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歼-7战斗机 |
战机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 |
米格-21 |
中国由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中国,尤其是生产技术。甚至在莫斯科航空界上米格-21公开亮相后,苏方对中国的答复竟然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个型号的飞机”。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因此中国的米格-21研制历程与印度、捷克非常不同。
![]() |
涡喷7甲发动机 |
“技术摸透”的步骤,首先是根据仿制需要,摸清主要的生产技术问题,包括技术关键和材料;其次是仿制,通过必要的试验研究,摸透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已积累了经验。
![]() |
米格-25 |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
战机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 |
中国歼-7战斗机 |
战机改进编辑本段回目录
![]() |
中国歼-7战斗机 |
因为文革影响,I型之后的改进型号很晚才出现,这一状况导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解放军战斗机部队在质量上比拥有米格-21改进型的越南要差。歼-7Ⅱ就是I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78年12月30日由余明文驾驶首飞。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座舱盖。I型的铰接式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上图),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原本的用意是在弹射时可对驾驶员起到屏蔽保护作用。但由于这种联动系统比较复杂,加上加工质量粗糙,所以这种救生系统弹射容易出现故障导致伤亡。因此Ⅱ型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苏联的米格-21也存在同样问题,也经历了这一改变。阻力伞舱移至垂尾根部。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增设有一个容量为720升的超音速副油箱。
![]() |
空空导弹 |
Ⅱ型改装涡喷-7乙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利用了已在涡喷-7A发动机上的新型材料,以及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成功经验。其维修间隔时间得到成倍增加,达到200小时,推力也有所提高。涡喷-7乙采用了新的燃烧室火焰筒、新的高温轴承、密封技术和合成燃油。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采用了新隔热措施,可避免歼-7/米格-21F飞机普遍存在的后机身被烧事故。
歼-7B是歼-7Ⅱ的出口型,1982年5月首飞。它使用更先进的弹射座椅,翼下可兼挂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主要是法国魔术R-550近距空空导弹,或国产霹雳-2导弹,换装煤油启动的延寿涡喷7-乙发动机,改装了机载电子设备和座舱仪表,飞机的主要成品、附件的寿命有所延长。B型出口埃及(由A型升级,可见歼-7A上座舱后部的小窗口仍然保留,机炮有所不同),出口伊拉克约90架,苏丹22架,其中7架于1996年后交付。伊拉克的歼-7B在与伊朗的两伊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海湾战争中则只有挨打的份。有意思的是后来伊朗也购买了少量歼-7N型战斗机。
![]() |
霹雳导弹 |
M型的武器装备包括两门30mm机炮、两枚导弹、57或90mm火箭弹发射器、50到250不同等级的普通炸弹。我国空军也以上诉标准改装了一批歼-7,代号歼-7ⅡM。M型出口的情况如下:出口孟加拉16架,缅甸24架,伊朗18架,津巴布韦22架。
![]() |
中国歼-8战斗机 |
歼-7MP是M型的改进型,1988年6月9日首飞。M据说代表马可尼Marconi,P代表巴基斯坦Pakistan。加装电子设备和座舱后视镜,改装外挂系统,可挂不同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弹、航弹。加装马丁?贝克10L零零弹射座椅。驾驶杆缩短了50毫米,减轻了飞行员手臂疲劳。MP最突出的改进是电子系统和显示系统,导航系统整合柯林斯公司的AN/ARN-147VOR/ILS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仪表着陆系统接收机、PROLINEIIDME-42数字距离探测系统。我国共进口了约100套该类设备。雷达选用GEC?马可尼的“空中巡逻兵”雷达。歼-7P、歼-7PG、歼-7MB、歼-7N都是在MP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而发展的出口型。
对外出口编辑本段回目录
![]() |
AIM-120导弹 |
P型采用中国生产的IV(HTY-4)型弹射座椅,它可以在零高度和速度大于140千米/小时的情况下使用。IV型弹射座椅是在III型弹射座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不但用于歼-7P,也用于中国的歼-8战斗机。该型座椅有良好的自动分离性能,先期弹出的稳定伞快速将降落伞打开。缺点是在起飞前必须打开至少11个弹射保险销。89年MP型开始交付巴基斯坦空军,至94年交付完毕。93年中国订购了意大利FIAR公司探测距离达55千米的GRIFO-7多模式火控雷达,用于替换巴方第二批购入的歼-7P使用的“空中巡逻兵”雷达。GRIFO-7的突出优点是使得歼-7P和MP具有了真正的全天候昼夜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
![]() |
中国歼-6战斗机 |
中国为巴基斯坦建立的歼-6大修厂在歼-7P交货后,也开始执行大修歼-7P的任务。在一架歼-7P飞行800小时或约8年后,就必需进厂大修。更重要的是,涡喷-7B发动机的首次大修飞行时间仅为200小时。歼-7的机身大修大约需要30个星期,期间会将所有部件拆卸,进行全面细致检修。在90年代开始的大修中,歼-7P上的中国产电子设备被拆下,换上新的绝缘性能更好的电缆,更换全部橡胶密封件和部分输油管道。同时最重要的是,把GEC?马可尼雷达换成新的FIARGRIFO7雷达。歼-7N和歼教-7N是出售给伊朗的歼-7B型,根据伊朗军方要求做了少许改动。伊朗方面共订购了约20到30架歼-7N,可使用法国“魔术”近距空空导弹。但据称由于成飞和中航技在出口和后期维护的具体操作出现诸多与伊朗用户的矛盾,导致最终双方不欢而散,伊方未再订货。
战机参数编辑本段回目录
武器装备 前机身下可挂PL-2空-空导弹,火箭弹和炸弹等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5米
机高 4.10米
![]() |
中国歼-7战斗机 |
机翼前缘后掠角 57度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 2080千克
最大马赫数 M2.05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8700米(无外挂)
最大航程 1480千米(机内燃油)
带副油箱 1530千克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动力系统编辑本段回目录
关于涡喷-1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静推力加大到了4100千克,单台最大加力推力6600千克。机身尾部采用简单收敛式引射喷管,机尾整流罩左右各有1个缺口,以便利用尾喷流调整飞行中的航向不平衡。与以往歼-7使用的涡喷-7相比,涡喷-13体积小,压气机和轴承得到改进,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水平。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防止渗漏导致事故。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
武器配置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导弹 |
机体结构编辑本段回目录
![]() |
中国歼-7战斗机座舱 |
机翼上方靠近翼梢处装有附面层板。全金属结构,有两个主梁和一个辅梁。副翼由液压助力器操纵,大型“吹气”平板后缘襟翼由液压作动。半硬壳式结构机身截面近似圆形,最大直径为1.24米(不包括座舱)。冲压式机头进气道,进气口直径0.87米,大于早期米格-21型。机头上部有向前打开的电子设备舱门,在沿机身从座舱延伸到垂直安定面的大型背鳍内装有操纵杆、电子设备、单口加油口盖和燃油箱。靠近机翼前缘处的机身下部两侧各有一块减速板,还有一块减速板设在腹鳍的前边,三块减速板均由液压操纵。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尾翼,全部翼面都有大后掠角。液压助力全动式平尾,1/4弦线后掠角55°。相对厚度6%。平尾前缘最大上偏+7.5°,下偏-16.5°,面积7.9米2。平尾翼梢有配重块。操纵系统有力臂调节器,可根据不同的高度与空速调节传动比,尾翼配平开关设在驾驶杆上,无配平调整片。垂尾1/4弦线后掠角60°27′,面积5.32米2,平均气动弦长3.14米,相对厚度4.4%。方向舵面积为1米2,偏角±25°,腹部有大型单片式腹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