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还是普适价值?
发布时间:2012-12-04 11:26 作者:高永平
普世价值或普适价值问题是目前理论争鸣的焦点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它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或前途。政治制度之争,仅仅是问题的表象,它的实质其实是政治制度背后的价值观念之争。任何制度的正当性都是以它所反映的价值观念的正当性为基础的。这场争论所涉及的价值观,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普世价值或普适价值,而仅仅是其中最核心的几个价值,如自由、平等和民主。令人欣慰的是,上述三个价值这一次都被写入了刚刚通过的中共十八大报告。这是一个相对大的进步。不过,争论虽然已经进行了这么久,但仍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即它的定名问题。换句话说,到底是应该把“universalvalues”译为“普世价值”还是“普适价值”?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此问题非小。本文就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睽诸目前的报章杂志和网络资讯,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大多采用“普世价值”的术语。但也有很多文章采用“普适价值”的术语,而且越是学术性文章,越倾向于这样做。还有很多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声明,自己选择“普适价值”的说法。本作者也采取这一立场,下面就阐述其理由。
普世价值或普适价值的英文是“universalvalues”。“universal”的同根名词是“universe”,即“宇宙”。因此,“universal”的意思是“无所不在的”,其引申义是“一般的”、“普遍的”。从词源上看,似乎把“universalvalues”译成“普世价值”更为确切,因为“universe”首先是一个时空概念,把“universalvalues”译为“普世价值”更符合“宇宙”一词所包含的“全部的时间和空间”的本义。但是,当我们给“universalvalues”下定义时,大家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把“universalvalues”定义为“valuesthatapplyeverywhereandallthetime”,译成中文就是“适用于所有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观念”,亦即“全世界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我们看到,不论在中文中怎样定义“universalvalues”,都缺少不了一个“适”字。还有,“普”字本身就已经含有“普遍”和“无所不在”的意义,“普”和“世”两个字连用有语义重复之嫌。综上所述,从词源学和构词学的意义上说,用“普适价值”来翻译“universalvalues”更为贴切一些。
上面的阐述只能说明,使用“普适价值”的译法符合“信”的翻译标准。但这不是采用“普适价值”这一译法的全部理由,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理由。毕竟,从翻译学的视角来看,“普世价值”和“普适价值”两种译法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从词语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采用“普适价值”的译法就更为剀切。这样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以下请述其详。
首先,“普世价值”的说法更加强调其空间上的“普遍适用性”,而“普适价值”的说法则为“适用于所有人或每个人”的解释留下了语义空间。而且,把“universalvalues”解释为“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更加符合自由主义的本义,对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也会有更加有力的干预效果。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大多数的普适价值的语义主体都是个人而不是群体。例如,自由、平等、生存、尊严等等价值观念,是个人的自由、生存和尊严,以及个人之间的平等。这是自由主义和各种非自由主义思潮之间根本性的分歧。那些反自由主义的思潮往往把这些价值解释为某种人类集体的自由、平等、生存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