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8498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12-1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旧金山湾区文化基因
旧金山湾区文化基因
硅谷10条文化簇集
硅谷10条文化簇集
硅谷车库文化
硅谷车库文化
硅谷模式
硅谷模式
透视硅谷
透视硅谷
2013硅谷指数
2013硅谷指数
2012硅谷创新实力
2012硅谷创新实力
硅谷停滞
硅谷停滞
硅谷科技趋势
硅谷科技趋势
PBS硅谷故事
PBS硅谷故事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硅谷:生机盎然的坟场编辑本段回目录

硅谷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在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高压锅式的状态。

作为世界高科技之都、著名科技天才的故土和一些全球发展最快的企业总部所在地,硅谷这个名字本身就让我们联想起诱人的高楼和绵延不尽的电子工厂。商人们发疯似地讨价还价,电脑呆子在工作站没命地工作等情景——浮现在眼前。苹果、惠普、英特尔等等公司成功的例子让那些希望加入第二次加州“淘金热”的人们看到了一举成名、富甲天下的美好前景。

然而,实际的硅谷与你的想象却不尽相同。.......只要你仔细的看看那里的生活就会知道远非如此。

在硅谷的1315平方英里土地上也许是世界上生产力最为旺盛的土地,当地的一位公司董事长说过:“如果每当一年美国总统要花费你十年心血,那么在硅谷创业每年要花费您五年的生命”。的确,在硅谷平静的外表之下是一种高压锅式的状态。所有的人争取那种无以言尽的财富和名誉的抱负都在为之添柴加火。硅谷体现了所谓的美国信念,即勤奋孕育成功。

现在被称为“硅谷”的这个微型集成电路之乡原来叫圣克拉那山谷,它位于旧金山湾南端两个山脉之间,东为迪亚布罗山脉,西是圣克鲁斯山。

远在圣克拉那山谷成为世界科技之都之前,它被称作“心之愿山谷”。当时它以另一种生产活动闻名于世——农业。1971年,当地的一家报纸编辑唐·霍夫勒创造了“硅谷”一词,用以指明当地高科技产业的主要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因为它的主要原料是硅而德名。如今山谷不仅出产水果、大蒜、蘑菇,还产微处理机、电脑和下一代高科技产品。许多的果园消失了,高科技取代农业成为圣克拉那山谷的血脉,但其地理风景依然充满着慑人的起伏山脉,夹杂着成片的工业区和住宅群落。尽管楼房星罗棋布,却没有一栋高过树林,更没有几栋让人联想到“高科技”。

从西南面而入,进入硅谷的第一站是其“首府”圣何塞。圣何塞如今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但它看起来仍然是一派旧时小镇的风景,说明了其农业的根基,也可以看出它是加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森尼韦尔、古柏汀洛和圣克拉那是硅谷的中心,多数生产工厂都集中在此,英特尔、国家半导体、苹果天腾等大公司总部也设在这里。

洛斯佳托斯、萨拉托加、洛斯阿托斯山等位于硅谷的西部郊外,在这里豪华的跑车、优雅的住宅随处可见。硅谷的最上端是帕洛阿尔托,这里就是最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惠普公司所在地。帕洛阿尔托通常被人们看作是静谧的学术区,所以它看起来是硅谷城中最不象“工业区”的地方,只有十分之一的土地用于商业或工业。

硅谷的历史不过三十年,始于1959年。而早在1885年,参议员兰德·斯坦福(L.Stanford)和他的妻子为了纪念死于伤寒病的儿子,捐赠2000万美元和帕洛阿尔托的8800英亩土地,用来建立斯坦福大学。该大学采用德国高等教育的模式,特别强调科技并积极资助其毕业生开发各种技术项目。到了20世纪初,斯坦福大学在世界赢得了电子学中心的声誉,并开始吸引世界上许许多多最好的科学家和教授,参与该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被称为“硅谷之父”的弗雷德里克·特曼是当时斯坦福大学最有才华的电子工程学教授之一。他在硅谷的诞生阶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是各类知识的集大成者。特曼向他的学生灌输了一种近乎于宗教的信念,他认为电子学将会改变世界,同时他还积极鼓励学生毕业后在这座山谷里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要到当时较为富裕的东海岸的大公司谋职。受其影响最深的两位学生是大卫·普卡特和威廉·惠利特,特曼有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后来这两位有意创造自己公司的学生真的开创了今日享誉世界的奇迹——闻名于世的惠普公司。

1934年,毕业的普卡特受顾于纽约的通用电气公司,惠利特则去了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四年以后,特曼为这两位高徒安排了奖学金,又把他们吸引回斯坦福大学深造。在分析了他们有意生产音频震荡器的打算之后,特曼教授直接借给他们538美元,并亲自安排了第一笔银行借款1000美元,作为风险投资资金注入两位学生的事业。大卫·普卡特和威廉·惠利特在帕洛阿尔托的学生公寓后面的车库里开始了创业的生涯,第一笔大买卖就是为迪斯尼带电影制片厂生产八个音频震荡器,这就是后来被硅谷传为佳话的“车库里的两个家伙”的由来。

催生硅谷的另外一个神奇式人物是威廉·萧克利。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之一,在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科研组工作时就通过在斯坦福大学的熟人了解到这个山谷里电子业的发展。

1955年,萧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在帕洛阿尔托建立起萧克利实验室。在西海岸这还是第一个这样的公司。由于许多人很想同这个科技天才一起工作,在东海岸的八位年轻工程师也来到了这个山谷,加入萧克利公司,其中包括罗伯特·洛伊斯、高敦·摩尔和安德鲁·格洛夫。可惜的是萧克利虽然是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却难以与人共事。八位新人对于萧克利无所不管的管理方式和专横跋扈的作风十分失望,便于1957年集体辞职,开办了菲尔切尔半导体公司。这次变节曾经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却为硅谷至今十分盛行的跳槽之风树立了榜样。

菲尔切尔半导体公司在六十年代发展迅速,但是各职位之间的派系之争使组织架构出现了裂缝。这一点加上七十年代到达顶峰的硅谷创业狂热最终断送了菲尔切尔公司。

尽管如此,硅谷找不出一家公司比菲尔切尔更强有力地影响这一地区的发展。洛伊斯、格洛夫、和摩尔于1968年退出公司,一同创办了因特尔公司: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的开创者。其他人也纷纷退出建立起自己的生产企业或风险投资公司。到八十年代初,硅谷有近五十家公司起源于菲尔切尔公司。

自从那次变节之后,萧克利实验室便一蹶不振,最终于1968年关门大吉。威廉·萧克利并未得到他梦寐以求的财富,但他与弗雷德里克·特曼一起将作为“硅谷之父”而永载史册。

所谓硅谷之梦,就是认定只要独自奋战或加入前景远大的新公司,就必将取得成功。尽管步履疾速如飞、压力巨大,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必将得到酬报,比如加薪、升职、增加?畔热瞎扇āH绻??臼?秩让诺幕埃?灰怪?涑晌?偻蚋晃滩⒉皇鞘裁床蛔疟呒实氖虑椤?/P>

“在硅谷,成功光顾那些坚持的最久的人”硅谷十年老手乌曼·古普塔这样说道。他生于印度,七十年代初期到美国,在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克里夫兰认IBM 公司工程师,八十年代抱着开办数据库技术公司的理想,古普塔来到旧金山寻求风险资本家的支持,但却没有人理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们或许是对的”,他说:“那时,我太年轻,没有经验,计划也可能太雄心勃勃了”。为了取得经验,古普塔加入数据软件经销商奥罗科公司,主管个人电脑部。

1984年,古普塔决心豁出去了,在门罗公园的一间办公室里开办了个人电脑软件公司。由于一开始没有风险资本的支持,古普塔靠着为别的软件公司编写程序求生。“我作好了等待时机的准备,我要自己开公司了”这位45岁的企业家十年等待终于一朝如愿,1993年,古普塔公司正式上市,第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格便比上市价翻了一番多。该公司现在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个人电脑网络用户服务器的软件供应商,其最初创始人也成为硅谷的最新的百万富翁之一。

但是,并非人人都象古普塔那样成功,在硅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人很少。圣克拉那大学做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硅谷内69%的新公司在头八年内要么被吞并,要么就破产。

但有关硅谷的宣传往往只盯着那些“超级明星”或“活传奇”。如史迪夫·乔布斯和斯迪夫·华兹尼克——又一对“车库里的两个家伙”,他们创办了苹果公司;安迪·格鲁夫,大卫·普卡特和威廉·惠利特耀眼的成功被人们广为传扬,而倒霉的失败却置若罔闻。

朱迪丝·K·拉森和艾薇莉·M·罗杰斯看到了硅谷的“遇难者”,因此著书写到:“硅谷运作的失败者与成功者之比很可能是十分之一,生活在硅谷中的人无不感到这种牺牲,但没有人愿意承认这种事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不愿意回忆失败,不愿承认自己曾经无力面对压力、得不到升职、被裁员、目睹自己的公司破产。

硅谷竟然能对自己众多的牺牲者置之不理,这是其最大的一个弱点。而不愿接受失败又是其最大的优点。“局外人把硅谷看作一个成功的故事,而实际上它是一座坟场,失败是其最大的特长”,硅谷问题专家迈克·梅隆如是说。“我们有时不仅不能指责失败,还要尊重失败,那些风险投资家倒真是愿意看到在企业家的简历中有一个失败的记录。“

也许正是硅谷这种以轻松的心情接受失败的气量,把一大批人吸引到此一试身手。而对那些尝试过失败的人来说,则是来此继续尝试直至实现梦想,扬名天下。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年·内奇,1990年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攻读MBA学位时,手上已经有了一个语音识别专业博士学位,在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来到斯坦福。“我之所以把硅谷作为我的基地,是因为我听说过许多有关硅谷的故事”32岁,看起来象个孩子的内奇说。他自己创办的莱西克公司只有两年的历史,但却是少数几个专门从事手写体识别软件的技术公司之一,它在技术上的发展如此惊人,引起许多大公司的注意。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全盘收购了莱西克公司。内奇说:“他们只提供经济支持,实际上,我们还是相当自主的。”

罗年补充道:“要想创办高科技公司硅谷即便不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好的地方之一。凡是创办企业需要的,人才、风险投资、市场营销专家,这里应有尽有。”硅谷有许多因素培植高科技企业发展,其中,也许最为重要的就是得到大批受到良好教育的、熟悉技术的大学生,他们主要来自斯坦福、圣克拉那和圣何塞三所大学。创业企业家不必为智力资源发愁。

硅谷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高科技领域有广泛的联络网。在一个植根于快速创新的产业里,成功太依赖于信息交流了。一位硅谷观察家在一本杂志中写道“硅谷推崇集体学习,各家公司之间一边竞争,一边又通过非正式的交流或合作相互学习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风险资本对于硅谷的成功也至关重要。假如没有那些风险资本家愿意把钱押在新创办的或有发展前途的公司身上的话,硅谷的发展也许不会有如此快的速度。

乍听起来也许无关紧要,然而阳光充沛的气候和那种自由自在的社会环境,与硅谷的成功也有很大的关系。罗年·内奇说:“既然能在这么迷人的气候里干得很好,又何必去一个不得不挨冷受冻的地方工作呢?更何况这里还有迷人的沙滩、文化中心和优美的景色。工作之余如果想休息休息,只要开几分钟的车,就可以在海滩或山里轻松一下。人们的态度友善而随便,极适合进行必要的交往。”

初露头角的企业家迷上了硅谷。他们从东海岸、南部、甚至远自欧洲和亚洲蜂拥而至。他们拖着行李、带着一生的积蓄、充满热情的赶来,眼里充满了希望的光芒,就象来自天国的朝圣者,欣喜地大量着周围的一切。 创新依然是硅谷生活的精髓。尽管它夺去了一些人的生命,尽管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的严峻事实摆在眼前,硅谷依然象弗雷德里克·特曼所希冀的那样,是培养天才的沃土,它将继续是世界科技创新的温床。在这里,才华横溢、雄心勃勃的青年男女正在创造未来。


硅谷:生机盎然的坟场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描述大众时,首先映入脑海的不是"快节奏"、"压力大"等字眼。除非你深入到工厂或公司里,用"手忙脚乱"来形容这个地方并不确切,因为除了上下班高峰时间,硅谷街上几乎没什么行人和车辆在闲逛。

莱西公司(Lexicus Corporation译名)位于帕洛阿尔托(Palo Alto)。其创始人、首席行政总监罗年.内奇(Ronjon Nag)说:"我想,这是由加州的悠闲生活方式和永恒不变的夏日气氛决定的。"

然而,外表可能是骗人的,一个与家人在街上漫步的人很可能就是硅谷的电脑巨人。坐在街角熟食店餐桌上聊天的一对小男孩模样的年轻人,讨论的可能是正在开发的最新微形集成电路片,而不是公司里新来的女孩子。首席行政总监在门中迎接你,带你走进一间平平常常的办公室。他衣着随便,但他很可能正在开发将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新技术。

"硅谷的1315平方英里可能是世界是生产力最旺盛的土地,"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说。一个当地公司的董事长补充道:"如果每当一年美国总统要花你十年的心血,那么在硅谷创业每年要花费你五年的生命。"

的确,在硅谷平静的外表之下是一种高压锅式的状态。所有人争取那些无以言尽的财富和名誉的抱负都在为之添柴加火。硅谷体现了所谓美国信念,即勤奋孕育成功。

现在被称为硅谷的这个微型集成电路之乡原来叫圣克拉好坏山谷(Santa Clara Valley)。它位于旧金山湾南端两个山脉之间:东为迪亚布罗山脉,西是圣克鲁斯山。

远在圣克拉那山谷成为世界科技之都之前,它被称作"心之愿山谷"。当时,它以另一种主要的生产活动:农业,而闻名于世。1971年,当地报纸的一位编辑唐.霍夫勒(Don Hoefler)创造了"硅谷"一词,用以指明当地高科技产业的主要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片,因为它的原料是硅。召集,这个山谷不仅盛产水果、大蒜、蘑菇,还出产微处理机、电脑及下一代高科技产品。

许多果园消失了,高科技产业已取代了农业成为圣克拉那山谷的血脉,但其地理风景依然充满了慑人的起伏山脉,尽管楼房星罗棋布,却没有几栋高过树木,再没有几栋看起来让人联想到"高科技"。

从西南面而入,进入硅谷的第一站是其"首府"圣荷塞(San Jose)。圣荷塞现已成为美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但看起来仍是一派旧时小镇的风景。这说明了其农业的根基,也可以看出这昆加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森尼韦尔(Sunnyvale)、古柏汀洛(Cupertino)和圣克位那是硅谷的中心,多数生产工厂都集中在此。英特尔、Advanced Micro Devices、国家半导体、苹果及天腾等大型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三个地方。

洛期佳托斯(Los Gatos)、萨拉托加(Saratoga)等硅谷西边的郊外村落相当于洛杉矶的比华利山(Beverly Hills)、柏拉艾尔(Bel Air)和布林特伍(Brentwood)。在这里,豪华跑车、优雅的住宅随处可见。沿硅谷再往上走就到了山景市(Mountain View)。该市座落在山脉与旧金山湾之间。这原是现在业已分裂的菲尔切尔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译名)所在地。硅谷许多公司都是由该公司脱离出来的。

硅谷最上端是帕洛阿尔托。这里有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惠普公司,帕洛阿尔托通常被看作静谧的学术区,所以看起来是硅谷城市中最不象"工业区"的地方,只有十分之一的土地用作商业和工业。

硅谷的历史不过三十多年,始于1959年。已故罗伯特.洛依斯(Robert Noyce)在这一年申请了一项集成电路的专利。不过,如果没有另外两个人的理想和追求,硅谷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1885年,参议员里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和妻子为纪念死于伤寒的独生子,捐赠了二千万美元和帕洛阿尔托的八千八百英亩土地,用以建立斯坦福大学。该大学采用德国的高等教育模式,特别强调科研并积极资助其毕业生开发各种技术项目。到二十世纪初,该大学赢得了电子学中心的声誉,并吸引了许许多多世界是最好的科学家和教授。

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h Terman)是斯坦福最有才华的电子工程学教授之一,他在硅谷诞生的准备阶段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曼是各类知识的集大成者。他在学生中灌输一种近乎于宗教的信念,认为电子学将会改变世界。同时,他喜欢学生毕业会留在这个山谷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要到东海岸的大公司谋职。

受他影响最深的两位学生是大卫.普卡特(David Packard)和威廉.惠利特(William Hewlett)。当特曼得知二位有意创建自己的公司时,就着力培养其创业精神。

1934年毕业后,普卡特受雇于纽约的通用电气公司。惠利特则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四年后,特曼为他们安排了奖学金,又把他们吸引回斯坦福,在分析了他们生产音频振荡器的打算后,特曼教授借给他们538美元,并为他们安排了1000美元银行贷款。两位初露头解的企业家在帕洛阿尔托他们公寓后的车库里开始了创业生涯。他们第一笔大买卖是为沃尔特.迪斯尼电影制片厂(Walt Disney Studios译名)生产八个音频振荡器。这就是后来在硅谷所称的"车库里的两个家伙"的由来。

另一个催生了硅谷的关键人物叫威廉、萧克利(William Shockley)。他与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他也是战后新一代科技企业家的典范代表:才华横溢,一心要做百万富翁。萧克利在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科研组工作时,就通过在斯坦福的熟人了解到这个山谷里电子业的发展。

1955年,萧克利离开了贝尔试验室,在帕洛阿尔托建起了萧克利半导体试验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译名)。在西海岸,这还是第一个这样的公司。由于很想与这个科技天才一起工作,东海岸八位年轻工程师也来到了这个山谷,加入了萧克利的公司,其中包括罗伯特.洛伊斯(Robert Noyce)、高敦.摩尔(Gordon Moore)和安德鲁.格洛夫(Andrew Grove)。

可惜的是,萧克利虽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却难以共事。八位新人对他无所不管的管理方式和专横霸道的作风十分失望,但于1957年集体辞职,开办了菲尔切尔半导体公司。这次变节曾受到许多人的批评,却为硅谷至今十分盛行的跳槽之风树立了榜样。

菲尔切尔公司在六十年代发展迅速,但各职位之间的派系之争使组织架构出现了裂缝。这一点加上七十年代达到顶峰的硅谷创业狂热最终使菲尔切尔公司垮台了。

尽管如此,硅谷找不出一家公司,比菲尔切尔更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地区的发展。洛伊斯.格洛夫和摩尔于1968年退出公司,创办了英特尔公司:世界是第一台微处理机的开创者。其他人也纷纷退出,建立起自己的生产企业或风险投资公司。到八十年代初,硅谷有近五十家公司起源于菲尔切尔公司。

自那次变节之后,萧克利试验室便一蹶不振,最后于1968年关门大吉。威廉.萧克利可能并未得到他梦寐以求的财富,他与弗利德里克.特曼一起将作为"硅谷之父"而载入史册。

所谓硅谷梦,就是认定只要独自奋战或加入前景远大的新公司,就必将取得成功。尽管步履疾速如飞、压力巨大,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必将得到酬报,比如加薪、升职、增加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十分热门的话,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并不是什么不着边际的事儿。

   "在硅谷,成功光顾那些坚持得最久的人,"硅谷的十年老手乌曼.古普塔(Umang Gupta)这样说道。他生于印度,七十年代初到美国,在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项士学位。毕业之后,在克里夫兰任IBM公司的系统工程师。

八十年代初,抱着开办数据库技术公司的理想,古普塔来到旧金山寻求风险资本家的支持,但却没人理他。"现在回顾起来,我觉得他们或许是对的,"他说,"那时,我太年轻,太没有经验,计划也可能太过于雄心勃勃了。"为了取得经验,古普塔加入数据库软件经销商奥罗科公司(Oracle译名),主管个人电脑。

1984年,古普塔决心豁出去了。他在门罗公司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开办了个人电脑软件公司。由于一开始没有风险资本的支持,古普塔公司靠为别人软件公司编写普通应用软件求生。

"我要自己开公司,"这位四十五岁的企业家说:"我做好了等待时机的准备。"十年等待终于一朝如愿,1993年,古普塔正式上市,第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就比上市价翻了一番多。公司现已发展成美国最大的个人电脑网络用户服务器软件供应商,其创始人也成了硅谷最新的百万富翁之一。

但并非人人都象古普塔一样成功,在硅谷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很少。圣克拉那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硅谷69%的新公司在头八年内要么被吞并,要么就破产。

但有关硅谷的宣传往往只盯着那些"超级明星"和"活传奇":如斯提夫.佐伯士(Steve Jobs)和斯提夫.格洛夫(Steve Wozniak),这是又一对"车库里的两个家伙",他们创办了苹果公司;安迪.格洛夫(Andy Grove),大卫.普卡特和威廉.惠利特。耀眼的成功广为传扬。倒霉的失败却置若罔闻。

朱迪丝.K.拉森和艾薇莉.M.罗杰斯看到了硅谷的"遇难者",因此在其著作《硅谷热》(Judith K. Larsen and Everett M. Rogers,Silicon Valley Fever)中写道:"硅谷运作伦理的受害者与成功者之比,很可能是十比一。生活在硅谷中的人无不感受到了这种牺牲,但没人愿意承认这种事也曾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不愿回忆失败,不愿承认自己曾无力面对压力,得不到升职,被裁员,目睹自己的公司破产。"

硅谷竟然对自己的众多牺牲者置之不理,这是其最大的一个弱点。而不愿接受失败,也许又是其最大的优点。

一位硅谷问题专家迈克.梅隆(Mike Malone)写道:"局外人把硅谷看作一个成功故事,而实际上它是一座坟场。失败是其最大特长,第一个失败的产品或企业都是一种教训,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我们不仅不指责失败,有时甚至尊崇失败。那些风险资本家倒真的愿意看到在企业家的简历中有一点失败记录。"

也许正是硅谷这种以轻松的心情接受失败的气量,把一大批人吸引在此试试身手。而对那些尝试过失败的人来说,则是来此继续尝试直至实现梦想,扬名天下。

罗年.内奇在英国出生,毕业于剑桥大学。1990年到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时,手上已经有了一个语音识别专业博士学位。在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来到斯坦福。

"我之所以把硅谷作为我的基地,是因为我听说过许多有关硅谷的事情,"三十二岁,看起来象个孩子的内奇说。他创办的莱西克公司只有两年历史,但却是少数几个专门开发手写体识别软件技术的公司之一。它在技术上的发展如此惊人,引起了许多大公司的注意,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全盘收购了莱西克公司。"他们只提供经济支持,"内奇说:"实际上,我们还是相当自主的。"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硅谷坟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