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815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8-06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zhanghongmei
zhanghongmei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沈南鹏
沈南鹏
邵亦波
邵亦波
常小兵
常小兵
张涛
张涛
侯为贵
侯为贵
孙振耀
孙振耀
何享健
何享健
孙鹏
孙鹏
张路
张路
李开复
李开复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林毅夫
林毅夫
林毅夫,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姓名:林毅夫

林毅夫
林毅夫
生日:1952年10月15日

职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籍贯:台湾宜兰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林毅夫
林毅夫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199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0-199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4---。

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妻子:陈云英,是一位特殊教育专家。

教育情况:
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

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MBA,1978;

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博士后,1987。

林毅夫名言
“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这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一句名言。今时,林毅夫已前往世界银行,离开他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

职业生涯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内外兼职:

林毅夫
林毅夫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2001-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0-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99-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
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2001-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1-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200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规划审议会常务理事会成员,2000-
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高级顾问组成员,2000;
中国科学技术部第二届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200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业部第三届软科学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经学会常委理事,副秘书长,1992-
世界银行顾问,1987-90,1993-。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顾问组成员,1995-。
国际农业科研组织技术顾问组成员,1996-。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太平洋农业政策网络领导小组成员,1993-。
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常设领导小组成员,1993-。
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和环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1994-96。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委理事,1994-。
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国外),1995-
国际经济学会东亚经济发展东京圆桌会议筹备组成员,1996。
东、新、澳17国中央银行培训班课程主任,1996。
香港研究拨款委员会专家,1995-。
农业经济(英文,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副主编,1995-。
2008年5月31日,林毅夫正式离开北大飞往世界银行就任。

海外英文学术杂志编委:

《亚洲个案研究》新加坡)、《汉城经济学杂志》韩国)、《太平洋经济评论》(美国)、《中国经济评论》(美国)、《亚洲太平洋经济文献》(澳大利亚)、《香港企业管理杂志》(香港)。

中文学术杂志编委:
《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个人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林毅夫
林毅夫
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北京大学第七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2000。“技术变迁与收入在农户间的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获《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1999年  度最佳论文奖。1999年6月第43卷第2期。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1999。国际小麦和玉米研究所(绿色革命发源地)1998年度杰出经济学家讲座。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1997年约翰.克劳夫爵士奖(每两年从各国农业经济学家中选出一位给奖)。《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获1998年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中国的奇迹》获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获1996年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著作一等奖。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论文奖(每年一位)。《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获1993年孙冶方奖(国内经济学最高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成就的专家津贴。个人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科学和工程名人录》、《国际名人辞典》、《国际年度名人》等。

学术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出版社,1993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林毅夫
林毅夫

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6;

汉文版,汉城白山书社,1996年;

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

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贡时报出版社,1998。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

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8。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传奇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投笔从戎的高才生: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也许正是为了验证林火树的心愿,林毅夫后来从台湾毅然泅过海峡,投奔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父亲和自己的一个梦想。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连的任务。马山连是全师最重要的一个连,不但全连官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装备福利都是全师最好的。因为这个连的位置正在马山,是全金门距大陆最近的据点,退潮时离对岸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军民的活动,所以多年来都是金门防务部接待外宾眺望的明星据点。林毅夫自己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然而,台湾海峡如一道屏障,硬是生生地将两岸人民骨肉分离,使他心中的“大中国思想”无法实现。他痛恨这种人为的分离,却又无法改变现实。林毅夫曾听人说,十年前,金东题旅部某连有一名搜索排长,从天摩山下由后屿坡泅水到对岸。当时这名排长事前向蛙人借了“蛙鞋”,只说要下海学游泳,泅水的当晚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绿豆汤,第二天一早对岸就广播,宣布那名排长“起义归来”。这个故事给了林毅夫极大的启发,他的心情豁然开朗。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金门马山连长神秘“失踪”: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壮,平素爱打篮球,且技术超群。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
  
林毅夫失踪的那天晚上,金门全岛鸡犬不宁,所有驻军出动,连夜展开全岛水陆两域地毯式搜索。为防“叛逃”泄露军机,连队当即修订了作战计划,两天后展开了全岛东西守备部队互换防区的大规模演习。社会上一直传说,林毅夫是抱着两只篮球游过海峡的。这个传说,在2008年3月7日的林毅夫夫妇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证实是谣言。陈云英(林毅夫妻子)在发布会上透露,林毅夫是个游泳健将,至今仍可以连续游2000米。“没有人能抱着篮球游过台湾海峡,不信你抱抱看!”林毅夫这时插进来说,“尤其是两个篮球。”在场记者全被夫妇二人逗笑了。师从大师舒尔茨:投奔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关于为什么选择学习经济学,林毅夫认为大陆、台湾必然统一,解释最需要的就是既懂台湾经济、又懂大陆经济的人才。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谙熟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又非常流畅的优势,很快即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舒尔茨自然不会放弃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机会。当时,北大为找一个翻译颇费了一番心思,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惟一人选。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一天,舒尔茨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能师从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是许多经济学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林毅夫自然欣喜若狂。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林毅夫申请了全额奖学金。身在台湾的家人十分挂念林毅夫,当林毅夫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不足时,台湾的家人曾给他汇款资助。不仅如此,即使在林毅夫已功成名就的今天,其哥哥林旺松还出资在北京大学设立中国经济研究奖,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得以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以促进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青年学生与经济学家的联系,并从中选拔学生继续深造。与妻子儿女相聚异国:林毅夫的妻子名叫陈云英,与林毅夫一样,陈云英也出生于台湾。两人婚后,感情非常融洽。陈云英在一所中学里教授语文。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陈云英的大儿子已经三岁了,她又身怀六甲。家人都以为林毅夫不在人世了,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是,生性倔强的陈云英坚决不相信丈夫已去世,她经常以泪洗面,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数年后,陈云英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欣喜若狂,当即决定前往美国,与丈夫团聚。1983年,陈云英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
在美国的4年中,陈云英和林毅夫不在一个城市,没法互相照顾。陈云英一边带孩子,一边上课写论文,花一年半时间拿下了美国爱丁保罗大学特殊教育硕士学位,31岁开始攻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好多次,她刚给孩子做完饭,接着又跑进教室,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中国炒菜味。她最终坚持下来了,拿到了博士学位。1987年林毅夫回国,同年的6月18日,陈云英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八天,就追随丈夫回到了北京。在祖国陈云英的事业蓬勃发展。由于她成绩突出,曾多次受到国家教委及残联的表彰,还被推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多次与林毅夫一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人们称为“夫妻议政”的典范。陈云英是我国第一个拥有特殊教育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特殊教育专家,如今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带头人”。参与“十五”计划起草: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林毅夫先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3年后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1990年,林毅夫关于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论文《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1992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成为一段时间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为其颁发了经典引文奖。这两篇文章一举奠定了林毅夫在国际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界的地位,一些欧美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视林毅夫为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权威,屡次邀请他出国访问研究。

1993年,林毅夫获得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论文奖(每年一位),并以《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他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的第四章《价格双轨制与供给反应:理论与来自中国农业的经验证据》,再次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第九届),其他的获奖更是不计其数。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如今,该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大本营。2001年10月,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推动下,首届中国经济学家年会在北大召开,成为中国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林毅夫曾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朱镕基总理倚重的经济决策智囊,也是“十五”计划起草人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决策,尤其对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极具影响力。他也是世界银行现任顾问。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不幸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泪流满面。林毅夫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能成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的终生遗憾。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享年84岁。当时,林毅夫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悲痛之余,林毅夫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引起了海峡两岸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有关20多年前尘封的往事再次成为报刊连篇累牍爆炒的话题。台湾“总统府”和“国防部”高官纷纷发表谈话,对林毅夫当年的“叛国”、“投共”极尽严厉之辞,在台湾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给林毅夫奔丧之事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林毅夫本想低调申请返回台湾奔丧,没想到竟引起台湾社会激烈的讨论。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不希望在父亲过世的时候,再次引起太多争议……我最希望能让我很低调地回去看我父亲一眼,在他火化之前再看他一眼……台湾毕竟是我魂系梦牵的地方。”林火树的灵柩一直停放在宜兰县员山乡福园,20多天都未入殓,家人想让林毅夫见父亲最后一面。林毅夫的大哥林旺松表示,父亲生前经常提到想再看看弟弟一家人,希望台“政府”能以人道考量,尽速让他回台,以尽其孝思。
  
5月30日,台湾当局“基于人道精神考虑”,同意了林毅夫返台奔丧的申请,至于林毅夫案是否超过追诉期属于法律适用问题,其结果不代表“政府”对该项“叛逃行为”的评价有所改变。然而,由于林毅夫回台奔丧的问题已被泛政治化,林毅夫和他的家人都改变了初衷,林毅夫最终放弃了返台奔丧的念头,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
  
6月2日下午,陈云英怀揣林毅夫的亲笔悼父文,搭乘班机飞抵台北中正机场,当晚歇脚于娘家。次日清晨,在林毅夫大哥林旺松的陪同下,陈云英前往宜兰县员山乡福园的林父灵堂祭拜。6月4日,陈云英披麻戴孝,背上还背着林毅夫的麻衣,在林火树灵前难抑悲痛,放声大哭。她哀伤地说,麻衣让她感到很沉重,她的心也因为丈夫不能回台奔丧感到痛苦。她还说,她这一代40岁以上的人所怀抱的情感,不是今天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她和台湾的感情是割不断的,她是台湾人,也是福建泉州人,她爱台湾,也爱大陆。随后,她又到龙潭公墓上香祭拜婆婆。同日上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和女儿林曦亲手布置灵堂,透过互联网现场连线直播方式参与父亲告别式。
  
林毅夫透过互联网看到亲人和父亲的灵位时,泪流不止。当他听到宜兰告别时法师说“宜兰下雨可能是因为儿子没有回来”时,踉跄地跪倒在父亲的灵位前,痛哭失声。告别式结束后,他仍向父亲灵位跪叩不起,最后在女儿林曦和学生的搀扶下才缓缓离去。

个人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林毅夫
林毅夫
作为西方顶尖学术机构所培养出来的经济学家,林毅夫用主流经济学规范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学,主张中国应继续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利用较低成本引入先进技术,快速积累资本,然后再实现产业升级。他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改革国有企业才能够给民营经济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林毅夫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认为中国能够在2030年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林毅夫现还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顾问等职务。林毅夫本人对于他出生台湾后泅渡大陆的背景很低调,2002年5月9日其父亲在台湾过世,林毅夫希望回台湾奔丧的愿望未能如愿,虽已犾得台湾发给旅行证件,但由於林毅夫依然被台湾的軍方视为叛逃军官,一旦返台将面临军法审判。最终林毅夫只能由妻子陈云英代其回台追悼。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他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 

中国奇迹 编辑本段回目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许多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给了中国经济学家许多理论创新的机会,研究中国的经济现实,进行理论创新。和任何社会科学的理论一样,经济学理论本身是一个用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简单逻辑体系,一个理论的重要性不能从其逻辑本身,而只能从其所要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来判断。现象越重要,能够解释这个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简单逻辑体系就是越重要的理论;能够从重要的新现象提出新理论的经济学家,就会是引领国际经济学界新思潮的经济学大师

理论的创新总是来自于一些新的不能被现有理论解释的现象,而中国经济充满难以用现有理论解释的新现象。国际上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许多现象屡屡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其原因应该出在现有的经济学上。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在分析转型和发展问题上存在根本缺陷,如对中国的双轨制改革和经济增长率都没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任何经济现象应该都能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当一个现象不能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时,此时正是进行理论创新的最好机会。理论本身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体系,一个理论在其逻辑中仅能保留很少几个对其所要解释的现象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变量。在众多可能有影响的变量中到底哪几个真正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通常只有长期生活工作在产生这个现象的社会中的经济学家才能把握,因而经济学家在构建理论解释本国经济现象时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很可能会诞生越来越多世界著名经济学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许多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给了中国经济学家许多理论创新的机会,研究中国的经济现实,进行理论创新,不仅能够使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贡献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可能迎来一个经济学大师辈出的时代。


参与活动

林毅夫,是“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财经类博客候选人。http://top100.blogchina.com/
“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活动是以博客进入中国十年为契机,2012年6月由博客中国门户网站以及互联网实验室等机构共同主办,组委会由“博客之父”方兴东担任主任,高级研究员吴稼祥、北大教授张颐武、著名网络作家王小山、著名导演欧阳奋强、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著名小说家伊沙等各界著名人士倾情加盟。候选博客均是社会各界有重大影响力的博客,阵容空前盛大。博客在中国已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博客的力量功不可没 ,其意义和影响非常深远。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林毅夫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