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迷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今,包括MID在内的众多上网本、平板电脑层出不穷。众多的选择,有时未必能够带来更佳的结果。当现在的GPS开始向MP4发展,MP4向PMP发展,PMP向MID发展,MID向UMPC发展,UMPC向上网本发展,无数的厂商,在这一领域中已经迷失了自我。他们已经越来越搞不明白,自己做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产品了,这就更不能够指望用户自己去研究明白。可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迷局呢?
1. MID的定位
用户永远是对的。如果MID给用户一种GPS增强版的感觉,那么他就是一种GPS的强化。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定位。在市场营销中,产品的定位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就无法随之而产生相应的策略。
就像本文开始所说,MID是一种介于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手持式上网设备,他主要的用处是上网和娱乐。
于是这就导致MID拥有一个很诡异的定位。首先,MID无法打电话,这注定他不能取代手机;其次,MID无法提供笔记本电脑那样强大的多任务性能,也注定了他无法取代笔记本电脑。MID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的将市场细分,然后在两种产品的缝隙中获取一个微妙的平衡。
根据现有的根据市场细分得到的结果,我们大概可以估计出MID的市场定位是这样的:比笔记本电脑更加便于携带,但是可以提供比手机更加的上网和多媒体娱乐体验。
再进一步对MID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同类型的其他设备,是怎么做的吧。
2.1 iPod touch
提到了MID,那么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产品,自然就是苹果的iPod touch(简称iTouch)。
iTouch是iPod家族中性能最强的产品系列,属于已经大获成功的iPhone的精简版。他没有摄像头,没有GPS,更不能打电话;除此之外,拥有和iPhone完全相同的性能和体验。
假如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很难猜测出iTouch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定位,因为他有可能是针对以下几种完全不同的用户群:
- 喜欢高品质音乐的人(即iPod用户群)
- 喜欢苹果产品的人
- 喜欢时尚数码产品的人
- 喜欢随时游戏的玩家
- 路上消磨时间的上班族
- …………
这一切,都有可能。不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很多用户同时持有一部手机和一台iTouch,但是我从未见过有人一手iPhone一手iTouch。不能排除真的有这样狂热的用户存在,但终究是极少数。
如果加上了一条,我们才会突然之间恍然大悟。原来iTouch真正的定位是这样的:让那些没有iPhone的用户也可以体验到苹果优秀的设计。
从这个角度出发,继续开始延伸概念,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现在的这台经过精简的iPhone——iPod touch。那么顺利成章的就可以继续延伸下去,比如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的iPhone功能,并且错开电话功能以便不至于和iPhone的用户群冲突,同时保证iTouch用户群对于苹果品牌的忠诚度。
可以说,iTouch就是iPhone的预览版。
作为苹果用户教育中的一环,iTouch无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2 PSP

无论怎样,PSP在中国是成功的。*以下的分析都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的。
PSP推出之初,抓住了当时手机的多媒体娱乐能力不强这一点,以强力的势头席卷了手持设备市场。
PSP的定位非常的明确:让那些对游戏的娱乐功能不满的人重新找回手持设备的娱乐体验。而针对这个目标,多媒体影音播放功能是最佳的突破口,显然相对而言,这部分的功能更重于抓住用户。
PSP重新诠释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也就是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携带式多媒体播放器)。尽管此前MP4早已出现,但是他们显然都没有能够做到和PSP一样拥有一个如此明确的定义:
- 本身作为手机娱乐功能的补充
- 主要功能是多媒体播放
- 扩展功能是强大的游戏性
- 拥有时尚的外观,以及漂亮的屏幕效果
这,就是PSP。
2.3 UMPC

移动PC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2002年,曾经火热过一阵子。如今,他以全新的形式重新出现:UMPC(Ultra-Mobile PC,超级移动PC)。
与前两种已经成功的单一类型产品不同,UMPC是一个产品概念。准确来说,MID也可以视作为UMPC的一种。
- UMPC比MID要贵很多,甚至也比手机要贵
- UMPC有强大的性能,远超手机与MID,部分比起笔记本电脑也不相上下
- UMPC可以使用完整的Windows系统实现大部分笔记本的工作
- UMPC的尺寸和MID相仿
- UMPC不能打电话
从这几点,我们不难看出UMPC的定位比起MID来,更加的诡异。
受到屏幕大小的限制,他终究无法和手机争夺一席之地,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和之前提到的那两个产品一样,UMPC的目标仍然是对于手机的补充。所以UMPC也同样不能打电话。
于是,现在UMPC同时面临着PMP与MID的夹击。在这片混乱的市场中,谁也没有能够成功的将其更进一步的细分下去。
3. 搅局者

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和MID有着类似定位的三种不同产品的命运。他们有些已经成功,像UMPC则处于一种比MID更加迷茫的状态。但是UMPC的诡异并未影响他的发展。在淘宝上各种不同价位的UMPC始终很火爆。尽管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山寨的。
山寨的好处在于便宜而且量还足,这已经在包括上网本、MP4等多种不同的市场中得到了验证。而现在的情况也仍然如此。
各种不同的山寨品牌充斥着这个领域。
山寨的最大缺点,就是各自为战。每个人都试图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成了对方的搅局者。
4. 未来

前些日子,苹果推出了iPad。虽然他宣称这是一款平板电脑,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太多和MID相似的东西。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无论是iPad、MID、UMPC、PMP、甚至是上网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同一种东西。他们有着类似的市场定位和类似的目标人群。简单来说,他们是卖给同一类人的。
这一类人有手机,但却对此并不满足;同时,对于笔记本电脑,他们又觉得过于笨重。而手持上网设备正是为了填补中间的这一真空区域而出现的。
但是所有类型的MID,除了极少数拥有明确定位的成功者之外,都不约而同的陷入了一个迷局中,也就是自身的定位。
无论是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都有着各自的市场,他们的市场坚不可摧并且无可替代;同时这两者的用户群又是互补的。这很容易理解,你永远不会抱着笔记本电脑去打电话;也不会长期憋在手机的小屏幕中去完成今天的工作报表。
iPhone的出现,预示着手机也可以拥有出色的娱乐功能。原本上网本的出现,也可以标志着笔记本电脑开始能够轻量化。但是上网本糟糕的系统和硬件配置显然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目标。轻量化的笔记本替代设备,成为了现阶段MID的首选市场。iPad正是这么做的,并且已经取得了部分的成功。
而我国的MID却仍然陷在这个迷局中。他们的目标,更多的是试图利用自身大屏幕、性价比高等特点,吸引那些对于手机的娱乐功能并不满意的人群。或许这一定位策略在几年前是成功的,但他们显然有些太过于小看如今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了。
好在,尽管定位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是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他还可以继续的被细分下去。比如,那些不方便使用手机或是笔记本的人,司机。于是,带有GPS功能的MID出现了。
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我们是不是有些拣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