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70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7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
大学成为搞笑场
大学成为搞笑场
大学生幼童化
大学生幼童化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
中国高校教师身份危机
中国高校教师身份危机
30年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的原因
30年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的原因
中国大学生的能力缺失症
中国大学生的能力缺失症
过去教授的骨气和底气
过去教授的骨气和底气
大学官僚化
大学官僚化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南京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南京理工大学
校训大门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全国重点大学,座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为现名,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秉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在五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凝练出“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提高质量,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目录

[显示全部]

学校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
水杉林荫

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占地3150亩。校园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校舍建筑总面积8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实验室54个,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5亿元;现代化大型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142万册;拥有2个标准运动场和室内体育场馆等完备的体育设施。建有全国高校首家大学生电视台,定期播放电化教学和新闻、文体类节目。

南京理工大学三维地图、校园实景展示:http://njust.6dxy.com/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力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外语系,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省部级重点建设的品牌、特色专业;拥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15个一级学科的39个博士点、覆盖35个一级学科的110个硕士点,以及分布于工、理、经、管、法、文、教等7个学科门类的57个本科专业;此外还具有MBA(工商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目前共有各类在籍生28655人,其中研究生7004人,在校本专科生16568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202人。

重点学科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
紫霞湖畔
“九五”期间,学校投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经费6500万元,普遍改善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为学校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研究领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建设期间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省部级奖励221项,包括由学校独立完成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 项。

“十五”期间,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学科建设作为“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加大投入力度、精选建设项目等措施,寻求重点突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4000万元。本期“211工程”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学校优势学科的水平,其中部分学科进入了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行列。在“十一五”重点学科评审中,学校在保住原有的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新增了4个重点学科,使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分布面达到6个一级学科,取得了重大进展。

南京理工大学“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兵器科学与技术 (含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4个二级学科)
光学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理工大学“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纳米材料及相关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热物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重点实验室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近程高速目标探测技术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智能弹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功能纳米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三迎桥边
1、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4月由原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建设,1994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理工大学,座落在紫金山麓脚下,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4036m2,科研基础条件较好,设施较齐全,是基于“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上的从事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应用基础研究平台。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超高速发射动力学、飞行动力学、化学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现代损伤力学、制导与控制、等离子物理、工程热物理、高仿真技术、瞬态测试技术等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信息技术交叉的新型学科和研究体系。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6个研究室和1个办公室,现有固定编制人员3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863”专家1人高级职称教师22人,中级职称教师12人,初级职称人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人),客座科学研究人员20人。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队伍是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学科配套、科研经验丰富、经历长期协作、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的精干队伍。

南京理工大学
九曲回廊
多年来,共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近200项,其它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论文700余篇,专著多部,获各种奖项近40项,专利发明受理20余项。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防科工委与总装备部的关心、指导与支持下,在南京理工大学的领导下,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2、近程高速目标探测技术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

重点研究近程高速目标特性,近程高速目标探测新体制与新机理和近程高速目标复合探测理论与技术等。

本实验室有26名固定工作人员,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合理。本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4名,每年招收博士生20名左右、硕士生约80名。目前有IEEE Fellow 2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本实验室拥有科研用房面积1850m2,现有无回波暗室测试系统、毫米波测试系统、多芯片组装设备、亚毫米波电路设计软件和红外成像系统等试验设备。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光电成像探测与信息处理实验系统

光电成像探测与信息处理实验系统

无回波暗室测试系统


3、智能弹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智能弹药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7年批准成立。现有资产6200万元,实验室用房3000m2。

实验室现有固定在编科研实验人员30人,其中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20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何勇教授,学术委员会由10名国内著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周长省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灵巧弹药实验室

灵巧弹药综合试验台

数字式高速摄像机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脉冲X光系统

VXI多通道动态参数测试分析系统

转镜式高速摄影机


4、功能纳米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功能纳米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纳米材料及相关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并与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有所交叉。实验室的学术队伍以博士及回国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组成,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梯队。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5人,讲师11人,博士后12人。现有3200平米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2300万元。到“十一五”末,研究队伍计划达到正高职16-20名(50岁以下15名)、副高职30名,中级等人员10-15人。研究人员中博士比例超过90%,其中有交叉学科背景者占65%,有留学背景的占70%以上。实验室面积将增加到44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300万元。

南京理工大学
小桥流水
实验室主要运用软化学基础理论及方法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和功能化等技术领域以及将这些技术在能源、安全、环境、功能纳米流体、低维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有多项技术在相关企业实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近五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6项;获得包括国防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总装十一五预研,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EI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J. Am. Chem. Soc.; J. Mater. Chem.; Carbon; Macromole. Rapid Commun.; J. Chem. Phys.; Chem. Phys. Lett.等高影响因子的刊物,出版专著两部。论文被中、美、英、 德、日、俄等30多个国家的同行和学者引用、肯定或验证,他引次数超过600次。近年来已申请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国防发明专利,其中11项已获授权。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JEM 210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  

Bruker D8型X粉末射线衍射仪

300M Bruker核磁共振仪

 

师资力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
奋勇拼搏
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可自评增列博士生导师。现有教职工3064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657人,高级职称教师1114人,博士生导师205人,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3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6人,入选2006年度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科技带头人二期培养工程”48人,入选2006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9人。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建成一支政治素质高、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若干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脱颖而出,若干学术带头人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专任教师数量已由建校初期的280人上升到2007年的14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5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01人,副高级530人,讲师518人,助教98人,分别占总数的20.8%、36.6%、35.8%和6.8%,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57.4%。

南京理工大学
时间雕塑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且呈现出年轻化特点。目前 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31.8%,35至55岁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4%,56岁以上教师比例逐年下降,占总数的6.8%。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9人,占教师总数的40.7%。

教师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鼓励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校外学历教育经历的有779人,占总数的67.4%。

职称

学历情况

年龄情况

总计

博士

硕士

本科

35岁以下

35-55岁

55岁以上

正高级

173

78

50

1

235

65

301

副高级

223

170

137

43

455

32

530

中级

193

215

107

326

190

2

518

初级

 

69

29

90

8

 

98

总计

589

532

323

460

888

99

1447

两院院士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
二教美景
李鸿志 
北京市人,男,1937年5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炮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8年-2000年3月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现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弹道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会委员会《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弹道学报》主编、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61年以来,一直从事国防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气体动力学及相关学科――弹道学、高速发射技术及工业爆破灾害力学等。完成论文、报告、教材80多篇(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生30多人,先后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8项、发明专利2项、国际发明金牌1项。个人曾荣获光华基金特等奖(92年)、兵器工业功勋奖(91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89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6年)、江苏省先进工作者(79年)及南京市劳动模范(79、81年各一次)等奖励。

从事12年的高校管理工作,在教育和科技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学科建设,实现学校快速发展方面,做了有效地探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
林荫大道
王泽山  
吉林省吉林市人,男,1935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装药技术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1999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工作于含能材料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对含能材料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成果。在火药性能、燃烧、装药设计和理论与实验方法等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共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80多篇,有20多项发明专利。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30名,获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作为学科带头人,其研究成果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均为第一发明人)及其它九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由于在科学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获光华基金特等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南京理工大学
林荫大道
陈国良  
陈国良,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3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材料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并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德国马普所担任高级研究人员。被聘为美国金属学会“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委员会委员和“INTERMETALLICS”杂志的编委。

陈国良教授58年开始一直从事高温合金及力学性能研究,80年得到美国第四届国际高温合金会议唯一最佳论文奖。八十年代中开始致力研究新型金属材料及材料制备技术的新发展,以发展新型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及普通铸造大块金属玻璃结构材料研究新领域为研究重点。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温合金及新金属材料工程各个发展时期,陈国良教授能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不断扩展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陈国良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2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其他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主编《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物理金属学基础》、《高温合金》等著作8本。学术论文320篇,申请专利8项,已得到授权4项。
 

南京理工大学
工程中心
刘怡昕  
刘怡昕院士,男,1941年3月生, 1959年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学习,1964年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等;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中共十四大代表;获政府特殊津贴。

刘怡昕院士作为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国防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精确制导武器运用、模拟训练系统和检测器材研制、提高武器作战效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武器运用与研制相结合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部队和军队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主编教材12部,出版专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

教学名师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杨孝平
2005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2007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黄锦安
2003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李湘银
2003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王建新
2005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李亚军
2007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钟秦
2007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创新团队编辑本段回目录

 学校坚持“大师+团队”的人才汇聚模式,大力推进学科梯队和教学团队建设。“九五”以来,学校以实施“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重大科研项目,结合重点学科、科技平台和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逐步选拔出一批由优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领衔挂帅,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团队,学校通过政策倾斜、重点投入,逐步形成了学校团队建设和培育模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钱博士领衔的“光谱成像技术和信息处理”学术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汪信教授、王中原研究员领衔的两支学术团队入选国防科工委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芮筱亭教授领衔的“发射动力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材料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和“光学工程”等5个学科梯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2007年学校启动15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以吴晓蓓教授为负责人的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已建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动化专业被评为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以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杨孝平教授为带头人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教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概率与统计》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带动一批优秀后备人才快速成长。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
汪信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
王中原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
陈钱

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
芮筱亭

办学理念编辑本段回目录

学校立足培养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谐统一为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教师中有80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优秀课程奖等教学奖励500余项;在总共15次江苏省举办的大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中,获奖人数10次名列第一;学校有3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就业率达99.8%,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连续九年超过99%。五十多年来,学校以严谨的学风和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7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中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设有科学研究院和30余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科技经费逐年上升,2006年达3.63亿元。“十五”期间,完成科研总经费13.82亿元,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28项,发表学术论文7235篇。学校重视科技创新,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依托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为推进成果转化、加强社会服务构建了一个新平台。

现任领导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
任职仪式
陈根甫 党委书记、党委常委
陈根甫,1952年9月生于北京,籍贯浙江鄞县,1969年参加工作,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1977年至1984年在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从事核工程设计,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4年至1986年任核工业部部领导秘书。1987年—1989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9年至1998年曾先后担任国家计委国防司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1998年—2006年历任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司长,副秘书长职务。2006年12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现主持学校党委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分管部门:学校办公室、组织部。联系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校长
王晓锋
王晓锋 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王晓锋,出生于1962年7月, 哈尔滨市人,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精密机电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工学院振动、冲击、噪声专业, 获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8年1月留校工作后,先后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副处长、处长,2000年3月出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分管党建工作、干部工作、国家安全与保密工作。协助校长分管学生教育与管理、招生与就业、保卫、体育、国防教育、共青团等方面工作。2006年3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2006年12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1988年以来,一直从事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指导了多名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持和参加了多项教育管理和自然科学课题研究任务,主编或参编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务处长称号,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高级管理人才。

现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分管部门: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联系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马大庆 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马大庆,2000年3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纪委书记,2002年4月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江苏南京人,1977年2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二系火箭发动机专业,留校工作后,先后担任南京理工大学二系教员、学生工作年级主任、研究生部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兼监察处处长、纪委副书记等职务。副研究员。

1980年以来,一直从事高校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协助党委书记负责教职工和本专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群团、党校、统战、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保密工作;协助校长负责学生工作、学生社团、人民武装和体育工作。分管部门:工会、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保密处、党校、统战部、团委、体育部。联系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宋文煜 副校长、党委常委
宋文煜,2002年4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1993年5月起先后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江苏苏州人,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1985年在北京参加教育部高等院校干部进修班培训,管理学硕士。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副主任、化工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先后兼任总务处处长、校办主任、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教育局院校处副处长等职。校党委常委,分管过学校行政、后勤、规划基建、保卫、工会、统战、附校、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宣传、监察等方面的工作。

1977年毕业后,担任本科物理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并从事溶液的化学热力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1991年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现协助校长负责人事与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博士后管理、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和劳资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和校长分管离退休工作。分管部门:人事处、财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离退休处。联系院(系):化工学院。

宣益民 副校长、党委常委
宣益民,1998年9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安徽人,1982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84年9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10月毕业于德国汉堡国防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2月回国工作。1995年10月至1996年4月,1999年6月至1999年8月和2000年7月至2000年9月先后三次任汉堡国防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5月至12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普渡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受日本国文部省资助,在日本九州大学以客座教授身份从事合作研究;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先后承担多项重点预研项目和型号项目研究任务,发表论文100余篇,撰写德文版、英文版专著各1部(分别在德国和英国出版〉,中文专著1部、译著1部、教材1部,获国际学术会议奖及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自然科学奖3项。

现协助校长负责科学研究、军民品技术开发和产学研合作、校办产业、安全生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大学科技园管理工作。分管部门:科学技术处、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产业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机电总厂。联系院(系):自动化学院。

刘刚 副校长、党委常委
刘 刚,出生于1956年5月,黑龙江省五常市人。工学硕士,研究员。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5月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197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留校任教后历任学生辅导员、教务科科长等职,1991年任发动机系副主任。1995年至2007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先后协助主管校长分管后勤、基本建设、新校区规划与建设、“985工程”、“211工程”等专项工作,主持编制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规划、校园建设规划。1997年至2002年兼任校园规划与建设处处长,2005年至2007年兼任发展规划处处长。

担任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工作多年,主讲“航空燃气轮机原理”等课程,指导研究生多名,主持和参加多项国防科研项目。主编的《航空燃气轮机原理》教材,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现协助校长负责基本建设管理、校区规划与管理、周边开发、后勤管理和医疗卫生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和校长负责保卫、治安、消防工作。分管部门:基建规划处、总务管理处、保卫部(处)、后勤集团公司、医院。联系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项银康 纪委书记、党委常委
项银康,男,汉族,原籍浙江鄞县,1952年1月生于上海,1969年5月参加工作,1973年8月入党,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副研究员。

1969年5月至1977年3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历任战士、班长、文书。1977年3月至1980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学习,任班级党支部书记。1980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留校,历任电气工程系学生政治辅导员、控制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1983年10月起,历任学校党委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哈工大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94年4月起,历任哈工大出版社社长、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正处)、学校纪检监察审计法制办公室主任、纪委副书记。2007年5月起,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现主持学校纪委全面工作,协助党委书记负责机关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助校长负责监察、审计和法规工作。分管部门:纪检监察与审计办公室,机关党委。联系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80年以来,先后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共青团工作、党务工作、文化出版工作、行政服务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曾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积极分子、国防科工委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汪信 副校长
汪 信,1998年9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学会理事、应用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纳米技术学会理事。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

江苏常州人,1982年和1985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部主任、校长助理等职。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软配位化学和纳米材料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无机物的软化学合成工艺研究和开发,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现协助党委书记和校长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管理以及学科建设的有关工作;协助校长负责本专科教学与高等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国际合作教育、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图书和信息档案工作。分管部门: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档案中心、图书馆。联系院(系):动力工程学院。
 
钱林方 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钱林方,1961年12月生于江苏省张家港,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兵工学会火炮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

1982年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火炮设计与制造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并获博士学位。

1985年2月至1988年1月在南京理工大学一系任教,1988年2月至1990年4月在比利时学习和工作,1990年5月至2002年3月在南京理工大学任教,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进修学习,2003年4月至今在南京理工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一直从事火炮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炮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先后承担多项重点预研项目和型号项目研究任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论文50余篇。

尹群 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尹群,教授。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兼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常委。

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并先后在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修完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1982年7月至1994年12月在理学院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93年3月任应用数学系副主任;1994年12月以来历任教务处副处长、人事处处长、发展规划处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等职。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多项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机电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优秀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兵工学会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委组织部“333工程”培养对象等十余项校级及以上奖励和荣誉称号。

吴晓蓓 校长助理
吴晓蓓,2002年4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成都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4月毕业于华东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自动化系主任。

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20余项国防重点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 有4项成果分别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控制工程基础》;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80余篇;合作撰写教材2部。

张春福 校长助理
张春福,2002年12月出任校长助理,兼任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兵工学会火炸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招生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厅特约研究员。

重庆合川市人,1987年7月毕业于华东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学生处招生分配科科长、学生处副处长、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等职。

长期从事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毕业生就业指导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编、参编教材三部,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9篇,并有两篇论文获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其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获江苏省优秀奖,其教育教学成果获学校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主持完成三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完成一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曾被评为部级青年管理骨干,入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获部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孙海波 校长助理
孙海波,2006年6月任校长助理,教授。

祖籍江苏无锡,1968年到北大荒当过五年兵团战士,1977年2月毕业于南京华东工程学院自动武器设计与制造专业,1983年2月至1985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声和振动研究所进修。先后任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教师、副院长、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学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和学校党校常务副校长。

曾长期担任教师工作,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测试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一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从事党务管理工作后,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和统战工作先进个人各一次;2000年7月,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

历任领导编辑本段回目录

历任主要行政领导

校名

姓名

职务

军衔或职称

任职时间

军事工程学院

陈赓

院长兼政委

大 将

1953 . 7 - 1961 . 3

谢有法

政 委

中 将

1958 . 5 - 1966 . 4

炮兵工程系

赵唯刚

系主任

大 校

1953 . 1 - 1960 . 7

贺振新

系政委

少 将

1955 .春- 1960 . 7

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

贾克

校 长

大 校

1954 - 1959

廖成美

政 委

少 将

1953 . 8 - 1960 . 7

黄延卿

校 长

大 校

1960 . 1 - 1960 . 7

炮兵工程学 院

孔从洲

院 长

中 将

1960 . 6 - 1964 . 7

廖成美

政 委

少 将

1961 . 5 - 1966 . 4

李仲麟

院 长

少 将

1964 . 7 - 1966 . 4

华东工程学院

李仲麟

院 长

少 将

1966 . 4 - 1968 . 10

齐陶

革委会主任

 

1968 . 10 - 1975 . 9

周伯藩

革委会主任

 

1975 . 9 - 1977 . 7

霍宗岳

革委会主任

 

1977 . 7 - 1979 . 7

明朗

院 长

 

1979 . 7 - 1981 . 1

李仲麟

院 长

 

1981 . 1 - 1983 . 4

冯缵刚

院 长

教 授

1983 . 4 - 1984 . 10

华东工学院

冯缵刚

院 长

教 授

1984 . 10 - 1988 . 1

李鸿志

院 长

教 授

1988 . 1 - 1993 . 2

南京理工大学

李鸿志

校 长

教 授

1993 . 2 - 2000 . 3

徐复铭

校 长

教 授

2000 . 3 - 2006 . 12

王晓锋

校 长

教 授

2006 . 12 -

院系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
喷泉广场
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优秀教师队伍。 有一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和“511人才工程”、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学院现有教职工265人,专任教师227 人(其中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94人,中级职称65人,博士生导师28人);在校学生有3308人,博士生270人、硕士生567人、本科生 2471人。
学院学科配套齐全,下设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制造工程及自动化、车辆与交通工程、精密仪器与测控工程、设计艺术、工业工程等7个系及1个102教研室,设有多个研究所及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南京市工程中心——特种机器人工程中心、MEMS惯性技术研究中心、校级中心实验室——机电工程中心和机械工程中心及学院产品科技开发中心。现有覆盖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4个一级学科的3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武器系统与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交通工程、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8个本科专业。

化工学院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一个直属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有关系科,1988年9月更名为化工学院。学院设有制药与精细化工系、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化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药研究所、含能材料研究所、国家民用爆破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专业研究所及科技产业等单位二十余个。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有材料学、应用化学、工程力学、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环境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博士点11个;以及化学工程、材料学、物理化学等硕士点20个。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等工程硕士领域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力学等博士后流动站5个;有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等本科专业8个。
南京理工大学
正门实景
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材料学、应用化学和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部分;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环境工程、纳米与亚微米科学与技术;重点专业1个,省品牌专业2个,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2007年获批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工学院在藉各类学生总数248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47名、硕士研究生436名、本科生1655名、工程硕士生142名。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9﹪。
学院有教职工252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白俄罗斯外籍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者48人,副高级职称者96人,有博士生导师34人。
学院在化学化工、含能材料、民用爆破器材等研究领域专业齐全、富有特色并有较强实力。学院建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推广中心1个,国家检测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市工程中心6个。学院年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学院拥有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有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学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近几年获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各一项,有一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院科技产业年利润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学科专业建设。学院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1.3亿元,拥有较完善的材料、化工、环境与安全以及精细有机合成实验设施和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近年来,新建了化工综合实验楼,使办学环境、科研条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 1979 年。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优秀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员工 97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3 人,教授 21 人,副教授 31 人。拥有 3 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5 个硕士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体系结构、生物医学工程; 2 个博士点 和 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其中,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重点学科。目前在校本科生 1421 人,硕士、博士 450 余人、工程硕士 400 余人及 博士后 10 余人。计算机学院目前下设计算机系统理论与技术系、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数字媒体理论与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研究所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南京理工大学
冶苑风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直是学校重点支持的学科,在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计算机应用、图形与仿真、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等学科领域,均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十五期间,学科建设重点投资经费达 2200 万元。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863 高科技发展项目、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重点攻关项目、及省级重点项目多项。近五年发表 SCI 、 EI 、 ISTP 高层次论文近 200 余篇、专著 / 论文数 42 / 1542 、获部省级以上奖励 12 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承担跨行业重点预研、行业重点预研、国防基金等多层次科研项目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已成功推出印鉴真伪自动识别系统、银行票据自动处理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公路路面状况智能检测车;图像实时采集监控与移动目标跟踪技术成果,已在大庆油田得以应用转化;此外,在虚拟现实系统仿真及遥感等方面也取得出色成果,变电站三维仿真培训系统等已应用推广 。

自动化学院是一个教学层次完备,教学条件先进,教学质量高的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等五个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和相应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 一个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两个是省部级重点学科。设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含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人。
自动化学院有教职员工104人,其中教授20人。学院下设三个3个专业系(自动控制系、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工教研部和6个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C3I系统研究所、智能控制研究所、过程控制研究所),校电力电气实验中心1个、5个学科和专业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 型号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项目、横向科技项目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有20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自动化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教风严谨、学风踏实,在各项教学环节中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 与实际联系,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注重硬件与软件并重,在历次江苏省数学、物理竞赛以及全国数模竞赛中多人次获奖。学生就业形势好,考取研究生比例高。目前,自动化学院师生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再创辉煌而努力奋斗。

南京理工大学
群英荟萃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我国高校中较早成立的经济管理类学院。现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企业管理系、会计学系、国际贸易学系、应用经济学系和信息管理系等6个系以及软科学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经济管理高级研修中心(MBA教育中心)等机构,代管国防科技情报人员培训中心南京基地。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 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业工程、项目管理和物流工程等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拥有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和10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2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80名。各类在校生总数约3100名,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1300多名。

 近年来,学院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863"在内的百余项科研项目,有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院与美、英、法、日、加、香港、台湾等地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同时与国内的法尔胜集团、江苏中烟、安徽中烟、南通烟草公司、南京银行、河南新郑烟草集团、TESIRO通灵(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德汇集团、金陵饭店集团、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五星电器集团、南京国资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和A.O史密斯热水器公司等几十家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协作关系。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办公条件,2001年落成的经济管理学院大楼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为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学院已经制定了建成一个“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制度先进、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有实质性跨越、在国内同类学院中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学院”的发展目标,管理学科要在整合理工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与制造业的对接,形成“管理+理工+制造业”发展模式;经济学科要借数理之力,选择某一确定的行业或区域,拓展科研领域和人才培养业务,形成“经济+数理+行业(区域)”发展模式。

对外交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学校面向国内外积极开展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法、德、日、俄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十五”期间邀请来校讲学、交流、合作研究的国外专家学者600多人,派出留学、合作研究和访问的教师400多人次。学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中英格兰大学开展了研究生、本科层次的联合办学,已有五届共300余名学生顺利赴英深造。近年来,学校每年选派数十名学生赴法、德、日、韩等国攻读学位或短期进修。1994年,学校成立了由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南京理工大学董事会,董事单位在学校设立奖教金、奖学金40余项。

新世纪,新征途,南京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并重,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兼行,以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务实的作风,求是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相关条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财经大学 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河海大学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职业大学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 宿迁学院 江苏职工医科大学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三江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常州工学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沙洲职业工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轻工大学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淮海工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淮阴工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晓庄学院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程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江南大学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教育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警官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医学院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职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培尔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大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盐城工学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扬州教育学院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民办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环境资源管理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南京理工大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