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弛豫编辑本段回目录
正文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结构弛豫,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热历史。在玻璃快速冷到室温后,它经常保持着玻璃在 Tg~Ts这段转变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的性质。A.Q.图尔在20世纪40年代,首先把这一温度称做假想温度Tf。并由假想温度引入与它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态来描述玻璃的结构。
图尔认为玻璃假想温度的变化速率正比于它对实际温度的偏离,反比于玻璃的粘度,而玻璃的粘度是实际温度和假想温度的函数,并提出一个与结构弛豫有关的方程:
实际玻璃结构的弛豫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应用一个单一的参量(假想温度Tf)还不能完全确定非平衡态玻璃的结构。实际玻璃的结构弛豫过程常呈现出较复杂的非指数式弛豫行为。70年代初,有人应用应力弛豫的数学处理来分析结构弛豫,提出了“多参量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定量地描述不同历史玻璃性质的时间依从性。
参考书目
A.Q.Tool,Jour.Am.CeRam.Soc.,Vol.29,No.9,p.240,1946.
配图编辑本段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