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145 次
  • 编辑次数: 5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4-01-12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刘韵洁
刘韵洁
钱华林
钱华林
张树新
张树新
Charles Hedrick
Charles Hedrick
杰·西·亚·利克里德
杰·西·亚·利克里德
拉里·罗伯茨
拉里·罗伯茨
文顿·瑟夫
文顿·瑟夫
保尔·贝恩
保尔·贝恩
Einar Stefferud
Einar Stefferud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1943年1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曾任中国邮电部数据通信局局长,现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邮电部数据通信局局长期间,负责组织、领导建立起全国范围、技术先进的数据通信网络,它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刘韵洁在联通任职期间,建起了12城市的IP电话网,并提出在可控制、可管理的网络上提供IP电话业务,使联通IP电话卡得到社会的肯定。目前他正在负责建设中国联通的统一的大数据网、未来的语音业务、因特网业务、数据业务、视像业务等将由统一的网络向用户提供一揽子的业务服务。

  作为CHINANET的重要奠基人,刘韵洁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目录

[显示全部]

刘韵洁:中国互联网之父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8年10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50位精英。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中国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名列第28位。

刘韵洁,1943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所长、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数据通信局局长、邮电部邮政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现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

他曾多次主持数据通信领域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主持设计、建设并运营了国家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并运营了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IP网络不可控、不可管和QoS无法保证的问题;解决了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同时提供多种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和视频业务等技术问题,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成功的大规模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曾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面对这些荣誉的时候,刘韵洁平静地说:“给我工作,就是给我一个舞台。我只是在这个舞台上做我应该做的事。”

“机遇就是把握现在”

刘韵洁于1963年考入北大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由于历史原因,他虽然在北大度过了七年,可真正读书的时间只有两年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北沧州一个农具厂当车工。对于来自农村、没有任何背景的刘韵洁来说,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可能要靠机遇了。而刘韵洁说,机遇就是把握现在,只有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农具厂工作时,上级交给县里一个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任务。在征求他能不能承担这项任务时,他勇敢地抓住了这一机遇。那时的工作条件对于研究这种项目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是,在他看来“只要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样,刘韵洁组织起几个同学,认真钻研相关技术、精心设计每一道工序,团结合作,终于研制成了功率大于100W、截止频率大于50MHz的晶体管。成果问世后,整个河北轰动了,纷纷加以报道,因为当时(70年代初)这一技术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为他日后的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机遇。1980年,国内引进了计算机联机系统,只有个别科研单位的少数研究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一系统,可谓凤毛麟角。这时候的刘韵洁就意识到这些不同的联机系统将有联网的需要。他不顾别人“很难成功”的劝告,以顽强的精神研究试验,构建了国外引进计算机与国产计算机异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异种计算机的联机。他还在PC诞生不久便首先推出在PC上加载通信软件的做法,首次实现PC的远程上网功能。两年之后IDG才作出预测——PC机通过增加通信软件实现远程上网功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截止到1992年,他主持完成了数据通信方面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科研攻关,研究制订各种数据通信网络的体制标准,成为世界上一位知名的通信专家。刘韵洁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为中国的网络发展抓住了先机。

超前意识与创新精神

当因特网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当因特网即使是在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里都还是一种奢侈的高级享受,当因特网还没有被大家真正重视的时候,刘韵洁又一次以敏锐的眼光看到,电信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到因特网的发展建设中,否则将影响整个国家信息化的进程。

出于这种思考,1994年上半年,数据局刚成立不久,刘韵洁便开始着手筹建因特网的工作。当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SPRINT公司签订了两国因特网互通协议。从此我国公用因特网服务正式启动。

1995年刘韵洁凭着自己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数据业务发展的预见性,提出了建设中国公用宽带网络的建议。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宽带网络就覆盖到全国各地。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当时及时建起的宽带网作为骨干网,就很难适应未来用户的快速增长。宽带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信息网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刘韵洁看来,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一日千里,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把握时机和市场是他和同事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就需要超前意识与创新精神。虽然决策有时意味着风险,但这正是对胆量与学识、才智与胸襟的考验。

?决策有时意味着风险,但这正是对胆量与学识、才智与胸襟的考验。

ChinaNET骨干网启动互联网浪潮

1995年是中国大兴土木建设网络的一年。这一年过后,我国基本形成了数据网络的雏形。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1995年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一条连接美国的128kbps国际专线开通。1995年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卫星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完成。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该工程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6月20日,ChinaNet正式投入运营,以公共商用网的形式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结束了国内的网络应用仅限于科研领域的局面。

之后发生的,就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互联网大潮开始扑面而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从基础建设、系统集成到网络应用软件,我们是中国Internet建筑师。”

——1995年11月,亚信承建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

刘韵洁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记刘韵洁总顾问不断创新之路

刘韵洁主任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右起第六位)

  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通信处理机网络系统”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多台异种计算机联网;
  他,主持规划、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公用数据通信网;
  他,主持设计并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网络融合;
  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他就是我国第一个公用数据网的开拓人----刘韵洁,一个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执着追求、勇于创新、坚持到底的人。

  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Uninet)”项目成功了!一个各国电信业和IT界数十年锲而不舍追求的网络融合的目标,终于在刘韵洁的带领下得以实现。这个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我国电信行业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一等
奖的项目。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采访了曾任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现任科技委主任的刘韵洁。


     敢为天下先!

  1999年,刘韵洁加盟中国联通,受命于负责设计联通的网络。建一个什么样的网络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按照电信界传统的做法,一个业务一个网独立分别地建;还是建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同时又提供多种业务;这是刘韵洁很长时期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当时的联通几乎是一张白纸,正是搞创新的难得机会,他下决心要趟出一条新路来。Uninet的目标就是要在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情况下,率先实现在一个物理网络平台上同时提供电信的语音业务、计算机网各种业务和视频等多种业务。这是电信界和IT界几十年来一直在探索、追求的目标。从上世纪70年代各国采用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到80年代采用基于ATM技术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以及到90年代在因特网爆炸式增长时,也曾试图通过路由器技术提供所有的电信业务,几代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尽管如此,这一目标至今仍未放弃,实际上,目前在热烈探讨的下一代网络(NGN)就是为实现多年理想与愿望的再一次努力。
  为什么各国电信界和IT界数十年锲而不舍地追求网络融合的目标?
  刘韵洁说长期困扰电信界的问题是每当提供一种电信业务,就要建设一个网络。比如打电话要建一个电话网,上互联网需要建一个网,搞视频业务要建一个网,打手机也要建一个网,就是一个业务就要建一个网。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增加,网络也就越建越多,全球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几十年来,这种模式都被认为是一个很不理想的模式。它不仅造成严重的重复投资,而且网络维护、管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不能简单、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新业务和新应用。这是电信界几十年不放弃这一目标的根本原因。但是,苦于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供选用,业界一直处于争论与探讨中:电路交换技术是未来将被取代的技术;ATM技术因其不适应大量IP类应用也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而路由器技术尽管在因特网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但因其在服务质量(QoS)方面的局限性,还无法适应实时业务的要求。除以上技术又无其他技术,这就是困难所在。
  Uninet自立项伊始,就瞄准这一多年未能攻克的难关,针对关键技术进行创造性的网络设计---这在当时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尽管经过数十次的挫折与失败,甚至到了山重水复的地步,他们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迎来了柳暗花明,取得了最终成功。Uninet除了覆盖全国350多个城市,还将网络延伸到香港、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在一个网络平台上承载的业务有话音、传统数据(帧中继、电路仿真等)、互联网、视频以及CDMAlX移动数据等多种业务,其业务量已达到电信级水平。
  那么,Uninet在技术上的创新有哪些呢?
  刘韵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克服了路由器技术解决不了服务质量(QoS)和ATM技术不适应IP应用的局限,创造性地将路由技术、ATM流量控制工程及OAM技术通过MPLS技术进行无缝地融合,将路由器和ATM均改造成为具有新功能的网络设备,适应了大量的IP类应用并
保证了IP技术端到端的QoS。(2)首次采用将不同的电信业务在逻辑上设计成不同的虚拟专网,以适应不同的路由机制和OoS保证机制,实现了在一个物理网络平台上提供多种业务的目的,达到并超过了各自独立建网的质量水平。(3)为将基于有OoS保证的IP技术的多种业务从网络
延伸到用户端,该项目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呼叫控制管理(CCM)和业务接人控制点(SACP)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结构和相应标准。(4)利用多年的网络实践与经验,针对网络的可扩展性、稳定性等问题采取分区设计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术措施,使得网络真正达到电信级水平。正是因为有以
上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才使得该网络在长达5年的运行中一直保持着优良的性能和品质。
  据刘韵洁介绍,到目前为止,Uninet长途话音月去话时长已超过15亿分钟,传统数据已承载5万个2M,互联网用户数量激增。拨号用户超过1351万;专线用户超过6.16万;基于lP技术、有QoS保证的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和可视电话用户已超过65万户;CDMA 1 X数据服务已覆盖全
国,拥有1000多万用户,而且网络仍有很大的可扩展性。经过国家网络检测中心、信息产业部有关部门、中国建设银行、新华社、中国电子学研究院等多个部门组织的评测,Uninet的网络质量均优于采用传统技术各自独立建设的网络质量水平,显示出新技术的优势。
  不仅如此,Uninet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也成绩显著----2000年开创了网络当年开通、当年赢利1.7亿的先例。截至2003年底,Uninet共创收入217亿元,实现利润30.1亿元,上缴国家税金7.5亿元。如果按照传统的每个业务独立建设一个网络的思路,一般需要3~4年才能盈
利,而如此高的经济效益是根本达不到的----这主要得益于大大节省了建网的成本和降低了网络的维护管理费用。
  更突出的优势还在于Uninet可以方便、灵活、简单、快捷地提供各种新的业务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刘韵洁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2003年非典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面对面的沟通遇到障碍。为适应这种变化,卫生部急需一套能集话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功能的全国指挥调度系统。Uninet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作用:仅用了3天时间,就为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和呼和浩特市等重灾区提供了服务,在15天内开通了全国的卫生指挥调度系统,受到了卫生部的表彰。若采用传统技术,开通这样的系统至少需要6--8个月时间,这充分显示了新技术的强大生命力。
  Uninet的成功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应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要求,Uninet已就有关技术方案和体制标准向ITU--T和IETF等机构提交10余篇技术文稿。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设备制造商都在按其技术标准的要求研制、生产新的网络设备,一个包括承载网络,网络控制和终端等新的产业价值链正在形成。
  据悉,Uninet已经为中国联通的3G业务做好了网络准备,它还可以非常方便地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应用的虚拟专网服务。一旦政策允许,它还可以方便地提供网络的虚拟运营服务,其网络的优势还将不断地被挖掘和开发出来。据权威专家认为:Uninet的成功是向NGN演进中一次
成功的大规模实践,为我国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它也为业界多年来追求的三网融合的目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Uninet不是一个个案,它是一项具有方向性的创举。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Yankee Group,于2004年提出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年收人
在前20位的电信公司中,已有85%的公司在2003~2004年启动网络融合方案。Uninet整整超前了3~4年,显示出Uninet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和领先水平。
  刘韵洁说,这恐怕是他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个成果了。但当这个成果出来后,他却显得异常平静。他说,这个项目成功于中国联通有一定的偶然性----联通有一个特殊的环境。其一,当时中国联通在固网通信领域几乎是空白,走老路肯定没有出路,新路虽然没有但总可以闯一下。正所谓,饥饿的人更富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其二,中国联通有一支非常富有创新、乐于奉献的队伍。其三,当时中国联通有一个以杨贤足同志为班长的好的领导集体----没有坚强的领导班子的信任与支持,没有人敢冒如此大的风险。
  在中国联通,刘韵洁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成果:他负责设计、开发并建成了中国联通长途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
  刘韵洁介绍说,长期以来,长途传输网管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国内外电信公司的长途传输网大都由很多厂家的设备构成,每个厂家都配备自己的网管来管理、监控、调度自己的设备,它不能管理其他厂家的设备。所以当需要调度一条线路时,就要在几个网管上操作。但这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当光缆出现故障以后,你没有办法判断是哪个厂家的设备出现了问题。因为当全国联通了以后,各个设备都没有这样一个综合的职能,包括调配资源。国外十几年以来也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做好。比如国外有这样来做的:针对每个厂家标准不一样的问题,提出一个标准,让所有厂家的设备都按照这个标准来改。但是实际上,由于设备木已成舟,几乎无法改动,所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不让厂家改,我们提出一个分析模型和建立一种算法,我们来支配他们,结果我们做成功了。具体说就是我们提出了与各厂家网管技术无关的分析模型和建模方法,提出虚拟网元概念,实现了多厂家网管的综合统一管理,并推出基于分组和电路交换技术的全新综合网络管理体系结构,该结构被国际电联ITU-T采纳为M.3017国际标准。这个项目率先解决了采用统一网管系统对全网进行监控和资源配置这一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节约投资数亿元。这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并因此获得了信息产业部一等奖。
    刘韵洁在中国联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第一。

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   

  早在1993年,当因特网对于老百姓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当因特网即使是在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里都还是一种奢侈的高级享受的时候,当因特网还没有被大家真正重视的时候,刘韵洁却以敏锐的眼光看到,电信部门必须积极参与该网络的发展,否则将影响整个国家信息化的进程。而当时许多大学却告诉他,这个东西必须大学来搞,你们搞不了。当时任中国电信筹备邮电部数据通信局负责人的刘韵洁却坚持说,要是电信都搞不了,这个东西就根本无法普及。        
  正是以这样一种思路,1994年上半年,数据局刚成立不久,他便开始着手筹建因特网的工作。当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SPRINT公司签订了两国因特网互通协议,这标志着我国公用因特网的服务正式启动。    
  在这期间,他主持规划、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计算机网络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开创这个网的时候,是从只有5个人的研究小组开始的。    
  这其中,刘韵洁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作为技术负责人,提出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方案,解决了在全国2000多个节点的大网上保证任意用户间的通信经过的节点数最少(网络时延要求),而网络造价又最低;解决了多个节点同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不造成全网瘫痪等难题。通过多次计算机模拟与分析,求得一个较佳的设计方案,并在多年的网络运行实践中得到验证,经
受了考验。
  不仅如此,1994年在开创我国公用因特网的工作中,由于它在技术及应用上与传统电信观念有很大差别,当时曾有非常强势的力量主张建一个封闭的采用私有地址的网络,刘韵洁很清楚这将把中国公用因特网引入歧途。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敢于坚持真理,力排众议,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他设计了适应中国特点的自治域及路由设计方案,并且针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我国互联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韵洁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深深触动了他的事情。因特网在中国发展之初,仅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员用来查找国外的信息源的一个工具,国内基本上没有信息源。所以在跟国外互联的过程中是对我们极为不平等的。按惯例,与国外网络互通时,电信的规矩是各出一半电路费用,互相不结算。而我国互联网与美国联网时,不仅电路费全由我方出,我们还要交信息的费用。在一次国际互联网大会上,刘韵洁曾与当时的大会主席提出过这个问题,对方说:“刘先生,你说的是对的,但是目前是中国的用户到美国的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美国的用户没有要求到中国的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中国的互联网上还没有什么信息内容。”
  因此,刘韵洁就决心要把中国的信息内容搞起来,要把中国的老百姓都发展起来。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中文信息----一个以中文内容为主的网,区别于国外的互联网,在资费上给予优惠。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逻辑网,较早地实施了以中文内容为主,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开发应用的发展战略;还适时地设计建成了全国宽带网络,为后期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拥有9400多万用户,成为全球第二大网。互联网正在实实在在的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1998年10月,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五十位杰出人物之一(列第二十八位),该刊尊称他为“中国的因特网之父”。2000年1月,他又被中国互联网络大赛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网络人物”,他所做的工作也被CNNIC列人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中。国内的很多媒体称他为“造梦时代的网络大师”、“从未名湖畔走出去的网络大师”。
  事隔多年,当我们再次提起这件事情,刘韵洁很平静地告诉我们:“这个称号我是不认同的。这些工作都是和大家一起做的,只不过我对一些技术比较敏感、对互联网比较重视,起步比较早罢了。不过这也是国际同行对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的认同,对我工作的一个肯定。”
  刘韵洁在中国电信创造了一连串的辉煌,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第一。
 

初露锋芒

  刘韵洁能够取得这些卓越的成绩,与他在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的经历和磨练是分不开的。
  1976年,刘韵洁进入研究所。他从技术员做起,历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把数据所搞得红红火火。在他的带领下,该所承接了包括“863”项目在内的40多项研究项目,成为中国当时非常有名的研究机构。
  最初研究所只是单纯的搞传输设备,还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70年代的时候,国家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计算机联机系统,其中的专用终端很贵。到了80年代初,个人电脑(PC机)刚出现的时候,刘韵洁就在考虑一个问题:能不能把PC机变成一个国外大型机的终端,事实上只是
加上一个通讯软件就可以实现;但是国外计算机的通讯协议都不提供;而且,不同种类计算机的通讯协议又各不相同,因此将不同厂家的计算机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于是,刘韵洁提出了“异种计算机联网”项目。
  1980年,刘韵洁主持了“通信处理机网络系统”项目攻关。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多台异种计算机联网,率先提出并实现了在个人电脑上通过加载通信软件模块与远程主机联网;该成果在多个部门广泛应用,并获北京地区计算机应用一等奖。在这以后,IDG公司才预测说“在PC机上加载通信软件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比刘韵洁的研究迟了整整两年!
  刘韵洁在数据所不仅仅取得了一个第一。1983年任室主任期间,他带领一些年轻的技术人员进行了4096线“程控用户电报/低速数据程控交换机”项目攻关,利用该项成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以国产设备为主的用户电报/低速数据交换网,解决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引资的急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还有,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分组交换数据网的技术体制和相关标准,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网络结构、网络编号以及网络互联等重要技术方案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该成果为指导我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刘韵洁虽然已经从中国联通决策层淡出,但是他仍在奋斗不息。他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在技术方面如饥似渴的人----不断的学习并吸取新的知识。正像有人评价的那样----饥饿的人更富有创造力。正因为刘韵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执著地追求,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我们也祝愿刘韵洁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为中国的通信事业再谱新篇!

刘韵洁的科技人生 编辑本段回目录

    虽然这个建议还没有实现,刘韵洁就被调往邮政科学院,但他发展中文内容互联网的思想有力推动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发展,“中国互联网之父”的名号也当之无愧。

    联通多业务统一平台诞生

    网络“三天两头的瘫痪,而启动备用方案就意味着重走传统老路、前功尽弃”。尽管身心疲惫,刘韵洁和他的团队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坚信,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磨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而坚持往往也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1999年初,国务院决定重组中国联通并派原邮电部第一副部长杨贤足去联通任一把手,原邮电部计划司司长王建宙、原邮电部财务司司长石萃鸣以及当时在邮政科学院任职的刘韵洁等也一起前往。

    1999年,从事数据通信以及互联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多年的刘韵洁被任命为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在初期,刘韵洁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

    “我觉得这一生对我挑战最大的、或者说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做成了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刘韵洁回忆:“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以后,就有动议要做数据通信,但是直到1999年“还是一张白纸”。当时的信息产业部批准联通发展12个城市的IP电话,2000年又批准联通的网络覆盖到全国,联通要建一个什么样的网络,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采用传统电信公司的做法,每个业务建一个网,这是我所熟悉的,也最没有风险,并且是业内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做法。但是如果这样做,投资成本要成倍增加,建网周期也会很长,将来网络维护费用也要大得多,当时的联通并不富裕。”

    刘韵洁介绍:“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许多电信运营公司都曾尝试过能不能建设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同时提供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数据业务以及视频业务,但并没有一个公司在这么大的网上,成功地将这么多的业务运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不过,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被认为是危险的。刘韵洁回忆,当时有朋友专门跑到他的办公室劝告:“您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您干嘛要冒这个风险,您也是有名望的人,要是为这个事情栽在里面,何苦呢?”“但我就是这样的脾气,就是想尝试一下。”刘韵洁说。

    在技术实现上,如果使用单一的路由器技术,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的质量无法保证;如果使用单一的ATM技术,则无法适应大量IP业务的迅猛发展。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调研、论证,刘韵洁决定将IP和ATM进行嫁接,形成兼有两种技术优势的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另外,如何在一个网络上承载多个业务也是一大难题,移动、数据、视频、互联网等业务都有不同属性,在一张覆盖全国的大型网络上,解决这一问题难度更大。于是,刘韵洁提出运用虚拟专网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为移动数据CDMA1X等不同业务分别设计一个逻辑专网,为互联网业务设计一个互联网的逻辑专网,以适应不同的路由机制和QoS保证机制,从而实现在一个物理网络平台上提供多种业务的目的。同时,刘韵洁成功地保证了这些逻辑专网相互之间是隔离的、安全的,而且质量还超过了不同业务独立建网的水平。

    现在,上述这些技术思路已被业界认同并采纳,刘韵洁认为这是他所做出的最有价值的贡献。

    “1999年第一次改造网络时,真是吃了苦头。”回忆当年,刘韵洁感慨万千。路由器要改造,虚拟网也要重新设计,而且2000年就要开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在建网之初,刘韵洁做了两手方案。

    一开始,刘韵洁带领团队全力以赴,但是新事物的诞生肯定会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新网起步阶段出现过很多次较大的故障,网络经常瘫痪,有很长时间,刘韵洁在晚上11点以后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就是—“网又瘫痪了”。

    在长时间不断的挫折失败的过程中,有些人顶不住了,恳求“启动备用方案”。对这些请求,刘韵洁的策略是不表态—“不表态大家就得继续坚持啊”。虽说是这样,刘韵洁还是忘不了2001年底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会的情景。“刚开始是一个女副总一边讲一边哭,我觉得女同志没毅力,讲讲委屈的事就哭了,后来男总经理也一边讲一边哭,更使人意想不到的是会场里50多人同时哭成一片,我当时忍了又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当时的情况是,网络“三天两头的瘫痪,而启动备用方案就意味着重走传统老路、前功尽弃”。尽管身心疲惫,刘韵洁和他的团队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坚信,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磨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而坚持往往也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据刘韵洁介绍,在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数据通信部连续两年在中国联通的年度考核中倒数第一,但网络运营起来以后,实现了连续三年在年度考核中正数第一,而且网络开通以后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刘韵洁在评价这项工作时说:“由于采取统一网络的方针,联通有效地避免了一个业务组建一个网络所带来的重复投资和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弊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开通、当年运营、当年赢利。而且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这个平台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还为网络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成本的节省。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统一、开放的平台上,开展新的业务、新的应用会非常迅速、方便,并且为联通提供一揽子全业务服务奠定了基础。”

刘韵洁——中国信息通信网的开拓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5-12-16 15:13:04)

在网络时代,求真务实与浪漫想象、脚踏实地与大胆创新似乎是两对不可回避的矛盾。没有浪漫想象、大胆创新,

网络就没有生命力,缺乏发展空间;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网络则会泡沫充斥,出现虚假繁荣现象。今天透过刘韵洁开拓的网络发展之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发展之路,还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乃至世界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


追梦

刘韵洁是那种少年老成但又似乎永远也不会变老的人。如果你还是几年前见过他,那么今天你再见他时丝毫也看不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今年62岁的刘韵洁,微黑、潇洒、直爽、刚毅,学者风度,1.70米的个头,略带山东口音,眼镜后的一双眼睛似乎永远在观察、探索。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叫我‘老头子’,也许是提前老了现在的变化反而相对小了的缘故吧。”刘总不无幽默地说。

还是在大二的时候,品学兼优的他,作为北京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代表被发展为党员。在大学期间,凭着自己的真诚、坦率、热情和成熟,刘韵洁一直是学生干部,担任过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系学生会主席以及系党总支委员等,由于他爱帮助人,同学们遇到难事都爱跟他这个绰号叫“老头子”的大哥商量。1968年,刘韵洁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毕业,一心想在国防建设尤其是核试验方面有所作为的他,没想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沧州当工人。这对于刘韵洁来说,难免产生一些困惑和失落感,他戏称这段经历为“发配沧州”。但他觉得不管做什么,都不能一味地去抱怨,只有扎扎实实地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才可能有其他机会。扎扎实实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根基。因此,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依然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无论是困境还是顺境,都同样孕育着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抓住。20世纪70年代初,上级交给当时的沧州地区一个研制高频大功率晶体管(要求输出功率达100瓦,截止频率50M)的任务。当时在发达的美国,高频大功率晶体管也仅做到100瓦,截止频率100M,要求很高,国内研发既没有任何经验和设备,又缺少资料,在国内研制困难重重。参加工作不久的刘韵洁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果断而坚决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凭着智慧和勇气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做了一件在河北省很有影响的大事。

其实让人难以想象,学核物理的刘韵洁,当时与同事接下这个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开发项目时,还是个门外汉。接到任务后,刘韵洁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凭着一股子钻劲和韧劲,在当地组织了一批人,开始了研制开发工作。从设计、照相、制版,到光刻、腐蚀、蒸发、测试、封装……几十道工序,只要其中有一道工序出了问题,整个工作就会前功尽弃,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数据的设置是要根据上一工序的结果和这一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经过不知多少次反复设计实验,他们开发出了功率大于100瓦的高频大功率晶体管。

1976年,刘韵洁被调到原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组建不久的计算机室工作,本来他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已经熟悉的微电子领域的研究工作,但凭着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和对其前景的超前认识,他要挑战自我,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以先行者的勇气对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计算机、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0年,国内引进了计算机联机系统,只有个别科研单位的少数研究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一系统,可谓凤毛麟角。这时候的刘韵洁就意识到这些不同的联机系统将有联网的需要。他不顾别人“很难成功”的劝告,以顽强的精神研究试验,构建了国外引进计算机与国产计算机异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异种计算机的联机。他还在PC诞生不久便首先推出在PC上加载通信软件的做法,首次实现了PC的远程上网功能。两年之后IDG才作出预测——PC机通过增加通信软件实现远程上网功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截止到1992年,他主持完成了数据通信方面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科研攻关,研究制订了各种数据通信网络的体制标准,成为世界上一位知名的通信专家。刘韵洁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为中国的网络发展抓住了先机。

1993年,刘韵洁被任命为邮电部电信总局数据局的负责人。他勇敢地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大胆预测我国数据网的发展未来,从开始带领几个人到后来带领数千人的专家队伍,既承担起中国数据通信的设计规划、建设、网络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工作,又肩负起将应用和业务不断拓展到各个企事业单位以及千家万户百姓家中的重任。

当因特网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当因特网即使是在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里都还是一种奢侈的高级享受,当因特网还没有被大家真正重视的时候,刘韵洁又一次以敏锐的眼光看到,电信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到因特网的发展建设中,否则将影响整个国家信息化的进程。

出于这种思考,1994年上半年,数据局刚成立不久,刘韵洁便开始着手筹建因特网的工作。当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SPRINT公司签订了两国因特网互通协议。从此我国公用因特网服务正式启动。

1995年刘韵洁凭着自己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数据业务发展的预见性,提出了建设中国公用宽带网络的建议。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宽带网络就覆盖到全国各地。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当时及时建起的宽带网作为骨干网,就很难适应未来用户的快速增长。宽带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信息网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刘韵洁带领数据局的同志先后建成了中国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公用帧中继宽带业务网CHINAFRN,使我国的数据网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从低速到中高速的巨变,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除了以最快的速度建设CHINANET以适应中国用户的需求外,刘韵洁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因特网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为使以中文内容为主的应用尽快推广,他多次促成资费降低,制订鼓励ISP、ICP发展的政策,出台业务代理制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和鼓励下,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上网热潮。今天,互联网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1998年10月,刘韵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50位杰出人物之一(列28位)。该刊尊称他为“中国的因特网之父”。从此刘韵洁这位默默无闻为中国互联网建设和推广做着夯实基础工作的先行者走向前台,成为众所周知的公众人物。2000年1月,他被中国互联网络大赛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网络人物”,他所做的工作也被CNNIC列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中。他被国人称为“造梦时代的网络大师”。

刘韵洁说:“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宽带网的建设还是非常必要、非常适时的。现在我们网络基础建设的层次、水平与国外没有太大差距,差距主要在应用和管理方面。”事实上,对于宽带网的技术以及电信网如何向宽带网过渡的问题,他从1992年起就已经陆续发表过多篇论文。

今天的刘韵洁尽管做了多年的管理工作,但他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学者风范,保持着年轻人般的学习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丝毫没有放松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探索。由于时间少,他将集中学习的方式分解为随时随地学习。刘韵洁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抓紧早上的大好时光多吸取一些新技术的“营养”。他认为,“不这样,无论做研究还是做决策都会没有底气”。它独特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无止境的学习精神,使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和对未来网络模式的想象。


创新

网络时代是充满想象、创新的时代。当大预言家麦克卢汉“世界将成为地球村”的预言成为现实,人们惊叹互联网给其带来诸多便利的时候,网络泡沫膨胀充斥着整个IT业。五光十色的泡沫,受到众多同样头脑发热膨胀IT人的追捧。

一向办事低调、求真务实的刘韵洁,没有被这种网络的虚假繁荣所迷惑,他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不是作秀,也不是表面上的标新立异,网络时代既要变革又要脚踏实地,他要求自己既要做理想主义者,有创新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又要做现实主义者,求真务实、不脱离现实。他深知,泡沫虽然美丽动人,但随着它的破灭,将把IT业打入低谷。当IT业热情高涨的时候,刘韵洁却不做表面文章,他思考的是深层次的问题——网络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实惠、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

1999年,从事数据通信和互联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多年的刘韵洁被调到中国联通任总工程师,后任副总裁。当年56岁的刘韵洁依然雄心勃勃,他要在联通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一年联通开始建设VoIP实验网,当时的主管部门要求在公用互联网上提供VoIP业务,刘韵洁知道在当前的公用互联网上难以保证语音质量,所以联通没有走这条路。而其他运营公司全按要求在互联网上提供VoIP业务,最后测试结果中国联通的VoIP业务质量为第一,远远优于互联网上的VoIP。有人说联通VoIP的质量是歪打正着,而刘韵洁却认为联通是正打正着。

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利。1999年信息产业部批准联通发展12个城市的IP电话,2000年5月批准联通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业务范围也更广泛。但联通公司要建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这是刘韵洁长期苦思冥想的问题。采用传统电信公司的常规做法,每一种业务建一个网,那是他最熟悉、最没有风险、也是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做法。但他却一直不甘心那样做,因为那样做投资要成倍增加,周期要很长,而且将来网络的维护管理成本也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联通就会毫无特色地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其实刘韵洁心理早就有了一个方案和目标,这是他的一个梦想,只不过这个方案太冒险,他一直不想轻易出手。

刘韵洁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交流与论证,最终下定了决心。

联通决定建设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平台,同时将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数据业务以及视频业务统统都由这个统一的网络平台提供。尽管这是许多电信运营公司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但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司在这么大的网上,将这么多的业务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这主要来自两大技术的挑战:如何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承载多种不同的电信业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而IP技术当时还不能保证诸如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的QoS,没有现成的技术可被选用,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被借鉴。另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是:要在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数据通信网上跑几十亿分钟甚至上百亿分钟的语音、视频等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业务,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

联通作为一个新兴的运营公司,绝不能再按传统做法采用将来要被淘汰的电路交换技术建设全国的网络。刘韵洁的梦想就是采用分组技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多业务网络平台,让各种新老业务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奔跑”。刘韵洁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每提供一个业务就建设一个网络”的传统做法中跳了出来,一跃跳到“用一个网络提供所有电信业务”的新平台上。然而这是一条风险之路!刘韵洁也清楚其中的风险,但是他更关心网络今后的发展方向、能否具有向用户提供更多元化业务的能力、网络的维护管理、新业务的开发周期、运营成本等问题。在权衡众多关键性因素后,刘韵洁和他所在的联通选择了风险之路。

联通的这一决策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一次,刘韵洁率团出访美国。有位世界知名电信公司的专家友好地问刘韵洁,你们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采用的是什么技术,是路由器技术还是ATM技术?刘韵洁说,既非现在的路由器技术也不是现成的ATM技术,是非驴非马矣。那位专家机敏地说,那就是骡子了?刘韵洁爽朗地笑了。

这话并非玩笑。当时在确定建网技术方案时,使用什么样的模式让刘韵洁颇费脑筋。

如果使用单一的路由器技术(IP),语音、视像等实时业务的质量无法保证,如果使用单一的ATM技术,则无法适应大量IP业务的迅猛发展。经过多方求证,反复研究,他决定将IP和ATM进行嫁接,形成兼有两种技术优势的新方案。这一创造性的思路使刘韵洁和联通走上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创新之路充满了荆棘、坎坷和艰辛。年已六旬的刘韵洁,却像年轻人一样拼杀在网络融合的第一线,他废寝忘食,指挥各地的网络建设和经营工作。即使是下班回家,他的脑子也从未离开过网络,夫人开玩笑说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刘韵洁家的客厅里,有一个宽30多公分、长1米多的鱼缸,里面孔雀、红剑等一些生命力、适应力较强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畅游。夫人感慨万分地说:“他整天想的都是网络,哪怕是在吃饭做梦的时候,他只有每日饭后看着这些红红绿绿、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时,才能暂时放下他的网络,休息一下大脑。这鱼是专为他养的。”

其实,刘韵洁每日饭后看的不仅是那些自由自在的鱼,那鱼缸里面也有他的梦想。每当看到那些不同颜色、不同品种、大小不一的热带鱼在一个共同的水域中畅游的时候,他就会想起他的信息通信网络。在他的眼里,这鱼缸里的水就类似他未来的多业务网络平台,而那不同的鱼儿就是不同的业务。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一个这样的通信网络,各种业务都能在同一个网络上“畅游”呢?谁能知道小小鱼缸中有他的梦想,小小鱼缸中有他未来网络的模式。


坚持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世界网络发展遇阻最艰难的时候,曾经一度红火的网络似乎也进入了冬眠。然而,刘韵洁并未裹足不前,他认为信息通信才是通信的未来,他和联通人一起开始建设代表未来网络发展方向的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

在建设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的那段日子里,最令刘韵洁担心的是23点以后打到家里的电话。而这个时间打来的电话百分之九十九是向他报告网络故障的。每每这时,身为联通公司领导的刘韵洁就要坐镇指挥排障,干到通宵是常有的事。尽管刘韵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但是新生事物的诞生过程会有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刘韵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网起步阶段出现过七八次较大的故障,属下有的同志顶不住了,恳求说:“刘总,咱们还是启用备用方案吧!”

面对部下的请求,刘韵洁理解他们,但启用备用方案就意味着重走传统老路,前功尽弃。他坚信,这个网是目前最具优势的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他相信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磨难,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才能成功,坚持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制度是公正的,但有时也是残酷的。2000年底,中国联通每年一次的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会,多少有些悲壮的气氛。数据固定部这个直接参与建设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部门,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在作述职报告时异常激动,声泪俱下,场面十分感人,更让刘韵洁没想到的是台下数十人的员工也哭成一片。作为公司主管领导,刘韵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感慨万千。

事实上,在建新网的过程中,数据固定部担负的任务最重,工作最辛苦。为了保证通信质量,他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他们面对的是用户的申斥,同行的不理解,不知受了多少委屈,承受了多少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多好的同志啊!但按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考核结果,数据固定部却排在了最后。按规定,考核结果中最后一名的总经理要调离岗位。刘韵洁认为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造成的,于是他主动承担起责任,向公司提出再给一年时间的请求,并立下军令状:“如果一年后网络存在的问题还解决不了,我愿意与这位总经理一块调离岗位!”他的请求得到了领导的支持。

领导的理解与信任,给了刘韵洁极大的勇气,在他心中升起一种激情与力量!面对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和有着如此超前意识的领导班子,“就是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一向追求完美的刘韵洁,要和全体联通人一块,向国家和用户奉献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高质量的通信网络。

刘韵洁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样一个网为什么诞生在联通?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当时的联通是一张白纸,更因为联通有一个意识超前、敢承担风险、坚强而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一个好班长。为了这样一个企业、为了这么好的一个领导班子,我为联通这个集体冒一次险值得!”

刘韵洁和他的同事没有辜负众望,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建成了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开创了电信运营公司当年建设、当年盈利的先例。目前,联通的网络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30多个城市,并将网络扩大到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固定部总经理田文科连续三年述职测评荣获第一。

刘韵洁认为,联通实施的“多个业务建一个网”的技术是几十年来电信界和IT梦寐以求的理想,ISDN、B-ISDN都是以前追求这个理想的,但由于技术的原因都没有成功。目前大家在热烈讨论的下一代网络NGN,实际上也是多年的理想在当今再一次被提出来。

网络融合是NGN发展中的一个趋势,据Yangkee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一些大的电信运营公司中百分之八十已启动网络融合计划。目前国际上被看重的三栖业务(很类似以前的3业务)如果没有融合的网络是很难实现的。事实证明,中国联通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实践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刘韵洁的“风险之路”没有走错!这条“风险之路”向人们展示了刘韵洁心目中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模式。在中国电信业的发展进程中,刘韵洁的某些预见和思路将长久地影响着电信行业的后来者。


务实

在火热的网络时代,文字、语音等交流方式使地球村的村民尽享网络生活的精彩。虽然通信技术革命给人们的沟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作为网络大师的刘韵洁却觉得似乎有一块石头压在自己的心头——缺少视讯的地球村将是瞎子村!

尽管近年来视讯会议已经在国家政府机关、大型企业中普遍应用,但昂贵的成本使这项业务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建成,为联通快速提供各种新业务提供了条件,“宝视通”视讯会议和可视电话就是这样一项业务,有了她就可实现远距离的沟通,让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使众多地球村的村民不再是瞎子。

在刘韵洁的办公室,当他拨通香港联通总经理办公室的电话时,不仅可以看到对方清晰的面貌,记者还从视频上看到了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港。蓝天、碧海、轮船,还有远处秀丽的山峦、林立的高楼都历历在目,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打电话者一睹香港风采。

刘韵洁介绍,“宝视通”是基于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甚至移动视讯等综合业务。与传统电视会议系统相比,“宝视通”视讯业务在设备投资、通信质量、易用性、服务多样性、一线多用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特别是人性化的功能设计使用户使用“宝视通”就像电视选台一样方便。更为方便的是,“宝视通”不仅支持视讯终端之间的相互呼叫,还可通过视讯终端呼叫普通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使身边没有视讯终端的用户也能方便地参加会议。

“宝视通”是面向公众的视讯业务,可以满足传统客户的需求,使一些原本无法或没有能力使用电视会议系统但却有大量需求的学校、医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厂矿企业、宾馆等实现本地网内部、本地网之间、各地市之间、各省之间、全国甚至跨国的各种远程商务交流、远程教学、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指挥与抢险等方面的应用。除了行业应用,“宝视通”视讯公网使得可视电话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据介绍,针对家庭用户,目前已经有带小屏幕的如意可视电话型终端面市,价格仅为2000多元。

刘韵洁一口气介绍了这么多好处。当问到通信资费时,刘总莞尔一笑让记者猜,并且让记者往低里猜。5元、3元、1元……记者怎么也没想到目前“宝视通”可视电话的资费仅仅是0.2元/分钟,甚至低于IP电话的费用。用户不仅可拨打点对点的可视电话,还可以利用可视电话终端拨打普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另外,联通还将在营业厅、IP超市等开通“宝视通”可视公话业务,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可视电话服务。此外,通过“宝视通”业务系统与CDMA1X网络的整合,联通在“视讯新干线”业务中推出了“移动宝视通”,使人们可以用智能手机终端随时随地体验“可视”的乐趣。这么低的价格会不会是恶性竞争啊?记者不禁发问。

刘韵洁哈哈一笑连说问得好。然后他耐心地向记者介绍了价格低的缘由。中国的视频会议发展至今已有十年历史,但依然无法普及。这些系统大多基于H.320协议构建,属于电路交换,一般是由单位自己建设专网,专网专用,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从而将多数企业挡在应用者的门槛之外,大大阻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只是政府与电力、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奢侈品。过去企业自己建设专网、专网专用的传统视频会议系统,存在一次性投资高、线路租用费用高、维护成本高以及扩展难、互通难、提高可靠性难的问题。而基于公用电视会议网的“宝视通”很好地解决了这“三高”和“三难”问题。过去专网投资太高,所以普及不开,而使用公网则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和使用成本,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设置在家里或企业桌面上的“宝视通”视讯终端,通过专线或互联网接入联通宽带视讯网使用该业务。不过现在推介阶段资费较为便宜,以后也不贵,拟定价为0.5元/分钟以下。

在刘韵洁的家中,他拨通了远在美国女儿家的电话,很快视频上出现了女儿的家和女儿抱着可爱小外孙接电话的画面。刘韵洁顺手拿起一个黄澄澄的橙子在显示屏前晃了晃,没想到小外孙连抓了几次没抓着后,竟两手抱拳,连连作揖恳求:“外公求求您了,好外公快给我吧!”逗得分别在东西两个半球上的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千山万水间感受咫尺天涯的真情互通,刘韵洁的愿望是让地球村的村民在不远的将来都能安上这样的千里眼,享受到这种面对面团聚的快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渐渐不满足于目前单纯的语音通信方式。而可视通信正切合了人们的这种期望,在传送语音的同时传送实时的动态图像,使通信者间可以看到对方的容貌,有如面对面一般。通过可视电话问候远在国外的亲属、察看自己上幼儿园孩子的情况、看望正在隔离中的病人、进行视频旅游……刘韵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么美好务实的应用前景!


记者手记

有人认为他是网络时代的先知;有人认为他是通信行业的冒险者;有人奇怪,为什么刘韵洁总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幸运之神为什么总是落在他的身上?记者在采访刘韵洁的时候,也在探寻他成功的秘诀。

尽管刘韵洁在各种国内国际技术交流会上侃侃而谈,在谈判桌上应付自如,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告诉记者自己属于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的人。

“我这人实际上是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但做事情,只要是看准了的,就有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头,不管多么困难,我都会想办法去克服。绝不会遇到困难就缩回去,有时候甚至碰得头破血流。成功在于坚持,在于你百折不挠的精神。往往成功与失败,就差一点点。你努力到那个份上,就会成功,你没有努力,差一步、差半步,你还是失败。我觉得一定要有这种精神,只要你觉得是对的、是可能的,就要坚持。当然有些事情也可能最后没有达到目的,这里头可能会有很多特殊原因,但是只要你是对的,历史最终还是会证明你是对的!”刘韵洁从小就喜欢阅读一些伟人的传记、名作家的作品,马克思、爱因斯坦、门捷列夫等很多伟人和科学家的传记他都读过。他们的人品、他们对事业的那种执著精神,对刘韵洁产生了极大影响。

“居里夫人是对我启发最深的人物。看了她的传记后我常常想,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在国家有难的时候都能够挺身而出、勇敢地上前线,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可以为祖国奉献的呢!”

“高尔基的《母亲》是让我最为感动的一本书。每当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自己那善良慈祥的母亲,以及全中国、全世界所有的父母。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远离母亲的孩子、在家日夜牵挂子女的母亲随时享受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快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韵洁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至今为母亲没能享受几天现代生活而伤心;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多少次在网络建设的重要关口勇敢地承担起风险,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融入祖国母亲的脉搏中。

祖国、事业、母亲,刘韵洁心中装的是他们,有爱才有追求,这是他的成功之本。

从国内首次实现多台异种计算机联网到个人电脑远程主机联网,从中国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到建成第一个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刘韵洁的努力不仅使我国的数据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从低速到中高速的巨变,而且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运营探索出了成功的模式,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当人们谈到他的成就时,这位我国网络通信的奠基人,只是淡淡地说,“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这就是刘韵洁!事实上,刘韵洁对中国信息网络的贡献,不仅在于把网络建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的网络建设培养了一支队伍。谈到人才队伍的培养,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蔡惠群 人民邮电报) 

刘韵洁:不能在未来网络上丧失话语权编辑本段回目录

11月29日,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业“财富论坛”的第九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在广东东莞隆重举行。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信息增值服务商以及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将围绕“新应用 新网络 新终端 新模式——新电信服务新时期”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为大会作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在这次会议见到很多老领导、老朋友、老同事,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过程主持人已经讲了,我分两部分讲:第一部分,三网融合的一些情况介绍。

今年三网融合已经正式启动,未来几年三网融合大概要全面铺开,对电信领域来讲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三网融合的内涵是什么?三网融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这里面有什么风险?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讲个小插曲,十多年来大家一提三网融合都有一个概念,都觉得是很迅速的问题,但是不是很迅速?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今年启动三网融合之前,去年张德江副总理专门请八位专家在国务院开会,听取八位专家的意见,八位专家都是这个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专家,发言时候都要谈谈你对三网融合内涵的理解,但是八位专家讲的几乎是八个样子,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在三网融合方面。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国外没有三网融合这样一个提法,国外只有网络融合的概念,我们国家提的三网融合跟国外网络的融合的概念应该是一致的,我认为网络融合的内涵就是从分离的网、分离的业务演进到统一的融合的网络提供各种综合业务。

大家都认为三网融合就是电信业务能经营广电业务、广电部门能经营电信业务,如果这样理解三网融合,就是全业务牌照的发放,干吗叫三网融合?所以肯定不是全业务牌照发放的概念。网络融合的领域,大家都说是体制造成的问题,但是有技术问题没有?技术领域融合的挑战还是很多的,包括承载层的融合、接入网、移动固网融合、终端应用等各个层面,融合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做完的,会伴随着整个信息网络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的奋斗目标。从ISDN、BFDN到90年代互联网,都想提供综合的多业务,但是这些历程都没有达到目的。目前NGN定义当中第二条又提出NGN必须是网络融合,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NGN要提供所有的业务,又是一个融合的概念,可见融合是电信界、IT界弃而不舍追求的目标。

三网融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认为要解决最重要问题就是丰富的视频信息内容和非常大的网络用户资源,用户网络资源大概15亿多,而且视频用的资源越来越成为信息能源的主体,这两个主体是分离的,互相不能共享,这就造成极大的浪费。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有体制上的问题,但是过程也讲了,体制问题解决以后网络上有问题没有问题?我下面介绍一下网络方面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从电信业来讲,我要提供广电业务,将来如果放开了,电信业可以做有线电视网,那怎么做?我是建个广电的网,还是广电建电信网,如果这样理解网络融合,那我们国家要造成巨大的浪费,解决的唯一途径就是电信网和广电网都通过自己的改造提供一些综合业务,达到网络融合的目标。

另外一个目标,要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通过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但是要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服务。AT&T是全球大的电信公司,从5个业务、5个网已经完成了5个业务统一到一个核心网,这是已经完成的工作,因为后来把移动重组,现在跟移动网的融合也开始了。大家都知道,21世纪的网络目标就是把五个业务、五个网统一到一个网。地区网络融合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设备的投资节省了30%,能耗解决了55%,中华电信一个省有八个网,由八个网演进成三个网,现在已经完成了,现在要从三个网演进成一个网。中国联通在1999年重组时候,当时规模很小,按照网络融合的概念把五个业务按照一个网设计,原来设计时候根本没有考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开通以后就不用再建数据网了,在原先平台上,利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提供。在SARS期间,卫生部需要在全球31个省建立视频数据语音指挥调度系统,用多长时间呢?15天之内全部开通,这就是网络融合以后带来的好处。刚才讲的是承载网,业务控制面的融合大家都是有共识的,从分离的控制到统一的控制。核心网是融合的,业务控制是融合的,数据库是融合的,跟IBM讲的全球融合的理念都是相近的。

我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呢?我们国家在IMS上趋于保守,启动比较慢,好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启动了这样一个政策,尽管慢,如果做好了,还会加快进程。尤其中国移动寄希望于LTE早一点能够部署,但是LTE没有话音,只有通过VOIP提供语音,IMS网络架构没有成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IMS方面,我觉得我们国家启动比较晚,我个人建议运营商应该加快这个领域的进度,不要等什么技术、什么标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以后才开始做,如果这样创新的机会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固网和移动的融合我不讲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温总理去年听专家汇报,本来让我汇报物联网的应用,我专门抽了一点时间,提了一下建议,提建议时候,这个建议的主意移动会不会同意、联通会不会同意我是有顾虑的,什么建议呢?今后凡是新建的住宅,建议由建设部门能够把光缆铺上去,将来由物业进行统一逐级管理和建设,就像这张图一样,所有运营商都接到小区里,因为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2004年下一代网络时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提出NGN的用户可以选择不同运营商,今天选择中国移动,明天可以选择中国电信,如果两个服务都不好,第三天可以选择中国联通,甚至选择广播电视,怎么能做到这点?只有把驻地网的资源设立好,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物权法》规定,但是也有管理问题。据我了解,上次到重庆,重庆三家运营商已经在共建共享,物业一开始要一万,后来要五万,然后要二十万,后来三家都不干了。我已经给建设部门提出这样的建议,建设工信部门应该主导这个事情,如果抓好了,会形成非常大的网络,三个运营商再加上广电分享投资成本,我认为大家都能承受。

这是未来网络发展前景,汇报一下正在进行的工作,供大家参考。

现在网络有什么问题?第一个问题,IT网可扩展性网络,我认为IT网络的扩展性问题遇到很大挑战,每秒更新的路由的频率6次,一天要更新50万次。在2006年时候,互联网权威架构组织得出一个结论,现在路由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硬件的增长速度,遇到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IPV6部署以后,问题会更加严重。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据统计每年全球损失1800多亿美金,互联网的安全不是系统解决方案。本来互联为是给大家服务的,因为本身设计的缺陷,成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地区与地区互相攻击、互相破坏的工具。英国、美国都成立了网络司令部、网络军队,我想我们国家也会有,这是极大的讽刺,本来技术是为我们服务的,但是成为互相攻击的工具。当然,不可控、不可管、服务质量保证不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网络没有感知、没有测量功能,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傻瓜网。网络出现故障,上哪个节点都不知道。

第四个挑战是耗能很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大领域,据统计美国已经占到9.3%,我们国家找一点,占4.3%,而且每年都以8-10%的速度增长。

我介绍一下美国互联网创始人怎么想的?认为互联网是非常大的成功,但是这些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他认为要考虑十年、十五年以后我们互联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怎么面对这个问题,当然他是五年以前提出这个观点。另外,还提出技术的驱动、新网络技术的出现、新计算技术,原来对针对PC机设计的互联网,原来没考虑移动通信,传感器也没考虑,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包括一些新的服务,这些挑战都对未来网络提出一些新的需求。

国外有两大派思路:一块演进思路,一块革命思路,我个人认为这两大派思路都需要共同努力,一派是革命的思路,为什么要重头再来?重新设计语义结构?任何的技术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哪种技术都有替代技术,互联网设计时候没有考虑到现在应用的这么普及、这么复杂,原来都是可信的用户,需要从新考虑设计未来网络需要的体系架构。英国有位教授把互联网分成一级、二级、三级,把现在的互联网分成第二代,1989年以前的叫第一代,1989年到现在称之为第二代互联网。他提出IP后的网络不等于IPV7也不等于IPV8也不等于IPV9,更不等于IPV6,IP后的网络是一个新的架构、新的系统。美国的计划支持了50个项目,在研究未来网络。有16个团队在研究未来网络架构,分五大方面进行研究。这张三基于概念的设计图,未来网络概念的设计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什么呢?未来网络也是一个融合的网络,我刚才讲三网融合不是三年、五年发布几篇文章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不同设计融合内容不一样,红的是虚拟网络,白的是虚拟网络,外面有传感器、移动无线网,这个网是虚拟化的。1700多个节点在实验,有的是安全的,有的是传感器的,有的是移动的,有的是资源控制管理的。而且他们现在已经启动了第二阶段计划,原来有大学和研究机构,AT&T等运营商、思科、微软、IBM这些大公司、大企业都已经参与进来,企业看到前景才进入,第一阶段为什么没进入?就是因为看不到前景。现在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都已经在启动这些项目。

这是美国社交网实验,把传统社交网实验移植到未来互联网架构里,要解决可信问题,另外要解决路由问题。路由器把所有路由表都装进去,可扩充性有问题,利用分层架构,让路由器不要装所有路由表,只装一部分路由表就可以。另外把云计算跟未来网络结合起来,云计算不仅是一个处理系统,可能云计算要成为网络组成部分,进行资源的管理。我们要到月球、火星,信息通信怎么解决。共同特点就是支持若干项目,另外建立一个公共的实验验证测试平台。

第三部分,如何启动中国的网络创新环境,正在跟有关部委协商当中。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任何创新,不管是未来网络,还是先有的IPV6或者演进的思路,要想在运营商当中使用这些网络成果,要想让设备商采用,必须得到网络验证。我们运营商用了多少,几乎等于零,为什么?花几十亿,没有在运营商网络当中体现出来,就是因为没有验证环节。我举个例子,比如华为从1996-2008年数据业务这块一直亏损,为什么?就是起步晚,利润都被思科等大公司垄断。但是这个企业也不简单,13年亏损,一直坚持做下去,为的是什么?当然他们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作为国家来讲,这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大家都知道,胡总书记在6月7号提出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新一代互联网,没有提下一代互联网,因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概念很混淆,十年以后是下一代,二十年以后也是下一代。新一代互联网既包括演进的IPV6网络,又包括未来网络概念,温总理在去年11月3号也提出极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的研究总国家领导人角度,已经方面发出了一些信息。如果我们再不加紧这方面研究,我们可能就丧失我们的话语权和好的机会。

建设目标,一个是有一定规模,另一个是开放的共享的国家级的实验平台,能够验证未来网络和现在需要验证的技术。

现在12个城市左右,要把验证机构、大学、企业涵盖进去,这是什么概念呢?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只要有志于在这个领域实验、创新、验证都可以。当然也是开放的,必须跟现有互联网很好的融合,如果任何一个新技术不跟现有互联网这么庞大用户资源相融合的话再好的技术也不会成功。架构示意图,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的应用、物联网都可以涉及到。除了验证未来网络,还要验证物联网的有关技术、云计算应用技术、光网络和承载网融合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等。

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尽管国外比我们早五六年,但是我们在网络可测量、网络融合和网络绿色方面可能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比如可测量,不仅是软件上的可测量,我们要从芯片可测量着手。当然,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未来网络设想,国家如果一旦批准,希望大家能够加入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国家跟国外有很大差距,我们国家忽视了这个领域,这是很大遗憾,我们如果再不重视、再不行动,可能我们会错过一个很好机会。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 

对话刘韵洁院士 理念问题导致工业信息化水平低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周在重庆隆重举行。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刘韵洁院士围绕“信息化与转型”主题接受了媒体专访。访谈中刘韵洁院士指出,从总水平来讲,我们国家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大部分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结合点。原因有经济和理念上的问题,他认为更大的问题是理念上的问题。

  访谈全文如下:

  主持人:今天访谈的题目是信息化与转型。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刘韵洁院士。刘韵洁院士作为CHINANET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您是业界的重量级人物,能邀请到您参加我们的访谈,非常荣幸。谢谢您的光临。


  刘韵洁:我也很高兴能参加中国科协网在线访谈。

  主持人:我的第一个题目是有关中国科协年会的,中国科协年会今年在重庆召开,不知道您对重庆目前的网络建设有没有一些了解。重庆有山区的特点,山区由于地貌比较特殊,在网络架设尤其是通信基站架设上会不会有困难,比如说施工难度增加,成本增加的问题?

  刘韵洁:确实会存在一些困难,因为山区施工会带来一些困难。另外在网络覆盖方面、网络优化方面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些工作如果做好还是没有问题的。大家比较关注的是重庆中国联通3G的发展,这个覆盖第一期是对重庆地区包括郊区都做了一些覆盖,在一些旅游景点也做了一些覆盖。

  刘韵洁:说到建设的困难确实存在,但是做好了应该是服务质量不存在问题的。我举一个例子,3G建设完之后在全国做了一个评测,重庆3G网络在全国31省会城市评测结果排第六位,尽管困难,做好优化和设计还是可以保证质量的。

  主持人:现在建设的相当完善了?

  刘韵洁:对。覆盖一开始主要是对人口密集的城区,到农村还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有时候有这样的体会,在高楼层或人群密集的地方,还有山区地区有的时候信号不太好。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什幺原因,有没有什幺解决办法?

  刘韵洁:当然山区本来就复杂一点,有山,对无线信号有遮挡,高层也有一些信号受穿透限制。这些还是有办法的,比如说移动和固网的融合,无线信号到不了,通过光纤把信号送到室内,比如通过Wifi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移动和固网的融合可以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当然对大的覆盖,室内分布系统都有很多解决办法,还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主持人:现在已经在采用这样的技术?

  刘韵洁:对,有一些技术正在准备采用,有一些技术已经采用了。

  主持人: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我们发现在电梯里会完全接收不到信号,有的电梯却可以打电话。

  刘韵洁:覆盖信号就好了。

  主持人:要把信号光纤引入到楼里面纔可以覆盖电梯,如果没有就覆盖不了?

  刘韵洁:对。

  主持人:成本是不是很高?

  刘韵洁:对,那也要做。

  主持人:现在地铁里是不是正在做信号覆盖?

  刘韵洁:地铁里也在做。

  主持人:有时感觉地铁站里有,但是运行中还是没有信号?

  刘韵洁:只要跟地铁部门配合好,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网络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我们的通信资费算高的吗,将来有没有成本降低的可能?

  刘韵洁:我们的网络跟国外的技术水平没有大的差别,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我们国内网络都应用了,这没有什幺大的差距。如果说有差距的话,我们在服务质量方面、管理方面跟国外还有差距。这是运营商要努力的方向了。关于资费问题我了解的情况,国内是比国外便宜的。国外运营商的UP值,消费的水平远远高于我们。谈到有没有发展空间,大家都希望有,我也希望有,但是空间有多大也不好预测。我可以举一个数字,现在国家GDP发展都是百分之十左右,现在电信几家运营商业务量增长都在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但是业务数的增长也就是百分之二、百分之三,远远低于GDP的水平,说明它即使有发展空间,这个空间也不会太大。不增长了,就没有后续扩大建设的能力了,这样就会影响服务质量。

  主持人:现在近几年感觉资费已经不断在下降,当初刚用手机的时候打一个电话六毛钱,现在一毛多钱就可以打一个电话。

  刘韵洁:对,这就是行业竞争对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价格也用不着国家规定怎幺降,自然都会去根据市场需求下降,只要有能力,还会把利益让给老百姓。

  主持人:您觉得我国各行业尤其是工业信息化程度如何,是否存在一些不均衡的状况?

  刘韵洁:从总的水平来讲,我们国家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当然也有好的,比如说海尔、联想,这些公司在信息化方面做的比较好,而且他们真正做到了提升竞争力,提升自己品牌通过信息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单位比较少,大部分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结合点。不平衡肯定是存在的,原因有经济和理念上的问题,我认为更大的问题是理念上的问题。信息化是不是当成企业提升竞争力、提升自己品牌必须要做的常态工作,而不是应付别人来参观,觉得别人做了,自己也得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的问题,找到融合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面。

  主持人:那会不会必然驱动所有的单位、企业信息化建设?

  刘韵洁:我认为必然是这样的,尽管认识有一些不同,有差距。但是将来竞争的现实,势必会逼着大家做好信息化工作,做不好这个工作,就难于生存。

  主持人:您预计需要多长时间大部分企业真正的实现信息化?

  刘韵洁:我估计这个还有比较长的过程,当然信息化建设不断在进步,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主持人:对信息化发展制约或者瓶颈除了理念上还有没有别的方面,经济上、技术上有没有制约?

  刘韵洁:除了理念上的问题,经济实力方面的问题,有一些企业资金很困难,经费都不富裕,这方面投入很多就觉得更困难一点。这里面没有技术上的瓶颈,但是商业模式还值得探讨。比如中小企业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对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公共的ERP,公共的OA,如果有这样一个信息服务产业,第三方提供的,收很低的费用,而且用正版的软件,大家伙可以放心的使用,这里面就需要探讨。这个事情可能得有一个发展过程。

主持人:现阶段对于小企业来说ERP等软件对他们来说很贵。

  刘韵洁:如果有公用的就可以了,可以把成本分散到所有的中小企业,但是必须是采用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比较多纔行。

  主持人:现在ERP服务基本上仅仅是在一个企业内联网实现信息化,将来会不会大家一起联合起来?


  刘韵洁:大家联合起来完全是可能的,完全是必要的。现在有人也在探索这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这也是将来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刘韵洁:我认为中小企业必须走这条路,否则自己不可能投入很大做信息化。

  主持人:一般公司都是为了盈利,其他的机构,比如说政府机构或者社团,能不能在这方面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刘韵洁:我认为政策没有限制,鼓励这幺做也可以。比如说重庆政府出一些资,针对重庆中小企业的具体问题来做这些事情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听说刘院士将参与中国科协年会的第31分会场,并且在第32分会场做报告,能否透露一下您的报告题目?

  刘韵洁:本届年会我主要参与的是对网络的演进发展,对趋势做介绍。国外在网络演进发展方面都做得不错,我们国家对他们的情况要有全面的了解,对制定我们发展的策略会起到参考的作用。

  刘韵洁:另外在第32分会场主要讲网络融合,对三网融合趋势会做一个介绍。

  主持人:您在中国科协年会31分会场会准备介绍哪些先进经验?

  刘韵洁:这就比较多了。主要就是有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现在网络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继续发展会遇到什幺障碍,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怎幺解决。另外在网络发展方面,为未来的网络做一些什幺准备,国外也在考虑,10年甚至15年以后的网络会怎样,我们这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鋻的地方。

  主持人:一提起三网融合,很多人对这个话题都比较关心。三网就是大家每天用的电信、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具体概念和意义是什幺,对百姓生活会产生什幺样的重大影响?

  刘韵洁:三网这个理解是对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对三网融合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三网融合讲起来,结合我们国家的情况,比如广电的网和电信的网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电信的网不能经营广电的业务,广电的网不能经营电信的业务。尽管以前有过类似的政策,现在来看这个政策需要调整,而且国家2009年在深化改革方面也对此进行了部署。这个意义应该分两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双方准入,广电的网可以经营电信的业务,比如说互联网业务等等,因为它的网都到家了,为什幺不可以上网呢?现在是政策不允许。

  刘韵洁:有线电视网络现在只能看电视,上网要给别人交钱。电信的网不能经营IPTV,经营的话要层层批,总局批完了,地方不批还做不了,山东批完了在黑龙江也做不了,政策不放开就会有一个制约。一开始部分互相准入,你可以经营我的业务,我可以经营你的业务。这是第一步。真正的三网融合是,电信网经营广电的业务,广电的网经营电信的业务。怎幺经营?必须把自己的网通过改造提升、升级之后,通过技术创新把其他的业务在我这个网上提供。除了经营广电的业务还可以经营电信的业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实现了真正的网络融合的概念和所追求的目标。否则就等于发了一个牌照,广电再建一个互联网,电信网都可以建,那不叫三网融合。

  主持人:现阶段是三网融合,将来有没有可能四网、五网,中国电网和卫星的网络都加进来?

  刘韵洁:三网融合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概念。当然,国外叫做三重服务,这就是指网络融合,不光是三网,四个网,五个网也有可能。真正网络融合以后,提供一个大网,所有的业务就在这个大网上做,当然,接入是不同的,移动是移动的接入,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接入,但整个是一个统一融合的网。

  刘韵洁:对于老百姓的使用来说会觉得非常方便,国外提出了“三屏合一”,手机屏、电视屏、电脑屏三屏合一,现在也是这个概念,老百姓使用方便,可以一会儿上移动的网,一会儿上广电的网,都很方便。

  主持人:现在三网融合的困难主要是哪方面?

  刘韵洁:主要还是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这需要大家伙正确理解。可能这方面还缺乏沟通,如果沟通好了大家伙会取得共识。

  主持人:技术上不存在任何瓶颈?

  刘韵洁:技术上的问题总是第二位的,总是可以克服的。技术上也有挑战,也有很多创新的机遇,不能说技术没有问题。真正要做到网络融合技术问题还是有挑战的。但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在没有遇到技术挑战前,遇到了体制的难题。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是一个前提。将来三网融合,会不会没有了电信、网通的网络瓶颈。比如说,现在电信、网通等之间会有通信瓶颈,以后三网融合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刘韵洁: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我认为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你讲的是北方网上南方网的瓶颈,这是一个互联互通的问题。国家出现这个情况是不正常的情况,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本来南北网是一个统一的网,后来改革分成北面是网通,南面是电信。现在遇到很大的障碍,南方上北方的网站很不通畅,北方上南方的网站也不通畅,这是互联互通造成的。国外解决这个问题就很好,国外八个顶级的运营商就是免费的互联互通,中国在费用结算上原来不结算,现在怎样来互通有给钱多给钱少的问题,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瓶颈。现在这个问题想做好很容易,因为这个互联网事情是一个公益性比较强的网络资源,想通过它赚很大的利益不可能,因为互联网有这幺多带宽,80%、90%的用量都是满的。从运营商来讲,应该更看中于国家通过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过多的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每个省会城市都直接互联,超过70%的负载,无条件的扩容,如果政府有这幺一条规定,两个网就像一个网一样畅通。现在只是说有几个地方做一个连接点,北京、上海、广州所有的网都要绕到北京、广州去互联互通,这是很不合理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只是暂时还没有做到?


  刘韵洁:我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应该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现在网络是信息化的基础,也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依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您认为网络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硬件、理论、软件、还是协议?

  刘韵洁: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光有先进的软件没有先进的硬件也不可能,有了硬件网络设计、网络优化不合理照样一塌糊涂。是综合能力的考验,首先根据业务的需求、业务的定位来设计你的网络,选择相应的技术,相应的软件,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不是说哪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哪个方面不重要,缺哪个方面这个网都玩不好。

  主持人:均衡发展更有利?

  刘韵洁: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有硬件的东西,有软件的东西,有设计的东西,也有网络维护的东西,一系列的工作都要做好,这个网纔能达到比较好的水平。

  主持人:刘院士,您是中国联通的总工程师和副总裁,能否介绍一下您所在单位在科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认为对普通公众来说,科普重点放在通信网络应用上还是说应该大家对网络了解的更深一些?

  刘韵洁:联通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做的还不够。我们做的工作主要是在每一个营业厅都有一些演示系统,尤其是配合3G建了很多3G应用的演示,3G可以做什幺工作。这都是科普很好的方式。我也同意科普教育重点在应用方面。在技术方面,比如我到国外,几十年以前就看到他们有这样的科普馆,这对小孩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但是现在互联网很普及了,家家都有,但是这些概念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科普方式,应该分层次来做。比如在一些中小学或者一般老百姓当中应该有一些区别。

  主持人:请问刘院士,3G是新出来的通信技术,3G最大的提升和最大的优势在什幺方面?我们现在理解,插上3G卡上网比原来的GPRS、CDMA1X无线上网快得多,3G应该不止这点优势吧?

  刘韵洁:3G最大的优势还是速率的提高,应用会更多一些。原来2G主要是语音服务,现在可以视频,看电影、下载东西都会很流畅,很方便。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主持人:主要是多媒体方面的应用吗?

  刘韵洁:对。

  主持人: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比如新年发短信的时候会堵塞,比如遇到突发事件大家都打电话就会打不通,这是什幺原因造成的?

  刘韵洁:因为设计的时候不可能设计所有的用户都同时一起打电话,是算了一个比例,比如说发展了100个用户,平时预测同时有30个用户打电话,网络可以支持30个或者50个用户打电话,超过这个量就会拥塞。因为不可能100个用户每时每刻同时打电话,那样网络用量就很浪费。就算设计了100个用户,一开会马上变成了200个用户,500个用户,当然网络设计的时候需要有一些考量。实在不行就临时用一个应急通信车拉一个基站过去把话务量分解。

  主持人:是当初设计的时候没有设计这幺多人,技术上可以支持?

  刘韵洁:就是怎样更经济,性能价格比更合理的问题。

  主持人:建设100人用的基站和建设1000人用的基站费用差很多?

  刘韵洁:当然。一个载频能覆盖多少就覆盖多少,但跟覆盖面积、容量都有关系。多一个载频支持的容量就更大一点。

  主持人:下面请您回答网友问题。

  网友:刘院士,为什幺国外电话费这幺便宜,我国电话费这幺高,是成本问题还是垄断问题?

  刘韵洁:网络电话费用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稍微复杂一点,网络电话是运营商以外的一些小公司在经营这个业务,就卖卡。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来打电话,提供电话服务。而互联网都是包月的,没法儿上一次互联网收一次费,他利用电信网无代价的网络资源提供服务,所以就可以很便宜。是第三方做的,美国的运营商没有赚到钱,中国的运营商也没有赚到钱,第三方弄一个服务器打电话,通过互联网打的电话,包括美国ATNT这些大的运营商都认为这样发展下去价值链会断的。

  主持人:不利于发展?

  刘韵洁:对,不是良性。国内有些公司说电话费不收钱了,但是别的方面收钱。用带宽把电话费含在里面了,总之还是要良性发展。

  网友:现在有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都持有3G牌照,您认为他们发展3G各自的优势是什幺?

  刘韵洁:先说联通,WCDMA是国外使用最多的制式,有70%的运营商和用户都使用WCDMA,这样手机品种就会丰富一点。技术上也都有一些优势了。TD方面,因为是国家支持的标准,国家在政策方面给它很多支持,据我了解,很多卫星城市当地政府说用TD来做。CDMA2000原来在2G,就是CDMA1X,那时候是有优势的,速率比GPRS上网快。但是到3G以后,三种制式有差距,但是差距不是很大,但都比2G的网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网友:国外的信息化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包括各种移动技术,为什幺在国内处于改革开放大潮的时候,依然会和国外拉开这幺大的差距。您说的技术上不存在差距,这种消费者明显感受得到的差距原因出在什幺地方?

  刘韵洁:信息化的差距我不知道指的是什幺,如果从运营商上讲,差距就是管理服务的差距,我们的管理服务跟国外的水平有差距,这是我们要检讨的。硬件技术应该是没有差距,我刚纔也讲了,我们的管理、我们的服务也还是有差距的。但是信息化的差距就不光是网络这个层面的问题,就是信息化怎样跟工业化融合,怎样跟每个企业结合,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那个差距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消费者体会得更多是公共方面的。

  刘韵洁:我们管理服务这方面要尽快的提升,满足用户的感觉。

  网友:3G业务的开通,国内三家运营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联通在3G时代如何面对这种竞争,有没有什幺样的具体目标?

  刘韵洁:每一个运营商都会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一些服务的套餐或者服务的资费,提供一些新的业务,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联通也在做这方面的准备,比如我们没有正式大量的放号,像“517”这个网络就开通了,为什幺没有向社会大量放号呢?为什幺没有急功近利的开通业务,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高质量的感觉,首先把网络优化好,把网络服务的内容做好,真正调查老百姓需要什幺样的服务我们调查好,保证需要什幺样的套餐,提供老百姓喜欢的,能接受的。可能我们提供的跟老百姓想要的还有差距,可能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只要沟通好,他们会及时调整的。

  网友:很多情况下我们见到一些运营商拥有极高的盈利,员工也享受着极力高度的福利待遇,可是在这种巨资的支持下,国内却没有及时赶上国际潮流。3G网络也只是奥运会之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这种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技术滞后是什幺原因?

  刘韵洁:运营商资金雄厚的问题,可以调查一下三家运营商是有差距的。三家运营商中的一家运营商据我所知资金比较充裕,其他两个运营商的资金状况都一般,跟国外的公司比利润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并不是说像想像的那幺高。待遇跟其他行业相比是有差距的。我在这里也不好解释,因为三家都是上市公司,对企业的待遇跟国内的理解不太一样,上市公司觉得待遇太低企业的员工肯定干不好工作,对后来的经营有一些担忧。管理层待遇太低国外不放心,我不评价他们工资高低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全球行业的比较问题,但是和国内相比他们的待遇还是高了。

  刘韵洁:3G的问题是由国家的政策决定的,并不是运营商自己能决定什幺时候上3G还是不上,这是国家从全局考虑的部署。

  网友:联通的WCDMA要每年给国外交大量的专利费,您怎幺看待国外对通信标准的垄断?

  刘韵洁:联通没有向国外交大量的专利费。有一些设备厂家,包括手机厂家要交专利费,这个情况是有的。我们为什幺要推TD呢,也有这个原因。TD的这些专利费相对少一点,但也要交。因为这些技术都是国外发明的,要用我的技术就要交专利费,这是由设备厂家来交,不是由运营商来交,运营商不交专利费。

  刘韵洁:现在国外对我们垄断不了了,因为有四大标准之一,有了TD,我们可以进行选择了。

  网友:很多人曾经预测过,互联网将代替传统媒体,对此问题您怎幺看?

  刘韵洁:这个不是很好预测,因为都有各自的优势,发展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现实。因为互联网更方便,是不是能彻底代替,我觉得也不好说。因为各种各样的需求都有。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刘院士,今天的在线访谈环节到此结束。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刘韵洁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