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742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07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央视创业帮
央视创业帮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BBC全媒体战略
BBC全媒体战略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BBC媒体融合报告
BBC媒体融合报告
新型媒体集团
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机器人编辑报纸
机器人编辑报纸
《新闻晚报》停刊
《新闻晚报》停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出版业消亡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中国出版业九死一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出版行业处于新技术的前沿,却处于市场化的末端,因此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多数出版社都将消失。

先说说技术。

(图)出版出版

1. 信息时代的一个悖论就是信息越来越不值钱,即便是将信息编辑为知识,仍然难逃免费的命运,因此此前靠信息加工而获利出版社将失去生存的基础。

2. 在本质上,出版行业属于制造业,也就是将作者的稿纸加工成一摞一摞的书籍。不幸的是,读者越来越不喜欢买整本书,他只愿意为他所需要的那部分付钱。传统的大批量制造书籍的模式根本满足不了这种“大批量定制”的需求。

3. 更不幸的是,现在读者连他喜欢的那部分都可以不买了,他可以通过Amazon的Kindle在线阅读。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像纸一样柔软的可折叠的电子纸,读者更不必拿一本硬邦邦的书籍在手里了。

4. 还有比这更让人不安的,据说Google有计划把所有的书籍数字化到他们的资料库中,这样读者就能像搜索娱乐新闻一样搜索莎士比亚的任何名句、名段甚至大部分章节。没人知道如何处理版权的事情,也没人知道Google能走多远。

再说说市场化。

1. 鉴于出版行业可能对公众舆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一直对出版行业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和控制。出版业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座堡垒,目前多数出版社刚开始从事业单位向企业法人的转型,据说一些下岗的干部还在为行政级别耿耿于怀。

2. 也有人说,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农民作坊、江湖做派”,思想守旧、方法落后、人才外流;某些编辑至今还不擅长使用电脑。全国579家出版社绝大多数处于勉强度日的状况。

3. 就如同中国的多数制造业企业一样(在过去的30年学会了制造,却没能成功地建立商业系统,比如家电产业辛苦了那么多年,还是不得不将多数利润拱手让给国美苏宁),出版社也只是学会了出版,而不熟悉发行。传统的新华书店体系效率低下,民办书商渠道又不规范,逼得出版社只能无条件地包退包换,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商业风险。

在一次业内会议上,我开玩笑地说,会议结束之后我就去注册一家名为“阳光雨露”(抱歉暂时盗用联想的电脑服务品牌)的少儿图书零售公司。我的“阳光雨露”只做儿童图书专柜,从中国少儿等出版社选择30种优质图书,并将所有与书店沟通和协作的流程标准化,然后我再在全国招聘大学生兼职做我的销售代表。

第一,我要让“阳光雨露”专柜在所有书店脱颖而出(甚至包括当当和卓越),树立国内第一的儿童图书专柜品牌。

第二,只要把相关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我就可以降低对前端销售代表的素质要求,而且可以通过快速复制实现快速扩张,并能够控制风险。

第三,3年之后,我就把拥有1000个专柜的“阳光雨露”卖给排名第二的少儿出版社,他出价500万我就卖,否则我卖给中国少儿出版社,他就更惨了。

当然,出版行业并没有坐以待毙。外研社正在顺着读者的需求转型外语培训,东方出版社则沿着作者的脉络全方位开发大牌作者的资源,中国少儿出版社目标是成为囊括书报刊以及新媒体的立体传媒集团;做教材的高教社和人大出版社日子也不错。还有几家做的也不错。除此之外,多数出版社正在消失。

当一场洪水坚定却缓慢地向山脚逼近的时候,那些迟疑观望的动物都将消失,只有少数既有远见又有定力的动物才会在恰当的时机上山,开始新的丛林生活。

是的,缓慢而坚定,这是许多产业趋势的基本特征,它不会在半夜主动敲门惊醒你,但是如果你能突然意识到它的“缓慢而坚定”并且自己惊醒,那就恭喜你了。这就是九死一生的生者。(白立新)

入侵书卷编辑本段回目录

翻译:Joe_zhang

简介

谷歌要将实体图书馆数字化,却被作家和出版商集体告上法庭。同时也获得一些意外团体的支持。这场数字时代的图书革命,谷歌能否胜利?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馆长保罗·库兰特打趣说他还经营着一家“孤儿院”。他一排排的书架上躺着众多重要文献,像《走出中国蹒跚路》和《阿巴拉契亚边界:美国西进第一波》。此类文献都受版权保护,但版权的主人却无从知晓。如今,这些所谓的“孤儿”书籍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公司谷歌建造巨型网络图书馆计划的重要环节,但对于这一计划目前众说纷纭。

谷歌在几年前就开始与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合作建立馆藏书籍的电子版本,其中一部分已成为网上资源。不久后,一批作者和出版社以侵犯版权为名讲谷歌告上法庭。目前,谷歌与曾经的对手正合力争取让司法部门批准双方一年前签订和合约,并以此解决这场集体诉讼。此协议条款中的一点允许谷歌有权在没有版权所有者批准的情况下扫描包括“孤儿”书籍在内的百万册绝版图书。同时,谷歌可以向用户出售个人作品甚至整个图书馆资源,但前提是谷歌必须将收取的部分费用支付给可找到的版权所有者。(谷歌已为此方案准备了1亿2500万美金。)如不同意,出版商和作者必须在9月4日前推出合约;对于同意继续履行合约的出版商和作者可在此后的任意时候向谷歌要求将其作品退出数字图书馆。联邦法院将于下个与就合约问题举行听证会,此举对数字出版业的前景举足轻重。

世界范围内对合约的反对情绪日益高涨。8月31日,德国政府向美国法院呈递意见,指出涉及书籍包含了德国作家在美国出版的作品,因而此项合约将会违反德国版权法。法国作者同样声称这份合约有悖于本国法律。他们指出,合约为了履行向版权所有人支付费用的规定而建立版权档案,但目前的计划并未体现让欧洲代表参与这一过程。这一认识增加了谷歌欺诈国外用户和作者的嫌疑。

两位日本知名作家已向本国地区法院起诉谷歌。很多美国公司也反对这项协议,其中包括谷歌的主要对手微软和雅虎,以及美国大型实体书和电子书零售商亚马逊。亚马逊表示,在数字时代应该处理版权问题应由国会决定,而非谷歌及其合作商。

上述公司与网络档案(一家将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非盈利性机构)联合起来发起了开放图书联盟运动来抵制合约。开发图书联盟官网上的一则消息称这项合约将在数字图书市场中造成垄断,从而导致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减少且资源价格升高。诸如此类的意见引起了美国司法部的重视,目前正着手调查这项协议是否存在反竞争因素。司法部的调查结果将会于9月18日提交法庭。

谷歌执行官在回应中指出,按照美国处理集体诉讼的原则这份协议不能向其他公司公开。然而,事实上此份协议并非独家指定,因此在理论上其他公司也可以自由与谷歌签立类似协议。但很少公司愿意趟这片浑水,更何况在盈利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还要为扫描内容花费成百上千万美金。

尽管如此,谷歌认为这项协议并不会垄断发展中的电子书市场,相反,它会在昂贵的独立运作系统,如亚马逊Kindle,之外通过提供另一个网络平台而鼓励竞争。消费者在谷歌上买下电子书后可借助任何可连入网络的设备开始阅读。此外,在澄清几百万本电子书的版权问题后,这项协议可使其他公司更轻松的签立类似条约使用书籍版权。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谷歌的这份协议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团体的支持。最近,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电子书阅读器)通过其法律代表向法院致信,认为如果协议通过,它会促成“更多、更重要的竞争”。欧盟电信媒体专员薇薇安·芮丁也曾公开支持谷歌及类似的创新商业模式。她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与欧盟在把欧洲的文化传承数字化的行动上相辅相成。许诺将把更多的《阿巴拉契亚山边界》带入令人振奋的数字新边疆之后,谷歌会在这场势均力敌中获胜。

出版业的颠覆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Kindle正一步步蚕食着长达550年的图书、报刊等传统印刷品市场,欲将成为出版行业的“颠覆者”。

  文: 胡一林

“它从概念提出时就存在诸多瑕疵,设计更是极其糟糕。”作为随时阅读的终端设备,亚马逊Kindle还未正式面市就遭到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的炮轰。

“现在都已经没有人看书了,想借阅读器发威不可思议”、“它的模样老的像从上世纪70年代研究所里爬出来的”、“用户不会吃饱撑得付出399美元”,类似的质疑伴随着Kindle的推出从未停息过。

然而,Kindle在2007年11月首次发售时,五个半小时内被抢购一空,“一机难求”的局面持续了整整18个月;因为断货,eBay上的二手Kindle价格比新机还高出近50美元。2008年,其总销售量近50万台,与iPod刚面市的年销量相匹敌。

经济危机的眼下,亚马逊在网站上牛气地通告:“要得到这个价格不菲的小玩意儿,你需在付款后等待2个月,海外销售则欠奉。”

今年3月,新版本Kindle2刚推出,就备受美国媒体热捧。透过火爆的表象人们发现,两年时光里,Kindle正一步步蚕食着长达550年的图书、报刊等传统印刷品市场,欲将成为出版行业的“颠覆者”。

质疑下的“图书界iPod ”

虽然Kindle有各种优势,但是面对阅读变革,很多人还是保持怀疑。

跟铅笔厚度一样薄、重约280克、外部尺寸与平装书一样;只能显示黑白双色、仅一份报纸份量的十分之一,最主要的按键也只有“上一页”和“下一页”两个。功能简单、界面单一,这是Kindle2的特色。

但它却可存储1500本书,并能朗读保存在其内的文字;而不借助电脑、随时随地的免费无线接入,又帮助人们真正实现了书籍和报刊的“按需阅读”。

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Kindle2真正妙处在于其创新服务。”据了解,最新发布的Kindle2拥有者可随时随地购买23万本图书,订阅期刊和博客,只要是亚马逊书单里的,从浏览、订阅到购买阅读,时间不超过60秒,而内容的定价仅为图书原价的3-4折。

值得一提的是,Kindle2的“轻声同步”功能,使得它能在阅读上与手机实现同步。用户在手机上阅读到任何一个地方,在Kindle2上可接着往下看,其充电一次可使用两周。

Kindle深深抓住了那些习惯在各种环境中手捧书本的各色人群。摩根大通分析师伊姆兰-可汗在一份报告中称,Kindle的成功堪与苹果在音乐播放器取得的成功相媲美。《新闻周刊》杂志称之为“图书界的iPod”。因为音频朗读功能,美国作协甚至担心其会对美国有声书市场造成很大破坏。

市场分析机构Collins Stewart的分析师桑迪普-阿瓦加尔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Kindle的营收将增长3倍,达到2.56亿美元。2012年,将增至16亿美元,其销量也将达到250万部。

然而,有人对其高达360美元的售价表示担心。“我宁愿花350美元去买一个上网本。”

“用户必须购买亚马逊的内容,这种设置的限制可能会让用户反戈。”有分析师也不看好Kindle的前景。

其中,最多的反对者认为Kindle的最大挑战是“人们捧着书本读的感觉”, 随处看书很不可思议,就好比在中国火爆一时的电子杂志,最终人们还是觉得翻着的纸张有感觉。

实体图书消亡?

一旦人们大量通过屏幕阅读,整个传统出版业必将爆发革命。

海滩上,一端庄少女正享受着徐徐的海风,书在其耳中继续;早餐时,妻子在厨房忙碌,丈夫像往常一样坐在桌前看《纽约时报》,只是他手里拿得是Kindle的“纸张”。这两幅场景是亚马逊Kindle2的新广告画面。

亚马逊CEO贝索斯从一开始就不曾把Kindle看作是一款数码产品,“那是一本真正的书,赋予使用者最真实的阅读质感,让人们忘记自己盯着的只是一块6英寸屏幕。”

Kindle存储的千余本书,最终改变了时间,“在人们有阅读需求的时候,有效的利用了时间,这是其最大的魅力,也是其价值360美元的最大筹码。”国内分析师表示。

美国网络杂志Slate主编雅各布·威斯伯格撰文称,“Kindle将改变这个世界。”

花旗投资研究一分析师称,在传统出版业,50万已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下,一本书销量达5万册就能登上排行榜,而一本杂志只要卖上10万册就能获取巨大影响力。

有观察家预言,随着Kindle侵入,一旦人们大量通过屏幕阅读,纸的需求量也将急剧减少,实体印刷图书将走向消亡,而整个传统出版业必将爆发革命。

“造纸和印刷的趁早改行,这也将使得森林和植被得以更好的保护。”有博主如此戏谑。

实际上,早在通过PC和互联网阅读时,就曝出“实体图书消亡”论。但因糟糕的阅读体验,最终不被用户所认可。

对于图书发行商而言,发行环节将大大被精简,甚至可能将不再需要发行商。有消息称,亚马逊正准备与曾写过《肖申克的救赎》的恐怖悬疑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等畅销书作家直接签约,未来前者可能成为畅销书的唯一发行人。

如此一来,这将节省高昂的印刷与渠道成本,亚马逊则大赚。对于创作者,无纸化阅读可让作品更容易获取,大大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也将促使文学爱好者和文字需求者们从纸介质向数码介质迁移。

亚马逊的“终端图谋”

在线数字出版平台,这才是亚马逊的最大图谋。

从表面看,贝索斯只是推出一款很受欢迎的数码设备,但实际上他正借助Kindle2试图引爆一颗更大的“炸弹”。

今年2月,亚马逊宣布将对第三方手机开放自己的电子书库平台,并推出具有Kindle功能的手机软件,受到许可的手机能够像Kindle一样获取亚马逊的各类书籍和报刊资源并阅读。

显然,这将极大拓宽亚马逊的数字发行渠道,并拉动Kindle2的销售。50万台Kindle的销售量意味着潜在的50万的电子发行量,“借助亚马逊强大的图书与客户资源,由网上书城开始,从销售链条逐渐上移至‘出版’这一关键原点的在线数字出版平台,这才是亚马逊的最大图谋。”有国内分析师对《英才》记者表示。

《福布斯》也发表文章强调,亚马逊为更多的设备提供内容无疑是明智而又必须之举。“如果Kindle真的取代了印刷图书,作为图书出版商的许多价值也将不复存在。作者和编辑可能要以另外的方式重新组合,亚马逊本身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出版商……”

可以说,kindle作为终端,成为隐藏在亚马逊竞争背后的核心。亚马逊良好的内容,需要借助终端找一个落地点,然后提供周边服务,并向所有终端开放,最终图谋数字出版。

然而“阅读”这个需求能否撑起一个新的终端市场?有人认为,如把Kindle的功能集中在原来的终端如手机上,亚马逊必将元气大伤。

当然,在阅读器市场,Kindle自然也不乏对手。比Kindle早推出三年的索尼公司第一款电子书阅读器eBook也已卖出30万台。目前索尼已与Google达成协议,其电子书阅读器可访问Google逾50万本电子图书。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希望其市场规模年内翻番,以挑战Kindle的霸主地位。而三星也称将在6月在韩国推出触摸屏电子书阅读器,与之竞争,这些都不敢让亚马逊小觑。

在中国,因为Kindle模式将大大冲击传统出版业的利益,必将受到多方的联合打压。

看来,Kindle要在国内盛行,尚待时日。

网站: http://www.epuber.com/

印刷业会走向消亡么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段时间,如果你去河北廊坊,可能会看到许多提供“免费印刷”的小印厂,而如果走近了详细攀谈,会发现这种好事竟然是真的——只需要带着胶片、纸张过去,这些印厂就会免费为你印刷、切割、装订,甚至不向你收印刷所需的油墨钱。

    印厂不是“活雷锋”,那么,它们靠什么挣钱?

    观察再仔细一点,也许你会看到街角毗邻印厂的地方,有几家小银饰加工厂,而街边不时还有收破烂的三轮车驶过。这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印厂的收入来自冲洗胶片提炼出来的银,以及切纸剩下的纸模子。

    “偏激一点看,以后印刷行业将会消失,传统的印厂也将不存在。”一位接受采访的印刷行业专家,甫一坐定就说出了这句让人震惊的话。而类似廊坊小印厂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端印刷,是受到冲击最猛烈的类群,它们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印刷的价格和所得利润降低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变革的代价

    有别于小批量信息输出的打印与复印,提起印刷一词,许多人脑海中自然浮现出菲林、晒版等一系列传统胶版印刷的步骤。但是,这正在成为过去。

    在印刷业内,数码印刷、无版印刷将取代传统胶印,这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趋势,而支撑它的事实是,印刷技术的进步正在使得数码印刷拥有越来越不亚于传统印刷的效果,它的优势是更加灵活与便利。

    早在2000年初,富士施乐、佳能、惠普等各个设备厂商已经看准这一趋势开始发力,而惠普更是以8.82亿美元并购了数码印刷制造商Indigo。“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有着不间断的成本降低诉求,与此同时,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对印刷的灵活性有了更高要求。”惠普公司Indigo业务发展经理李鹏说。新的数码印刷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印刷品库存、减少浪费,还能减少油墨污染,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我们有关于产品使用印量的统计数据,只是在2006年使用Indigo的印刷量,就比前一年增长了100%。”数码印刷的成长由此可见一斑。而与此同时,全球印刷市场的增长相对却不算快,有机构曾预测,2011年印刷市场总值会达到7200亿美元,而2006年总值已有6100亿美元。两相对比,显示出在新技术革命和新旧交替的环境之下,传统印刷所遭遇的窘境。

    “特别是到了今天,B2B的印刷在不断节约成本,B2C的面向消费者的印刷在转为数码。”传统印刷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中低端,报价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直至最后无法维系基本商业运行,出现像廊坊小印厂这样变质的印刷服务。

    可即便如此,应该也不会出现那位专家所说的“印刷行业消失”的局面吧?“数码印刷的长足发展只是基本,更关键的部分在于,它所赋予企业的对于印刷的灵活性。这种灵活,使得企业可以将印刷环节更深地融入到整个生产环节当中去,换句话说,‘印刷’作为一种第三方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该专家说。而当印刷变成企业的一种生产工具、成为业务体系的一部分之后,传统认知的印刷行业也将会分散到企业中去,整个印刷链条由“设备商—印厂—企业”,变成“设备商—企业”直连。这正是“印刷业消失”的实质。

  印刷链重构

  当然,对印刷需求较大的行业来说,把所有的工作全盘托付数码印刷并不实际,接近传统印刷效果的数码印刷目前来讲并不便宜。但是,如果能够将印刷进行分拆,最需要灵活性的、能充分显示自身行业与企业特性的较高端印刷自己做,而将没有这类需求的印刷交由传统胶印来完成,在成本考量和印刷增值方面,就能形成一种均衡的新印刷解决方案。

  某国际知名大型饮料公司,正在做两个“收回”,一个是把物流从外包商手里收回来,另外一个是把部分饮料瓶印刷、宣传品印刷的权力收回来。该公司成立了自己的数码印刷部门,除了通常的饮料瓶印刷外,将一些活动瓶身、特别版瓶身的印刷放在自己的部门里进行。也许将来当你参加某场演唱会时,会喝到该公司专为此演唱会特意小规模印制的专版饮料。

  而对像索尼爱立信这样的手机厂商而言,组建自己的小型印刷部门,则意味着能够提高在这一“快速消费品”行业非常重要的客户敏感度。在大规模生产一款手机之前,厂商一般会用模板先期制作400到500部,每100部为一组,四五组分别配以不同的包装、广告宣传页乃至手机说明书,再投入市场接收反馈——相同的产品,用哪种营销包装更合适?印刷的灵活度使得这一调研时间大为缩短。

  在这种印刷链条变化的过程中,印刷业务之上的服务成为了重中之重。当设备商绕过印厂,越来越多地与企业直连之后,它们需要提供印刷之外更多的价值,比如基于印刷的宣传、活动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印刷与生产、推广的融合;对企业来说,印刷不仅可以使其更加便捷灵活地部署生产资源,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其对消费者服务的渠道;而对于传统的印厂环节,则更需要在单纯的印刷工序之外,了解企业需要,并应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印刷服务,以此加强或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利丰雅高印刷集团,是国内目前大多数时尚刊物的印刷公司,因为时尚刊物发行时经常会带有不同式样的别册,内页内容定版之后也会时有突发变动,它主动将数码印刷纳入产品线,使用其进行打样提升了对客户突发需求的响应时间。而雅昌印刷公司的彩印服务则更进一步,不仅支持高端影像师客户的小额印刷业务,而且把图像采集、设计与印刷品质策划、印刷、装帧、物流配送整合在一起,用“一站式”的服务赢得头部个人用户。

  新商业想象

  技术的革新一方面冲击着传统中低端印刷行业,另一方面却通过印刷门槛的降低,赋予了许多想要做这门生意的人更多机会。“灵活”这个词里,充满着太多商业想象的空间。有调查显示,就印刷机数量而言,伦敦一个城市比中国全国都要多,而其中大多数印刷机的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汇聚的。

  在韩国,最近一家新的妇婴公司非常热门。这家公司维系着三种关系,一是和妇产医院的关系,二是与妇婴产品厂商的关系,三是孕妇关系。藉由妇产医院的渠道,公司为有意愿的家庭每半年上门拍一次照,并将宝宝与家人的照片印刷成精美的相册和日历。在个性化的相片日历里,妈妈们每翻开一页,就会发现一些提醒:“宝宝三个月啦,该给她吃点番茄汁和浓缩鱼肝油噢!”而在其下方,有提供这些商品的厂家电话及相关商品的优惠券。

  这种服务里,“贴心”成为要点,自然地将信息推送到消费者眼中。“它离消费者更近,你不用开电脑,不用买报纸,就在床头枕边,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

  新的商业模式,在个性化印刷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之后,被不断创造并充实。印刷在其中不再是单列的一个产业或行业,而是成了许多行业的一个环节,肩负深化服务、开拓新业务的重任。

  英国某些定位较为高端的学校,在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时,已经将教材作为了突破点之一。它们聘请了专业的分析机构,对校内学生每年进行一次详细的评测,让每位学生都会有符合自己的“个性化教材”。

  而美国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将印刷转为服务方面更有高招。当买房者来到公司时,它记录下其详细的需求,并在服务器内形成一份系统的买方数据库。在接触到售卖房屋之后,中介人员会拿着笔记本和照相机去拍下相关的房屋信息,包括各个房间的照片、家具情况、周边环境等,然后与数据库里的买方需求信息进行配对。最后一个环节,将房屋信息以固定模板打印成册,并定期投送给需求吻合的买房者,而不是给他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去年,该公司的购房成交率增长了17%。

  再来到伦敦,看看婚嫁服务市场的最新业务。一天热闹的婚礼举行完毕,亲朋好友在欢快的晚宴过后各自回家,而在回家之后半小时内,一本记录这天婚礼全程的相册就被送到门口。你在里面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自己3小时前与新娘相携微笑的画面,简直已经变成了一件艺术品。虽然这项业务的价格不菲,但对新人们仍然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而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让数码印刷拥有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互联网对“长尾”的汇聚作用,使得数码印刷的“个性化”特质变得更为强大。

  国内某门户网站,已经拥有庞大的网络相册服务,但对绝大多数用户,这种服务是免费的。最近,从杭州到北京,该门户网站寻求着更好的打印解决方案,将免费的相册存储,发展出一个收费的下游印刷链条。

  “不只是相片,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使得一个网页被即时大规模印刷出来。关键是这种功能,你能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需求点。”李鹏说。

  毕竟不同于IT或网络,印刷品是普通人更易看得见、摸得着、带得上的信息载体。而当信息既由新的印刷形式改变了传递方式,并具备互动的能力之后,新生意的关键点就变成了:你如何去找到需求,打通企业到用户的上下游关系。

美国印刷领导者协会发布2009年印刷业形势展望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NAPL(美国印刷领导者协会)的印刷经济研究中心预测,商业印刷企业最早要到2009年下半年才能开始复苏。这次的经济衰退与以往有所不同,因为印刷业正在经历着结构性个周期性的变化,因此,这也需要印刷企业的所有者做出更强烈和更有创造性的反应。  
 
  具体来说,NAPL的预测结果有:
 
  行业销售额将在2009年下降3%左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它已经下降了将近2%。
 
  企业仍将面对巨大的盈利压力。印刷企业小组(Printing Business Panel)在2008年十月的税前利润下降了54.9%,这也创下了过去六年来的最大跌幅。
 
  行业领导者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举例来说,从2000年到2008年;领先的NAP会员企业的销售额总计增长了71.6%,几乎达到了行业平均增长率(8.2%)的九倍;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它们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
 
  成本通胀将在2009年有所回落,但企业的定价能力也将相应减弱。
 
  NAPL的上述结论是根据其印刷经济研究中心收集的数据而得出的。该中心在兼NAPL首席经济学家帕帕罗兹(Andrew Paparozzi)的领导下,对一些印刷企业每月的经营数据进行了跟踪,并陆续出版了深度研究报告——《NAPL印刷业年度分析报告》。NAPL 印刷经济研究中心通过监控所有可以获得的企业和金融数据,确定了北美地区当前的行业状态和商业印刷企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此外,客户信心指数的下降和印刷利润的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业目前面对的困难:
 
  信心指数持续下降:行业信心指数目前已跌落到了历史最低值,甚至比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还要低。
 
  收入的下降和成本的增长进一步压缩了印刷业的利润空间。
  
  帕帕罗兹指出:“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商业印刷行业正在经历结构和周期性的变化,这意味着除了外在的经济压力以外,印刷业还要面对市场、客户、竞争、劳动力、关键技能和价值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因此,经济的衰退对那些有准备的印刷企业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而对那些没有准备的企业来说,则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帕帕罗兹解释说:“那些早就意识到印刷业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的领先企业似乎比那些坐以待毙的企业更具有主动性。由于这些预见到了行业内的大起大落,所以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它们也就会变得更加从容。”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出版业消亡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