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30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29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李克强经济学
李克强经济学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
春游经济
春游经济
婚姻经济学
婚姻经济学
裙摆经济学
裙摆经济学
牛肉饭经济学
牛肉饭经济学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股票过户
股票过户
上市品种
上市品种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凯恩斯定律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
凯恩斯定律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据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这一论点被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奉为定律,因此叫凯恩斯定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中日渐消声匿迹。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越来越无能为力,凯恩斯定律在人们心目中日渐失去光彩,开始濒于名誉扫地了。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凯恩斯定律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以后简称《通论》), 《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2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他的天才渐渐显露,于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一年后,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心理定律编辑本段回目录

凯恩斯定律
《心理定律》
三大心理定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稳定,导致消费不足;由于消费不足,经济拉动主要应该靠投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私人投资者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导致投资不足;流动性偏好,导致货币需求旺盛,在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的前提下,会导致利率偏高,从而导致私人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太高,进一步抑制了投资;私人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受到压制,所以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改善私人投资者的悲观预期,调动私人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存在失效的可能区域,因此更加主张积极的财政政策。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凯恩斯定律法国
法国
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截然相反的论点。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这一论点被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奉为定律,因此叫凯恩斯定律。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越来越无能为力,凯恩斯定律在人们心目中日渐失去光彩,开始濒于名誉扫地了。中国有成语“南辕北辙”、“殊途同归”。仔细品味,却发现凯恩斯定律却原来于萨伊定律同出一源,基于时间前后,更贴切的说法是,凯恩斯定律是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但是,构成经济学的需求是有限的,交换中只承认有效的支付不承认空头支票。

凯恩斯所谓的需求决定供给,其实是一种只盯着一种商品的弱视观点:对某商品的需求决定了对这种商品的生产。通俗地说就是:因为有人要所以有人造。所要和所造都是指同一种商品。如果就交换当中涉及的两个交换者而言,凯恩斯又恰恰和萨伊相反,凯恩斯考虑的是两个人——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厂商的供给,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厂商的生产目标,因此需求可以拉动供给;而萨伊定律只着眼于一个人——某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决定了自己的有效需求。老萨和老凯所谓的“需求”“供给”并不是一回事,供求这对及物动词后边的宾语不是同一对象物,其前的动作者也不是指同一人。以2+2的视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交换双方同时具有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而固定地、认为地角色划分,必然扰乱我们的视线。在凯恩斯时代,经济学已经从关注包含两种商品的交换现象变成关注某种需求物的生产组织方式了,即从真正的经济学衰变成为不务正业的生产技术了。从政府角度来说,凯恩斯定律是目的通过提供支付能力的手段达到需求旺盛的目的,最终把居民都驱赶到一场拜物教的物质追逐当中,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拜物追逐中“充实”地终其一生。

表达形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对萨依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不过,如果因此误以为所有商品生产以后,一定能够销售却是误会了定律的意义。詹姆斯·穆勒本人是这样说的: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谁也不为生产而生产。所有这一切都是中间,中介的活动。目的是消费詹姆斯·穆勒说明了生产者是为求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才进行生产性的劳动,至于为何创造了“自己的需求”?因为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于是,古典学派经济学者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生产过剩不可能在流通过程发生。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如是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至于长久被认为是本定律“发明者”,萨依的描述表达了定律的某些假设前提: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萨依定律需要有两个假设前提,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货币仅作交换媒介,在流通过程中一般不涉及对货币无了期的储藏。一个明确的定律开始确立。直到詹姆斯·穆勒之子,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当中对李嘉图的学说,还有萨依和老穆勒的学说进行了总结,萨依定律从此隐蔽地存在经济理论,并主宰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

劳动市场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照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其所著的《失业论》发表的观点,庇古教授认为除了一般的摩擦性失业和一般自愿失业者外,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达到充分就业。根据萨依定律,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社会的商品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那么总产量和边际生产率(马歇尔创造的概念)将达到最高水平,工人的工资相等于劳动的负效用(马歇尔创造的另一个概念),除非工人不满意现有工资水平外,社会不可能出现失业。古典学派将上述现象归入自愿失业,以维持萨依定律所依据的是非自愿失业。所以庇古教授提出解决失业的方法就是工人自愿降低货币工资,从而令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达致均衡,并且反对工会制定过高的工资水平。

利息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歇尔教授说:“一个人用他储蓄的那部份收入来购买劳动和商品,和他用所谓花费的那部份收入来购买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一条人所熟知的经济原理。当他使他所购买的劳动和商品用于生产财富,他指望从这种财富生产得到将来享受的手段时,他被认为是进行储蓄。”简而言之,收入的公式就是:

收入=消费+储蓄
这符合萨依定律供求永远相等的原则,收入(供给)等于消费+储蓄(需求),不过对货币形式的资本储蓄却可以看出后期古典学派悄悄地修改了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

由于消费和储蓄两者一样,而储蓄又最终转化成对生产资料的投资,不论资金用于消费和投资两者都是一样,利率只是均衡储蓄和投资的价格。在这里,储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供应,投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需求。[9]

这理论成为古典学派对利息和投资的表述,流行于二战前的英法经济学界。但并非凯恩斯利率理论出现之前唯一的利率理论,例如瑞典的维克塞尔便提出另一利率理论。

货币数量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和收入的公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只有储蓄,然后投资这个选择(消费的那部份属于资本家的利润,而货币只有交换媒介的用途,所以衍生了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会将拥有的所有货币尽快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而避免货币或资金闲置所损失的机会成本。这理论进一步推论,货币流通数量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量、实际工资、就业人数等),“仅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的货币数值的大小。”货币被彻底认为只是价值的量度和交换媒介,作为商品的特质遭到忽视,当中货币的价格变化不但没有受到重视,更得出了货币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结论。

根据凯恩斯的论点,古典学派盲目笃信萨依定律而忽视了有效需求,结果建造了一个脆弱的理论根基。萨依定律的权威性质从诞生之日起便遭到严重挑战。

相关报道编辑本段回目录

凯恩斯定律
科特勒
科特勒营销”是以凯恩斯定律为基础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定律一直以来都是主流的经济定律。即使凯恩斯主义的泛滥导致西方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但依然无法撼动凯恩斯定律在市场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凯恩斯定律至今仍然是市场经济的主流,仍然是许多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当面对市场危机(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等),各国政府部门首先运用的就是扩大需求的政策。在本质上,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凯恩斯定律就必然存在影响。正是因为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才成为许多企业的商机,才会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条件。企业利用消费者随机的、不稳定不确定消费行为习惯潜在意向,通过市场需求的引导,使相似的消费倾向集中,扩大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量。在国内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如奇瑞QQ动感地带、脉动酷儿等等,这些就是个性化需求催生出来的消费需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潜在的,如果没有市场和企业的引导作用,这些潜在的需求很难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转换。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凯恩斯定律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