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igent
Taligent公司 Taligent
Taligent是由IBM和AppleComputer为开发并市场化面向对象操作系统和产品而成立的一家独立的公司。正在开发的操作系统产品的代码“名字”是“Pink”。Pink是在Macintosh计算机及其它平台上运行的IBM的WorkplaceOS操作系统和Apple的新操作系统上实现的。Pink操作系统将和其它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进行竞争,这些操作系统包括Microsoft的Cairo。同时,Taligent还集中开发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Pink是一种完全的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它将在1994年到1995年期间投入市场。Taligent对Pink的一个目标就是使它能够运行已经编写的应用程序,包括那些在DOS、Windows、Macintosh和UNIX下运行的应用程序。但是面向对象操作系统的真正效力是编制新的应用程序时的可重用模块。用户将可以为一些应用程序购买核心模块,然后根据需要增加附加功能的模块。Pink的通用接口允许用户用其它厂商提供的更好功能或更适合的操作方式的模块产品来更替与软件一起提供的的模块,例如拼写检查器、绘图实用工具或图表模块。Microsoft的对象链接和嵌入在Windows环境实现了类似的特征。
但是,Pink的能力并不局限在应用程序级别增添模块,它在操作系统级也是模块化的。因而用户可以在以后适当的时候增加网络功能,或改变到另外一种不同的文件系统,甚至如果需要,用户还可以运行多个文件系统。Pink将在围绕Motorola PowerPC处理器建造的系统、基于Motorola 68060的Macintosh机器,以及基于Intel Pentium的系统上运行。IBM正在它的Workplace OS操作系统中实现Taligent的部分工作。HewlettPackard也正在和Taligent一起工作,并且将在它的即将问世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中实现一些Taligent的面向对象技术。
相关条目:Cario;Common Object Model公用对象模型;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用对象请求代管者体系结构;Compound Document复合文档;ObjectBroker;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链接和嵌入;Object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面向对象技术;Object Request Broker对象请求代理;Object对象;Workplace OS。
苹果最强大的盟友编辑本段回目录
世纪70年代后期,苹果公司是人才济济的个人计算机领域里最为杰出的一家公司。Apple II风风火火地打入了家用和教育市场,甚至在商务办公领域也获得了很大进展,这得多亏了VisiCalc的流行。整个个人计算机行业增长都非常显著,而苹果公司则独占鳌头。但是,苹果公司知道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位于纽约的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www.ibm.com)交锋只是时间问题。1981年8月12日,大家清算旧账的日子终于来临,IBM的个人计算机以1 565美元投放市场,该计算机配有一个5.25英寸软驱和16K内存。
最初苹果公司相信凭自己的力量就能与IBM抗衡。董事会主席史蒂夫•乔布斯说:“我们将让IBM退出市场。我们让它吃不了兜着走。”总裁迈克•马库拉也很乐观地表示:“我们计划并等待IBM进入市场已4年了。我们有驱动器,有30万安装用户,有软件库和分销体系。IBM只有招架的份儿。他们只能招架和回应。IBM不知道如何将计算机卖给个人。我们用了4年时间才学会如何做。他们必须了解分销体系和独立的经销商。钱并不能缩短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除非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否则他们很难打败我们。”
8月24日,苹果公司通过在《华尔街日报》上投放著名的整版广告,虚张声势地欢迎公司巨人IBM计算机市场,由此对IBM PC机投放市场作出回应。苹果公司实际上将IBM视为自己的继承人。
虽然苹果公司认为IBM PC属于二流的技术,但是购买的公众还是看重其具有魔力的3个字母IBM,它们代表稳定、服务和可靠。这些消费者并不太在乎机箱里到底是什么东西,IBM PC是来自技艺精湛的公司的商用机器,没有多久苹果公司就意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当年年底,IBM已销售50 000台计算机,两年后IBM的计算机销售额超过苹果公司。根据Future Computing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咨询公司)统计,1983年苹果公司在个人计算机的市场份额达到20%~21%,而IBM的份额则迅速攀升到18%~26%。
苹果公司试图通过1983年1月投放市场的Lisa引领潮流。据大家说,Lisa是一款革命性的计算机,但是据商用社团说,它有两个重大的缺陷。首先,9 995美元的标价过高。其次,可能最为重要的是它不能与市场上的其他任何产品兼容。IBM PC和Microsoft's MS-DOS则确立了标准将制造商连结起来,而苹果公司则一意孤行。无论对错,苹果公司都总是认为它的技术更胜一筹,即使不是最好,即使等待了很长时间,世人也会意识到这个事实并且愿意花更多钱购买来自Cupertino的计算机。
到1984年,Lisa计算机的销售显然让人失望,业界大腕儿开始谴责Apple II是过时的技术,注定要消失(过去10年弊脚的评价“专家”已重复多次这样的说法,但是直到1993年12月15日Apple II才从苹果公司的定价单上消失)。苹果公司拼命地与IBM斗,乔布斯决定在Macintosh上与IBM孤注一掷。他的部分战略来自根据二虎相争(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Avis和Hertz以及《新闻周刊》和《泰吾时报》)得出的关于苹果公司与IBM对决的思想。这种战略从来没有1984商业广告片的执行那样(1984年1月24日Macintosh投放市场)有效。正如乔布斯于1985年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讲的那样:“苹果公司和IBM真的该做个了断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我们犯了一些重大的错误,IBM胜了。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我们将进入计算机的黑暗时代,大约20年时间。”整个20世纪80年代,苹果公司顽强地挣扎着对抗来自IBM和许多制造商巨头的侵犯,维护其适当的份额,但是在坐享数年毛利率高达53%的日子后,价格战终于来临,利润率锐减。苹果公司仍然坚持要么将Mac技术许可给他人使用,要么就与IBM在PC机方面来一个鱼死网破(请参见第22章)。就在苹果公司身陷困境时,约翰 •史考力出现了,他接受了许多人曾指出的观点:苹果公司真正的实力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具体地讲,就是指Mac方便使用的操作系统。因此,苹果公司真正的敌人不是IBM,而是微软。这个急转弯让业界震惊:苹果公司决定与在Armonk的旧敌联手。
1991年4月12日,史考力将一份秘密备忘录交给一组IBM的顶尖工程师。他们看到苹果公司秘密的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代号为Pink,这个代号来自1987年头脑风暴会议期间记录该专题的索引卡的颜色),该操作系统在IBM PS/2 Model 70上运行,它比Mac运行的System 7直观得多。苹果公司最新的操作系统将于下月发布。给他们印象很深,7月3日IBM就与苹果公司签订了意向书,保证帮助苹果公司完成Pink,并许可苹果公司在PowerPC上使用其RISC(简化指令集计算)处理器。
10月2日,苹果公司和IBM在旧金山Fairmont酒店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签署文件,历史上著名的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我们希望成为计算机行业内的主角,而不是小角色。做到这点,惟一的办法就是与另一个重要角色联手。”史考力这样解释。两个过去的死对头达成协议在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PowerPC芯片上共同制造计算机,并成立了两家让产易股的公司Taligent和Kaleida。Taligent完成Pink,而Kaleida则完成ScriptX,一种新的多媒体引擎。
某些人怀疑IBM只是在赌苹果公司会赢得1988年诉微软侵犯其“所见即所得”的诉讼,微软跟在IBM之后研发Presentation Manager,该软件与Windows相似。在起诉微软的同时,苹果公司开始向南挺进,也与IBM联姻,最终于1993解散(请参见第16章)。
所有美好的期望中,苹果公司与IBM于1991年签署的著名协议中只有一条得到兑现。苹果公司的Power Mac以摩托罗拉的第一代PowerPC 601为基础,1994年3月14日如期投放市场,它的速度和与现有Mac软件的硬件的卓越兼容能力大受赞扬。Mac的忠实爱好者将其抢购一空,但是苹果公司没能利用其新获得的领先性价比扩大其市场份额。虽然PowerPC芯片时至今日还超过其竞争对手Intel的产品,但是它们没有成为工业标准,即使继苹果公司和IBM之后,摩托罗拉通过开发PowerPC Reference Platform提升了他们的合作水平。1998年6月,IBM的微电子部门停止参与PowerPC联盟。摩托罗拉的RISC微处理器部门独自拥有位于德克萨斯州Austin的Somerset设计中心,几家公司在该设计中心开发PowerPC耗资超过10亿美元。
如果说PowerPC令人失望,那么Kaleida和Taligent就是灾难。几乎一开始两家公司的进展就落后于计划,因为苹果公司和IBM两大阵营在如何进行软件产品的开发方面存在分歧。苹果公司一系列削减成本的活动迫使Kaleida实验室于1994年5月9日载掉20%的雇员。为了减轻Taligent的债务,1994年苹果公司让惠普公司参与投资。
最后,两家合资公司还是成功提交了产品。1994年12月19日,Kaleida实验室发布了Media Player和ScriptX语言,这两种产品在技术都是很好的,但是对手公司Macromedia(www.macromedia.com)用Shockwave for Director在市场上击败了这两种产品,奠定了在市场上绝对领先的地位。Taligent的首款产品是1995年7月发货的CommonPoint for AIX。CommonPoint由100多个面向对象的架构组成,它向开发人员提供了与平台无关的模型,这些模型功能强大,支持交互协作。IBM也发布了CommonPoint for OS/2,苹果公司则计划将其用于Mac,但不曾实现。
到1995年底,Kaleida实验室耗费掉苹果公司和IBM公司1.5~2.0亿美元。Taligent则烧掉了另外的4亿美元。苹果公司陷入混乱,无力再扮演阔佬的角色。11月17日,苹果公司带着它的技术和主要员工,从Kaleida实验室退出。12月19日,Taligent成了IBM的独资子公司。每个合作者都保留其他各方所拥有的技术的许可权,大家都保证在重组后的组织中继续开发他们的技术。其中在Kaleida实验室形成的一些创意则用作苹果公司Java版QuickTime类的基础。苹果公司也成功抢救了Taligent的Unicode文本类,这些类在Mac OS 8的Text Encoding Converter(文本编码转换器)和Java中使用。除了对Mac计算体验小有贡献外,几乎就没有听说任何一个小组给公司带来什么贡献,而4年前公司却对它们寄予厚望。
软件危机与 Taligent的对策 编辑本段回目录
软件开发的危机
今天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无论是商店、工厂还是商贸企业,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
。信息量增长之快超过了它们的处理能力,致使有些单位被淹没在数据堆里。因此一个企业
要想有竞争力就必须寻找能减少软件开发费用和提高软件生产率的途径,以便及时开发出好
的软件系统来支持其业务的开展。
在软件开发中维护费用高达70%。在软件工业中,一方面软件复杂性不断增加,来自硬件
和应用的新技术和新需求层出不穷,应用中暴露的维护问题接连不断,而开发费用却大幅度
削减。另一方面,又缺乏应付这些难题的必要技术,对现有软件系统的僵硬结构几乎无法做
大的改变,往往只能重新设计系统。从而导致很难控制大型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危机不可
避免。
纵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件在速度、能力和可靠性方面都有了很快的发展,但却没有
找到开发软件的有效途径。所以虽然已制造了高速的机器,但其信息处理能力并未得到充分
的发挥。因此,软件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提高和计算机应用的推广。
为了快速开发出好的软件,计算机专家已经作了许多努力,这里简要回顾其中的主要工
作。
1.模块化程序设计:开始于50年代初期,支撑概念是子程序。基本思想是先把任务分成
独立小块,然后把这些小块组合成完整系统。问题在于条例:只有严格按照条例编写子程序
才能得到良好结构的程序,否则最终的程序就难以修改和理解,而且几乎无法维护。
2.结构化程序设计:于60年代末期提出,强调程序设计过程中的一般性和条例化。依赖
的技术是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程序,即将程序设计过程分为多步,再按功能将每步划分成
独立模块。在过去20年中这种方法对提高软件质量产生了重要作用。问题在于常常到编码
时才发现不少模块有错,致使不得不修改设计。
3.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用一组工具来支持软件系统的开发,通过管理功能划分
和数据建模过程来帮助开发人员。用户只需提供分析设计信息,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输入数据
结构图。优点在于子模块间的交互满足规定的正确形式,问题是在一个系统完成之前几乎不
能期望有完整的系统设计。
4.第四代语言(4GL):以需求分析为输入,输出满足需求的程序。4GL包括一组工具,能自
动生成日常事务处理的应用程序。4GL对菜单、表格和报表之类的过程很有用,也适合非程
序设计人员使用。缺点在于只能生成简单程序,另外几乎所有4GL都是解释执行的,所以其效
率是一个问题。
由此看来,虽然已为寻求软件开发方法作了许多努力,其中研制的技术也确实提高了软
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但是软件危机并未根本消除,而且愈演愈烈,我们急需一种更好更快
的软件开发方法。总的来讲,这种新方法应该既具有开发小型和大型系统的能力,又能生产
出灵活、易维护和易改变的可靠系统。
操作系统面临的革命
从Windows 3.1不难看出,DOS的存储器扩展和前端界面已达到了极限,用户迫切希望有
更好的操作系统。下面几个方面表明操作系统的革命势在必行。
首先,传统操作系统是用汇编和C之类的过程语言实现的,因而与运行平台(硬件)紧密相
连。随着硬件功能和性能的提高,操作系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才能充分利用这些硬件。例
如,为了充分利用Intel的新型32位体系结构,OS/2正在取代DOS。其次,现有操作系统必须改
进才能适应新的设备和芯片技术。再者,用户希望开放独立的平台,而不希望与某个厂商的
硬件死死地捆在一起。因此,新型操作系统必须是对硬件可移植,同时应该具有足够的通用
性,以便适应新技术。
另外,应用程序也要求有新型操作系统支持。在新的操作系统下不仅必须开发新的应用
程序,而且需要缩短新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新型操作系统的功能。也
就是说,新型操作系统必须支持现有应用程序才能保证向它平移过渡。
总之,人们需要的操作系统是能适应硬件变化、独立于处理器、能在不同平台间移植、
具可扩展性,而且能很好地支持应用程序的开发。此外,它还应保留现有操作系统的合理特
性,如多任务、图形用户界面和虚拟存储等。
面向对象技术的前景
如果面向对象(OO)技术能像工业革命对生产的推动那样促进软件工程的发展,那么计算
机界必将热烈欢迎它。事实上,OO拥有与现代生产对应的许多优点,如高效率、高质量和易
维护。这些最终都能降低软件开发费用,从而使你在业务和技术上受益。下面主要讨论OO的
技术优点。
1.开发快:OO中使用的数据抽象、复用现有合作过程模型和快速原型法,都使得用OO能
快速开发出最终产品。
2.高质量:大部分程序是对已验证现存构件的组装。OO的高级模块化减少了程序构件间
的交互,从而容易在各种条件下检验程序的功能。
3.易维护:由于面向对象系统把修改的影响局部化,从而大大减少了传统程序修改中的
错误联锁反应。而且OO中"把一个问题的影响限制在一个具体范围"的思想也有助于检测和
修正错误。
4.费用低:OO技术能从系统的设计分析、程序设计和系统管理三方面降低软件开发费用
。因为OO导致了对象和对象库的高度复用,用现存构件组装新产品也能减少资源耗费。
OO技术的上述优点表明它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能克服当前软件开发面临的危机,因此OO
技术必将成为90年代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事实上当前计算机工业界已对OO产生了浓厚兴
趣,越来越多的公司在OO方面投资,而且OO正在计算机高技术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复合文档的优点
在传统程序设计环境中,用户界面是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即各个应用程序有自己的操
作方式,用户需要掌握多个应用程序的操作;当编辑复杂文档时用户需要启动一组应用程序
来产生不同种类的数据。显然这种方式是应用程序支配用户,当然不受用户欢迎。
相对地,在以文档为中心的方法中用户支配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能
在同一文档中使用不同工具来建立需要的各种数据。因此这种方法支持用户把精力集中在
文档上,反映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实现以文档为中心的早期方法是把各种标准文档数据类型
集成到一个应用程序,因而有如下缺点:开发维护费用高,研制周期长,不便用户选择购买工
具(必须购买整个系统)。
只有支持复合文档的系统才能真正体现出以文档为中心方法的优点。复合文档是一种
程序设计实体,其构件包括各种媒体—以各种文件格式存放的声、图、文。Microsoft的对
象链接和嵌入技术(OLE)及Apple的OpenDoc系统都是基于复合文档的。其中OLE 2.0允许用
户越过应用程序共享对象,并提供了三个主要特征,即可视编辑、窗口拖放功能允许在文档
间拉动数据、OLE自动化提供的底层结构允许一个应用程序控制另一个应用程序。OLE2.0的
缺点在于只适用于单一机种,不能在网上跟踪对象。OpenDoc是一种多平台产品,可以在OS/
2、Workplace OS和Taligent上运行,并在网络支持、对象存储和集成用OOP编写的新程序三
方面扩充了OLE。
Taligent的对策
Taligent公司创建于1992年3月,是一家独立的软件公司,由IBM公司、Apple计算机公司
和HP公司共同拥有。她的任务是在90年代中期向世界工业界提供操作系统,宗旨是创建下一
代系统软件环境Taligent。使用OO技术(包括IBM、Apple和HP在OO中的关键技术)、采用由
底向上方式来建立这种新型操作环境。
用户都期盼进入这样的计算机世界:人们以直觉、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交互,把精力都
花在完成任务(而不是掌握系统使用),以透明方式操纵分布式异质网上的数据和服务,信息
技术加快和提高了(而不是妨碍)事务处理能力。Taligent公司认为面向对象技术能引起计
算机界的革命,能把人们带入这一美妙世界。
由于Taligent公司把OO技术作为信息工业的下一个重要进步,所以她的策略是致力于开
发使革新者、开发人员和用户都受益于OO技术的新型操作环境。具体地讲,就是通过设计的
复用和编码的易维护来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并更好地支持软件功能的扩充和提高。同时,通
过最小化硬件对软件的影响来保证这种新型操作环境与硬件革新并肩前进。
在技术设计上,Taligent操作环境希望达到如下6个具体目标:
1.对任何层次是开放和可扩充的:允许在其上扩充应用程序、系统软件和开发环境。
2.有丰富的底层功能:在系统底层集成了丰富的系统功能,从而所有应用程序都可使用
这些功能并能集成到该系统软件中去。
3.可移植、可伸缩和适应性强:与处理器独立、容易与硬件集成以便适应硬件革新。
4.提供集成开发工具:不仅提供快速开发应用程序的强大工具,而且也提供开发工具框
架以便用户迅速将自己创建的工具集成到Taligent开发环境。
5.提供后向兼容和投资保护:引入能在现有操作系统上使用的开发平台,这样该操作环
境允许相互操作应用程序和数据,从而支持运行现有的各种系统。
6.确保在软件开发效率上的创新和突破:用框架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框架是能够联合
起来执行计算任务的对象集,是对今天的基于对象系统的更高层抽象。
Taligent公司的产品将为实现OO技术提供主流方案,同时也保护用户在应用程序、操作
系统和硬件上的已有投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Taligent将在其操作环境中采用下列3种具
体方法。
1.Taligent应用程序环境(TalAE):TalAE代表了Taligent体系结构风范的核心;用于实
现Taligent的程序设计模式,并为各种应用提供框架。TalAE为构作和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
打下了基础。首先,TalAE的设计保证了它与各种现代32位操作系统高度兼容,包括OS/2、A
IX、HP-UX和System 7等。其次,依附于Taligent程序设计模式的TalAE应用程序也能移植到
宿主在TalAE的操作系统上,因为TalAE能够在现有系统上运行,所以用户能够在自己的当前
系统上运行TalAE应用程序。这样用户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迁移到TalAE模式。
2.Taligent开发环境(TalDE):TalDE是用OO技术建造的面向开发人员的一组工具,它为
开发基于框架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最佳环境。它不仅支持C++,而且提供了测试和调试工具,因
而也支持开发新的C++类型。TalDE是基于框架的,用户能够在其中扩充其它程序设计工具。
TalDE的特征包括动态浏览、开放式工具综合、增量式开发、自动构造、设施、联机文档、
多用户源代码控制和用于生成用户界面的图形构造器。TalDE是一可移植的TalAE应用程序
,因而不同平台的开发人员能够维护一个单一的源代码库。
3.Taligent对象服务(TalOS):这是一组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服务,它使系统软件和硬件
厂商受益于框架。TalOS由一组基于对象的系统服务框架组成,这些框架是在Taligent与IB
M合作开发的Mach3.0微内核改进版本上构作的。TalOS的这些框架是对系统核心的扩充,例
如,网络框架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和多媒体,I/O框架允许为多种硬件设备建立面向对象的设备
驱动程序,文件系统框架支持多种文件系统。由于这些框架都是在系统级实现的,所以能够
将这种操作系统移植到新的硬件平台上或集成到新的硬件设备中去。TalOS为TalAE的应用
程序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可移植环境,Taligent公司打算将TalOS移植到各种先进的系统结构
,包括Intel、PowerPC和PA-RISC。因此开发人员只需在某个程序设计环境编写程序,就能在
多个平台间访问和调度。
Taligent的复合文档
Taligent采用以文档为中心的方法,并且从内核开始就提供了复合文档系统结构。Tal
igent的文档有好几个重要特征,其中可复合性是最为关键的。虽然其它平台也有这些特征
,但是Taligent是唯一在操作系统级提供支持的平台,所以它使得这些特征能密切工作。
下面简介Taligent复合文档的主要特征:
多层Undo/Redo:支持顺序、多层的Undo和Redo,从而允许对文档进行多次修改。
文档的保存和可靠性:关闭文档时系统自动将其保存到盘上。由于保存在盘上的命令日
志记录了对文档的修改,所以若系统出现故障则可以根据命令日志重构文档。
合作:多人可以通过网络同时共享一个文档,对文档改变的管理和保存方式也支持实时
合作。
建立脚本:脚本对将要保留、编辑和回播的文档执行一系列动作。既允许书写脚本,也
可以编辑先前记录的角本。
文档建版:考虑了从文档当前状态创建初稿的细节。
超媒体链接:把文档中的长久选择连接成链,链支持漫游。
出版和订购:可用在链一端选择的数据取代在链另一端的选择,从而提供了内在的出版
和订购能力。
注解:建立文档中选择与说明数据间的联接,允许用任意数据来说明任何文档中的选择
,用户也可以漫游注解。
包容关系:文档可用作装其它文档的容器,被包容文档既可以是实际的文档,也可以是连
向文档的链。
按内容检索:在搜索具体文档时,不仅可以按名称、目标、类型及其相似的外部信息,而
且也可以按内容搜索。
怎样从现有操作系统平稳迁移到Taligent
一方面,为了克服软件危机和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人们迫切要求有新型操作系统支持。
另一方面,用户已在现有操作系统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花费了大量时间,操作系统
厂商不能期望一夜之间把用户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正是由于认识到和准备避免这一难题
,Taligent打算以一种成熟有序的方式把现有操作系统的用户移到她的平台上。
这一工作的焦点在TalAE,Taligent准备为其投资商在它们的参考平台上提供该系统,I
BM首先在AIX系统上运行TalAE。用户是否愿意使用TalAE运行他们的应用程序呢?回答是肯
定的。因为Taligent环境使用了面向对象技术,支持编码复用。从而既缩短了开发周期又减
少了程序中的错误,最终也节省了开发费用。也就是说,用户把他们的应用程序迁移到Tali
gent环境将是既简单又没有风险的。
怎样从当前现状到达Taligent将提供的环境呢?建议用户按下面路线进行:
从OS/2开始经Workplace OS最终到Taligent
通向TalOS的第一步是在现有操作系统(如OS/2)之上建立Taligent的应用程序。OS/2
2.x是在传统单内核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是IBM PC机的指定操作系统。为了方便开发应用程
序,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是把TalAE移植到OS/2 2.1。具体作法是为OS/2编写Wrapper,Wrap
per模拟了TalAE期望的面向对象的界面。
通向TalOS的中间步骤是Workplace OS,它将于今年中期推出。Workplace OS是在微内
核基础上实现的操作系统家族。最后是推出TalOS,它也将是在微内核上运行的另一个操作
系统家族。作为当前的OS/2用户,到那时仍可以使用Workplace OS的OS/2特性在微内核上继
续运行他们的OS/2环境。因此,如果用户为其PowerPC配置OS/2和Workpalce OS,那么他将从
微内核中受益非浅。他们不仅可以在其计算机上运行多种特性,而且其操作系统将逐步使用
面向对象的构件和面向对象的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与处理机器间将不再是紧耦合,从而
使用的处理器芯片越新则将得到越强的功能。
从上面可以看出,TalOS将是一个完全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Taligent中的所有东西都
是从底向上的,所有构件(包括系统的和应用的)都将共享同一对象模式。无疑这是一个革命
性的新型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