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294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0-27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旧金山湾区文化基因
旧金山湾区文化基因
硅谷10条文化簇集
硅谷10条文化簇集
硅谷车库文化
硅谷车库文化
硅谷模式
硅谷模式
透视硅谷
透视硅谷
2013硅谷指数
2013硅谷指数
2012硅谷创新实力
2012硅谷创新实力
硅谷停滞
硅谷停滞
硅谷科技趋势
硅谷科技趋势
PBS硅谷故事
PBS硅谷故事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显示全部]

硅谷移民(Silicon Valley Immigration)编辑本段回目录

硅谷的产业发展几乎成为了新经济时代的代表。许多国家都试图通过借鉴硅谷发展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其中却是类似新竹、中关村、班加罗尔以及以色列这些基础更加薄弱的亚洲创新区域表现更加抢眼一些。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区域的崛起,大多与硅谷的移民网络所建立的联系密切相关。虽然这些较为成功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国家和民族特性,甚至崛起的产业和时间都有所不同,但是其成功的过程确实惊人的相似,甚至可以总结出一个硅谷对于创新区域的辐射模型:

首先,是硅谷对各国技术移民的吸引。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大批来自台湾的留学生先后来到硅谷地区学习、工作。随后,由于硅谷地区在信息产业等领域的巨大发展,大批来自印度和以色列的技术移民也先后来到硅谷。随着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自大陆的留学生逐渐在硅谷的华人移民当中占据多数。大批外籍留学生和技术移民的到来,极大地填补了硅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缺口。

由于硅谷地区的产业活力、创业氛围以及创业成功案例,移民中有一些人选择了自我创业,成为硅谷的创业企业家。如,早期有来自中国台湾的创业者李信麟、李心培、臧大化、龚行宪等,印度裔移民创业者苏哈斯·帕提尔?Suhas Patil 等。九十年代以后,又涌现出以朱敏、谢青为代表的来自大陆的留学生创业者。这些人共同构成了硅谷移民企业家这一群体。

其次,由于缺乏植根于当地的人脉和文化隔阂,在异国创业或者奋斗往往更加困难,能够成功的移民企业家是少数的“幸运儿”。因此,他们的成功会对其他本国移民形成极强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同时,他们也因此深感在创业、经营过程中人脉网络的重要性而全力推动本国移民社群的创立,并且成为移民社群中的核心。在硅谷,无论是以台湾移民为主体的玉山科技协会,以大陆留学生为主体的华源科技会,还是印度企业家协会(Tie),无一例外的是由这些移民企业家牵头创立并且担任主要领导。

移民企业家在硅谷获得成功的同时,大多会把注意力投回自己的母国。相比生活成本和地产价格都冠居全美的硅谷来说,祖国往往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同时,他们在母国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也提供了当地丰富的人脉网络。通过将硅谷的产业经验同本国优势结合,这些移民企业家发现了本土与硅谷之间产业的互补性,找到了价值链上独特的位置,获得了局部竞争优势。在上述企业家的推动下,这些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在硅谷的基础上(资金、技术或者模式、组织方式)迅速发展,这些移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穿梭于两地的跨区域企业家、创业者,成为“空中飞人”。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移植硅谷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部分移民甚至通过向当地政府提供咨询建议而成为产业组织者和规划人,最终推动这些国家的相关地区从单纯的知识聚集区变成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新竹工业园在IC领域内同硅谷之间从研发到定制生产的一条龙式的行业细分和密切合作,硅谷在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辐射作用,无一不是遵循这一发展模式。

在这些跨区域创业者和产业组织者的带领示范下,硅谷本地和移民国之间的人脉进一步连接,移民社群除了发挥连接硅谷本地移民的功能之外,更多地扮演起连接硅谷和相关国家产业的桥梁作用,从而逐渐演变成了跨区域的社群。

正是在这些跨区域企业家及其跨区域社群的影响下,相关国家的产业集聚区成为硅谷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硅谷的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这些国家的产业集聚拥有了规模优势和区域优势。这就是硅谷区域辐射模型的核心。

尽管现在世界经济一片哀号,美国仍是创业精神的灯塔。在1996到2004年,平均每月创立的小企业有55万。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杜克大学的Vivek Wadhwa发现,在硅谷启动运营的公司有52%由移民创立,较之10年前提高了约有1/4。但自2001年,由于恐怖主义和日益高涨的排外情绪,移民美 国已不再那么容易。现在,美国仍有超过100万人希望取得永久居民的合法地位。而一年也只有八万五千个签证签发给熟练工人,有望继续成功创立他们自己的企 业的人恰恰来自这群人。

硅谷:移民人口持续增长逐年增加 编辑本段回目录

硅谷是否仍是最佳的人居和工作的地方呢?在昨日的「硅谷指数」发布会上,圣荷西市长乔克力对此毫不置疑,而本地企业界代表则质疑民众是否还负担得起在这里养家。对于硅谷指数给大家带来的启示,政界、商界和经济分析家们纷纷发表了不同的观感。 「2008硅谷指数」从人口、经济、社会、地理环境、政府这五个方面分析了硅谷这一年来的成长。

移民人口持续增长

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硅谷人口增长1.5%。圣马刁县和圣他克拉县总人口有35%为移民人口,并且二县有近半数人士,在家里讲话时说的不是英语。同时有数据表明,移居来硅谷的人数上升,离开硅谷的人数下降。并且,在硅谷的非永久居民中,拥有工程和科学学位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加州和全美。

生活消指高出全国47%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硅谷2007年第二季度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2万3千多个职位。风险投资上升11%。环保技术为硅谷带来了企业和雇员的同时增长,分别为33%和41%。但是硅谷的生活消费指数,包括住房,比全美高出47%。
 
健康保险的投保比例中,在2001至2005年间华裔投保比率增加了19%。而西班牙裔和越南裔的投保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报告中特别指出,为鼓励本地民众从低收入发展到中等收入,专家建议人们在健康保险、技术支持,以及建筑方面寻找成长机会。

在数据公布之后,圣荷西市长乔克力与本地企业,风投公司Draper Fisher Jurvetson和高科技企业Infinera, Inc.的代表以及加州经济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分析师Stephen Levy在小组公开讨论中,和与会的上百位商界代表以手机短讯的形式,探讨了硅谷面临的挑战。

谈到硅谷的移民人数增长,Stephen Levy特别谈到了婴儿潮一代人即将退休,本地的医疗服务等体系正面临挑战。而圣荷西市长乔克力在言谈中更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的土地有限,资源也有限」,所以人居环境的建设更为重要,绿色建筑要与商业共同成长。

「硅谷指数」是自1995年以来由「Joint Venture: 硅谷网络」发布的年度报告,今年首次与硅谷小区基金会合作发布指数信息。

调查显示:外来移民撑起美国硅谷半边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杜克大学最新对数据处理、半导体、防御系统、生物科学等行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95年至2005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中美国杜克大学最新对数据处理、半导体、防御系统、生物科学等行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95年至2005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中,52。4%的创办团队至少有1人为外国血统,该比例远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25。3%。

调查结果显示,硅谷中的一些顶级公司是由外来或其后代创办的。例如,来自俄罗斯的谢尔盖·布林是谷歌的联合创办人,德国的安迪·贝希托尔斯海姆和印度的维诺德·科斯拉联合创办了太阳微电子公司,而来自中国台湾的杨致远则是雅虎的联合创办人。

这项调查结果还显示,由印度裔美国人创办的公司数量占硅谷高科技公司数量的比例高达15。5%。加利福尼亚大学199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在1980年至1998年,该比例仅为7%;而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05年,硅谷的印度裔人口增长了40%。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没有这些“外来户”在硅谷创办公司,硅谷就可能与新兴市场国家失去联系。此外,外来带来的多元文化正是硅谷创新的关键,因为文化的多元性是解决问题的源泉。

其实,许多外国高科技精英到美国硅谷打拼,是因为这里有独特的创新文化、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比如,来自法国的安塞尔姆·贝尔德·斯米特就在硅谷创办了CD交易网站Lala网。贝尔德·斯米特说,在硅谷,人们可以单凭能力获得成功,来自何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硅谷没有对创新的限制,也不必花时间先说服上级然后才能去干应做之事。不过,外来在硅谷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素质美国毕业生的短缺。杜克大学瓦维克·瓦德哈教授指出,美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越来越薄弱,如果只依靠美国毕业生,美国将会处于巨大的困境之中。

美硅谷移民专业人才 全球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编辑本段回目录

旧金山消息:对于硅谷移民专业人才的作用,美国加州的一项研究成果给以了肯定:硅谷移民在促进亚洲与美国间商务、人才、交流方面贡献颇大。

据《星岛日报》报道,美国加州一公共政策机构对硅谷17个专业团体中的2300位移民进行的研究显示,82%的受访者会与祖籍国互通技术讯息,40%的人会协助祖籍国安排与美国间的商业合作机会;同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祖籍国的公司担任技术咨询工作,还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回国投资。

据估计,硅谷60%的高科技人才来自亚洲国家,其中又以中国和印度为最。

来自印度、越南、中国等国家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回国创业的主要原因是祖籍国劳动力便宜、技术人才充足,成本低,并可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结果表明,硅谷移民专业人才与祖籍国之间交流密切,加强了硅谷地区与亚洲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以及人才的互动,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华盛顿观察:硅谷IT移民人才大量流失编辑本段回目录

摘要:美国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主导美国高科技力量的外国人才正在大量流失,美国即将面临自己的人才流失窘境。

3月4日电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2009年第8期刊出文章说,支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的重要支柱是其持久的技术创新力量,这一力量主要是由外国出生的工人组成的。然而,美国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主导美国高科技力量的外国人才正在大量流失,美国即将面临自己的人才流失窘境。

文章摘录如下:

支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的重要支柱是其持久的技术创新力量,这一力量主要是由外国出生的工人组成的。然而,美国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主导美国高科技力量的外国人才正在大量流失,美国即将面临自己的人才流失窘境。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的繁荣景象虽然出现在加州硅谷,然而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盛开的大都是异域花卉。硅谷超过52%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外国移民。对于这部分天之骄子,美国梦是他们最终的梦想。经过经年数月的辛苦创造和勤奋工作,硅谷成为他们理想的事业颠峰和落脚家园。然而,在美国经济大潮呈现颓势的时候,硅谷的吸引力正在消逝,美国梦不再足以牵动这些IT天才的心。

最近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维伟克•瓦德哈瓦(Vivek Wadhwa)走访了在美国工作的一千名有博士学位的外国移民,发现他们中不到15%的人说还想继续留在美国工作,绝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考虑离开美国,寻找新的工作。

“下一个硅谷不会在加利福尼亚,而是上海,或者班加罗尔,”瓦德哈瓦教授说。他说,这是因为这些城市给这些人提供更好的机会。美国政府如果想劝阻这些IT天才“大逃亡”,就必须放宽签证限制,让这些外国移民生活得更宽松些。

如今,经济形势极度严峻,失业大潮席卷全美,本应帮别人找工作或者给别人工作的人纷纷下岗,四处找寻工作机会,就连在硅谷这样的IT圣地也是如此。

亚历克西斯•洛芙尔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过去八年间,洛芙尔帮助很多求职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洛芙尔教他们如何制作简历,自我介绍以及应对面试“陷阱”。网络战略、社会关系网以及各大招聘网站这些工具她都刀马娴熟,应用自如。但现在,这些东西却无法帮助一位求职者--她自己。

硅谷山景城附近名企云集,其中不乏谷歌、雅虎、微软这样的IT巨头,但对招聘人员来说却毫无意义。月初举行的招聘人员午餐会,与会者中九成都跟洛芙尔一样遭遇同样的噩运,在最不容易找工作的时候的丢掉饭碗。这群平日传授他人如何写简历和接受面试的专家,却在自己找工作时赫然发现这些技巧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场。

尽管硅谷招聘人员的数量和失业人数还不得而知,但在访问了二十多位招聘人员后,你会发现,经济衰退确实让硅谷乃至全美的招聘行业受到重创。近几个月来,只见招聘人员不断卷铺盖走人,却几乎没有新增的职位缺口,好不容易有公司招聘,就吸引了多达500人前来应征,而待遇则缩水了至少50%。

硅谷的招聘者大多为约聘人员,属于约聘制,所以即使他们成为企业的裁员对象而沦为失业者时,也很难引起社会太大的关注,甚至都不会被列入失业人员。因为企业不会把解雇他们视为裁员,仅会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合约到期不再续聘。

招聘人员简直就是硅谷的次等公民,他们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如工程师、产品设计师、营销人员或投资新创公司的风投。但其实,在硅谷的人才战争中,他们长期以来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步兵角色。

当年WEB2.0异军突起,社交网站Facebook和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与谷歌和雅虎等老大哥争抢一流人才时,招聘人员顿时变得炙手可热,工资当然水涨船高。很多优秀的招聘人员能轻松拿到每小时100美元的丰厚报酬,作为全职的招聘人员可以拿到20万美元的年薪。而现在,每小时能挣三、五十美元就很幸运了。(陈雅莉、宫学敏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硅谷移民的美国梦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简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那些持H-1B签证曾在硅谷工作的外国技术工人原本是来美国帮助解决劳动力短缺的,而如今经济萧条波及到硅谷,命运与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他们一夜之间就遭老板解雇。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另一家公司找到活儿,要么就干脆打起背包回原籍,想赖着不走没门。

然而,二者必居其一,对这些技术移民来说又是多么的艰难!一夜之间遭老板开"涮"!

对那些最新一拨儿来到美国硅谷寻找美国梦的外国技术工人来说,最好是先同那些类似叫"那加拉耶"的人好好谈一谈。当然,"那加拉耶"的名字是应受访人的要求作了更改。这位"那加拉耶"是一年前持H-1B签证到美国来的。这个签证允许国外的熟练工作者,其中大部分来自印度和台湾的技术工人到美国,他们往往以工程师的名义为一家雇佣公司工作,工作期限最多可达6年的时间。

可就在上个月的一个"黑色的"早晨,那加拉耶和另外持H-1B签证同在旧金山一家技术咨询公司工作的印度工人一起被叫进了公司的会议室。主管人事的头儿当场向他们宣布,由于经济不断疲软,公司现在就立即辞掉他们。"这简直是我一生中最震惊的事,"那加拉耶说。

这并非是一个普通的受市场煎熬的伤感故事。根据一大堆不断变换的联邦法律,那加拉耶和他的同伙现在必须回印度或者再设法在严峻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另一个活儿,并且希望美国移民归化局(INS)允许他们将签证转移到新的公司。而移民法禁止他们领取薪水,直到所有的文件经过冗长的程序进入移民归化局那帮官僚们的手里。"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叫我怎么生活?"那加拉耶困惑地说。而当他失业后,美国移民归化局就将他视为"无身份"的工人。这从理论上说,就是意味着他必须卷起铺盖,打道回府了。

H-1B签证的陷阱

直到不久之前,H-1B签证仍被硅谷的公司冠以解决该地区程序编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短缺的一个有效的良方。美国移民归化局于1992年首次颁布了这种签证,硅谷从世界许多国家吸收了大批熟练的工作者,其中许多人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一起带到美国,并在硅谷的郊区安了家,并申请了更加稳定的绿卡。随着.COM行业出现的崩溃性危机,这些技术移民首当其冲地受到波及。经过多年的劳作奉献,而今等待他们的竟是一纸解雇通知书,这在美国外国移民聚集的社区引起了极大的恐慌。移民归化局认为,一个工人如果失业,就意味着"没有身份",从技术上说就意味着他必须打起背包回家了。可这鉴于今年受解雇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美国政府最近又出尔反尔,颁布了一个令人感到前后矛盾的文件,该文件称那些失业的工人如果符合某些例外的规定并找到一家新的公司担当他们签证的担保人,那么他们也许可能继续留下来。结果,几千名已被解雇的移民现在不得不徘徊在美国愈来愈暗淡的就业前景和卷铺盖回国之间。"他们处在地狱的边缘,这是最不幸的折磨",位于硅谷移民支援网络的阿马尔·维达说。

在过去的几年中,硅谷公司想尽办法,用花言巧语说服国会给一些外国熟练工人以H-1B指标,而这场危机却让那些获得该签证的人尤其体会到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去年秋天,硅谷的行业曾说服国会,批准美国移民归化局可每年颁发一定数额的H-1B签证给外国工人,而取得了一个巨大的胜利。谁知如今,命运竟开了个大玩笑,硅谷现在对这类人员的需求简直就像是逆水行舟的缓慢速度。今年以来硅谷的重量级公司,诸如英特尔、西思科和HEWLETT-PACKARD公司都已经宣布裁减数千名职员,其中包括许多持H-1B签证的工人。移民归化局上个月报告说,今年2月只有16000名持H-1B的新工人来到美国,而去年2月则高达320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人数。

失业工人命运艰难

对那些硅谷公司来说,裁员并非能改进任何人的生活,可是对外国工人来说这可是通向一个充满官僚的噩梦单程票。如果你不能马上排队等候到另一个工作 (由于减员都是突然大规模地进行,因此是不大可能),你就得考虑回国了。而唯一的救命稻草是根据移民归化局所称的"特殊情况"提出上诉。即解雇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可以作为理由,但是这一上诉得由移民归化局的那帮官员以个案为基础逐个审理。这完全取决于移民归化局那帮因工作量超负荷而整天晕头转向的官员们的判断力。这个过程大约需要75天,而这些积压下来需要处理的申诉通常是越来越糟,没有什么好结果。

与此同时,签证持有者不允许打零工。由于许多移民要付房租、养家糊口,那条规定完全被忽视了。一个22岁的台湾女性原先是为纽约一家.COM公司充当网站设计员,今年1月被解雇后,她不得不投入到非法就业的行列。她干女招待,为孩子当家教,为年龄较大的移民辅导英语,甚至还自告奋勇地参加一种神经研究的受试活动,以便挣得一些钱。"女招待是最艰苦的活儿,但也是最容易挣钱的活儿,"她说:"他们不会问许多问题,或者要求看一看就业文件,他们所想知道的是我到底能端多重。"

H-1B击碎了美国梦

今年2月,美国国务院曾颁布一个备忘录,指出H-1B的持有者可以一直呆到他们的最后期限届满。但是上个月,美国移民归化局又告诉H-1B持有者"不要恐慌。(紫藤)

硅谷移民写真:华裔英语虽差但生意旺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圣荷西信使报》报道披露,印度裔虽然是最晚来硅谷的新移民,却拥有大部分价值连城的房地产。华裔虽然许多英文没有其它族裔移民说得好,生意却是做得最好。而墨西哥裔的平均年纪则是最年轻。 不过,硅谷各个族裔的移民团体却都有一个共通特点,不像一般土生美国人那样孤独,至少他们比较不可能离婚或独居。新人口普查数据10年来首次陈现圣他克拉县移民团体的成长和变化,一般来说,移民在圣县发展得欣欣向荣,有些族裔更是跑在其它族裔前面。

越裔八成是美国公民

2006年圣他克拉县越南裔居民,80%是美国公民,这个比率高过其它移民团体。2005年当选为圣荷西市议员的第一个越裔意员麦迪逊.阮(Madison Nguyen)表示,越裔入籍率高的原因在于,该市许多越裔是在1975年越战结束后逃离共产党的难民。她声称,当她的父母决定离开越南时,他们知道永远都不会想要回去,而把美国当成祖国的办法就是归化为美国公民。

最晚来硅谷的印度裔新移民在经济上取得非凡成就,尽管3/4印度裔移民出生在海外,1/3以上是在2000年才搬来硅谷,中间家计所得却最高,超过圣县中间所得(8.1万元)达44%,拥有最昂贵的房子(大约86万元),也受过最好的教育。80%以上的印度裔成人至少大学毕业。

硅谷印度裔企业家乔什(Kailash Joshi)认为,印度人在美国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重视教育,也因为在印度就接受英语教育,生活在积极的市场经济中,所以来美国很快就能适应。

华裔英语能力差

硅谷很大一部分的华裔人口缺乏印度移民拥有的优势——英语能力。据了解,40%的华裔不会说流利的英语,是印度移民的2倍。但是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华裔担任经理、专业人员等职位的人数却相当多,圣县华裔的中间收入也高过该县一般居民。

但有迹象显示,加州华裔贫富落差非常悬殊。加大洛杉矶分校亚裔研究教授翁保罗(Paul Ong)表示,华裔的经济基础建立在提供就业机会给英语能力不好的人。

圣他克拉县居民的平均年纪为36岁,但包括华裔和越南裔在内的一些族裔的平均年龄老了一些,而墨西哥裔居民则是最年轻,平均年龄不到27岁。原因可能是因为加州和墨西哥具有历史渊源,再加上近年出现的拉美裔婴儿潮。

圣县墨裔比较可能在美国出生,只有40%出生在海外,而印度裔和越南裔则有逾70%出生在海外。

美国硅谷华裔、印裔工程师抗议移民政策朝令夕改编辑本段回目录

“移民之声”的发言人杰(Jay)坦言,这些高学历人士通常都不参与抗议类活动,但是美国政府朝令夕改,使得移民局这么一个“错误”浪费了很多人力、财力,也破坏了很多人的职业规划及家庭计划。“政府这么做太不象话了!”华裔工程师明,虽然不……
中新网7月16日电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美国硅谷的计算机工程师们不再只是埋头工作,7月14日上午他们走出家门,在圣荷西市政府前举起了抗议的标牌:“高科技还是高压力”、“不要欺骗我们,我们遵守法律”。行业专才以最有修养的抗议形式,表达对美国国务院和移民局随意停止雇用类申请人绿卡申请的愤怒之情。

6月13日美国国务院曾发表公告称,自7月2日起,接受所有雇用类申请人的绿卡申请。消息令诸多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花费资金加速文件准备及体检。但是美国国务院和移民局却在7月2日公告该项申请收件叫停,而且简单地解释为程序出错。

参加游行集会的近二百人多为华裔和印度裔的工程师、会计及各行业专才。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移民之声”的组织下,他们勇敢地走了出来。他们个个文质彬彬、谦和有礼,但是想要表达的愤怒却都写在了抗议的标牌上面。

“移民之声”的发言人杰(Jay)坦言,这些高学历人士通常都不参与抗议类活动,但是美国政府朝令夕改,使得移民局这么一个“错误”浪费了很多人力、财力,也破坏了很多人的职业规划及家庭计划。

“政府这么做太不象话了!”华裔工程师明,虽然不愿意透露姓氏,但却是华人工程师此次游行集会的主要组织者,他本人也在等待绿卡,他希望移民法律能有所修正并提高医疗健保上限。家住山景城的计算机博士祖军也一早赶来“表达我们的声音”,他不满于美国“招了那么多技术人员来,但(绿卡)却卡得那么死!”。而在圣荷西一家企业任职的杨姓抗议者则称“想要与布什谈一谈,告诉他移民也是人,不能想变就变,要重视合法移民!”

参与者中,来自菲蒙的林敬农呼吁更多的中国人能够站出来,并且能够有相关机构如硅谷工程师协会带头,形成集体力量。

支持此次游行集会的还有一位特地从洛杉矶开车五个小时过去声援的美国人,ThomasJerome,他在华人企业工作,了解职业移民等待绿卡的痛苦,他觉得“国会应该把合法移民与非法移民区别对待”。

游行在中午时分从市政府出发,最后在加州众议员洛夫伦的办公室前结束。洛夫伦未能出来发表她的支持,但在她的网页上已经明确表示了她的关注。(郑琳啸)

美国华人新移民赤手空拳闯荡硅谷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评社香港3月1日电/海外的唐人街,是水泥丛林中那条深深的胡同,是寄寓乡愁的一块土地,是纾解乡愁的驿站;唐人街,是圆梦者的阶梯,有相当多的新移民在唐人街过渡、适应,然后各奔前程,买车子、置房子…… 

  据新华网报导,有人离开国门,一踏进唐人街,一待就是一辈子,离开唐人街他们就无法生存。然而,大胆挑战自我,飞越唐人街的成功创业者也大有人在,记者曾接触了几位元赤手空拳,只身闯荡硅谷的华裔移民。 

  美国硅谷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宝地。在一般人眼中,似乎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技术员才能进入硅谷工作,基于这个误解,许多学历不高的同胞便对它望而却步。但事实上,硅谷却不可或缺基本的生产操作员,而这些职位,都比较适合一些学历不高、英语基础较低的人士,但许多新移民却往往忽略了这个可赚取高薪的市场。来自广东开平的新移民秀英,英文程度仅限说明自家住址、晨昏问候,以及日常钱币辨识,但她却在硅谷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半年前,秀英随父母从故乡开平移民来到了三藩市。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到三藩市才一个月的秀英有了找工作的念头,而同乡们多是让她去唐人街当服务员,因为在唐人街工作,交通方便不说,也好和同胞有个照应,同乡们也多是对唐人街有了依赖性。但是,硅谷的电脑公司却对秀英的诱惑力最大,秀英最终选择了硬着头皮前往硅谷一试。 

  在同乡的推荐下,秀英接受了一家电脑公司一个星期的培训,随后便成为了硅谷生产大军的一员,上百成千的高科技晶片,在车间经秀英的检视之后,便被送往市场,有些还被送往了北京! 

  另一位不甘局限在唐人街的华人女性曾毅敏,曾经当过知青,放过牛。她在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考入华南理工大学,4年寒窗苦读之后,踌躇满志负笈西行,到了美国勤工俭学,后来在纽约州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96年转战硅谷。2005年2月8日,是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就在这一天,曾毅敏以ProtegoNetworksInc.首席执行官的身份与全球网路设备龙头大哥的思科公司签署了一份收购合同。这份收购合同,让曾毅敏担任首席执行官的ProtegoNetworksInc.的价值从两年半前最初投资时的650万美元一下子跃升到6500万美元,这在经常书写神话的硅谷,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时的硅谷还处在9•11事件和泡沫经济的阴影中,那段时日几乎每天都有公司倒闭,而曾毅敏偏偏选择在这么一个非常时机去自立门户创业,没有过人的自信和勇气,能跨出这一步吗? 

  当时曾毅敏和她的印度裔拍档——柏沙•巴他查瑞尔共同创业时,他们两人在家里车房的杂物台、厨房的餐桌上奋战了8个月,终于研制出一种可以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专案产品。接着,曾毅敏又马不停蹄地以她的自信和胆识去游说投资者。2002年8月,他们成立了这家自己的公司,由曾毅敏担任首席执行官,由柏沙担任首席技术官。曾经在贝尔实验室和思科等大型科研机构工作过的曾毅敏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上自信与胆识,让这位有着与许多平凡人相同经历——诸如上山下乡、当服务员——的女子,把握良机开创事业,拥有硅谷一片天。目前担任华源科技协会会长的曾毅敏日前向笔者透露,由华源科技协会策划的今年的中美CEO高峰论坛将在三藩市举行,主题是探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或是美国企业走进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依托唐人街经商打拼的祖国同胞以及刚到美国的新移民,从曾毅敏和秀英的身上,是否也可以看到飞越唐人街,开辟新天地的美好前景呢? 

加州经济褪去耀眼光环 硅谷新移民另择定居地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新网7月28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高消费、高房价和高居不下的失业率,让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对定居包括硅谷在内的加州失去兴趣。根据一份新的统计,在过去10年间,新移民选择定居地已不再以加州为第一首选。一向对新移民有“磁铁”之称的加州,其耀眼的光环逐渐褪色。

  这份由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所作的统计报告指出,过去数年移民美国的速度已经放缓,而且即使计划移民来美,只有少数新移民选择定居加州。研究机构负责人博恩表示,来美国的新移民更多现在选择加州的周边各个州定居,包括东南和西南地区等。

  研究结果认为,经济的强势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就业机会决定了新移民的选择。移民选择的地点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显得越来越重要。过去10年的演变显示,加州对新移民的吸引力日趋削弱。与此同时,过去移民选择定居的地点与家庭团聚相挂钩,而近年来形成的新趋势,则是哪里有就业机会,就往哪里搬迁;或是哪里消费指标低,就往哪里定居,导致移民家庭的规模缩小。这点在亚裔家庭包括华裔在内,也已经日益普遍。

  现年31岁的华裔新移民安先生,单身一人在苏州熬了10多年,在去年依靠亲属关系移民美国,住在山景城姐姐家。一年多来,他四处寻觅工作,但因英文不佳,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收入稳定的理想职业,时间一久,令他非常沮丧,脾气暴躁,常与姐姐家人发生口角。今年初,靠姐姐在外州朋友的介绍,在国内学有厨艺专长的他终于在亚利桑那州一个小镇找到一份厨师工作,包吃包住,月薪4000元。逮到了这个机会,安先生立马就走开了硅谷和加州,选择到亚利桑那州展开新生活。现在,姐姐提起这个弟弟,满脸喜悦。她称,小弟目前在外州收入稳定,也交了新女友。问及是否会再搬回加州定居,弟弟的电话上语气坚定地表示,目前绝不可能返回加州。

  定居硅谷20年的陈先生,最近也在考虑迁出加州。因为失业加上年近60,稍有积蓄的他计划卖掉在桑尼维尔的房子,赚下的钱,够他想到外州与老妻过半退休半隐退的生活了。他说,自己在硅谷已经受够了,生活指数高、销售税高,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当局不时地以增税来弥补赤字,百姓的钱都被榨得所剩无几了。

  他的两个在湾区的儿子都已大学毕业,不用再为他们的学费而发愁,所以,加州对他已无吸引力。“要不是房价低,现在出手赔得太多,我早就想离开加州”。他透露,目前考虑定居的首选地是北部的奥勒冈州,他称那里绿山清水,房价又低,还可钓鱼,修身养性,何乐不为?(陆杰夫)

硅谷对移民吸引力减弱编辑本段回目录

  硅谷对移民吸引力减弱 新兴国家独特优势渐显现

  如果让你在美国或印度选择一份高科技职业,你将作何选择?

  美国《福布斯》杂志刊文报道,印度移民罗森·沙尔玛于1993年选择来美国创业,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沙尔玛说,如果他现在刚刚走出大学校门,那么他一定会选择印度。他表示,印度的商业机遇更好,生活质量也还不错:印度拥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学校、安全的街道,你会感觉到年轻工程师的薪水有不断增加的机会。他认为,同美国相比,印度等新兴国家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沙尔玛的答案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过去的20年,美国高科技企业的腾飞,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年复一年成功地吸引了来自印度、中国大陆、台湾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精英。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很有才华的移民希望来到美国,他们将帮助下一代美国创业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沙尔玛的观点应引起注意。沙尔玛说,1993年,在以优异成绩从新德里的印度理工学院毕业后,他直接去了美国。他的大多数同学也选择了这条道路。据沙尔玛讲,当时他所在班级共有40人毕业,只有3人留在了印度,其他的全部跑到了美国。

  对于沙尔玛而言,这无疑是明智之举,对美国来说,也是一桩合适的买卖。他在美国获得了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创建了好几家公司——开发了新产品、产生了高额利润、回报投资者、创造了就业机会。现如今,他在5家公司的董事会任职,在加州帕洛阿尔托拥有自己的公司。他申请了美国国籍,几个孩子也在美国出生、成长。

  但身为印度理工学院校友会主席的沙尔玛表示,印度下一代工程师也许对他当年选择的道路无法理解:去年,在45个选择沙尔玛当年专业的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当中,只有10个人决定到美国寻求发展。

  如果这确实代表着一种趋势,那么美国受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院长安娜李·萨克森尼安教授,多年来一直在跟踪外国移民企业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她同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合作,于今年1月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过去10年,美国每4个高科技公司就有一个是外国移民创办的。上述公司共为45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2005年的销售额达520亿美元。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硅谷移民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Silicon Valley Immigration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