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周刊6月28日封面图片
本周《巴伦周刊》封面文章认为,投资者不应尾随华尔街的观点,低看欧美9大制药企业。尽管这些企业的一些药品专利将陆续失效,且尚无马上能跟进的新药上市而影响企业利润,但投资者应看到它们正在采取弥补困境的各种措施。它们大量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和高比例分红是确定价值的根本保障。
华尔街当前最不看好的是股市中重要的,且具有最低市盈率的大型制药企业。这些经营优异的制药企业通常吸引各类投资者的目光。但华尔街现抛弃了它们,主要是担心这些企业的像降血脂药立普妥(Lipitor),血小板抑制剂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Plavix)和抗哮喘药物白三烯抑制剂(Singulair)等药物专利将很快失效,且暂无促进新一轮盈利势头的后续新药上市。
因此,辉瑞(Pfizer)、默克(Merck)、伊莱利利(Eli Lilly)、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诺华(Novartis)、罗氏(Roche)、阿斯利康(AstraZeneca)、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和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这9大欧美制药企业目前的平均市盈率仅为2010财年预计利润的9倍,远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Standard& Poor's 500)的18倍。
以上看法过于悲观,投资者应更关注这些药业巨头已采取的一系列改善经营的措施。
这些企业始终在保持着削减经营成本,合并业务,着手进入一个与规模较小制药业合伙经营的新阶段。它们在扩大非处方药生产,扩大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侧重像不涉及专利,且有着长期市场的疫苗一类领域,努力开发生物工程药物,甚至还介入普通药物生产。
整个制药业正努力向疫苗和以基因工程开发的生物制剂方向推进。随着饲养的宠物和牲畜越来越多(全球饲养的猪已超10亿头),动物健康也是很有希望的市场。这些企业在开发治疗像癌症这类致死率极高疾病的药物上仍一如既往地努力着。总之,全球最大的这9大制药巨头每年在研发上的开支维持在500亿美元,至少这些投资会有不错的收益。
华尔街对制药巨头这种逻辑错乱的看法主要来自像赛诺菲-安万特CEO Viehbacher所言,投资者是以赋予企业负面最终价值(negativeterminal value)方式在促进企业衰败。同时,遭遇此价值判断的企业还有辉瑞和伊莱利利。这3家企业市盈率仅为2010财年利润的7倍左右。已有投资界人士称,华尔街对辉瑞的价值判断意味着世界末日和企业永无止境的负增长。
然而,投资者此时应特别注意到这些制药企业的平均分红率达4.8%,且拥有支撑企业价值的巨量现金流。其中不少计划稳定增加分红。《巴伦周刊》认为最有价值的企业当属默克、辉瑞、赛诺菲-安万特、诺华和罗氏这5家。总体而言,欧洲药业企业的表现好于美国同行,因前者在发展中国家有着规模可观和稳定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未来数年可能会产出占整个行业增长50%的份额。此外,剔除分红,这些企业股价明年可能轻松上涨30%。
但持悲观看法者认为,这些企业因缺乏可上市的新药,未来数年销售收入会大幅下降,且企业还难以回避一些药品专利失效的问题。另一个导致企业估值低的问题是,尽管像人类染色体组等领域研究取得进展,但现在开发新药要比20年前更困难。
的确,一些像降低胆固醇这类较容易疾病的药物已被攻克。整个医药行业奋力攻克的疾病还有癌症、老年痴呆和身体各部位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行业整体未来数年虽无突破性的新药可供上市,但像百时美施贵宝等企业正取得开发一系列较小规模的成功。
持乐观态度者还认真听取巴菲特对此的看法。因新药面临需经历漫长的试验过程才能获得FDA批准的困难,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持有多元化的投资品种。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所持有的最多药业企业是赛诺菲-安万特和强生。
另一些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是表现尚佳的共同基金,如收费很低的先锋医疗健康基金等。这类基金持有多个美国制药企业的股票,组合中主要品种是强生、辉瑞和默克,或是投资面更宽些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dfund,ETF)。(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