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649 次
  • 编辑次数: 5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0-06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大卫·维因兰德
大卫·维因兰德
塞尔日·阿罗什
塞尔日·阿罗什
亚当·里斯
亚当·里斯
布莱恩·施密特
布莱恩·施密特
索尔·珀尔马特
索尔·珀尔马特
威拉德·博伊尔
威拉德·博伊尔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安德烈·盖姆
安德烈·盖姆
高锟
高锟
乔治·E·史密斯
乔治·E·史密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索尔·珀尔马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索尔·珀尔马特 
Saul Perlmutter 
索尔·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1959年-)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天体物理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员。

From left, Adam Riess, Saul Perlmutter and Brian Schmidt shar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awarded Tuesday. 

2011年,珀尔马特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项,另一半奖项由布莱恩·P·施密特与亚当·里斯共同获得,以表扬他们“透过观测遥远超新星而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教育珀尔马特1981年毕业于哈佛并获优等毕业生奖,1986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珀尔马特的博士论文选题是在理查德·A·穆勒的指导下搜寻候选的太阳伴星。

工作珀尔马特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超新星宇宙学项目的负责人。该小队与高-z超新星搜寻小队一起找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证据。他还是超新星/膨胀加速探测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珀尔马特现在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
索尔-珀尔马特 索尔-珀尔马特

  索尔-珀尔马特生于1959年,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天体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6年接获邵逸夫奖
出生 1959年
 美国 
国籍  美国 
研究领域 天体物理学 
任职于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伯克利加州大学 
母校 伯克利加州大学 
著名成就 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获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奖花落超新星研究:宇宙加速扩张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新网10月4日电 据外媒4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旨在表彰他们对超新星研究和对宇宙加速扩张研究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三人将均分诺贝尔奖金1000万克朗(约146万美元)。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们的研究“帮助我们解开了宇宙扩张的面纱”。委员会说:“他们研究了数十个超新星,并发现宇宙正加速扩张。”据悉,这项研究在1998年公布,当时波尔马特、施密特和里斯分别领导的团队得出了惊人一致的结论。“这一结论表明了如果宇宙扩张加速,最后整个宇宙将变为冰。”委员会说。

  其中,获奖者波尔马特今年52岁,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研究宇宙超新星项目。44岁的布莱恩•施密特就职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42岁的亚当•里斯在美国巴蒂摩尔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研究天文物理。

暗能量发现者索尔·珀尔马特访谈编辑本段回目录

Andrew Grant 文 Shea 编译

[图片说明]:索尔·珀尔马特。

通过发现它在加速膨胀,索尔·珀尔马特正在改变我们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有一些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索尔·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998年发现暗能量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暗能量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在宇宙万物中的比例高达73%,正是它在拉伸空间结构并且导致宇宙在加速膨胀。通过他的开创性研究,这位当时38岁、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的物理学家彻底颠覆了我们的宇宙模型。

科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组成恒星、行星和人的原子占据着宇宙的主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些物质其实只占5%,和驱动空间膨胀的神秘反引力能比起来相形见绌。宇宙中其余的22%是暗物质,它和暗能量无关,但目前的探测手段还没有直接探测到它。科学家们也曾经一直认为,宇宙膨胀要么会在无穷长的时间里一直减速下去,要么最终会停止膨胀继而开始坍缩。珀尔马特的发现迫使他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宇宙会一直膨胀下去,甚至最终还会出现所有恒星和星系都被撕开的“大撕裂”。

自1998年以来珀尔马特一直致力于完善对宇宙加速膨胀和暗能量的测量。关于难以捉摸的暗能量的理论大量涌现,而珀尔马特则热衷于寻求观测证据来帮助寻找有关的答案。在这里他将告诉我们他奇怪的发现、对暗能量的最新观点以及正在试图探究暗能量属性的观测计划。

问:是什么研究动机导致你在1998年发现了暗能量?

答:20世纪20年代,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发现宇宙正在膨胀。但紧接着就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宇宙会一直膨胀下去吗?它会停止膨胀吗?也许它会调头并开始坍缩。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宇宙是否会永世存在下去?当你说我们住在一个不断变化、膨胀的宇宙中时,有些明显的事情你会想知道。而回答这些有关未来的问题的方法则是回首过去。

问:那你是如何从宇宙膨胀的历史来触及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的呢?

答:其基本思想是,当你所看到的距离越远,你就越深入过去。在一些20世纪30年代的早期论文中,就有人提出用超新星——极为明亮的爆炸中的恒星——来测量宇宙的膨胀,因为它们的光度大致是相同的。如果每个超新星的辐射功率几乎完全一样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用它们的亮度来确定出它们到地球的距离。但事实证明,你观测的超新星越多,其中不同类型的也就越多,这种一致性就不复存在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超新星中有一类被称为Ia型超新星的,它们的光度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幸运的是,它们同时也是超新星中最明亮的,因此即使是在很远的距离上也能看到它们。

问:超新星是怎样揭示出宇宙在膨胀的?

答:我们利用Ia型超新星做为距离的标尺。然后就是搞清楚自每个超新星爆炸以来宇宙膨胀了多少。Ia型超新星发出的几乎所有光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蓝色波长上。但是,当这些蓝光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宇宙的膨胀它们会被拉伸,所以在它们到达我们的时候就会看起来呈红色(波长更长)。这些光线看起来有多红就怎么告诉了你自这个超新星爆炸以来宇宙究竟膨胀了多少。观测不同的超新星,你就能够确定出50亿年、30亿年或者10亿年前宇宙有多大,由此就能确定出宇宙是如何随着时间而膨胀的。人们原先预期,由于宇宙中所有的物质之间都通过引力相互吸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膨胀将会减速。而我们却发现,宇宙的膨胀实际上是在加速。

问:宇宙正在越来越快加速膨胀的重要性在哪儿?

答:这说明宇宙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物质并不会导致宇宙膨胀的加速,它们只会令其减速。于是,我们立刻就知道了,宇宙中还存在其他东西。事实证明,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是以真空中某种能量的形式所出现的,而且它们还表现出了排斥的奇怪特性。也正是它导致了宇宙的加速膨胀。我们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但现在人们使用“暗能量”这个词来描述它的神秘属性。

问:你的这些研究结果是突然一下子冒出来的吗?

答:嗯,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慢的“突然一下子”,它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冒出来”。原因是这其中的数据分析工作其实相当得复杂,而在得到真正好的数据之前还有许多校准的步骤要做。另一方面,当我第一次去报告这些数据结果的时候,在我的演讲结束之后,著名宇宙学家乔尔·普里马克(Joel Primack)站起来说,他只是想向在场的物理学家指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绝对让人大吃一惊的结果。在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没错,这确实令人震惊。

问:现在科学家们是如何试图来解释暗能量的?

答:爱因斯坦最初在他的广义相对论方程中加了一个Λ项,以此来抵消引力的影响并构建一个静态的宇宙。哈勃所发现的宇宙膨胀使得爱因斯坦深信这个Λ项是不必要的。但后来人们认识到,在量子力学中Λ可以很容易地用真空中粒子的自发出现和消失来解释。这些粒子被称为虚粒子,与它们不断出现和消失相关的能量便成为了我们了解真空能的来源。不幸的是,如果你计算一下这个能量的大小的话,得到的数字会比实际测到的大10的120次方(1后面120个0)倍。这无疑是个大问题。因此,通常假定这里必定存在一个完美的抵消机制,可以使得最后的差等于0。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结果并不正好等于0。我想大多数的粒子物理学家认为我们需要新的解释。

问:这些解释是什么?

答:一种解释是,暗能量是一个标量场,它的特点是在空间每一点它会从这个数值“滚动”到另一个数值。虽然在滚动,但它的能量足以驱动宇宙加速膨胀。或者也许是爱因斯坦给出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并不完美,还需要一点点的修改。另一个有趣的解释是可能存在额外的维度,引力会渗透到那些不可见的维度里。在过去10年里,每个星期都会新出两到三篇解释暗能量的论文。但如果你问我这些理论家是否相信他们所提出的模型就是答案,我想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不,我只是想尝试一下不同的想法,希望由此能得到一些线索。”然后,他们又会转向我们这些观测天文学家寻求更多的数据。

问:那么我们会如何进一步去了解暗能量的实质?

答: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近距超新星工厂,这个观测项目已经发现了500多颗可以用来探测暗能量属性的Ia型超新星。我还参与了由美国航天局和美国能源部共同资助的联合暗能量任务。它计划发射一颗卫星来寻找超新星,此外还会研发其他技术来探索暗能量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做一个真正好的项目,那么在若干年之内就会有新的发现,对此我很乐观。我们所需的是正确前进方向的一些暗示。我认为理论家都非常有创造力,最终会给出一个解答,但目前还没有头绪。暗能量可以是任何东西。

问: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影响是如何变化的?

答:对于宇宙学家而言,在宇宙大爆炸之后10-35秒左右的极早期有一个被称为暴涨的时期。暴涨是另一个宇宙加速膨胀期,而我们也还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加速。有可能在当时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暗能量。暴涨之后引力占据了主导,使得膨胀放缓。这一直持续了大约70亿年,此后宇宙中的物质过于分散无法再制约膨胀。此时,暗能量开始发力,宇宙膨胀也由此再次开始加速。

问:这一发现对宇宙的命运而言意味着什么?暗能量会减小吗?

答:你可以简单地说,由于现在的宇宙正在加速,所以这意味着它会永远加速下去,最终导致一个非常黑暗、空荡、冰冷的结局。但是应该记住,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当前的加速,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在宇宙的极早期引发了暴涨时期的加速。暴涨最终停了下来,宇宙随之也开始减速。谁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加速是不是也会停止,然后宇宙开始坍缩。所以,我要说的是,除非我们搞清楚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否则宇宙的命运将始终是个未知的谜。

(本文修改版已刊载于《天文爱好者》杂志2010年第10期)

[Discover (the Extreme Universe) 2010年2月22日]

追寻暗能量的人:索尔·珀尔马特访谈编辑本段回目录


  最近几年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当属宇宙加速膨胀。在神秘的暗能量的作用下,宇宙会变得越来越稀疏,最终在冰冷中死寂。当时有两个小组独立地通过天文观测做出了这一惊人的发现,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索尔·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及其领导的团队。

  最近珀尔马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在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过程中,你用Ia型超新星做为距离测量的“标准烛光”。那么你是如何进入超新星搜寻这一领域的呢?

索尔:我的研究生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的。路易斯·阿尔瓦雷斯(Luis Alvarez)是伯克利众多的杰出人物之一。正是他开启了无畏求知并且为此研发工具的传统。例如,他发明了第一台防抖摄像机。

  他的手下之一,理查德·马勒(Richard Muller),是我的导师。阿尔瓦雷斯建议理查德研发超新星自动搜索的有关技术。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第一个成功进行了自适应光学的实验。

记者:因此,做为一个研究生你便开始研发用来自动搜寻的超新星的技术。但是你还发现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其他目的是吗?

索尔:我对理查德·马勒、马克·戴维斯(Marc Davis)以及皮特·赫特(Piet Hut)提出的一个理论很感兴趣。他们认为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伴星可以解释地球上发生的周期性物种大规模灭绝现象,他们把这颗伴星称为“复仇女神”。我们发现,做为天空中为数最多的恒星,你无法知道其中是否有一颗在围绕太阳转动。因为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它相对于我们的运动非常微小。于是我们决定用自动搜寻超新星的同一架望远镜来监测天空中红色恒星的运动。为此我开发了相应的精确测量视差运动的天体测量技术。

记者:从那以后你还在搜寻“复仇女神”上做过其他工作吗?

索尔:没有。搜寻“复仇女神”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之一,不过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自动搜索近距超新星。我为此开发了一些新的软件。我们搜寻超新星,一旦发现之后便对其进行编号并且进行跟踪,因此你可以比较我们发现的每一样东西。

记者:那么你个人更偏向于理论还是观测?
索尔:我绝对是偏向于天文观测的。我很喜欢通过实践去探索宇宙,并且通过测量去搞清楚它的运转方式。

记者:20世纪90年代你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的负责人。那么你是如何领导你的团队的呢?

索尔:我想你问的是如何带领你的团队去实现你所期望的目标。有时候你觉得有些事你自己来做速度会更快,然后你要处理的事情就会一件接着一件出现,但是我想营造的是团队中的成员主动站出来承担任务的氛围。因此这会是一个更有活力的组织方式,你会发现你不可能事必躬亲。最好的氛围是每个人都觉得和自己共事的人都比自己强,于是每个人都会做的比预期的更好。

记者:参与这样一个项目有什么负面的作用吗?

索尔:对于我的科学研究生涯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我总是担心未来24小时会发生的事情,有时甚至是2个小时之后会发生的事情。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真是糟糕的生活方式。

记者:当你开始你的这个项目的时候,你原本打算证实宇宙是减速膨胀的,但是超新星数据并没有支持这一观点。当时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个时刻,有人提出“也许我们该考虑一下宇宙在加速膨胀”?

索尔:确实有一些事情促成了这一点。超新星1992bi误差已经落在了加速膨胀的范围内了。于是我问,对此我们怎么办?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具有负质量的宇宙?接着有人说这其实是宇宙学常数,我们可以把它纳入进来,寻求新的解释。尽管我们不排斥宇宙学常数,但是每个人都认为它应该是零。如果由于任何理由它大幅度的偏离零,那么宇宙看起来就会远非现在的样子。

  确实,爱因斯坦曾把宇宙学常数称为“他最大的错误”,它可以使得宇宙免于引力坍缩而保持静止。但是我们对超新星红移的测量——其中也涉及到对宇宙学常数和宇宙临界质量的假设——使我们得出了有关宇宙命运的结论。

  通过这一测量你可以探寻一些深刻的问题,例如宇宙是否会永远存在、宇宙是否无限大、宇宙是否弯曲等。有什么还能比通过实验去回答这些问题更诱人呢?
记者:你们分析数据花了多长时间?

索尔:分析所有的数据花了很多时间,包括大量的核对。最后当你把它们画在哈勃图(体现距离和红移的关系)上的时候,你还有几件事情需要检查。

  一开始我们把7颗超新星点在哈勃图上的时候,发现宇宙的ΩM=1。换句话说,我们宇宙的质量密度使得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它既不会永远膨胀,也不会最终坍缩。之后我们又从哈勃空间望远镜得到了一些数据,结果大为不同。原因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更为遥远、红移更高的超新星。这是第一次我们的数据开始向更深远的宇宙延伸。

  结果发现ΩM并不等于1,我们的数据第一次这暗示了也许还存在宇宙学常数的贡献,时间是1997年初。

  最终我们一共搜集了42颗超新星。但是误差依然很大,而且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交叉认证。除非你检查了每个细节并且排除了错误的可能性,否则宇宙加速膨胀的结果都难以令你自己信服。我们也知道,如果我们是正确的,那么这将会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但是谁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贸然行事。

记者:因此你们是逐渐得到宇宙加速膨胀这个结论,而并非是突然一下子意识到的?

索尔:如果你说的是一锤定音的时刻,确实最后我们在某一刻确定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并且打算公布我们的结果。这可能也是最不同寻常的一锤定音,因为这一锤我们整整挥了9个月。期间我们不断地审视我们一整年的数据,它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了,但是有一点令人惊讶的是你逐渐开始相信它了。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最接近一锤定音的时刻是我在圣克鲁兹做报告的时候,当时我正展示我们的结果,并且试图说明其中的含义。在我做完报告之后,著名宇宙学家乔尔·普里麦克(Joel Primack)站起来说:“在有人问问题之前,我想向听众说明宇宙学常数的意义。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当时,人们的脑袋中并没有宇宙学常数的一席之地,但是从那一刻起一切都将改变,时间是1997年11月末12月初。

  之后我们决定正式发表我们的结果,同时在1998年1月9日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张贴了海报。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会议上做了一个报告,并且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随后当另一个小组的“反引力”结果也公布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明晰了。

记者:另一个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布莱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领导的高红移超新星搜寻小组也在从事类似的工作。那么你们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和高红移超新星搜寻项目之间是怎么样的竞争关系呢?

索尔:两个小组公布的结果彼此相似确实说明了很多问题。在科学史中,人们似乎都乐意接受新的发现。到1998年底,许多人都接受了我们的发现。在做出这一发现的过程中牵涉到许多不同的事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小组成员的艰苦劳动为最后的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的1个半月另一个小组也公布了他们的结果。我们小组觉得,这里有一个先后问题。尽管在正式发表的文章方面另一个小组确实比我们早。

记者:为什么你们不在1998年1月也就是在公布你们的发现的时候发表你们的结果呢?

索尔:我们当时认为向天文界公布我们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我们想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先后的问题。

  我想大多数人感觉这两者其实可以是同时的。如果我们“马虎”一点,我们确实可以抢先发表。但是这不是我们的信条。当你回过头来看,这一发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而且它也花费了我们多年的时间来搞清楚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这一发现不是由某个人单独做出的,而是整个团队艰苦卓绝地努力的产物。

记者:那么什么是你成功的秘诀呢?
索尔: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乐于学习、敢于开辟新的领域,但同时你又要有团队精神。绝大多数时候一个人是无法胜任的。你必须依靠一个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有时候我很惊讶,有的科学家穿着白大褂独自一人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几小时。就我而言,除了善于思考问题之外,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同时和你的团队一起分享发现的过程。

记者:每年10月份当诺贝尔奖公布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很兴奋?

索尔:得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当然是这份荣誉。对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人们可以等上一辈子来看自己是否有可能得诺贝尔奖,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健康的心态。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获赠学校停车位编辑本段回目录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的三位获奖科学家所发现的宇宙加速膨胀的示意图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的三位获奖科学家所发现的宇宙加速膨胀的示意图

  诺贝尔物理学奖昨揭晓因发现宇宙加速膨胀新证美澳科学家分享殊荣本报连线获悉—— 物理学奖得主获赠昂贵停车位 化学奖今天下午17时45分出炉权威机构预测继医学奖和物理学奖后“三黄蛋”现象或延续

  因为在天体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美国人索尔·珀尔马特和亚当·里斯以及持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布赖恩·施密特获得了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4日称,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成就与整个宇宙相关,3名获奖者依靠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而且逐渐变冷。“他们研究了数十个超新星,并发现宇宙正加速扩张,这一结论表明了如果宇宙扩张加速,最后整个宇宙将变为冰”。

  对于三位获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厄尔曼评价认为,这项成果为人类从整体上研究宇宙提供了新视角,堪称宇宙探索道路上的里程碑,震动了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获奖曾经“竞争”对手如今分享殊荣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3名获奖者所获研究结果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近一个世纪,一种公认的看法是,宇宙正在扩张,是大约140亿年前‘大爆炸’的结果。”

  “不过,发现宇宙扩张正在加速,令人惊异。”评审委员会介绍说,“如果扩张继续加速,宇宙将以冰冻状态终结。”

  另外,3人的研究,确认了最初由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理论,即他称之为“宇宙学常数”的理论。

  1998年,珀尔马特主持一个研究小组,施密特则主持成员包括里斯的另一个研究小组。两个小组各自努力,相互“竞争”,而观测结果可谓“不约而同”。

  评审委员会宣布,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珀尔马特获二分之一,施密特和里斯获另外二分之一。

  人物得知获奖腿发软却不忘布置作业

  施密特现年44岁,美国出生,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持超新星搜寻小组。对获得诺奖,施密特接受瑞典SVT公共电视台电话采访时说,那种兴奋感觉,“有点像我的孩子们出生”。

  他承认,知道获奖消息最初半个小时,自己确实激动,两腿发软。

  “我没有期待获得诺奖……我猜想,对一些事情,大家会期待,却多半不会发生,而诺贝尔奖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施密特很快平静下来,不忘给学生布置作业。

  在校内网站上,施密特的邮件写道:“习题集3已经上传到Wat-tle,10月18号上课前做完。习题集2将在周三的课上讨论。”

  连线诺奖新得主获赠“昂贵”停车位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留学生吴相融今晨告诉本报记者,虽然校园停车位一直很紧张,但学校已经将一个停车位赠予珀尔马特教授,“赠予诺奖得主车位是伯克利的传统,因为在伯克利停车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

  吴相融还介绍说,就在获奖当天的上午,珀尔马特教授还在进行期中考试监考。

  珀尔马特今年52岁,是三位获奖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

  此外,另一位获奖者亚当·里斯所在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得知里斯获奖消息之后连发三封邮件广而告之。里斯今年只有42岁。

  揭秘由超新星亮度可测宇宙膨胀速度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对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读。

  他们说,珀尔马特与施密特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开始领导各自团队从事超新星研究,里斯在施密特的团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支研究团队都以“Ia型超新星”为观察对象,借助望远镜、新型数码感光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等,几乎同时确认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Ia型超新星”被科学家称为“标准烛光”,是由密度极高而体积很小的白矮星爆炸而成。由于每颗“Ia型超新星”爆发时质量都一致,爆炸发出的能量、射线强度和“绝对亮度”也一致,因此在地球上观测“Ia型超新星”亮度的变化,可以准确推算出它们和地球距离的变化,并据此计算出宇宙膨胀的速度。

  如果一颗超新星爆发了,科学家就可以记录它的“视亮度”。如果视亮度越暗,就表示这颗超新星离我们越远。通过对比视亮度和绝对亮度的差异,科学家就能知道这颗超新星距离我们的距离,这个距离叫做“光度距离”。

  由于宇宙正在膨胀,超新星发出的光传播到地球时,波长被拉长了,光谱朝红色的方向移动,因此,科学家可以测量出这颗超新星的“红移”。

  科学家就从“Ia型超新星”的数据中得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结论。

  获奖者最初以为研究方向错了

  评审委员会在4日发布的声明中说,尽管科学家在将近一个世纪前便知晓宇宙正在膨胀,但3名获奖者关于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依然令人震惊,他们的研究成果“震动了宇宙学理论基础”。

  最近几年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当属宇宙加速膨胀。在神秘的暗能量作用下,宇宙会变得越来越稀疏,最终在冰冷中消亡。

  声明说,宇宙加速膨胀的动力可能来源于暗能量,但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依然是个谜。3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从科学角度看,宇宙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个未知数。

  路透社报道称,里斯最初认为宇宙加速膨胀是个错误。“我认为我搞错了,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分析它,但无法发现一个错误。”最后,包括施密特在内的整个研究团队排除了错误的可能。

  预测化学奖今揭晓或延续“三黄蛋”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17时45分,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将揭开面纱。

  来自权威机构汤森路透的预测称,化学奖的可能得主有5位,而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切特、哈佛大学的卡普拉斯以及中密歇根大学的托玛利亚可能继医学奖和物理学奖后再次上演“三黄蛋”,一起分享大奖。

  目前,除文学奖的揭晓时间尚未最终确定外,本月7日和10日,201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和经济学奖也将一一揭晓。

  本版文/记者 尹晓琳

  获奖者简介

  珀尔马特:1959年出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

  20世纪90年代,珀尔马特带领一个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实行超新星宇宙学计划,得到的数据证实在神秘暗能量作用下,宇宙变得越来越稀,宇宙加速膨胀。

  里斯:1969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市,1992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96年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里斯目前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天体物理学家,他因通过观察超新星所获宇宙探索成果而广为人知。

  施密特:1967年出生,199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成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斯壮罗山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教授。2006年,施密特因超新星研究与另外两名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共获邵逸夫奖。

解析2011诺贝尔物理学奖贡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帕尔马特(Saul Perlmutter)、美国-澳大利亚科学家施密特(Brian P. Schmidt)和美国科学家黎斯(Adam G. Riess)获奖。这三名物理学家因超新星的研究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何看待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结果?我们连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岳良院士。

  主持人:这一结果对您来说意外吗?

  吴岳良:这是预期中的。我有幸听过这三位科学家当中一位在做的相关报告,所以我想应该不算意外。

  主持人: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和我们的生活还有未来的科技发展有什么关联?

  吴岳良:他们的领域应该属于宇宙学、天体物理,他们的重要发现,就是未来超新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按照通常的情况之下,由于引力效应,我们的物质受引力的影响,应该是越来越慢,而不是越来越快地膨胀,所以他们发现的超新星和我们通常预期的不一样,在加速膨胀,这是一个惊奇的发现。其中一种解释就是,宇宙当中存在一种我们现在还不清楚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形态具有负的压强――我们通常的物质压强都是正的,这种负压强的物质形态才能解释我们观测到的这一类星球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远离我们,这类物质称为暗能量。

  主持人:从专业领域来看,获奖项目是哪些具体的点打动这次诺贝尔评审的心的呢?

  吴岳良:在我们认识的宇宙中,自人类文明时期以来,我们所认识的物质被发现只占整个宇宙不到4%,而宇宙成份中约3/4都由暗能量组成。这需要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共同来解释和理解。

  主持人:今天最新出炉的获奖结果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国际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某种风向和变化?

  吴岳良:实际上,1998年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各个国家各个科学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这已成为科学发展前沿的,可以跟上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比拟的一个新的领域。

获宇宙学最高奖Gruber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片说明:Saul Perlmutter(图中人物)团队和竞争对手Brian Schmidt团队共同获得2007年Gruber宇宙学奖。
(图片来源: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2007年宇宙学最高奖项——Gruber奖于近日揭晓,提出“宇宙膨胀加速论”的两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获得该奖项。他们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aul Perlmutter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团队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Brian Schmidt领导的“高红移超新星搜寻”(High-Z Supernova Search)团队。除获得奖章外,两个团队总共将得到50万美元的奖金。
  
  通过研究遥远的超新星爆发,这两个竞争激烈的研究团队于1998年提出,宇宙的膨胀速度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越来越慢,而是在加速进行。他们的发现直接导致人们认识到,主宰宇宙的并非普通的物质和能量,而是一种未知的神秘力量——“暗能量”(Dark Energy),它与万有引力的作用恰好相反,促使宇宙空间不断延伸。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中95%以上的密度来源于暗能量和暗物质(Dark Matter)。
 
  Gruber基金会强调了这两个研究团队之间的激烈竞争,它表示,“这两个团队并驾齐驱,互不相让,最终同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外,两个团队利用新技术测量超新星爆发的精确距离也是他们获奖的重要原因。
 
  Gruber宇宙学奖由一位爱好宇宙学的商人Peter Gruber在2000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从2001年开始,该奖项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Gruber基金会共同资助。该奖项由一枚金质奖章和25万美元的奖金组成,主要奖励杰出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或者科学哲学家。
 
  2006年的获奖者是John Mather及其领导的宇宙背景探测(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简称COBE)团队。该团队以空前的精度测量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能谱,所得到的结果表明能谱与黑体辐射谱完美吻合,因此证实了宇宙的大爆炸起源。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ul_Perlmutter
http://www.yuzhoutanmi.cn/html/WuZhi/NengLiang/785.html
http://www.gzkj.gov.cn/kjxx/newsDetail.jsp?infoId=81402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0306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索尔-珀尔马特 索尔·珀尔马特 Saul Perlmutter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Saul Perlmutter,索尔-珀尔马特,珀尔马特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