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走秀网eBay回归艰难编辑本段回目录
eBay加“走秀”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即使eBay全球副总裁陈筱凤将双方的合作定义为eBay现有业务基础上的自然延伸。但是几乎大部分的人都感受到了eBay对于重返中国电商市场的渴望。
日前eBay宣布与走秀网联合推出全新网购频道“eBayStyle秀”,通过这个一站式的购物平台,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对接eBay全球,搜索、浏览并直接购物。而走秀网则提供销售、物流、支付与售后在内的一揽子服务。
正如陈筱凤所言,通过此举eBay可以更大面积地接触中国消费者。但对于eBay而言,此时此刻选择回归国内电商市场,命运如何还难有定论。
曲线回归
eBay借走秀网再次进入中国,不排除eBay整体再次进入中国的可能。
此番eBay与走秀网的合作被业界认为是eBay曲线回归的强烈信号。
陈筱凤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则强调,这是“一个对的时间”,“对的方式”。据其透露,2011年中国消费者在eBay上购买商品的数量增长了40%。而2012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浏览eBay.com的时间合计达1700万小时。另一面,根据eBay的调研发现,进口品牌产品占据中国零售市场的30%,进口商品的在线零售市场规模到2015年有望达150亿美元。这实在是一个让eBay欲罢不能的市场,陈筱凤强调eBay的优势在于全球性的多元化采购,“eBay所带来的产品绝对不是其他竞争对手能带来的”。
据走秀网CEO纪文泓介绍,eBay秀将为中国用户提供来自国外的潮牌、名品和设计师精品,包括5000个品牌50万种商品。走秀网负责销售、物流和客户服务。为eBayStyle秀提供平台;还负责从eBay中挑选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并以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方式设计产品搜索与浏览体验。此外,走秀网承担本地退货与中文客户服务的责任。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走秀网扮演的更像是帮助eBay落地的角色。而走秀网对自身的定位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更愿意强调自身是“中高端时尚在线百货”。这种定位似乎更能符合eBay秀目前的定义。通过走秀网,eBay可以将更多的国外时尚品牌、设计师品牌引入中国。对于走秀网而言,eBay也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在奢侈品电商日子并不好过的当下,做进口商品与代购或许是新的出路。
在华南电商代表性人物龚文祥看来,此次eBay借走秀网再次进入中国,不排除eBay整体再次进入中国的可能,先借走秀网作为其在中国的代表。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此番合作也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关于注资的细节和金额,eBay并未公布,但据推测在4000万~5000万美元之间,入股走秀网大约20%。
胜算几何
十年过去,直接反攻希望渺茫,通过垂直电商合作、注资或许能找到新的通路,但在目前的环境下,能带来的想象空间也仍然有限。
eBay在中国的布局走到如今已是十年一个轮回。
2002年eBay即开始涉足中国市场,通过对易趣的控股展开在中国的电商生意。但本地化不足与阿里巴巴的猛烈攻击下,易趣在C2C中国市场占有率从80%下跌到2005年初的24%,淘宝则上升至57%。2006年,eBay将易趣网转交给TOM在线运营后,逐渐淡出中国市场,开始了漫长的蛰伏转型期。
2012年5月,eBay大中国区CEO林奕彰正式到任,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eBay中国已经悄然完成从国内C2C到跨境贸易的B2C转型,eBay中国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帮助中国卖家与全球的消费者进行对接。按照他的构想,深化垂直战略、加强卖家管理、完善物流解决方案将是其就任后的三大战略。
但是从目前eBay回身国内B2C市场的策略来看,更多的考虑和决策应该来自eBay全球。陈筱凤称,中国的策略也是eBay全球转型的体现之一。在此之前,eBay在美国纽约发布了公司的新标识,反映了其业务模式的转变:eBay从竞价和收藏品向价格齐全的、即时购买商品的转变过程。从全球业务模式的转型来看,中国回归国内市场显然也是全球转型的辐射。
但国内电商市场早已占成红海,在此之前,阿里系发动的“双11”大战刚刚创下当日交易额达到191亿元的纪录。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2年第3季度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天猫商城位列第一,B2C市场交易规模占比45.1%。京东商城紧随其后,占比17.4%,排在第三,第四腾讯B2C、苏宁易购占比则分别为3.5%,3.3%。在一家独大,多家混战的局面下重新进入,eBay回归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另外,eBay显然也在调整在中国的打法,改变过去孤注一掷的策略。据了解,2009年,eBay收购了韩国电商公司Gmarket67%股份。2010年4月,eBay与Gmarket创始人之一建立合资电商公司Giosis,后者创建的电商网站趣天网已于今年入华。据悉,此番,eBay与走秀网签订的也并非独家合作,不排除eBay再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的可能。
最后的问题仍然在于eBay是否真的了解中国。十年过去了,直接反攻的希望渺茫,通过垂直电商合作、注资或许能找到新的通路,但在目前的环境下,能带来的想象空间也仍然有限。
eBay时隔六年重返中国:借力走秀前景不容乐观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际电子商务巨头eBay在时隔六年之后重回中国市场。此次,eBay选择借力国内奢侈品电商走秀网布局中国高端商品市场,但在电商企业目前大多难以盈利的背景下,两者合作的前景亦不容乐观。
昨日,eBay与走秀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在走秀网开设“eBay style秀”频道。该频道由eBay提供5000个品牌的商品,涵盖服装、包装、鞋类、配饰、保健与美容产品以及其他时尚生活用品,而走秀网负责提供销售、物流、支付和售后在内的一站式中文服务。
针对此次合作,eBay副总裁陈筱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于eBay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在eBay英文网站上购买的商品数量增长了40%,而中国消费者浏览eBay英文网站的时间达1700万小时”。因此eBay认为,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的时机已然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陈筱凤一直刻意回避“重返中国”的说法,声称此次与走秀网的合作“只是在eBay现在业务基础上的拓展”。“eBay在中国的业务规模相当庞大,其中出口业务规模达数十亿美元,员工总数也超过1500人。”但是,eBay六年前败走中国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2002年起,eBay通过收购当时国内最大的拍卖网站易趣进入中国市场, 后由于eBay在中国业务的经营屡屡失误,以及受到淘宝免费模式的冲击,eBay在华份额持续缩水,2006年底不得不将易趣转给Tom在线运营,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协议,基本内容是eBay不得在中国从事与易趣有直接竞争的业务,这样eBay彻底败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六年前的失败阴影让eBay仍心有余悸,此次携手走秀网进军高端商品市场,也似乎是有意避开与天猫、京东等大众消费类电商平台的正面竞争。对于布局高端商品市场,走秀网CEO纪文泓表示, “国内的电商竞争已越来越激烈,但未来电商格局仍会重新改写,这需要每个电商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在这一战略上我们与eBay不谋而合”。
eBay与走秀网对双方合作前景均持乐观态度,但是业界指出双方同样面临着很多困难。走秀网自2008年创立至今尚未实现盈利,在这样的情况下,eBay进驻走秀网能否盈利却是个未知数。此外,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eBay重返中国市场,应该与具有更大影响力的电商合作,目前走秀网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及资源方面均不占优势。而且走秀网尝试向中低端大众消费类商品转型,但在这一层面上,天猫、京东、苏宁等本土电商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供走秀网和eBay争取的机会已经很小。况且eBay若要避免重蹈六年前的覆辙,还要克服水土不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