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怎样“说服”华盛顿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不出意外,在这个酷热的夏天,美国华尔街将正式迎来继“罗斯福新政”后最为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即“多德- 弗兰克”法案)。
当地时间6 月25 日凌晨5点39 分,美国华盛顿国会山上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鼓掌欢呼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系委员会议员们通宵工作,从前一天上午9 点30 分一直讨论到第二天凌晨5点多,他们终于就自上世纪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厉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5 天后,美国众议院以237 票赞成192 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最新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但美国参议院推迟了对这一法案的表决,理由是美国国会任期最长的参议员罗伯特·伯德6月28 日意外去世。
经过一周的独立日休假之后,本周,参议院所有议员将对法案进行最后表决。由于取消了原本对银行征税的计划,人们普遍认为该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这使得原定于7 月4 日美国独立日前交给总统奥巴马签署的这一历史性法案,最早将于7 月中旬才能送交奥巴马签署生效。
有两个人的名字可能将载入史册,现年70 岁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以及66 岁的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佛·多德。二人是该金融改革法案的主要撰写者,享有法案的冠名权。
现在,每个人看上去都心满意足。法案的主要撰写者之一多德认为该法案是一项“巨大的成就”;弗兰克说这项法案比“几乎所有人”预计的都要严格。
最心满意足的莫过于那些服务于华尔街各金融巨头的职业说客们。过去数月,在华盛顿、纽约等各主要地点积极游说的职业说客,也是本次金融法案推动进程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个群体。
游说
6 月上旬,本次金融改革法案最终文本确定前,大批说客聚集华盛顿。《美国律师》杂志创始人史蒂芬·布里尔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大约有40 名穿着光鲜亮丽的男士女士,将联邦众议院大楼那个豪华的大理石前厅塞了个水泄不通。”在为《时代》杂志撰写的稿件中,布里尔如此描述,“他们都是为各自的雇主传递价值观的。”这些雇主包括全美各大商业银行、按揭贷款公司、证券经纪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商……
“可惜,我们纳税人没有这样一群影响力巨大的说客。”布里尔如此感慨。这些人只是位于华盛顿的庞大游说团体中的一小部分。该地当前已有1900家游说机构,拥有1.1 万名经注册的合法经营的游说者。其中的一些规模庞大,比如国会税务合作伙伴(CTP)旗下拥有大约11000 名员工。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相关政策制订过程中游说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出更有利于其雇主的政策倾向,并收受巨额咨询费用。根据华盛顿尽责政治中心 (CRP) 去年的统计数据,类似于CTP 这样的公司,全美各类游说机构去年仅为各类工商企业游说与税法有关的问题一项就获得近35 亿美元的收入。
林赛·胡珀是国会税务合作伙伴的联席创始人,他告诉布里尔,他们服务的客户各行各业都有,从摩根史丹利、高盛到3M、福特汽车,甚至还有奢侈品牌香奈尔。事实上,就连《时代》杂志的母公司时代华纳也是他们的客户。
林赛·胡珀的另一个重要客户,私募股本委员会去年开始每月向他们支付3 万美元的咨询费,要求他们协助让其协会会员的税收处于较低水平。国会税务合作伙伴只不过是该委员会雇佣的5家游说公司中的一家,根据该委员会自己的统计,自去年初到今年3 月,他们共为游说活动支出了430 万美元。
考虑到其他团体也参与游说同样的税收问题,布里尔预计,从去年开始,关于这一问题的游说总开支可能达到1500 万美元。这个数目看起来很大,但与未来10 年大约1000 亿美元的应纳税额相比却不算什么。
过去数周,布里尔所看到的这40位穿着光鲜、口若悬河的说客,仅仅是全美约2000 位一直持续关注了2 周的参、众议员协调委员会尽力协调各自不同版本法案的说客中的少数。
真正的战斗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打响了。彭博社在5 月17 日的报道中说,正当美国参议院准备对相关的立法进行投票倒计时时,华尔街每天都忙着给立法者们送钱。“一些众议员一边谴责华尔街的贪婪,一边则对来自华尔街的政治献金来者不拒。”
约翰·阿德勒是一名新泽西州民主党议员,据彭博社报道,5 月,阿德勒参议员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方面发出严正声明,敦促华尔街应当更富责任感;另一方面,在华盛顿举办了一个名为“金融服务晚餐”的活动,其最低捐款额设定为1000 美元。
据报道,5 月,至少有20 位参议院立法者从华尔街征求募捐。这些筹款活动的主持方不少来自像高盛或者花旗这样的华尔街机构。
“他们不会拿人的手短吗?”来自华盛顿的独立观察机构阳光基金的编辑比尔·埃里森忿忿不平地说道。
“很明显,金融业正在试图钝化华尔街改革带来的冲击。在美国,募捐竞选制度向来存在,而现在说客们将会无比感激这样的一种制度。”早在几个月钱,来自美国公众利益研究机构消费者项目的观察家就不无担心地评论说。
来自《赫芬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狄伦在众议院通过法案最终文本后即撰文评价说,事实上,除了能为投资者提供比以往多一点的保障之外,最终通过的法案并没有政客们鼓吹得那么严格和具有革命性,他更愿意将之称为一场“橱窗购物”而已。
“参议员收了钱,但并不代表他就会改变对于该法案议题的判断。”彭博社采访不少参议员的发言人,得到了这样的回应。
妥协
在本次法案中,“沃克尔规则”被认为是对银行业打击最大的条款,其相关内容将限制受联邦担保的银行进行自营交易的能力,因而也成为了该法案通过之前的关键几周内,说客们主要游说的议题。
不少说客告诉布里尔,他们受雇主之托,想当面向共和党的资深议员陈述,如何重新调整“沃克尔规则”中的主要条款。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是美国经济界最受热议的人物之一。这个被称为“鄙视华尔街的人”曾受卡特总统之邀打击通货膨胀,当时,在他的重拳出击下,美国的通货膨胀从1981 年的13.6% 下降到1983 年的3.5%。沃克尔当时打击通胀有功,却未能蝉联美联储主席一职,格林斯潘接了他的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后来评论说,沃克尔当时之所以没能连任,主要原因是他反对里根总统放松对华尔街的监管。
奥巴马上台后,任命沃克尔为白宫经济复苏委员会主席,并听取了沃克尔的建议。沃克尔一直提倡应当坚持“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的精神,对监管体系进行彻底改造。但直到今年初,人们并未发觉这位上世纪的美联储主席对新世纪美国总统班底产生影响。
今年1 月,奥巴马突然宣布了“沃克尔规则”,禁止银行将资金投入风险极高的领域,比如私募股权投资或不动产交易。沃克尔本人曾评论说,该项规则的出台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机构来说,都意味着你是否还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银行;如果你希望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那没有问题,但你不能用银行的牌照去做。
即便是在奥巴马阵营里,沃克尔都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反华尔街分子”。他曾不无嘲讽地说,银行创新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自动提款机。由于站在华尔街的对立面,这位现年82 岁的经济学家也站到了金钱的对立面。据媒体报道,如今住在纽约的老先生生活清苦,他住在一套一室一厅租来的公寓里,每天靠地铁出行。
“沃克尔规则”出台后随即受到不少人的拥护。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评价说,“沃克尔规则”的目的就是减少银行的高风险活动,以后受联邦担保的资金将不能从事高风险活动。
另一方面,银行业人士则憎恨此想法。“就在金融委员会的听证室外,两个穿着深色西装的男人疯狂地打着黑莓手机。”布里尔这样描述道。在获得了匿名的承诺后,布里尔得知这两人正在与共和党的一个资深工作人员就“沃克尔规则”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说客虽然很早就意识到他们或许对掀翻此规则无能无力,但至少应该采取一些做法削弱其效率,他们提出允许部分银行资金参与高风险交易,或让大型银行免受规则约束的建议。
“或许可以走走绿色能源投资的这条捷径。”布里尔在金融委员会听证室外的走廊里听到两人这样讨论,“目前华盛顿方面一直在支持和鼓励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并给与了相当幅度的税收优惠。对于在此方面也有投资的银行是否也可以适用税收优惠呢?”
“陈述措辞的精巧和复杂性是现代游客的最大优势。经他们之手修改过的不同法案条文几乎让外人看不出彼此间的差异。只有经他们指点和说明,外行才能看懂修改后条文与原文的区别。”布里尔自己的体会是,即使用修改后的条文比对原法案条文,但他仍无法理解其中的差异。在经说客指点后,他终于明白这些滴水不漏的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国会监管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委员会主席伊丽莎白·沃伦表示,说客们表现的复杂性是立法者的最大敌人,经修正后的条文越复杂,说客们成功得手的机会也就越大。
6 月25 日,金融改革法案最终文本出炉后,人们可以看到在国会辩论的最后阶段,“沃克尔规则”打了一些折扣,比如允许银行从事政府债权的自营交易。该项规则的另一个妥协之处是允许银行进行部分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投资,不过银行在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投资不能超过一支基金总资本的3%,此类投资总规模也不能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
规则出炉以后,诸如摩根大通投资银行部首席执行官这样的人大舒一口气,“新规则比之前的老版本要好很多,很明显,妥协之后的‘沃克尔规则’对大多数银行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也大大提高了新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