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144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1-21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托马斯·皮克迪
托马斯·皮克迪
富勒
富勒
雷·库兹韦尔
雷·库兹韦尔
亨利·切萨布鲁夫
亨利·切萨布鲁夫
阿希斯·南迪
阿希斯·南迪
诺曼·福斯特
诺曼·福斯特
凯文·沃里克
凯文·沃里克
内森·沃尔夫
内森·沃尔夫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凯文·默菲
凯文·默菲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芝加哥大学教授、前心理学系主任,“心流”(Flow)理论的创始人。他描述“心流”为“人参与任务时行为对应的全部心理感受”。(“holistic sensation that people feel when they act with total involvement.”)

 创造力大师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人类基因的成分有九八%与猩猩相同,而我们与猩猩有别者,像语言、价值、艺术表现、科学领悟与科技,是因为个人的才情受到肯定与奖励,并经由学习而传承的结果。若非创造力,人之异于猿猴者几希。
   提到创造力,就不得不提起Mihaly Csikszentmihalyi这位创造力大师的响亮名号。名字乍看之下不知该怎么发音的Csikszentmihalyi,不仅在学术上的成就耀眼,连他的经历也令人啧啧称奇。 

目录

[显示全部]

昨日战乱动荡的成长背景   编辑本段回目录

     Csikszentmihalyi出生于1934年的匈牙利,父亲为匈牙利的外交官,派驻于意大利,故童年居于意大利,曾居住于Flume,Venice与Rome。时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他在一个被打败、被占领的国家经历了生存的压力。多元的背景使得他通晓多国语言,与家人说匈牙利语,跟褓姆说德语,跟朋友说意大利语,亦学习英语。
       Csikszentmihalyi毕业于罗马正统的高中「Torquato Tasso」,青少年时期在纳粹与苏联的炮火中度过,他的一名兄弟被杀害,另一名兄弟被囚禁于西伯利亚。虽然从小在欧洲战火中成长,但却已经开始思考快乐的意义。人生关键性的转折点在于1945年,十岁的他目睹匈牙利社会被推翻,许多可敬的人一夕之间失去社会地位与财政支持。因此他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发现一种过得更好的生活方式。   

  

    二次大战后的Csikszentmihayi曾为海报艺术家、新闻记者、画家、攀岩者及短篇故事作家。在瑞士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受到荣格感动,决心成为心理学家。1956年移民美国,1960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1965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Lake Forest College社会与人类学系担任副教授与系主任,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也曾在University of Maine、芬兰、巴西、加拿大与意大利的大学中担任客座教授。
      现于加州Claremont大学杜拉克管理学院担任心理与管理学教授(C.S. and D.J. Davidson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nd Management)的Csikszentmihayi,也是芝加哥大学前心理系教授与系主任,亦曾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发展与教育教授。1999年,Csikszentmihayi于Claremont大学杜拉克管理学院成立生活品质研究中心(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Center, QLRC),后担任该研究中心主任迄今。 Csikszentmihayi亦为资深的富尔伯莱特资深学者(Senior Fulbright Fellow)及「全国教育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会员,并担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咨询委员会」(Board of Advisors for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委员。不但如此,Csikszentmihayi亦在美国劳工部的童工咨询委员会,以及联邦教育部天赋中心服务。 

      有趣的是,Csikszentmihalyi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学者。他也为「纽约客」、Atlantic Monthly写短文,为纽约时报写书评,以及将意大利文、法文与匈牙利文的小说与诗集翻译成英文。另外,Csikszentmihalyi也是美国教育学会、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会、国家休闲科学研究学院的成员。 

中心思想—创造力(creativity)与心流(flow)   编辑本段回目录

     创造力(creativity)与心流(flow)是Csikszentmihalyi博士发展的入门中心思想,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创新概念。他的研究虽然在学术界已相当有名,但真正开始声名大噪则是《快乐,从心开始》一书在1993年超级杯足球赛广播中被提及后开始。   

    何谓flow?Csikszentmihalyi将「flow」这个概念定义为「最理想的满足与从事经验」。无论在创造艺术、运动竞赛、从事工作或心灵实践,flow都是人类超越极限、获得胜利的一个深层而独特的动机。当人们全神贯注在活动中时,会丧失时间感,并有极大的满足感;此时,人们便进入flow的状态中。

    

    Csikszentmihalyi将flow形容为「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而完全参与在活动中,此时自我意识消失、时光飞逝,每个行为、动作和想法必然会一步接着一步,就像跳爵士舞一样。整个人都浸淫其中,且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在创造力上,Csikszentmihalyi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者。他考察了超过90个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及其生平,如作家Madeline L'Engle以及科学家Jonas Salk,去找出创造力是如何在其生活中扮演着一股力量。他发现拥有高度创造力的人,会为他们自己创造一个生涯或工作,进而得到满足,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创造新的研究领域一般。 一生的志业在于研究使人真正快乐的事物 「如何将生活过得像艺术作品,而非对外来事件的混乱反应?」  

    Csikszentmihalyi描述他一生的工作是努力去「研究使得人们真正快乐、满意与满足的事物」。他研究快乐、创造力、主观的福利和乐趣,致力于检视flow的状态、flow是如何发生的、以及flow有什么助益。  

    他想要发现一种过得更好的生活方式,也看到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如在艺术、宗教和运动等领域上;而过去和现在也有不同形式的答案。他指出似乎有必要每隔几代就重新创造或表达这个答案,而发现或再发现这个答案的必要性,就跟人们似乎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过快乐的生活一样急迫。
对心理学界的贡献   

    前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Martin E.P. Seligman形容Csikszentmihalyi是正向心理学界中最重要的研究者。Csikszentmihalyi鼓励心理学家将焦点放在建构人们的力量上,这对于增进生活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在许多与心理及商业相关的领域中,他是时下被引用最广泛的心理学家之一。  

    Csikszentmihalyi在心理学上关于最理想经验的研究和理论,为心理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并被国家领导者如柯林顿、布莱尔和其它最顶尖的全球行政菁英成员所采用实行。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将Csikszentmihalyi的《快乐,从心开始》一书列为「每个存量充足的商业图书馆都应该拥有」的六本书之一。
除学术成就有目共睹,论述专文亦散见「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及「新闻周刊」。英国BBC及意大利RAI等国外电视网均曾访问过他,并获得2000年「年度思想家奖」。近年来Csikszentmihalyi在生活品质研究中心担任主任。生活品质研究中心是一个非营利的研究机构,研究「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也就是人类如乐观、创造力、内在动机与责任感的力量。■ 

网络设计中的“心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心流”(Flow)理论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网络设计中。

  什么是心流(Flow)呢?

  心流如何应用到网络设计(web design)中去呢?

  听听创始人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怎么说的吧!

  关于Flow和Mihaly Csikszentmihalyi

  Mihaly Csikszentmihalyi,芝加哥大学教授、前心理学系主任,“心流”(Flow)理论的创始人。他描述“心流”为“人参与任务时行为对应的全部心理感受”。(“holistic sensation that people feel when they act with total involvement.”)

  Csikszentmihalyi希望研究出满足的感受。他提出,什么动机能让人们表现更佳?外部奖励比如金钱和荣誉是很有限的(动机)来源。状态是零和游戏(zerosumgame);肯定有其他东西激发了人们。内在报酬,为了完全的乐趣而行动,是理解“心流”的关键。

  为了理解内在动机,Csikszentmihalyi研究了自我奖励(self-rewarding),或称自成目的(autotelic),活动(activities)。Csikszentmihalyi认为只要理解了动机,可以彻底搞清我们如何工作和娱乐。他观察画家、登山者、舞者、音乐家和外科医生,记录他们的行为并随机访问。他的目标是为了回答生命最伟大的问题:什么让生命有意义?

  答案是生命意义体现在当我们做想做的事感受快乐,完成“自成目的”体验,或称为“心流”。没有“心流”生活缺乏目标。

  “心流”是我们感受到能力可以应对挑战时,(身心)积极的、意识高度享受的状态。当我们的目标清晰、能力可以胜任挑战,反馈是直接的——我们将全身心投入其中。

  特别专注时人们会忘记自己的感受,时间会扭曲。这种感受有自成目的或固有回报;我们为其自身原因而动作。体验过“流”的人们一贯反映出同样的9个维度:

  明确目标

  明确、即时的反馈

  满足挑战的技能

  合并(分类)行为和认知

  有限刺激范围的关注中心

  对潜在操作的预计感知

  为失败而难为情

  对时间的不同感受

  自成目的感受

  “心流”决定于对自己能力以及即将到来挑战的认知。我们会“一时感到焦虑,接下来感到无聊,立马进入一个‘心流’中”。你能想象,随着我们技能级别的提升,我们一定会承担更高难度的挑战,去达到“心流”状态。“心流”激发用户挑战自我和网站。人们倾向于重复喜欢的活动,“心流”类似达尔文自然进化论,逐渐改变社会。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倾向于回到他们喜欢的网站。Csikszentmihalyi 对“心流”和文化演变是这么阐述的:

  “‘心流’是人们随时间逐渐识别出值得保留和传播的行为模式的感受”

  最佳的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注意!供给(人的机能)限制了我们对注意力的需求(或称为“带宽”)。Csikszentmihalyi估计我们每秒可处理126位(信息),我将在最近的研究中更新这个数据。这基于人体能力仅能在一个时间单位识别出7种信息(正负2种)。Orme评估我们的注意力单位是1/18秒。根据这些数据,得出人可以在1秒识别出18*7 126种信息。

  第一章讲到“反应时间:8秒,上下2秒”我们的扫描及时记忆大约为5秒,或低至3秒,人类带宽”在90到126比特位,这给予人每分钟处理5400到7560位信息的能力。

  我们能通过这么有限的关注能力干什么?Csikszentmihalyi估听谈话每分钟得到40位(信息),大概是(人类思维)带宽的1/3.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听多个谈话,或在听谈话时玩极有趣的游戏。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师被告之,将页面干扰项最小化。

  什么形成线上“心流”?

  速度和操作在网上交互时形成“心流”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Hoffman和Novak将Csikszentmihalyi的成果扩展到网站的消费导航。他们提出用户返回容易形成“心流”的网站,并建议网站运营商提供这些“进入‘心流’的机会”。结果是运营商在监听。他们调查的大概45%的用户网上体验过“心流”。接下来的研究发现47%用户在特定的网站体验“心流”。Hoffman 和 Novak 这样定义网上“心流”:

  “网络导航的状态有:(1)准确无误的连续与机器交互(2)内在快乐(3)伴随内心的难为情(4)自我提升”

  网上“心流”的前提和离线时一样。在网站上,“心流”被定义为(1)技能和操作的高标准(2)高难度挑战和激励(3)专注(4)交互和远程操控的加强”远程操控是网络环境的独特方面,此处让用户感受自身是活动的一部分。

  Novak, Hoffman, and Yung测试并提炼他们的“心流”概念模型建立结构模型,来解释影响在线体验的因素。他们发现“流”是九个因素的多维度构造,包括交互速度。

  速度和流程

  Hoffman, Novak和Yung发现交互速度对挑战感觉和激励(直接影响“心流”)以及重要性起到“直接的正面作用”。技能、操作和实践都对“心流”有直接影响。

  研究者在网上应用他们的消费行为模型。他们测试网络软件(聊天、新闻组等等)和网络购物,指定什么是网络购物最重要的。

  他们发现速度起到的效果最大,网络停留时间总量和网络软件访问频率。重复访问,最重要的元素是技术/控制,网络停留时间,重要性和速度。

  让你的网站足够吸引回头客,确保提供的挑战等级符合用户技能可以挑战的范畴,重要内容和快速的反应时间。

  经验VS直接目标“心流”

  进一步确认之前的工作,作者发现两种“心流”:经验的(与网上娱乐相关)和直接目的(和搜索、购买相关)作者建议这两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心流”设计。

  菜鸟用户看待网络为娱乐、享受的平台,更有经验的用户会将网络使用得更有效,或者说他们更重视达成目的。作者发现遥现(时间扭曲),探索行为,注意力集中,挑战(激励)和与网络娱乐相关;技能(控制力),重要性,和经验与工作导向行为相关,比如搜索、工作和购买。

  什么引发网上“心流”?

  有一些争论,关于什么类型的“心流”在网上更普遍。随后的研究发现,较于娱乐行为,“心流”更可能发生在任务导向的行为。Nantel, Sénécal和Gharbi发现“流”提供网络购物更多享乐体验,但与购物功能无关。他们建议网上零售商提供两种类型的引起兴趣的购买体验。提供“进入‘心流’机会”有效实用性,如一键购买、直观搜索和定制页面。

  每一种情况,要便利“心流”形成,我们作为设计师要提供足够(快)的速度和“足够的挑战激发消费者,但不是让其在网站中转了一圈以失败告终”。

  采访Mihaly Csikszentmihalyi

  为了发现更多关于流程、时间和网站设计的东西,我和提出流程概念的Migaly Csikszentmihalyi博士进行了交流。

  Andy King: 您谈到即时反馈是“心流”状态的前提。那么交互的速度是怎样影响“心流”的?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如果你的意思是程序读入、屏幕变化、命令执行——速度确实应该与“心流”相关。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玩一个很棒的游戏,需要耗时来升级,打岔的事会让你心烦意乱,失去对现有事情的关注。你需要时间思考:“为什么我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是不是该带狗出去转转,或学习?”——然后结束游戏。这是心理学现象。

  King: 快速反馈是活动和感受。您能详细阐述一下吗?

  Csikszentmihalyi: 实际上它更像控制的“感觉”,无需思考、无需中断、自由操作(也就是说,一切尽在掌控)。如果电脑程序自己有思想,对你的命令不感冒,或是像个低能一样反应迟钝,你就会再次回到现实,“心流”消失。

  King:您对“心流”的定义这些年有变化吗?

  Csikszentmihalyi: 唯一的变化是我们进入“心流”的挑战难度和能力的平均值上升了。而且,似乎有个别差异,有些人更喜爱自行控制(拥有高技能,接受温和的挑战)进入“心流”。

  King:您说网站应该像美食。您能详细讲讲吗?

  Csikszentmihalyi: 我的意思就是它像一顿美餐,比方说,应该有多种口味和搭配。

  King: 您认为什么是网站想引发“心流”时要注意的关键。

  Csikszentmihalyi: 关键点是它必须用户界面友好,一目了然,但应该迅速发现其复杂性,为了迅速发现匹配自身能力级别的操作,这些“挑战”包括视觉元素和内容。

  购物站点设计

  Hoffman, Novak和Yung使用购物者觉得最重要特征的清单,对网上购物进行了额外研究。他们发现购物者支持“平稳”作为消费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速度也在简化联系和变化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信息的种类和质量对顾客重要。购物者不需要尖端技术。那只会成为消费者完成目的的障碍。

  “心流”可以被评估

  研究者发现“在线体验可以被界定、评估,而且与重要市场变化结合紧密。”市场研究者可以应用他们的“心流”模型去解开网络成功的密码。

  网上“心流”的益处

  人们倾向体验更具趣味性、探索性的“心流”,并希望尝试新事物。他们希望在容易形成“心流”的网站上停留更长,并重复访问。

  Hoffman和Novak发现网上“心流”的下列益处:

  增强学习性

  探索性和正面行为

  积极的主观经验

  对交互的控制能掌握

  底线是人们在“心流”中能开心,并真正享受乐趣。当然,你可以在好东西上得到很多。作者警告贪玩的人进入“心流”将会在完成任务时花更多时间,尽管在你的网站上停留更长并不是件坏事。“心流”中的人们可能过分投入。

  市场研究者知道忠实用户会买更多产品,所以要将站点的“心流”做得比底线好得多。这让用户很容易回到你的网站,但让他们停留更久是另外一回事。

  通过网站设计启动“心流”

  正如你看到的,“心流”在基本环境设置下发生。只要在数字世界中的旅行合乎逻辑、反应快速、即时反馈、很少干扰,用户就会体验“心流”。能力能够应对挑战,用户就会体验“心流”。要形成“心流”,确保你的网站具有下列特征:

  速度——交互速度是用户满意度中标志性要素。让页面读取快速,并将可变性最小化。特别小心地避免页面读取后的迟钝反应。

  反馈——提供快速、明确的反馈,提供反馈在用户输入及以下情况:

  链接(包括“悬停”、“访问过”和“有效”几种类型)

  导航组件(菜单等)

  显示性能变化(服务器读取,缓存状态,页面/文件大小,下载进度条)

  清楚的导航——包括指示牌——比如网站地图,面包屑导航,以及“you are here”标示——帮助用户发现路径,方 便用户形成对网站的心理模型

  符合技能挑战——提供可适应/可调整的界面,环境复杂度对用户技术等级的要求控制在用户能力范围内。起始要简单,但在用户有经验后慢慢提供更复杂的挑战。

  简单——整齐的布局,最小的元素可以减少注意力负担。

  重要性——将你提供的东西重点显示并通过专业的设计、特征用户评价和外部口碑等提升口碑。

  设计要有趣且有用——提供足够丰富的反馈体验,外加工具帮助用户快速简单达到目标

  避免尖端技术——尖端技术阻碍用户达到目标。研究表现用户不需要它,用户只需要他们的信息。

  最小化动画效果——干扰用户,因为用户常常注意力很有限。

  概要

  无论你如何分配页面权重,确保你拥有满意、重复访问的在线顾客,设计要基于速度、反馈和流程。提供一贯快速读取的网站,并提供明确的反馈将提供让人无法拒绝的在线体验。

  提供你的用户可感知的控制,通过提供符合他们能力的挑战。使用简单的布局,最少化干扰项,提供有趣的内容,让导航和页面效果清晰可见。

  快乐的用户是不断重复访问并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忠诚用户。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流动、创造力与成就感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在欧洲长大那时正好是二战时期。我那时7岁到10岁的光景,我体会到,身边的大人,没有几个能够经受得起战争带给他们的创伤。很少可以重建起一种正常的、舒心的,满意的、快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工作、家庭以及安全都因为战争而失去。于是我开始对什么元素的注入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这一话题发生兴趣。那是我还是孩子不过也开始读哲学的书,并且尝试过艺术、宗教等各种我认为可以为我解开谜团的途径。

最终则是意外的与心理学结了缘。那次我去到了瑞士的一个滑雪胜地,身上分文都没有。我是去那玩的 那时雪已消融,我没钱去看电影,但是我从报纸上看到说将会有一场演讲,地点是苏黎世市中心一个我去过的地方。他要讲的是飞碟,我就想,既然不能去看电影,至少可以去听一下这个讲飞碟的演讲吧。那晚上的演讲非常有趣,他没有讲绿色皮肤的外星人,他讲到欧洲人的心灵如何因为二战而受到了创伤,因而就以放飞碟来自娱。他还讲到古代印度的曼荼罗,也是在战后,被人扔到天空,以此来重新建立一种秩序。我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始读相关的书。那人的名字是荣格,可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名字。后来就到了美国学习心理学,我开始探寻幸福之本源。这是很多人都展示过的一个结果,有很多个版本。而这一个则显示 自1956年有调查记录以来:

有 30%的美国受访公民,说他们的生活非常快乐,这一点几十年间几乎没有变。但是同一时期的人均收入则增加了,两倍以上接近三倍,这一统计已经是把通货膨胀算进去了,可是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说,到了温饱线之上1000美元之后的某个点,收入的增加不会影响人们的幸福值。而基本生活物资之匮乏,则会导致不幸福。但持续的物质财富之增长并不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当我发现这些东西与我自身的经历相吻合时,我在后来的研究里,就开始询问,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才会感到幸福。研究刚开始的时候,我寻找那些有创意的人士,首先是艺术家、科学家,我尝试找到是什么让他们感觉自己的一生是值得追求的。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带来荣誉和财富,但那样的事情使得他们的人生充满意义。这是1970年代美国最出色的一位作曲家,我跟他的对话记录长达40页,而这一段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它描绘出作曲家在写曲子时的感受。他讲的时候也是一种狂喜的状态,而狂喜一词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站在某个东西的边上”,后来就成为一种心智状态的代名词,用来形容非正常的行为。换言之,狂喜就是一种超越寻常的感觉。

有趣的是,当我们想起那些被公认为人类文明之巅峰的文明时,不管是在中国、希腊或者是印度、玛雅、或埃及,我们所听说的都是关于他们的狂喜的故事,而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琐事。我们知道他们建了大型的殿堂,人们可以去到那样的地方去感受不一样的现实。还有马戏团、斗兽场和戏院的故事。这些都是文明之遗迹,也是当时的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去到那里去体验一种更加紧凑、更具节奏的生活。这个人不需要去到这样的地方。这里就像一个古希腊的斗兽场,也是一个狂欢之地。我们参与进去,所体验到的,与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去到那样的地方。这位作曲家只需一张纸,就能够把整个乐曲写下来。与此同时,他在脑海里想象,一种从未有过的特殊的声音的组合。只要他开始真正要创作,就像刚才珍妮弗的即兴演奏,他就进入了一种新的现实,进入狂喜。那是不一样的现实。他说,那是一种非常紧凑的体验。他似乎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这也许有点夸张。而事实上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可以在一秒的时间里同时处理110比特的信息,你在听我说话,并且尝试去理解其中的意思,这就相当于处理60比特的信息。所以说,同时听到两个以上的人的会话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同时做到这一点。假如你真的是全身心的投入此间,像这位作曲家那样去创造一种新的东西,就不可能再有精力,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在那一刻发生的变化,不知饥饿与劳累,似乎整个躯体都消失了。在他的意识里不再有自己的存在。他没有那么多精力。事实上我们某个人都不可能做得到,因为做那样的事情确实需要全副身心的投入。因此他就不可能感知自己的存在了。他的存在被暂时遗忘了。他说,他的手似乎能够不由自主的活动。而我也许对着自己的手看两个星期,也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我不是作曲家。

这说明了什么?访谈当中还提到,这样一个自动的、自发的过程只有可能发生在一个受过严格训练以及培养了良好的钢琴技艺的人身上。在创造力研究这一领域,有一个近乎真理的说法是,没有10年时间的积累,是不可能产生出这类的奇迹的。不管是数学、音乐,都需要这样漫长的时间,来达到这个境界,达到一种全新的升华。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他就说,音乐仿佛是流出来了。而接受我采访的很多人都将此称为“即兴的流动”。这是我给过程起的名字,它正在不同的领域内发生。

我有一位学生,他采访了美国最杰出的作家、诗人,发现他们同样也是一种狂喜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诗人们可以非常轻松的写出诗来。有位受访的诗人说,那就有如打开了通往天际的窗户。这个跟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设想非常相像。那时的爱因斯坦也是在苦苦的思考为何那样的事情会发生。

在其他的领域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有一位来自澳洲的学生,她叫苏珊·杰克逊。她采访了世界上顶尖的运动健将,这是关于一位奥林匹克滑冰运动员的的介绍,也是同样的一段现象学的描述,描绘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

你也许会认为那样的事情要自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当你将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之时,就发现那是可能的。我最近写了一本书,里面也提到这样的例子。我最近写一本书,里面也有很多相关报道书名是《优良商业》,我采访了一些公司的总裁。同行都认为那些人是成功的,并且他们做企业非常讲道德、有社会责任。他们关于成功的定义是这样的:“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使得自己乐在其中。“这些成功并且富有社会责任的总裁也说到,只有二者兼具才算得上成功。安妮塔·罗迪克是其中一位受访的总裁,她创建了Body Shop,那是一个化妆品企业,她自己则成为了天然化妆品之女王。这正是一种热情,它源自一个人对最高价值的追求,并且在工作中体会到一种“流动”。还有索尼创始人井深大的故事。井深大那时手无分文,甚至连产品也拿不出来,却创建了索尼。但他们有一个信念,即他要创建一个工作环境,使得工程师可以体验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对于社会的使命,以最大的热情工作,直到自己内心满意为止。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例子了——“流动”就是这样走进公司的。我们曾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员一起,开展了一项调查。我们访问了8000人,他们有的是多米尼加的和尚、盲人和尚、喜马拉雅山攀登者、納瓦霍牧羊人,他们都喜欢自己的工作。不管他们身处什么地方,不管他们的教育背景如何,只要存在以下的七个条件,我们就能感受到“流动”的存在:

首先是精神的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狂喜、清醒,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下一刻该做什么。因为你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你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尽管会遇上不少困难。时间感也消失了,你甚至忘却了自我,似乎能感到自己属于某个更大的整体。而一旦有了那样的征兆,你做的事情本身也会变得有意义。我们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我们可以非常准确的去测量。我们会给参与测试的人发电子纸,那纸每天会发出十次叫声。它一叫,你就马上说自己正在干什么、你在哪里、你正在想的是什么。我们测量的,一是人们在某一刻所面临的挑战的难度,另一个是那一刻人们的技能熟练程度。图表中的中线代表平均值,那是平均挑战难度以及技能熟练程度。这个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同样,在中间的地方会有一个固定的点,假如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固定的点在哪里,我们就能大致预测出你何时会走进“流动”的状态。那就是挑战大于平均值、技能熟练程度也大于平均值的状态。你做的事情也许和其他人做的很不一样,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流动通常都是在你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的时候才出现的。比如弹钢琴、跟好友在一起、甚或是工作。相比之下,其他的区域则变得相对更加消极。觉醒还是好的,因为你在那一点上还是有较大的挑战。尽管你的技能熟悉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可以很容易的进入“流动”。(技术)只要增强一下技能就行了。觉醒是大多数人学习的地方,他们在那样的区域就被迫走出舒适圈,学会更高级的技能,走进“流动”。

“控制”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因为你能感到舒服,虽然不是很激动,挑战也不是很强烈。假如要从那里走进“流动”,就要增强挑战的程度。这两者是理想化的、相互补充的区域。从这些地方可以很容易的进入“流动”。而挑战与技能的其他搭配,则会显得越来越消极。休息是好的,因为你还能感到舒适。但厌倦就会产生反作用了,而冷漠则会带来非常消极的后果。因为你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干出什么实际的事情,你没有在使用好你的技能也没有什么挑战。遗憾的是,很多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冷漠。而导致这种情绪的元凶,就是看电视,其次则是蹲茅厕。虽然有时候看电视,也有7%-8%的时间是处于“流动”,但那是在你挑选了一个你真正喜欢的频道的时候,你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

因此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如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多的处于“流动”的状态?我们正在慢慢的解开其中的秘密。你们当中有人懂得如何去做,哪怕我不给你任何提示。可惜大多数人都不会,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那些人寻找到做事情的方法。

谢谢大家。

By Tony Yet • Jun 20th, 2009 • Category: TED演讲汉译(全文)

演讲视频:http://www.ted.com/talks/mihaly_csikszentmihalyi_on_flow.html
中文翻译:Tony Yet

重要著作 编辑本段回目录

 Csikszentmihalyi写了许多书,也出版超过120篇的文章或书中章节。在此列举数本。
(2003). Good business: Flow, leadership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 New York: Viking.
(2001). Good work: When excellence and ethics mee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7).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3). The evolving self: A psychology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h%C3%A1ly_Cs%C3%ADkszentmih%C3%A1lyi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27449/22888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Mihaly Csikszentmihalyi,Csikszentmihalyi,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契克森米哈赖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