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297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01
言鸽
言鸽
发短消息
言鸽
言鸽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经典怀旧 电子管
经典怀旧 电子管
抗生素淡出
抗生素淡出
活菌制剂时代
活菌制剂时代
野亚麻荠
野亚麻荠
杭州南孔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杭州南孔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洪盟数字标牌
洪盟数字标牌
以菌治菌
以菌治菌
医治猪流感的药学原理是以菌治菌
医治猪流感的药学原理是以菌治菌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新疆雅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不该惧怕猪流感!因为我国有世界一流的微生物专家曲广仁!他说:

 防治猪流感病毒的医药原理是:以菌治菌!


  猪流感病毒以超级病毒的完美身姿,在人类毫无防范意识和能力的春夏之季悄然来临.它们嘲笑人类,蔑视人类,袭击人类最终是要报复人类.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还不及冰山一角的万分之一!如果拼肉体,人类的肉体只是微生物天然的营养源!人类只能用高级生灵的智慧与肌体进化日趋完美的微生物作战,否则这个世界将是微生物的天下!
  以菌治菌疗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医学界共同关注的方法,并且被广泛运用于一些毒病、大病、危病、急病、重病、难病、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与可贵的价值。我国微生物专家曲广仁先生,早在1982年就认识到,微生物应用科学的研究才是微生物学者的当今使命.他在自己理论研究最好年龄放弃了研究所的优越条件,只身来到新疆,立志要为人类研究出抵抗病毒的益生菌!乳酸菌就是他进入微生物应用领域的第一个目标课题.经过二十多年的采集,扶壮,驯化,他在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体温乳酸菌!也就是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让活着的乳酸菌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继续繁殖并以集团兵的阵势与体内有害病菌作战的科学家.(将全部菌种训化为在摄氏36.5度温度下进行72小时培养繁殖,并采用人体必需的高蛋白作为工业化培养基,完全可以通过宿主的胃酸、胆汁而不被“杀死”,最后定殖在宿主的肠道中,并在宿主胃肠道中每11分钟繁殖一代,以几何级数增殖。这在国内目前尚无第二家能掌握此项工业生产技术。)世界微生物学会主席光冈芷珠先生两次来中国,都与曲先生会面.他说曲先生是他很敬佩的科学家,并告诉他的同仁,称曲先生在微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至少比日本早了十年!体温乳酸菌不仅可以使人类在健康长寿方面受益,还可以在养殖业取代抗生素,瘦肉精,确保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的食品安全.对近日爆发的猪流感,乳酸菌是目前最有能力对抗这种超级病毒的益生菌!如果中国有一个健康的通报系统,网友们可以向国家报告曲先生的研究成果,但媒体,政府,科研单位至今还沿用着陈旧的防止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活性乳酸菌综述
一、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不了解乳酸菌的生理功能等于不完全了解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如果乳酸菌停止生长,人和动物就很难健康生存,乳酸菌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微生物之一,经过遣传改造后的乳酸菌用途将更大。
乳酸菌是一种即古老又新颖的重要细菌,说他新颖是由于无菌动物学、悉生生物学、厌氧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又发现了一些新的菌群,它们与细胞接触交换能量和物质,甚至传递遣传信息,这些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酶类,进行着非常出色的有条不紊的代谢活动,如:消化食物,提供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由于它们的存在,阻止了致病菌的体内定殖,诱发肠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控制内毒素,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所以,它们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物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突然的应激反应等,都有作用。也就是说,人和动的生理参数都会因为内源性乳酸菌的存在而受到某些影响,另一方面,体内的内源性乳酸菌也会受到环境,诸如“饮食、精神刺激、感染以及宿主的种类、年龄、性别、生活习性、生理发育、营养、免疫、抑制剂治疗疾病,特别是放疗、化疗和抗菌素药物对体内乳酸菌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正因为如此,乳酸菌引起微生物学家、营养学家、病理学家、病理学家、免疫学家、遣传学家和微生态学家等日益关注和重视,希望通过对这类微生物的基础研究,逐渐开发对宿主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营养免疫,生物拮抗保健等比现有的菌起更大作用的新菌种和生物工种菌种。
继Canteni.A.L(1885年)的细菌治疗成功之后,1915年Daviel  Newman首次利用乳酸菌治疗膀胱感染,并称这种治疗的基础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具有抗感染特性,清除了感染的微生物,因其提供的资料不够详尽,样本数量较少且缺乏乳杆菌菌珠特性方面的资料,故尚难对其作用机制作全面评价,但其却为乳酸菌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其后,在二、三十年代,Rettger等人在美国对嗜酸乳杆菌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人们对发酸乳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们认为发酸奶对便秘、细菌性痢疾、结肠炎、斯普鲁症乃至湿疹的患者均有或至少是暂时的缓解作用。至此,酸奶在美、欧、意大利、荷兰和丹麦等国也都有产品投放市场。
另一方面,自50年代以来,抗生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给人类带来的忧虑也越来越明显,抗生素长期应用引起肠道菌群紊乱,造成肠道功能失调,由此而来的抗生素伴联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和超感染(superinfection),肠道细菌易位已成为现时医院中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耐药菌株增加,耐药因子的迅速扩散,更是用抗生素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乳酸菌的应用又重新开始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对于一些由抗生素引起的顽症和毒副作用,人们试图求助于生物防治方法,以菌治菌,重新建立起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调整肠道微观生态环境,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乳酸菌在医药中的作用
继Canteni.A.L(1885年)的细菌治疗成功之后,1915年Daviel  Newman首次利用乳酸菌治疗膀胱感染,并称这种治疗的基础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具有抗感染特性,清除了感染的微生物,因其提供的资料不够详尽,样本数量较少且缺乏乳杆菌菌珠特性方面的资料,故尚难对其作用机制作全面评价,但其却为乳酸菌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其后,在二、三十年代,Rettger等人在美国对嗜酸乳杆菌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人们对发酸乳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们认为发酸奶对便秘、细菌性痢疾、结肠炎、斯普鲁症乃至湿疹的患者均有或至少是暂时的缓解作用。至此,酸奶在美、欧、意大利、荷兰和丹麦等国也都有产品投放市场。
另一方面,自50年代以来,抗生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给人类带来的忧虑也越来越明显,抗生素长期应用引起肠道菌群紊乱,造成肠道功能失调,由此而来的抗生素伴联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和超感染(superinfection),肠道细菌易位已成为现时医院中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耐药菌株增加,耐药因子的迅速扩散,更是用抗生素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乳酸菌的应用又重新开始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对于一些由抗生素引起的顽症和毒副作用,人们试图求助于生物防治方法,以菌治菌,重新建立起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调整肠道微观生态环境,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乳酸菌制品临床应用
1、治疗肠道功能紊乱
2、抗肿瘤作用
3、免疫赋活作用
4、营养作用
5、降低胆固醇
6、控制内毒素
7、延缓机体衰老
8、抗辐射作用
9、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平衡作用
10、其他方面的作用
保加利亚乳酸菌制成的膏剂BIOLACTIN用于防治烧伤;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报告YOGHURT可用于治疗癌性皮肤剥脱嗜酸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冻干制剂制成胶囊可治疗口腔感染。
四、公司研究项目
公司从1988年投资240万元买仪器设备并开始研究乳酸菌技术。1990年被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列入火炬计划并投资200万元支助。同年公司在国内聘请了十二位国家级专家协助,取得如下成果:
1、对37株乳酸菌进行培养、分离、训化,使其在人体温度摄氏36度条件下进行良好的繁殖。成为具有越强繁殖能力的菌株,使其每克活菌含量高达100亿个以上。据资料统计,至今为止国内科研院所还没有突破活菌100亿大关。北京路德生物公司至今仍从日本高价进口冻干乳酸菌粉(路德公司在昌平工业区,三株公司分公司)。
2、使只能在液态物质是存活的乳酸菌变为能在固态物质中存活。此项目高难度技术突破至今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据行业资料,以色列、丹麦、美国等都在研制干燥乳品。公司已于1994年完成此项技术,使液态发酵乳变为固态发酵乳,达到乳酸菌在固态物质中含有活菌每克达100亿个以上,并能使活菌在固态物质中存活18个月以上的成果。同时并开发生产三大系列十四个品种的产品。
国内外产品如:丽珠肠乐、培菲康、金双歧、整肠生、天山奇、日本表飞鸣、美国妈咪爱等产品活菌会含量均没有越过每克0.5亿个,活菌存活期限不超过四周。中国药检所及原轻工部总工程师肖家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士孟照赫已证明此点。文章发表在《中国食品报》上。
《南方都市报》于2001年3月26日用四个版面论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也已证明了此点。
3、公司训化的乳酸菌,将全部菌种训化为在摄氏36.5度温度下进行72小时培养繁殖,并采用人体必需的高蛋白作为工业化培养基,完全可以通过宿主的胃酸、胆汁而不被“杀死”,最后定殖在宿主的肠道中,并在宿主胃肠道中每11分钟繁殖一代,以几何级数增殖。这在国内目前尚无第二家能掌握此项工业生产技术。
乳酸菌为生理性菌群,它伴随宿主终生。实践已证明“长寿老人,他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含时是常人的10倍以上”。故产品中的乳酸菌主要作用是能通过宿主的胃酸胆汁后定殖,否则产品是无效的。
4、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许多代谢物,它对人体健康,治疗疾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人体容易吸收的钙、铁、磷等物质,并含有大脑发育的脑苷脂类物质。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
1996年,公司对乳酸菌的细菌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乳酸菌中提取了多功能肽对神经系统有非常好的保健及治疗作用,而多功能肽对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有非常好的保健及治疗作用,它是治疗H型糖尿病不可多得的药物。从乳链球菌肽的生物功能角度来审视,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能更多地了解开发和深入研究此类物质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细菌素是一类抗菌物质的总称,与青霉素等抗生素不同。它是多肽和蛋白质类物质,分子量小,而且具有复杂的结果。它与抗生素的根本差别是:大部分细菌素只是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损害作用。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由于种类多,无毒,大部分基因位于质粒上、分子量小、含修饰氨基酸、结构复杂,因此被认为是分子遣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皮肤保健、抑制致病菌、治疗口腔炎症、调节肠道菌群的好材料。
5、粉状料直接压片技术
使乳酸菌在液态中存活,变为固态存活是一种基本性质的改变,人们又如何去食用它呢?目前国内市场上只有粉剂包装,胶囊包装,在压片技术上还没有突破。
国内外制药工业压片技术,是先将混合后物料,加溶剂(或水)制成颗粒,干燥后进行压片,而微生物受热温度最高不能超过42摄氏度,而干燥均需60摄氏度以上温度,故不能采用压片技术,进行包装。
公司经多年、上千次试验,终于完成由粉状物料直接压片。
6、乳酸菌素在医学应用综述
乳酸菌在医药中的应用起源于乳酸菌的食品保健作用。十八世纪初俄国科学家梅契尼科夫(Metchnikff)通过对保加利亚及北高加索地区的长寿基因分析,结论来源于该地区的食物——酸乳制品(Yoghurt)。自此开始了人类对乳酸菌的研究与应用。
乳酸菌,是指能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出乳酸之细菌的总称。而在发酵过程中,除产生乳酸、醋酸外,还产生许多抗生素,固而将乳酸菌的发酵代谢产物称为“乳酸菌素”。
一、人体菌群关系与微生态平衡:
随着科技进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乳酸菌的认识已由早期的四个属,扩展至十一个属[1]:
1、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2、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
3、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4、足球菌属(Pediococcus)
5、有孢子乳酸菌(Sporolactobacillus)
6、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7、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
8、肉品杆菌属(Carnobacterium)
9、徘徊球菌属(Vagococcus)
10、四体球菌属(Tetratenococcus)
11、双岐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人类肠道内的细菌总数约为100兆个。当婴儿在母体中时,属无菌状态,但出生一天以后,便可在粪便中捡出1000亿个以上的大肠菌、肠球菌、腐败菌等细菌。同时,在出生第3-4天,大便中出现了双歧菌等乳酸菌。此后,大肠菌和腐败菌逐渐减少,乳酸菌逐渐增多。至断乳前后,婴儿的菌群变得与成人基本相同。在种类和数量上趋于稳定。形成了安定、平衡的两大势力,与人体形成了共生体系。
正常菌群是以原生菌为优势菌群,在数量和空间上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正常的生态效应。而在外环境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病理过程称为微生态失调。这种失调主要有外环境不适、患病、治疗、外袭菌入侵、抗菌药物影响等。
老年期后,机体稳定的菌群体系逐渐被破坏,肠内双歧菌等乳酸菌逐渐减少,具有代表性的腐败菌——产气荚膜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害细菌逐渐增多。这是由于胃酸功能降低,肠功能衰退等生理老化所致。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内菌群也出现了老化现象。在这种老化的肠内,腐败细菌大肆活动,大量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随血液输送至全身,进一步促使老化,成为疾病的根源。
二、乳酸菌素的杀菌机制:
据“Wedar biotechnology”资料介绍,乳酸菌素的抗菌功能主要是利用其蛋白质结构上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电价,具有类似清洁剂功能,可造成指标菌细胞膜结构部分改变。其杀菌机制是先吸附在指标菌的细胞膜上,再侵入膜内而形成通透孔道,以引起胞内重要物质如ATP、K+等流失或生化反应障碍,而导致指标菌死亡。这一机制与抗菌素不同,具专一性。完全不产生抗药性、毒性,同时不易被小肠中胰蛋白酶破坏,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另有专家指出:乳酸菌在繁殖中代谢出有机酸(乳酸)降低了肠道PH值,从而抑制嗜硷性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抑菌素(bacteriocins),抗菌素(antimicrobial)及去结合型之胆酸(deconjugated bileacids)以抑制致病菌生长。
三、乳酸菌素治疗各类疾病临床研究摘录:
1、腹泻与便秘:
乳酸菌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始于胃肠道,故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论文均颇丰厚。
吴建国选择147例腹泻病例进行实验,治疗组87例使用乳酸菌素片,对照组60例用常规疗法。结果显示,乳酸菌素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显效快,止泻效果好,住院天数缩短,总有效率达95.4%。王其新、朱莲在“多维乳酸菌散治疗迁延性婴幼儿腹泻28例观察”中认为迁延性婴幼儿腹泻病因多、病情复杂,长时间腹泻易引起营养不良,造成蛋白质合成减少、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机体和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实验证明:服用乳酸菌制剂,见效快、疗效持久、病儿体质恢复快,维护了小儿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杨晨炜通过“乳酸菌素片治疗小儿腹泻87例疗效观察”向我们强调了乳酸菌素灭活菌体制剂在治疗过程中可与抗生素配伍使用的优点。他认为:小儿因各种原因如滥用抗生素、疾病干扰或饮食不当,使肠道内正常寄生菌数量明显下降,生物拮抗作用减弱。病原趁虚而入,导致腹泻。故维持和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是防治小儿腹泻的重要措施。实验表明:总有效率达85.1%,说明乳酸菌素片对小儿腹泻有较好的疗效。袁鸿娟在成年人中进行“乳酸菌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实验。该实验选择病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3岁,分乳酸菌素组(40例)和氟哌酸组(35例)。二组病例治疗前,均有发热、腹痛、脱水等严重感染症状。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素组总有效率97.5%,而氟哌酸组为74.29%。说明乳酸菌素治疗成人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与小儿一样有效,值得推广。师廷明、王美清等所作的“复合乳酸菌预防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则对小儿肺炎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预防性使用乳酸菌素而避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由此而产生的腹泻也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应引起广泛注意的临床给药关系。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欠成熟,对食物耐受性差,而小儿成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肠道功能易发生紊乱。这一状况在临床上常见的除腹泻外,表现最多的还有便秘。高翔、杨东山等“番泻叶和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小儿慢性便秘的疗效观察”。该实验使用番泻叶每天0.01g/kg体重,用开水泡5min后频服,乳酸菌素片0.4g/片,<1岁,每次0.2g,<5岁每次0.4-0.8g;>5岁,每次0.8-1.6g,每天3次,对照组用开塞露或开塞露加口服液体石蜡。实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3%。证明治疗组疗效快,作用持久,(回访患儿最长停药后2年未再出现便秘),远期疗效满意。郭红艳选择“多维乳酸菌治疗婴幼儿便秘56例”。进行实验,实验证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大大高于对照组(58.70%)。即便是粪块干燥,坚硬,排便困难的患儿,在使用乳酸菌后也可在1-2天内顺利排便,效果十分满意。
2、消化性溃疡:
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认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的张凤莲等通过“乳酸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证明口服乳酸菌素后,药物可均匀覆盖消化道表面,并维持6h之久,可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消化道表面,从而避免损伤组织,也可以增强粘液凝胶的内聚力、弹性和存在时间,从而增强粘液屏障,保护胃肠粘膜。这一思路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以菌制菌,标本兼治,不失为一条可以探索的新径。
3、急性肠炎:李志刚、杨宝兰、徐进在“乳酸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抑制作用的研究”一文中,对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E.coli0157:H7,开展了抑制作用的研究,效果令人满意。而侯艳梅、薛萍二位女士所作的“乳酸菌素片加潘生丁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观察”,则对乳酸菌素“可选择地杀灭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并对乳酸杆菌等正常菌群起扶植复壮作用”给予了肯定。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8%(对照组80%)。说明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肠粘膜屏障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4、肝、胆疾病:
李丽玲使用“多维乳酸菌散佐治新生儿黄疸”,使消黄时间加快,病程明显缩短,取得了可喜效果。她认为,这是由于使用乳酸菌素A、增加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加速了胆红素的排泄;B、增加了有益菌,能生成多种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而林洁、廖志的“多维乳酸菌素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一文,则报导了使用乳酸菌素后在退黄时间缩短,胆红素明显下降上与前面一例形成佐证。说明乳酸菌素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上疗效确切。
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的林敏西等研究了“慢性肝炎的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乳酸菌素治疗效果”。研究证明乳酸菌通过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及嗜乳酸菌菌体分泌的表层蛋白对肠道粘膜细胞有强大的粘附作用,形成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侵入。此外乳酸菌造成的肠道酸性环境对革兰氏阴性病菌有拮抗作用,并能控制腐败菌的繁殖,使内毒素及毒性物质生成与释放减少,血中内毒素下降,LLT转阴,从而减轻内毒素血症及毒素物质对肝脏的损害。
酒精性肝病是全球性严重的肝病之一。长期大量酒精摄入不仅导致肝脏病变,还会引起胃及消化道疾患。北京佑安医院的段钟平等研究了“乳酸菌素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和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用大鼠分为:乳酸菌保护组、酒精攻击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乳酸菌保护组动物血中乙醇浓度低于酒精攻击组。乳酸菌保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酒精攻击组。病理检查结果:乳酸菌保护组胃和肝脏组织学基本正常。而酒精攻击组大多数显示胃粘膜糜烂,上皮细胞脱落,肝脏严重大泡性脂变。说明乳酸菌通过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从胃内的吸收,减少细菌/内毒素移位,起到了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5、心、脑血管疾病:
关于乳酸菌素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不少的学者作过研究,台湾学者林庆文教授指出:“美国与日本的研究都发现,肠道里乳酸菌比较多的人,胆固醇值比较低;肠内乳酸菌少,胆固醇值就高。乳酸菌还具有排泄体内脂肪的作用,因此认为(乳酸菌素)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Ferahara M,则认为:动脉硬化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作用和氧化过程有重要关系。他通过实验证明服用乳酸菌素的人在体内有抑制LDL氧化的作用。而中国学者郑坚则在“乳酸菌对血脂的影响”,详细讨论了乳酸菌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探讨了乳酸菌影响胆固醇及动物血脂的机理。他的研究证明:乳酸菌对机体发挥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有三种物质:有机酸、特殊酶系、细菌表面成份。具那淑敏等1998年在“嗜酸乳杆菌发酵代谢产物分析”中所言:乳酸菌素中的有机酸有:乳酸、正反丁烯二酸、乙酸、异丁酸、六碳脂肪酸、丙酸、丁酸、琥珀酸。而贾士芳、郭兴华在“活菌制剂的现状和未来”中则报导了乳酸菌除了具有一般微生物产生的有关酶类外,还存在一些特殊酶系。如产生合成有机酸、多糖、维生素的酶系,分解脂肪、乳糖、酪蛋白、胆酸、亚销胺的酶系,控制内毒素的酶系,降低胆固醇的酶系等。乳酸菌的菌体表面含有脂磷壁酸、肽聚糖和细胞壁蛋白等能与肠粘膜细胞牢固结合的特异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乳酸菌能在肠道中粘附定植并发挥其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俞筱倚在实验中向我们证实:乳酸菌对血脂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用乳酸菌发酵的乳清饲喂老鼠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胆固醇值最低。经对无菌大鼠和普通大鼠的研究发现,在无菌大鼠的粪便中含有胆固醇,而普通大鼠的粪便中则含有粪固醇(氢化的胆固醇衍生物),这说明乳酸菌可以将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粪固醇并排除体外。实验证明:乳酸菌在体外和体内对胆固醇均有降低作用,体外的作用机理是同化作用和共沉淀作用的共同结果。体内降低胆固醇与乳酸菌在体内的代谢以及其发酵产物所产生的酶等有关。
6、口腔疾病与鼻炎:
《读卖新闻》2002年5月14日报导;日本东海大医学部古贺泰裕教授的研究发现,乳酸菌具有对龋齿和牙周病的预防效果。基础实验证明,从健康人口腔中分离出的乳酸菌有抑制龋齿菌活动,阻碍牙周病菌繁殖的的作用。实验中,将乳酸菌制剂给60名志愿者以每天五次计,25片的剂量连服8周。结果证明,口腔内的牙周病菌数量4周内减少到1/20以下,龋齿溶解牙齿时不可缺少的非溶性葡萄聚糖8周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古贺教授认为,用牙刷来清理牙齿内污垢是传统的物理方法。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增加另一种方法服用乳酸菌素。
另据报导,“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台)林晓娟的研究小组,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对象60人为实验组,20人为对照组,开展服用乳酸菌双盲法实验30天。经统计学统计证明,服用乳酸菌之患者鼻炎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经血液检测,作为过敏程度指标的IgE抗体,实验组在受试后明显减少。对照组则无变化。而免疫力指标的r-干扰素,实验组也明显增加。
7、妇女疾病:
1992年美国纽约州长岛犹太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对患有阴道炎的妇女,每天服用乳酸菌素,半年内复发的情形原少于没有服乳酸菌的妇女。
而据《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osease》(《感染疾病期刊》)(美)中的一篇文章报导,妇女阴道中与人体肠道一样,同样拥有正常的菌群,而这些菌群是以乳酸菌(Lactobacilli)为主,他们分泌出一些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物质,保持着阴道的健康,据报导,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Dr Joan Kreass研究,乳酸菌在妇女阴道中的存在,能够预防HIV爱滋病毒和淋病双球菌的繁殖,研究发现,阴道内有乳酸菌群的妇女被HIV-1病毒和淋菌感染的机会比没有乳酸菌的妇女低,而经常发生阴道炎的患者(也就是正常菌群最不活跃),被感染的机会最高。所以,该学者呼吁女性患者不可乱买药品来防止阴道感染,以防因滥用抗生素而杀死阴道中的乳酸菌群,而导致菌群紊乱。
8、提高免疫力与防治肿瘤:
关于乳酸菌防治肿瘤的功能,有不少持怀疑态度,然而下面这些科研工作者为我们证实了乳酸菌素的这一特殊功能。保加利亚毒理学家D.措内夫斯基,微生物学家R.埃尼科娃和病理学家N.多切夫于2002年作了乳酸菌不同菌属的抗肿瘤实验,在他们的实验中采用改型模型以1.2-二甲基肼(DMH)作为诱导剂,诱导肿瘤,同时以约1/50LD50的剂量分别用砷、铅或与亚硝酸盐联合进行染毒,在饲料中加入不同菌种的乳酸菌素,实验证明,所有乳酸菌素菌种对改型的DMH诱导的试验动物小肠和直肠肿瘤,均有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他们认为,这一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钙离子、亚油酸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抑制肠道内厌氧梭菌等腐败菌的生长。同时,乳酸杆菌分泌水解酶,分解肿瘤细胞,促进免疫系统产生应答。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生物学的科研人员所作的实验发现,乳酸菌能够有效的抵制基因与染色体变异。这是由于乳酸菌能够分离抗诱变物质(诱变物质可致癌)实验证明,乳酸菌能用不同的方法消灭诱变物质。首先,它能分离出蛋白酶,其次,它能很好的抑制诱变物质的活性,而乳酸菌的细胞又像抗氧剂一样,能够消灭自由基。他们还发现,乳酸菌不仅能抑制基因突变,还具有预防癌变,消灭致癌物质,抑制肿瘤继续生长的作用。
中国学者顾瑞霞,伊萌则对乳酸菌抗肿瘤研究作了全面分析,他们从“抗肿瘤乳酸菌的种属”、“抗肿瘤活性的代谢产物”、“抗肿瘤作用机理”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他们认为:乳酸菌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调 节剂,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而作用机理有:1、抑制转化致癌物质的粪便酶的产生及活性。2、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促进,3、诱导NO的产生,4、具有抗突变活性5、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的代谢途径6、细胞膜接触抑制的功能。
乳酸菌素在医学中的应用日趋深入。由于其功能广泛和机理独特,非化学药品与中药品种可替代。所以,已由最初的“助消化”而延展到临床界的许多类别。在人们长期使用抗生素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长期使用化学药品而毒副作用难以克服的情况下,更多的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了生物学领域。试图用生物防治方法,以菌治菌,重新建立起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来解决其他药物与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7、公司开发的产品
1)、维平安胶囊
本品采用三种活性乳酸菌与八味中草药(药食两用)制成胶囊,对胃肠道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有全部药检,病理,稳定性、毒性及四家大医院(三甲级)临床报告。
2)、活性乳酸菌蕃茄片
3)、活性乳酸菌恰麻姑片
4)、贝菲康
5)、九神(醒酒)
6)、妇炎康(女性用品)
7)、鹰咀豆营养粉
8)、活性乳酸菌固态饲料添加剂
9)、活性乳酸菌液态饲料添加剂
10)、活性乳酸菌冻干粉
11)、活性乳酸菌干燥粉

     欢迎投资合作!联系电话13903008206(王东平)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以菌治菌可治猪流感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