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对中国的绿色飞跃正感到担心。他们没有必要担心。
本周华盛顿将热情地欢迎中国胡锦涛主席的到访,但是,这种热情的背后是美国人很少有的强烈地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在长期以来对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和货币控制的担忧之外,美国的权威人士和政策制定者们现在对中国的教育实力、军事技术和地缘政治的野心也怀有忧虑。
最近的担忧之一是,许多人惧怕在21世纪初的前沿科技竞争中,中国会击败美国:这就是开发和生产清洁能源技术的竞赛,它将为后矿物燃料的世界提供动力。纽约时报专栏作家Tom Friedman上周写道:“我比以前更加相信,历史学家们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回头看时,他们将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大萧条,而是中国的绿色飞跃。”能源部长朱棣文(Steven Chu)最近对中国的崇拜者做了一个很全面的报告,并且有非常眩目的幻灯片,宣称中国清洁能源推进了一个“人造卫星时刻”,并且号召美国做出响应。
这些警告是过分夸大。中国并没有在清洁能源竞赛中击倒美国。这个神话不仅仅是错误的,它还是危险的。对清洁能源竞争威胁的不必要的担心激起了美国保护主义的浪潮,同时打压了两国之间的合作,所有这些,对于世界需要的有强大生命力的清洁能源经济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困难。
看看那些真实的数字的确挺吓人。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是世界领先的,去年达到511万美元,比2009年提高了30%。美国的清洁能源产品对中国是贸易逆差。根据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的信息,美国工人2010年因此失去8,000个就业机会。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去年11月的报告说,中国政府2008年在能源技术研究、开发和实证(RD&D)的支出是118万美元,而美国仅仅是它的三分之一。
但是,这些数据是误导。是的,中国去年在购买风电机组和太阳能板上的支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高。但是消费并不一定能转变为技术领先,如果能的话,那么美国对大多数其他类别的产品也该要担心了。大规模部署清洁能源将给与中国政府一个与外国公司寻求平衡的杠杆(因为北京将能够用市场准入换取让步)并且提供渐进式创新的机会。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离尖端水平还差得很远:在中国的创新体制下,将创意从实验室转到商业应用还有非常多的困难。
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的就业分析,从他们的角度,是非常狭隘的。许多在中国生产的清洁能源产品包含了在美国生产的高端材料和部件,这就意味着美国制造商经常能够从他们的中国对手的收益中获利。哈佛大学的报告更加细致,但也是不全面的分析。许多美国的研发和实证是在私企领域做的,这就是说研究者所作的政府对政府之间的比较中没有包含这部分。相反,中国的经济是由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的,结果是,大部分的支出在分析报告中体现出来。没有一个报告的数据能够全面地反映实际的情况,但是,肯定地说,得出美国落后很多的结论还太早。
但是,不要扩大加强悲观情绪的倾向?根据朱棣文的演讲,中国在全球专利排名从第十五名跃升至第五名,发表的研究文章从第十四名升至第二名,并且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高技术出口来源的领先者。但是,这些数据都没有反应全部的状况。
如我的同事Adam Segal 在它的著名新书《优势》(Advantage)中辩称,中国的专利数字被不恰当的激励制度夸大了:尽管他们的专利保护还很少或者没有实质意义的知识产权,大学和企业还是鼓励人们注册专利。他还指出,中国的科学期刊剽窃和欺骗成风。这与出版数量不是没有关系:当制度压力不惜一切代价奖励出版时,结果就是高数量低质量。
所谓的中国在高技术出口方面的优势是统计花招的成果。朱棣文的数据表述了中国的出口总值。报告表述的是中国每一项出口产品的全价--即使它只是负责最终的组装。(假如中国进口一辆奔驰轿车,将它喷成绿色,它也将为出口增加数万美元。)一项细致的分析应该是注重附加值,这才是利润和工资增长的驱动力。在这方面,美国仍然是稳固地占有领先地位。
悲观的预言家用悲观的故事支持他们的数据。一个悲观的故事是关于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常青太阳能(Evergreen Solar)上周宣布他将关闭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工厂,原因是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但是被人们忽视的是另外一条消息,常青太阳能将加速它在美国的研发方面的投资。
常青太阳能公司关闭马萨诸塞州的工厂对于其雇员来说显然不是好事,但是总体上,对于美国生产商的工人未必是坏事,这一点还不是完全清楚的。美国的公司和工人在太阳能价值链上,特别是在最终用于太阳能板上的超纯硅的生产上仍然是有优势的。(长期来看,中国也会加入这个领域的竞争,但是大多数观察家都相信,那一天还很远。)为了降低太阳能板的价格,中国公司扩大了超纯硅的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对美国公司和工人是有利的。增加就业和降低就业很难保持完全平衡,但是结果远不是像看上去的那样。
美国对于中国清洁能源的偏执情绪的增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报有这种主张的人也许希望强调中国的强大将会推动立法者通过加速美国清洁能源部署和能源研发投资的立法。至今,还没有结果,并且可能的是,结果会更难看。
对中国的担心将很快导致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的清洁能源进口或中国在美国清洁能源项目和公司的投资设置障碍;目前投资和进口都相当少,但是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这种做法对支持华盛顿要求向美国公司开放外国市场(包括中国市场)的努力造成伤害。他们扼杀创新和延缓迫切需要的降低绿色技术成本,从而将放缓清洁能源技术跨国流动的速度。他们阻断了急需资金的美国公司投资的来源,剥夺了美国消费者获得廉价无污染能源的权利。同时,人造卫星的言论必将压制立法者在清洁能源领域与中国合作的热情,而奥巴马总统在胡主席访问期间将会推进这一领域的合作。这将阻碍廉价清洁能源资源的开发,延迟迫切需要的清洁能源市场的扩大,并且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支出。
可以肯定,美国没有理由固步自封。美国在能源研发的支出相比较在其它高科技领域是很可怜的。再者,没有美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在本国的更清洁能源的部署,通过在美国实施从而获得经验的机会就会很少。在面对真正的中国危险时,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还应擦亮眼睛:北京运用它的巨大的国内市场促使外国公司拿出他们最好的技术,有时这将最终伤害到美国经济。同时,中国有时对美国公司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使它具有真正的优势,他还使用备受争议的,并且可能是非法的贸易壁垒和补贴(例如规定在许多清洁能源项目中必须使用当地的产品配件。)当北京走得太远时,华盛顿应该将它拉住。
但是美国领导人必须要有全局眼光。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具备独立地将清洁能源的成本拉低至市场繁荣水平的资源。在想象的清洁能源竞赛中获取胜利的短视将使事与愿违,将使成本高企,公众对清洁能源的愿望下降。没有需求,就没有清洁能源竞赛的胜利。
北京——当本周日,一位中国高级经济官员告诫美国说“华盛顿不可能赢得这场贸易战”,中美关于中国政府对其清洁能源实行补贴的贸易纠纷进一步升级
张先生指责美国贸易官员一再拖延两国就当前白宫打算着手调查的此类问题的相互对话,并说这是白宫在选举时机所玩的政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先生说“我一直在思考,美国到底想得到什么?他们想要公平贸易吗?或者是一个诚实的对话?要不就是想要透明的信息?我不认为他们想要这些。我认为,美国人要是仅仅是选民的投票”
11月份的中期选举议题大多是关于不景气的美国经济和糟糕的就业率统计数据。两党的候选人一直在加大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批评,并认为是中国的贸易政策才使美国从2008年的经济崩溃中复苏很慢。
最近几周,白宫不断的在批评中国,甚至派出高级官员到中国向化解两国的贸易紧张状况。
张先生的评论不仅代表了两国的紧张关系只是贸易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美国指责中国刻意压低人民币币值。
张先生身兼国家能源局的局长,因此他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此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由张先生这类级别的官员召开新闻记者通气会并发表如此强硬的语气是比较罕见的。
在是否美国会把补贴问题提交到W.T.O的问题上,张先生说“这等于是美国自取其辱”
张先生在周五的时候回应了美国贸易代表官员关于中国政府支持风电涡轮、太阳能产品、节能汽车以及高性能电池行业进行调查的言论。
美国贸易代表女发言人那费特瑞尔说“美国承诺遵守W.T.O规则及其他贸易协议,我们努力确保我们的政策和程序符合这些规则,并也要求其他国家如此”
联合钢铁工人贸易工会在9月9日提交了议案指责中国无视W.T.O规则中有关禁止过渡补贴的规定。贸易代表咨询团在对钢铁工人工会的议案研究后有可能是想W.T.O提出针对中国进行指控的第一步。
张先生说钢铁工人工会的指责立不住脚,奥巴马政府已经提出将对清洁行业提供600亿美元的补贴,并说美国政府也已强调了本土产品的条款,即购买美国产品条款,其中包括能源产品。
与此相反,他说“据我所知,中国对产品的所有补贴包括税收等都是名义上的,而中国也是美国清洁产品的主要买家:
他说,例如当在2009年出口到美国的风轮涡轮量很小的时候,中国厂家则从美国场上那里进口了一些关键的涡轮部件和产品如润滑油。
张先生说“美国对我们的指责正是他们自己在做的,中国对新能源公司的补贴比美国政府少多了。如果美国政府能补贴这类公司,为什么我们不能?”
钢铁工人工会对中国的指责得到了其他国家厂商的回应,他们也指责中国提供隐形补贴如免费土地和低的贷款利息等给清洁能源行业,与此同时禁止其他国家同行业进入中国。
他们也指责中国刻意低估其货币从而使其国内清洁能源产品能在国外进行低价销售,而其国外的进口产品则相对而言要贵了。今年夏天,迫于其贸易伙伴的压力,中国政府宣传其将允许人民币升值,但升值的幅度很慢。
美国的经济刺激法律即所谓的“购买美国产品条列”要求接受刺激资金的厂商只能从美国或与美国已经签订有关政府采购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购买中钢铁和其他建筑材料,比如太阳板。
事实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签订了政府采购协议,此协议要求签字国向其他签字国开放其政府采购合同。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是承诺会尽早加入此协议。
但中国的各省市特别是内陆省份都强烈反对向国际竞争者开放其采购项目。因此中国目前还没签到此协议,尽管中国的很多企业家早已开始呼吁政府开放政府采购以帮助其出口更多的产品。
美国有很多对清洁能源的研发进行补助的措施,但中国在去年就以成功低价制造和出口此类产品,特别是太阳能电池板。
世贸组织有关出口补贴的规则相对于国内补贴规则会越来越严,在制造方面的补贴规则也是比在研发方面的补贴规则严。
Keith Bradsher发自香港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