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经济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言
春游经济—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发展
文/赵发中
春游,又叫踏青,是我国节令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源于远古农事祭祖的迎春习俗,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每当立春之时,正是万物萌发之际,大地绿草如茵,到处都是生气勃勃的一片青绿。这一天,天子要率百官去郊外举行迎春仪式,祈祷上苍保佑,鼓励农事。后来,这种活动就渐渐地成为一种礼制习俗,流传下来,并在春游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其他娱乐活动,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健身和陶冶性情的运动形式。
春秋时期,春游已成为一项较为普及的活动。孔子的弟子曾暂有一次对老师说,他最喜欢在风和日丽的晚春,穿着新做的春服,和几个朋友结伴去城外的沂水游泳,到树木成荫的祭坛上沐风,然后大家一起高歌长吟而归。作为老师的孔子非常赞同学生的看法,说明孔子也是非常喜爱春游的。
春日郊游到唐代就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在首都长安,每到春天就会兴起规模盛大的春游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说春游之时的园林中,游人如织。风流的长安青年们喜欢成群结队地骑马出游豪饮长歌。有些游兴大的富家子弟甚至在园林中设置帐篷。长安的青年妇女们也是春游的积极参加者,她们漫步在空气清新的林木中摘花折柳,遇有名园则席草坪而坐,载歌载舞,好不开心。由于大量人群春游野宴,因而,一到春日,长安的园林、树木无闲地。
春游在宋代形式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宋代的春游活动一般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由于城市经济繁荣,也给春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时,妇女们成群结队外出游玩、赏花,名曰踏青,出现了专为春游设定的节日——踏青节。宋代的学校甚至还给学生放春游假,太学放假三天,武学放假一天,让学生们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
春游,作为一项颇具特色的民俗娱乐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充满勃勃生机和趣味性。这项古老而有意义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春游更被赋予了一种经济含义,各种与春游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春游经济”已初具雏形。
本期封面故事聚焦“春游经济”,从理论、文化、产业等领域入手,全方位展示和探讨“春游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和文化含义。
本刊特约撰稿人沈立博士从理论上阐述了“春游经济”的概念及发展概况;在文化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谢茂发从春游的习俗形成到深厚的人文背景都作了深刻论述;在产业领域,本刊记者走访了旅游度假、农家乐、休闲地产、高尔夫等与春游经济高度相关的业内专家,为读者描绘了春游经济各产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以期读者对春游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是“三农”问题。目前, 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仍然不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农民的居住条件仍然较差、农村的公共设施仍然落后,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仍然匮乏, 农村的社会服务事业仍然薄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绝不是一味要求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是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联动发展机制, 优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间的配置, 缩小城乡差距, 彻底改变农村面貌, 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让生活宽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阶段,一个良性互动的、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大力发展春游经济恰恰是促进城乡联动的良好途径。
春游经济—旅游行业的迎春花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沈立 钟言
我3月中下旬刚好在东京与京都,在这两个城市到处都可以看到含苞待放的樱花,而在商店、酒店、饭馆、礼品店、食品店、旅游用品店等商业场所都布置着各种以樱花为主题的各式各类产品,让我逐渐感受到正在日益增长的樱花的热度与影响力度。据在日本生活与工作多年的籍智浩介绍说,樱花绝对是日本人生活中的盛事与大事,在樱花即将开放的时候,很多媒体都纷纷开设“花情预报”,详细报道各地樱花的开放时间与开放情况,让大家随时根据这些花情安排自己的旅游活动与生活活动。籍智浩说,一旦等到樱花盛开的时候,日本人男女老少,拖家带口来到樱花树下,穿上最漂亮的服装,铺上席子,一边赏花,一边喝酒,品尝美食。人多的时候,简直没有立锥之地。樱花开放不仅有时间,还有方位,一般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南向北开放,追逐赏花的游客也随花不断北上,形成一股由南往北的旅游潮流,这股赏花的潮流所到之处,就在那里掀起一股旅游的经济热潮,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生机,给当地的经济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日本这种围绕着樱花的旅游现象其实就是春游经济的最佳事例。 打造完整的春游品牌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经济现象之外,随着特定事件或特点时间的到来,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会发生一系列特定的经济活动,从而就能形成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经济,例如春游经济、春节经济与奥运经济。春游经济是指在3月、4月与5月这春季三个月的时间内,围绕春天旅游所发生的一切有经济价值或经济效果的各类活动。
春游包含了很多受人欢迎的旅游内容与旅游项目。首先是赏花——迎春花、油菜花、茶花、桃花、梨花、玉兰花、牡丹花、郁金香、樱花、丁香花、二月兰等,罗平、婺源与青海湖的油菜花,昆明与大理的茶花、武汉大学与北京玉渊潭的樱花、洛阳的牡丹花等都已经成为春游看花的著名旅游品牌了。其他如观鸟、爬山、划船、挖野菜、种植、采摘等都能形成很好的春游项目。
目前,我们还没有把春游当作一种经济来看待,只是各个地方与各个单位都各自为政,自发自觉从事自己的旅游活动。其实,春游经济应该门类丰富、产业众多。如种花、草、菜、树等就可以形成一个种植产业链,从准备种子开始,到种植、养护,再到欣赏、采摘,以及围绕这一过程的吃、喝、住、行、玩、物流等配套市场及旅游广告、策划的跟进,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循环图景。
我们大多数地方还没有达到日本樱花经济的发展水准,如赏花仅仅就是赏花,还没有围绕一个旅游产品打造一个产业链及配套市场的策划理念。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从预报、赏花到游玩,形成一系列的文化增值服务,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 乐活春游的二大倡议
春游经济是健康与时尚的象征,是旅游行业的迎春花,它与乐活理念有着天然的联系。为此,我们与《时尚旅游》首先发起了乐活春游的二大倡议:
1、播种希望
所有计划春游的旅游者在出门前,备好一袋种子——黄豆、红豆、绿豆、芝麻、瓜子、菜籽、果实种子、花籽等,无论走到那里,看见裸露的泥土,就随手播种,春雨一下,这些种子就会发芽生长。我们不要以为只有植树造林才能绿化祖国,其实种花种草,种菜种瓜,也可以绿化祖国。当我们中国所有游客都把种子洒遍中国的那一天,就是绿遍中国的一天。
2、品尝风景
“可以品尝的风景“是一场风靡全球的节能减碳的健康生活运动,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感召下,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分别把白宫的草地与皇家的花园改成了有机菜地——可以品尝的风景。“品尝风景”的风潮所到之处,街道、学校、医院、公司、政府、广场、公园、小区、别墅、阳台、楼顶与广大乡镇和旅游景点都纷纷把原来的绿化用地改成菜地——种植瓜果蔬菜,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中看不能吃的绿地都变成了可以品尝的风景,在绿化环境的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情趣与食物。 走创意旅游的路子
发展春游经济必须遵循创意旅游的发展思路,以顾客为中心进行价值创新,并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延伸和拓展价值链,实现价值体系的整体增值。 拓展“产业链”,跨越产业边界联动发展。旅游产业链的拓展主要在广度、深度与综合带动等方面,在横向上与各产业部门直接和广泛的融合发展,实现小旅游产业链向大旅游产业链的转型。并以大旅游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为目标,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机联动,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
秀出“主题链”,以文化创意创造旅游新价值。创意旅游的发展关键是以文化创意来提升旅游的价值,让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新的感受和体验,不仅要有好风景,还要有好意境。要通过“感受力”和“故事力”,为游客的潜在需求欲望提供释放的场所,同时也为旅游价值空间的扩展提供新的渠道。即以“故事力”活化文化资源,以“感受力”展示文化资本。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价值要素。旅游产品内涵和外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品创新的多维性,既可以是一种需要大量投资的物态创新,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创意,而后者无疑更具意义。“创意”通过对旅游产品层次化、系列化和高品位化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个性化沟通性的服务,促进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品牌的提升,实现产业增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旅游产品的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创意旅游还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旅游时尚,突破传统旅游产品的静态和单调,吸引旅游者的眼球与消费欲望,来实现对旅游消费的引领,扩大消费需求,这对吸引投资,实现消费需求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