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07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0-08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科尔姆·托宾
科尔姆·托宾
劳伦斯·布洛克
劳伦斯·布洛克
詹姆斯·帕特森
詹姆斯·帕特森
阿摩司·奥兹
阿摩司·奥兹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阿摩司·奥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阿莫斯·奥兹,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文学与哲学学士,牛津大学硕士和特拉维夫大学名誉博士,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教授。著有《何去何从》、《我的米海尔》、《了解女人》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多种中短篇小说集、杂文随笔集、儿童文学作品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并获多项重大文学奖,包括“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色列奖”和2007年度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奥兹不仅是当今以色列最优秀的作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政治评论家。

阿摩司·奥兹是当代以色列文坛上极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家。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阅读了大量以色列经典作家及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出色的文学天赋。早在耶路撒冷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期间,他所作的诗歌和小文章便经常见诸学校报刊。在基布兹时,他利用休息时间勤奋写作,后来每周得到一天特批的写作时间。自六十年代登上文坛后,奥兹先后发表了九部长篇小说《何去何从》1966,《我的米海尔》1968,《触摸水,触摸风》1973,《沙海无澜》1982,《黑匣子》1987,《了解女人》1989,《费玛》1991,《不要称之黑夜》1994,《地下室中的黑豹》1995.三个中短篇小说集《胡狼嗥叫的地方》1965,《一直到死》1971,《恶意之山》1976;杂文、随笔集《在炽烈的阳光下》1979,《在以色列国土上》1983,《黎巴嫩斜坡》1988,《天国的沉默》1993,《以色列、巴勒斯坦与和平》1976,等;儿童文学作品《索姆哈伊》1978。他的作品不仅在以色列十分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影响很大,曾获多种文学奖,并于一九九八年以色列建国五十周年之际获以色列国家文学奖。

目录

[显示全部]

人物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阿莫斯·奥兹(Amos Oz),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也是最富有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曾获得西语世界最有影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阿莫斯•奥兹

阿莫斯·奥兹创作有《我的米海尔》、《黑匣子》、《莫称之为夜晚》等十一部长篇小说,这位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颇具人文关怀的作家,从1968年的《我的米海尔》开始塑造他善写女性的特色,又在《鬼使山庄》等作品中展示其关注犹太历史与现实的一面。“若问我的风格,请想想耶路撒冷的石头。”奥兹曾对《我的米海尔》等作品的中文译者钟志清表示。而于2007年9月2日中文版首发的长篇《爱与黑暗的故事》,则是一部“包含我个人的故事、也包含我们家三代人的历史以及整个国家的历史与生活”的作品,曾为其赢得2005年“歌德文化奖”,并入围2007年“布克国际奖”。

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之际,根据影响力极广的“立博”网站赔率显示,2009年热门作家人选已有了排名先后:赔率最高的是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

生平经历 编辑本段回目录

奥兹小时候希望长大成为一本书,而不是一个作家。那是20世纪40年代,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仍然危机四伏,大人们总在讲又有谁的亲戚在欧洲被杀害,都很担心有朝一日阿拉伯人也会将他们斩尽杀绝,这样的流言无孔不入。所以,年幼的奥兹的愿望是变成一本书,安静地藏在世界图书馆的一个角落,以此来保证活着。

阿莫斯•奥兹奥兹是在大街上学会的英语,因为当他儿童时期,耶路撒冷正好处于英国管辖之中,所以除了“是”和“不”之外,他知道的第三个英文词汇是“英国佬,滚回去”。还是孩子时,他都还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却会在大街上大声地喊“英国佬,滚回去”,这是他英语学习的开始。他的父亲会16门外语,却没有攻克下中文,这使得幼小的他就对中国的神秘充满了兴趣。

奥兹的父母是从前苏联和波兰移居以色列的移民,十四岁那年,奥兹投身到胡尔达基布兹,并把自己的姓氏克劳斯纳改为奥兹(希伯来语“力量”)。奥兹在他12岁的那一年,母亲无端的自杀就改变了奥兹的一生。他想,她即使是和情人跑了,怎么可以连一张纸条都不留,她总是说任何人离开房子哪怕一个小时,都要写个纸条告诉家人去了哪儿,可她却突然连个纸条都不留就走了;他也愤怒于父亲,如果他不是做了什么可怕的事,他也不会失去美丽、善良的妻子;他更愤怒于自己,如果他是个好孩子,在吃晚饭前能丢了垃圾,如果他能洗碗,她也许就能留下来了。所以,很多年来他就是这么愤怒地过着,直到60岁。

60岁的时候,奥兹开始对父母和祖父母产生了好奇,开始思考悲剧的原因。《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奥兹把去世的祖父母、父母邀请到自己的家中喝茶,没有秘密地去谈论过去。“即使最悲恫的场景关于母亲自杀的那段,我也是微笑着写的,我把我的父母当成了我的孩子,这就是光阴的故事。”奥兹说。

多年来,奥兹的书桌上放着两支笔,一支笔写故事,另一支笔写政论。

个人观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以色列著名作家阿莫斯•奥兹奥兹提出建立“两个国家”办法来解决以巴纷争而受到瞩目和尊重。他说,四十年来,他都在为达成这一历史此而努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门对门的邻居,理应互相尊重。他认为对于善与善的冲突,对同一块土地争夺的惟一解决办法就是分割,成立两个国家,就如同把一幢房子分割成两幢公寓一样。有人必须来分这个房子,谁住房间A,谁住房间B,还有厨房和厕所怎么分,这些问题很复杂,但是没有别的办法。

2000年来犹太人没有祖国,没有建筑,没有绘画,犹太人的历史集中在书写与音乐中,而其他民族的历史可以在他们铺的路、架的桥中一一体现,或许这是犹太人成功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对于在欧洲生活的犹太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成为学者要么一无所有。奥兹认为犹太民族的一个特点:幽默。不但在古代,在现代,犹太人也非常喜欢讲笑话,彼此嘲弄,作品也常常自嘲整个民族或作家本人,奥兹认为幽默感是消灭狂热分子最好的办法。他说:“试想,一个人总是不停地笑啊笑,怎么会变成狂热分子呢?幽默的背后是一个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回审自己,他表示,伟大文学的秘密正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和本民族的文化。” 

犹太文化遭到全球化挑战已久,答案只有一个:书。犹太人一直将书籍当成家园,珍惜书,有一个俚语说:“如果你想避雨,就造一个雨棚;如果你想搭有窗的房子,就造石屋;如果你想给下一代庇护,就造个城堡;如果你想给今后所有的下一代庇护,那就写书。”书包含各种国家的文学,中国的、法国的、德国的、美国的,这些文学永远无法被全球化。整个文学世界就好像一个巨大的交响乐,里面有着各种语言和文化,就如同各种乐器一样。

阿莫斯·奥兹-代表作品 编辑本段回目录

阿莫斯·奥兹作品《我的米海尔》:希伯来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首版于1968年,它奠定了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的国际作家地位。故事发生在神秘而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文学系女大学生汉娜与地质系的米海尔一见钟情并结成眷属。十年岁月悠悠而逝,往昔的对恋人在情感上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天生丽质而多愁善感的汉娜失望痛苦,终日沉湎于对旧事的追忆中,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尽情宣泄着自己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感受、人生,表现手法匠心独运,行文优美自然,让读者在遥远的东方大陆,一睹五十年代耶路撒冷人神秘莫测的家庭生活和生动丰富、充满神奇色彩的社会文化场景。

《黑匣子》:是一部当代文坛已经很少见了的书信体小说。伊兰娜和阿利克斯在经过狂热的性爱和相互折磨后终于离异。但在音讯全无的7年后,伊兰娜为了他们桀骜不驯的儿子写信向阿利克斯求助,由此重新揭开了过去感情的伤疤。小说从几位当事人不同的角度细腻而深刻地展示出他们“过去”和“现在”跟时代和政治紧紧纠缠在一起的爱欲情仇,深入地探讨了政治、种族、性爱与个人命运等重大主题。《黑匣子》曾获法国著名的费米娜外国小说奖和H.H.温盖特/《犹太季刊》文学奖。

《爱与黑暗的故事》:这部近600页的长篇小说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以娓娓动人的笔法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抑或说家族故事与民族历史:从主人公“我”的祖辈和父辈流亡欧洲的动荡人生、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后的艰辛生计,到英国托管时期耶路撒冷的生活习俗、以色列建国初期面临的各种挑战、形形色色犹太文化人的心态、学术界的勾心斗角、邻里阿拉伯人一落千丈的命运、大屠杀幸存者和移民的遭际、犹太复国主义先驱者和拓荒者的奋斗历程,等等,内容繁复,思想深邃,蕴积着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对历史、家园、民族、家庭、受难者命运(包括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等诸多问题的沉沉思考。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

阿莫斯·奥兹-作品列表 编辑本段回目录

长篇小说

《爱与黑暗的故事》《何去何从》(1966),

《我的米海尔》(1968),

《触摸水,触摸风》(1973),

《沙海无澜》(1982),

《黑匣子》(1987),

《了解女人》(1989),

《费玛》(1991),

《不要称之黑夜》(1994),

《地下室中的黑豹》(1995);

《爱与黑暗的故事》(2007);

中短篇小说
《胡狼嗥叫的地方》(1965),

《一直到死》(1971),

《恶意之山》(1976);

杂文、随笔
《在炽烈的阳光下》(1979),

《在以色列国土上》(1983),

《黎巴嫩斜坡》(1987),

《天国的沉默》(1993),

《以色列、巴勒斯坦与和平》(1976)等;

儿童文学作品《索姆哈伊》(1978)。

阿莫斯·奥兹-作品特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阿莫斯·奥兹“家庭”是奥兹创作的核心。尽管奥兹曾经参加过1967年的“六日战争”和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并从1977年开始,作为“今日和平”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写作了不少政治评论文章,这个步履略显蹒跚的老者始终认为,他的小说没有一部直接涉及政治。奥兹笔下的耶路撒冷是一个被人围观的“受伤女人”,迷离、阴冷、令人伤心;基布兹的压抑就如同他母亲的压抑。

奥兹认为:家庭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细胞。家庭充满悖论,既充满喜剧色彩,又充满悲剧特征。夫妻、父子、兄弟总是生活在矛盾中。一直把中国怀揣在梦里的奥兹也在中国文学里看到同样的主题:家庭复杂、充满矛盾,子女挑战父母的权威,妇女的不幸、沉默,“这是以色列家庭与中国家庭之间的共同性。”

奥兹作品中每一个形象上都有自己的影子。举个例子,《沙海无澜》中的主人公与父亲有隔阂,离家出走。奥兹在14岁那年就与父亲吵架,离开了家。那之后再也没有完全回去过,住在离家乡很远的地方,住了几十年。

阿莫斯·奥兹-获奖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8年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

2005年8月28日获得“歌德文化奖”,

2007年入围“布克国际奖”。

20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7年,获得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得到年度奖金6万7千美元。

阿莫斯·奥兹-评价 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品评价

阿莫斯·奥兹“一个孩子被丢在了集体农庄里生活,他的作品却没有仇恨,没有中国作家‘吐胆汁’的愤懑”,学者陆建德认为就这一点,足以让中国作家去学习。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风格高洁,这使他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阿莫斯·奥兹通过其文学作品,向世界各地的读者传达出一种既深且远、超越一切的人性感受、道德价值和协作精神。”歌德文化奖颁奖辞如是说。

个人评价
法兰克福市长彼得拉·罗特(Petra Roth)在典礼上赞扬奥兹是一位反对原教旨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勇敢的斗士”。 他是以色列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著有小说18部,代表作《我的米海尔》、《爱与黑暗的故事》等,一出版就受到公众青睐,在以色列他的书位居各书店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阿莫斯·奥兹的成就国内外声名遐迩,他的著作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在国际文学界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用希伯莱语做梦--Amos Oz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 和J说了很多次, 想把这些年来的访问结合出集,不是因为采访到的人有多成功或是什么? 而是因为那些对话, 他们的思想像镕化的金子一样流泻,说着很人的话, 而不是商业社会里面的机器人话,或是重复别人的话,或是带有偏见,暗藏恶意猜度,或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闷而无聊的八卦。

那些人,有的站在战争边缘,有的深处政治黑洞,有的心怀简单纯洁的梦想,有的毫无特别只是非常善良。

"我也只是想讲述这样的人的故事。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阿莫斯奥兹,以色列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候选人,坐在我对面的蓝色沙发,带着微笑很和气很温柔很彬彬有礼,礼貌到你不忍心对着他大声说话。

他的书我看过好多,只有几本我是喜欢的,因为那里面的故事,如果不是犹太人,或者以色列人,就不会入骨得明白。而我喜欢的那些,是因为他讲这些故事的方法,冷静而深情,似乎每一个字都是不可错过的细节,让你不能走开。

"你知道吗? 我小的时候不是一个强壮的男孩, 我是很软弱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吸引女孩子, 所以只能试试讲故事,结果有点作用。" 他对我挤眼,调皮得出乎我想象。

这是一个我梦寐以求的谈话,跟他的名气和讲故事的才华毫无关系,我崇拜智慧,就像崇拜生命和爱情一样。而他,轻声细语的讲述黑暗的记忆,爱的终结与重新开始,曲折的生命经历带来的最强大的勇气和智慧,你看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本好书。

"只有被书包围我才会觉得安全,其他的小孩梦想成为飞行员,画家的时候,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本书, 这样就算有战争,经历年月, 也许还有这样一本不起眼的书,平静的站在世界某个角落的图书馆里。"

在写出这些字的时候我有些惶恐,因为相比起他的书,他在注视我的眼睛时说出的东西,更让我连心跳好像都会停止。事实上,几乎每一次这样的访问,都会让我在结束后像被救回的溺水的人一样,大口呼吸。

怕,我的翻译会丢失他字句中的灵光, 他的英文好极了,"您为什么不用英文写作?"

"cause I dream in Hebrew."

从博彩赔率窥看本周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于本周四公布,而英国的最大博彩公司立博博彩(Lacbrokes)已经开始下注。截止到上周日,占据赔率榜首的是Amos Oz,以色列作家兼政治活动家,他是近几年来一直极有可能获奖的候选人。2004年,David Remnick在《纽约客》上写道:

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雄辩的口才,自由的思想,基布兹海报男孩一样俊美的样貌——这些吸引着诸多的人们去阅读他的作品。Oz并不关心他的广受欢迎,而他总觉得自己脱离了自己的信众。

Remnick认为尽管Oz已是以色列左翼力量中的老牌斗士,但许多欧洲人都认为他比较保守。这在诺贝尔评委会那里是一个不太妙的信号——近年来,诺贝尔评委一直饱受批评,公众认为它在美学面前展示了太多的极左政治。

同时,立博博彩觉得这可能是美国人获封诺贝尔的最佳年头。Joyce Carol Oates位居5:1赔率的头位,接下来是Philip Roth(7:1),Thomas Pynchon(9:1),另外还有Don DeLillo(25:1)——他去年的赔率是7:1,应该是美国获提名者中的榜首。1993年Toni Morrison之后,美国就再也没有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今年,有几个值得期待的因素。英国知识界对美国的态度有所缓和;诺贝尔评委会也许还在后悔,没能授予约翰·厄普代克该奖项——他与今年一月过世,失去了授奖资格;此外去年由于诺贝尔常物秘书长Horace Engdahl表示美国“过于孤立、过于隔离”无法在英语文学用获得显耀地位,而受到了人们的强烈抗议。也许评委会希望做出调整。

如果要从美国人中选出获奖者,他们应该会考虑Bob Dylan,他的立博赔率三年来翻了好几番,从2007年的500:1到了今年的25:1。(有没有立博里知道内幕的家伙?)

可话说回来,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去年的得主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的赔率是14:1,远没有获奖的可能,而2007年的桂冠摘得者Doris Lessing甚至都没在当年的榜单上。主要从事体育赌博,偶尔兼顾一下政治和文化博彩的立博兴许都是庸人当道吧。今年的榜单上还登载了几个拼错的名字——“Umberto Ecco”,“Jonathan Little”,“Antoni Tabucchi”(上面就是这么写的),甚至还把西班牙作家Luis Goytisolo和他大名鼎鼎的哥哥Juan搞混了。

不管怎样,对于那些想获大利的下注者来说,100:1赔率中还有很多有名气的人物,比如说John Banville,Paul Auster,William H. Gass,Julian Barnes,Ian McEwan,还有Cormac McCarthy。

黑匣子里的秘密编辑本段回目录

   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应该说他是以色列当代最负国际声望的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在全世界读者中传阅,并且荣获多种国际性奖项。

  在他众多的作品中,非常好看的小说应该是那一本《黑匣子》。这部小说也应该算是当代文坛上已经很少见的一种书信体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伊兰郎的女子,和他的丈夫阿里克斯在经历过狂热的性爱和相互折磨后终于离异。但在音信全无的七年之后,伊兰郎为了他们桀骜不驯的儿子写信向阿里克斯求助。由此重新揭开了过去感情的伤疤。

  小说虽然是以书信的方式展开描述的,但是从几位不同的当事人的角度表达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过去、现在,也许还隐约可以窥探他们的未来。

  我很喜欢看一些语言平缓却暗藏激流的小说。《黑匣子》正是如此。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一些残酷和血腥。作家要告诉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感情纠葛,在纷乱的以色列,政治、种族等社会问题包裹下,个人命运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

  “黑匣子”这个名称本身,应该是飞行界的专业术语。如果飞机失事,安装在飞机上的记录仪将记录下飞机在飞行中的各种信息,用来分析失事的原因。所以我们经常说起的这个黑匣子,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有着灾难和不祥的象征。还有,黑匣子里就是真相。

  小说《黑匣子》里的真相,也许就是多少年来相互仇恨、相互诋毁的一对曾经的爱人,在经过书信往来,经过岁月洗礼之后,逐渐发现了过去一直被愤怒蒙蔽的真相。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忏悔了,因为阿里克斯已经患上了绝症。

  人性的种种谬误、怪戾和自己身上的残缺,等到有一天要提前离开人生的宴席时才恍然大悟。那些争论、怀疑、忧伤、绝望、愤怒、怨恨在这个时候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起来。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换回再一次重来的机会。因为当终于揭开黑匣子里的秘密时,“感情的飞机”已经失事坠毁了。  

阿摩司•奥兹在中国编辑本段回目录


阿摩司·奥兹

  阿摩司·奥兹(Amos Oz 1939-)是当今以色列文坛的最杰出作家,也是最富有国际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终身教授。迄今已发表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多部中短篇小说集,杂文、随笔集和儿童文学作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曾获多种文学奖,包括法国“费米娜奖”,德国“歌德文化奖”,“以色列国家文学奖”、西语世界最有影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等。  
  我国对奥兹的介绍,始于短篇小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半期,奥兹的三个短篇小说相继被翻译成中文,即《游牧人与蝰蛇》(王守仁译,见徐新主编《现代希伯来小说选》,漓江出版社,1992);《风之路》(何大明译,见《以色列的瑰宝:神秘国度的人间奇迹:“基布兹”短篇小说选》,以色列理查德·弗兰茨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胡狼嗥叫的地方》(汪义群译,见《世界文学》1994年第6期)。
   自1998年以来,南京译林出版社独具眼光,在没有任何外来资助的情况下,购买了奥兹作品的五部版权相继出版了《何去何从》(姚永彩译,1998)、《我的米海尔》(钟志清译,1998)、《沙海无澜》(姚乃强、郭鸿寿译,1999)、《了解女人》(傅浩、柯彦玢译,1999)、《费玛》(范一泓、尉颖颖、徐惟礼译,2000),在中国学术界、创作界与普通读者当中引起反响。迟莉、徐坤以女作家特有的品味,对奥兹的《我的米海尔》表现出强烈认同,池莉甚至不止一次谈及奥兹简约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对她本人的震撼及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我想这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奥兹在中国读者群体中所获得的可喜成功。1999年,《我的米海尔》获得中国第五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2004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又从译林购买了《我的米海尔》的一部分版权,出版《我的米海尔》、《了解女人》中文繁体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亦将《黑匣子》(钟志清译)的中译本推向市场,在纯文学作品中卖的不错。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和上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出版了奥兹的《莫称之为夜晚》(庄焰译)、《鬼使山庄》(陈腾华译),译林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说《风之路》的新译(钟志清译,见《爱的讲述》)。 
  而且,译林出版社在2004年又买下奥兹问世于2002年的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的版权,也由此引起了一个美好的承诺(详见《爱与黑暗的故事》译后记),后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与以色列驻华使馆和译林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奥兹2007年的中国之行。《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公认为奥兹的巅峰之作,仅五年时间就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相继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获奖。阿摩司·奥兹能摘取歌德奖的桂冠,在很大程度上和《爱与黑暗的故事》的面世有关。正如阿摩司·奥兹的英国代理人戴沃拉·欧文女士在日前给本作者的来信中说,“歌德奖主要是颁发给《爱与黑暗的故事》一书的,但他们提到了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总体成就,乃至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爱与黑暗的故事》堪称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奥兹在描述家族历史和个人成长故事的同时,也描写了他童年时代耶路撒冷的文化、社会、政治生活,使作品含有民族史诗的特征。小说相当一部分篇幅描写母爱。奥兹的母亲范尼亚美丽温柔,多愁善感,父亲是一位通晓十几门语言的学者,但在耶路撒冷不是很得志。在奥兹12岁那年,母亲因不堪忍受没有色彩的生活自杀身亡,对奥兹的心理产生了强烈震撼,影响到他的全部人生和创作。沉默了半个多世纪后,奥兹第一次面对自己人之初的心灵创伤,对母亲的自杀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阿摩司·奥兹在描写母亲自杀时这样写道:“我生她的气,因为她不辞而别,没有拥抱,没有片言解释:毕竟,即使对完完全全陌生的人、送货人、或者是门口的小贩,我母亲也不可能不送上一杯水,一个微笑,一个小小的歉意,三两个温馨的词语,就擅自离去。在我整个童年,她从未将我一个人丢在杂货店,或是丢在一个陌生的院落,一个公园。她怎么能这样呢?”     
  奥兹和中国读者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我在特拉维夫大学首次与奥兹见面并交谈时,他向我讲述过他的家学:他的父亲能讲十几门语言,却始终没有攻克中文这道难关,于是滋生起对坐落在亚洲大陆另一端的遥远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神往。奥兹本人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渴望认知与了解中国。在他看来,中文和希伯来文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两种语言都留下了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创作,双方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有许多地方需要互相了解。 
  他曾经将自己作品被翻译成中文这一普通事件诗意化,称之为“从亚洲最西部的一个小国到坐落同一大陆上的东方大国旅行,”“架设世界上两个最古老文明之间的心灵之桥”,“在两种文化间进行私人交谈”。并且,试图求得与中国读者达到心灵上的切近与沟通,他说,“现代中国和以色列之间尽管差别很大,但我相信,我们在家庭生活的组合、家庭生活的温情、家庭生活的深处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与情感通常带有普遍性。我不但希望我的小说在富有人情味上让中国读者觉得亲切,而且要在战争与和平、古老身份与全方位变化、深邃的精神传统以及变革与重建文化的强烈愿望方面唤起人们对现代以色列状况的特殊兴趣”。他曾将自己的中国心结比做“中国梦”。但由于创作累身,教务繁忙,加上以色列大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奥兹不得不多次婉拒以色列外交部和作家协会等部门向他发出访问中国的邀请。只有到了2007年夏秋之交,才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之邀,实现了他访问中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阿摩司·奥兹 阿莫斯·奥兹 Amos Oz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Amos Oz,阿莫斯·奥兹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