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将刘飞 |
中将刘飞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飞(1906-1984),原名刘松清,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刘飞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主席,县赤卫军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九团排长、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师供给部政治委员,第三十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二师三十四团政治委员,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师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六团政治处主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五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五十四团政治委员,第一师十八旅政治部主任、旅长兼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师长、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皖南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生平1906年12月31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八里罗家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父,姐弟4人,靠母亲抚养,刘飞当过放牛娃、雇工,后在汉口当茶役、码头工人。
1926年9月,刘飞加入汉口码头工会,参加罢工斗争和反帝运动,次年5月,回乡参加农民运动,11月,参加黄麻起义。
1929年刘飞任赤卫军连长,配合红军袭击地主武装。
1930年1月,刘飞率全连战士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鄂豫院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委员、团党委书记、师党委书记、军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
长征中,3次过草地,倍受艰险。
![]() |
“江抗”建立的后方医院 |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飞被派往江南新四军工作。
1939年5月,刘飞任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继任三支队六团政治处主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黄土塘、浒墅关等战斗。9月,部队西撤途中,刘飞于江阴顾山作战时负伤,伤愈后,回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随谭震林等重返东路前线,历任团长、旅长、纵队司令员。
1945年春,刘飞组织指挥三垛河伏击战,毙俘日、伪军1800余人,获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
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一纵队二旅旅长,围攻大汶口,南下宿北,回师鲁南,挥戈莱芜,连续参加重大战役。
鲁南战役后,刘飞任华东野战军一纵队二师师长,率部歼灭莱芜城东守敌,协同友邻部队全歼国民党军队李仙洲兵团总部及其七十三军、整编四十六师,生俘李仙洲。随后参加孟良崮战役。
1947年7月,向鲁南出击,进军豫皖苏,为策应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作战,参加破袭陇海、平汉铁路。
1948年5月,刘飞任一纵队副司令员,参加豫东战役后,协助司令员叶飞在兰封以东胜利完成阻敌西援任务,又在睢杞地区和兄弟部队一起夹击区寿年兵团,活捉区寿年及兵团参谋长以下官兵7000余人,接着又参加济南战役,完成津浦线西侧打援任务。
1948年冬,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判断敌情准确,指挥坚决果断,8个小时即歼敌13000余人,又在水口地区阻击南援之敌,坚守阵地6天,后夺取夏庄、朱小庄等地,协同友邻部队全歼杜聿明集团。
1949年1月,刘飞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军长。4月,率部从扬中突破长江防线,攻占丹阳、陵口、吕城,继而全力追击南京突围之敌,俘2万余人,接着又参加上海战役,全歼浦东、龙华机场守敌,并与二十七军共同对上海市区展开攻坚战。
![]() |
“忠义救国军”战斗中的伤员任天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皖南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打击匪徒盗贼,安定社会秩序。
1952年1月,刘飞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调任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8月,刘飞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1966年春,调南京军区工作,后因病休养。
1980年任南京军区顾问,曾被选为第四、五届中国政协委员。
1984年10月24日,刘飞在南京病逝,享年80岁。
事迹
1939年9月,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身为“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自己也身负重伤。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的胸部,并且留在了他的胸腔内。战斗结束后,因江南形势对新四军不利,新四军主力西撤,刘飞等一批伤病员被安排在阳澄湖畔疏散养伤。这批伤病员后来有的陆续归队,有的不幸被敌伪捕去遭杀害。最后集中到刘飞身边的,还有36名伤病员。这36名伤病员中,只有刘飞和他的警卫员各有一支手枪。刘飞带领这36名伤病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边在阳澄湖里隐蔽养伤,一边抓住机会打击敌伪,不到半年时间,又拉起了一支有两三千
![]() |
刘飞和妻子朱一 |
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再次扭转了江南的抗日局面,受到了陈毅等新四军首长的高度赞扬。解放后,这段故事被艺术家们编成了沪剧《芦荡火种》,后来又改编成了京剧。毛泽东将京剧《芦荡火种》的名字改为《沙家浜》。
家庭
刘飞在接待由淞沪特委介绍来的两名姑娘时,认识了其中的朱一。朱一是江阴县人,毕业于江苏省省立苏州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朱一的语文老师是孙起孟先生,在孙起孟等老师的影响下,朱一很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朱一在抗日根据地从事过宣传工作、农村工作和党群工作。朱一美丽聪明,勇敢乐观,而且还读过很多书,符合刘飞的择偶标准,刘飞主动向朱一表明了心意,并得到了朱一的同意而同朱一结了婚。结婚之后,朱一全力辅导刘飞的学习,刘飞具有了较高的文字能力,夫妇二人也成为了六个孩子的父母。1955年,军队进行精简整编,许多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入伍的女同志,都面临复员转业的问题。朱一主动要求复员。朱一复员后不再有任何收入,家力经济上很拮据,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刘飞和朱一都非常严格,从不让他们有任何特权思想。由于他们的言传身教,6个子女长大后,都成了各自单位的领导和骨干。1984年,刘飞将军去世,享年80岁。在朱一的坚持下,外科医生从刘飞的胸部取出了那颗埋藏在他体内已经45年的子弹头。后来,朱一将这颗有特殊意义的弹头移交给了苏州市博物馆。
荣誉
|
![]() |
![]() |
![]() |
中将军衔 |
二级八一勋章 |
一级独立自由章 |
一级解放勋章 |
“亚洲蛇王”刘飞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飞出生于1968年,截止2008年刘飞的玩蛇经历已有28年。刘飞12岁时和几个小朋友去山上玩,在草丛里被眼镜蛇咬伤,刘飞不知道是毒蛇,回家后脚肿痛了,就找了一个懂得医蛇伤的玩蛇师父医治,并放弃学习拜玩蛇师父为师。因为刘飞玩蛇的本领,获得了“亚洲蛇王”的称号。
训练
刘飞练蛇钻七窍时,蛇从鼻孔进去又从嘴巴出来,单是这个刘飞就练了半年。刚练的时候,就算能让蛇钻出来,表情也很难看,搞的不好鼻孔出血,流口水流鼻涕都有的。刚开始蛇钻鼻孔的方向不好控制,容易往肚子里钻。蛇的大小选择很关键,用稍微大点的蛇反而安全。鼻孔小,蛇大,蛇就张不开嘴。要是蛇小,鼻孔大,蛇可以张开嘴,可能会咬到人。把蛇放到嘴巴里的时候,人的身体会产生自然的排斥呕吐感,然而蛇可是个活物,身体又软,硬塞是不行的,要靠口腔控制它。因为肚里温度高,蛇不进去老往外钻,要努力控制才往肚里走。
练习生吞活蛇时,手拿住蛇的尾巴,让蛇进到肚子里,刘飞担心的不是蛇不进去,而是蛇进到肚子里却出不来。有时刘飞吞的蛇比较大,差不多两米,八两到一斤,吞到胃里面圈一圈,因为蛇缺氧难受,在胃里转来转去,像绳子一样打了个结,如果在胃里出不来,超过一分钟,蛇就会死,这个结就永远拉不出来了。只有把整条蛇吞下去,消化出来。如果不想吞,外面剩下的三分之一剪掉,三分之二吞下去。
表演
![]() |
“亚洲蛇王”刘飞表演拉汽车 |
创新
刘飞善于从别人的气功表演中创造出新的表演形式,在难度上进一步提升。如:肚皮吸碗拔不下来等。刘飞还自己发明了肚皮拉动汽车,并进一步挑战踩在鸡蛋上拉动汽车,获得了成功。
负伤
刘飞头上有学习硬气功时,酒瓶砸出来的疤痕。刘飞脖子上有练习枪头顶车时留下的疤痕。
经验
刘飞1992年在海南第一次被眼镜蛇咬,到2008年手还有些麻木,其中一只手略弯,不是很明显。被毒蛇咬到后,刘飞的经验是咬到哪里,就用最快的速度把上面绑住,不要让毒跑遍全身,跑遍全身就不好医治。用刀破个口子,用注射器打葡萄糖水,水打进去手就肿了,可以把水跟毒一起挤出来。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2] 《刘飞将军生平》(作者:刘飞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3] 西部网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7-04/10/content_488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