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法则(10年法则,10-Year Rule),认为一个人精通某个领域,需要10年的执着努力。十年法则,类似“10000小时法则”,该法则认为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出类拔萃,要投入10000小时的努力和练习。10000小时法则比十年法则更直观一些,毕竟,努力和专注,成功之路还是很不一样的。
十年法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成功是存在法则的,“十年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十年法则”基于实证研究。人类智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精通某个领域需要10年时间。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Anders Ericsson博士研究了职业人士的成功因素后指出:“如果希望在特定的领域做到世界顶级水平,需要10年左右持续精心的训练。”韩国的孔柄淏博士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观察得出相同结论:“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需要10年的前期投资。”
实际上,中国早就有“十年磨一剑”、“十年乃成”的说法,这可看作是“十年法则”的经验式认知。
在网络经济“十倍速”时代,在一切讲究速成、讲究快捷、讲究即时的大背景下,推介“十年法则”,提出以10年为时间单位来思考问题、应对现实,或许会被人当成落伍,被人视为不合时宜。但是,既然我们还相信“百年老店”的存在价值,我们还崇尚“基业长青”的伟大梦想,我们还时常为那些短视的老板和短命的企业而扼腕不止,那么我们则没有理由去嘲笑“十年法则”。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所说:尽管瞬息万变的眼前利益纠缠住人的大部分精力,偶尔抽空以“十年”为时间单位俯瞰一下自己的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可以培养战略意识。一位睿智的朋友说,战略问题是方向性的,其它都是战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战略正确,谈及战术才有意义。现实生活中,不论企业还是个人,战略问题都是一道必答题。
我们看到三星成功,三星成为众多企业效法的榜样,我们可以总结许多三星成功的经验:三星做体育营销,三星注重品牌管理,三星有“种子事业”、“苗圃事业”、“果树事业”三层业务体系的管理,三星有供应链管理,这些都是可圈可点、可仿可学的。但是,“不容易学的是三星做出这些决策时的内在逻辑。而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正是靠这种内在逻辑的支撑。”在战略确立期,因为“时间供给毫无弹性”、“无法蓄积”、“无法取代”、“无法失而复得”,“十年法则”就显示出长效优势。
了解索尼历史的人都知道,索尼差不多每隔十年时间就会发生一次“索尼振荡”,其原因在于,索尼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它选择战略规划是以10年以上为一周期的,索尼的市场规划已经做到2050年了,我们可以想象,届时索尼将占领世界上多少娱乐产品市场的份额。
其次,可以发现“挺经”是一门大学问。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不要轻言放弃,须知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也许再坚持一下,你就破茧化蝶了;再多挖一锹,你的井就见水了。
信奉“十年法则”可以让人在不释然中学会释然。人只要尝试锁定一个十年期目标,他就会去尝试第二个、第三个乃至第N个十年期目标,他会沉住气,拒绝急功近利的诱惑,拒绝外在纷繁的牵引,使环境的不利因素在“十年法则”的烛照下转化为有利因素。
“十年法则”是一件神奇的武器,当我们熟练地运用十年期思维波长,明了自己“在哪里”、“做什么”,我们必定会在只争朝夕的外在紧迫中生发出一种“*之在我”的内在悠闲。
商业的“十年法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量的证据表明,即便是最具才华的家伙,也需要十年左右的努力才能达到一流境界。研究人员称之为“十年法则”,而且“十年是个很粗略的估计,大多数研究人员将它看成是最低值,而不是平均值”,很多领域如音乐、文学,杰出者甚至需要经过二三十年时间才可以达到顶峰。
迈克尔.乔丹,这个篮球史上的传奇,是不是天赋导致成功的代表?恰恰相反,乔丹并不具备很高的篮球天赋,否则他也不会落选高中时的校队,而他后来的训练强度超过了所有的队友。
历史上也是目前最伟大的高尔夫球手“老虎”——泰格.伍兹,据说一岁半就开始被他父亲逼着开始练习,到他十八岁成为美国业余冠军赛最年轻的冠军时,他已经至少练习了十五年以上!而且他每天都需要长时间训练,从未停止过改进!
想起陈安之先生的一句经典:如果你的业绩不够好,没有别的,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其实还远不止如此,当你不断练习,就是肯吃苦就完事了吗?还有一点很重要,必须是刻意练习!我的理解也就是还需要方法。刻意两字,指的是刻意进行改进,不断提高,也就是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事实上,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商业也和篮球、和高尔夫一样,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迈克尔.乔丹和泰格.伍兹辉煌的成就而忽视他们曾经付出的汗水。商业也可以分解为各个环节:演示、谈判、评估、培训、研发、销售、服务,不也和迈克尔.乔丹和泰格.伍兹投篮、挥杆一样吗?我们商务人士每天所做的,都需要在每个环节刻意练习,不断改进,每天进步一点点,争取达到“高水平重复”,少林武功武林称雄,也是从最基本的开始练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工作太辛苦,居然还要刻意练习?还得“高水平重复”?我想,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不会接受这些建议,所以,还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顶峰。
很庆幸蓝翔已经走过十年,我想,也许,我们达不了顶峰,但我们一定会朝这个目标努力!
西蒙“10年法则”道什么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10年法则。他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法则,让人想起了几个大师。
司马迁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后,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了这部不朽巨著创作,大约成书于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在这12年期间,司马迁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忍受了人世间的屈辱和辛酸。
谢军1970年出生于北京,8岁开始学棋,天资聪颖,刻苦训练,进步很快。1990年代曾两度加冕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这漫长的国际象棋的人生之路,她用了12年。
张瑞敏在“名牌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用十五年保持的年平均86%的高速度增长,使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1998年销售收入达160亿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西蒙“10年法则”告诉人们:成就大师,要有远大的奋斗理想,高目标才有大成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朝三暮四终将是一事无成;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从弱小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