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编辑本段回目录
Andre Geim
Konstantin Novoselov
据外国媒体报道,两位在俄罗斯出生的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10月5日因为对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而获得2010年宝贝尔物理学奖,这种材料预计将在电子学发挥重要作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状中称,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石墨烯实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石墨烯是一种只有原子那么厚度的碳薄片。颁奖状称,就石墨烯进行的实验可以用来研发新物质,生产创新型电子产品。盖姆和诺沃肖洛夫通过实验表明石墨烯具备非凡的特质,这些特质来自不同寻常的量子物理学世界。
颁奖状称,石墨烯是一种碳形式。作为一种物质,它是全新的,不仅是最薄的而且是最硬的。作为一种电导体,它的性能可以铜相提并论。作为一种热导体,它的表现超出了任何其它已知材料。由于它几乎全部是透明的,但又十分密集,甚至是氦也难以穿过它。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最基础物质碳再一次使人们感到意外。盖姆和诺沃肖洛夫从一片石墨中提取出了石墨烯,他们用常见的胶粘带获得了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种薄的结晶状材料不可能很稳定。但是,由于获得了石墨烯,科学家们现在可以研究具有独立特性的二维结构材料。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由于它实质是一种透明的、非常好的导体,石墨烯可以用来生产透明触摸屏、灯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它是一种完美的原子晶格。”
51岁的盖姆是荷兰公民,他1958年出生在俄罗斯的索契,1987年从物罗斯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体获得博士学位,曼彻斯特介观科学与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曼彻斯特大学Langworthy研究教授、皇家学会2010周年研究教授。
36岁的诺沃肖洛夫拥有英国和俄罗斯双重国籍,1974年出生在俄罗斯下塔吉尔,2004年从内梅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皇家科学院研究员。诺沃肖洛夫在荷兰攻读博士学位时就与盖姆一同工作,他随后跟随盖姆来到英国。

诺沃肖洛夫系1973年以来最年轻物理学奖得主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蒋骢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5日以石墨烯研究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说,之所以授予这两位俄罗斯裔科学家物理学奖,是为了奖励他们 “研究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两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 (约合150万美元)诺贝尔奖奖金。
在当天宣布获奖者并介绍获奖成果之后,瑞典科学院的会议室内大屏幕定格显现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的照片,评审委员会现场电话连线海姆,让他与记者互动。瑞典电视台一名记者首先提问,欲知获奖感受,海姆答曰“意料之外、震惊”,说他忘了当天是物理学奖揭晓的日子,而话语间却难以掩饰喜悦心情。瑞典 《每日新闻》记者问及当天后续日程安排,海姆回答:“回去工作。”
海姆前一天工作到晚9时,5日早晨接获评审委员会获奖通知时正在电脑前回复一份邮件。依照他的说法,前一天睡得不错。“我今天打算继续工作,完成上星期没有写完的一篇论文,”他说,“我试着像以前一样生活,”因为自己不是因为获奖就会 “余生停止工作的人”。
几个小时后,诺沃肖洛夫受到一名记者电话“骚扰”,却不愿放下手头实验,于是反问:“如果我现在不停下实验,是不是以后就不再有机会(接受采访)?”
新闻发布会上,美联社记者问及石墨烯的应用前景,海姆回答,他无法作具体预测,但以塑料作比,推断石墨烯“有改变人们生活的潜力”。评审委员会认为,石墨烯可以应用于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同时有望帮助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评审委员会还介绍,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海姆和康斯坦丁团队的特点之一,“在过程中学习,谁知道,或许有一天会中大奖”。
据新华社伦敦10月5日电(记者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在石墨烯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荣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5日公布后,两位学者通过曼彻斯特大学官方网站发表了获奖感言,海姆表示“将保持平常心”。
安德烈·海姆说,有些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几乎停止了研究,有些则近乎疯狂地继续工作,“而我会像平常一样走进办公室,继续努力工作,继续平常生活”。
作为诺沃肖洛夫攻读博士时的导师,海姆这样评价他的学生兼共同获奖者:“许多人因为工作不努力而让我失望,但诺沃肖洛夫在工作上的努力从未让我失望。”
诺沃肖洛夫说:“今天早上听说这个消息时,我非常惊喜,第一个想法就是奔到实验室告诉整个研究团队。”他表示,他与老师海姆之间有着非常融洽的合作研究关系,并且曼彻斯特大学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新闻人物
一对师生老搭档
安德烈·海姆,荷兰籍,1958年出生于俄罗斯的索契,1987年在俄罗斯科学院固体物理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同时受聘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荷兰奈梅亨大学,也是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名誉教授。海姆此前已获得许多荣誉和奖项,2000年他还获得 “搞笑诺贝尔奖”——通过磁性克服重力,让一只青蛙悬浮在半空中。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1974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下塔吉尔,具有英国和俄罗斯双重国籍。2004年诺沃肖洛夫在荷兰奈梅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有许多 “共同点”:都出生于俄罗斯,都是在俄罗斯开始各自的物理学研究生涯,两人现在同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而且他们还是多年的研究搭档。两人在荷兰奈梅亨大学相识,诺沃肖洛夫成为海姆的一名博士生。在读博士期间,诺沃肖洛夫就与海姆开始了合作研究。完成博士学业后,他更追随海姆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在实验室内应用“机械微应力技术”获得石墨烯,2004年10月发表第一篇论文。诺沃肖洛夫也是自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物理学奖得主。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没有排队编辑本段回目录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石墨烯的科学家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以表彰他们在二维材料中的开创性的工作。这个工作开始于2004年(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 ,Science, Vol 306, 666 (2004) ),能够被如此快速的授予诺贝尔奖实在是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石墨烯就是二维的石墨材料,当我们用铅笔轻轻滑过纸面的时候,就会产生少量的单层石墨,即石墨烯。在理论上,我们并不相信会有真正的二维材料,所以石墨烯的发现可以说打破了原有的观念。就好象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一样,打破了常规超导的许多观念。同时,这种材料中的电子与一般材料中的电子行为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了许多非常规的性质,在电子学、光子学、光电子学、物理学基础理论等领域有着许多新的运用和发展,自从发现以后就成为固体物理学和材料学中的研究热点。
石墨烯自从发现以后,国际上就在物性和可能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研究的热度与年增高。可惜的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的重视层度比国外差很多,没有在发现以后就立即快速的跟进,很多基础工作没有中国科学家的参与。希望,这次被授予诺贝尔奖以后能够促进国内在新材料领域的推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跟进。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石墨烯解读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王艳红)碳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性质,是所有地球生命的基础。纯碳能以截然不同的形式存在,可以是坚硬的钻石,也可以是柔软的石墨。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所指向的,是碳的另一张奇妙脸孔:石墨烯。
想象有那么一张单层的网,每一个网格都是一个完美的六边形,每一个绳结都是一个碳原子。这张网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可以说没有高度、只有长宽,是二维而不是三维的。这就是石墨烯,它是二维的碳,人类已知的最薄材料,一种正为物理学和材料学带来许多新发现的东西。
由于这种材料是从石墨中制取的,而且包含烯类物质的基本特征——碳原子之间的双键,所以称为石墨烯。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层与层之间附着得很松散,容易滑动,使得石墨非常软、容易剥落。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
科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对类似石墨烯的结构进行过理论研究,但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制取单层石墨烯的努力一直没有成功,有人认为这样的二维材料是不可能在常温下稳定存在的。2004年10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推翻了这种认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普通胶带完成了他们的“魔术”。
他们用胶带从石墨上粘下薄片,这样的薄片仍然包含许多层石墨烯。但反复粘上十到二十次之后,薄片就变得越来越薄,最终产生一些单层石墨烯。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一点儿也不高科技的方法,并不是他们的首创。在此之前就有人试过,但没能辨识出单层石墨烯。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把剥离下来的薄片放在氧化硅基板上,光的干涉效应使薄片在显微镜下呈现彩色条纹,就像油膜在水面上产生的效果。利用这种效应,他们观察到了单层石墨烯。就这样,第一种二维晶体材料正式出现了。之后,人们又制备出一些其他二维材料,例如氮化硼和二硫化钼的二维晶体。
石墨烯对物理学基础研究有着特殊意义,它使一些此前只能纸上谈兵的量子效应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例如电子无视障碍、实现幽灵一般的穿越。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它那许多“极端”性质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出百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可以承受一只猫的重量,而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只相当于猫的一根胡须。
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铜更好,导热性远超一切其他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另一方面,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氦原子——最小的气体原子也无法穿透。
科学家认为,利用石墨烯制造晶体管,有可能最终替代现有的硅材料,成为未来的超高速计算机的基础。晶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性能越好。硅材料在10纳米的尺度上已开始不稳定,而石墨烯可以将晶体管尺寸极限向下拓展到1个分子大小。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已于2008年制造出1个原子厚、10个原子宽的晶体管。
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塑料里掺入百分之一的石墨烯,就能使塑料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加入千分之一的石墨烯,能使塑料的抗热性能提高30摄氏度。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制出薄、轻、拉伸性好和超强韧新型材料,用于制造汽车、飞机和卫星。由于具备完美结构,石墨烯还能用来制造超灵敏的感应器,即使是最轻微的污染也能察觉。
但这样梦幻般的情景离实际还有距离,其中新型超级计算机这样的东西更是十分遥远。这种二维的碳到底会给人类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即使是刚刚戴上诺贝尔奖桂冠的研究者们,也无法预知。
记者直击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媒体见面会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华网英国曼彻斯特10月5日电 (报道员金仲文 记者黄堃)没有盛大的庆祝活动,获奖者没有精心装扮,甚至没有精彩的开场白。5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为两位新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举行的媒体见面会尽显“平常心”。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上午宣布,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曼彻斯特大学随后在中午公告说将于下午2点请两位新科诺贝尔奖得主与媒体见面。
当新华社记者准时赶到曼彻斯特大学主楼“约翰·欧文斯楼”时,却发现这里并没有布置盛大的庆祝会场。这时闻讯赶来的还只有几家曼城本地媒体和三四名学生。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工作人员又通知说见面会将在楼外的院子里举行。
“约翰·欧文斯楼”是英国大学传统的方庭式建筑,它和另外几栋建筑一起围出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方形庭院。方庭中草坪青翠,绿树高耸,在秋日阳光里让人想起那些从中世纪开始就在这样的方庭中踱步的学者们。
就在这样一个随意而自然的环境中,曼彻斯特大学校长南希·罗斯韦尔陪同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来到了大家面前。安德烈·海姆穿着一身休闲西服,没有打领带,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则是短袖T裇加牛仔裤,两人脚上都是运动鞋。
让记者们意外的是,校长罗斯韦尔并未先来一段长篇大论的致辞,她甚至都没有正式讲话,在满怀笑容地和两位科学家拥抱后就将他们“让”给了媒体。
也许实在是因为时间仓促,各家媒体都是匆忙抓人前来采访。第一个冲上前提问的居然是曼彻斯特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广播电台音乐节目的记者。安德烈·海姆一听她自报家门就乐了:“我唱歌可不怎么好。”
两位科学家接下来和善地回答了众位记者提出的问题。海姆再次表达了上午刚刚通过曼大官方网站发布的声明中的意思:“我会像平常一样走进办公室,继续努力工作,继续平常生活。”
即便在谈到获奖成果时,诺沃肖洛夫依然显得很平常——“制备石墨烯很简单,许多学生应该都有这个能力做到。”
的确,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制成石墨烯的方法一点也不高科技,就是用胶带从石墨上粘下薄片,再反复用胶带粘贴和撕取,最终产生只有一层碳原子的石墨烯。
铅笔的笔芯就是石墨,因此一些媒体戏称,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用“胶带”和“铅笔”夺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之前却从未有人用这个平常的方法成功过。自从上世纪40年代科学界提出石墨烯相关理论以来,直到2004年才由海姆和诺沃肖洛夫最终制取了这种物质。
也许,和这场媒体见面会一样,有些不平凡的科学人物和科学思想就隐藏在平常之中。
石墨烯“Grapheme”是什么?编辑本段回目录
The 2010 Nobel Prize in Physics
Andre Geim ; Konstantin Novoselov
单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成就:在石墨烯二维材料方面的突出贡献。
发布会现场直播:
相关阅读:
石墨烯“Grapheme”是什么?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超薄材料,它很可能会加速未来科学发现的进度,而且可以节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这个发现被誉为科学界“非凡的贡献”,获得了一个在英国科学界享有极高殊荣的奖项。据说,最终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受到这种材料的影响。
这个新发现的材料被命名为“Grapheme”,已经用来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论证,而且试验设备的花费非常低廉。此前,要对著名的相对论进行论证,必须要通过建立昂贵的试验设备,或是研究遥远的星系来完成。
领导此次发现新材料工作小组的是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员Andre Geim,他是物理和天文学 院的教授。出于对其卓越研究贡献的表彰,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向他颁发了“2007年莫特奖章和奖金(Mott Medal and Prize)”。
正是在Geim教授、Konstantin Novoselov博士、曼彻斯特大学内的其他同事及俄罗斯琴诺格洛夫微电子科技研究所(Institute for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 Chernogolovka, Russia)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一系列叫做二维原子晶体(two-dimensional atomic crystals)的新材料被发现了。
但是,graphene的发现无疑在科学界激起了千层浪。grapheme是指一层密集的、包裹在蜂巢晶体点阵上的碳原子。在被科学家们描述为与“ 削铅笔”相似的过程中,使石墨爆裂成单独的原子面,于是graphene就产生了。这些原子碎片异常的稳定,而且具有很高的弹性且十分坚固,同时传导性也极好。
在graphene众多的特性中,其中有一个是它的电子可以像粒子那样以光的速度进行移动,这以前只在科幻小说中描述过。正是它的这个特性,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容易地来研究相对论现象。
它还具有另一种显著的特性,也因此,它里面的电子可以不通过散射而进行亚微细距离移动。这种特性对于制造需要快速转换的晶体管很重要。
为了使计算机芯片更加强大,速度更快,工程师们一直在追求生产更小的晶体管,减短电子驱动机器开关时需要移动的距离。
最终,科学家们得出了以一个分子来制作一个晶体管的设想。而Geim教授的工作为他们将设想转化为现实带来了希望。将来,一台电脑可能只是由单一的一个graphene片来制成。
Geim说:“在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时期,情况看起来喜人,而且进展得有些出人意料。虽然graphene的发现不过两年,但是,事实证明graphene的确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材料,同时它还带来了很多新的物理学研究方向。”
Geim教授解释说:“现在就说到具体的应用,似还嫌早了些。但是,所有的迹象都表明,graphene不仅仅是一个新材料,它将会出现在许多应用当中。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个新发现将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接着他又说:“这种以及其他许多可以进行生产的二维材料,开启了实际使用无限事物的可能性,而这是人们连想也未曾想到过的。这些材料既轻又坚固,且弹性好,而且还大量存在,不仅仅用于制造小器件上。像聚合体被普遍使用,乃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样,一个原子那么厚的材料,可以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从衣物直到计算机的每一个方面。”
用来将原子爆裂成原子面的技术叫做“微机械力分裂法”。由于爆裂需要的是双晶体物质,所以这种一个原子厚度的材料来源可以是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磁体等等。以前,原则上认为这么薄的材料是不可能存在的, Geim教授的研究小组第一次证明这种材料是存在的。他们的研究不仅显示了存在的可能性,而且还证明了是很容易就可以制造出来的。
Novoselov博士是这个工作小组中的重要一员,他说:“大概,我们的工作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局限在发现了一两种新材料,而是一系列数以千计的新材料。而且他们具有多种特性,可以让我们为某个特定应用而选到最适合的材料。”
物理和天文学院的院长John Durel教授说:“我们对Andre Geim及其小组卓越的研究工作表示欣喜,他们的成就得到了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的认可,并被授予了莫特奖章和奖金。Graphene的发现引发了新的实验室的建立,从而促进基础科学研究,而未来产品技术将引起革命性电子装置向开发实际应用潜力方向发展。”
Graphene属于富勒烯分子家族——在过去20年中发现的一种新物质——是第一个实际上的二维富勒烯。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研究它的电子特性上。例如,通过运用微细加工技术来制造计算机芯片时,工作小组创造出了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它是计算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件。
在运用方面,graphene表现出来的特性只有某些纳米管才能与之相比。Geim教授接着说:“因为碳纳米管基本上是由积聚的窄带graphene制造,在数以千计目前应用的纳米管中所体现出来的任一特性,graphene也都具有。”
虽然,这个研究处理的都是一些极小的graphene片,但是计算机工程师所需要的仅仅是这些graphene晶片的几分之一英寸就够了。Geim 教授表示前景是乐观的。因为对graphene片的边缘尺码基本没有限制。Novoselov博士也补充说明,仅仅在10年前,碳纳米管的长度还不足1微米。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制造出长几厘米的纳米管。我们可以预见,同样的道理也会出现在graphene应用上。
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知识产权公司的David Glover说:“很显然的,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 的发现,graphene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它很快就会进入低能源消耗和高电子迁移率需求极为重要的市场去竞争,瞄准机会,大放异彩。”
石墨烯发现者访谈:石墨烯发现历程和发展方向编辑本段回目录
其中关于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一样(蜂窝状--英语:'honeycomb'),参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石墨烯。传说可能会拿诺贝尔奖的)的有:
作者排行:
Name Institution Field Number of Hot Papers
Konstantin Novoselov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terials 13
Andre K. Geim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terials 12
热门文章排行:
21 X.L. Li, et al., "Chemically derived, ultrasmooth graphene nanoribbon semiconductors," Science, 319(5867): 1229-32, 29 February 2008. 51
也许还有人也曾看到了Konstantin Novoselovz在Sciencewatch网站上的访谈报道:http://sciencewatch.com/ana/st/graphene/09febSTGraNovo/。

1 实验室氛围:“周五之夜”的环境,而不是每天逼着写文章,在轻松的环境下,尝试新的东西,没有什么期望,没什么包袱,就是这样创造了碳材料(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等)领域的又一风暴,很难想象以后还会出现什么?
2 Crazy idea:做别人没做过的!
3 人和:精通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工作人员,可以从原子级别看到石墨烯的晶体结构,当然这离不开高分辨率的仪器设备。
4 运气:他们选择了合适的衬底,利用反射的原理,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了几层的石墨烯,也许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就被扔掉了。
5 不放弃的精神:他们的一个学生在最初锉开石墨实验中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后来选择了Scotch tape(透明胶带)的方法,才使得石墨烯没有流产,或者至少晚几年才被发现,或者花落他家;他们最初的结果投给了Nature,但被拒了,后来转投Science,这才有了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Novoselov, K. S., A. K. Geim, et al. (2004). "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 Science 306(5296): 666-669.
接下来他们讨论了两篇文章的引用情况:Novoselov, K. S., A. K. Geim, et al. (2004). "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 Science 306(5296): 666-669.和Novoselov, K. S., A. K. Geim, et al. (2005). "Two-dimensional gas of massless Dirac fermions in graphene." Nature 438(7065): 197-200.Science文章是他们的第一篇文章,至今已引用了1,142次,Nature文章引用了1,120次(2009年3月15日),且当时后者即Nature文章引用较多。Novoselov分析原因为:Science文章没有把graphene作为题目,而Nature文章的题目中包含了较多的信息(由此可见论文题目的重要性),材料科学家(关心:场效应,双极性场效应),理论家(关心:无质量的费米子等)和研究量子理论(关心量子Hall效应)的人们都对此比较关心。第一篇文章介绍了背景知识,证明了石墨烯的存在,不那么吸引人,易被人们忽略。
石墨烯的发展:
Novoselov在做的工作:1)石墨烯上的量子点做为未来场效应管的应用(他本人曾对此不报有多大希望,但现在对石墨烯在场效应管的应用很有信心);2)化学修饰石墨烯:作为二维晶体,或者巨大的有机分子来进行化学修饰,从而调控石墨烯的电学性能;3)透明导电涂层,来取代ITO(氧化铟锡)或者用于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
机会来了!多少人能够抓住呢?!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Konstantin_Novoselov
http://kxbk.net/archives/41313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522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6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