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599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12-1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央视创业帮
央视创业帮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BBC全媒体战略
BBC全媒体战略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BBC媒体融合报告
BBC媒体融合报告
新型媒体集团
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机器人编辑报纸
机器人编辑报纸
《新闻晚报》停刊
《新闻晚报》停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The Daily之死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12月3日,新闻集团宣布,将于2012年12月15日停止发行首份iPad电子报《The Daily》应用的单独版本。该项业务的技术和其他资产,包括员工,将被转移到新闻集团旗下的《纽约邮报》部门。此时距离《The Daily》上市还不到两年时间。

  新闻集团2011年1月发布《The Daily》,并对其寄予厚望,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其表现不尽如人意,亏损数百万美元。在美国,《The Daily》应用程序每周订阅费为99美分,每年39.99美元。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曾表示,相信《The Daily》是在数字时代使新闻采集业务生存下去的模式。

  消息传出,美国多家媒体均对The Daily的失败进行了解读。

  以下文章来自Forbes.com,由虎嗅编译:

  失败是比成功更好的老师,The Daily 22个月的生命充满了教训。在新闻集团做出决定关闭The Daily——这个iPad原生出版物的过程中,我跟一些相关人士聊过,听取了他们的想法,看看到底是什么做错了,做点什么不同的事可以延长其生命。接下来,我说点自己的想法。

  1、默多克的钱,默多克的问题

  请记者并不便宜,去问问纽约时报,它都负担不起现有的人力成本了。而The Daily一开始就请了100多号人。这个规模是普通日报人力的三倍。

  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这么大?其实,可替代的方案是:启动得更精简些,然后逐步增大规模,这是成功的数字媒体比如赫芬顿邮报、 Buzzfeed、Gawker等等的战略操作。

  答案很简单,那是默多克对The Daily的独特看法,The Daily 从一出生就打上了这种观点的烙印。其实在新闻集团内部,一开始就有些不同看法,觉得应该更简省一些,但是他们没有说动默多克。

  结果就是,即便The Daily在夏天解雇了50个人,它每年还是要亏1000万到2000万美金,当新闻集团需要剥离其出版资产时,The Daily成了一个巨大的目标。

  2、苹果平台上的近视

  The Daily是苹果iTunes商店里订阅收入最高的新闻产品。这个信息说明什么呢?说明就算在iPad上当了第一,仍然赚不到钱。

  从一开始,分析师计算The Daily需要聚拢50万个用户才有可能赚钱。在夏天裁员时,这个数字现实中还不到四分之一。The Daily等了一年才上Android平台可能会让苹果高兴,但是这个举动极大地制约了潜在用户规模。

  3、被邮报干掉

  The Daily跟纽约邮报(译注:1977年,默多克在纽约购买了《纽约邮报》后,一改报纸原来的风格,开始增加暴力和性的有关新闻,以及丑闻和案件的报道,并通过渲染和夸张的语言来吸引读者)共享一些DNA,看看它的标题、以及它对八卦小道的偏好就知。这不是巧合。The Daily的主编Jesse Angelo,就来自邮报,后来又作为邮报新的发行人回去了。事实上,在这份报纸被称为The Daily之前,它曾被考虑的一个名字是国家邮报。

  近亲关系很多时候是一种诅咒。The Daily确实拥有新闻主义的进取心,比如今天出版的、与变节的孟诺教派主教Sam Mullet的6000字狱中专访。但是这些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可能因为它显得与这份报纸的其他内容格格不入,甚至毫无关系。

  邮报可以承受得起折衷(一份可以承受每年亏损6000万美元的报纸还有什么承受不起的),因为它还在地理、社会意义上拥有某种标志身份,可以让它聚焦。邮报是专注于纽约的、关心蓝领的、保守的,如果它不是这样,早都会让人困惑了,而The Daily没有这么一个先天的专属头衔。

  过于像邮报的另一个风险是,它鼓励新闻集团的高管把这两个的关系视作非此即彼。当然,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关闭The Daily是干掉邮报的替代方案,但是接近公司的人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与邮报更大的精神距离可能并不会解决The Daily的市场问题,但是它可能有助于缓解The Daily与邮报在内部的政治竞争。

目录

The Daily之殇:新闻集团数字业务屡败探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集团的掌门人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掌门人默多克

  上周,新闻集团宣布关闭旗下iPad电子报纸《The Daily》,在数字业务领域再次遭遇失利。新闻集团数字业务屡败屡战或许源自该公司的传统媒体基因。新闻集团本身并非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提到《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福克斯电视台、星空卫视,或者默多克和邓文迪,那么听说过的人不少。

  新闻集团目前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跨国媒体公司,以2011年营收计算为全球第二大媒体集团。该公司目前被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及其家族控制。

  传统媒体基因

  新闻集团的源头可以追溯至1923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成立的新闻有限公司。1949年,默多克之父基思·默多克(Keith Murdock)控制了《阿德莱德新闻》。当他1952年去世后,默多克继承了阿德莱德小报《The News》的控股权。新闻有限公司目前是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的品牌。

  新闻集团于1973年进军美国市场,当时该公司收购了《圣安东尼奥新闻快递》。1976年,新闻集团又收购了目前仍畅销的《纽约邮报》。1981年和1984年,新闻集团分两次收购了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所有权。

  1985年,新闻集团宣布收购Metremedia电视台集团,计划成立美国第4家商业广播电视网。在1986年交易完成后,新闻集团推出了福克斯广播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目前覆盖了美国96%的家庭。

  1993年,新闻集团以超过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星空卫视的63.6%的股份,并于1995年收购了星空卫视剩余股份。不过2010年,新闻集团已将星空卫视的普通话频道转手。

  2007年,新闻集团宣布了一笔重磅交易,即以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华尔街日报》的发行商道琼斯。在收购道琼斯之后,新闻集团成为一家重量级财经新闻巨头。

  目前,新闻集团旗下拥有HarperCollins这样的主流图书发行商,并在澳洲、英国、美国出版了近100份报纸和杂志,而电影、电视和广播业务也非常强大。

  默多克是世界上最具天才的传统媒体经营者。纵观新闻集团的发展,默多克从澳大利亚一家规模不大的报业公司起步,通过不断的收购和整合,并以全球性眼光,打造出了上百个知名的媒体品牌。目前,新闻集团旗下的知名品牌大多为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电影工作室。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集团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The Daily不是新闻集团第一个失败的数字业务,MySpace也是出自他们的手笔The Daily不是新闻集团第一个失败的数字业务,MySpace也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新媒体业务屡遭挫折

  新闻集团的数字媒体业务主要包括一些新闻网站,例如体育新闻网站Foxsports.com和澳大利亚的新闻门户News.com.au,此外该公司也持有热门美国视频网站Hulu的27%股份。除此以外,新闻集团的数字媒体业务并无太多亮点。

  实际上,数字媒体同样也是新闻集团非常看重的一块业务,该公司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多次尝试。而默多克本人也极具技术前瞻性,例如他曾在很早之前就布局卫星电视的发展。那么,为何目前新闻集团数字业务没有值得夸耀的品牌?

  一方面,新闻集团的传统媒体基因成为了创新的障碍。在很长时间内,新闻集团的数字媒体业务仅仅包括传统新闻网站。例如,Foxsports.com只是福克斯体育频道的配套网站,而News.com.au也只是一个平台,聚合了澳大利亚和全球其他地区媒体的新闻内容。除了基于广告的网络新闻,新闻集团并没有开拓出更多新业务。

  2008年至2009年,在微软尝试收购雅虎的过程中,新闻集团也和时代华纳一起被卷入传闻。新闻集团或许希望通过收购雅虎来加强数字业务,但这样的模式非常类似时代华纳和AOL的联姻,而后者已被证明是失败的。尽管新闻集团参与收购雅虎的传闻多次出现,但这样的交易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发生。

  新闻集团在网络新闻收费方面走在前列,该公司旗下的《华尔街日报》一直是网络新闻收费的典范。考虑到《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人群主要为高端的财经行业人士,因此该报纸网络版当前财务状况不错。不过,收费阅读新闻仍然是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

  另一方面,新闻集团在涉足新领域时往往裹足不前,习惯于模仿前人现有的模式。遭遇失败的MySpace就是一个典型。新闻集团2005年时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ySpace,但于2011年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最初曾被认为是一笔好交易,但最终却黯然收场。

  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近期曾对创业者表示,即使遭遇竞争对手,而竞争对手有着不同的理念,创业者仍然不应当调整计划转而瞄准竞争对手。MySpace“感到了来自我们的威胁并抄袭我们,这样做不可能获胜。从一开始就只想抄袭他人的公司不会成功”。

  MySpace与早期的其他社交网络没有太大差异,但凭借平台上的名人入驻而产生了较大吸引力。在Facebook开始火爆之后,MySpace试图模仿Facebook的一些功能,但效果不佳。因为用户并不需要又一个Facebook。

iPad电子报《The Daily》界面 iPad电子报《The Daily》界面

  The Daily之败

  《The Daily》是新闻集团在iPad这一平台上开展业务的一次尝试。这一电子杂志与《纽约邮报》一脉相承,内容定位不明确,更像是一锅大杂烩,同时大部分内容还要求用户付费阅读,因此未得到读者的良好反响。此外,由于与《纽约邮报》的定位重合,因此在新闻集团内部《The Daily》也被视为《纽约邮报》的竞争对手,并遭到排挤。

  过于烧钱被认为是新闻集团关闭《The Daily》的一大原因,但实际上福克斯新闻花费了10年时间才实现盈利,而《纽约邮报》的盈利状况也并非很好。新闻集团原计划给《The Daily》5年以上的时间来发展。因此,《The Daily》当前的亏损对新闻集团而言并不算是问题。

  根据《The Daily》内部员工的说法,该业务被关闭与新闻集团正在进行的一项架构重组有关,而去年的《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丑闻则是一个导火索。《世界新闻报》曾是英国最大的报纸,也是新闻集团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在电话窃听丑闻曝光后,新闻集团被迫关闭了该报纸。

  根据一名高级员工的说法,在电话窃听丑闻曝光之前,《The Daily》的2012年预算已被批准。但在丑闻曝光之后,新闻集团决定对公司架构进行重组,分为娱乐业务和发行业务两部分。其中,娱乐业务主要由福克斯电视台等盈利能力极强的资产组成,而发行业务中的资产大多处于烧钱阶段。受此影响,《The Daily》的2012年预算仅为原先的50%。这表明,在发生危机时,新闻集团更倾向于牺牲包括《The Daily》在内的数字业务。

  新闻集团报纸业务董事长、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James Murdoch)曾表示,《The Daily》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新闻因素,而与应用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这表明,在新闻集团眼中,《The Daily》仍然只是一份报纸。

  《The Daily》并不缺乏资深媒体人,其主编来自《纽约邮报》,而编辑则来自《太阳报》、《纽约客》和ABC等许多大媒体。然而《The Daily》编辑的感觉与詹姆斯·默多克等高层并不相同。他们认为,《The Daily》受到了数字渠道的限制。尽管他们希望创立网页版报纸,但却遭到高层的拒绝。

  一方面,新闻集团高层对待《The Daily》这类数字业务的态度摇摆不定,这影响了数字媒体业务的执行和创新。另一方面,参与数字媒体的底层员工也受到公司内部架构的限制,对公司的做法存在不满。这或许才是《The Daily》最终失败的原因。

  (李玮)

新媒体思考:The Daily之死的四个教训编辑本段回目录

该公司表示,将于12月15日停止该应用程序的独立出版。作为第一份独立发售的纯平板新闻产品,the daily 曾被传统媒体热捧为新的机会,也的确创造了很多业绩结果的奇迹,不过如今回头看仍如昙花一现。当日,钛媒体即陆续推出了相关系列文章,《The Daily之死,“内容为王”已亡》;《电子书的未来,不是无限逼近纸质书》;《关于《the daily之死》再讨论》 ,分别从传统媒体转型,数字化媒体如何生存等不同角度做出了分析。

  以下,钛媒体编辑从自身所处行业角度,也对这一事件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总结,对钛媒体这类新生的,意图在专业媒体领域有所为的垂直新媒体,The Daily之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教训样板。

  追溯到2011年2月,默多克新闻集团和苹果共同发布The Daily之后,钛媒小编和Zaker以及Viva的负责人聊起这个项目时认为,“The Daily必死无疑。”今年8月,在微博,小编又重复了这一观点。但当时没有想到,这份由默多克和乔布斯联手发起,新闻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并挖来100多位顶尖记者和编辑的“最让人激动的项目”,会折戟沉沙得如此迅速。

  在《乔布斯传》里,当默多克将The Daily亲自送到苹果总部的时候,乔布斯讨厌极了。但后来这个项目还是按照默多克的方案推进了,根本原因可能是乔布斯并不像热爱音乐那样热爱新闻,所以讨厌之余,无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会死掉的项目。没有人愿意在互联网上读一份完整的大众报纸的电子版,而且收费之下还有广告——苹果的死忠也不能。

  会诊The Daily,有必要将互联网媒体的成功案例拿来,对照比较,你会更清楚为什么The Daily做错了。我们选择的比较对象是“第一份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2011年,《赫芬顿邮报》利润达到3000万美元,同年被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目前估值超过4.5亿美元。今年4月,《赫芬顿邮报》记者大卫·伍德赢得了2012年普利策奖的全国报道奖。

  故我们不比较传统媒体,仅与各类新媒体模式相比较,the daily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教训:

  1、不开放。网络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颠覆,传统媒体必须也要有自我颠覆的勇气去参与新媒体,而不是内容搬家。

  反观The Daily,除了纸质版本变成了彻底的数字版本以外,其他内容基本没有改变——高成本制作、内容收费、还有广告、内容封闭、观点不详,而且内容是由制作方单方面提供给读者的,读者并没有内容的选择权,却要为此付费并且忍受其中的广告。

  《赫芬顿邮报》聚集了3000多位博主。他们都是各领域成功的人士,虽然没有报酬却愿意定期为网站贡献充满见解力的评论。此外,全美还有1.2万公民记者每天为他们提供新鲜素材。比如跟踪奥巴马在十几个州的拉票过程,分给100名普通人。他们每人每天花上一个小时,100人的力量加起来就能完成一个记者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

  《赫芬顿邮报》从第一天开始就强调社交元素,“我们不能在2012年生活在一个有围墙的花园里。”而你要看The Daily?对不起,先下载,再付费,然后参与我们并不新鲜和热辣的话题吧。

  前者必须要买门票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而后者甚至可以参与整个新闻的报道。作为一个互联网项目,你更想看哪个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传统媒体都没有市场。《华盛顿邮报》的网络订阅就表现不错。但《华盛顿邮报》是立场清晰、态度明确的著名媒体,它只是把既定读者转移到网络中来。这和现实中没有名气,而网络上又闭关自守的The Daily完全不同。在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不开放就等于放弃未来。

  2、收费+传统新闻。The Daily是需要付费阅读的。在付费之前,你有一小段时间免费试读。想象一下,一份大众媒体,试图赢得所有互联网读者,却要求你交钱看一份带有广告的传统日报。

  问题还在于其内容也是传统方式的——他们有自己的编辑和记者,出产传统的新闻。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期待,这份传统方式出版的日报,会和传统的日报——甚至网络上的免费新闻——有任何不同之处。既然都是新闻,且内容也并无不同之处,那么我为什么要为此付费呢?

  “所有内容皆免费。”这是包括 《赫芬顿邮报》在内众多在线新闻网站的 “信条”。《赫芬顿邮报》不会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来制作日报(传统媒体是生产什么就发表什么),而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已有新闻进行整合,从而最大可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虽然有部分喜欢尝鲜的人为The Daily买单,但这部分收入并不足以支撑The Daily庞大的开销。这也是为什么The Daily获得了APP的收入,却失去了市场的原因。相形之下,内容更热辣且免费的《赫芬顿邮报》,却可以依靠广告和广阔市场,而实现盈利。

  3、内容单一,读者导向不强。新闻只是个人所需资讯的实时更新。对读者而言,不是少数新闻面对大众,而是很多不同新闻面对各种不同需求。若不能满足新闻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就会转身离去。

  来自新闻集团的The Daily,并没有天然的属性能够吸引特定的读者(如《华盛顿邮报》那样),它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是暧昧不清的——没有人会将之视为“自己那一派”的代言人,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情感纽带。而它的新闻模式是单向传递的,天生就不带互联网的DNA。更让它进退失据。

  The Daily出生在一个有围墙的花园里,因此,其内容相对于互联网更是一座孤岛——一个显而易见的例证是:The Daily在推出iOS一年后,才推出Android版本——一个无法连接世界的互联网产品,怎么可能成功呢?

  而《赫芬顿邮报》从一开始就强调自己的DNA,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启用流量编辑traffic editor,根据媒体搜索实时新闻走向,推荐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时事新闻;保持观点的独特性,非客观性;内容之间有大量链接。虽然《赫芬顿邮报》是“新闻整合型”网站,但其也注重汲取传统媒体新闻价值观的精粹来树立自身作为公共媒体的权威性,也尊重版权规则。

  简单的说,《赫芬顿邮报》是读者导向:聚合已有的新闻和读者知道的信息,为想了解某条新闻的读者提供全面的内容服务;而The Daily仍旧是编辑导向的,他们生产什么,读者就只能看什么。由于其“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交互性也不好,即便你选择了付费,也无法获得更愉悦的体验——从内容角度来看,The Daily并没有为世界贡献多少不可或缺的独家新闻——它不想改变世界,因此注定被世界改变。

  4、运营应用的贫乏。“应用即媒体。”钛媒小编一直强调这句话。但现实中,做到这一点的很少。

  The Daily显然把应用当成了一种实现内容的工具。加之它将自身看成是一份纯电子版的传统日报,其灵活性也就大打折扣。

  而且,The Daily到死也没有告诉别人,它到底是谁。在The Daily诞生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The Daily如何进行内容取舍,新闻集团的回答是:“每天去读读我们的社论就知道了,我觉得人们对于我们的言论还是有兴趣的。”

  即便传统报纸,你至少还可以在报摊上找得到;即便传统新闻,你也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新闻的电子版或者内容链接。但如果你不去买The Daily,那么你就看不到。而悲剧的是,你会发现,即使看不到The Daily,也没有什么不同。这就让The Daily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赫芬顿邮报》则不然。他们将技术和内容以及运营融为一体。《赫芬顿邮报》一天可以发布6000-10000条原创新闻,他们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可以快速捕捉到其中的10-100篇具有病毒式传播特点的文章。《赫芬顿邮报》还有强大的搜索引擎优化,能让搜索引擎最优先搜索到其文章提供的关键词。很多广告商正是看中了 《赫芬顿邮报》在许多搜索引擎上的排名靠前的特点,“点名”要求确保在搜索引擎的结果页面上其赞助的帖子必须与新闻内容一样突出。

  小结:

  The Daily死了。但这不是传统媒体或者纯数字媒体的失败。这仅仅是由于The Daily走在了错误的方向上。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认为The Daily的问题是,1.只是传统媒体内容搬到新媒体的融合并不能成功;2.新媒体运营一定要打碎再重构,才有价值。此言中肯。

  当然也可有部分媒体——因为他们精到独家的内容,老辣的观点以及坚定的特定立场——成为老绅士,依靠内容就可以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但大多数新闻媒体和普通杂志,都将被时代抛弃。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样,都需要为用户提供最需要的内容。但不同之处在于,公民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每个细节都得以再现,甚至连观点和分析也不再由专业人士专美。固守传统媒体的采和编已经落伍。传统媒体要获得新生,抛开旧载体和旧模式的限制,重新考虑内容和盈收的关系,重建载体和盈利模式。

  FacebookCOO桑德伯格说,Facebook希望看到“产业开始分裂,开始以个人为中心重建”。这不仅是社交网络的未来,也是新媒体的未来。——新媒体不是转换平台,新媒体是内容的重新创造,是渠道的彻底转换,是读者需求引导内容,而非内容卖给读者。

  所有的新闻内容必须根据互联网和用户需求重新创建。它不再是广告和发行的关系,也不是采编对读者的关系,而是一种高度定制的、根据每个人需求重新创造的、全新的媒体关系。就像Flipboard和Zaker一样:用户不再需要一定特定的媒体,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选择优秀的内容,建立一个自己的专属媒体。

  The Daily走错了,但它只是证明“此路不通”,新媒体的尝试之路并没有结束。有《赫芬顿邮报》、有Flipboard、有Zite以及各种新媒体的积极尝试,一切才刚刚开始。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The Daily之死 The Daily之殇 The Daily之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The Daily之殇,The Daily之败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