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内手机出货量陡然下滑?](uploads/201404/1397991213i90qp8Go.jpg)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一季度陡然下滑24.7%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以来首次下降。工信部近日最新出炉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同比下降24.7%。
此前,Gartner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3.2亿台,而2014年增长速度出现放缓,总销量将达4.4亿台。而工信部公布的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现状,远比分析机构预测的更快。
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以来首次下降
从工信部报告中的具体显示的内容来看,2G手机上市新品135款,同比下降45.6%,出货1144万部,同比下降71.7%;TD-SCDMA手机上市新品263款,同比增长26.3%,出货4368万部,同比增长16.5%;WCDMA手机上市新品84款,同比下降42.5%,出货2079万部,同比下降37.6%;CDMA2000手机上市新产品75款,同比增长8.7%,出货1516万部,同比下降33.0%;TD-LTE手机上市新产品50款,出货974万部。
仅从智能手机来看,一季度出货8911万部,也下滑了9.8%。报告指出,手机型号的持续下降是因为智能手机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且同质化严重,企业创新的难度和成本都在加大。这将给中小手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据工信部统计,目前中国活跃手机企业(半年内有新产品上市)有381家,但2014年一季度排名TOP 10的企业销量占比达74.3%,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4.7%。
市场的放缓和集中度的提高,对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企业十分不利。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品牌出货为6686万部,同比下降34.9%;而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出货3395万部,同比逆势增长9.2%。
4G是增长引擎
报告指出,国际厂商表现出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G手机占比低于国内企业,4G手机占比远高于国内企业。一季度国内企业2G手机销售占比13.1%,4G手机销售占比仅4.1%,而国际企业2G手机销售占比仅为7.9%,4G手机销售占比达20.6%。
4G手机将成为中国手机产业的新引擎。据Strategy Analytics研究预计,中国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8亿台。其实拆分给三大运营商即可确知:中国移动目标是1亿台,中国联通目标500万台,中国电信目标3600万台。这将占到智能手机销量的一半份额,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
国内手机企业已经纷纷表态支持4G的发展。中兴表示2014年4G手机销量占比将达40%,酷派表示目标是超过60%,TCL的目标也要达到60%。目前国内千元级的4G手机也已经上市。
4G芯片的供应量紧张是一大问题,尤其是支持五模的单芯片。在昨日的论坛上,中国移动的相关专家透露,预计到6月,TD-LTE芯片供应将会有较大提升,到下半年整体TD-LTE芯片将会满足市场需求,到第三季度,TD-LTE手机将成为市场主流。从中国移动提供的预测图表可以看出,第三季度后TD-SCDMA手机出货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中国移动还指出,下半年五模4G手机价格将下探到600~700元,推动4G手机快速普及。
为何国内手机出货量陡然下滑?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几天看到工信部的一个报告,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销量下降25%,印象中周围还是有很多人在买手机,一季度发布的新手机也很多,为什么会在数据上有如此明显的下滑?
工信部近日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同比下降24.7%。
看下这份报告中的几个关键数据:
2G手机上市新品135款,同比下降45.6%,出货1144万部,同比下降71.7%;
WCDMA手机上市新品84款,同比下降42.5%,出货2079万部,同比下降37.6%;
CDMA2000手机上市新产品75款,同比增长8.7%,出货1516万部,同比下降33.0%;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2G手机以及中国联通(微博)、中国电信(微博)主导的3G网络制式手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升级换代带来的红利消失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次国内手机出货量下滑是在连续七个季度增长的背景下出现的。一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8911万部,占了绝大部分。这也意味着,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大转移已经基本完成,由此而带来的增长红利基本消失。
二、性能刚需减弱
近一年以来,国内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千元智能手机的配置已经不错了,由提升性能而带来的换机需求也减弱了。
当前来看,智能手机行业已经以加速度的方式完成了升级换代。PC行业硬件升级主要源于Wintel联盟下操作系统等软件的升级,这个历程走了近二十年才走到末期,而智能手机行业只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如今手机性能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够用了。
三、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
从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第一季度GDP增长也没有达到预期,这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预期产生潜在的影响。
不过目前还无法得出整个行业增长出现拐点的结论,还需要看第二季度的出货量数据。如果真的出现拐点,那么国内手机品牌就比较危险了。
从数据上看,一季度国外品牌手机出货量3395万部,同比仍然增长9.2%。国内手机品牌出货量下滑比较厉害。如果整体市场走势不佳,国内厂商受到严重波及的可能性就比较高。加上国内中华酷联以及小米等手机厂商均制定了高出货量的预期目标,结果很可能就会比较失望。
智能手机的七年之痒:迅速PC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手机行业连续第七个季度出货量下滑,工信部刚刚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的手机产业数据显示,手机出货量为1.0亿部,同比下降24.7%。同时,另一个令人感到担忧的现象是手机品类的创新,也大幅度下滑,本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
4月9日三星称,由于智能手机销售额增长放缓持续对营收造成压力,该公司净利润将出现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5亿元),同比下滑4.3%。
4月10日,工信部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数据显示,手机出货量为1.0亿部,同比下降24.7%,销量下滑程度令人吃惊。而此前IDC发布的《亚太区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为9080万部,与第三季度的9480万部相比,下滑了4.3%。
从苹果07年1月发布iPhone以来,智能手机产业正好过去七个年头,坐稳山头没多久的三星、苹果和中华酷联们,又要面对当年功能机前辈们的困境了吗?
七年之痒,在于产品已经缺乏创新
今年2月MWC大会的时候,尽管各大手机厂商拿出看家产品,但仍被媒体集体吐槽缺乏新意。智能手机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产品升级已经几乎沿着既有的路线发展,即屏幕尺寸更大、分辨率更高、处理器更快、核数更多、机身更薄、镜头像素更高等,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真正的颠覆式创新。
即便是此轮创新的领头羊苹果,创新能力也在下滑,当年诸多人换5S,颜色是关键,土豪金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证明,你看,我换机了。而对iPhone6的期待也主要集中在屏幕的大小。而三星最近发布的S5,外观相比S4已经难再改变,只是增加了防水、指纹、心率监测等功能,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换机的理由。
领先者缺乏创新,跟随者则直接扯下了价格的遮羞布。
今年中华酷联都开始学习小米模式,所谓模式其本质就是“专注最好卖的机型+最高效率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复制之下,智能手机领域更是进入红海,一方面产品上极度趋同,几乎都是模仿三星S5和Note3式的大小屏搭配,CPU基本都是8核,做工设计无非都是窄边、全金属框之类;另一方面价格则极度接近成本,产品竞争从产品本身的差异化转变为产业链的竞争,把价格竞争拉到极致。
中低端产品已经足够好,这直接压缩了高端智能手机的市场空间,据Gartner称,去年第四季度,三星的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31.1%下降至29.5%,苹果的市场分额从上年同期的20.9%下降至17.8%。三星已经不得不开始发力低端市场,苹果去年试水5C可惜仍定价过高而未能占到低端的好处。
但中华酷联小米的增长前景也不乐观。今年几大厂商都摩拳擦掌准备扩大出货量,近期小米称要达到6000万,华为之前称要达到8000万,酷派、联想等也计划出货量6000万。厂商狂奔的背后,市场并不是那么大。数据显示,美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达到了64.7%,欧盟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55%,韩国则达到了73%,中国接近40%,要消化产能只能靠新兴国家,不过依照目前速度时间也不会太长了,在大部分人拥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在手机配置已经足够高、新机型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换机需求将逐渐减弱。
这和PC、功能机当年快要走到尽头的情形,非常的相似。
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变的轮回
谁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增长点?今年的焦点在智能硬件,这波智能硬件潮基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可是,智能硬件的兴起,是帮助手机重回增长曲线,还是颠覆手机和取代手机?
在车联网领域,Carplay模式曾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是汽车本身成为一个强大的智能手机,还是成为手机的一个屏幕。但即便存在汽车硬件更换周期长等诸多问题,汽车本身还是需要有智能,不管是行驶层面的智能,还是对司机和乘客的辅助智能,汽车不会只成为手机的附属。
在智能电视领域,随着智能电视的升级,将能满足更多内容互动和游戏娱乐,多屏应用必然会分散手机的时间份额,减少用户对手机的投资。
在最威胁手机地位的智能穿戴领域,曾经大多都是围绕手机来设计的,比如手环之类只是一个传感器,计算、存储和展示还是在手机上,但从google所展示的glass和watch的应用场景中,你能明显感觉到手机的旁落,手机只是充当着类似路由器的角色,隐藏在看不到的角落,人们从掏出手机,变成了举手看手表、或者抬眼看眼镜这类更便捷的操作。
在智能日益泛化到各个硬件的趋势下,手机更多的是成为一个连接中心、存储中心和屏幕,从这个角度看,智能硬件还需要手机,还不会颠覆手机,但是,不可避免的分散手机的使用,就如同当前手机和PC的关系,手机不会减少PC,但是会减少PC使用,从而减少PC的更新率。
因此,即便智能手机本身不会像功能机般被颠覆和取代,智能硬件也不会帮助手机回到原来的增长曲线,因为热点将会转换,用户的热情将会转换。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必须赌对未来,否则下一个舞台将会转变主角。
于是,在智能手机诞生七年的时间点上,Google发布了Android Wear,三星拼命的推Gear死守Tizen操作系统,这都是为了找回安全感。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还不知道能否赢得下一个未来。而中华酷联们,这些还不是该考虑的事情,毕竟,等到局势明朗了,只要跟随就又是一片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