度达到10亿美元以上。
米拉德不是人们通常想象中的那种企业家。根据两名曾在ComputerLand公司工作的员工描述,他喜欢一句格言,“我们是一个家庭,而不是一个公司。”他藐视各种陈规陋习。他的一双绿色的眼睛可以看透人心,他自认为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商人。
他和他的妻子帕特丽夏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郊外建立了一个都铎王朝风格的豪宅,里面摆满了古董、绘画和雕塑。他还有一个私人喷气式飞机舰队可随时供他支配,包括一架Falcon 50和一架Learjet。他每天工作14-18个小时,仅以花生酱三明治充饥。
米拉德的非正统的管理方式和奢华的开支,包括几百万美元抗击全球饥饿的公司赞助计划,最终导致他离开了ComputerLand公司。由于与公司就一笔早期贷款对簿公堂并败诉,以及与特许经营人和管理层不和,米拉德最终在1986年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
选择避税天堂
之后不久,他及其家人一起搬到了塞班岛。他曾对新闻媒体说,他之所以选择这个靠近关岛的岛屿,是因为它位于亚洲,而他认为亚洲将是下一个经济增长区域。“你知道吗,常言道,‘年轻人,往西行’?”他在1986年对《华尔街日报》说,“这里就是美国领土下最西边的地方。”
塞班岛极其友善的税收环境可能也是他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有权减少美国法律规定的居民从该地所获收入应缴纳的赋税,而且实际上也在这样做。这个岛上的居民能够减免95%的美国法律规定的税负。
米拉德是一个避税意识很强的人。在ComputerLand公司工作时,他曾帮助该公司利用泽西岛的一家信托公司和巴拿马的一家控股公司,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税收结构。他所在公司的一位前同事说,米拉德的办公桌上有一份美国国家税务局法规。
在塞班岛,他在一个悬崖上建造了一座塔状的城堡,可以瞭望广阔的海洋。其中还建有一个游泳池和他女儿们的住宅。保护这些住宅的是一个30英尺高的围墙,当地人称之为“中国的万里长城”。他还创立了一个电力公司,接管和改善该岛上陈旧的电网系统,并计划在该岛上进行房地产开发。
但是,米拉德因为说话直接让该岛上的某些人很不高兴。在一次面对商界领袖演讲时,他抱怨说一些政府官员总是向他索要贿赂。尽管当地政府多年来总是面临受贿指控,但是他的话激怒了某些塞班岛居民,一位政府官员说,米拉德曾受到过死亡威胁。
案值1亿美元的税收纠纷
在 1986年,米拉德计划卖掉他所持有的ComputerLand公司股份。这笔交易直到1987年才全部交割完毕,具体交易金额未对外公布,但是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当局估计价值在2亿美元到2.5亿美元之间。而在这个时候,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已经改变了当年宽松的税制。对于居民从当地所赚的收入,新的税法不再减免95%的税负,而是对超过750万美元的收入减免50%的税负,对超过2000万美元的收入减免20%的税负。而且,当局还称,即使对于调整后的税法,米拉德也不够资格享受减税政策,因为ComputerLand公司是在美国创立的,因而应遵守美国的税率。在1990年8月,米拉德离开了塞班岛。
根据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向美国联邦法院提交的起诉状,次年,该岛上的税务部门给米拉德全家及其美国律师发送了一份欠税通知。但是,米拉德的前任律师基尔斯称从未收到过这样的通知。“在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米拉德是按照当地的税法按时足额缴纳税款的。他们后来改变了税法,然后又追溯到从前,力图按照新税法向已离开该岛的米拉德征收税款。”基尔斯说。在1994年,在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地方法院,米拉德及其妻子被判向当地税务局补交3600万美元的税款。
多年来,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政府官员发现了米拉德在新加坡、爱尔兰、布鲁塞尔、香港和大开曼岛的活动,但是,他们“无法确切地知道”他究竟在何地。基尔斯说,到后来,米拉德放弃了他的美国护照,加入了爱尔兰籍。
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政府官员贝尼格诺-菲提亚尔(Benigno Fitial)说,几年前,他开始着手调查米拉德一家的行踪。“米拉德一家在这起诉讼案中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傲慢态度,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可以藐视小政府的法律。”这位官员说。
在 2010年,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雇佣纽约法律公司Kobre & Kim专门负责在国际上收集线索。在税法律师团队、诈骗性财务审计员和私家侦探的共同努力下,该公司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才找到了米拉德及其资产的去向。到现在,米拉德应缴纳的赋税额度,加上利息和滞纳金,已超过了1亿美元。
律师悄悄追踪米拉德财产
负责此案的律师称,在去年12月底,为Kobre & Kim法律公司效力的一个私家侦探发现了米拉德女儿、ComputerLand公司前任总裁芭芭拉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附近的家。在圣诞节前夕下午晚些时候,这个侦探发现米拉德正在院子里散步。他们密切着监视这个住宅。几天后,他们尾随米拉德到了机场,发现米拉德登上了前往大开曼岛的航班。当米拉德到达大开曼岛时,另一个私家侦探早已等在那里,并悄悄跟踪他到了他的住宅。
搜查他的财产被证明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在3月,这起税收官司的判决结果已在佛罗里达州和纽约州的联邦地方法院备案。Kobre & Kim公司开始向几十家律师们认为拥有米拉德账户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送了传票。一切调查均在悄悄进行,这家法律公司从来没有与米拉德正面接触过。因为他们担心打草惊蛇,让警觉的米拉德迅速将其财富转移到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外。与这些传票同时发出的还有“禁言令”,旨在防止金融机构走漏风声,将此次调查活动告知米拉德及其家人。
但是,根据律师及其向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联邦地方法院提交的文书,在8月3日,摩根大通给米拉德的一个女儿发去了一份法院传票和禁言令的复印件。摩根大通给这家法律公司的一封信函中写道,这是一次“笔误”。这封信函现在也提交给了法院。这家银行的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Kobre & Kim公司的律师称,在风声走漏后,律师认为与米拉德有联系的一些金融机构,有的删掉了他们的电话号码,有的关闭了他们的网站。于是,他们开始集中精力调查他们坚信存有米拉德财富的几十家信托公司和账户。这些机构分布于爱尔兰、大开曼岛、香港、新加坡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它们的名称有Bamba Ltd.、Maximum Enterprises和The Diamond Trust等等。
律师称,米拉德的策略似乎是尽可能多、尽可能广地在不同账户中分散他的财富,然后让它们像涓涓细流一样往回流进来。“我希望他做出正确的决定,补交他所欠的税负。”这家法律公司的合伙人金说,“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轻易地放弃1亿美元。”
米拉德在塞班岛上尚未完工的城堡现在已废弃在那里。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政府称,它计划取消这笔财产的赎回权。“它位于西太平洋群岛之外的一个地方。” 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政府官员菲提亚尔说,“这恰好反映了米拉德在这里生活时的状况。”1976年,Apple登场 编辑本段回目录

电脑商店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6年的Macworld Expo的展示会上,苹果电脑(Apple)(AAPL)推出了第一款Macintoshes电脑以及几种新的软体包,同时大肆宣扬iPod和iTunes的巨大成功。
其实在苹果电脑各项成功的策略中,有一项多少被忽视然而却起着火车头的作用,那就是Apple Store。苹果已经证明——而且有希望一劳永逸地证明,品牌零售专卖店对于高利润、注重设计的高科技产品的销售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模式适用于汽车,适用于服装,适用于鞋类,为什么就不能适用于电脑呢?
这与一般的电脑零售店(如CompUSA)不同,因为在一般性的商店里,是否强硬推销取决于店主。
我个人对30年来桌上型电脑的销售有两个迷惑不解之处。一,为什么所有品牌电脑生产商从未意识到它们需要自己的店面和门脸;二,为什么苹果电脑花费如此长时间才做到这一点。
根据贾伯斯(Steve Jobs)在MacWorld Expo的演讲,该公司135家零售商店过去三个月的季度销售额首次达到10亿美元,光临商店的顾客总数达2600万。
可以猜测,当零售商店的主意最初提出的时候,苹果电脑的董事会一定也表示过反对。在此之前,电脑厂商开设自有商店的努力全都以失败告终。
许多更一般化的电脑商店,不是关门大吉就是成了空壳。早年的Computerland、MicrosAge和Byte Shop,哪一个不是烟消云散?
电脑厂商开设的零售店遭受的打击最严重。最初,IBM在1980年代它那巨大的企业中心销售个人电脑和软体。这些商店的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后来突然纷纷关闭了,因为据说出现了巨大的营业亏损。
紧接着在1980年代晚期,出现了一家销售电脑的非常成功的直销公司,叫做CompuAdd。那时候CompuAdd与捷威(Gateway)、戴尔(Dell)和康伯(Compaq)是合作伙伴。它开设了零售电脑的连锁店。而在此之前,它是专门经营邮购业务的。
据认为,开设这些商店把这家以前非常成功的公司弄垮了。1993年,该公司申请破产。
1990年代末,捷威开始推出它的Country Stores并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到2003年便全部关闭。苹果电脑则是在2001年开始设店的。
我发现这些公司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是本人对1978年以来电脑零售商店的一个简要回顾,不错,我对这个问题很重视。
我指的是电脑厂商开设的销售专一品牌的商店,而不是那种销售众多品牌的一般电脑零售店:
Computer Kits(大约1978年):销售Altair Computer。是由一位技术专家/工程师开设的小型商店,有一种屈尊俯就、令人压抑和傲慢味道;不够专业。
IBM Business Centers(大约1984年):最初以企业客户为目标,对一般大众客户兴趣不高。是在城区黄金地段开设的活泼大型商店。
CompuAdd Computer Store(大约1991年):非常类似于今天的CompUSA,让人觉得不太重视自有品牌。环境让人感到舒适而有趣,就那时而言规模也较大。
Gateway Country Stores(大约2001年):郊区开设的超大商店,常常让人心里嘀咕:“我不会是这里的唯一顾客吧?”叫人毛骨悚然。似乎是一对一销售的模式。并非音响店那种强行推销的高压力环境,但有些相似,让人觉得不舒适。
Apple Stores(现在仍存在):起初为紧凑型商店,在可持续经营后扩大为适度规模的商店。非常开放和现代,看上去新奇而舒适。通常情况下店内总是挤满了玩设备的人。销售人员不会施加太大的推销压力。
电脑零售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失败,看来苹果公司最后摸索出了一条成功途径;现在,它可以用来销售它想销售的任何产品了。而且与多品牌的电脑商店不同,它可以控制强硬推销的现象。这是关键的一点。
看起来,今后几年内其它电脑厂商(东芝、戴尔、惠普、联想等等)将不得不考量这种零售模式了。它们最好赶紧这样做。
(本文作者:John C. Dvorak)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omment/20060113/00192271844.s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Mill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