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祖哲
50年来,从这里走出11,000位计算机系(专业)的学生,还有数以千计的协作单位的进修生。
“紧急措施”教育先行
1954年党中央决定独立发展我国的核技术与核力量。
1955年清华大学受命创建一整套为核工业服务的专业。6
月,在清华大学电机系成立自动学远动学教研组,包括计算机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钟士模教授任主任。 1956年初,高教部下发的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新专业资料中发现“数学计算仪器与装置”专业。教务处科长吕应中和凌瑞骥得到教务长和副教务长钱伟长、陈舜瑶的支持,经蒋南翔校长同意,3月25日正式报高等教育部。六天后,3月31日高等教育部正式批复:“电子计算机专业:同意你校提前于今年设置。”
除去校友,嘉宾中还有张效祥、杨芙清、倪光南、方滨兴等等。
庆典依然在古老的礼堂,更添母校浓情。
除去行业翘楚,还邀请了海内外诸多老校友和老教师、实验员代表。
清华大学立即从电机系、动力系抽调学生转系,组成电子计算机专业的一、二、三年级。,1953年入学的,企业电气化专业夏纪寅、顾德敬、周在均等15人就中断了在哈尔滨电机厂的实习,回校转系。在暑假中,在无线系补课学习电子学、放大器等电子专业课。
1958年6月,成立自动控制系。教育部从十所重点高校抽调287名学生到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的计算机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定向为核工业与航天工业培养。
一个多月后,发展计算机的“紧急措施”启动。清华请求从上海交大抽调电机系学生转入电子计算机专业,经高教部工业司同意,黄辛白副司长向上海交大发电。随后,王尔乾、胡道元、郑衍衡、杨天行等15名交大电机系三年级学生来到北京,转入清华计算机专业四年级,一共是30人,于1957年7月毕业。
1956年,北大、清华、计算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计算机和第一届计算机数学训练班,两班各为70多位学员。
讲课使用的教材是潘诺夫带来的近千页讲义的中文译文。包括清华大学电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的学生,1956
年分配到计算所筹备处的工科大学应届毕业生,有关单位代培和进修人员,以及新调入筹委会的人员。夏培肃、黄玉珩负责教学工作。
第二届训练班只有计算机班,从1957
年秋开始到1958
年夏结束。学员共42
人,其中30
人来自清华大学和哈工大的电机系四年级大学生。 中国计算机计算机事业的第一批创业者来自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随着紧急措施的启动,4
期“训练班”和赴苏学习的共800
余人,加上哈工大、哈军工、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等大学和赴东德留学培养的学生,大约接近1000
人。
由于有了计算机人才,中科院地方科学分院在上海、沈阳、武汉、西安、成都、兰州、合肥、南京、天津、太原等地先后建立起来了近20个计算所、计算站、计算机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所1960年底达1410人,除去“两弹一星”,海陆空国防和石油、电力、航空工业、水利、铁道、电信、医疗、建筑等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也陆续展开。 
600个座位,在校同学只能通过网络直播浏览。
女同学依旧活跃。
珍贵的纪念册和纪念文集。
从第一届毕业生,到现在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向全国,全世界。
清华的园林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华有百年历史,计算机事业刚迈出第一步,还将继续大发展,这也是今天到会的前辈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http://xuzuzhe.blog.ccidnet.com/blog-htm-do-showone-uid-53507-type-blog-itemid-64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