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走出为大工业时代配套的教育
2013.3.15
家住上海的老李自己由于文革没有上过大学,特别希望孩子上大学。老李的父亲可是大名鼎鼎的工程师。可惜小李就是不争气,连个大学也考不上,10年前老李看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成器,也就免了让孩子读大学的心。老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小李最近竟然有了出息:连续几年被公司老总嘉奖,最近和媳妇一起买了一套150平方的房子。从小酷爱游戏的小李从岛网吧帮忙打工开始,逐渐学会了编软件,原本以为那是一口饭而已,没想到成了小李的事业。
家住苏北南通市农村的老李的同族兄弟李老汉怎么也没有搞明白,这么多年自己苦心培养并比较自豪的听话的孩子的窘困的境遇到底是谁的错: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回到家乡,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月3000元的无所谓专业对口不对口的工作,还不如初中毕业就跟着自己学木匠的侄儿4天的工钱,有心让孩子干脆回来做木匠,孩子的身体早已不是做体力活儿的这块料了。前一阶段儿子回来说在上海想买房,首付款还要花掉李老汉这些年所有的积蓄。本来希望培养各有出息的孩子能够不用操心,结果是付出越来怎么越多?
老李和李老汉的一喜一悲,该如何解读呢?
有一天,两个李姓的孩子聚到了南通老家,两个孩子的发问也许能够解释部分老李们的的疑问,孩子们说:“你们不要拿爷爷辈的事迹来说事儿了,当初李爷爷大学毕业的时候,到处是冒着黑烟的工厂,爷爷的微积分、丁字尺、化学元素比例配合、物理压力压强的计算,到处都是施展才华的战场。今天呢,我们还是学着爷爷所有的课程,可是满大街已经很少冒着黑烟的工厂了,有了我们也不愿意去呀!你们说,我们到哪里就业?”
不仅仅是中国,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指出,美国4年制本科大学学生,6年之内毕业的只占58%,高额的学费和毫无回报的现实让美国大学生也不愿意耗下去。究其原因,旅美英国的创新教育家罗宾逊指出:“世界上所有的教育系统都有着同样的学科层次。最上层是数学和语言。向下是人文科学,最底端是艺术。而在每一个系统里,也有着等级层次。这些层次是工业化时代围绕就业和找工作设计的。 ” 于是,到目前我们的教育体系,都是针对工业最有用的学科是排在最顶端的。而事实情况是,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工业化时代也已经结束,学好数理化并不能使自己找到工作。
工业时代使得人类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创新的作用日渐突出。少数精英的发明创造就能支撑这个社会的前行。于是,工业时代结束后,“全世界的公立学校于是将所有的培养人才的目光聚焦于教授:顶级的科学研究人才,人们开始普遍以学术能力来衡量智力”。然而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培养人才体系,其副产品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成为“牺牲品”吗?简单的目标体系的后果就是很多才华横溢、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却郁郁寡欢,因为在学校里面他们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最后形成了,反而最具创新的人才,不来自于教育机构。2012年美国10大富豪,几乎已经成了退学生的代名词。
工业时代的特征是:以能源和资源的速度和效率为竞争核心,自动化和流水线生产为主要指针,技术和工程为主要需求,人与人之间的规则和法律为前提的合作方式。在这种文明的基础上,现代教育诞生了:科学和工程为核心和最终愿景及配套的其它教育资源和能力。
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转向服务经济、劳动力大规模转向服务业、 职业分布由工厂转向办公室,社会焦点从围绕生产转向围绕创新、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教育,是服务于社会的。1945年,经过二战的前苏联,在一片废墟上需要建设工业文明。被变成废墟的工厂和被消灭殆尽的工业文明,也许“计划经济”是最好的选择。于是,苏联迅速建立起迅速在废墟建立工业文明的计划经济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顶层设计的计划教育制度”:教育部和各区县教育局、班主任到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体系、从党团到意识形态的执行力保证体系、统编教材和数理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952年以院系调整为代表的教育改革,并非完全一片废墟的新中国,也推翻重来了计划教育体制。到今天,这套体制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全世界最“维护工业文明的教育”,也成为全世界“最扼杀创造力的强大教育体系”。
人类的组织转型,远远会落后于技术转型的。全世界目前的教育组织,更多的体现出地是工业时代的特征。好在这些年情况悄悄发生一些变化:西方教育的小班化逐渐成为主流、原先围绕核心教育概念的数理化教材逐渐变成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资源系统、逐渐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和教育、大量的服务社区和以服务性和本地人才为重点的社区学院的规模和水平不断加强(美国占到48%)、大学的录取开始更多的采取更加灵活的多元指标。但是即使是这样,美国也很难面对一个事实:大量的创新性人才是被学校扼杀而非培养,结构化的教育只能培养标准化的人才。
有一个被疑多动的女孩,被妈妈一次一次地送入医院,没有任何效果。有一次,一个医生经过仔细的检查,告诉这个孩子的妈妈:“她没有病,把她从普通学校转到舞蹈学校吧?”妈妈照做的结果是,这个女孩成为著名的舞蹈家,她就是–《歌剧魅影》、《猫》的舞蹈指导吉莉安·莱尼。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可难就难在在长大的同时继续保持这种身份。”几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而我们的教育还围绕着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信息化教育和在线教育给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有学校主要承担。 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针对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
“为什么数学课每天都有,而舞蹈、音乐和体育课一周一次呢?” 罗宾逊这个疑问逐渐得到改观,针对性和多元的教育目标正在普遍得到认可,尤其是在私立学校中。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归公他们的成功都会提到一所著名的中学:湖滨中学。那是一所看起来保守的学校,但实际上,它的教育理念相当先进、开明。那里几乎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到处充满机遇,所有的同学似乎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团体。有喜欢打高尔夫的,也有喜欢打网球的。而到了冬天,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去滑雪。接触到这些东西。1968年计算机发生转折性的变化,正是这一年,湖滨中学的董事会决定租用当时最先进的电脑让中学生学生接触到这些变化。
湖滨中学的计算机带给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的却是逃课和通宵沉迷;但1975年保罗艾伦终于说服再度沉迷于哈佛大学打牌输掉数千美金的比尔盖茨退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也许不久的将来,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不仅不会被父母痛斥,还会专门被送进特殊的电脑学校。因为至少从现在来看,IT界的1/3的精英和这些孩子中的5%左右会转成转业软件工程师。他们一旦沉迷于编制软件,将是无敌的。历史上,他们中间的一个,叫比尔盖茨,他在湖滨中学的时候,跟着保罗艾伦编制软件。
后来,有了很多教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