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时代,被遗忘的“被遗忘权”编辑本段回目录
保卫你的网络 “被遗忘权”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8年西班牙人马里奥·格斯蒂亚·冈萨雷斯拍卖了自己的房产用以偿还债务,巴塞罗那的《先锋报》刊登了这则消息。在这之后的16年里,只要将马里奥的名字放进谷歌搜索引擎,这篇报道便会自动跳出来,顽固得像黏在身上甩不掉的口香糖。对马里奥来说这件多少有些灰暗的往事始终困扰着他,他写信给谷歌请求删除这些数据,却被一直标榜着信息自由的谷歌拒绝。
不过情况从上个月开始出现转机,欧洲法院做出了有利于马里奥的判决,法官们认为谷歌在处理服务器上的数据时扮演着“监控者”的角色,他们还认为“搜索引擎的业务活动是对网页出版商业活动的补充,对于隐私权和个人数据的保护权等基本权利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欧洲法院裁定在特定情况下,普通人有权要求删除那些关于自身的“不适当、无关或不再相关的”个人数据的搜索结果。
昨天,谷歌宣布他们已经开始执行欧洲法院的判决,而在前一天,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储存的大量数据也适用于宪法隐私保护条款,今后美国警方必须取得授权才能搜查嫌疑人的智能手机。数字技术和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已经迫使司法部门必须做出回应,这在侧面也反映出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程度。
欧洲法院裁定在特定情况下,普通人有权要求删除那些关于自身的“不适当、无关或不再相关的”个人数据的搜索结果
备受争论的互联网“被遗忘权”
早在1995年欧盟便出台了个人资料保护指令,但这项指令并未考虑到互联网科技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形式和规模,2012年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在隐私法案中增加了“被遗忘权”,基于这样的舆论基础,欧洲对“被遗忘权”的支持可见一斑。
在斯诺登曝光美国网络监控事件之后,谷歌在欧洲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欧洲社会对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恐惧,有可能直接影响了欧洲法院的选择。
将智能手机纳入宪法的隐私保护条款,重申了美国最高法院保护个人隐私的一贯态度。但是在信息边界相对模糊的互联网领域,情形则显得复杂很多。
在斯诺登曝光美国网络监控事件之后,谷歌在欧洲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面对这个令他感到措手不及的局面时一度警告说:“这项裁定可能会损害下一代网络初创公司,还可能让专制政府有更多手段限制在线交流。”除此之外,如何区分普通人与名人之间的界限以及判定信息是否应当删除,都缺乏一个牢固且值得信赖的标准。
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判决书中写道:“当代手机并不仅仅是又一种技术上的便利工具。以所储存和可能泄露的内容而言,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他们就是生活隐 私的载体。如今,科技的发展令个人可以将这类信息带在手中,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信息的保护价值有所减少——这种保护正是我们的建国者曾为之奋斗过的”,这番话似乎同样适用于如今的互联网。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曾获得普利策奖的《华尔街日报》记者Julia Angwin在今年年初出版的《Dragnet Nation》一书中详细描写了自己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时代如何防止隐私泄露:她花费了数月时间从91家收集了自己信息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那里消除相关数据,使用一种用完即扔、可以保护隐私的手机打电话,尝试使用为电话和邮件加密的软件,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
虽然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在立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防止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完全泄露出去,仍然需要个人不断摸索和努力。
记者Julia Angwin在今年年初出版的《Dragnet Nation》一书中详细描写了自己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时代如何防止隐私泄露
欧洲法院针对谷歌的判决基于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的巨大作用,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搜索痕迹通过浏览器几乎都能捕捉到蛛丝马迹,因此如果使用一款能够保证用户个人信息不会被跟踪的浏览器,情形可能会变得轻松很多。
已经创立5年的DuckDuckGo以不追踪用户隐私为宣传牌,无需登陆、不跟踪用户信息、默认不利用 Cookie,你能得到不经过干预的搜索结果。去年6 月 7 日棱镜事件被披露后, DuckDuckGo 当天的搜索次数达到185 万次,3 天后创新高达到 221万次,10 天后到达 309 万次。
已经创立5年的DuckDuckGo以不追踪用户隐私为宣传牌
除了选择保护个人隐私的浏览器,用户们在注册邮箱、论坛和各种网络社区时一定要谨慎,不过多的使用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并且在设置密码时选择更为复杂的数字排列。在使用各种社交工具的时候,也要弄清其分享机制,并设置好自己的隐私分享原则。
欧洲法院所作出的决定,不仅震动了硅谷的科技精英们,它所引起的各种讨论反复论证着在数字化时代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扰始终困难重重。
欧盟出台“被遗忘权”的具体实施细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周早些时候29WP机构还要求谷歌将“被遗忘权”推广到其.com的主域名上,而并非仅仅只是欧洲的子域名,截止目前为止,谷歌只开始在欧洲子域名下实施该项权利,尚不清楚未来谷歌是否会扩展到国际领域。
在这份实施细则中欧盟强调:
这是在个体权利和公众利益间所做出的平衡。这最终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所处理数据的自然属性和敏感程度以及个别数据对公众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如果数据信息在公众生活所承担的份量越重则对公众的利益产生的影响更大。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证明:用户删除信息对言论自由和信息获取上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在评估相关事件中,DPAs将会有条不紊的让公众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如果公众的利益凌驾于数据的权利上,那么删除则显得并不太合适。
欧盟最高法院今年5月裁定,允许用户从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删除自己的名字或相关历史事件,即所谓的“被遗忘的权”。根据该裁决,用户可以要求搜索引 擎在搜索结果中隐藏特定条目。6月26日,谷歌宣布已开始根据欧盟最高法院的裁定,在搜索结果中删除一些特定内容,给予用户“被遗忘权”。
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上个月曾表示,“被遗忘的权”无需延伸至谷歌美国站点。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基于用户搜索量,Google.com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不到5%。
欧盟数据保护机构称,今日出台的这份数据保护指南同样适用于在欧洲能够访问的、非欧盟国家的谷歌搜索站点。当然,欧盟数据保护机构的这份指南并不具有约束力,但各成员国的隐私保护机构有权对谷歌作出罚款决定。
“被遗忘权”:Bing开始处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提供用户被遗忘权履行服务的网站Forget.me报道,微软的搜索引擎Bing已经开始在欧洲处理用户根据其“被遗忘权”提出的移除特定搜索结果的请求。
被遗忘权是欧盟早在1995年就提出来的一项有关数据保护的概念,即任何公民可以在其个人数据不再需要时提出删除要求。今年6月,Google开始执行欧盟最高法院的裁定,允许用户请求删除Google搜索结果当中隐藏的特定条目。7月份时,微软也同意赋予欧盟用户这一“被遗忘权”,并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了申请表格。
而现在已经有欧洲用户通过Forget.me向Bing提出了相关移除请求。根据Forget.me的数据,从7月23日开始至今用户已提交了699份请求。移除请求涉及的URL共2362个,其中64%的请求移除理由是侵犯隐私。目前为止有79份收到了回复,不过收到的回应统一是拒绝移除。其中两份的拒绝理由是不正当请求,另外77份的拒绝理由则是指用户要求你移除的搜索结果指向的是社交网络,微软让用户直接到相关社交网络直接移除搜索链接。
Forget.me也收到了用户要求从Google搜索结果中移除链接的请求,其数量显然要比Bing更多,Forget.me收到的用户履行“被遗忘权”请求中有78%是针对Google的,只有22%是对Bing发起的。
不过欧盟用户仅能要求微软删除Bing搜索中含个人信息的链接,相关页面并不会消失(因为页面未必是微软创建的)。而且由于该服务只在欧盟范围内开展,其他地区依然可搜索到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