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6535 次
  • 编辑次数: 10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4-02-18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黄鑫(glacier)
黄鑫(glacier)
方小顿
方小顿
乔·恩格西亚
乔·恩格西亚
艾伦·斯沃兹
艾伦·斯沃兹
史蒂芬·列维
史蒂芬·列维
布拉德利·曼宁
布拉德利·曼宁
派特尔·扎克
派特尔·扎克
达康
达康
《黑客》人物谱
《黑客》人物谱
阿桑奇电影
阿桑奇电影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艾伦·斯沃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亚伦·斯沃茨(Aaron H. Swartz (November 8, 1986 – January 11, 2013) ),一位程序员、作家、政治组织策划人和积极行动主义者。他年仅14岁就参与创造RSS 1.0规格,因而在程式设计圈当中声名大噪。2011年7月19日他被指控自 JSTOR 非法下载大量学术期刊文章,并遭联邦政府起诉被捕,因而获得主流媒体关注。
 
斯沃茨是 Demand Progress 和 Progressive Change Campaign Committee 的共同创办人。他现在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于2012年一月自杀。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斯沃茨很早就参与网络标准的制订,并在14岁就参与创造RSS 1.0规格。 从那时开始他就成为 W3C RDF 核心工作小组的成员,跟John Gruber共同设计了Markdown排版语言,并参与其他许多计划。斯沃茨曾在史丹佛大学 就读一年,其后离校创立Infogami软件公司。 斯沃茨早在 2000 年时就用 wiki 技术开发了 'theinfo' 百科全书计划。他公司的后台也以 wiki 架设。
 
政治观与社会观 
斯沃茨是一位活跃的部落客。 他曾撰写几篇知名文章,包含: "Who Writes Wikipedia", 以及 "HOWTO: Be More Productive"。近年来斯沃茨主要活跃于社会分析及政治运动。 他是Change Congress的理事,也参与 watchdog.net。 他在 2010 年成为 哈佛大学 Safra Center for Ethics 的研究员。斯沃茨共同创立 Demand Progress。 这个机构透过 email 及其他媒体组织群众,针对特定议题向国会议员及其他意见领袖表达意见、施予压力。
 
JSTOR案 
后来,斯沃茨向当局自首,但完全否认控罪,并以10万美元担保外释。

RSS作者、著名计算机黑客Aaron Swartz自杀身亡编辑本段回目录

Reddit联合创始人、RSS规格合作创造者、web.py创始人、著名计算机黑客Aaron Swartz于纽约当地时间1月11日自杀身亡,享年26岁。Aaron Swartz的叔叔已经向《The Tech》证实了这一消息。

Swartz很早就参与了网络标准的建立,在14岁就参与创造RSS1.0规格,并因此在程序设计圈中声名鹊起,也从那时开始成为W3CRDF核心工作组成员。他还与John Gruber共同设计了排版语言Markdown。

早在2000年,Swartz就用wiki技术开发了“theinfo”百科全书计划。他公司的后台也以wiki架设。

Swartz曾在斯坦福大学读书,但很快辍学创建Infogami软件公司。Aaron Swartz还是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的三位创始人之一,2006年初,Infogami与Reddit合并,并在2006年底被出售给出版公司Condé Nast。Swartz在20周岁生日前出售了他所持有的股份。

Swartz在2010年创立了反对互联网审查的Demand Progress。这个机构通过Email及其他媒体组织群众,针对特定议题向国会议员及其他意见领袖表达意见、施予压力。

2011年7月19日,Swartz因数字偷窃被捕,被控从MIT和JSTOR下载了480万篇学术论文,他在支付10万美元保释金后被释放。Swartz是利用外置硬盘、通过物理接触的方式从MIT内网运行脚本下载JSTOR论文的。

JSTOR是一个在线学术期刊系统,它的数据库包括了一千多家期刊,供获得许可的图书馆、大学和出版机构自由访问。Aaron Swartz居住在麻省剑桥,2010年9月他购买了一台电脑,在MIT网络中注册了一个用户名ghost,运行Python脚本从JSTOR数据库中下载论文。JSTOR探测到了脚本,屏蔽了他的IP地址。Swartz随后迅速改变IP和MAC地址,绕过MIT和JSTOR的封杀。他接着购买了第二台笔记本,加快论文下载。2010年10月,JSTOR放弃了追杀,屏蔽了整个MIT校园网络。几周之后,Swartz再次运行论文下载脚本,这次他进入了MIT的网络柜,给自己分配了两个IP地址,在网络柜中藏好笔记本和外置硬盘。根据起诉书(PDF),他是戴着自行车头盔进出网络中心的。起诉书指控他有意在文件共享网络分享他下载的数百万论文。

JSTOR表示它无意起诉Swartz,对Swartz的起诉是美国政府的决定由美国联邦检察官坚持提出。2012年9月24日,Swartz出席法庭听证会但拒绝认罪。

Swartz还是web.py的创始人,web.py是一个Python的web框架。

RSS作者、著名计算机黑客Aaron Swartz自杀身亡

谁杀死了天才黑客?编辑本段回目录

施瓦茨符合人们对一个“天才”的所有想象:聪明、不善社交、拥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天才,他可能最终会与政府合作,以完成他的理想。但他还是一个激进的理想主义者,他为了追求“互联网知识共享”而站到了的美国政府对立面。

编译_七猫

v

2008年施瓦茨在旧金山一书店内拍摄的照片。《时代》杂志的法律专栏刊登评论,指出尽管施瓦茨的死并非由司法机关直接造成,但检察官对他的刑事指控确实有失公允。

亚伦·施瓦茨死了。

13岁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14岁参与制定RSS 1.0规范,15岁加入W3C(万维网联盟)的RDF核心工作组,16岁成为COMDEX(计算机经销商博览会)历史上第二年轻的演讲嘉宾,施瓦茨在20岁以前,便凭借他参与创建的社交新闻网站Reddit而赚到了百万家财。除此之外,他打造的web.py(一种Python网络框架)及参与提出的互联网《知识共享协议》亦为他赢来了天下美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年轻、富有且极富盛名的天才黑客,却在2013年1月11日,用一根皮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26岁。到底是什么迫使他走上了绝路?

天才的孤独

在施瓦茨不长的人生中,抑郁症已是一个长久的伙伴。

这或许是天才的孤独。施瓦茨符合人们对一个“天才”的所有预想——据他的父亲说,施瓦茨在三岁的时候就自学会了阅读,等到四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看《纽约时报》了。与此同时,他优渥的家庭条件也让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傲感。施瓦茨曾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名为《如何找一份我这样的工作》,里面开篇便提出,“首先,你得有对的基因。比如我这样,是个在美国出生的白人男性,家庭富庶,而且父亲就是计算机相关从业者。”

又或许与其自身状况有关。施瓦茨拥有所谓的“超级味觉”,也就是一种特殊的身体状况,表现为味蕾特别发达,对各种食材中隐含着的苦味尤其敏感。

也可能是环境所致。施瓦茨住在美国中部的小镇中,家在学校六英里外,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左右没有一个能交朋友的人”。幸而由于父亲的职业,他们在1992年时就用上了互联网,于是他就在网上交了很多朋友,并且疯狂迷恋上了互联网和互联网文化。

因为他学习能力极强,又热爱刨根问底,近乎偏执,很快地,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看,而是开始亲手动手尝试。施瓦茨在《如何找一份我这样的工作》一文中写道,“最开始,我加入了几个邮件列表,先努力弄明白他们的讨论,直到我心里有底以后,再亲身参与讨论。其次,我还看了很多网站,并且试着动手自己建网站。最后,等我终于学会如何创建应用以后,我就投入实践了。那个时候,我十三岁。”

十三岁的施瓦茨初出茅庐,第一个作品是个类似于维基百科类的网站,名为“信息网络”(The Info Network)。他将这个作品投稿给ArtDigital,然后就在那个鼓励年轻人创造“具有教育意义的非商业性实用网站”的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奖品中有一样,就是免费去麻省理工跟互联网界最耀眼的明星们见面。也就是在麻省理工,他旁听了一堂由菲利普·格林斯潘教授的互联网课程,并从此被激发了“让新闻推送更自动化”的念头,那就是他参与RSS(内容聚合)项目的起因。

在RSS的邮件列表里,他认识了在互联网圈中极具影响力的开发者兼作家戴夫·温纳,施瓦茨曾将温纳视为自己的导师。与施瓦茨颇有交情的科技圈知名博主科里·道克特罗说,施瓦茨一直希望能遇上一个在智慧和人格上都令其臣服的导师,但他每次遇上重要的朋友,都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现对方的缺点进而对其失望。与温纳的交往也不例外。2003年,由于对RSS的意见出现分歧,施瓦茨连发数十篇博客批评温纳,以致于“没有人能够长久与他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尽管施瓦茨在每次批评之后都会说“我仍然希望成为你的战友而非敌人”,而温纳亦不愿意与这样年轻的小天才计较,但两人已无法回到最初亦师亦友的关系。

激进的理想主义者

施瓦茨家庭环境优渥,自身亦具备卓越才华,因而在看待社会的时候,难免会带有玫瑰色的理想主义;而在他种种的理想与信仰中,最重要的一条,即人类应该可以平等自由分享知识。

他14岁参与制定RSS 1.0规范,后来又联合创建了Reddit,这两者都是其信条的体现,且之于当代互联网新闻分享而言,都堪称革命性。他参与起草的《知识共享协议》更向著作权人和版权人发起挑战——传统的著作权通常强调“保留所有权利”,除非已经进入“公有领域”,那样就会“完全不保留任何权利”。知识共享则试图在黑与白之间求平衡,它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版权协议,只保留了几种权利,除此以外的权利全部放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明确知道所有者的权利,不容易侵犯对方的版权,而作品也可以得到有效传播。

知识共享是互联网精神的体现,然而现实世界中大部分机构并不推崇,而这也引发了施瓦茨的不满。他认为,全世界所有科学与文化遗产、几个世纪来在各类书籍和刊物上发表的内容,应该可以为全人类集体平等共享,如今却被政府和少数私人机构“垄断”与牟利;他认为自己需要站出来做些什么:施瓦茨在2008年进入美国联邦法院电子资料公共数据库下载了将近2000万页资料——这些资料本来就是对公众开放的,不过公众每浏览一个页面,都需要支付8美分的费用,而施瓦茨则将自己下载得到的资料免费捐给了一个非盈利性的“公开政府资料”组织,供公众免费浏览。

此举招来了FBI的调查。联邦法院当时就警告他,他下载的资料价值超过百万美元,可能会面临指控。只不过,由于FBI需要施瓦茨来帮忙修补他所发现的系统漏洞,其后政府就放弃了对他的指控。

他的朋友说,施瓦茨就此走上了更加激进的道路。他随后出资创办了一个名叫“要求前进”的非营利性组织,呼呼让更多的垄断性资讯能在网上免费分享;在反SOPA(一部旨在采取更严厉措施打击互联网盗版的法案)运动中,他亦是先驱战士。他也因此被誉为“数字时代罗宾汉”,得到了“自由战士”的美名。

“我不在乎著作权法。”施瓦茨在其生前如此宣告:“也许你们是对的,也许好莱坞是对的,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要将自己的生命浪费在版权这种小问题上。我关心的是像医疗保险跟金融改革这样的问题。”

施瓦茨口中“不值得在乎”的版权问题,最后却成为令他赴死的原因。

杀人者,政府?

2011年1月,亚伦·施瓦茨被逮捕。

他编写了一个脚本程序,利用麻省理工大学的网络下载了学术期刊储存网站JSTOR上的480万份收费文章,因为下载速度过快而造成JSTOR部分服务器崩溃,并导致JSTOR对麻省理工的IP段进行了暂时屏蔽。校方发现了他的非法操作,并成功辨认出他的身份。没过多久,麻省理工大学将案子移交给了联邦司法机关。

以世俗的观点来说,施瓦茨所犯下的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犯罪行为,更何况,从施瓦茨的一贯作为来看,他根本不太可能从这些资料中牟利,这也是JSTOR并不愿意起诉他的原因。但联邦检察院对施瓦茨提出包括“通信欺诈”在内的13项重罪,倘若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高35年的司法监禁和100万美元罚款。

这样的重责令人震惊。因为麻省理工本身与JSTOR就签有协议,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麻省理工的网络合法访问并下载JSTOR上的收费文章;况且,麻省理工的网络极为开放,用户在使用它之前甚至都不需要点选“同意用户守则”。也就是说,施瓦茨唯一违反规则的地方,就是下载速度过快。

“简单来说,亚伦·施瓦茨并不是那种令人惊骇的坏黑客,他的行为也并未对JSTOR、麻省理工或是社会大众造成真正的威胁。”施瓦茨一方的专家证人亚历克斯·斯塔摩斯说,“他只不过是发现了一个漏洞,然后利用这个漏洞来加速下载而已。这个行为或许不成熟,但决不至于要把一个年轻人关进牢里35年那么久。”

甚至连麻省理工的官员都认为联邦检察院小题大做,但检察院对施瓦茨提起公诉,这已经在麻省理工的控制范围之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雇员说:“当联邦政府要控告你的时候,任何人都再阻挡不了。”

马萨诸塞州联邦检察院指称施瓦茨为“数据窃贼”,控告他偷取了价值数百万的资料,严重侵犯了著作权法。“窃贼就是窃贼,”麻省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无论你是使用计算机指令或是撬棍,无论你偷取的是文档、数据还是美钞,无论你要将偷来的东西卖给别人或是免费赠送,对于受害者来说,所承受的损失都是一样的。”

公诉人将施瓦茨的行为解读为刑事犯罪,认为他的行为给JSTOR和麻省理学院造成重大损失。没有人知道施瓦茨打算如何处理这些文章,然而公诉人却认定他将使用P2P的方式公开这些资料,并将从中获取商业利益。

家人和朋友说,施瓦茨遭到了“恐怖分子级别”的严厉审问。“我毫不怀疑,如果不是他们那种明显越线的公诉主张,他是不会走上这条道路的,”施瓦茨的同居女友塔伦·考夫曼说,“他们老是重复逼问他‘你有没有这样做’或是‘你是否据此向别人收费’,我想,他真的宁愿去死。”

施瓦茨的父亲说得更为直接:“政府,再加上一大帮子联邦律师,他们根本不理解事情的本质,却用冷漠和死板摧毁了我儿子。”

被检方认定为“受害者”的JSTOR也发表声明,说“我们自己并不愿意被牵扯进去,因为我们本身的诉求就是希望尽可能地传播学术知识”。值得一提的是,JSTOR与施瓦茨之间的民事调解已于2011年6月完成,其后,JSTOR更宣布将把至少450万篇收费学术文章免费向公众开放。

美国司法体系的反思

在施瓦茨过世之后,美国司法体系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抨击,主导此案的麻省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更是首当其冲。有人甚至向白宫发起请愿,要求撤除本案首席检察官卡曼·奥兹的职务;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该请愿就得到超过25000份签名,这也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必须予以回应。

哈佛法学教授劳伦斯·莱辛是施瓦茨的长期挚友,亦是他的法律顾问,他认为:“政府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非要把亚伦·施瓦茨打成一个‘重刑犯’。”他在一篇名为《检方为恶》的博客文章中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金融罪犯常常出入白宫与总统共进晚餐的时代,他们极少遭受制裁,更遑论被刑事起诉。那么,为什么要给亚伦贴上‘重刑犯’的标签呢?在18个月的谈判过程中,他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一点。”

莱辛透露,施瓦茨本来希望有朝一日进入政府工作或是与政府合作,为建设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但一旦有过“重刑犯”的污点,这一切都会成为泡影。

《时代》杂志的法律专栏亦刊登评论,指出尽管施瓦茨的死并非由司法机关直接造成,但检察官对他的刑事指控确实有失公允:“他的违法行为并不是暴力犯罪,亦非贪婪所致,看上去反而更像是民事不服从行为。像施瓦茨这样的人,他们违反法律是为了建设更加公正的世界。这并不意味着他有权利违反,亦不说明他可以因此而逃脱惩罚,但政府在做出决定的时候,理应将他的动机纳入考量。”

关于黑客,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雷厄姆曾有过非常精妙的形容,他说,黑客不受约束的精神与美国精神相合。著名物理学家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时,就常以窥探军方秘密为乐,而美国政府并未因此就把费曼抓起来。“你很难想象德国政府会具有这种幽默感,这并不是一个巧合。”格雷厄姆写道,“倘若那些最聪明的人都纷纷热衷于打破某项规则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该规则是否有利于保护美国,还是其实正在伤害它?”

在施瓦茨过世之后,《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名为《美国英雄》的文章。文章引用格雷厄姆的这番话,并担心担心起诉施瓦茨是一个标志,象征着美国正逐渐丧失这种幽默感:“革命性的新科技跟新理念不是那些循规蹈矩的人所想出来的;它们来自乔布斯、沃兹尼亚克和施瓦茨这样的人。而把这些人锁起来再扔掉钥匙真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改变正在发生。1月16日,加州参议员佐伊·罗弗格伦在Reddit上发布了一个帖子,自述打算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名为“亚伦法案”的提案,旨在修正美国的《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CFAA);尽管这份提案仍有许多缺陷,在国会的通过几率亦不高,但罗弗格伦认为,这是改变的第一步:“我把提案放上Reddit,就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意见和建议。”她说,“我希望我们能迎来改变,让其他人免于遭受亚伦那样的折磨。”

天才黑客忽然自杀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26岁的天才黑客忽然自杀,他的死引发了诸多争议。谁对他的死负责?信息是属于谁的?

  1月11日,美国黑客亚伦·斯沃兹(Aaron Swartz)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间公寓中上吊自杀,年仅26岁。他的死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诸多网站被黑客攻击。在他去世两周后,知名黑客组织“匿名者”依然攻击了美国量刑服务的官方网站,并宣布将在不久后公开政府的秘密,以此来表达对美国司法部的不满。“匿名者”指出,政府对斯沃兹的指控根本就在扭曲事实。

  斯沃兹已然成为黑客中的英雄。1986年11月8日,斯沃兹出生于芝加哥,父亲罗伯特·斯沃兹是一名软件专家,母亲苏珊是一个编织、缝纫和纤维材料艺术家。在一次访谈中他曾说:“自我出生起就被计算机包围。我出生前不久家里就已经有了最早的Mac,因为我父亲经营着一家制造电脑运行系统的公司。我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别厉害的计算机技能,我只是有一个很高的起点而已。”

  14岁时,这个胖嘟嘟的中学生就和其他人合作制定了RSS1.0(资讯聚合规范)。他穿着大号的蓝色牛仔裤,脚蹬运动鞋,书包扔在台阶上,一边喝着雪碧,一边跟衣着笔挺的科幻作家大聊互联网的未来。他没读完高中,靠自学建立起社交新闻网站,后来卖给大公司赚了一大笔钱。

  他也没读完大学,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后,他创办多家公司与组织,并在2010年被哈佛大学道德伦理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他先后参与创建网站框架web.py与“开放图书馆”(Open Library),他创立的一家公司被知名社交新闻网站Reddit合并。一年前,他创建了在线组织DemandProgress.org,成为反对SOPA/PIPA(《反网络盗版法》和《保护知识产权法案》)的主要阵地,在2011至2012年反对互联网审查制度的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一个人物为何会忽然自杀?他的死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斯沃兹涉嫌犯下了震惊学术界的文献数据库JSTOR(知名学术期刊数据库)入侵案。

  按照起诉书副本的说法,从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初,斯沃兹借助麻省理工学院(MIT)网络,用假名Gary Host(缩写即为ghost,幽灵)侵入JSTOR,下载论文达480万篇之多,价值数百万美元。他利用自己编写的脚本程序,让上千份期刊每一期的内容一页一页地跳进自己的电脑里,理论上他可以将整座数据库“搬空”。他不断地变换IP地址与物理地址躲过封锁,其间还曾破坏JSTOR服务器,令JSTOR无计可施,被迫禁止所有麻省理工学院用户访问长达4天。

  最终斯沃兹还是落入了法网。闭路电视拍下的画面显示,一个用自行车头盔捂着脸的人推门进来,卷卷的头发像乱糟糟的鸟巢一样朝各个方向肆意生长。从地下室壁柜不起眼的角落里,他把插在主机上时时刻刻下载信息的硬盘拔了下来,准备带走。在凌晨两点的学校,警铃大作,警察追着他跑。本想骑自行车逃走的斯沃兹从车上跳下来,沿着马路跑了不到10米就被警察抓住了,他们带走了他,以及装满了信息的硬盘。

  后来,斯沃兹被以10万美元保释。尽管JSTOR方面表示不会起诉斯沃兹,麻省理工学院也拒绝对该案发表评论,但检方认为不应放任犯罪,此案检察官卡尔曼·奥提兹(Carmen Ortiz)坚持以电信诈骗、计算机诈骗、非法从受到保护的计算机获取信息等13项罪名起诉他。如果法院判定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多35年监禁和100万美元罚款。

  这起诉讼案令斯沃兹身心俱疲,由于斯沃兹所为情节严重,他可能很难逃过牢狱之灾。他的支持者说他“被恐吓谋杀了”。在一份正式声明中,斯沃兹的家人这样批评联邦政府处理JSTOR案件的方式:“亚伦的死不仅是一场个人悲剧,它是充斥着恫吓和公诉人权力滥用的刑事司法制度的产物。美国马萨诸塞州检察官办公室和麻省理工一些官员的决定导致了他的死亡。”

  奥提兹则表示,她的起诉人有权“保护电脑用户和互联网”,而且他们并没有打算使用30年的最高刑罚,他们给斯沃兹提供了一个辩诉交易将刑期减少到只有6个月,但是斯沃兹拒绝了。斯沃兹的朋友兼法律顾问、哈佛大学法律教授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说:“斯沃兹拒绝被贴上‘罪犯’的标签,经过18个月的谈判,他依然不愿意妥协。”在他自杀的两天前,麻省检察官通知他的律师,如果不接受6个月刑拘的认罪协议,案件将于4月正式在波士顿开庭。

  也有人认为,没有人杀死他自己。斯沃兹一直患有抑郁症,在2007年的一篇博文中,他描述自己一度连续数周都躺在床上,“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或和恋人拥抱,但你却没有感到丝毫好转,只会因为不能得到似乎每个人都感受得到的快乐而更加沮丧。万物都被悲伤染上了颜色”。

  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检察官错误地使用了他们的权力。莱斯格说:“如果政府的指证是真的,那么斯沃兹确实做错了。如果不是法律上的错,至少也是道德上的错。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也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但正如我尊重那些在这一点上不同意我的人一样,这些手段是我不支持的。”

  莱斯格问道,假如政府证实了这个案件,需要做出惩罚。但合适的惩罚是什么呢?他是一个恐怖分子吗?他是一个试图从偷窃的物品获益的破坏者吗?在莱斯格看来,政府定性为斯沃兹“盗窃”的“资产”价值“数百万美元”,这些措辞意味着他的目标是从犯罪中获利。但是,“谁要是认为能够拿一堆学术论文赚钱,他要么就是疯子,要么就是在说谎”。

  事实上,斯沃兹有个梦想,他希望不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他都要“获取信息,建立备份,同全世界分享”,因为“这是事情本该有的样子”。哥伦比亚法律学院教授提姆·吴(Tim Wu)评价斯沃兹,“是一个自认勇敢,所以不得不行为反叛、蔑视常规的年轻人”。

  在斯沃兹被捕后的第三天,一个用户名为格雷戈·麦克斯维尔(Greg Maxwell)的人,在海盗湾上传了一个BT下载种子,里面包含1.8592万篇来自JSTOR的论文,共计32.48GB。他附上了一封很长的公开信,解释为什么他支持斯沃兹,信中称:“torrent文件包含的论文都是在1923年前发表的,因此属于公众。它们理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但是你却无法自由地得到它们。JSTOR对每篇文章要价19美元,而且只允许单用户在一台计算机上浏览,这实际上是对全人类的偷窃。学术论文本应该允许自由获得,但是大多数论文都被像JSTOR这样的守门员,以高额收费的形式阻止传播……如果我让这种‘不义之财’的版权收入减少1美元,从而增加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那么不管我个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曾经考虑过匿名发布这些文件,但是斯沃兹的被捕,以及他被起诉的那些荒唐的罪名,使得我的良心不安。我对自己说,任何值得做的事情,往往值得你用真名去做。”

  公开信道出了诸多斯沃兹追随者的心声,当时有4.5万人通过签署网上请愿书,表示“支持斯沃兹以及他关于政府和学术界道德伦理的毕生努力”。曾制造轩然大波的“维基解密”也在推特上写道:“斯沃兹继续奋战,历史站在你身边。”2011年,英国《卫报》援引斯沃兹支持者的说法,将其比作“数字时代罗宾汉”,“我们需要更多的斯沃兹”。

  斯沃兹去世后没多久,众多研究人员就联合发起了PDFTribute线上活动,主动在推特上公开自己的论文,向斯沃兹致敬。如今,开放获取(Open Access)也已经成为全球学术出版界的主流趋势。

  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人在互联网上追思斯沃兹,他们翻出他在10年前留下的“电子遗嘱”。“以防有一天我走在马路上被汽车撞死了,我的网站没人管,现在我宣布,当我死后,我的所有电子信息归西恩处理。我要求我的硬盘中所有内容全部公开,不能有一点儿篡改,不能有一点儿删除,不能保留一点儿秘密,要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完整地获取全部信息。”他还追加了一句:“西恩,你要是敢删除一丁点儿内容,我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找你算账!”嘱咐完身后事,斯沃兹轻描淡写地加了一句:“还有件事就是,我会很想念你们的,你们每一个人。”

美国天才黑客自杀:构建知识共享的世界编辑本段回目录

uploads/201402/1392658835ECJJbBfq.jpg


  一个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正在他的手里构建。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提提落落,来自受限访问系统里的信息正沿着光纤飞速汇聚到他的硬盘上。这里面包括需 要付费查询的美国法庭记录,也包括必须得到授权才能查阅的美国大学论文数据库。他把这些资源免费挂在网上,让人们自由查看,以构建他所期待的“知识共享” 世界。

  可是,在2013年1月11日,这个酷爱编程的年轻人把脸从电脑屏幕前扭开,用一根绳索勒紧脖子,亲手结束了自己26岁的生命。

  斯沃兹没有留下遗言,不过,盘绕的数据线也许留下了答案。这位年轻的美国IT天才卷入了一场关于“知识共享”的官司——非法下载,免费共享,是贼还是好汉?

  在这个以0和1说话的互联网世界里,他是个不打折扣的天才。早在14岁时,这个胖嘟嘟的中学生就跟其他人合作制定了RSS1.0(资讯聚合规 范)。他穿着大号的蓝色牛仔裤,蹬着运动鞋,把双肩包扔在台阶上,一边喝着雪碧,一边跟穿着笔挺西装的科幻作家大聊互联网的未来。他没读完高中,靠自学建 立起社交新闻网站,后来还卖给了大公司,赚了一大笔钱。

  但赚钱不是他的目的,斯沃兹有个梦想,他希望不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他都要“获取信息,建立备份,同全世界分享”,因为“这是事情本该有的样子”。

  为了这个愿望,从2008年开始,斯沃兹开始着手“解放信息”,而他的对手是守卫这些信息的管理者。他编写了一个小程序,轻松下载到美国公共领域法庭记录系统里20%的法律文档,然后把这些会被法院收费的公共资料放到网上,让人们自由查阅。

  想要从严密的系统偷东西并不容易,不过这事放在斯沃兹身上就没什么困难。给他一台电脑,他就能震得整个互联网瑟瑟发抖。他像武侠小说里飞檐走壁 的高手,伪造身份,侵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论文数据库,总共下载480万篇论文,导致数据库一度瘫痪。数据库管理员抵挡不住不断变换地址的斯沃兹,只能拔掉 数据线,禁止所有用户访问,长达4天。

  为了让更多人读到论文,斯沃兹偷偷溜到学校机房的地下室。于是,闭路电视拍下这样的画面——一个用自行车头盔捂着脸的人推门进来,卷卷的头发像 乱糟糟的鸟巢一样朝各个方向肆意生长。从地下室壁柜不起眼的角落里,他把插在主机上时时刻刻下载信息的硬盘拔了下来,准备带走。

  在凌晨两点的学校,警铃大作,警察追着他跑。本想骑自行车逃走的斯沃兹从车上跳下来,沿着马路跑了不到10米,就被警察抓住了,他们带走了他,和他装满了信息的硬盘。

  人们要限制这个电脑天才,不仅要没收他的电脑,还要没收他的财产,连同他的自由。如果罪名成立,法官最高可判处斯沃兹35年有期徒刑,赔偿损失近100万美元罚款。

  没有电脑,没有自由,没有共享的知识,这本是斯沃兹将要面对的未来。可是,他用一条绳子,选择了另一条路。

  “阿伦死了。迷失在世上的流浪者,你们少了一位精神前辈;为权利而战的黑客,你们倒下了一位战友;而普天下的父母们,你们失去了一个孩子。让我们为他哭泣吧。”互联网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说。

  不过,天性幽默的斯沃兹可没打算让我们大哭一场。斯沃兹死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参与了网上追思,在斯沃兹留下的无数网络讯息里,他们翻出他在10年前留下的“电子遗嘱”——

  “以防有一天我走在马路上被汽车撞死了,我的网站没人管,现在我宣布,当我死后,我的所有电子信息归西恩处理。我要求我的硬盘中所有内容全部公开,不能有一点儿篡改,不能有一点儿删除,不能保留一点儿秘密,要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完整地获取全部信息”。

  喜欢开玩笑的他还追加了一句:“西恩,你要是敢删除一丁点儿内容,我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找你算账!”

  嘻嘻哈哈地嘱咐完身后事,斯沃兹轻描淡写地加了句:“还有件事就是,我会很想念你们的,你们每一个人。”

  如今,斯沃兹已经走了,可在黑漆漆的壁柜里,还有盘绕如迷宫般的数据线,和一直闪烁着信息交换灯的硬盘。在沉甸甸的硬盘里面,直到今天都依然装满了斯沃兹留给世界的礼物,他最珍视的宝物——那些不设限的信息。

自杀的黑客天才与他的精神家园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锫坚

位年轻的黑客阿隆•斯沃兹(Aaron Swartz)上吊自杀,引发美国媒体的大量报道,从传统大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到新锐网站Techcrunch、Business Insider,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报道和评论。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背后又有怎样的一种理念冲突?

斯沃兹是上周五在纽约家中自杀身亡的,年仅26岁。他曾是RSS1.0(资讯聚合规范)的参与者、Reddit(社会化新闻网站)的早期创始人。而他的自杀,和2011年的惊天大案有直接关系。当年7月,因为涉嫌入侵麻省理工学院的JSTOR数据库,斯沃兹被警方逮捕,后获准保释。

在互联网时代,斯沃兹被支持者称为“罗宾汉”。和维基解密的阿桑奇一样,享有绿林好汉般的荣誉。或者说,他们都在用破坏性的方式做对的事情。

据起诉书的指控,斯沃兹利用MIT(麻省理工学院)网络,伪造身份,侵入JSTOR论文数据库,总共下载480万篇论文,导致JSTOR一度瘫痪。由于他不断变换IP和MAC地址,躲过封锁,JSTOR无计可施,被迫禁止所有MIT用户访问,长达四天。

斯沃兹是怎么想的呢?从他一贯的行为来看,应该是信息自由主义者的逻辑:这些论文本就应该属于公共领域,把属于公众的东西还给公众,不是合情合理的吗?在斯沃兹被捕后的第三天,一个用户名为Greg Maxwell的人,在海盗湾上传了一个BT下载种子,里面包含18,592篇来自JSTOR的论文,共计32.48GB。这位声援者说,“学术论文本应该允许自由获得,但是大多数论文都被像JSTOR这样的守门员,以高额收费的形式阻止传播。”

而斯沃兹自杀后,麻省理工、美国司法部等相关机构的网站相继被黑,有人称可能是匿名黑客组织Anonymous所为。

斯沃兹不仅有程序员和黑客的行动声援,他更有广大的师友们助阵。著名法学家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和科幻作家科利•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是其中的代表。

斯沃兹自杀后,莱斯格在其Tumblr主页上写了名为“检察官是施暴者”的文章。这位哈佛法学院的教授,言语中透着严谨和逻辑:“如果政府的指证是真的,那么斯沃兹确实做错了。如果不是法律上的错,至少也是道德上的错。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也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但正如我尊重那些在这一点上不同意我的人一样,这些手段是我不支持的。”

莱斯格接着追问,假如政府证实了这个案件,需要作出惩罚。但合适的惩罚是什么呢?他是一个恐怖分子吗?他是一个试图从偷窃的物品获益的破坏者吗?在莱斯格看来,政府一直试图以极端化的方式来为斯沃兹的行为定性。斯沃兹“盗窃”的“资产”价值“数百万美元”。这些措辞意味着他的目标是从犯罪中获利。但是,谁要是认为能够拿一堆学术论文赚钱,他要么就是疯子,要么就是在说谎。

科利•多克托罗的文章要感性得多。这位知名科幻作家,在Boingboing网站上发表了长文“安息吧,斯沃兹”。他回忆起最初碰见斯沃兹时,这小子才14岁或15岁,多克托罗把他介绍给法学家莱斯格,斯沃兹开始参与知识共享(Creaive Commons)的技术团队,投身技术自由事业。

多克托罗的描述或许更接近斯沃兹的痛苦根源:“他似乎总在寻找导师,而这些导师中几乎没有谁可以满足他心中那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让他痛苦和难受,这也是他往往高调、公开批评他的朋友和老师的根源。因为他的聪明、热心和友善,他也经常被人们原谅……我们都知道,斯沃兹不光对我们非常失望,这也同样反映了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失望。”

或者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斯沃兹愿意用极端手段来完成他认定的理想。而这最终造成了悲剧。

多克托罗说,在Reddit卖给《连线》/康泰纳士集团后,斯沃兹变成了一个全职的、不妥协的、不计后果而又让人愉快的捣蛋鬼。

2008年,他以一己之力“解放”了20%的美国法律。PACER系统是一个让美国公众查找(公共领域的)法庭记录的系统,每次查询都要付费。斯沃茨编写了一个小程序,从PACER中下载了海量文档,约占整个数据库的20%,将之置入RECAP──这是一些活跃分子搭建的开放数据库,允许用户将自己购买的判例法放入自由/公共领域。

这次行动显然是JSTOR事件的前奏。美国联邦政府痛恨此事,FBI开始调查。有一阵子,他似乎要缠上法律官司了,但他最终逃脱,并得意归来。斯沃兹还创立了一个名为Demand Progress的群体,用他的技术嗅觉、金钱和热情去参与公共政策的斗争。去年科技界抗议“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的胜利,这个群体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多克托罗在文中长篇引用了斯沃兹给他的一封信。当时,多克托罗正在为他的著名小说《小兄弟》(Little Brother)书写续集《家园》(Homeland)。斯沃兹以惊人的细节和想象力,为多克托罗的小说贡献了未来科技如何参与政治的场景:新一代的网络工具,让有信念的候选人通过技术击败了由金钱利益集团和掌权者控制的选举游戏。

这是《黑客帝国》以及诸多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小说的常见主题。Neo用技术和暴力打破Matrix对真实世界的遮蔽,而斯沃兹则用入侵数据库、将公共物品还给人民,来反抗落伍的版权制度和既得利益。

“在斯沃兹身上,政治洞见、技术能力和关于人和事的智慧实现了无与伦比的融合。我想他本可以让美国(世界)政治发生革命,他的遗产仍有可能产生这一作用。”多克托罗对斯沃兹的评价,竟然上升到如此的高度。

其实,莱斯格和多克托罗的文字透露了一个意思:有一项共同的事业,把他们和斯沃兹联系在一起。这项事业牵扯到知识产权、著作权法和一种新时代的自由理念。

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是这一自由运动的阶段性成果。传统的著作权中有两种极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另一端则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即公共领域)。而知识共享协议,则试图在两者之间的广大灰色地带保有弹性,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在知识共享协议下,创作者可选择署名、非商业性、禁止演绎等多种许可或者不同组合。这样就能既保证作品的传播,也可能保留其他某些权利。

知识共享组织在2001年正式运行,莱斯格是创始人之一。而多克托罗则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这一理念。他的第一部小说《魔法王国的潦倒》(Down and Out In the Magic Kingdom)于2003年发表,在发布付费图书的同时,也发布了免费的电子版。但这不只是简单的免费,而是依托知识共享的协议,允许读者传播电子版,只要不用来赚钱。后来他又许可了此书的衍生产品。

老头们让自己的作品进入版权的灰色地带,以保守和温和的方式促进版权制度的渐变,而年轻的斯沃兹却以激进的方式探路。

在2008年的“游击队自由进入宣言(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中,斯沃兹称,不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他们都将义不容辞地“获取信息,建立备份,并同全世界分享……是时候了,(我们)将走出阴影,并按照悠久的民间起义传统,表达对公共文化盗窃的抗议。”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次激进的革命。

美国政府被指是Aaron Swartz自杀的幕后黑手编辑本段回目录

1月11日,黑客Aaron Swartz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公寓里上吊自杀,年仅26岁。他的死亡对于推崇信息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社区是一个重大损失。他是RSS 1.0的共同作者(14岁);他将其开发的Python框架web.py作为自由软件发布;他是OpenLibrary.org的架构师和第一位程序员;他作为志愿者帮助开发了让公众自由获取美国法律文档的RECAP系统;他帮助互联网档案馆建立了公有作品的上传下载系统;他共同创建了反对互联网审查的Demand Progress...他专注于推动信息开放自由分享。他说过信息是一种权力,就像其它权力,拥有它的人都希望独自占有。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脆弱的人。

uploads/201301/1358139002I4mSOqtg.jpg

他在斯坦福上了一年学之后,就离开创办了软件公司Infogami,并获得了Y Combinator的资助。2006年1月,在Y Combinator的建议下与Reddit合并。当年晚些时候,Reddit被出售给了CondéNet,他跟着去了位于旧金山的《连线》办公室工作。这段经历并不愉快。当年的圣诞假期他参加了德国的混沌计算机年会,因为生病而比较晚的回归公司,结果回到公司之后被要求辞职。他的情绪非常低落,当时就想过自杀。

2011年7月,他因下载4百万JSTOR论文而被捕(JSTOR在最新声明中否认有论文传播出去),被控电信诈欺(wire fraud),计算机欺诈、从受保护计算机内非法获取信息,鲁莽破环受保护计算机。但一位专家证人,MIT 的计算机中心管理一向松散,房间都不锁,他拥有帐号,使用的是自己的计算机,而JSTOR系统允许MIT成员不受限制的下载论文。由于没有真正造成损失,JSTOR对法律诉讼没有兴趣,但美国联邦检察官和MIT主动参与进去,提起了诉讼。他在2012年9月出席了听证会,没有认罪。但他的罪名已经从4项重罪增加到13项,美国司法部试图将此案变成 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的一次检验。他面临百万美元罚款和最高35年徒刑。在听证会之后,他因为法律诉讼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在自杀之后,他的家人发表公开声明,称这不仅仅是一场悲剧,他还是公诉人权力过度扩张的美国犯罪司法系统的牺牲品,麻省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和MIT作出的决定导致了他的死亡。检察官办公室和MIT尚未发表评论

亲属发联合悼文:《Remember Aaron Swartz》编辑本段回目录

昨天对于科技界来说是个悲伤的日子,Reddit联合创始人、RSS规格合作创造者、web.py创始人、著名计算机黑客Aaron Swartz于纽约当地时间1月11日自杀身亡,享年26岁。随后国外媒体转载了有其亲属和合作伙伴的联合悼文,标题为《Remember Aaron Swartz》,内容如下:

我们心爱的兄长,儿子,朋友和最佳拍档Aaron Swartz于本周五在自己的布鲁克林公寓里面自杀。至今我们依然不敢相信他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Aaron从小就对任何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具备非凡的创造力和掩盖不住的才华;他总是替别人着想,无私給于帮助,向我们传递着无限的爱;当遇到不公平的事后也不会妥协;这就是他为这个世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礼物。在和他共度的时光是如此的美好,深爱着他的人和站在他后面默默支持他的人会继续完成他的心愿,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Aaron所托付的社会正义是深刻的,并且贯彻他的一生。在2010年,他创建了DemandProgress.org,发起“反抗互联网审查法案SOPA/PIPA”的活动;他为一个更加民主,开放,负责的政治制度而不断奋斗;他帮助人类创造,构建和维护能够扩展人类知识的范围和可访问性的浩海如烟的学术项目;他使用作为程序员和技术人员的惊人技巧不断充实自己,而且使互联网和世界变得更加的公平更加的美好。他所撰写的文字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将横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承发扬,收到全球数以万计的人的尊重和支持。

Aaron的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杀事件。而是当前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中充斥的恐吓和检察超越所导致的畸形产物。马萨诸塞州的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官员所作出的决定最终导致他的死亡。在这一场没有受害人的官司中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提供了异常严厉的指控,超过30年的监禁导致Aaron精神崩溃。同时和JSTOR不同的是MIT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并未为Aaron和我们社会最珍视的原则給于相关的支持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沉痛的,因为那个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人已经我们而去。

Aaron Swartz的父母:Robert and Susan Swartz 他的弟弟:Noah and Ben他和合作伙伴:Taren Stinebrickner-Kauffman.
(全文结束)

Aaron Swartz的葬礼将于1月15日伊利诺斯州Highland公园874中央大街的犹太教堂举行,具体的信息可以查看http://rememberaaronsw.com,同时在未来几周也将会在其他地区举行相关的追悼活动。

施瓦茨自杀引互联网业反弹 MIT司法部网站被黑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直呼吁网络信息开放自由的Reddit(新闻评论聚合网站)联合创始人施瓦茨(Aaron Swartz)周五自杀,引发美国互联网行业强烈反弹,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司法部网站相继被黑。

施瓦茨曾经将近500万份期刊文档“挪出”麻省理工学院学术网站JSTOR的收费墙,后来遭到司法部门指控。施瓦茨周五自杀身亡后,麻省理工负责人L. Rafael Reif表示,将对施瓦茨一案的处理方式展开调查。在美国互联网行业,施瓦茨拥有包括名人在内的支持者,他们呼吁网络信息自由开放,而不是被收费墙束之高阁。北京时间周一早间,麻省理工,美国司法部等相关机构网站被黑,美国网媒称可能是匿名黑客组织Anonymous所为。

“极度哀痛”,MIT 称将彻查 Aaron Swartz 死因 编辑本段回目录

aaron-swartz

BusinessInsider 的消息,麻省理工学院(MIT)今天宣布,学校将进行内部调查其 Aaron Swartz 自杀动机以及学校在此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年仅 26 岁的 Aaron Swartz 是 Reddit 的联合创始人、RSS 1.0协议构建者和开源网页框架 web.py 的作者。他在美国当地时间 1 月 11 日证实自杀身亡。2011 年 7 月,Swartz 因从 MIT 和 Jstor 盗取价值 4 百万美元的学术文件而被逮捕。当局指其非法入侵 MIT 的电脑获取信息,将会会被判 50 年监禁。

他的死亡,引起了美国科技界对司法公正的质疑。有人认为 Swartz 是被严酷的司法裁决迫害致死。官方所说的“价值 4 百万”的学术文件并没有被其卖出获利,美国政府用过于严厉的政策将 Swartz 逼上绝路。早期参与诉讼的 Jstor 也已经要求政府撤诉。不过,MIT 一直被指对此起诉态度含糊。Swartz 家人的个人声明中也提及,法院的严酷指控,以及 MIT 坐视不理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其自杀。

今天,MIT 校长 Rafael Reif 向全校师生发表公开信,称学校将调查 MIT 在此自杀事件的角色,信中他表示“极度哀痛”:

我仅代表自己和 MIT 的全体人员对这起自杀事件表示极度的哀痛,这位前途无限的年轻人曾改变了我们大家的生活。每当想到 MIT 参与了一系列的事件而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我就感到非常痛心。

我希望我们能够联系到这起事件当中可能影响 Aaron 自杀的人们。

早期报道:24岁哈佛黑客入侵MIT数据库被捕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联网组织“求进会(Demand Progress)”的主页刊发斯沃兹的图片及其近况。   
互联网组织“求进会(Demand Progress)”的主页刊发斯沃兹的图片及其近况。
  新京报制图/师春雷   
新京报制图/师春雷

  现年24岁的艾伦·斯沃兹(Aaron Swartz)早就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黑名单,而最终逮捕他的则是波士顿警方。

  美国《纽约时报》称其为受人尊敬的哈佛大学研究员;英国《卫报》援引斯沃兹支持者的说法,将其比作“数字时代罗宾汉”。

  然而由于涉嫌入侵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继而渗透进全球极负盛名、同时极其昂贵的期刊数据库JSTOR,将约500万份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下载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斯沃兹于2011年7月19日被捕。

  JSTOR服务器崩溃

  按照官方的指控,斯沃兹进入JSTOR数据库时,使用了假名“Gary Host”,缩写即为ghost(幽灵)。斯沃兹通过自己编写的脚本程序,使得超过1300份期刊的每一期内容均一页一页地自动跳进他的电脑。理论上,他可以下载JSTOR数据库里的所有内容,从而把整座“仓库”都清空。

  因为下载流量超过平时的100倍,斯沃兹的脚本程序最终导致JSTOR的数台服务器崩溃。此外,由于斯沃兹不断快速更改自己的IP和MAC地址,JSTOR对此采取的封锁措施却跟不上斯沃兹的入侵步伐,最后不得不一连数天封锁了全部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使用要求。

  如此操作让斯沃兹面临一系列刑事重罪指控。法庭指控他涉嫌电信诈骗、电脑诈骗、非法获取信息以及损害电脑。美国司法部称,如果所有罪名成立,斯沃兹将最多获刑35年及100万美元的罚款。

  面对媒体,斯沃兹未做出任何表示,其律师目前也拒绝就此发表过多的看法,只是指出斯沃兹将否认所有指控。


   Aaron Swartz这个24岁的程序员和网络政治活动人士在波士顿

  FBI只调查未指控

  斯沃兹未成年时,就与朋友合作编写了“RSS1.0”规范,后来参与早期互联网社区网站“Reddit”的设计。

  2009年10月,斯沃兹下载了近2000万页庭审文件,并将其免费上传到网络上。此举引起了FBI的关注,随之展开调查,不过,当时并未提出任何指控。

  当时同斯沃兹一起下载庭审文件的网络高手马拉姆德认为,斯沃兹是“互联网时代最天才的程序员之一”。

  有媒体称,斯沃兹一直强烈拥护信息的自由传播,并于2008年推出了“游击队自由进入宣言(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该宣言称,不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他们都将义不容辞地“获取信息,建立备份,并同全世界分享”。

  斯沃兹在宣言中还写道:“已到时候了,(我们)将走出阴影,并按照悠久的民间起义传统,表达对公共文化盗窃的抗议。”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我们应该下载科学期刊,并将它们上传至网络”。

  有律师认可斯沃兹

  斯沃兹向来秉持的理念与他目前被捕的现状形成了一个焦点问题,即他是否能以信息共享,而非营利为由,入侵JSTOR,进而下载大量学术文件,再上传至网络上“与民同乐”。

  据JSTOR介绍,作为非营利性机构,他们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从而负担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人工费用。倘若有些机构实在没法支付这些费用,他们也会为其提供赞助。在1995年建立的初期,JSTOR只存有10份期刊,而且只与少数美国大学有合作。但之后迅速扩展,目前已存有约32.5万份期刊,供70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使用。

  JSTOR发言人曾向媒体表示:“我们希望能拿回被下载的资料,保证它不被散发。对于就此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我们没有兴趣。我们对目前的检控不做评论。”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也已与斯沃兹达成了和解。

  有媒体称,斯沃兹下载的大量学术文件本就应该是免费的。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机构向JSTOR付款后,其内部的学生和人员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数据库里的内容。

  新西兰知识产权领域律师格林·克鲁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斯沃兹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谋利,也并未对作者和机构造成进一步影响。期刊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以及JSTOR均未对他提起诉讼也应该作为(审判)参考。不过,他应该赔偿崩溃的服务器。”

  检察官抨击斯沃兹

  马萨诸塞州检察官奥蒂兹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偷窃就是偷窃。不论你使用的是电脑还是撬棍,也不管你偷的是文件、数据还是美元。对受害者而言,不管你将偷来的东西卖掉还是送人都一样有害。”

  美国官方的指控材料指出,斯沃兹的下载行为变得越来越“拐弯抹角”。他使用假名,以游客身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

  斯沃兹是互联网组织“求进会(Demand Progress)”的创始人。该组织的执行董事戴维·西格尔就美国官方的“过度强硬”表示了不满。他说:“这就如同因为在图书馆看了太多书而把人关进监狱。”

  西格尔眼中的斯沃兹是“一个深切关心政府和伦理问题的人”。

  波士顿警方业已开展针对斯沃兹的更深入调查。被捕前,斯沃兹供职于哈佛大学的埃德蒙德·萨芙拉中心,负责道德伦理的相关工作。案发后,哈佛大学称斯沃兹在剩下的任期中将一直“放假”。

  该中心主管劳伦斯·莱希格表示:“斯沃兹伦在此事中并未谋取私利,这不能算作那种企图盗窃信用卡的黑客案件。JSTOR看到了这一点,而官方显然没有看到。”

  4.5万人网上请愿

  31岁的美国程序员格雷戈瑞·麦克斯维尔(Gregory Maxwell)上网发帖说,斯沃兹一案已经令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麦克斯维尔称,因为自己有熟人,所以手中一直有数千份能在JSTOR看到的学术期刊数字文档,但他从未和别人共享这些资料。

  闻及斯沃兹被捕后,麦克斯维尔一直担心:如果公开这些资料,他可能也会受到那些来自控制着资料使用权的人的不正当骚扰。不过,(现在)他觉得自己做了错误决定。

  麦克斯维尔最终决定以实名形式将全部文件免费上传至网络。据其解释,“我用自己名字的一个原因是,我坚信如果有人对我采取法律措施,则一定是不公正的。我决定抗争。”

  “求进会”已在其网站上跟踪斯沃兹一案的进展,并透露在短短一周内,已有4.5万人签署了网上请愿书,表示“支持斯沃兹以及他关于政府和学术界道德伦理的毕生努力”。

  曾制造轩然大波,造成美国官方恐慌的“Wiki解密”在推特(Twitter)上写道:“斯沃兹继续奋战,历史站在你身边。”

  (万嘉)

  偷窃就是偷窃。不论你使用的是电脑还是撬棍,也不管你偷的是文件、数据还是美元。对受害者而言,不管你将偷来的东西卖掉还是送人都一样有害。

  ———马萨诸塞州检察官奥蒂兹

  斯沃兹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谋利,也并未对作者和机构造成进一步影响。期刊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以及JSTOR均未对他提起诉讼也应该作为(审判)参考。不过,他应该赔偿崩溃的服务器。

  ———新西兰知识产权领域律师克鲁兹

  ■ 资料

  罗宾汉是谁?

  罗宾汉(Robin Hood)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侠盗式的英雄人物。相传其活跃在1160年至1247年间的英国,人称“汉丁顿伯爵”。罗宾汉以舍伍德森林为根据地,联合小约翰、温里奥等人,劫富济贫,整治暴戾的路德曼贵族、官吏,并将劫取的钱财用于救助贫苦百姓。

  罗宾汉最突出的本领就是高超的箭术。直到现在,射箭比赛中仍有一个术语叫做“RobinHood”,意为“射中另一支已射中靶心的箭,并且将箭身一分为二”。这正是对罗宾汉高超箭术的写照。 (钟合)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Aaron Swartz (born November 8, 1986) is a programmer, writer, political organizer and Internet activist. He is best known in programming circles for co-authoring the RSS 1.0 specification. He received mainstream media attention after his federal indictment and arrest on 19 July 2011, for allegedly harvesting academic journal articles from JSTOR. Swartz is the co-founder of Demand Progress and the Progressive Change Campaign Committee. He currently lives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RSS 1.0规格作者面临牢狱之灾编辑本段回目录

  最近有很多关于Aaron Swartz 被控偷窃数据的报道。这个24岁的网络活跃人士向来支持网络知识共享,他成功地从最负盛名的省理工学院(M.I.T.)以及科学期刊和学术论文的存档机构JSTOR下载了超过400万篇文章和评论。

  Aaron Swartz收集下载非盈利性机构Jstor里面的学术期刊,他解释这是为了让更多人的人分享。使用一个自动从JSTOR数据库中下载论文的脚本,Aaron Swartz可以有条不紊得下载Jstor所有的内容副本。

  Mr. Swartz上周于波士顿被捕,被指控一些列的罪名,包括电讯诈骗、计算机诈骗、非法获取受保护的计算机数据以及鲁莽破坏受保护计算机。如果这些罪名成立,这会给Aaron Swartz带来35年的牢狱之灾以及1百万美元的罚款

  Mr. Swartz不单单是一个被指控的黑客嫌疑人。他14岁的时候就在计算机业界声名鹊起,当时他与人合作编写了RSS 1.0规格。他还是哈佛大学Edmond J. Safra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虽然他后来被停职。

  目前还无法及时得到Swartz的评论。他的律师除了发表声明Swartz是无罪的之外,没有就这件事做任何的评论,让整件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然而,有一点应该着重提一下,Swartz这样做非为是为了从中获利。他一直提倡信息,知识共享,08年他推出了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目前在网路上已经没有了),他表示有必要“获得信息,无论储存在哪里,我们的副本将在世界分享”

  此时此刻,我们谈论的不是《X战警》和Lady Gaga 专辑,我们讨论的是通过付费订阅需要支付数千美金的专业科学期刊;期刊机构要支付Jstor(Journal Storage,过刊数据库)数千美元,存储,数字化这些期刊。

  Jstor说,这笔钱是用来收集和分发材料的。有时候,资助机构付费不起这些费用。Jstor成立于1995年,刚开始的时候只能提供给少数的美国大学10种期刊,现在扩展包括了325,000种期刊,供超过7,000获得许可的图书馆、大学和出版机构自由访问。

  Aaron Swartz的支持者很怀疑美国政府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Demand Progress的执行董事David Segal说“这完全没有意义”其中, Demand Progress是一个非盈利组织, Aaron Swartz是它的创始人兼董事,该组织宣传自己是一个旨在改变和因特网相关的公共政策的行动组。“这好比因涉嫌从图书馆查阅了过多的书而将某人送入监狱。” David Segal补充说。

  美国政府已经提交了对Aaron Swartz 的起诉。“偷就是偷,不论你是使用计算机指令还是铁橇,不论你是获取文档、数据还是美钞。”美国马萨诸塞州代理律师Ortiz女士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说“不管你是售卖了偷得来的东西,或者送给了别人,这对于受害者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

  在政府的起诉书中,Swartz被指控越来越狡猾下载。他用一个假名访问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网络。当被JSTOR探测到了脚本,屏蔽了他的IP地址后。Swartz随后迅速改变IP和MAC地址,绕过MIT和JSTOR的封杀。在这一点上,美国政府称,他在布线室试图访问大学网络,还有意避开摄像机“他是戴着自行车头盔进出网络中心的。”

  Aaron Swartz的被捕反而激发了“知识共享”的又一高潮。 31岁的美国人Gregory Maxwell在海盗湾上传了一个32GB大小的文件,包含了18,592篇论文。Maxwell自称并非学界中人,只是一名业余科学爱好者。由于他的朋友圈有很多学界人士,因此可以很容易获取到他需要的论文。他声称,自诩知识传播者的期刊和图书馆却在不懈的审查知识。

  “知识共享”让Aaron Swartz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让我们想起Julian Assange ,这位“维基解密”(WikiLeaks)创始人在去年陷入“强奸门”并被逮捕,有舆论认为,阿桑奇是因为公布了相当数量的机密文件而被陷害的。

  无独有偶,维基解密官方推特账号于近日发表言论支持Swartz:“继续战斗,Swartz。历史与你站在同一边。”

一个理想主义黑客的死亡: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著名黑客、RSS 1.0规范制定者、Reddit联合创始人阿隆•斯沃茨
美国著名黑客、RSS 1.0规范制定者、Reddit联合创始人阿隆•斯沃茨

  美国著名黑客、RSS 1.0规范制定者、Reddit联合创始人阿隆•斯沃茨(Aaron Swartz)上周五在纽约的家中自杀身亡,年仅26岁。

  这位攻破两大数据库一举成名的青年才俊,用悲剧为短暂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如果说,互联网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分享是黑客们的冷酷仙境,那么斯沃茨以如此方式走到世界尽头,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数字时代的罗宾汉

  1986年出生的斯沃茨年少成名,在14岁时参与制订了RSS 1.0规范。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就读,但在1年后退学,并创办了软件公司Infogami,获得了硅谷著名孵化器Y-Combinator的支持。在后者的建议下,Infogami在2005年与Reddit合并。

  2006年,Reddit被卖给了美国传媒巨头康泰纳仕集团,斯沃茨转到该公司旗下的《连线》杂志工作,但过得并不开心。2007年1月,他被迫辞职,随后在哈佛大学Edmond J. Safra道德伦理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此外,他还是Demand Progress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该组织致力于推动有关社会公平问题的网上行动,例如阻止由好莱坞支持的互联网隐私保护法立法。

  与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和Instagram创始人凯文•希斯特罗姆等同龄人相比,斯沃茨的创业经历算不上显赫。然而,他在工作之余干出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为整个黑客社区的偶像,并被英国《卫报》誉为“数字时代的罗宾汉”。

  一个黑客的理想主义

  斯沃茨的信条是:“信息即权力。但是,与所有的权力一样,有人希望将这种权力据为己有。”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分享,成为这位年轻人在短暂一生中始终追寻的目标。

  制定RSS规范,让PC用户多了一种崭新的新闻阅读方式,只是斯沃茨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他随后推动许多网站免费分享文件,成为互联网上的英雄。但很快,麻烦来了。

  2008年,斯沃茨盯上了美国法庭电子记录公共接入服务(PACER)。该服务提供联邦司法案件的存档,每篇文档收费10美分。一些社会活动家认为,这样的文档应免费提供给公众。斯沃茨随后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利用免费帐号从该服务中下载了2000万页文档,占整个数据库的约20%,并开放给公众。

  美国联邦政府随后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但并未起诉。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的宽容,让斯沃茨在后来的行动中更加肆无忌惮,也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35年监禁与100万美元罚款

  2011年,斯沃茨更进一步,希望将美国著名期刊数据库JSTOR开放给公众。他入侵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并下载了480万篇文档。

  JSTOR随后表示,不会起诉斯沃茨。不过,美国马萨诸塞州地区法官卡尔曼•奥提兹(Carmen Ortiz)坚持起诉,并表示:“盗窃就是盗窃,无论你使用计算机命令还是撬棍,无论盗窃目标是文档、数据还是钱。”

  同年1月,在斯沃茨因此被捕后的第三天,一个用户名为Greg Maxwell的人,在著名文件分享网站海盗湾上传了一个torrent文件,包含18592篇、共计32.48GB来自 JSTOR 的论文,并表示“这些论文应该对所有人免费”。

  在支付10万美元保释金后,斯沃茨被放回了家中。截至斯沃茨自杀身亡,这一涉及网络欺诈和计算机欺诈的案件仍在进行中。如果斯沃茨被认定有罪,他将面临最多35年监禁和100万美元罚款。

  自杀倾向

  斯沃茨的好友奎因•诺顿(Quinn Norton)回忆道,斯沃茨很少谈论正在进行的诉讼,但这毫无疑问让他“精疲力尽”。

  诺顿同时表示,斯沃茨近年来状态不佳,遭受了慢性疾病和沮丧情绪的困扰,但“至少对世界仍抱有希望”。

  斯沃茨此前曾在个人笔记中谈到了对抗沮丧和自杀倾向的努力。不过,斯沃茨对世界有着自己的想法,而当前的世界并不符合他的想法,这令他感到人生的痛苦。

  在2007年的一次谈话中,斯沃茨曾表示,在职业生涯的低潮期,他曾有过自杀的想法。他也谈到了如何应对沮丧的情绪。他曾表示:“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与相爱的人共处,这些不会使你感觉稍好,只会更失望。你无法感受到其他人的快乐,所有事情都令人悲伤。”

  在情况恶化之后,他又写道:“你能感觉到痛苦的痕迹在你脑海中流动。你虐待自己的身体,希望逃离,但是做不到。这还只是较轻的症状。”

  “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悲剧发生后,同情的声音迅速占据网络舆论的主流。斯沃茨的家人发表声明称:“阿隆的死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这一罪恶的司法体系充斥着恐吓行为和无法无天的公诉人,最终酿成恶果。”这一言论迅速被媒体大加宣扬。

  另一方面,近9000人在白宫网站请愿,要求奥巴马政府撤销对斯沃茨的指控。而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赖夫(L. Rafael Reif)上周日对斯沃茨的死表达深切哀悼,称学校全体成员“对这样一位极富前途的年轻人的去世感到极其悲痛”,并将对此事展开内部调查。

  然而,激进人士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攻击了多家与此事有关的网站。著名黑客组织Anonymous在黑掉麻省理工学院官网后,在该页面上发表一个声明,提出了四项立法要求,包括修改计算机犯罪法案、修改版权与知识产权法等。考虑到Anonymous只是一个松散的黑客社区,这些诉求几乎不可能得到满足。

  Anonymous在声明的最后写道:“你曾是我们中最棒的一个;愿你能够激发我们的无限潜能。”

  (彦飞)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 Personal website
  • Infogami.com and Infogami.org
  • reddit
  • web.py Web frameworks
  • not a bug
  • Jottit
  • bitbots.net
  • watchdog.net
  • “Undergraduate Overachiever”, Wired, September 12, 2004
  • Aaron Swartz at the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 Video interview/discussion of Swartz by Will Wilkinson on Bloggingheads.tv
  • Video debate/discussion involving Swartz and Dean Baker on Bloggingheads.tv
  •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i/2011-07-31/11135860473.s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Aaron_Swartz
    http://www.ifanr.com/news/234282
    http://cn.wsj.com/gb/20130116/HPJ071809.asp?source=UpFeature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艾伦·斯沃兹 Aaron Swartz 亚伦·斯沃茨 Aaron H. Swartz 阿隆·斯沃茨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Aaron Swartz,Aaron H. Swartz,亚伦·斯沃茨,亚伦·施瓦茨,艾伦·施瓦茨,阿隆·斯沃茨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