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牛肉摊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泉州,经营牛肉小吃的餐馆可以说遍布市区的大街小巷。泉州的牛肉小吃,你既可以把它们当点心,也可以作为正餐。很多人到了吃饭的时间,往往往牛肉小吃店里一钻,来一碗咸饭,再点一碗牛肉羹、一份牛排,十元左右便可解决一餐,简单方便,所以,牛肉小吃可以算是泉州最常见的一种快餐种类。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最出名的牛肉羹,传说与南宋名臣陆秀夫有关;这一掌故,一下子就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遥远的故事或不可考,若从泉州现有的“老字号”深究下去,也可问出上百年的历史来。这样的老字号,在泉州也有不少,如泉州市区的好成财牛排馆、东兴牛肉馆、石狮的许记牛肉馆等等,都是这一行中有名的“老招牌”。
好成财牛排店的老板黄财成今年47岁,他在32年前就从父亲手中接过卖牛肉小吃的小推车。黄财成告诉记者,从他们家经营牛肉小吃开始,传到他手中,已有103年的历史,“我爷爷和我父亲,可以说和牛肉小吃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黄财成的祖父黄金纪原是惠安人,年轻时到泉州谋生,1903年开始摆摊卖牛肉小吃。当时的具体情形,作为孙子的黄财成也说不清楚,只是从小听着父亲黄清山念叨爷爷卖牛肉小吃卖了三四十年,等爷爷老了,父亲又接了过去。黄家两代人根据泉州民间做牛肉小吃的方法,又结合顾客的口味,逐渐积累了一套加工牛肉小吃的手艺。
到了黄财成懂事的时候,他也开始和几个哥哥一样,帮父亲卖小吃。黄财成记得小时候,父亲黄清山用小推车沿着泉州的大街小巷叫卖,那时他家的牛杂汤,在顾客群里就颇有名气。
黄财成15岁的时候,父亲身体不适,牛肉摊传到了他手中,“当时我的几个哥哥都有工作,父亲的牛肉摊主要是我和母亲在帮忙,所以最后就交给了我。”从那时开始,他们家的牛肉摊摆在了旧车站。
“那时旧车站的人流量比较大,很多搭车的旅客都到我们这里吃点心,汽车驾驶员也来,我还记得,那时的咸饭一碗卖两毛钱,牛杂汤一碗卖五毛钱……”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黄财成在旧车站租了一处店面,店里开始了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牛肉小吃加工方式,还请了三个工人。这时黄家牛排的名声开始盖过了原来的牛杂汤。据黄财成介绍,父辈做出来的牛杂汤,经常要用一种牛油渣作为配料,这种牛油渣要到食品公司购买回来再加工,后来就不容易买到了,而他根据顾客口味和爱好琢磨制作的牛排,反而成了店里的招牌小吃。到1996年,黄财成在亲友的帮助下,买下了现在涂门街总店的店面。
两种营销方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泉州的牛肉小吃,上个世纪经历了从路边摊到小吃店的历程,而路边摊的历史占了大段时间,所以最为老泉州人所熟悉。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上世纪90年代末,摊点基本完成了店面和招牌的改造。打品牌的牛肉小吃店,则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起步。牛肉小吃店扩大经营的方式,可以大略分为两种,一种是家族式的分店经营,最常见的是由兄弟、夫或妻或儿女另开分号;另一种则是朝着连锁经营的方向迈进,后者以石狮许记牛肉馆最引人注目。
“许记牛肉馆”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当年,石狮人许可踏卖牛肉小吃谋生,经常挑着小担,跟随戏班,将传统的民间小吃牛肉羹卖与看戏者。许可踏加工的牛肉羹因汤浓味鲜而大受食客欢迎,名声逐渐传开。解放后,许可踏的儿子许以棕又接手牛肉摊。如今,“许记”传到第三代许以棕的三个儿子手上。
“许记”排行老二的许作灿介绍,1997年他们为“许记”注册了商标,同时也确定了餐饮连锁经营的方向,1999年以后,“许记”以直营和加盟两种形式不断扩大经营,现在在泉州地区已经有35家连锁店,数量之多,在泉州的同行中遥遥领先。
各拥秘方的民间速餐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路边摊到小吃店,是众多牛肉小吃店的共同经历。如今卖牛肉小吃的路边摊已经很少见了。而大部分牛肉小吃店,给人感觉都差不多,店面用玻璃隔成两部分,一部分作厨房,另一部分摆上十来张桌子,作为店堂。玻璃橱窗上往往都印着牛肉小吃的品种及价格,一般多达三四十种,最常见的有牛肉羹、牛肉炕块、牛排、牛肚、牛杂等等;价格差别一般不会太大;最常见的主食则有咸饭、拌面、肉粽,顾客们一般花几元钱到十几元便可吃饱。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牛肉小吃店在经营各种牛肉小吃之余,往往也搭配售卖扣肉、香菇猪手、海蛎煎、各类青菜等与牛肉无关的食品。
老牌的牛肉小吃店,回头客颇多,经过多年的经营,他们都已培养了一批自己的铁杆顾客;而在顾客的心目中,不同的招牌店,也意味着有不同的招牌菜。比如网上就有人评论道:“好成财”和“阿秋”的牛排各有千秋,“许记”的牛肉羹很有名,东兴牛肉店的牛筋口味独到……这些顾客群中口碑较好的牛肉小吃店,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料方法和烹饪技术,而这些方法和技术,老板们往往视为不传之秘。
“哪些汤要用什么配样,适当加什么样的药材,加多少克,炖汤要炖多久,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配料、时间和火候的把握都很关键。”黄财成说。黄财成告诉记者,店里在加工各种牛肉小吃前,都由自己负责配料,在黄财成配料时,店里的其他厨师是不能在旁边观看的。
每到黄昏,泉州的街头小巷就会遍布一些推车,这些推车卖各种卤料,像卤牛肚、鸡翅、鸭肠、卤鸭、卤鸡……这种小摊一般都是家庭式的,白天卤制,傍晚推出来卖,主要消费对象为晚上爱喝点小酒的人们。泉州黄昏随处可见的卤料摊是一个有趣而独特的现象,下期,我们的大众美食将关注这个领域。有兴趣的读者可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