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96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3-01-1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张昕竹解聘事件
张昕竹解聘事件
运营商反垄断压力
运营商反垄断压力
微软被罚7.32亿美元
微软被罚7.32亿美元
中国式反垄断争议
中国式反垄断争议
网络垄断新势力
网络垄断新势力
谷歌反垄断事宜
谷歌反垄断事宜
科技领袖被指是现代强盗
科技领袖被指是现代强盗
微软反垄断终结
微软反垄断终结
国内互联网反垄断谜局
国内互联网反垄断谜局
电信联通反垄断调查
电信联通反垄断调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网络垄断新势力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网络垄断涌现新势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返回原始文章页

腾讯科技 苏格、罗松 1月12日综合报道

2013年刚刚拉开帷幕,搜索界一哥谷歌就联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世人面前上演了一幕温情戏。 经历了长达20个月的拉锯式反垄断诉讼后,双方握手和解,结束了这场让人倦怠又不肯移目的马拉松,也让“垄断”一词再次触动了业界的敏感神经。

如果你询问Twitter兼Square创始人杰克?多西:“这两个公司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它们都是公器”。扎克伯格可能也会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他花费了多年时间向用户强调:Facebook不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是一个“社会化的公器”。

企业家在谈到自己的产品时,总是用词讲究。“公器”看似是一种枯燥的概念,可是一旦擦亮双眼看破真相,就会发现它不过是“垄断”的面具而已——既没有被政府严格监管,也不完全受制于自身。

对于公器,扎克伯格也有自己的理解。2010年,当有人问道Facebook是不是一种需要管制的公器时,他狡黠地绕过问题回道,“有趣的事物可能会消亡,但有用的事物不会,这就是我理解的公器。”这些“有用的事物”对自己的定位往往是,让自己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一旦大获成功,它们便开始以可怕的垄断者姿态出现在用户、对手和监管者面前。

创新和市场从来都不是呈现绝对的同向维系关系。堪称互联网“四大天王”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和苹果,都在致力于网络和科技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扼杀市场。

顺应市场轨迹固然为佳,但是,是时候对它们做点什么了。

“垄断”揭底

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往往可以使一个公司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这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194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写到,“短期”垄断是企业的追求所在。为实现这个目的,它们会努力推动创新和收入增长。1970年代,这种市场策略成为商学院的一门学科,与法学院里面历史悠久的反垄断课程形成了对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夏皮罗等少数学者留意到新兴产业有着显著的特点,并提出现代意义上的垄断概念。斯坦福大学学者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观察到,许多信息技术公司生产的东西越多,单位成本就越低。特别是软件产品——生产得越多,成本就会迅速趋向于零。这种利润递增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标志。

随之,许多学者有观察到了科技企业的另一个特征:技术锁定和高昂的转移成本。一家企业一旦从IBM购入大量计算机,随后如果想改用其他供应商的电脑,将会付出巨额的转移成本。

然而,最为有趣的还莫过于网络效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1908年,AT&T董事长西奥多?韦尔曾指出,电话的价值在于与其他电话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的电话数量越多价值就愈大。发明家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在1980年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网络的价值随着规模的增大而成倍增长,这也就是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定律犹如一把双刃剑。科技在发展的同时,往往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使得经济的力量过早地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和发展方向的锁定,即使有更好的产品也无法替代。如今无所不在的QWERTY键盘,布局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原始的打字机因为打字过快而卡死,然而随着大规模普及,即便打字机早已不断进化,高昂的转换成本还是使得QWERTY键盘成为了坚不可摧的行业标准。

微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行为,就明显将科技发展拉入了错误的方向。借助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微软挤压走了创新竞争对手,最为轰动的莫过于IE网景大战。以网景浏览器为模型,微软山寨了一款类似的软件——IE。凭借在操作系统上的主导地位,IE成功搭上顺风车,挤走了网景的市场份额。一开始,微软在法庭上输得一泻千里,被迫将操作系统和IE拆分。然而,2001年法院撤回了之前的判决,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高科技行业,一旦一个产品或标准被广泛接受,它将在市场上或多或少地会变得根深蒂固。

尽管这种先入为主的原则会将产品推促成为根深蒂固的公器,但在以技术为导向的高科技行业,这样的根深蒂固只是暂时的,技术创新甚至会将这个领域完全推翻,这就是著名的“熊彼得理论”。

数字时代和互联网的突猛发展下,微软凭借Windows和Office依然大发其财,但却错过了几乎每一个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此同时,苹果凭借出色的产品和销售方式,摆脱了濒临破产的命运,完美逆袭迅速崛起成为新一代大鳄。

网络时代新垄断

互联网时代似乎成了暴发户的温床,只要你能创造出好产品。谷歌就是其一,其他公司紧随其后,它们的共同点就在于,专注于创造网络效应。Facebook的业务建立在用户与用户的关系链上,一旦你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转移其他平台的成本就会增大。谷歌陆续推出了Gmail、Chrome、Youtube和Android等产品,建立起了用户难以割舍的网络。包括Yelp、Evernote和Airbnb等在内的后起新秀也在试图建立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寻找和攻击垄断企业的软肋也越来越容易。在增长最快的新兴领域,获取垄断地位似乎是一个合理的目标。标准石油公司在行业内呼风唤雨36年后,司法部门才对其发送反垄断诉讼,微软诞生23周年时,联邦监管机构才正式起诉,而谷歌创立仅仅14年就接受到了FTC的“临幸”。

另一家行业大鳄Facebook的垄断地位也开始进入人们目光。这家今年2月将来9周年纪念日的公司已经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角度来看,它已经成为垄断性质的公器,每每涉及到隐私设置的改动都会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呼吁政府将其国有化,地位可见一斑。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些初露头角的垄断者呢?

回顾过往十年,监管机构的普遍态度是:少管闲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利用网络效应建立起垄断地位的巨头,尚未知道如何利用自己苦心经营的网络效应去盈利。微软直截了当的收费方式并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新垄断巨头。

以苹果为例,尽管它已经利用音乐、电影和应用建立起了庞大的网络帝国,但其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是来自于苹果硬件设备。谷歌和Facebook虽然通过广告植入带来了营利,在移动端上的业务却乏善可陈。市场是流动的,反复无常,以至于我们主动让市场牵着鼻子,不必担心陷得太深。

历史正在反复上演,互联网成功颠覆了报纸、广播、电视甚至电话的通讯垄断,新的寡头也在跃跃欲试欲将进行下一次颠覆。互联网公器时代的到来,并不是要求监管介入的理由。监管往往会让占据支配地位的公司保持现状,为搜索引擎制定规则只会让谷歌巩固自己的地位。

但是,认为自由市场主义能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是一种天真的幻想。通过规定网络世界发展的方式可以应对这种僵局。其中最为出名的为“网络中立”理论,不允许宽带运营商偏袒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开源倡导者多克·塞尔斯则提倡,用户的信息应当属于用户个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应妥善保管用户信息,只有再用统一的前提下方可使用。这种规则可以颠覆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通过囤积利用用户数据来盈利的商业模式。欧盟立法机构近日宣布,将给予用户对个人数据更大的控制权,互联网公司今后要使用用户数据,可能需要获得更多的许可,正是顺应了这一法则。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同样可以诉诸于反垄断法。尽管反垄断法似乎已毫无意义,但反垄断律师会不断挺身而出组织垄断,促进创新。历史已给与证明。美国司法部曾与IBM整整纠缠了13年之久,使得IBM不再将软件捆绑在硬件上打包销售,独立软件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AT&T被拆分,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今昔的谷歌和Facebook能迅速崛起,苹果能走向复兴,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微软手脚已被捆住,不能再像十年前扼杀网景一样对待竞争对手。

虚拟世界的疆土正在不断被开拓,新的工具和手段不断涌现,在满足了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让企业能大赚一笔。然而,一旦一不留神让垄断者霸占了虚拟世界的疆土,那么机遇、创新和未来的经济增长都可能被压制。它们崛起的时候,我们击掌欢呼;它们骄傲的时候,我们指手画脚,这是应该做的。

未来之路充满不确定性,今天的垄断者,明天就可能成为历史前进车轮的牺牲品。那些看似可怕的公器一旦被自己的庞大规模冲昏头脑,自高自大,树敌众多,反垄断人士甚至都不用为它们操心了。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qq.com/zt2012/tmtdecode/185.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网络垄断涌现新势力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