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667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26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重新定义公司
重新定义公司
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TED中国化之路
TED中国化之路
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
学习方法论
学习方法论
山寨文化与社会解构运动
山寨文化与社会解构运动
互联网思维经济学逻辑
互联网思维经济学逻辑
互联网与资本主义
互联网与资本主义
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
可删除互联网
可删除互联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美国的世代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何谓某某一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某某一代”如今已成为称呼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代名词。今天的信息时代,人们最常听到的就是“Y一代”(Generation Y)。

(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代

  “Y一代”原指在美国出生于1981到2000年的一代年轻人,也被称为“千禧一代”(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他们强调自我主张,同时也追逐物欲,注重品牌。美国的Y一代有5700万之众,是美国目前最有潜力的高消费(high-maintenance)群体。因为他们大多是“婴儿潮一代”(Baby Boom Generation)的子女,所以又被称为“回声潮一代”(Echo Boomers)。 Y一代精通科技(tech savvy),伴随他们成长的是手机(cell phones),笔记本电脑(laptops)、 因特网(Internet)、iPod、运动型多功能车(SUV:Sports Utility Vehicle)、自动取款机(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等。 “Y一代”在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上与传统一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从小娇生惯养(pampered),崇尚个性表达,追求自我,奉行“想说就说”的人生观(speak-your-mind philosophy)。在中国,Y一代通常指独生子女一代,也被称为“80后”一代。

  “Y一代” 很大程度上得名于他们的前一代“X一代”(Generation X)。 “X一代”来自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朗(Douglas Coupland)1991年出版的名为《X一代:加速文化的故事》(Generation X:Tales for an Accelerated Culture)的小说。X一代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他们不具有他们前辈十足的乐观主义,深谙迅速变化的世界、日趋减少的资源等社会现实。 因他们对前途无法预定,又不愿从事、采取已适应于他们父辈的职业和生活方式。这样,他们的人生品质便成了“未知”或“虚无”的。为此,库普朗便冠以这代人为“X一代”这一称谓(X表示“未知数”)。按照字母顺序,“X一代”之后的新一代便称之为“Y一代”。

美国内战后的几代:名称  出生时间 
Z一代(Generation Z) 2001年 -至今 
Y一代(Generation Y) 1981年-2000 年
X一代(Generation X) 1961年-1980年
婴儿潮一代(Baby Boom Generation) 1946年-1960 年
沉默的一代(Silent Generation)1925年-1945 年
大兵的一代(G.I. Generation)(注:G.I. 指代Government Issue) 1901年-1924年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1883年-1900年
传教士一代(Missionary Generation) 1860年-1882年

更多美国人世代的绰号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人自有史以来,一直把他们的同胞冠以独特名称而将其分门别类。这些绰号未必十分准确或合乎逻辑,但人们依然惯于使用它们。自4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种绰号有:

(图)世代划分世代划分

  ·波比短袜派(BOBBYSOXERS,40年代早期):

  崇拜伤感歌星的十几岁女孩,她们一律穿着盖至踝部的短袜。每当感伤歌手们在现场演唱时,她们都要为之哭泣,有些甚至昏厥过去。

  ·沉默的一代(SILENT GENERATION,50年代早期):

  形容在艾森豪威尔年代大部分美国人的心理,他们满足于默默遵循流行的商业及社会准则。

  ·垮掉的一代(BEATNIKS,50年代中期):

  这一小伙人是时代的流浪者,他们比对职业和社会行为更醉心于音乐和诗歌。蓄长发,穿奇异服装。

  ·嘻皮士(HIPPIES,60年代晚期):

  这伙人宣扬爱情与和平,反对越南战争。

  ·易比派(YIPPIES,60年代晚期):

  国际青年党的成员,以集体拒绝遵守法律和抗议越南战争闻名。

  ·沉默的多数(SILENT MAJORITY,1969年):

  前总统尼克松用来形容他的支持者。这些人“个人的言词不甚丰富,观点不甚多姿,不足以制造新闻,但他们的集体观点一旦变得明确,就能够创造历史。”

  ·唯我的一代(ME GENERATION,1976年):

  把社会道德置于一旁,轻率地陷入对自我满足的追求之中的年青美国人。

  ·预科生(PREPPIES,70年代晚期):

  雅皮士的先驱。衣着整洁,具有名牌大学学生派头的人。

  ·旁客(PUNKERS,70年代晚期):

  以稀奇古怪的服饰、发式和刺耳的音乐表示对社会的抗逆,甚至对暴力和无秩序状态拥护的青少年。

  ·山谷姑娘(VALLEYGIRLS,1981年):

  形容那些喜好寻欢作乐、穿独特衣服、说隐语、唯利是图的青少年。

  ·低等公民(UNDER CLASS,1982年):

  一部分处境贫困的美国人。

  ·雅皮士(YUPPIES,1984年):

  年青的职业家,收入丰厚,生活水平很高。

美国是如何划分“世代”的?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个社会或者国家,在任何时代总是会有老中青少数代共存。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体制等就是在这世世代代的交替之间继承、发扬,或改革、演变。

(图)各世代人口比例划分各世代人口比例划分

  了解自身所处时代和社会上各代人的情况,有利于人们为自己定位。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尤其是新移民来说,更有必要了解目前我们身边生活的各年龄阶段的美国人的特征,才能使自己尽量适应本代人群体并融入主流社会。有孩子的家长们还应了解青少年世代特点,才能以适合的方式培养新一代。

    如今中国也有“生于七十年代”、“八零后”等说法,但我觉得这样以十年一个年代来划分“世代”太表面太笼统,是一种追求表面化的“浮躁”心态,这种机械划分并不能反映历史事件对人们的影响。么大个中国,那么多搞社会研究的人,怎么没有人认真研究世代划分问题?不要以为这种研究是赔钱没实用性的纯理论,这其实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就看政府和商家是否有远见卓识了。

  美国的许多机构都对不同世代的人群进行专门研究,除了教育心理、社会服务、政府统计等部门外,最肯花财力人力聘请专家调查研究当今不同年龄族的,还有大型零售商、名牌生产厂家、及广告行销业者等。

  这在美国这样的典型市场经济商业社会中不足为奇,因为市场消费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不同年龄的群体,因其成长年代的社会状态与环境的差别,形成性格爱好各异,道德准则、价值观和消费观念也大相径庭。如果生产、销售和广告业者不及时根据每代人的特性而调整产品商品和宣传方式,就没法吸引顾客赚钱,也不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此需要进行的“世代”的划分研究,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口繁衍的生理“代”有所区别。人口自然传宗接代一般是约二十至二十五年为一代。但调查研究发现,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乃至兴趣爱好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周期,要比自然出生代的周期来得短,约为十三到十八年。

  专业分析还显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代人的个性形成最为重要,而青少年时代遇到的社会大事件会给同代人留下最终生难忘的印象。每代人成长期的不同环境和社会状态,不仅塑造着同龄人之中每位个人的性格,也造就了整个一代人的群体性格和共有价值观,而这些共同特征就成为专家们划分“世代”的依据和标准。

  以此来分类划代,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可说是个 “五代同堂”的社会大家庭。在美国这个地域广阔、种族多元的移民国家,虽然地区人种及文化传统、经济收入与教育水平的差异,使各族群及个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年龄的差别是对人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一项因素。所以同一“世代”的人中虽然很多元化,他们却有其成长时代的共同烙印。如今美国的这五个世代人的性格特征与价值观就各有千秋。这一系列文章,对人们了解美国的现存世代,以及如何研究划分世代问题,或许有所启发。

二战世代∶饱经忧患,谨慎保守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二战世代”(WW2 Generation)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33年之前出生的人,如今这代人都已经是年逾古稀之“银发族”。

  他们的童年成长期正逢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二次大战。这代人记忆最深的是战争和贫困。我的美国同事说,其父母属于那代人,一直难忘当年家里因没有燃油木柴,在严冬不得不把上好的家具劈开烧壁炉取暖。这些惨痛的经历为这代人留下深刻的心灵创伤,使他们的性格趋于稳重保守,但也造就了他们的吃苦耐劳和坚毅顽强精神。

  二战一代人平均教育水平较低,因为在他们的少儿时代,美国尚未普及高中义务教育。而在那美国近代史上经济最困难又战云笼罩的时期,能有多少家庭有足够的财力和心情供孩子取得高中文凭?更别说读大学了!

  然而,教育程度并未影响这代人自强不息。饱经坎坷的二战一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富有强烈的责任感,道德观念正统。他们以努力工作换来美满家庭生活,甘愿为国家的复苏而效力献身。他们成熟、冷静,妥善处世,该群体中有相当数量者参与社会政治服务,成为从地方到国家的官员和领导。

  二战世代曾为国家承担苦难,也曾经是战后重振美国经济的功臣。今天,这代人夕阳晚照,领导阶层中仍有他们的身影。作为普通百姓者也关心时事和社会,退休后只要力所能及就依然乐意义务服务。这些老人家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仍是选民中最积极投票的一群,因此影响着许多国家政策的制定。君不见美国国会和总统拍板定案,或是政客们拉选票,都不敢忽视这个庞大又有影响力的老年选民群体。

  不过,在经济财力上,这代人目前多依靠社会福利和退休金生活。而且历尽沧桑的人生经历,培养了他们勤俭节省的品格,也注定他们的投资和消费心态比较保守谨慎。久经世故的精明,使他们不会轻信商业宣传和媒体蛊惑,何况人生已是黄昏,他们不再作投资发财美梦,只想安度晚年。二战世代最关心的是医疗保健服务、社会福利、老人住房、还有排解孤独却非奢侈的社交与娱乐。

摇摆世代∶沉默隐忍,谦逊厚道编辑本段回目录

    “摇摆世代”(Swing Generation)出生在二战期间的1933年至1946年,也有人将他们称为“沉默世代”(Silent Generation),如今这批人处于中老年交界期,逐渐跨入退休者行列。美国当今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左右,也就是说,没到这岁数的都还算不得“老年”。而且与中国的退休年龄似乎越来越年轻正好相反,美国人的退休年龄还在提升,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寿命延长,可以有更多的年头贡献,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人得工作更多时间才能挣够退休金供年老力衰时享用。

  在这代人的童年时期,家长们正经历着战争和经济困难的重大压力,因此在财力和生理心理上都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照,这影响到这代人的性格塑造。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因为当时年幼而对战争和萧条记忆模糊,但那非常时期却着实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之所以称他们“摇摆”,不仅是他们的成长期曾赶上“摇摆舞”流行的年代,更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独立而坚强的个性,价值观不固定,思想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经常不是拿不定主意,就是放弃自己的主张。有些人虽然看来颇固执己见,观念却往往是依从他人的。这代人当年成家普遍较早,据统计,结婚年龄男人平均23岁,女性平均20岁。 摇摆世代∶沉默隐忍,谦逊厚道  他们尊重家庭价值,但却往往依附长辈小辈而丧失了自我。无论是政治观点、生活信念、道德准则,还是消费意识,这代人中的有些人比较接近老一代的二战族,也有些人比较倾向下一代的婴儿潮,还有些人会在上下两代间左右摇摆。

   之所以称他们“沉默”,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想、不愿、或不敢发出自己的呼声去影响社会。他们相对柔弱的性格和消极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他们顺从谦让、忍辱负重、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与“二战世代”相比,这代人成为政治领袖者相对较少,在美国的各级政府和政治体系中留下一段年龄断层。不过,沉默世代中也出现过马丁·路得·金那样的著名政治领袖。 

  我有位属于此代人的美国同事说过,小时候她家境贫困,从来没有向家长索求礼物的奢望,记得母亲攒了好几年钱才为她买了个洋娃娃。因此他们这代人学会了耐心等待,对任何事不求速成,习惯于听从而非创新。他们为人厚道诚恳,但对待事业却较消极被动,例如常会告诫别人什么不该作以免得罪他人影响工作,却不大提得出如何知难而进的积极办法。

  虽然这个群体可按年龄划为同时代的一群,商业市场却很难将这摇摆的一代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因为他们的消费兴趣和投资心态有太大差异,需要把他们分解融汇入其前后两代人之中去区别对待。

婴儿潮世代∶积极稳健,当前栋梁  编辑本段回目录

   “婴儿潮世代”(Babyboomers)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名词。在二战之后的1946—1964年间,美国共有七千五百九十多万婴儿出生,约占美国目前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这群人正是人到中年的壮年族和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图)每个世代都有自己的骄傲每个世代都有自己的骄傲

  二战后百废待兴的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战场返乡成婚、养育子女的人们,不仅创造了美国史无前例的生育高峰,更渴望战后新生活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因此战后婴儿们从小受到较好的关照,身体和性格健康成长。加上国家对经济和教育大力重振,他们也有机会受到更好教育。

  婴儿潮们跨越了上一代的摇摆与沉默,在性格上具有“二战世代”的坚定成熟和社会责任感,却少有贫困的心灵阴影。而越南战争和暗杀肯尼迪总统这样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令他们铭记终身。青春期正逢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少婴儿潮曾随波逐流走过弯路,继而浪子回头,变得更加成熟稳妥。参加过越战的人们,虽有人消极沮丧,更多的人锤炼得果敢坚强。

  这代人处世态度积极而慎重,富有挑战性却不盲动,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些优厚条件给予他们在各方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如今,婴儿潮们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栋梁,也是国家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从当今总统、国会议员、各级政治领袖,到财富大公司的头目、经济大亨、百万富翁,乃至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各领域的权威名流,大多是婴儿潮一代在挑大梁。

  就连最普通的“婴儿潮”平民百姓,目前也多是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房产事业,生活水平从小康到富裕。而这代人的成就是靠他们辛勤努力得来,他们多数是工作狂和实干家,为事业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他们多成长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既重视家庭价值善于分享,也懂得享受和消费。

  庞大的人口群和强劲的财力,使他们具有旺盛而持久的市场购买力,当然是商业广告不可忽视的目标群体。而婴儿潮们对商业品牌的每一次认同,都会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尤其左右着作为美国消费支柱的房地产和汽车市场。尽管经济条件超越任何前辈,婴儿潮们的消费观念却讲求实际而不爱摆阔。拿买车来说,当年因油价高涨,这代人抛弃爱国情结而青睐省油的日本汽车;继而因拖而带女的需要,而购置能载人装货的箱型车(Station Wagon)、皮卡(Pick-Up),近年又发展到中意微型巴(Mini Van)和多功能车(SUV)。可以说美国的汽车市场长期由婴儿潮牵着鼻子转。

    房地产市场也同样,婴儿潮们普遍乐于购房安居,当年因这代人家庭人口增长的需要,促使美国房地产热销点从多家庭小型公寓转到单家庭屋,而且房屋规模不断加大。尤其在二十世纪末的经济腾飞期,正当壮年的婴儿潮们正逢人生与事业的高峰,大型豪宅的需求剧增。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子女逐渐长大离家,越来越多的婴儿潮变为“空巢族”并向老年迈进,遵循美国人越上岁数房子越住越小的趋向,对较小型住宅乃至老人公寓的需求又会恢复,又会引领一波房地产新潮流。因此如今购置豪宅并盼其升值者,得考虑在主导美国购房市场的人口庞大的婴儿潮世代需求转向之时,豪华大屋是否还能卖好价钱?  

  目前婴儿潮们多数有子女正在或将要读大学,因此他们的生活原则是首先保证家庭开销和子女教育。在有充足财力余地时,他们敢于投资并勇于承担风险,他们阅力丰富精明能干,却鄙视盲动与投机心态,为退休养老进行筹划已成这代人的当务之急。

  这代人目前很注意健保养身,讲究饮食科学营养。他们从小锻炼得动手能力强而喜爱活动,工作之余多有自己的爱好,包括自己修房种花制作物品,或者旅游健身参加运动。他们似乎精力旺盛永葆青春,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未来二三十年,婴儿潮一代仍然会是美国社会的主导力量。

未知世代∶主观多变,潇洒自信编辑本段回目录

  未知世代(Generation X)出生在1964年至1976年之间。目前这批人构成了美国的青年成人族群,也是各行各业的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他们出生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能源危机和持续高通货膨胀时期。这影响到美国人养育家庭的信心,因此婴儿出生人数大减。2000年美国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不少地区,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比十年前减少很多。

(图)X一代X一代

  他们的童年赶上了美国继二战之后的又一个混乱时期。反对越战、性解放、女权运动、颓废派……各种异类思潮迭起。陷于糊涂境地的年轻父母们,对如何引导幼年子女感到迷茫。因此这期间生长的孩子的个性塑造似乎也有些混淆,但他们身体素质良好,平均教育水平比任何前辈都高。由于每个家庭中的子女数较少,一些人从小养成专横独霸性格,这使他们集争强好胜的竞争能力与好高骛远的狂妄性格为一身。
  
  之所以为这代人冠以“未知数”称号,是由于这代人的心思难以摸透。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城府深厚或封闭隐讳,恰恰相反,这代年轻男女非常开放坦率,乐于表白自己。然而,他们的想法多变,兴趣万千,永远不会按照一定的模式生活工作,喜欢不断追寻新的刺激和挑战。稳重惯了的老辈们总也跟不上他们的变化节奏,因此老也琢磨不透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想干什么?

  这些年轻人目前已是美国经济尤其是高科技等新兴行业中的基层主力。后生可畏!老一辈的婴儿潮们虽然还在许多领域占据着核心或管理阶层的地位,但已经感觉到这批青年人强力竞争的威胁。  

  但这代未知青年普遍缺少忍耐力持久性,也缺乏忠实心和责任感。不愿像前辈那样,从最低层的岗位做起,再慢慢熬到管理阶层和领导岗位。他们自认为天生是当总裁或主管的材料,如果对工作不满意,或者认为没受到重用,或者发现其他更能大显身手的职业,他们马上跳槽,义无反顾。二十世纪末如泡沫般大量泛起的高科技新创公司,也大多是这代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所为。这代人步入美国社会经济舞台,促进了社会的流通性,为一些墨守成规的行业和单位增添了活力,但也助长了职业跳槽率和公司生亡率,为一些行业乃至社会埋伏下不稳定因素。

  他们许多还是单身贵族,少有家庭子女拖累,又喜欢追求新鲜,讨厌一成不变。因此对他们来说,经常换工作搬家,与其说是谋生需要,不如说是人生爱好。他们的道德价值观也与老辈们差异极大,重视社会交往超过家庭亲情。

  如今这代青年已经年过而立,逐渐成长为美国职业人士和中产阶级的新贵,拥有充裕的财经能力和高消费习惯,本应是商品市场的主要目标。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任何商业广告能打动这个群体。

  对行销专家们来说,这群人确实是个解不开的“未知数”!花了许多气力对这变化多端的一代人的消费心理、兴趣爱好、经济能力、社交网络、生活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广告商们,终究仍然不得要领。这一代人没有“族群”意识,不愿意追随模仿别人,每个人都试图保持自身特点。因此哪怕是他们最需要的商品(如服装汽车电脑)或服务(如健身旅游娱乐),都难以通过广告宣传使某品牌在他们当中大批量销售。他们消费大方,却以自己痛快为准则,而非摆阔讲排场给别人看,更鄙视追求物质的守财奴心态,不少人视购屋定居为束缚。对他们来说,人生享受就是迎接挑战。

  但这代人的生性好变绝然不同于“摇摆世代”的无所适从,这些年轻人具有极强的主观意志。虽然别人常搞不清他们究竟喜欢什么,他们自己却心中有数∶我需要什么就买什么,我喜欢谁就投谁的票,绝对不去听信商业广告和媒体宣传。

  这代人对风险投资和创业是赚也坦然,赔也潇洒。处世之道是永不气馁,时刻准备东山再起,似乎没有什么打击能将他们摧垮。这代年轻人初出茅庐便赶上了二十世纪末经济连续十年蓬勃发展的好时光,因而春风得意顺利过头。面对近年开始的经济滑坡及其引发的股市跌落失业破产的新考验,他们是否能浴火重生,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栋梁?还需拭目以待。

  这代人中还有个流行语∶“耶鲁或监狱”(Yale Or Jail)!意思是无论是上名校还是当罪犯,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活得痛快。这似乎有点好坏不辨,但确实代表了这代人的人生哲学。我有个未知世代的年轻美国同事这样解释不同世代对人生的选择 ∶“二战与摇摆世代们是无可选择,婴儿潮们是被迫选择,而我们未知世代是搏斗选择。”他们不想走前辈的老路,既不甘心听凭命运摆布,也不愿身负过重的社会期望,而是希望在与社会、家庭和自我的搏斗中寻找人生新途径。

  在美国短暂的历史中,直到婴儿潮的世世代代,从经济收入讲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而未知世代却是第一个平均收入比前辈下降的世代。是因为上代的婴儿潮们过于登峰造极?还是由于这未知世代本身的选择、搏斗和未知因素太多,而影响了稳定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这代人长大成人步入社会,美国的非营利慈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代人中很多人热衷于以服务社会为职业。他们与婴儿潮们为了生存甘于克己不同,未知世代们希望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相结合,作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在乎挣钱多少。

  迄今,未知世代中已有不少人显示了进入美国社会和政治运作圈的强烈兴趣和行动。而如果到了轮到他们主掌政府权力的时代,美国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这也将是个“未知数”!

  “九.一一”恐怖攻击及其对美国经济的重创,恐怕是迄今降落到这代人身上的最沉重的打击与考验,却给予这批青壮年为重振美国立功的机会。为“坚守自由正义”而赴阿富汗、伊拉克作战的美军官兵,很多是这代人。美国新闻媒体曾以“未知世代上战场”为题,表达对这代人开始承担国家重任的期望。  

新世纪世代∶认同族群,拜金独立编辑本段回目录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的“新世纪世代”(Millennial Generation)如同初生的朝阳,逐渐显露出其光芒的灿烂辉煌。

  这代人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直至进入二十一世纪得期间,世纪之初正是从稚龄小童到二十多岁青年的一群。年龄相差这么大,也能算成同一代人吗?调查研究发现,这批人确实有共同特点。也有人称其为“回声潮世代”(Echo Boomers),因为他们是“婴儿潮”们为人父母之后的回响,也是美国的又一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代人也有“后未知世代”之称(Generation Y),因为他们仍是成长变化中的一代。近年干脆称他们为“M世代”,这个M可以有多种含义和解释,除了“新世纪世代”(Millennial Generation)之外,还有“多媒体世代”(Multimedia Generation)、“多任务世代”(Multitasking Generation)等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越战结束后,美国进入社会经济走向稳定繁荣的时期。家长们可以从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给予孩子良好的照料。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从小物质条件充裕,受教育机会多,因此见多识广,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一起成长,属于在电子时代成长的“e世代”。

  这代人比较自由化,但与父母辈的隔阂(即“代沟”)却比以往各代人要浅,他们愿意与长辈沟通,渴望长辈的关心,并认为能够影响家长。然而,长辈和社会也对这代人寄予高度期待,希望他们将来必须要超过任何前辈,这使他们从小经受的学业事业压力比以往各代都要重。这跨世纪一代人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与略年长于他们的“未知世代”截然不同的是,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长大的跨世纪新一代,也是商业广告的盲目崇拜者。他们几乎相信任何商业宣传,还影响到他们的家长。

  这代人乐于物以类聚,崇尚“族群”与“偶像”,喜欢模仿明星或同伴。大家穿着打扮类似,一会儿都喜欢同样的玩具,一会儿都要看同样的卡通,一会儿迷上同类歌手或音乐。商家们要俘获这帮毛头顾客简直是太容易了。只要不误时机地对准他们的胃口去拍电影、做时装、造玩具……然后通过商业广告大肆宣扬。虽然这些孩子们的喜好不见得能持久,但就这一阵风市场已够商家们大赚一笔的了!

  倒回去几十年,儿童用品商业广告的对象还锁定为成人家长,因为他们才是掏钱的主角。而现在,广告已经直接以吸引孩子为目的,而且效果更加好。只要这些小家伙发话,家长们几乎是有求必应,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来促使他们在学业上加劲努力。

  新世纪世代的年龄跨度较大,因此又可再仔细分类。二十出头的一组,世纪之初正是上大学及初入社会的时期,与只比他们年长不了多少的未知世代相比,确有许多差别。而与比他们更年轻者却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少年族”(TEENS)是指13至19岁年龄者,这青春发育期的一群,在任何时代都被视为难对付、教育问题多多的逆反族。而目前美国社会上此龄少年群体有其独特之处。据统计,当代美国的16到19岁少年男女,平均每人每周的收入是131美元,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同龄少年都“阔气”。这可不是指家长给的钱,而是孩子们自食其力赚来的收入。可见少年打工已是社会普遍现象,也反映出如今的孩子追求尽早独立,并且更具拜金主义,而他们的经济购买力已不可轻视。

  大家是否知道还有“童年族”(TWEENS)?有人将此组年龄划为八至十二岁,也有人主张是五到十三岁,总之是指与少年族衔接的更年幼的群体。当前许多专家及商家已开始像研究少年族一样来研究童年族消费心态。人们恐怕想不到,这群年幼的小娃娃们竟然对美国商品市场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力?!有两个例子可说明一点问题∶其一,美国每年的童年族商品市场额高达三百三十九亿美元。其二,美国的音乐光碟市场,竟然完全是由十到十二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所左右的。

  尽管任何时代的家长们总会对孩子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调查显示,如今的美国社会有着最好的一代少年儿童,他们多数胸怀大志、聪明好学,烟酒毒性交率下降。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却也需要成人的指导(而非管教)。

    如今,这还在成长的一代人中的年长者已经开始步入社会,年幼的也进入了青春期,人们会看到这代跨世纪的新新人类,在新世纪中将愈加如鱼得水。未来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

你是哪一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外国出生的移民及其子女,由于成长经历与普通美国人不同,又有文化习俗的差异,因此其道德价值观及性格特点很可能与相应年龄族群的同世代美国人有较大区别。严格地讲,移民们恐怕不适合按美国的标准来归入“世代”。
  然而,无论老中青少童的外来移民,每个人在美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可能是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一批人。而周围的美国人,也会根据你的年龄把你归类到某一世代之中。如果你的行为思想与这代人完全格格不入,别人会感到你比较怪,这必然妨碍你社交结友,也会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创业。

  因此,移民们尤其应了解每代美国人的特征,然后再为自己找到一个比较适中的位置。这种定位,无需你抛弃本族裔的文化传统和背景经历,而只需在目前情形下调整自己的兴趣与目标,这也是融入主流社会的需要。

  例如,人到中年拉家带口的华人,完全可以像“婴儿潮”那样对工作敬奉职守,对家庭抚老育幼。如果再能够努力学习婴儿潮们的义务奉献精神和积极参政态度,就可以无愧为这一代中的一员。但是,如果不合时宜地效仿“未知世代”的小青年,快速跳槽、大胆投资、敞开消费,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并可能为此付出代价,因为你不可能融入这年轻一代,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真正把快速变化当作人生享受。

  了解美国的各代人,也有益于隔代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年幼的孩子在美国与他们同代人的融和速度远超过成年移民,因此当成年人尚未在相应“世代”中找到归宿之时,孩子们恐怕已溶入他们那一代人之中了。

  家长们在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后,就不会老用“我们小时候如何如何”,或“你哥哥姐姐当年不是这样”来要求孩子。因为家长与子女,甚至平辈的兄弟姐妹之间都可能属于不同世代的人,势必会有完全不同的爱好与需求。

  家有“新世纪世代”子女的家长们,还需理解,这代人的物质生活已够丰富,如果再采用物质上的有求必应来刺激子女向高标准努力的作法,恐怕会适得其反。在讲求独立的美国,虽然还没有某些亚洲国家出现的成年后还依赖家长的“单身寄生族”、“啃老族”等社会问题,家长和全社会也应意识到不可惯养孩子们的物质欲和经济依赖性。长辈们应该为这新一代所作的是,疏解他们的学业压力,对他们多关心交流并分享其想法,让他们通过参与多

样化的社会活动使心理、身体、才智、情商都能健康茁壮愉快地成长。(楼中幽兰部落阁)

中美如何给每代人帖标签?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喜欢用“……后”来给某一代人定位,带标签。比如,60后,70后,80后等。2000后出生的长大成人后,极有可能被冠以“两千后”,或“千禧后”。我估计这种用法是受英语文化的影响所致。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进入80年代,整个60后一代(老张我本人就是60后,呵呵)成为社会上最大的闲散人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代人的整个文化素养不高,有很多人整天无所事事,还有人喜欢打架斗殴,惹事生非。这令当时的年长者们感到十分头痛。于是,就有人按美国人的“……一代”的方式,给我们60后冠上了一个词,叫“垮掉的一代”。一方面是对60后的生活态度表示出他们的不屑与愤怒,另方面则有些自视清高地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真正栋梁,是“有用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截然对立。

(图)四个世代人的劳动力构成四个世代人的劳动力构成

“垮掉的一代”一词一出现,就遭到60后的很多人的反对。但也有一些60后的人,热衷于自己是“垮掉的一代”中的一员。直至1989年的政治风波结束,“垮掉的一代”一词宣告破产,从此以后,6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占话语权的一代,也因此告别了“长头发,喇叭裤”的颓废形象,从良了。

60后从良了,但社会却没有因此停下进步的脚步。但如何找到类似于“垮掉的一代”的词,比较准确地概述70年代后出生的人们,则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时候,也不知道是谁(有知道者,请给老张留言告之),发明了一个词,叫“……后”,来描述70年以后出生的人们。整个社会一下子有了呼应。于是,“70后”就这样被叫开了。接着就是“80后”,然后,就是“90后”,……。这个词不像“垮掉的一代”,是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没有贬低也没有高扬,只是一种描述。

当然,很快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用这种“……后”的东西,来给每代人打标签,有很不科学所以很不严谨之处。不过,尽管遭到质疑,但无奈的是,这种叫法却一叫不可收拾,一路盛行下去,而且看不到一点要消亡的痕迹。依我看,这种叫法不仅不能消亡,可能至少在没有别的新的更准确的表述出现并替代之前,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被抛弃。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已经无奈地接受了这种叫法。

如我上面所说,美国本来就有这种类似叫法。只是所使用的词或表述法,与我们的不太一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给他们自己的每一代人进行分类的。

美国人喜欢的表述是:“The……Generation”。省略号部分就是人们添加新词之处,用来描述某一代人。他们从19世纪时就已经很热衷于用这种方式来表述,以致这种表述法已成为某种传统或文化现象。

1883-1900:共17年时间。这一时间里出生的一代,被美国人形容为“The Lost Generation”。就是“迷惘的一代”。但后来“迷惘的一代”一般被用来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之后的年轻人。

1901-1924:共24年时间。这期间出生的人,叫“G.I. Generation”。汉语翻译就是“大兵的一代”。他们后来也成为了“婴儿潮的一代”的父母。

1925-1941:共16年时间。这期间出生的人被称作“沉默的一代”。英语为“The Silent Generation”。他们主要是出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的时间段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因为太年幼,而不能参战。但他们中有很多父亲都参加过二战。

1942-1953:共11年时间。这期间出生的人,被称作“婴儿潮一代”。他们主要的标记就是出生于二战结束之后。这段时间里,整个世界的人口总数全面增长。他们在青少年和上大学期间,正是上世纪60年代,他们向社会显示出“反文化”的倾向。但此后,却又变成了比较保守的一代。这代人生出了被叫作“X一代”和“Y一代”的人们。

1954-1965:共11年。这十一年里出生的人们,被美国人界定为“琼斯的一代”,英语是“Generation Jones”。是介于“婴儿潮一代”和“X一代”之间的一代人。在中国,则没有办法给这时间出生的人进行准确界定。我们把这期间出生的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为“50后”,很保守很孝顺的一代。另一部分被划分到“60后”。更像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代”。“琼斯的一代”里的“琼斯”是完全为挂标签而挂标签的一个词。不过,这一代人,在美国人眼中还是更具有“迷惘的一代”的特征的。

1964-1979:共33年。这期间出生的人,被美国人定位为“X的一代”。这一代之所以要这样划分,一是与越南战争有关,二与80年代和90年代的流行文化有关。此外,也有其他的叫法,比如,“第十三代人”,或叫“小婴儿潮”等。

1981-1982:老美们将这两年时间里出生的人叫“冷漠的Y的一代”。这词听上去有些怪。这两年出生的人被单独划出来,是因为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柏林墙倒塌之前,就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此外,在西方人的眼中,“冷战”一词十分重要。而“冷战”也因为柏林墙的轰然倒塌,而进入历史记忆之中。而且,从此,个人电脑将开始走入社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现象。这两年出生的孩子则见证所有一切,而且也将随之步入信息技术时代。

1980-1994:共14年。这期间出生的人被称为“Y的一代”,“Generation Y”。也被称作“千禧年的一代”,“回声的一代”,或“数字化的第一代”。这一代人主要的流行文化与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文化相关联。这时期的文化现象主要有大众媒介的大面积流行,互联网普及,以及反恐战争。

1995-至今:共13年。这期间出生的孩子们,在中国人这里,被划分为什么,还没有定论?叫“90后”?或“千禧后”。反正我们中国人到时就会造个什么词出来就是了。不过,美国人已经把这期间出生的孩子界定为“Z的一代”,英语是“Generation Z”。也有人把这代人称作“V的一代”。这里的V不代表中国人一般知道的“胜利”的定义,而是指“virtual”的意思,即“虚拟的一代”。是与互联网技术有关。当然也有人把这一代人叫作“C的一代”,C代表“社区的一代,或“手机的一代”(即cell phone)。由于美国人非常热衷于给每一代人起名,挂标签,所以,对这一代人又继续衍生出很多新的词来描述,比如,“新沉默的一代”啊,“互联网一代”啊。还有的人走得更远,干脆把这一代人叫作“@的一代”。用汉语说,就是“圈a的一代”?呵呵。鬼才知道呢。

总之,美国人的分类显然比我们的“……后”有很大的不同。至于究竟谁划分的得准确,更传神,显然美国人的胜了好几筹。不过,如果比看谁划分得更中性化,更大概化,更“差不多吧,大概可能吧”化,则中国人的绝对胜出。呵呵(张放)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世代 X一代 Y一代 婴儿潮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