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外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7
Jorn Barger begins posting daily entries on his weblog, Robot Wisdom, which features “links to articles about politics, culture, books and technology that he found interesting.” Robot Wisdom will come to widely be acknowledged as the first weblog ever. In fact, Barger will coin the term “weblog” in his December 23rd entry.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of America (SCEA) files suit against six alleged software counterfeiters that have done business over the Internet.
The United States Justice Department asks Judge Thomas Penfield Jackson to holdMicrosoft in contempt for failing to obey court orders regarding their bundling of Internet Explorer with the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The website of Softex is hacked by “tattoo & mantis”. View an archived version of the defaced website.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Linus Torvalds releases version 2.6.0 of the Linux kernel is released. Many features from uClinux (designed for embedded microcontroller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kernel, along with support for NUMA (used in large, multi-processor systems). An improved scheduler and scalability improvements have also been implemented in this version to help ensure that Linux will maintain its reputation for running on everything from small embedded devices to large enterprise-class servers and mainframes. As always, support for new classes of hardware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rnal 2.6.0 contains 5,929,913 lines of code. Visit the official Linux kernal website.
2004
Cerulean Studios releases version 3 of its Trillian instant messenger. Visit the official Trillian website.
Version 1.1 of the QiLinux live! operating system is released. QiLinux is a Linux distribution created from scratch for desktop and server functions. Visit the system’s official website.
2008
ShareReactor relaunches under new ownership as a combined BitTorrent and eD2kservice in affiliation with The Pirate Bay. The site was taken down by Swiss Police on March 10, 2004 due to the suspicion of breach of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laws. Visit the official ShareReactor website.
2009年12月17日,微软“浏览器绑定案”今日尘埃落定,微软最终向欧盟妥协,在欧洲境内,微软将在包括Windows XP、Windows Vista以及Windows 7在内的产品中提供一个浏览器选择屏,允许消费者自行选择安装首选浏览器。
2011年12月17日,索尼在日本正式开始销售其新一代PS Vita掌机,试图夺回被苹果iOS设备抢走的移动游戏市场份额。
2012年12月17日,在线视频教学平台Lynda.com今天宣布, 已任命弗里茨·哈伯曼为公司新任首席技术官。
2012年12月17日,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今天对公司的服务及隐私政策进行了更新,其目的在于与Facebook进行更好的协作,新规定将于2013年1月16日生效。
2012年12月17日,RIM向媒体发出邀请函,宣布将于2013年1月30日召开黑莓10操作系统发布会。
2012年12月17日,美国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今日宣布,将携手Twitter推出新的收视率调查服务,监测Twitter上面有关某些电视节目的聊天内容。
2012年12月17日,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 Nextel今日将收购Clearwire剩余股份的报价提高到每股2.97美元,从而使交易规模达到22亿美元,这笔交易已经得到了软银的支持,并且得到了Clearwire董事会的批准。
2012年12月17日,三星电子今日宣布,将在欧洲市场撤销此前针对苹果使用其专利技术而提起的诉讼。
2012年12月17日,万维网联盟今日正式宣布,历时三年的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定稿。
大事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1979 Kenneth E. Iverson(1920-2004)——大器晚成的科学家,APL的发明人
1979年度的图灵奖首次授予一位加拿大学者、时在IBM公司沃森研究中心工作的肯尼思·弗森(Kenneth Eugene Iverson)。他是因为在开发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APL中作出开创性工作,从而为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和实践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
艾弗森1920年12月17日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卡姆罗斯(Cam-rose, Albert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应征入伍而中断学业。1946年退伍后艾弗森进入位于安大略湖畔的城市金斯顿时(Kingstown)的昆士大学(Queen’s University)学习,兼修数学和物理,1950年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时艾弗森年已30。但他立志继续深造,进了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先后于1951年和1954年拿下应用数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攻读学位时的导师是著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的自动计算机Mark I的艾肯教授(Howard Aiken,1900-1973)。当时的IBM总裁托马斯大林.沃森(Thomas Watson)正是由于支持艾肯的Mark I计划而把IBM从制造商业机器的公司引向计算机产业而发展成为“蓝色巨人”的。艾弗森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用计算机求解线性微分方程时如何建立经济的I/O模型,这个论文课题诱导他设计与实现了著名的程序设计语言APL(A Program- ming Language)。APL以现有的成熟的数学符号为基础,加入许多基于数组(array,这是APL中唯一的数据类型)的基本运算符,就可以用极少、极紧凑的语句定义非常复杂的表达式。APL的两大与众不同的特点是:
1.变量没有显式定义的类型。变量类型是由变量的具体用途确定的,这就是APL首创的所谓“弹性数据结构”(elastic data structure)。
2.没有一般语言所常用的控制结构,如while, for, if- then-else等。这类控制结构在APL中被递归函数、数组操作及控制转移符“→”所代替(APL中的“→”相当于其他语言中的goto)。此外,APL中所有的运算符都具有相同的优先级,一律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计算,这也是同一般语言很不一样的。
Ken with Donald McIntyre at the J User conference 2000
APL从构思到实现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和长期的过程。艾弗森在完成其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就提出了APL的初稿,最初仅是为了清晰而精确地表达问题以利于书写和教学而提出的。博士论文答辩以后艾弗森留校工作,对APL进行完善与发展,并试图在计算机上实现,但一直缺乏支持和客观条件。因此艾弗森于1960年离开哈佛到IBM的沃森研究中心,在这里他说明了他的一些同事和他一起在IBM的主机上实现了APL,这已经是他提出APL以后约10年的事了。有趣的是,艾弗森实现APL的经历和他的导师艾肯实现Mark I的经历十分相似:艾肯设计出Mark I以后,也是由于在哈佛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而转向私人企业寻求支持最后与IBM签订合作协议的。
最早的APL版本采用解释方式而非编译方式,有人机交互功能,类似于台式的袖珍计算器,用起来很方便,因此在科学与工程计算,统计分析,财会等人员中很受欢迎。在程序设计语言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1969年,IBM在其总部纽约州阿尔蒙克(Armonk)举行APL大会,出乎组织者意料来了500多人,而且群情激昂,要求IBM分发APL的拷贝,使IBM措手不及。这件事后来被人们称为“进军Armonk”(march to Armonk)。虽然作为一种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总的来说它不像Fortran 、Pascal、C等那样获得广泛采用,但它在早期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作为具有向量处理能力和一种语言,它也是后来对Fortran 语言进行扩充,使之成为具有向量和矩阵处理能力的语言——VECTRAN(VECTOR FORTRAN)的重要基础,而Fortran 90则是VECTRAN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APL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功劳。
在开发APL的过程中,艾弗森还发明了一组特殊的符号以描述计算机语言的形式结构,这组特殊的符号就被叫做“艾弗森记号”(Inerson notation)。艾弗森记号中运算符特别多,能对整个数组直接进行各种各样的运算。
艾弗森在接受图灵奖后的第二年,即1980年就离开IBM,返回他的祖国,加盟多伦多的I. P. Sharp Associates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提供APL的产品和服务。1987年艾弗森从I.P. Sharp公司退休。
艾弗森的主要著作有:
《程序设计语言APL》 (A Programming Language, John Wiley &Sons, 1962)
《初等函数》 (Elementary Functions, SRA,1966)
《代数的算法处理》 (Algebra: An Algorithmic Treatment, APL Pr., 1972)
《初等分析》 (Elementary Analysis, APL Pr.,1976)
《自动数据处理》 (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John Wiley & Sons, 1963, 1969。本书是他与1999年图灵奖获得者布鲁克斯合著的)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APL导论》 (An Intoduction to APL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PL Pr.,1966)
艾弗森是在1979年10月29日于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召开的ACM年会上接受图灵奖的。艾弗森发表了题为“作为思维工具的符号”(Notation as a Tool of Thought)的长篇图灵奖演说,详细论述了APL的设计思想与特点,还给出了许多例子。演说全文刊载于Communications of ACM,1980年8月,444-465页,也可见《前20年的ACM图灵奖演说集》(ACM Turing Award Lectures——The First 20 Years:1966-1985, ACM Pr.),339-390页。
艾弗森的电子信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