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运营商遭反垄断压力陡增:或下调资费脱身编辑本段回目录
记者 侯云龙 北京报道
随着发改委明确划定下一阶段反垄断领域,三大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反垄断压力陡增,展开新一轮资费下调似乎成了最好的“脱身”之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配合在电信行业展开的反垄断工作,发改委和工信部将在今年余下的4个月中推动电信资费水平进一步下调。在这一背景下,三大运营商试图通过降低移动通讯和宽带接入等业务的资费水平,极力避免成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靶子”。
近日,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公开表示,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调查视野之内。
记者从接近发改委相关司局的人士处获悉,电信行业特别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受到“严密关注”,很有可能成为反垄断调查的“靶子”。“电信资费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和投诉的重点,很有可能成为反垄断的突破口。”上述人士透露,除了可能对相关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发改委还会在年末推出进一步降低电信资费的措施。
上述人士透露的信息得到工信部方面的证实。记者从工信部获悉,为配合国家的信息消费和“宽带中国”战略,下半年工信部将继续推动电信资费改革,规范服务价格,解决消费者关心的资费等热点问题。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介绍,将展开新一轮工作推动电信资费水平下调,并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电信资费定价机制。
今年,发改委骤然加大反垄断力度,并均指向行业巨头,相继查处韩国三星等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案、茅台五粮液价格垄断案、洋奶粉价格垄断案、上海黄铂金饰品价格垄断案等一批大案,涉案罚金合计高达14.82亿元。而在此前的5年,发改委开出的罚单金额总和尚不及今年的一个零头。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从现阶段反垄断力度来看,发改委“动了真格”,很可能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展开反垄断调查,甚至开出巨额罚单。三大运营商面临巨大的反垄断压力,需要在发改委“动刀”之前有所动作。目前,下调电信资费水平仍是消费者的迫切愿望,在此背景下,继续下调移动通讯和宽带接入等业务的资费水平将成为三大运营商应对反垄断调查的“脱身”之道。另外,工信部相关人士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同样要求进一步下调电信资费,这也势必促使三大运营商对下调资费加大力度并加快步伐。
事实上,从2011年发改委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51.99, -0.91, -1.72%)和中国联通(15.04, -0.26, -1.70%)展开反垄断调查开始,三大运营商就被迫不断下调资费水平。今年一季度开始,三大运营商陆续下调了移动通讯业务的国际通话资费,平均降幅超过50%;二季度,随着宽带提速工程的推进,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先后下调了宽带接入服务费的水平,中国联通部分宽带接入服务费用的降幅超过30%;三季度,中国移动再度下调国际通话资费,并同时下调对197个国家的IP电话资费。在今年余下的4个多月,在反垄断的大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只能再度降低部分业务的资费水平。
记者还从三大运营商处获悉,在今年最后4个月,下调资费的重点是宽带业务。据介绍,中国联通将率先在北京等地推出20M宽带月服务费40元的低价服务,这一资费水平相比上半年下调幅度超过40%;中国电信近期将在更多地区推广100M宽带服务,并下调资费,其中,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提供的100M宽带月使用费降幅超过50%;中国移动光纤宽带接入服务价格也将进一步下调,其北京、天津等地20M宽带资费水平下调30%至40%。
“2011年,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尽管目前此案仍未有结果,但对三大运营商的震慑力毋庸置疑。目前的反垄断力度和发改委的表态,再度给三大运营商敲响警钟。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降资费是三大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上述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中国掀反垄断风暴:电信等行业进入调查视野编辑本段回目录
发改委反垄断局:石油、电信、汽车、银行进入调查视野。但司局级反垄断机构面对副部级央企时,仍显底气不足
王子约 马晓华
在最初颁布的几年并未发挥多大功效的《反垄断法》,从去年开始频频发威,制裁大棒直指液晶面板、白酒、金饰、奶粉等多个行业,如今汽车和医疗行业又已卷入,下一个“标靶”是谁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会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调查视野之内。
有发改委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反垄断的意义在于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督将严格按照《反垄断法》相关条款执行,无论是央企、外企还是民企都不会区别对待。
对于许昆林提及的四个领域,接近政府人士对本报表示,汽车行业的摸底已经启动,银行业将被严密监控,电信业最迫切,石油业最艰难。
汽车和医药行业卷入反垄断风暴
今年以来,发改委对于企业反垄断执法的力度骤然加大。LG等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案、茅台五粮液价格垄断案、上海黄铂金饰品价格垄断案、洋奶粉价格垄断案等一批要案相继被查处,涉案企业或收到巨额罚单,或被严厉警告。这是《反垄断法》在中国实施五年来,执法最为频密的一段时期,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事实上,许多调查始自去年。比如曾有知情人士对本报表示,去年业界针对洋奶粉频繁涨价,建议发改委出面干预市场,这种声音后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到今年7月初宣布反垄断调查时,其实发改委的调查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汽车和医药行业将是发改委调查的下一个目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就此表示,自去年开始,汽车流通协会就已配合发改委对汽车行业是否存在垄断问题进行调查,并成立了专门的调查讨论组,不定期地向发改委提交调查的阶段性报告。因此业内判断,反垄断的大锤下一个很可能砸向汽车行业。
罗磊还表示,此次反垄断调查针对的是车企是否对经销商规定了最低零售价,而非针对进口车利润过高的问题。进口车定高价只是一种商业行为,并不构成垄断。
与此同时,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葛兰素史克(52.16, -0.03, -0.06%)事件,虽然貌似简单的行业内商业贿赂,但正是这样的商业贿赂会导致垄断。
“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虽然是不正当竞争,但是通过这种手段,导致了很多的行业内垄断。比如基本药物,有些企业通过价格垄断了市场,另外还有关于国家对药品批号的限制问题,导致了很多药品对市场的垄断,这种垄断是由于国家行政审批导致的。”一名医药类专家告诉本报。
日前,发改委对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非法控制复方利血平原料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致相关制药企业停产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严厉处罚。
我国目前仅有两家企业正常生产复方利血平的主要原料药盐酸异丙嗪。2011年6月9日,山东顺通和山东华新分别与两家盐酸异丙嗪生产企业签订《产品代理销售协议书》,垄断了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销售。
两家公司控制原料药货源后,立刻将销售价格由每公斤不足200元提高到300~1350元不等。多家复方利血平生产企业无法承受,被迫于2011年7月全面停产,目前仅靠库存向医疗机构维持供货,市场已经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打破相关垄断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近年来,每一桩反垄断案件都会引发业界思考:制裁大棒何时也能指向央企?尽管目前暂且仅仅触及外企和民企,但有发改委人士对本报称,无论是央企、外企还是民企都不会区别对待。
前述接近政府人士对本报称,新政府为重塑经济,加大了对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力度。此外,发改委等部门加大反垄断的调查和更换领导人也不无关系。
该人士表示,反垄断步伐的加快与经济大背景有关。市场经济走到今天积累了许多顽疾,不依靠重拳整治震慑很难从根本上达到治疗效果。此外,与政府政策相配合进行行业整顿,或将是未来反垄断的方向。
例如,许昆林提到石油、电信、汽车等行业将进入调查视野,还特别提到了银行。他结合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方向说,银行间一起商量存款或者贷款的利率,就将会被反垄断调查。
尽管反垄断的呼声存在于中国许多行业,但在许多研究人士看来,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显得比较迫切。目前,信息消费已被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稳增长的最佳选项之一。
14日,工信部《国务院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出台,信息消费战略进一步提速。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不可否认,在一个亟须创新精神的领域存在垄断,对这个行业具有一定破坏性。”近日,一名电信行业大型国企中层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中国电信(51.99, -0.91, -1.72%)行业的部分垄断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实利益,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速度。
一名从事电信下游产品代理的商户则对本报称,现在整个行业十分混乱,几家绝对强势的企业几乎包揽所有制造和渠道,各企业和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博弈。他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建立管理体系,明确领域分工,加强监管,才能破除行业的垄断。
而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发改委就宣布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随后,两家企业承诺整改,但仍未结案。
前述发改委人士称,目前我国有三个部门承担反垄断的责任,加之行政垄断查证困难和集体诉讼制度缺失等,导致中国部分反垄断案件调查和处罚难度较大。
记者了解到,当年发改委调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价格垄断行为时,商务部曾回应称价格垄断不在其调查范围内因而不介入此案。但在2009年,联通与网通合并时却并未依法向商务部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
执法尴尬不仅于此,尽管一再宣称统一对待,但司局级的反垄断单位在面对许多位同副部级单位的央企时,仍然显得底气不足。“要与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超级企业叫板,对于才成立几年且行政级别较低的反垄断局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前述接近政府人士称。
中国反垄断架构
在反垄断调查持续加码的大背景下,中国官方的最新动作备受瞩目,许昆林的这次表态警告意味甚浓。
“中国的《反垄断法》一直都在悬空,对于一些行业存在的违法垄断,如果揭开黑幕是会很震惊的。”相关知情人士对本报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其第九条成立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有三个执法机构,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负责制定政策和方向,商务部负责交易秩序,工商总局就是执法。现在反垄断由多部门管理,因为有些非法垄断涉及到一些大的企业,只有通过国务院层面才能进行协调。现在这个反垄断委员会设在商务部。”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商务部下设反垄断局,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所在地,发改委设置了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工商总局设置了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按照分工,商务部、发改委和工商总局分别负责经营者集中、价格垄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反垄断审查。
“在国外,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是执行一个法律,但是在中国,是执行两个不同的法律。不合法的竞争搞大了就是垄断。”上述知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