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92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8-01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独角兽”俱乐部
“独角兽”俱乐部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
创业型经济
创业型经济
创业智商
创业智商
创业自闭症
创业自闭症
精实创业
精实创业
跨区域创业者
跨区域创业者
土豆条款
土豆条款
路演
路演
墓碑广告
墓碑广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跨区域创业者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链接全球的跨区域创业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2年,当我走下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班后,我发现祖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吉贝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平博士说,“我对很多地方的印象停留在1985年。当我再次深刻体会自己的祖国时,一切都变了。从城市的直观景象上,已经难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差别。”
那一年,刘世平坚定了回国的目标创业。
归国创业的简单动因
1999年,刘世平作为IBM的首席顾问与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合作。此时,国内金融行业刚刚起步,许多系统都在建设中。“中信证券的老总和我说,IBM的产品确实不错,但是咨询费太高,一天要1000美元。”刘世平笑道,“开玩笑!作为IBM首席顾问,我每天咨询费的标准是3200美元,还不包括差旅费。”这个数字,不仅吓到了中信证券的老总,也让刘世平自己感到震撼。
那时起,刘世平意识到,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收费比在美国本土更高。“在金融行业建设过程中,如果能把国内企业的费用降低至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岂不是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刘世平创业的原动力。
于是,刘世平辞去了IBM全球银行数据挖掘咨询组组长及全球服务部商业智能首席顾问的职务,回国了。同年他在中关村创办了北京吉贝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年之后,吉贝克完成了银行、电信、证券、税务、制造业等多个国内同领域首例商业智能项目,客户满意度百分之百,并逐渐成为客户首选的商业智能提供商。“因为吉贝克的加入,我们的客户不用花3倍的价钱请国外公司做商业智能的项目。”
刘世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时,认识了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工程师陈忠苏博士。陈忠苏比刘世平早一年归国。在上交所项目结束之后,陈忠苏开始尝试创业。
“前几次创业都没有成功。但是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经历。”2008年,陈忠苏发现国内网络教育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该行业发展受技术水平限制停滞不前。“深入研究之后,我认为,我有能力解决问题。”2009年,北京全景赛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成立。这是一家专注于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E-Learning平台技术服务工作,是国内首家成功将“云计算”技术引入E-Learning应用的技术服务商。成立不到两年的全景赛斯目前已成功为众多重量级客户实施E-Learning平台技术服务,客户遍及大型企业、政府协会、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名年仅34岁的归国创业者,孙刚的成就也为人啧啧称道。“他创办的汉朗科技很年轻,只有4年时间。在多稳态液晶的产业化开发中,这家企业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在材料合成、电气驱动、光学设计和产品应用方面,它拥有几十项专利技术,包括国际PCT 专利。”北京理工留学人员创业园执行主任郑云说,“我非常看好这家企业,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又懂得如何将技术与产业结合。”
一直以来,日韩厂商掌握了绝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技术专利,但是他们一直都为如何解决在日光下LCD屏清晰显示问题而头疼。“我在剑桥的时候,我的导师说,这件事没有人能做。如果你做到了,那么将带来新材料真正的革命和突破。”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CTO孙刚说。没想到,孙刚成为了新材料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他用了5年的时间解决了这个不可能做到难题,并于2005年获得了国际专利。
此后,孙刚将技术带回国内,在自己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内,开始创业。“大部分国内企业,他们购买国外技术,给国外厂商代工,为他人做嫁衣。而我们不同,我们做的是中国人自己的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现在世界500强也在争着为我们代工。”
从刘世平、陈忠苏,再到孙刚,他们只是创业海归的一部分代表。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辞去高薪职位,回到国内,他们有一种很朴素的情怀:科技报国。在他们精通的领域中,将科技与产业结合,取得最大化的市场与社会效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
跨区域创业的深邃内涵
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为了召唤更多学成之士归国创业、就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但并非所有被寄予厚望的海归们,都依仗这些优势资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因此在2000年左右,国内曾出现“土鳖”与“海龟”的“爱国”与“贡献”之争。本土创业者认为,同样是创业,都是要付出劳动,自己甚至遭遇更多艰辛,凭什么海归就要优我们一等?海归们一回国就被戴上“爱国”的光环,不仅抢占有限的资源,还得到了更多政策的倾斜,实在不公!
对海归的青睐真是不公吗?
有人这样评价:过几十年后再回头来看,中国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中,可能有很多诞生于“海外留学生创业园”中。2000年之后,中关村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归国创业者百度李彦宏、中星微邓中翰、启明星辰(002439,股吧)严望佳等。作为中关村第三代创业者的代表,他们不仅创办了一家成功的企业,更成为中关村链接全球的关键力量。他们无国界创业创新的思路、全球化的视野以及跨业的组织能力,都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全新范本。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曾说过,“我认为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全球链接非常重要,跨区域创业者、具有全球视野的产业组织者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泡沫之后,中关村产生了很多跨区域创业家。现在这些创业者很多都成为了新产业的组织者。”
这些新产业的组织者,他们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创意、技术和商业模式,加上从大陆获取的市场和人力资源”叠加在一起就能获得成功的。1985年惠普公司主管、印度人蕾坦·巴苏在班加罗尔设立了印度惠普公司,为惠普提供外包,从而开启了印度软件外包时代。正如王德禄所说,新产业要进行全球布局,最重要的是鼓励通过以跨区域创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组织形式来达到产业组织与世界同步。
中国科技产业在多年“跟随”战略之后,面临“引领”新格局,我们需要更多原创产业,而在这些探索中的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具有同步优势。
因此,从“追随者”变为“同行者”,对现在的创新者们是新的时代命题。一批留学创业者渐行渐远,在高科技创新的某些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从远处一路追赶,到一步之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精通的领域与世界同行。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刘世平说。

硅谷中关村:跨区域创业与全球链接 编辑本段回目录

 12月9日下午,我应David M Hart教授的邀请来到华盛顿乔治·梅森大学做了主题为“硅谷与中关村:跨区域创业与全球链接”的演讲。和我一起来参加演讲的有范岱年先生夫妇、王作跃教授和纪鸿聪,其中王作跃教授帮我全程做了翻译。来听演讲的绝大多数是美国人,他们都是和科技政策等方面相关的专家;也有华人学生;其中还有一位从非洲肯尼亚来的黑人学生。在演讲中,我从三个层面阐述了我的主题,他们分别是:一、美国和中国,硅谷与中关村;二、硅谷和中关村的多层次的互动;三、创新全球化与全球链接。我的演讲获得了大家的欢迎,后来Hart教授告诉我说,美国的同行很少从全球链接的角度来看全球创新,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下是根据演讲录音整理出来的内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我在演讲中,旁边是王作跃)

各位下午好!

    我一年以前到硅谷进行了一个月的采访,回到北京以后就在准备写本书,叫《硅谷与中关村人脉网络》。这次演讲的内容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些体会。我将在接下来的演讲中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美国和中国、硅谷和中关村;第二个是硅谷与中关村的多层次互动;第三个是我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即全球链接与创新全球化。

    去年我第一次到硅谷,感到很惊奇:硅谷是华人登陆美国的地点,而128公路是欧洲人登陆美国的地点。我去圣荷西的市中心,这里曾经有5个中国城,都陆续烧毁,之后又重建起来,加州的第一个州政府也在这里。也就是说,在硅谷,第一波集聚的人是中国人。

    二战以来,中国有3代华人留美高潮。虽然百年以来,中国一直有学生留美,但是真正的高潮出现在二战以后,当时有近10000中国人出国留学,其中7000人到美国。这批人中,在50年代有1500人从美国回到了大陆,还有5000多人留在了美国。到60年代,在台湾有15000人留学到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台湾留美的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从大陆到台湾,又从台湾到了美国。80年代爆发了第三次留美高潮,80年代和90年代(1983~2003)大陆一共有35000人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在第一代人中,有杨振宁、李政道,很有名;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田长霖;第三代则有很多创业成功者,比如百度的李彦宏。

    在第一代留美高潮里,从大陆到美国的创业成功者中,最成功的是李信麟和李心培。而60年代从台湾到美国的,则有很多人在硅谷创业成功,其中龚行宪、臧大化最为典型。基本上,台湾在硅谷成功创业的人,都是系列创业家,他们创业、公司上市,然后卖掉,再创业。我认为中国的创业者在美国做上市公司的CEO的优点不突出,而做系列创业者则优点突出,所以有很多中国人成了硅谷的系列创业家。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大陆在美国留学的人开始创业成功。第一个人是朱敏,他的公司卖给了思科,赚了35亿美金。朱敏之后,在硅谷每年都有中国人创业成功到纳斯达克上市的案例。就是在金融危机最厉害的时候,纳斯达克仅有两个来自硅谷的上市公司,其中有一个是谢青的公司。

    刚才讲的是概况。最近俄国总统到硅谷,说要在莫斯科也搞一个硅谷,我认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只有跟硅谷有很广泛的人脉,才能复制硅谷的模式并取得成功,人脉网络是Copy硅谷最基本的要素。我们知道,学习硅谷第一个成功的是新竹。新竹为什么能成功?这是因为二战之后留在美国的5000多留学生中,有两百多人在硅谷;60年代台湾有10000多人到美国,其中有上千人留在了硅谷。这些人在台湾和硅谷两地跑,是新竹成功的人脉网络基础。“千年虫问题”给了印度机会,在硅谷最成功的外籍人就是印度人和中国人,印度人的人脉网络关系帮助印度的班加罗尔成功了。而犹太人,由于在风险投资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和硅谷有天然的联系,比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关系还要紧密,所以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第四个与硅谷有丰富的人脉关系的就是中关村,因此中关村也后来居上,成功的复制了硅谷的模式。

    但是中关村学硅谷,一开始完全是学习,因为中国刚改革开放,第一波中关村学硅谷的时候,根本和硅谷没有太多的产业联系。1980年,陈春先到了硅谷以后很激动,回去就下海在中关村办了一个技术服务部。当中关村有100多个下海的创业者以后,中关村就搞了一个管委会。管委会的第一个头儿叫胡昭广,他上台以后就到硅谷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硅谷的公司在中关村成立分公司,让中国人代理他们的品牌。中国人发明了汉化技术,正是汉化技术帮助中关村实现了创新的起步,他们都还是在表面上学硅谷。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都是做汉化起家的,他们有联想、方正、四通等。

    到了90年代,硅谷突然发现中关村的研发资源非常丰富,他们纷纷到中关村设研发中心。当时在中关村雇佣一个研发人员的费用,仅相当于在硅谷招聘一个研发人员的五分之一。中关村和硅谷第一次进行产业合作是王志东做的新浪网,他的创业思想是在硅谷形成的,风险投资是由四通和硅谷的人共同进行的。

    互联网是硅谷和中关村有广泛的产业联系的第一个产业。本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网络泡沫破灭。这时在硅谷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只要是中国人开的,纷纷迁回中关村,他们在中关村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也说明跨区域创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泡沫之前,硅谷就有很多移民创业家;在互联网泡沫之后,中关村产生了很多跨区域创业家。在中国,把这些人叫留学生创业者;在美国,哈特在文章里说他们是移民创业家。我们现在说的跨区域创业中,很多一部分是移民创业家,他们的公司既在硅谷有业务,又在中关村有业务。

    刚才说了,上个世纪90年代,大陆人在硅谷成功的人中,最为知名的有三个,一个是朱敏,一个是陈宏,一个是邓峰。现在仍然有一批人,他们在硅谷是成功的创业家,是哈特认为的移民创业家。因为中国人在硅谷很多,就在创业家之间的带动下形成了跨区域社群。中国每个著名的大学在硅谷都有校友会,每个行业都有中国人的行业协会。我讲讲我去年到硅谷的经验,就在我到硅谷的第二天,2万中国人知道我到了硅谷,知道我要研究“硅谷与中关村的人脉网络”。当时,我每个晚上要请5个大学的校友会组织者吃饭,每天都要请,最后还没请完。

    这些留学生和跨区域创业者的典型,现在在大陆都很有名:他们有做集成电路的邓中翰;做通讯的陈大同。去年胡锦涛到上海就专门在陈大同的公司呆了2个小时;有百度的李彦宏,百度曾经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股价最高的互联网公司。现在这些创业者基本上集中在互联网、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领域。

    这页图表上显示,在硅谷一共有300万居民,其中45万人说中文,其中有5万人是大陆到美国的留学生,在这些人中出现创业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中关村现在有105万人就业,其中有1.2万人从各国留学回来,共创办了5000家留学生公司;在这1.2万人中,约有5千人是美国留学回归中关村,他们创办了2300多家企业。而那些硅谷创业成功的人,到中关村基本上都变成了风险投资商。他们的经验就是硅谷的经验。

    现在讲第三个问题,即中关村和硅谷的人脉网络。这个人脉网络主要有3个特点:一、创业是这个人脉网络的核心功能;二、跨区域的社群支撑了跨区域创业;三、跨区域创业者都成为了新产业的组织者。在从这个概念上来说,全球链接是实现创新的关键。这个图表显示了中国人在世界布局的情况。

    中国人实现全球链接,有5种形式:分别是谋生、留学、旅游、商务、跨区域创业。在早期,很多中国人到欧洲、非洲去找生活,然后出现了留学潮、旅游热、商务行和跨区域创业。其中商务活动和跨区域创业者都是空中飞人,他们是产业组织者。

我们中国曾经有丝绸之路,实现了陆路链接。

    这张是1405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拿的世界地图。如果仔细看,在这张图上给美国起了个名字叫食人国,非洲也叫食人国,因为中国人不知道美国和非洲怎么样。郑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了中国与全球的海上链接。

    这张要说的是在现在,空中飞人是全球链接的主要形式。

    最后说说我这本书的结论:

    人类的全球化将分成两个阶段,以物质、低成本制造、大宗商品为主的全球化是第一个阶段的全球化;而以人的流动、创新的思想和商业模式的流动,也就是创新全球化,是第二波全球化。第二波全球化进程在金融危机之后就开始了。

    美国现在有两个地方能够领导世界,一个是华尔街,一个是硅谷。美国应该抛弃以华尔街领导世界的旧思路,推行以硅谷领导世界的新思路。因为硅谷是第二波全球化的中心,是创新全球化的全球中心。我们应该以硅谷为圆心,重新构筑全世界的创新地图。

    现在中国和美国,硅谷和中关村,正在3个领域实现跨区域创业:第一个领域叫生物CRO(生物研发外包),第二个领域叫物联网,第三个领域就是清洁技术。

    现在全球要想出现新的产业,要跨区域创业,不能在一个地方自己搞。硅谷可以说为未来人类提供了模板,中关村将和硅谷一起去创造新的产业。

    谢谢!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我和Hart的合影)

 (自由问答)

    问题1:您觉得中国政府在跨区域创业中起了什么作用?

    王德禄:中国政府,次一级政府,就是中关村管委会、张江、深圳高新区管委会等,他们起了很大作用。比如说,中关村管委会在硅谷搞了个办事处,凡是中国要在硅谷和中关村创办公司的跨区域创业者,他们将给全力支持。这些政府机构专门支持跨区域创业。在科技管理方面,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应该学美国;但在地方层面上,美国应该学中国。

    问题2:中国政府有很多各种各样计划吸引海归,这些有没有很大作用?

    王德禄:最近是有很多计划,吸引了很多海归,但我不赞成这样,我觉得过了。因为人员是通过流动产生价值,而不是让人员回到中国产生价值。

    问题3:你这个书会翻译成英文吗?

    王德禄:可能明年3月份在中国出版,我想翻译成英文,但是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

    问题4:大陆和台湾的企业家之间有很多合作吗?

    王德禄:很多!而且最近五六年,台湾的企业家成功的到大陆创业的更多,因为大陆机会更多。现在在硅谷的玉山协会,曾经有大陆人当主席。台湾在硅谷成功的人,现在他们1/3在硅谷,1/3在大陆,1/5在台湾。

    问题5:请问您的教育背景?您是不是也研究了欧洲的高新区?

    王德禄:我是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考上大学,读的是物理。大学毕业以后我就没有再读研究生,教书教了5年,后来在科学院工作,90年代下海做咨询公司。

    问题6:我听到最近硅谷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好像是新的思想不能转化成产品。从你的研究和你的经历来说,你觉得硅谷面临最大的是什么问题?

    王德禄:硅谷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洁技术的产业化。硅谷搞清洁技术是为了配合奥巴马,但是硅谷和政府从来合作不好。我担心的是,他们搞清洁技术,和美国政府不能很好合作。而中关村的企业和中国政府合作得要比硅谷的企业和美国政府的合作得好得多。因为清洁技术的任何实施都会和政府管制发生关系,所以必须和政府合作。我去过硅谷很多次,只要一提政府,他们就反感。他们文化里面就是反对跟政府合作,但搞清洁能源又必须跟政府合作,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问题7:您的演讲很有意思!硅谷和中关村的比较很有意思。过去十到十五年之间有很多变化,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引起很多公司迁出硅谷,迁出中关村。在这个变化中,这两个地区有没有什么异同?就是在应对这个变化,尤其房地产上涨这个问题上。

    王德禄:我认为房价上涨的关系不大。因为现在硅谷所有的创业想法,只要足够好,都采取烧钱的模式,都不再是滚动式发展的模式。如果滚动式发展,房价很关键。和滚动发展对应的烧钱发展,就无所谓,包括中关村。中关村现在正在从滚动发展往烧钱发展过渡。滚动式就是靠自己的积蓄慢慢往前发展,烧钱就是一个好的想法,就会有很多人给你投资。现在中关村有个360网,刚开始很长时间一分钱不挣,但是很有影响,就是一直靠风险投资的钱在烧着。

    问题8:第一个问题,中国政府是不是专门从海外要吸引一批海归人才,是它认为战略上很重要的领域,像清洁能源技术?施正荣,听说过这个人吗?他是从台湾过去的?

    观众:从澳大利亚。

    王德禄:现在中央有个千人计划,中关村、张江,任何一个高新区都有一个百人计划。你提的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大的意义。这个施正荣在硅谷也有公司,在别的地方也有公司,已经成了一个跨区域创业者。大陆他要回来,不管户口落在哪,他还是满世界跑,没有意义。其中有些人,他们不怎么回大陆,吸引他们多往大陆跑。中国政府也有吸引重要领域人才的规划。

    问题9:第二个问题,关于房地产。是不是中国现在很多投资都进入到房地产领域,是不是就像美国在15年前,最后出现房地产危机。中国会不会也有这个问题?

    王德禄:可能性很大。中国房地产的最大的问题就是2009年金融危机,当时中国提出保8的目标?但是怎么保?赶紧卖地、造房子,这样就保8了。2009年中国GDP的一半,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贡献。如果中国GDP目标当时定在5%,绝对不会让房价冲那么高。

    问题10:中关村在学硅谷,是不是也在学风险投资?这方面也是完全一样的吗?在硅谷,风险投资不光是给你钱,也参与很多管理方面的事情。这种风险投资的管理是否也一样?

    王德禄:也一样。但是中关村和硅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中关村的天使投资非常不发达。

    问题11:这个风险投资是资助中国本土的创业者的还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创业者?还是两个都资助?

    王德禄:现在硅谷的风险投资到中国,主要支持中国的风险企业。但是他们支持留学生的企业更多。今年,中关村有36家上市公司,其中有6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都是由于风险投资要他们到纳斯达克上市才选择纳斯达克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起吃晚餐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王德禄、陈养惠、范岱年、王作跃、Hart)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geiwangdelu.blog.hexun.com/60030582_d.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跨区域创业者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