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18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2-1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亚文化逆袭
亚文化逆袭
同志民族主义
同志民族主义
诸葛暗
诸葛暗
中国苹果教
中国苹果教
不插电的生活
不插电的生活
快钱族
快钱族
数码控
数码控
互联网鄙视食物链大全
互联网鄙视食物链大全
机器人伦理学
机器人伦理学
韩国佛教教育智能化
韩国佛教教育智能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躲避Facebook的年轻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躲避Facebook的年轻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Facebook 拥有八亿多活跃用户,但是有些人,甚至有些年轻人却拒绝加入,原因何在


    电梯上的一次邂逅促使泰森•巴尔卡姆(Tyson Balcom)退出了Facebook。当时,他发现身边站着一名从未谋面的女子,不过,通过Facebook他认识了她的哥哥,也知道她来自华盛顿海岸外的一座小岛,而且最近参观过西雅图的太空针塔(Space Needle)。

    巴尔卡姆先生是俄勒冈州的一名预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和这名女子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他说,“我知道所有这些有关她的事情,可是却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话。当时我想,这可能不太好。”

    为了做好准备,进行备受期待的公开募股,Facebook公司急于通过建立庞大的会员群来炫耀自己的力量。据Facebook透露,公司拥有八亿多活跃用户,遍布世界各地,而美国约有两亿用户,占美国三分之二人口。

    然而,Facebook在美国遇到了阻力。有些人,甚至有些年轻人,坚决拒绝加入Facebook,其中包括曾经试用过的人。

    Facebook的主要卖点之一是:它为朋友和同事建立了更紧密的纽带关系。可是,避开该网站的那些人表示,它可能具有相反的影响——它增强而不是减轻了自己的孤独感。

    “我不再给朋友们打电话。”在弗吉尼亚夏洛茨维尔研究院工作,24岁的艾希利•埃尔瑟(Ashleigh Elser)说,“我只是看着他们的照片和更新的信息,感觉好像真的在和他们联系。”

    的确,在人们通过网络发布各种人生重大转折性事件的年代,没有Facebook的生活有其不利的一面。埃尔瑟女士曾经错过约会和看新生婴儿照片。但是这些对她产生的伤害都比不上Facebook帐户在她和最亲密朋友之间制造的隔阂。于是,她退了出来。

    许多抗拒者表示对隐私的关注。那些研究社交网络的人表示,这个问题归结为信任。阿曼达•兰哈特(Amanda Lenhart)主持皮尤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有关青少年、儿童和家庭的研究。他说,使用Facebook的人容易产生“一般意义上对他人的信任和对社会公共机构的信任”。她还表示,“有些人做出不使用Facebook的决定,是因为他们害怕将要发生的事情。”

    兰哈特女士注意到,美国有约16%的人没有手机。她说,“总会有抗拒者。”

    Facebook的主管人员表示,他们不指望所有美国人都注册,他们正在设法更长时间地留住现有用户,让公司有更多的机会向他们展示广告。如今,该公司最大的发展方向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那里可能确实还有些人没听说过Facebook。

    Facebook 发言人乔纳森•斯奥(Jonathan Thaw)说, “我们的目标是,为与朋友联系的人们提供有意义、有趣味,而且免费的方式,我们希望它吸引广大观众。”

    但是,Facebook用户在美国增长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据跟踪互联网流量的comScore透露,在截至十月的一年里,访问Facebook的美国人数增长了10%——低于去年56%的人数增长。

    高德纳咨询公司分析师雷•瓦尔德兹(Ray Valdes)说,Facebook公司即将在春天进行公开募股,而其发展速度的减缓并非此前的成王败寇问题。他表示,重要的是Facebook能够继续让现有的数亿用户感到愉快,从而继续访问Facebook。

    瓦尔德兹说,“他们可能更担心新奇因素会逐渐消失。那是不断发生的问题,他们正在解决,但是没有永久的解决方案。”

    29岁的埃里卡•盖博(Erika Gable)住在布鲁克林,为餐馆做公关工作。她永远无法理解Facebook最初吸引人的是什么。她说,每天通过这家网站唠叨——更新有关不顺心日子和就餐图片的资料——是她生活中并不需要的虚拟杂谈。

    “如果我想看看我五表姐的第二个孩子,我就给他们打电话。”她笑着说。

    盖博女士并不是设法阻碍技术进步的勒德分子。她有一部iPhone,有时也用Twitter。但是,一说到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创建资料,她的耐受性就达到了极限。

    “我还记得拥有我的空间(MySpace)的感觉,我总是对一直看其他人的材料有种怪怪的感觉。”她说,“我不喜欢它”。

    布鲁克林居民,26岁的威尔•布伦南(Will Brennan)说,他听说过“太多有关Facebook隐私陷阱的可怕新闻”。不过,他说,朋友们并不都赞同他的反社交媒体的立场。

    他说,“我一个月至少接到两次注册邀请。他们怪我不上Facebook,毁了他们的计划。”

    反对者表示,不管有没有受到指责,他们不用Facebook的现状很容易成为热点话题——很像在媒体时代早期,做出不给自己买电视机的决定。

    “人们总是表示惊讶。”纽约的一名系统管理员,29岁的克里斯•芒斯(Chris Munns)说,“可是,没有它,我的生活依然很好。我并不是个孤僻的人。我有朋友,也拥有在曼哈顿的快乐生活,因此,根本说不上它会让我感觉自己错过了好生活。”

    然而,同行的压力仍然在增大。奥特米特集团(Altimeter Group)分析师苏珊•埃特林格(Susan Etlinger)表示,社会正在接受新的行为和期望,以回应几乎普遍存在的Facebook及其他社交网络。

    “人们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你是否加入了社交频道,为什么不加入?你在隐藏什么吗?”她说,“规范正在改变。”

    对Facebook的抗拒者来说,这种想法模棱两可。芒斯先生说,他的恋爱生活受益于自己没有网上档案:“他们没有机会在和你相识之前,从Facebook上了解你的全部生活。”

    不过,盖博女士表示,这类背景查询正是她需要Facebook的一个原因。

    “如果我爱上一个人,我会让朋友们为我查查他,”盖博女士说,“不过,那是有限度的。”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dongxi.net/b13T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躲避Facebook的年轻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