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475 次
  • 编辑次数: 6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3-10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全球交易所重组
全球交易所重组
上交所20年
上交所20年
华尔街游说华盛顿
华尔街游说华盛顿
清洁技术上市潮
清洁技术上市潮
科技行业并购
科技行业并购
IPO成明日黄花
IPO成明日黄花
5048.62
5048.62
美国存托股票
美国存托股票
物联网概念股
物联网概念股
影子银行系统
影子银行系统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2000年3月10日,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在创下5048.62点历史新高之后,到2001年3月12日狂跌到1923.78点,一年中跌幅高达62%,市值一年内缩水300万亿到400万亿美元,并且带动全球其他创业板块指数不断走低,进入了调整期。

要把脉互联网发展状况乃至全球高科技的状况,最好的指标当然非纳斯达克指数莫属。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盘中抵达5132.52,这是目前为止纳斯达克整个历史上抵达的最高点。最终收盘于5048.62点,无限风光。但是,从此之后,纳斯达克就开始了下坡路。到2002年10月10日,盘中跌至了最低点1108.49点,穿透了10月9日1114.11的低点。此后,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慢慢复苏,一直到2007年10月10日,经历了漫漫5年,终于在收盘抵达了2811.61的新高点,虽然11月1日也抵达过2835.63的新高。但是,纳斯达克开始欲振乏力。到了2008年下半年,更是直线下跌。

2008年11月21日,纳斯达克盘中跌至1295.48,将5年来复苏的努力一举消灭。而2009年2月27日,纳斯达克依然以1372.42开盘,势头明显不佳。

目录

[显示全部]

互联网泡沫破灭十周年:科技企业IPO仍受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触及5048.62点以后,互联网泡沫随即破灭。在过去了近十年之后,那场危机给人留下了许多的回忆。至今为止,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仍未恢复至巅峰时期的水平,当前指数也仅是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二强。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扼杀了许多年轻的硅谷小企业寻求IPO的梦想。一种新的股票出售形式随之出现,不过许多人也认为,这种形式正在阻碍创新。

由于投资人开始 对互联网公司持怀疑态度,谷歌在2004年夏天进行IPO时,就采取了“荷兰式拍卖”这样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发行方式(在荷兰式拍卖方式中,投资者需要在同 Google IPO相关的银行开设账户,同时提交购买订单,订单上需要标明以何种价格购买多少股股票)。

许 多业内人士都对科技股IPO市场的低迷感到不满,认为互联网泡沫给变幻莫测的美国投资人留下了后遗症。不过需要知道的是,对投资人而言,冷静绝对不是一件 坏事情。是否一家没有能力证明营收模式或利润的公司,就不应当进行IPO?还是我们应当谴责投资人不能把资金过度投入在Webvan,Pets.com和 Globe.com等股票上,因为这些公司只不过是一些给人留下印象的烧钱机器而已。

当 前最热门的硅谷创新企业,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上周表示,“Facebook当前不急于上市”。消息人士透露,Facebook今年的营收将达到12亿美元至20亿美元。 Facebook在去年表示,该公司的现金流已经转正,而且全球用户在近来突破了4亿人。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平库斯(Mark Pincus)在今年2月也曾表示,“我对那些急于上市的人确实感到不解。我以前曾带领过公司上市。上市并不意味着退出,它只是新的开始。”

事 实上,如果当年那些急于上市的公司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发展模式,或许今天它们还能够存活下来。电子商务网站webvan融资高达4亿多美元,是迄今为止风险 融资额最大的公司,不幸的是,在该公司成立仅仅5年后,也就是2001年走向破产。现如今,加州一家名为Safeway的公司,提供着与webvan完全 一样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3月曾入选道琼斯互联网指数的40家企业, 如今只有10家仍然幸存。类似Exodus通讯、Excite@Home,Lycos以及MP3.com这样的公司早已灰飞烟灭。在幸存的公司当中,表现 最好的当属亚马逊。该公司当前的股价,较网络泡沫巅峰时期的股价上涨了近140%。雅虎在2000年3月曾是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该公司当前的股价较巅 峰时期低出77%。与十年前相比,eBay股价几乎未做调整,仍然保持不变。

美股评论:泡沫破灭十年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位投资者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十年之后的今天仍然不时会感觉到那种痛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是的,那些恰恰是在市场最高点进入的投资者直到现在也没有挽回自己的损失。当时的气氛确实让人疯狂,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耸人听闻的报道,初始股总是能够获得火箭一般的涨势,初创公司总是能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公开市场上的投资者似乎也没有理由吝惜自己的资金--毕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经突破了5000点的重大关口,创下了史上最高纪录,较一年之前上涨了一倍有余。

然而,乐极生悲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在十八个月之内,纳指重跌了78%,坠入了近六年最深的谷底。即便是现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巨大涨势之后,这一科技类股风向标的点位仍然不及2000年3月10日的一半。

Jacob Asset Management旗下的Jacob Internet Fund(JAMFX)恰恰是在市场见顶前几个月创建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雅各布(Ryan Jacob)回顾道,“显然,市场是大大走过了头。”

从纳指峰值时算起,这支互联网基金到今天的亏损额度为82%。这是一种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现象,比如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那时到现在的跌幅是79%,摩根士丹利互联网指数的跌幅是81%。

雅各布指出,市场的泡沫其实也并非全无理由的。他强调,互联网确实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革命性发展”,若是拥有正确的理念,这的确提供了一个“一代人时间中仅见的”商业机会。

“事情的微妙之处恰恰也在这里。机会是如此巨大。许多优秀的企业都获得了足够的融资,而与此同时,许多糟糕的企业和糟糕的计划同样受到了青睐,而当经济和市场的气候开始变化时,后者的地位显然是非常脆弱的。”

非常脆弱这样的说法诚然不假,事实上,一些企业现在已经彻底消失了,即便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也早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

比如,FactSet Research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3月10日时,以市值为基准选出的十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现在有两家已经踪影全无了。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Terra Networks和Inktomi都成为了别人的收购对象,而收购的价格与他们当初的身家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那些依然存活着的企业,他们的市值也平均缩水了88%。

幸存者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当初的十大互联网公司当中,现在还有三家仍然经常出现在媒体的头条,而且其中一家可以说表现得相当不错。

亚马逊(AMZN)的市值今日较之十年前增长了一倍有余,股价涨幅具体为近140%。这涨幅中很大一部分主要是来自去年,由于人们看到这家公司的盈利强劲增长,而且在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还持续扩大,股价也获得了强劲的推动。

雅虎(YHOO)是当初互联网泡沫顶峰时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现在的情况显然远不及亚马逊理想。这家门户网站的市值,目前较之十年前仍然差了77%。

电子海湾(EBAY)的股价虽然在过去十年当中震荡剧烈,但是整体而言还是要比雅虎好不少。该股的历史最高点是出现在2004年下半年,接近60美元。目前,该股的价格较之十年前只是略低一点。

不过,无论如何,大多数当初的互联网宠儿们,他们的名字现在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比如,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2000年3月10日时候的四十支成份股,现在只有十支“健在”,其他的都已经被剔除出去了。

这些十年前的老臣子,以及那些后来加入进来的新贵,整体而言,其价格水平显然比十年前要低得多。具体而言,指数成份股的平均自由流通市值较之十年之前下跌了94%。

“这是让人很感兴趣的现象。在投资时,有很多质的因素都是需要纳入考虑的。”他回忆起自己当年曾经将一大笔资金投在GeoCities身上,这是一家社区网站联合体,在1999年年初被雅虎以36亿美元换股收购,“仅仅从财务面着眼,这家公司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不过,他们的流量却是居于十强之列。我们希望试着看看他们有多大的机会来找到一种强大的经营模式。”

理想的交易

雅各布认为,市场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可是,“钟摆向另外一个方向摆得太远了。”

他指出,现在那些优秀的企业,比如亚马逊和谷歌(GOOG),都拥有坚实可靠的基本面,财务状况也可圈可点。他还指出,当前的初始股市场已经变得非常挑剔,知名的网络品牌如Facebook和Twitter都选择了暂缓上市,首先构筑自己的经营模式。

“现在价格合理的企业其实有不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价值型投资经理人都进入了科技类股市场,这便是一个证据。”

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另外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科技公司现在对现金都攥得更紧了。雅各布指出,苹果(AAPL)手头的现金储备已经接近400亿美元,谷歌的情况也差不多。

“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这种做法至少在效率上是值得指摘的,资本的运用显然不够充分。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的确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安心。”他解释道,“我们可以用与整体市场市盈率相去不远的价格买进高品质的股票,这当然是一个理想的交易。”

历史上全球股市跌幅前十名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1929年美国股灾
二、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破灭
三、1993年中国股市大调整
四、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
五、2008年越南股市崩盘
六、亚洲金融危机96年新加坡股市
七、2000年台湾股市泡沫破灭
八、2007年中国股市深幅调整
九、亚洲金融危机97年香港恒指
十、2000年伦敦股市调整

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 编辑本段回目录

跌幅:77.93%
  指数: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时间:2000年3月-2002年10月
  最高位:5048.62
  最低位:1114.11
  背景:支持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多年的网络科技概念,于2000年随着科网股泡沫破灭而结束,投资纳斯达克高增长、高PE企业的诱因减退,令国际资金流出美国。事实上,1995至2002年美国经济繁荣期间已累积上升了41%,从周期走势看具有调整需要。

互联网泡沫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132.5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互联网泡沫的形成
  1994年,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1996年,对大部份美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世界性资讯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

  这种可以低价在短时间接触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人士、向他们销售及通讯的技术,令传统商业信条包括广告业、邮购销售、顾客关系管理等因而改变。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宣传商与顾客以低成本联系起来。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在数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业模式,并引来风险基金的投资。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个主要科技行业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联网网络基建(如WorldCom),互联网工具软件(如Netscape,1995年12月首次公开招股),及入门网站(如雅虎,1996年4月首次公开招股)。

互联网泡沫的滋长
  风投家目睹了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创纪录上涨,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谨小慎微,选择让很多竞争者进入,再由市场决定胜出者来降低风险。1998-99年的低利率,帮助了启动资金总额的增长。在这些企业家中,大部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能力,却由于新颖的“DOT COM”概念,仍能将创意出售给投资者。

  一个规范的“DOT COM”商业模式依赖于持续的网络效应,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代价。公司期望能建立足够的品牌意识,以便收获以后的服务的盈利率。“快速变大”的口号诠释了这一策略。 在亏损期间,公司依赖于风险资本,尤其是首发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开销。 这些股票的新奇性,加上公司难以估价,把许多股票推上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并令公司的原始控股股东纸面富贵。

  从历史上看, 网络经济的繁荣可被视为类似于其它技术的繁荣-包括1840年代的铁路,1920年代的汽车和收音机,1950年代的晶体管,1960年代的分时共享计算机,以及1980年代早期的家用电脑和生物技术。

互联网泡沫中股价的腾飞
  在金融市场里,股市泡沫是指某一特定行业的股票价格自我持续上升或急速发展。仅当股价崩盘时该术语方可被明确使用。泡沫在投机者注意到股价的快速增长时应预期其会进一步上升而买入,而不是因为其被低估。很多公司因此被严重高估了。当泡沫破了时,股价急速下挫, 许多企业因此破产。

  .com模型有天生的缺陷:大量公司在相同的领域均有着相同的商业计划,就是通过网络效应来垄断,很显然,即便计划再好,每一板块的胜出者都只会有一个,因此大部分有着相同商业计划的公司将会失败。实际上,许多板块甚至连支持一家独大的能力都没有。

  尽管如此,一小部分公司的创始人在.com股市泡沫的初期公司上市是还是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些早期的成功使得泡沫更加活跃,繁荣期吸引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个人投资,媒体报道了人们甚至辞掉工作专职炒股的现象。

挥霍无度
  根据.com理论,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依赖于尽快地扩展客户群,即便这会产生巨量年损。“变大或者失去”乃今日之智慧。在市场高度繁荣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让有前途的网络公司进行股票 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来大幅圈钱的,甚至即使它从未盈利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任何收入。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那就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

  提高公众意识的行动是网络公司寻求扩大客户群的途径之一。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以专业易于赛事为目标。许多网络公司给自己起了个象声的毫无意义的名字(比如Yahoo!),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会轻易与竞争对手混淆。2000年1月17日举行的第三十四届超级杯,吸引了17家网络公司的赞助,每家为30秒钟广告支付了200多万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1月35届超级碗举行期间,仅有3家网络公司购买了广告。 而在2000年4月15日,一家CBS支持的网站iWon.com在CBS一档半小时的,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中,就送给了一位幸运的参赛者1000万美元。

  毫不奇怪的是, “利润增长”的心态以及“新经济”西方不败的氛围,使得部分公司内部开销大手大脚,比如精心订制商业设施,为员工提供豪华假期等等。支付给高管和员工的是股票期权而非现金,在公司IPO的时候马上就变成了百万富翁;而许多人又把他们的新财富投资到更多的网络公司上面。

  美国所有的城市都在建造网络化的办公场所以吸引互联网企业家,纷纷谋求成为“下一个硅谷”。通信供应商,由于相信未来经济将需要无处不在的宽带连接,债台高筑地购进高速设备、建设光纤线路以优化网络。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比如思科,从中获利颇丰。

  类似地,在欧洲,像德国、意大利及英国等国的移动运营商花费了大量现金来购买3G牌照,导致负债累累。投资远远超过了其当前和预测的现金流,却直到2001-2002年间才公开承认。由于IT产业高度关联的自然属性,这迅速导致了依赖运营商合同的小公司的问题产生。

互联网泡沫的消退
  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了速度。网络经济泡沫于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了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比仅仅一年前的数翻了一番还多。NASDAQ 此后开始小幅下跌,市场分析师们却说这仅仅是股市做一下修正而已。股指反转及随后的熊市来临有可能是因联邦政府诉微软案的审理触发的。审理宣布微软为垄断的结果,在正式公布的4月3日的几星期前就开始为外界所广泛猜测。

  导致NASDAQ和所有网络公司崩溃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0号周末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现。卖出的结果导致NASDAQ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个百分点-全年“盘前(pre- market)”抛售最大的百分比。

  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将近9个点,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另一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应对Y2K问题而加剧了企业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过,企业会发现所有的设备他们只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开支就迅速下降了。这与美国股市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道琼斯指数在2000年1月14日收报11722.98点峰值,盘中一度到达了11750.28点,理论峰值到达 11908.50。而标准普尔500种工业指数在2000年3月24日收于1527.46点,盘中峰值1553.11点;更为显著的是,英国的FTSE 100指数在199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抵达6950.60的最高值。之后在好几个行业开始进行冻结招聘、裁员甚至合并,尤其是互联网板块。

  泡沫破裂也有可能与1999年圣诞期间互联网零售商的不佳业绩有关。这是“变大优先”的互联网战略对大部分企业是错误的的第一个明确和公开的证据。零售商的业绩在3月份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和季报时被公诸于众。

  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网络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停止了交易,许多甚至还没有盈利过。投资者经常戏称这些失败的网络公司为“.炸弹(.Boombs)”或“.堆肥(.compost)”。

Nasdaq峰值十周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Nasdaq peak bill gates, GM, Republican, iphon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Nasdaq Peaking at 5,048.62

As we try to put the remains of one burst bubble behind us, it can be easy to forge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another just 10 years ago. Here's a look at how things have changed -- or not -- in the decade since tech stocks rose to all-time highs.

World's richest man

THEN: Bill Gates | NOW: Bill Gates

No. 1 Web site

THEN: AOL | NOW: Google

No. 1 search engine

THEN: Yahoo | NOW: Google

Internet users worldwide

THEN: 360 million | NOW: 1.7 billion

No. 1 auto manufacturer

THEN: General Motors | NOW: Toyota

U.S. cell-phonepenetration

THEN: 34% | NOW: 89%

Organic-food sales

THEN: $6.1 billion (1.2% oftotal food sales) | NOW:$21.2 billion (3.4% of total food sales)

Percentage of the U.S. House that isRepublican

THEN: 51.3% | NOW: 40.9%

Percentage of the U.S. that is obese

THEN: 26% | NOW: 34%

Number of daily papers in the U.S.

THEN: 1,480 | NOW: 1,422

Nation with lowest life expectancy

THEN: Zambia (37.2) | NOW: Angola(38.2)

Nation with highest life expectancy

THEN: Andorra (83.5) | NOW: Andorra(82.5)

Top marginal tax rate

THEN: 39.6% | NOW: 35%

Largest food manufacturer

THEN: Nestlé | NOW: Nestlé

纳指传奇编辑本段回目录

    纳指是1984年244.20点开埠的。走了7年的大牛市,走到2001年最高5132.52点。涨幅2001%。从此走熊,01年最高5132.52点到02年最低1108.49点最低反弹到07年最高2861.51点,今天早上贴的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很不好意思。

    1984年道指从最低1079点,到2001年最高11908.50点,7年的涨幅是1003%。可见牛市里纳指比道指涨幅大一倍。可见,牛市玩小盘股在全世界都是有道理的。

2001年纳指走出最高5132.52点

以后从未再创新高。纳指明显衰败了。道指01年最高11908.50点后,07年再创14279.96点的新高。道指从07年的最高14279点,跌到09年最低6440.18点,跌幅54.9%。同期纳指从2861.51跌到1265.52跌幅55.78%。01年互联网泡沫纳指跌的更惨,5132.52跌到1108.49跌幅78.4%,同期,道指从01年最高11908.50点,到02年最低7181.47点,跌幅36.69%。

结论是:纳指代表小盘股,在熊市里,要比主板的股票跌得更惨重。

科技股泡沫破灭余波未了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3-03-21 08:29:56)


3月末,正逢一年春来时,但是对于金融市场上的科技股来说,伴随着这个温暖的季节而来的却是一个冰冷的回忆。三年前的3月10日,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下5048.62点的历史峰值,之后开始从巅峰崩陷,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泡沫破裂。时至今日,科技股是否已掠尽浮华?本报今日编发美国著名财经类媒体道琼斯通讯社的特稿,旨在为您传递最新的信息。

这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纪念日。

三年前的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下5048.62点的历史峰值,自那以后,随着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连连遭受严重打击,他们对走向衰败的科技股的热情逐渐冷却。无论是眼下,还是回首往昔,一切都表明科技股的艰难历程还尚未结束。

昔日辉煌的科技股已经大幅缩水。微软的股价在2000年3月10日曾高达101美元,而今年的3月7日只收于23.56美元,跌去77%。思科系统昔日股价高达136.38美元,如今仅剩13.24美元,跌去90%。三年前,英特尔股价高达120.19美元,今年3月7日收于16.01美元,跌去87%。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此惨重的跌势可能会使人们猜想,这些泡沫明星股已经释放了泡沫中的所有空气,这些股票估价便宜,廉价股比比皆是。

的确,投资者正在买进科技股,或保持原有的科技股权重。在过去一年中,纳斯达克指数仅下跌了2.6%,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分别跌去7.2%和5.8%。从大盘来看,互联网服务类股(像雅虎公司和WebMD)是过去三个月中表现最好的类股之一。道琼斯互联网服务类股指数在过去三个月上涨4.7%,只有石油和金属类股超出该类股的表现。

尽管时下的股票估价比较合理,但科技股却算不上便宜,分析师称,那些寄希望于科技股反弹并稳步上涨的投资者可能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有的估计最多要等15年。

投资者犹如惊弓之鸟,这不难理解。对科技股投资者来说,只要看看纳斯达克指数日均成交量的变化就会明白,离场观望的投资者为什么越来越多。今年2月底,纳斯达克市场日均成交量为12.9亿股左右,较高峰时的16.9亿股急剧缩减了24%。低成交量表明投资者对科技股持谨慎态度,这样做是正确的,科技股的前景就算不是令人沮丧也是仍不明朗的,当投资者试图判断企业在科技领域方面的支出意愿时,伊拉克局势又为此增添了一项难以预料的因素。

“这反映出投资者缺乏信心。曾经有一段时间,投资者明显担心错过科技股反弹。每当科技股开始大幅反弹,他们就认为不能错过这次机会。”美林公司科技股策略师史蒂夫·米卢诺维奇说:“现在,人们的热情已经耗尽。他们对这些反弹心存疑虑。市场缺乏买盘兴趣。”

正在买进科技股的投资者坚持买进所谓“安全”的知名公司的股票,尽管其中许多股票的股价在过去几年中已经跌去了一半或更多。

SoundView技术集团的科技股策略师阿诺德·贝尔曼说:“投资经理一直担心不买进科技股会错过上涨机会,但他们同样担心买进科技股所承担的风险。”

这意味着,一旦科技股的确出现反弹,科技股投资资金可能会出现一个结构上的转移。换言之,投资者的热情可能很快会从大型安全股转移至规模较小的科技股。

贝尔曼说,一旦经济好转,资本支出回升,科技业的反弹将十分强劲。他说:“全球资本支出的微小改变都将对科技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各公司首席信息官的信心不足,看来需求被抑制了。”

从目前来看,主要问题在于科技公司的本益比是否合理。美林的米卢诺维奇称,美林100科技指数成分股公司的远期本益比为27倍,因此,科技公司的估价仍然偏高。

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样的估价是合理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报告显示,企业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但一些人认为,去年第四季度科技支出的增长更多的是季节性因素。另外一些人认为,技术支出的增加预示着科技业的命运将彻底转变。

财经媒体在报道最近的事实时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他们认为这是书中的最后一章……书里有一章叫做繁荣,有一章叫做暴涨,还有一章叫做复苏。最后一章不会像第一和第二章那样有惊人的阅读效果,但这一章是无法避免的,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可能持续很久。

在过去的100年中,美国股市经历了三个长期牛市:第一个终止于1929年,股市直到1950年左右才停止下跌,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长期牛市;在1966年后,市场一直处于整理状态,直到1982年股市才再次大幅反弹,随后节节攀升直到1999年底。

分析师说,如果历史会重演,那么我们现在仍处于市场整理阶段的早期,而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到2016年才结束。

纳斯达克指数编辑本段回目录

  纳斯达克(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68年着手创建的自动报价系统名称的英文简称。纳斯达克的特点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它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纳斯达克又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电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万多个计算机销售终端。


  纳斯达克指数是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基本指数为100。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和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
  1971年2月8日,股票交易发生了革命性的创新。那一天一个称之为纳斯达克(Nasdaq全美债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的系统为2,400只优质的场外交易(OTC)股票提供实时的买卖报价。在以前,这些不在主板上市的股票报价是由主要交易商和持有详细名单的经纪人公司提供的。现在,纳斯达克链接着全国500多家造市商的终端,形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中心。
  同纳斯达克股市不同,在纽约股市或者美国股票市场(AMEX)交易的股票会被指派一个单独的专家经纪人,他负责保持这只股票的供求有序。纳斯达克改革了报价方法,它不采取集中式报价,这样就使得股票对投资者和交易商都更有吸引力。
  在纳斯达克创立之初,在主板(最好是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显然比在纳斯达克交易享有更高的名望。纳斯达克的股票大多是最近上市的新兴小公司或是达不到在大的股票交易所上市要求的小公司、新公司。然而,许多年轻的高科技公司认为纳斯达克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地方。许多像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公司即使已经达到要求,都没有选择迁入纽约股票交易所这样的“主板”。
  纳斯达克指数是所有在纳斯达克交易的股票的资产加权指数,在1971年第一个交易日时设为100点。大约十年后,指数翻番到了200点;又过了10年,到了1991年指数到达500点。1995年7月,指数到达了它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点—— 1,000点。
  随着科技股收益的增长,纳斯达克指数也在上升。仅在3年后,指数翻番到了2,000点。在1999年的秋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将纳斯达克送入了上升的轨道。从1999年10月的2700点上升到2000年3月10日的顶峰——5048.62点。
  纳斯达克股票受欢迎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该交易所的规模迅速扩大。在1971年,纳斯达克的规模只相当于纽约股票市场很小的一部分。到了1994年,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股票数已经超过纽约股票市场。5年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股票额也超过了纽约股市。


  纳斯达克不再是小公司用来等待达到在主板上市要求的地方了。1998年,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东京股票交易所。在2000年3月的市场高点,在纳斯达克交易的股票的市值总额达近到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纽约股市市值的一半,也超过世界上其他所有股市的市值。在市场高点,微软和思科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两只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英特尔和甲骨文公司也在前十强之列。即使后来纳斯达克遭受指数下跌和随之而来的熊市,但在最活跃的股票排名中,纳斯达克股票还是占据领先地位。
  虽然纳斯达克股市和纽约股市存在着竞争,但是大部分投资者并不关心股票是在哪一个股市上市的。在纽约股市,小盘股都享有比较好的服务,有专家经纪人保证其流动性。但是它买卖报价的差额可能要比在纳斯达克造市商体系下交易活跃的股票小一些。无论股票在哪里上市,机构投资者总有自己的方式进行大笔股票买卖。

  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包含两个独立的市场:
  纳斯达克全国市场
  作为纳斯达克最大而且交易最活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有近4400只股票挂牌。要想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折算,这家公司必须满足严格的财务、资本额和共同管理等指标。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纳斯达克小额资本市场
  纳斯达克专为成长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场,纳斯达克小资本额市场有1700多只股票挂牌。作为小型资本额等级的纳斯达克上市标准中,财务指标要求没有全国市场上市标准那样严格,但他们共同管理的标准是一样的。当小资本额公司发展稳定后,他们通常会提升至纳斯达克全国市场。

  非柜台交易市场
  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与美国柜台市场(OTC)和柜台公报板(OTCBB)报价系统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他们都受全国券商联合协会(NASD)管理。OTC 证券是那些没有在纳斯达克或国内任何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证券。OTCBB是一个报价媒介, 显示OTC上市股票的即时报价、最近成交价格和成交量等信息。OTCBB证券包括国内的、区域内的和国外正式发行的凭证、单据、美国委托收款单。OTCBB 是为约定成员们提供的报价媒介,而不是一顷上市发行的服务,不可以与纳斯达克或美国股票交易市场混淆,OTCBB证券是由做市商的委员会进行交易,并通过一个高度复杂、 封闭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报价和成立回报。这一切是通过纳斯达克工作站来实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与那些在OTCBB市场上的发行商没有业务上的联系, 而且这些公司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或是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没有文件或报告上的要求。

纳指2000年的历史辉煌难以重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近期海外股市涨声一片,代表全球网络科技股走势的纳斯达克指数也涨势如虹,从今年7月21日2020.39的低点上涨到上周五的2357.29点,涨幅达到16.67%。虽然纳指近期有较大涨幅,但相对连创历史新高的道指而言,显然逊色不少,其目前的点数仅及2000年盘中高点5132.52点的46%。
  尽管正在兴起的网络并购潮或将再次助推纳指,但由于美国经济降温和投资者较以往更为理性,纳指将难以重现2000年的历史辉煌。


  新一波互联网并购热潮
  上周一,Google宣布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此前,Google还曾在2005年底以10亿美元巨资收下美国在线5%的股权。今年5月,雅虎和eBay宣布结成以广告、电子商务、搜索为核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7月,全球知名CPU生产商AMD正式宣布,将以54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三大图形芯片制造商ATI公司。IT业的并购行动已然升温,而此次Google的收购行动更加表明,IT业的并购热潮已经风起云涌。
  事实上,在Google决定收购YouTube之前,雅虎、微软、新闻集团等多家企业均表示,有兴趣加入竞逐。YouTube成立于2005年,每月拥有大约2000万独立访客,其每天为访客提供1亿多部视频,拥有视频共享市场46%的份额。国际并购专家认为,此次Google的收购行动不仅标志着互联网产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网络视频时代的来临和盈利模式的拓宽,更重要的是,Google的收购行为将迫使对手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收购行动,以避免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这将推动新一波的互联网并购热潮。  
  面对Google的凌厉攻势,近日市场有传闻指出,雅虎准备收购主要以大学生为受众群体的网络视频网站Facebook,预期的收购金额将高达10亿美元。此外,分析师认为,未来微软也很有可能通过收购的方式,将触角延伸到网络视频领域,而澳洲新闻集团则已在去年7月收购了MyS-pace,不少私人股权资本也在加大对这些网络视频网站的投资。
  网络泡沫隐忧犹存
  受网络并购潮的影响,近期纳指走势强劲,上周五美股科技板块全面飙升,仅上周纳指就已上涨2.5%,自今年7月21日至上周五的累计涨幅则达到16.67%。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网络并购潮真的重现,纳指有望继续攀升,事实上,网络并购潮曾在去年助推纳指走出一波上升行情,纳指自2005年10月13日的盘中低点2025.58点上升到今年1月11日的盘中高点2332.92点,涨幅达到15%。
  在这之前,大型媒体公司InterAc-tiveCorp于2005年7月以19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五大搜索引擎公司Ask Jeeves;新闻集团则以5.8亿美元收购了Intermix Media公司,9月又以6.5亿美元收购了视频游戏网站IGN。此外,百度上市首日大涨以及其他中国网络概念股纷纷上扬也对纳指的上涨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让人记忆犹新,网络并购高潮频繁出现,让投资者或多或少看到了上次网络泡沫的影子,投资者对网络股或将充满警惕。目前的投资者和网络科技公司的高管们较以前更为理性,以往网络科技股的那种狂热一去不复返,再加上美国经济出现降温,从而导致消费开支和企业盈利出现下滑,包括纳指在内的美股面临下调压力,纳指2000年的历史辉煌难以重现。

股市中的大跃进情绪编辑本段回目录

  1958年中国大陆出现了大跃进,什么“十五年赶上英国”、“土法上马大炼钢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口号充满报刊。当时谁高喊“十五年赶上英国”“一天等于二十年”,“三面红旗万岁”,然后再制造一个亩产万斤粮、月产万吨钢铁的“卫星”,谁就是红旗手、就是大英雄。谁要是对土法炼钢、全民吃食堂有疑问,就被看成是右倾,要
被拔白旗。大跃进的结果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得不进行三年经济调整。那么大跃进的思想方法是什么?从经济哲学的观点看是过高的预期和主观想象,而且在行动上又伴随着弄虚作假。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跃进情绪”不仅是中国经济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情绪,而且日本、美国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70年代亚洲经济起飞,80年代日本和四小龙的高速发展让世界人士刮目相看,一位美国学者甚至把东亚经济的发展称为“儒家资本主义”,认为这是对西方社会学家韦伯只有新宗教伦理精神才能发展出现代化的挑战,当时美国的企业家也积极学习日本的家族式企业的管理经验。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股市热。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形象地描绘了这个过程:当时传说东京要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结果地价上涨,同时又刺激了股市上涨,而且一些银行也参与了土地炒作和证券炒作,90年代日本随着股市的崩盘,留下了大量的呆坏账,日本政府采取了大量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干与,如降低利率、扩大出口、但是由于内需不足,并没有解决问题,“泡沫经济”使日本陷入了十年的经济萧条。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东洋式的大跃进”,也有人称其为“日本病”。

  90年代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充满乐观的情绪,代表高科技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999年1月29日首次突破2500点,然后开始急速上升

  1999年11月3日突破3000点,1999年12月29日突破4000点,2000年3月10日创造历史最高纪录5048.62点,但是好景不常,仅一年,2001年3月12日纳指跌破2000点,终盘报1923.38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西洋式的大跃进”,这里我们并不是说高科技和互联网有问题,高科技是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如果用想象力把它无限夸大,就会产生“大跃进情绪”。记得火车刚发明的时候,有人用马与火车赛跑,结果马超过了火车,想此证明火车不如马,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火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马。用马超过刚发明的火车是不相信科学的愚昧态度,但是人还会走另一个极端,有时也会夸大某种先进技术的作用,甚至是无限夸大。不是有人说过将来网上交易要代替一切交易的形式吗?这种观点恰恰恰是忘记了人的特性和文化需要,谁能想象将来所有商店、银行都成了一两个人管理的大仓库,人人都坐在家里完成一切交易,那样人活着还有意思吗?人与机器人还有什么区别?人的需要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逛商店并不一定要买东西,这也是一种精神需要,人也可以目睹实物商品,总不能天天看着电脑屏幕来买东西吧!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交易员仍然在打手势,在来回走动,甚至会互相喊叫,为什么呢?这要表示一种面对面的信任和亲切感,实际情况说明人的需要的丰富多采的。

  当纳斯达克被拦腰砍断时,人们开始反思。20001年4月《参考消息》有一篇文章《因特网何以败走麦城》,认为导致纳斯达克崩溃的原因是:1.期望值过高。2.急于求成。3.大吹大擂。4.金融投机。5.诈骗。6.群体效应。7.用钱过多。8.缺乏基础设施。这些特点很象1958年的中国大跃进,只不过比“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名词更新鲜,其思想方法都是“急于求成、大吹大擂、缺乏基础设施。”奉劝那些曾经嘲笑过中国大跃进的美国经济家一句话:你们搞了“洋跃进”。从最近美国证监会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大炒网络股、高科技股的时候,一些咨询机构和证券分析师也起了推涛作澜的作用。据报刊揭露:在股市的繁荣鼎盛时期,首次上市的股票不断飙升到远远超过上市价的价格,这使得那些捷足先登者可以在上市之后迅速出售股份,从而获得大笔意外之财。对内行的人来说,这种行为被称作“速买速卖”。在纳斯达克的兴盛时期,巧妙的速买速卖能在瞬间赚取数百万美元。证据何在?佛罗里达大学的金融学教授杰伊.里特说,1999年凭借原始股上市价格和第一天收盘价格的差额赚取的总利润共计大约350亿美元。这比过去所有年份利润的总和还要多。就是在这一令人垂涎的领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的调查人员发现,包括美林、高盛等公司在内的美国10大券商存在垄断行为。(《投资导报》2001年7月30日)这不仅说明了在纳斯达克“大跃进”时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而且也打破了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的神话。

  从文化学意义上看,也许某一天世界经济辞典的对“大跃进”这个词的解释,就不仅有中国1958年的大跃进,还应该包括日本的房地产热、股票热和美国的纳斯达克热。应该说“大跃进”是“急于求成、大吹大擂、缺乏基础”。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中国来看90年代至今发生的事情吧!90年代初在海南发生了房地产热,热的结果是留下一批烂尾房,而且有名的企业家史玉柱正是裁到在这个房地产热之中。好在这种房地产热没有漫延,中国人必竟有过“大跃进”的教训。1996年在深圳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发动了97概念行情,1999年由管理层的“六大政策”发动了“恢复性行情”。当时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5月19日以来的股市平均日涨幅只有2%,平均日成交量只有104亿,与96年、97年的“鸡犬升天”“全线漂红”不同。2000年初大炒网络股时,许多股民说:2月17日深沪股市各有上百家股票涨停板,比“鸡犬升天”“全线漂红”还利害。当时也玩了一把“网络股”的“大跃进”,所以股民戏称为“大跃进出口转内销”。但是在这以后深沪股市“大跃进”的情绪更加高涨,结果2001年6月创造了2245点的新高。尽管不断有经济学家发出警告,把519以来的股市称为“资金推动型的牛市”。这些看法,都反映了有识之士对我们股市“三高一低”(高指数、高股价、高市盈率,低业绩)现象的担心。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三高一低”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其中最明显的是前任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在2000年3月发表《高市盈率将套牢整个社会》的文章,对股市不断出”利好“,进行炒作,做了深刻的分析:

  “如果以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给国有企业融资,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而国有企业又不能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总有一天国有企业在股票市场筹资就会十分困难。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所碰到的困难,给了我们既确切又强烈的信号。有些公司在上市前,只想到发股票向投资人筹钱,而很少考虑对股东的诚信责任。有些上市公司不按招股说明书承诺的用途使用资金,公司的重大决策不能及时向股东披露。股票持有人在企业得不到应有回报,必然不愿意长期持有股票,而追求在交易中的差价收益;股票价格严重脱离企业业绩,市场波动剧烈。”

  但是,2000年指数从1400点上涨到2100点,这种“大跃进”并没有停止,大跃进之后必然是大调整,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国有股减持产生的影响不过是股市下跌的导火线。实际上自2001年6月下跌以来,问题已经很清楚,10月的停止国有股减持和11月份的降低印花税“两大利好”,都没有使股市发生反转。因为股市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就好象商店里的积压商品卖不出去,高价买来的股票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它所对应的上市公司质量不支持高价格。这是很简单的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虽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不能远离价值。所以,股市下跌是受经济规律支配的。

  从1999年12月27日的1341点经过2001年6月的2245点,到2002年1月18日的1378点,可以说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就是股市“大跃进”的后果,也就是李剑阁所说的“高市盈率将套牢整个社会”。这个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不过,现在离市场的底部已经很近了,股谚云:“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股市在一片欢呼中见顶,在一片恐慌中见底”。投资者要有耐心,要有忍的精神。我们的股市已经开始整顿了,现在管理层已经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到重要高度,同时抓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真正的转折就在这里,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5048.62 5132.52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5132.52,纳斯达克最高点,Nasdaq Peaking,纳斯达克峰值,纳斯达克峰值十周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十周年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