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B-Wings
厂 商:DATA EAST
机 种:FC
发售日:1986.6.3
类 型:STG(纵版射击)
这个游戏在早期的FC作品中绝对是名噪一时。猪头最初是在一盘4合1(超级玛莉、B计划、兵蜂、打鸭子)中见到的,一上来就可以选择包括加农炮、五向炮、扫射炮、防护炮、侧向炮、首尾炮、铁球炮、爆破弹、月牙炮与激光10种武器,就感觉游戏的耐玩性不会低,当然实际上用得最多的还是有护体的铁球炮。后来发现包括铁球炮在内的多数武器对第3关的BOSS蜘蛛都不管用,只有月牙炮和激光有效(对第6关BOSS青蛙、第9关BOSS蜈蚣也是一样),然后还有必须使用爆破弹或是侧向炮才能对付的关底。在某些关卡的特殊位置还可以打出特殊武器,包括光圈弹、四向炮、八向炮三种,其中尤其是光圈弹,不仅射程、威力都比月牙炮更强,而且还有铁球护体,只可惜在可以重新选择武器时就会强制失去。游戏操作性虽然不怎么样,但画面和音效表现都很不错,绝对是当时FC游戏中的上品,全部30个关卡更是有够丰富,从头到尾打通一遍实属不易。猪头后来也是靠选关才见到结局的。这版卡容量为40KB。
要说这个游戏的FC版,玩过FC的人几乎都知道,至于街机版,要不是有MAME,恐怕这辈子也不会知道了。不客气的说,街机版比起FC版来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完全没有操作手感可言,其生硬度令人想起ATARI2600主机上的某些射击游戏,当然,画面还是要比2600的优秀许多。虽然游戏中还是有一些特殊武器可以得到,但通常是还没等得到就已经没有兴趣再玩下去了。这样的游戏还是不知道也罢。
经典度:7
推荐度:5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8/8164.shtml

英文名:
厂 商:任天堂
机 种:FDS
发售日:1986.6.3
类 型:ACT
“超级马里奥”是迄今为止全球销量最高的游戏,在日本市场上,如果将“口袋妖怪”分成单独版本的话,则FC的“超级马里奥”以及NDS的“新超级马里奥”同样是牢牢占据前两位,至于系列作品包括衍生作品的销量那更是无可比拟的。宫本茂所创造的这个意大利大胡子水管工的形象为任天堂赚取了无数的金钱与荣耀。但是这部史上最伟大作品的正统续作,也就是这款“超级马里奥2”,却远远没有其前辈包括后辈们那么显赫。
在FDS磁碟机系统面世之初,任天堂除了包括“超级马里奥”在内的一批卡带版移植作品外,主力软件就是初代的“塞尔达传说”以及接下来跟进的“谜之村雨城”,两部作品的销量都相当好,但是与任天堂所期望的以FDS磁碟机逐步取代卡带媒体的FC主机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因此,任天堂急切的希望再度推出大作来牵动FDS的热卖,而能够承担这一重任的无疑就是马里奥了。“超级马里奥2”作为FDS的第三款原创游戏隆重登场,这是一款完全针对前作用户的全面强化版,除了加入了毒蘑菇、刮风、飞天弹簧等少数新的设定外,游戏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利用前作引擎而重新设置关卡的版本。本作的难度被大大提升了,每一个关卡无论是长度还是隐藏要素都比前作大为丰富,选关的密道更多更隐蔽,甚至有可能返回之前的关卡。而主角方面原本是2P的路易被设定成了跳跃能力超强但制动性很差的新角色,引起了广泛的话题:马里奥的原地跳跃能力是4块砖的高度,快跑时可以达到5块砖,最多可以顶到7块砖的高度;而路易原地就可以做到跳上5块砖、顶到8块砖的高度。至于关卡的总数,在前作的8大关32小关基础上又增加了A、B、C、D四个新的大关,全破之后就会进入第9大关,因此一共是13个大关52小关。本作获得了265万的销量,占到了FDS最终硬件普及量的6成,这样高的比例是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可以想见在当时为FDS带动的作用之大。
但是由于游戏的难度过高,而相比前作的改进幅度却很小,在没有发售FDS的美国市场上却最终没有见到本作,而是把次年推出的“梦工场”改头换面制成了美版的“超级马里奥2”发售。直到SFC的“超级马里奥全明星”时才收录了这款对美国玩家来说的幻之名作。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为止所有以“超级马里奥”为名的正统动作游戏中,本作的累计销量是最低的。而在当时的国内,虽然也是基本没有FDS磁碟机出现,但本作的翻制卡带版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金牌玛莉”却是广为流传,这也是磁碟游戏翻制成卡带版的开先河者,此类的卡带并没有获得原厂的授权,因此属于没有正式原作的D版,现在可都是收藏爱好者的目标。
而这盘卡带对于猪头来说有更是着特殊的意义:这是猪头拥有的第一个游戏,当初曾经有幸在店里面玩到了该卡,但是还没过够瘾就被换走了,因此对该作的向往程度可谓是到了有生以来的极限,因此不惜代价也要想方设法再次找到其下落并且弄到手,其实当时连自己的游戏机都没有,但是心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那就是游戏机会有的,但是这盘卡可能到时候就再也不能买到了(现在想想真是觉得很英明啊,虽然20年后的今天已经可以在GBM上玩ROM模拟器版了,但是人生能有几个20年)。这盘卡带拥有任意选关和无限命的功能,但猪头出尽了八宝最终也没有做到从头到尾打通一次(与之类似的还有初代的“忍者龙剑传”),虽然每一关的奖命蘑菇和隐藏暗道都找齐了。多年之后,为了寻找可以在GBM上模拟的ROM猪头也花了不少的功夫,后来朋友龙儿专门给我提供了一个包含各种修改版的完美版本,这才一偿夙愿,在这里再感谢一下。
经典度:7
推荐度:8
下载: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4/13737.shtml(磁碟版)
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4/13202.shtml(ROM版)


英文名:Cosmo Police Galivan
厂 商:NIHON BUSSAN
机 种:FC
发售日:1988.6.3
类 型:ACT
操作宇宙刑事Galivan对抗黑暗组织的横向动作游戏。一开始主角只有手中的光剑可以使用,途中救出被俘的同伴可以获得道具来提升能力,除了普通武器和特殊武器外,还有着各种装备和物品。游戏有着经验值和等级的概念,因此无论是关卡长度还是游戏时间都要比一般的动作游戏更长,只是在操作性方面还有些问题,角色的起步和止步都略显迟钝。游戏是从1985年的街机版移植的,不过如同FC上大多数的移植游戏一样做了很多的改动。而续作在5年后登场SFC,改为了清版打斗类型。
经典度:4
推荐度:6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8/8249.shtml


英文名:Dragon Breed
厂 商:IREM
机 种:ARC
发售日:1989.6.3
类 型:STG(横版射击)
IREM出品的游戏通常都拥有别样的视觉效果,这款游戏更是充分展现了厂商的独特构思。玩家操作的本是一名少年,少年从封印中解救出一条龙,骑上龙进行战斗。游戏中龙本身是无敌的,只需要关注骑在龙头上的少年,而主要的攻击方式也由龙担负,除了火焰、尾部机枪、跟踪导弹(这里是作成袖珍龙头状)等武器外,按住按键龙还能吐出不同级别的蓄力攻击来。如果遇上地面,还可以使少年降落,与龙分开作战,这时少年本身的火力会强大许多。游戏的难度很大,虽然可以用近乎无敌的龙来保护少年,但很多时候仍然会感到束手无策。这个游戏的画面描绘相当细致,角色比例大而生动,后期的场景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可惜当时的普及度并不高。
经典度:5
推荐度:6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10/9191.shtml



英文名:Air Duel
厂 商:IREM
机 种:ARC
发售日:1990.6.3
类 型:STG(纵版射击)
国内称为“城市空战”或是“摇头飞机”的作品。系统非常简单,总共只有火力提升和保险两种宝物,每过一关可以重新选择飞机或者直升机作战,飞机的火力控制面宽,直升机火力集中且可以变换射击方向。游戏的画面及音效并不出众,用色比较单调,击落敌机时的音效像是子弹打进了水里,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敌人的攻击方式也比较单调,但由于难度不是很大,尤其是双打合作时可以玩上不短的时间,甚至可以通关,使得本作在当时吸引了许多玩家,相信有不少射击游戏的老鸟都会记得这个游戏中各关敌人出现的位置和BOSS的占位吧。不过IREM的纵版射击游戏通常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不象其横版射击作品那样硬派,本作也不例外。
说句题外话,其实猪头感觉纵版射击游戏几乎是一个必须要双打的游戏类型,也是最能直观的体现出玩者的操作水平和配合的默契程度,可惜早期的家用主机多数移植作品都取消了双打,个人认为实在是败笔。
经典度:6
推荐度:7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7/7874.shtml


英文名:Dragon's Lair
厂 商:SEGA
机 种:MEGA-CD
发售日:1994.6.3
类 型:AVG
来自迪斯尼动画师Don Bluth的“龙穴”是历史上第一款LD光盘游戏,1983年在街机厅出现,用大量的动画片段配合简单的操作指令来推进,犹如玩家自己在操作一部动画片一般,这种游戏方式以当时来说惊为天人的画面表现力让玩家大开眼界。不过要存储大量的动画就必须依靠大容量的媒体,后来推出的FC、GB包括SFC版本,都因为卡带容量的关系而改成了传统的的横向动作游戏。而这款MEGA-CD版则与两个月前推出的3DO版一样,凭借光碟媒体的优势,完全以街机版再现为诉求。玩家操作主角Dirk the Daring为了营救Daphne公主而深入阴森恐怖的龙穴城堡,在这里将会遭遇各种机关陷阱以及凶恶的敌人,玩家平时需要选择下一步的去向,在特定的场合还利用方向键配合按键来斩杀敌人,一旦失误就会导致立即死亡。
虽然是叫做“交互式动画游戏”,但游戏中的可操作性实在是很低,基本是属于花瓶类型。不过这个系列的生命里还是十分顽强的,PS2、GC、XBOX包括PSP和NDS上都有新作推出,去年的PS3版更是一个宣传的重点,只是结果……
经典度:3
推荐度:4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7/200701/21620.shtml


英文名:Gungage
厂 商:KONAMI
机 种:PS
发售日:1999.6.3
类 型:3D STG
KONAMI在PS上制作了两款“魂斗罗”都没有太好的效果,反而是这款原创新作令人刮目相看:故事描述在战乱之后的未来时代,地球上空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可以通向宇宙轮回的空洞——黑暗之月,据说这是Titonia帝国的阴谋,大量的未知生物从这里出现,人类面临空前的危机,这时就需要玩家来出面解救了。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先后使用4名角色:金发的主角、宝物猎人Wakle Skade,戴着头盔、穿着蓝色裙子的叛军女战士Steyr Harquebus,曾经身为帝国将军、行动迟缓但威力巨大的Kard Berdysh,以及小巧灵活的战斗机器人Dee Van Feng。游戏中可以使用冲锋枪、手雷、喷火器、跟踪导弹、激光、冲击电波、超级爆破等多种武器,画面十分火爆华丽,而且操作性和流畅度都相当好,是PS 主机上3D动作射击类游戏的极品之一。
经典度:4
推荐度:7

英文名:The Adventure of Little Ralph
厂 商:NEW
机 种:PS
发售日:1999.6.3
类 型:ACT
NEW这家厂商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不过该厂为PS制作的“拳师之路”却是PS上第一款进入白金殿堂的原创新作,后来为PS移植的CAPCOM街机名作 “名将”更是令人大喜过望。这款“小人拉尔夫大冒险”是该厂的第三个作品,游戏在3D作品成为主流的时期却以单纯的2D横向平台式ACT方式出现,可谓是一个亮点。游戏剧情无非是小英雄杀敌救美,操作非常简单,只有打和跳两个按键,不过可以使用蓄力攻击以及空中急降这两种大威力攻击方式使得打法还是比较多样化。除了战斗之外,跳跃的难度也是一个重点,这也正是当初的平台式动作游戏的核心。游戏在简单难度下只有5关,而正常难度下则是8关。其中有不少 BOSS战都是正统的FTG方式,而通关之后就会出现对战模式。清新的画面,灵巧的操作,流畅的节奏,这种游戏是不会过时的。
经典度:5
推荐度:6




英文名:Dead of the Brain 1 & 2
厂 商:NEC
机 种:PC-E SCD
发售日:1999.6.3
类 型:AVG
从PC98个人电脑移植的作品。故事讲述主角科鲁被身为科学家的朋友库卡叫到研究所,库卡告诉他自己发明了一种苏生药,这时忽然跑出一只狂暴化的猫向主角袭击,危急之中库卡掏枪打死了猫,然后当面向猫的尸体注射了蓝白色的苏生药,猫奇迹般的复活了。正当二人都认为这一发明必将获得诺贝尔奖之际,猫的叫声引来了警察……
这是一款典型的指令型冒险游戏,画面一侧有着观察、对话、获取、移动、使用、进入、读取、存盘8项指令(2代中只有移动与系统两个指令),根据玩家的不同选择来推动剧情。之所以要提到这款作品,是因为这是PC-E SCD上(也是整个PC-E系统)的最后一个作品,实际上整个1998年PC-E系统上没有出现一款作品,即使是1997年也只有两部作品而已,NEC能够在SS都已经停产的时候再次推出PC-E SCD的游戏,真是令人敬佩。算下来SCD一共延续了7年半的生命周期,而PC-E系统则高达近12年之久!
经典度:3
推荐度:5

英文名:Resident Evil Gaiden / BioHazard Gaiden
厂 商:CAPCOM
机 种:GBC
发售日:2001.12.14(E)/2002.3.29(J)/2002.6.3(U)
类 型:AVG
早在1999年E3展上,CAPCOM公布了DC版“维罗妮卡”、PS版“生化危机3”、“恐龙危机”、“鬼武者”以及N64版“生化危机2”等一大批经典名作,而对于正在全球热销的GBC也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一口气公布了5款对应游戏:“米老鼠挑战魔法方块”、“1942”、“魔界村”、“街霸 ZERO”以及“生化危机”。其中“生化危机”无疑是最令人吃惊的一部。游戏要以2D图像的方式完全再现原作的感觉,连场景、剧情等都原汁原味,甚至还追加了对白字幕,真是令人期待万分。
但是,很不幸后来由于卡带容量以及GBC的机能关系,这款游戏终于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就是这款由英国厂商M4 Limited代工的外传性质的作品。本作的主角是大胡子巴瑞,要在一艘豪华客轮上救出2代的主角里昂。游戏画面是平面俯视方式,遇敌时会以主视点方式进行战斗(后来国人在FC上制作的“生化危机”就是完全依照这个模式,只是剧本换成了PS版的)。单单从游戏的可玩性看,本作只能算是一般般,不过对于生化系列的剧情补充来说,游戏还是具备一定的价值,其中会提到不少关于伞公司不为人知的内幕,以及G病毒的来龙去脉。可惜游戏只是出在GBC上,而整个GBA 时代我们也没有看到“生化危机”的身影,直到NDS的出现。
经典度:5
推荐度:5
试玩体验:http://www.emu999.net/html/rom/zhangjiyouxi/GBC/20060830/13757.html









这是当初GBC“生化危机”的开发画面,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