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983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26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夏培肃
夏培肃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庄礼伟
庄礼伟
智效民
智效民
张海迪
张海迪
张放
张放
袁伟时
袁伟时
余习广
余习广
于丹
于丹
杨奎松
杨奎松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陈福接陈福接

陈福接,计算机专家。参加331鱼雷指挥仪、441-B和441-C高炮指挥仪、718数据处理计算机、银河-1巨型计算机的研制;主持银河-Ⅱ巨型计算机的研制,以及银河巨型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培养了许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简介

陈福接,1935年4月18日生,福建安溪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为我军计算机事业专心致志地奋斗拼搏了近50年,硕果累累,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历任银河存储室主任、计算机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1990年获国家劳动部授予中青年专家称号。

他严抓教学质量,在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上,取得丰硕成果,1989年和1993年该系分别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亲自指导培养的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16名。发表报告及论文200多篇,专著有《电子计算机磁芯存储器》、《大规模并行机程序并行化理论与技术》等。

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与信息存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等院校兼职、客座教授。1994年后,主持并参加了“八五”、“九五”国防预研课题,培养研究生。1996年获首届“湖南科技之星”称号。1997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2002年晋升为一级教授。

陈福接,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同年入党,到哈军工当海军少尉。1958年起先后从事过331鱼雷指挥仪,441—C、718等6个型号计算机的研制。为我军计算机事业专心致志地奋斗了40多年。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获国家劳动部授予中青年专家称号。1983年至1993年,任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十年间,他领导得力,该系(所)成就卓著。完成了《银河石油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西南计算中心银河亿次机系统建成;研制成《银河仿真-1型》、《仿真-2型》;《银河超级小型机》。特别是他任银河-2工程总指挥,于1992年研制成功《银河-2并行巨型机》。1993年中央军委授于该所“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他还狠抓教研,产相结合,成果丰硕。1989年和1993年该系两次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亲自指导培养的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16名。发表报告及论文200多篇,代表论文有《一种容错主存结构的研究》、《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进展》等。著有《电子计算机磁芯存贮器》、《大规模并行机程序并行化理论与技术》等。曾获国家级科技一等奖两项,部委级一等奖两项,部委级二等奖五项。曾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委员、理事、常务理事,体系结构专委与信息存贮专委副主任。厦门大学等院校兼职,客座教授。1992年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1994年后,主持并参加了“八五”、“九五”国防预研课题,培养研究生,1996年获首届“湖南科技之星”称号。1997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陈福接教授因病于2006年3月10日于厦门逝世,享年71岁。2006年6月3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举行陈福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院师生向陈福接同志学习。

目录

[显示全部]

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935年4月18日 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

1954年8月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56年8月 在哈军工海军系任正排,技术员,少尉。

1962年3月 在哈军工电子系任正连,上尉

1970年11月 在长沙工学院任教。

1978年12月 在长沙工学院任存贮室主任,技术员

1979年8月 在国防科大计算机所任室主任,副教授

1980年9月 在国防科大计算机系(研究所)任党委委员。

1983年 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1983年12月 任国防科大计算机系(研究所)主任、所长

1984年4月-1993年11月 任国防科大校党委委员、系党委副书记

1985年5月 任国防科大计算机系(研究所)主任、所长,正师级,教授、博导。

1988年10月 在国防科大计算机系(研究所)工作。

1990年 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1992年 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

1992年7月 在国防科大计算机系(研究所)工作。

1993年11月 任国防科大顾问,2002年12月晋升为一级教授。

科技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

奋勇拼搏,成就斐然 

1986年初,时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的陈福接,奔赴北京。他是去争取我国第一台10亿次通用并行巨型机—银河Ⅱ的研制任务。

国务院于1985年批准了国家气象局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北京中心的扩展工程。这一工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这项工程一开始,便遇上了没有运算速度高、存储容量大的巨型计算机这个关系到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

国防科工委对于发展巨型机技术非常重视。超级计算在国家安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综合国力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是高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制与装备水平是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核物理、军事象、C4ISR大型信息中心等都离不开巨型计算机。许多高技术,如航空航天、遗传工程、量子化学、人工智能、结构分析、流体动力学等的研究,对计算能力有无止境的要求。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也急需巨型计算机,如石油勘探、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地震、海洋、经济学模型的研究等都需要高性能计算机。

国防科技大学于1983年研制出的银河亿次机,在石油地震处理系统、空气动力学、核物理等领域,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应用。1986年2月24日,国防科工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发展银河巨型计算机的建议”,急迫要求发展巨型机。北京气象中心的建设,也迫切需要巨型机。这些信息,使陈福接敏锐地认识到,这是发展国产巨型机的极好机会。他和所内领导商量后,把这个想法报告给了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聂力副主任。聂力极力支持,并向国防科工委党委作了汇报,得到一致支持。她还建议,由国防科技大学的专家给国务院写报告,表明国防科技大学能完成北京气象中心所需巨型计算机的研制任务。于是,陈福接和所内领导、专家联名给国务院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论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优势、科技人员的决心,并就发展我国自己的高速巨型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主动请缨,要求承担我国新一代通用并行巨型机的研制任务。

信很快送到了国务院,国务院领导看完他们用肺腑之言写出的报告后,明确指示:“巨型机立足国内的方针要坚决贯彻”。并要求由国防科工委牵头,国防科技大学具体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1986年6月30日,国防科工委给国防科技大学下达了“关于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落实巨型机研制任务的通知”。第一用户为国家气象局,并提供了预研经费。国家计委把银河-Ⅱ列为“七五”重点工程。从此,陈福接带领研究队伍,反复与国家气象局协商,经过1年多的努力,光测试验收指标就写了厚厚的一大本。最后,于1988年3月12日,国家气象局和国防科技大学正式在北京签订了合同,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并提供一台高性能的巨型机,作为我国中长期天气预报的主机,届时天气预报将由当时的1~2天延长到5~7天。主机的标量速度,为M-170 的10倍以上,向量速度为美国CRAY-1A的1.2倍以上;气象应用题目T63L15测试其综合速度与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大气中心用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CRAY-1A的水平相当,系统的可用率在95%以上;交货日期为1993年春。

拿到了研制银河-Ⅱ巨型机的任务,使陈福接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他受命担任银河-Ⅱ巨型机工程总指挥,统领全所,缜密布局,指挥部署稳妥而紧凑。他心里非常清楚,研制银河-Ⅱ巨型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研,而是为国争光的壮举。银河-Ⅱ巨型机不仅用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应用。

为缩短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他调动精兵强将,大力加强多机系统和多任务库软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多处理系统软件的机理与工程实现途径。1988年5月,银河-Ⅱ多处理机系统结构方案和多处理机软件方案正式提出,即银河-Ⅱ为4CPU系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支持。

1988年6月6日,国防科工委给国防科技大学下达了“关于《银河-Ⅱ巨型计算机研制任务书请示报告》的批复”。确定了银河-Ⅱ的最后总体方案。银河-Ⅱ是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64位浮点运算。浮点运算数值范围从最大102465到最小10-2465。适用于从天文数字到微观世界极为广大的科学计算范围的高精度运算,尾数达十进制15位,并提供双精度运算的手段。这样,我国第一台10亿次通用并行巨型机的蓝图就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它变为现实。

在研制过程中,他紧紧抓住CAD设计。因为先进的设计要靠高难度的印制板来完成。印制板的质量是机器可靠性的中心环节。他严把质量关。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生产出了合格的印制板部件。

在软件设计方面,除了重视操作系统、编译、多机并行、多任务库的设计外,他还特别重视应用软件的设计。因为应用软件是整个“银河-Ⅱ”工程中最终验收的关键。如果在银河-Ⅱ系统软件调完之后,气象预报软件也能如期运行,则可以使研制周期大大缩短。他抓紧和国家气象局联合开发T63L15气象应用软件。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软件,顺利地通过了调试,正常运用于中期天气预报,获得了部委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2年11月18~19日,“银河-Ⅱ”技术鉴定会在长沙隆重举行。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巨型机系统达到了80年代中后期的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并行巨型计算机的空白。银河-Ⅱ是4CPU系统(也可以只配1CPU、2CPU、3CPU),运算速度达到每秒4亿个浮点结果(400MFLOPS),即每秒10亿次。

为了加快我国核物理的研究,1993年6月26日,国防科技大学和有关单位签订了“采用4CPU的银河-Ⅱ系统”的合同,为我国核物理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6月,为表彰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杰出贡献,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该所“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江主席还为此题词:“攻克巨型机技术,为中华民族争光。”

银河-Ⅱ的研制,只是陈福接为国争光、不懈拼搏奋斗的一个片断。自从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他入伍来到哈尔滨,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少尉、鱼雷射击指挥仪实验室技术员时起,先后从事过331鱼雷指挥仪、441-B、441-C、718、银河-Ⅰ、银河-Ⅱ等6个型号计算机的研制。

1958年,他参加了用于控制鱼雷射击的“33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他一方面拜专家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如学习鱼雷攻击程序的数学模型、切比雪夫的多项式最优逼近、逻辑设计、程序设计等;另一方面自己刻苦努力看书学习,融会贯通。最后,他设计了运算器的除法部件,独立完成了全部程序设计。这是我军最早的武器控制专用计算机。1958年10月该计算机样机做了解题运行。陈福接这个从未见过计算机的人,做成了能运行的计算机,这是零的突破。尽管它原始、简单、也不够可靠,但已使实践者因梦想成真而欣喜激昂。陈赓院长邀周恩来总理前来视察,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主要研制人员,这使陈福接受到了极大鼓舞。以后,他倍加努力,为我军计算机事业专心致志地奋斗了40多年。

1959年,他和另一名同志带队到汉口中原机械厂(710厂),改进生产331电子计算机,1962年完成。因331电子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体积大而难于上艇,于1963年改为通用机。这是该校研制的能用于解题的首台通用机。

1964年,他参加441-B机的研制,和另一名同志一起完成了恒流源的设计,使磁芯读出信号的稳定性达到了要求。他还编制了相关函数等程序,用于机器考核试算。

1965年5月开始组织441-C双37高炮指挥仪的研制。441-C的研制工作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年代进行的,是抗美援越项目。经大家选举组成441工程组,陈福接主持总体组工作,具体从事存储器研制。该项目要求机器在-40~+50℃的条件下运行。在靶场上为通过高低温试验,他们日夜奋战,开始用锗晶体管,不能过关,后来改用硅晶体管并改进了电路,于1969年完成了样机和靶场试验。

1970年初,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慈云桂主任接受了“718 工程”任务后,陈福接参加了全国调研,在上海南翔组织了方案讨论,形成了“718工程”数据处理中心计算机718机方案的第一稿。1970年底,他随学校南迁湖南长沙,从事科研、教学与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718工程”是建立超越国界的飞行器试验的远洋靶场。718机是远望1号船数据处理中心计算机,是百万次级的由分立电路跃升为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大型计算机。他参加了总体设计,负责高速大容量多模块交叉访问的主存储系统的研制。他提出采用插件式的磁芯存储器模块化结构,以取代传统的电路与堆叠式磁芯体分离的结构,使磁芯与电路模块化。在部分元件失效时,这种模块化结构使磁芯存储器的维护大大简化,可靠性有重大改善。他还设计了一整套非常精巧的电路,使磁芯与电路装在一个插件上成为可能。718机使用多年,在南太平洋上历次飞行器试验中顺利完成任务,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7年,陈福接开始从事“银河-Ⅰ亿次巨型计算机”的研制。银河-Ⅰ是我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他参加了总体设计,负责巨型机机房及实验楼的工艺设计和主存储系统研制。由于ECL(射极耦合逻辑)电路发热严重,通风冷却是个大问题。用液冷,成本太高。他提出短风路通风系统,使所有风路都平行,每个插件都吹风,而不受别的插件阻塞,实践效果很好。他在实验室和机房建设上有独到之处,设计了648m2的没有一根柱子的银河大机房,地线隔离很好。历经20 多年,该机房在供电、接地、冷却等方面仍领先国内水平,为银河系列巨型机研制提供了先进的环境。陈福接还在银河-Ⅰ存储系统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大规模集成MOS存储芯片,设计了素数模,双总线近连接,流水线型主存储系统,一位错可纠,两位错可检,以每时钟流出两个64位字的速度来提供双向量部件,每时钟获得两个浮点结果。容量为CRAY-1的4倍。该机1983年研制成功时,中央军委贺电中说,银河亿次机研制成功,使我国进入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先进国家的行列。

陈福接在历代计算机研制中,都是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工程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获国家劳动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委级一等奖2项,部委极二等奖5项。它们是:银河-Ⅱ并行巨型计算机;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程序并行化技术及其系统KD-PARORO/V2.0;银河-Ⅱ并行巨型机总体设计;PCB级行波流水线设计的理论、工具与实验;多任务程序并行模拟环境KD-MUST;银河通用存储插件测试系统;微程序控制的主存检测系统;718数据处理中心计算机。由于突出的领导能力和显著的工作成绩,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8月1日参加了第二次全军英模会议。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1983~1993年,陈福接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10年间,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开创了计算机系历史上的崭新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解放思想,勇于进取,科学管理,特别善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全系(所)人员的积极性,在科研、教学、生产与科技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他带领全所有关人员,于1987年完成了“银河石油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任务。这是与石油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是将银河亿次机用在大规模数据处理。该系统以银河亿次机为中心,配以两台前端机、软硬接口,构成多台异型机复合处理系统,建立了地震作业分布式处理管理软件,发展了地震操作系统等专用系统软件,达到了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完成“银河石油地震数据处理系统”项目之后,紧接着又完成了西南计算中心银河亿次机的生产、总装、调试任务。1988年,西南计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我国空气动力学、核物理计算作出了贡献。

在武器装备研制中,采用仿真技术,可减少试验次数,节省费用,缩短周期。为加快银河仿真-Ⅰ(YH-F1)研制进度,陈福接及时调整领导班子,充实力量,于1985年成功地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数字仿真计算机YH-F1,填补了空白。我国长二捆运载火箭,仿真效果明显,仅在银河仿真-Ⅰ上进行了7次半实物仿真就一次试验成功。

1989年10月18日,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银河仿真Ⅱ型(YH-F2)方案审定会,审定了综合论证报告,认为YH-F2总体方案可行,并于11月29日给国防科技大学下达了任务。国防科工委在1990年9月12日发了简报,指出:“现在,许多仿真机的老用户和新对象,都取消了过去想要进口仿真机的念头,希望国防科技大学早日研制出第二代仿真机(YH-F2)。要求新的仿真机克服Ⅰ型仿真机的定点运算的局限性,克服编程困难,提高精度,改善应用环境,性能上相当于国际主流机SYSTEM100。”1993年3月,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通过了海鹰二号和长二捆仿真试算,加速比为YH-F1的2.6~3倍。1993 年6月,YH-F2在北京仿真中心通过鉴定,为我国仿真事业再作贡献。

1995年,陈福接敏锐地意识到集成电路对我国电子工业的重要意义,极力建议有关部门立项,开展集成电路和CPU的研制、设计工作。他从多年的科研实践中认识到,中国没有自己设计的CPU不行。他带领一个小组,到北京原电子部有关部门游说,希望能启动相关研究。但是,当时许多人认为,自己做CPU太难,做不过人家。但陈福接认为,我们有研制银河系列巨型机的基础,完全可以开展CPU的研究。限于当时的认识,他的建议最后没有被采纳。于是,他就通过指导博士生开展基础研究。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很有远见的。现在,国家对集成电路和CPU设计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他的数名学生都成了集成电路设计任务中的骨干

1986年,陈福接创建了银河服务部,为银河机售后服务提供保障,为本校系子弟提供就业的机会。1988年8月,他赴美国考察,深受启发,回来创建了银河计算机产业公司(MAC中心),在他扶植、支持、领导下,MAC中心已发展壮大成高效益的高技术公司。

他很重视精神的力量和团队文化建设,以其几十年的亲身经历,对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所)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16个字的“银河精神”。这是几十年集体奋斗的精神力量。

豪情回首话人生——陈福接访谈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国防科大原六院政委 刘世恩

国防科技大学顾问、原计算机系主任陈福接教授,是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笔者早想采访这位共和国将军的不寻常生涯,并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最近,笔者终于如愿,怀着崇敬心情对他两次采访……

出色的计算机专家

笔者:陈主任,您好!您在以“银河”系列巨型机闻名于世的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当主任10年,并出任“银河-Ⅱ”十亿次巨型机工程总指挥。能说说您是怎样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计算机专家的吗?

陈福接: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工程师。我从小爱动手,高一就会做马达。当时有本书叫《少年电机工程师》,对我影响很大。1954年高中毕业后,报考了上海交大电力工程系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就是想实现当工程师的理想。

笔者:您小时候学习一定很好吧?

陈福接:其实我小时候很调皮,上学并不认真,常去抓鸟、抓鱼,现在还经常梦到抓鱼呢。直到初二我的学习成绩才有所好转。当时班里有个叫陈来良的同学成绩很好,我比他差很多,就下决心赶超他。从此不再抓鸟、抓鱼了,第二年就超过了他。初中毕业时,我的成绩全班领先,考上三所高中:安溪中学、兰溪中学和集美中学,我选了集美。那时的环境也确实锻炼人。念初中时我就能独立生活,自己从家里背米到学校做饭吃。20多公里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哪像现在,上学还要家长汽车送。那时刚解放,我家在沿海,国民党的飞机几乎每天来,学校组织学生护校。上中学那几年对我锻炼很大。

笔者:高中毕业后您就去了上海交大?

陈福接:对。我报考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是专科,扎扎实实学了两年。我最早听说“计算机”是1956年,自动控制课老师蒋大宗一次上课时讲,计算机的功能,就是这边打进去中文,那边出来俄文,这边打进去俄文,那边出来英文,说得很神。还说:学自动控制就是要做这个东西。这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谁能想到,一心想当工程师的我,后来竟和计算机打了一辈子交道。

交大毕业后,把我分到总政,也不清楚具体干什么。我的理想是去工厂,当工程师。但又不能不服从分配。就这样,到了哈军工。记得是黄景文主任接待的我,让我去“鱼雷教授会”,当技术员。他这一句话,我就当了22年的技术员,1978年才提为副教授,讲师、助教、工程师,都没干过。

笔者:一去哈军工就搞计算机?

陈福接:差不多。当时正安装“鱼雷指挥仪”,俄文叫“米纳”,还有潜水艇指挥仪,叫“特蹓姆”,实际上是一种机电自动计算机。那时认识了柳克俊——我搞计算机的入门导师。他来自清华,很聪明,是个才子,不仅懂计算机,而且外语很好。我们两人关系很好,有问题就问他。大约是1957年,要用电子计算机代替“米纳”。柳克俊透露这个消息后,我立刻想到蒋大宗老师的课,连声说:“好啊,我也参加!”柳克俊让我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是“切比雪夫”最佳逼近技术。切比雪夫是俄国人,他发明了用最佳一致逼近方法表示三角函数,用于“鱼雷指挥仪”控制程序。只用一个星期我就掌握了该技术,圆满完成了任务。1958年,研制代号为“331”的计算机,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参加,我是其中之一。

笔者:您只读了两年大专,搞计算机知识够用不够用呢?

陈福接:不够呀!为此,我制定了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不管星期天、节假日,每天学到晚上11点。我的实验室主任李益池看我这样努力,鼓励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两年后,我补习完全部大学本科学业。学习的同时,积极做好分配的工作,当助手、打勤杂、做实验……让干啥就干啥,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柳克俊交给我的第二件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是画图。通过画图,又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了解了计算机整机,对奠定我的计算机基础帮助很大。后来,他就让我搞逻辑设计和编写程序,技术性更强,难度更大。为完成好任务,我没日没夜干。有一天干到凌晨三点,系政委邓易非来了,说:“陈福接,你怎么还不睡觉?”我说:“您也没睡觉啊!”那时根本不觉得累,心里就是有那么一股子劲,非拿下来不可!大家也都这样。9月29日,我们终于编成了椭圆积分程序,距要求只差两天。11月份,我又做成了“331”机的战斗程序。“331”机成功后,我对计算机的来龙去脉已经心中有底了。

笔者:这可以说是您的初试锋芒。后来呢?

陈福接:60年代搞441B计算机,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协助任连仲做恒流源;二是搞程序设计。70年代干“718”机,我也做了两件事:一是参加总体设计,二是搞存储设计。441B是几万次,“718”机是百万次,这么大的跨度,存储非常困难。我大胆地将国外小机器上的插件式做到了“718”这样的大机器上,替换了原来的堆叠式,获得成功。

笔者:这要冒风险吗?

陈福接:当然。堆叠式是成熟技术,大家熟悉。而且“718”机要装载到远洋测量船上,参加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发射任务,眼见发射日期临近,责任重大啊!当时又刚刚改革开放,有的同志对用外国技术思想上还有某种顾忌,说:“别看我们这机器笨,是自力更生造出来的。干嘛要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但我不这么认为,自力更生,并不排除吸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何况堆叠式弊病明显,出一点问题都要做“开胸”手术,停机几十小时。换成插件式,维修方便多了!

笔者:您不但有思想,而且很有创新精神。做“718” 机时,可以说您已经是个计算机专家了!

陈福接:1978年以后,搞“银河-Ⅰ”亿次机。作为“银河”亿次机筹备组主任,我去日本考察了40天,真是耳目一新!回来后,我就设计了银河大机房,27×24,600多平方米,没一根柱子!还有空调、照明、地线等,至今都不落后。这是我在“银河”亿次机中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是提出并行短风路通风降温。第三件是设计了存储器,把磁芯换成半导体,做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半导体,设计了双向量阵列流水线,使每拍可得两个运算结果,实现了每秒亿次的目标。

笔者:只有设计成“双向量阵列”,才能达到每秒亿次。对吗?

陈福接:是的。“银河-Ⅰ”瞄准的是美国“克镭”机,“克镭”机是亿次机。如果做成单向量,只能达到五千万次,如果做成双向量阵列则可达到一亿次。我们就是要瞄准国际一流!当然,会有困难。但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困难也是欺软怕硬。实践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就是要有这股子劲!

笔者:以“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为内容的银河精神,是您总结归纳出来的。这一定是您多年实践的体会。

陈福接:是我的体会,也是大家的体会。实际上,从计算机系组建起,甚至从研制“331”机起,大家就一直是这样干的,后来更加自觉就是了。1991年12月召开系第四届党代会时,顺应历史的发展,正式把银河精神总结归纳了出来。

笔者:顺便问一下,您平时有那些业余爱好?

陈福接:我的业余爱好还真不少,写诗、唱歌、音乐,都喜欢,笛子、二胡、小提琴,我都有。但工作太忙,全扔一边了。最大的爱好是搞技术,最大的愿望是搞出个什么大的东西来,能震动一下。这同我当工程师的愿望是一致的。但没有,很遗憾!

成功的领导干部

笔者:其实你不必感到遗憾。“银河-Ⅰ”以前您贡献就很大,研制“银河-Ⅱ”时您已走上领导岗位,当上计算机系主任,作为“银河领头雁”,带领大家创造了新的辉煌业绩。“银河-Ⅱ”是我国首台面向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通用十亿次并行巨型机,被列为199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首,先后两次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银河-Ⅱ”研制成功后,江泽民主席亲笔题词“攻克巨型机技术,为中华民族争光”,并签署命令授予银河队伍“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大家都为您感到自豪。

陈福接: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当官。上初中时让我当班干部,很不愿意。但不愿当还偏让你当。读高中时不但当了班团支部书记,还当了学校的团总支委员。既然当了,就觉得一定要当好,什么事都带头。毛主席说要做三好学生: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这成为我的座右铭,在脑子里根深蒂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与此有关。体育也带头,跳远5.7米,跑百米13.3秒。老师都很吃惊。上大学时一直当班长。毕业前夕,去哈尔滨电机厂实习一个月,班里由我带队,协助组织协调,才21岁。

笔者:主官不好当,计算机系的主官尤其不好当,您却干得那么出色,原来领导才能早有锻炼。

陈福接:可能有点关系。到哈军工报到后,有个苏联专家叫柯里连科跟我说:“参军了?祝你当上将军!”我说:“不会的。”他说:“会的。朱可夫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会的!”不是我谦虚,根本没有想过当将军。

笔者:您是一心想着干工作的那种人。正因为如此,才做出了杰出贡献。您这样的官,人人佩服!

陈福接:我成长较快,以至后来能走上领导岗位,慈云桂的影响、教育和帮助很大。

笔者:慈云桂是什么时候认识您的?

陈福接:去哈军工报到时在黄景文主任办公室见过一面,当时他是海军工程系教育副主任。1958年做“331”机时才开始见他多了。他的特点是:有魄力,有激情,重才干,会用人。他不唯学历,注重能力,只要有才、能干就用。他认识我,缘于我解决了“鱼雷指挥仪”战斗程序读不出来的问题。我采取了一项革新技术,把没有磁芯的地方抠掉,把有磁芯的地方重写,不仅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加快了研制进度。慈云桂一看,说“太好了”!由此认识了我,了解了我,对我很欣赏,并有意识地培养我,直到选我做他的接班人。他经常给我讲:无论什么事,要搞就要搞出来,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半途而废。他的实际行动更给我树立了榜样。大家都知道,“718”任务是慈云桂争来的。

笔者:对,说说这段历史吧!

陈福接:“718”是个大概念,包括两条远洋测量船、远程设备、对空设备等。我们的任务是其中一小部分——数据中心处理机,开始并不是让我们做的。当时,慈云桂刚从牛棚放出来,领导交待只到会上听听,他却把领导的交待忘到九霄云外。当用户说要研制单位做成100万次,别人又不敢接受时,他当场表态:“我们能做成100万次!”任务就这样争来了。当时他手下连人都没有啊!就敢拍这样的胸脯!多大的魄力!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胆大?他说:世上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把任务接过来,任务就完成了60%!搞设计谁都会的,我们又不是没基础!逼上去后,他就招兵买马,正好赶上学校南迁,计算机系趁机扩充队伍,由70多人的小系,壮大到200多人。这是我从慈云桂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人,没有一种精神不行!什么事都准备好了,什么条件都具备了,一点风险不冒,怎么会有进步呢?还谈什么创新呢?

笔者:对!我们国家最缺少、最需要的,正是这种有头脑、有思想、有魄力,敢作敢为的组织管理人才。

陈福接:许多事实证明,事业凝聚人。没有“银河”事业,六系就不会壮大。有了任务,没有人会有人,没有钱会有钱,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多次讲过:这支银河队伍,什么困难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战胜!就怕没任务,没有了任务,连人都稳不住。

笔者:所以,“银河-Ⅱ”巨型机的研制,您也这样去争?

陈福接:对。“银河-Ⅰ”研制成功后,由于没有新用户,新一代巨型机的研制迟迟上不了马。就在这个时候,得知中国气象局要进口一台巨型机。这就是机遇!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我当即向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聂力报告,要求自己研制,得到支持。于是,三管齐下:一方面主动找气象局谈,表示我们能做,而且能做好,先后谈了11次;另一方面,由我和陈立杰、周兴铭共同署名,大胆地向当时的国家主要领导人写了一份报告,从国策的高度阐述了巨型机立足于国内研制的必要性,表达了银河队伍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必胜信心;同时,组织队伍着手制定总体方案。实践证明我们是对的。1992年,我们成功研制出国产10亿次巨型机。而且,合同上签的是一个中央处理机,我们做成了四个,用户用得很好,为解决我国的中、长期天气预报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又和九所谈,两次就谈成,第二台“银河-Ⅱ”就安装在九所。

笔者:真佩服您的勇气!听说您是从室主任直接提升为系主任的,也有不少体会吧?

陈福接:1983年,我从存储室主任提升为系主任。当时的系副主任有好几位,年龄都比我大,也很有能力。但组织上用了我,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为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一一拜访。但我知道,光拜访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三条:一要有真本领,用推进发展的实际行动树立威信;二要注重团结,讲究民主,善于发挥班子其他同志的作用,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打不了几颗钉;三要作风正派,眼睛向下,多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好事。我在计算机系主任位子上干了10年,一直是这样要求自己、这样去努力的。

笔者:任何一个单位,既要突出工作重点,也要注重全面建设。您是怎样处理这个关系的?

陈福接:作为计算机系的主官,必须始终突出“银河”这个重点,决不能让这杆旗倒了。没有了“银河”这个重点,就没有了计算机系的特色,就没有计算机系的今天。但是,光有“银河”不行,还要管好教学,管好其他一切。比如对教学工作,我始终给予足够重视。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是计算机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计算机系几十年的重要经验。一方面,通过科研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实用的研究课题,为教学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广阔舞台,从而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源源不断地为科研提供了强大的生力军和后备军,促进了科研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诞生。因此,必须让这两个方面都发展、都前进。

笔者:计算机系有专门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您作为主官是怎样抓教学的呢?

陈福接:做法主要有四个:一是充分发挥分管教学副主任的作用,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二是对教学方面的收入不提成,让他们自己支配;三是在奖金分配上全系统一衡量,不让搞教学的同志吃亏;四是加强宏观管理,给他们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我经常讲:教学要跟清华比,敢争第一。应该说,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志很努力,也很争气,1989年拿了国家特等奖,1993年拿了国家一等奖,1997年又捧回二等奖。全国一千多所高校,我们一个系能连续拿高奖,不容易啊!

笔者:“银河人”确实是好样的!也说明这支队伍很有战斗力!

陈福接:战斗力源自凝聚力。任何一个单位,必须内部团结。互相告状,互相看不起,互相拆台,不行。尤其在计算机系,干大工程,所有人都有一份贡献,团结协作就更不是一句空话。银河精神中强调“团结协作”,有其深刻含义。

笔者:在增强团结方面,您有些什么体会呢?

陈福接:首先要领导带头,搞好“一班人”自身的团结。特别是主官,要学会容人。这也是慈云桂教给我的,他常对我说:江河不择细流方能称之为大,泰山不择微尘方能称之为高。容人不容易,但却很重要。其次要作风正派,为官清廉,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我们面对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士为知己者死啊!再就是要眼睛向下,多为群众着想,多给群众办实事。我在位时,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就形成了制度。比如,为缓解大家的住房困难,盖了两栋团干宿舍楼;为解决煤气不够用的问题,每年给每户发两罐煤气,一直坚持到现在;为解决冬天的阴冷问题,给干部宿舍建了土暖气;为解决洗澡问题,配发了热水器;从1983年起就建立起奖金制度,并注意内部平衡;等等。这些做法,对增强内部凝聚力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优秀的共产党员

笔者:毫无疑问,您是一位成功的、有作为的领导干部。您是哪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呢?

陈福接:我1950年入团,1956年入党。这里要给你讲个故事:1953年3月5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9点50分,斯大林逝世。那是世界人民的领袖啊!许多人都写了诗,表达一种情感和决心。那时我在集美中学,也写了诗。要加入共产党的人还集中起来向斯大林宣誓。当时大家想,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弥补斯大林去世造成的损失。群情激昂啊!从此,要求自己更加严格,工作、学习更加努力。三年后,在大学毕业前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笔者:有一个问题刚才就想问:您读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是个专科。您学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报考本科呢?

陈福接:我猜到你会问这个问题。初二以后,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读高中时,只有一名女生学习超过我,叫林纾慧。为什么没考本科?就是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当时,祖国要建设,需要有人早毕业,师范也很重要,鼓励报考专科和师范。我非常相信共产党,认为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前途,又是班干部,当然要带头,就报了专科。那个林纾慧考北大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带头,报了师范。

笔者:由此可进一步看到你们老一代对党的无比忠诚,真是没一点个人杂念啊!

陈福接:真是这样。刚才说到毕业分配,本想去工厂,当工程师,却分到军队,二话不说!到哈军工后,事先征求意见,问我对分配有什么要求?我想,空军好,就说去空军吧,却又分到海军工程系,也二话不说!我从内心深处认为,叫到哪儿就到哪儿,共产党员么!这是一种组织观念,根本不会讲价钱,也不应该讲价钱。

笔者:我提个尖锐点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中形势那么混乱,党委全瘫痪了,您又是怎么坚持党性原则的呢?

陈福接:那时候全国都分成两派,哈军工也不例外。但在计算机系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白天同别的单位一样,两派唇枪舌剑辩论,晚上却能坐在一起搞科研。我和慈云桂就不是一派的,但两人关系很好。我们都认为,这和技术没关系,运动是暂时的,技术、业务、教学、科研,是永恒的。有一件事令人难忘:“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后,慈云桂领来一项抗美援越的任务——37毫米双管高炮指挥仪,用来打飞机,叫“双三七”任务。任务刚展开,党委就瘫痪了,慈云桂被关进牛棚,其他系领导也被打倒了,任务没人管。这是抗美援越的任务啊!“331”任务、441BⅢ任务等也全停下来了。心疼呀,着急呀。于是,我们大约40多名同志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组织,叫“441工程组”,用民主投票的办法,选出领导,叫“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共三人,我是组长。我们就这样干起来了。干什么?就是完成党委瘫痪前组织领导的四项工程:“331”通用机任务、441B任务、441BⅢ型任务和“双三七”任务。我们认为,这也是政治任务,也是党交给的任务。党委瘫痪了,但党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当时还遇到一件事:我们一位同志的弟弟在抗美援越中牺牲了,“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就组织召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上,大家群情激奋,痛哭失声,决心化悲痛为力量,高质量完成“双三七”任务。所以,我们不是不讲政治。我们这样做是真正的讲政治!1970年,赶在学校南迁前圆满完成了“双三七”任务,顺利通过高低温试验。试验在北方某靶场做的,零上50度的高温环境和零下40度低温环境,我亲自去做,每个环境一个多小时。试验结果,都行!很过硬!

笔者:其他三项任务也都完成了?

陈福接:完成了。

笔者:从您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银河-Ⅱ”交机的时候,您不听医生劝告,病倒在交机现场,具体情形是怎样的?

陈福接:1993年8月的一天,上楼梯时觉得心脏有点不适,去医院查出有冠心病,医院还给了一套药带在身上。但我不大在乎,这方面的知识也缺乏,什么血脂、血压,一无所知。工作也确实忙。在计算机系当主官压力大呀!中央军委给记集体一等功,授荣誉称号,不光是荣誉啊!上到中央军委,下到全军指战员,都看着你啊!你只能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再加上面临交机,“银河-Ⅱ”任务又是争来的,怎么能放得下心呢?所以,虽然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仍然坚持出差。结果,疾病是无情的,从查出心脏病到病倒,不到10天。好在组织上关心,恢复得很快。

笔者:您因公负伤输血染上肝炎病毒又是怎么回事?

陈福接:1981年,我担任“银河”亿次机筹备组组长,从日本考察回来后设计了现代化的大机房。为此我去衡阳搞电缆,乘坐吉普车,天下着小雨,结果掉进了沟里,当场就昏过去了。去衡阳医院治疗时,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给输血、缝针。当时也没觉得什么,第二年上半年就发现不行了,浑身无力,走不动。到医院一检查,肝炎!大三阳!治疗了13年,才降到小三阳。肝炎最怕劳累,可在计算机系谁能轻闲啊!

笔者:您这么一心扑在工作上,不顾身体,您爱人可要着急了!

陈福接:是着急,可她也没办法,几十年来她也习惯了。你可能还不知道,我爱人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那是1959年,为生产“331”机,我到武汉710厂出差,有个同志把她在天津712厂的同学支秀华介绍给我。

笔者:单位在哈尔滨,工作在武汉,她在天津,恋爱怎么谈啊?

陈福接:主要靠通信,从1960年4月开始通信到1962年9月结婚,我们只见过几次面,加起来不到80个小时。不是不想多见面,没有时间,不敢多耽误,怕影响工作。婚后又一直两地分居,1966年5月她才调到哈尔滨。1967年第一个小孩出生时,我已经32岁了。

可敬可亲的导师

笔者:听说您写了一本书,但由于忙工作耽误了出版,是吗?

陈福接:工作忙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说实话,这本书是我搞磁芯存储器18年心血的总结,书名叫《电子数字计算机磁芯存储器》,共18万字。当时主要给工农兵大学生用,华东所、15所等也作为参考教材,并被学校评为优秀教材。送到科学出版社后,由于忙就一拖再拖。后来我到日本考察,发现计算机的主存已改用半导体做了。半导体代替磁芯是存储器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我是知道的,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从国外一回来,我就从出版社抽出了书稿。

笔者:您在书中对磁芯存储技术论述得很系统、很完善,据说国际上至今没有一本磁芯存储器方面的权威著作。而且评定教授什么的,有没有著作是个硬杠杠。您这本书没出版是不是有点遗憾?

陈福接:是有点遗憾。18年的努力最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但从国际上看,磁芯已成为历史文物。我的书一发行,难免会把大家的兴趣禁锢在磁芯上。这种错误导向,我不能干。

笔者:由此看到您做学问的严谨。请再谈谈您培养学生的情况好吗?

陈福接:好的。我总共培养了博士23名,硕士16名,带博士后1名。我培养的学生,体系结构、集成电路、软件、外设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有这么多学生,是我的骄傲;他们做出了贡献,更是我的骄傲。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培养的学生发挥最大作用。他们有天赋而由于我们的缘由得不到发挥,埋没了,是人才浪费,是罪过。

笔者:加强对外交流是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您是怎么看、怎么做的?

陈福接:我当系主任时就派出去26名。你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就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交流。国际上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台湾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它送到美国的人多。关起门来是不行的。另外,一个人的特长也是有限的,他在某个方面有特长,就应该让他充分显示,硬是不让发挥,我认为是不能允许的。反过来,他不愿意做的事非让他做,也不行。

笔者:举几个具体例子好吗?

陈福接:比如杨学军,开始学编译,后来搞多任务库,他从事的“银河-Ⅱ”多任务库研究非常漂亮。后来他又想搞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我一看,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全局呀。当然,我知道这是很不容易的,要下许多苦功夫。多数学生都是专攻一门,像他这样的不多。他这样有思想、有魄力、有志气,又善于学习和积累,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他。于是,我就鼓励他:“好!你搞!”并指给他那个方向去找谁。还联系了当时的七系,让他去学“排队论”,因为这对他将来的发展有用。现在他已经挑起学院的担子,虽然压力很大,但走得很稳,势头很好。再如陈书明,喜欢搞集成电路,想把它当成事业一辈子搞下去,我也就支持他。现在,他在这个领域已成为一个佼佼者。还比如陈海波,人很聪明,数学特别好,懂业务,干实事,1988年我搞MAC中心时就起用了他,作用发挥得很好。

笔者:您这是非常具体实在的因材施教。许多同志有这样的感受:您的学生,无论留校的还是转业出去的,都非常团结友爱,这肯定和您的影响分不开。能说说这方面的体会吗?

陈福接:应该说,整个银河队伍就非常团结。有一句话流传了十几二十年:巨型机研制是集体的事业,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离开集体,个人本事再大也一事无成。因此,我们这个博导组非常强调团队精神。这不仅因为许多学生毕业后要充实进银河队伍,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团队精神,许多重大发明创造,都出自团队。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有团队才能接受和完成大任务。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当前时代的这一要求。我的学生有的已当上博导,令我高兴的是,他们也都很注意这个问题。

笔者:你们博导组集体活动一定很多吧?

陈福接:是的,经常集体讨论,开展学术交流,每次一个主题。一个人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也不能搞填鸭式教育。多年来,我的学生中已形成这样的风气:团结友爱,好学上进,思维开阔,学风严谨。什么抄袭呀,弄虚作假呀,互相拆台、互相看不起呀,大家都很鄙视。通过学术讨论,不但交流了知识,而且密切了关系,加深了感情。我对学生好,学生对我也非常好,我们之间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甚至像一家人一样。许多学生毕业后遇事还来找我商量。

笔者:听说您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是吗?

陈福接:是的。作为一个老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必须让他先学会怎样做人,让他热爱自己的国家,让他政治上成熟,一句话,要素质全面提高。对学生不合理的要求、不该搞的事情,我就及时指出来,制止他们。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让他们头脑清醒。首先是自己要头脑清醒,然后去正确地引导学生。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当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讲清道理,晓以利害,循循善诱。训斥不行,训斥不解决问题。

笔者:您的一生,让我想起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您做到了这点。无论是作为专业技术干部、领导干部、研究生导师,还是普通党员,您都是学习的榜样。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完)(原作发表于2005年5月31日《国防科大报》)

注:笔者:原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政委刘世恩少将。

材料提供:军中银河

怀念父亲陈福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国防科大原计算机系主任陈福接教授之子 陈海渊 时间:2008年3月7日

光阴荏苒,马上到来的3月10日是父亲陈福接去世两周年的祭日。

父亲去世两年来,留给我的是那漫长的岁月的伤感和遗憾。父亲走了,但父亲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两年里,他的音容笑貌每时每刻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似乎没有离开我,时刻在关注着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可是事实告诉我,他真的走了,永远不再回来!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病魔缠身。记得1994年的春节,我从厦门回到长沙。父亲刚因工作劳累过度,在北京出差期间突发心脏病,当时还在住院。我到医院给父亲送饭,推门进去,看到他正在伏案专心工作,案几上堆着资料和图纸。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禁不住热泪盈眶。父亲就是这样用顽强的毅力同病魔做斗争。对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就是这样忘我的工作,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用无比的顽强与对事业的无比执着,战胜困难,赢得成功,赢得尊重。

父亲不仅是个好领导,也是个好老师。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知识丰富且很健谈。在他担任博导期间,对他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关心,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给他的博士生开题选题,他经常煞费苦心。经过反复的比较思考和讨论,他还是不放心,他经常说,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做一辈子的课题,让他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有深入的体会,将来能学以致用,不至白白浪费时间。我在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他认真了解了我的课题,是有关模式识别的系统设计及开发,他经常告诉我研究、学习的方法供我参考。当我遇到了困难,他就鼓励我认真钻研。他多次地跟我说,不要怕困难,“要把每一条程序都搞懂!”。在他的鼓励帮助下,我的毕业设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他治学的严谨及对学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浅。也是我日后学习、工作的重要方法。

同时,父亲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性格随和,为人宽厚。不仅对我的成长、事业非常关心,对我的生活也悉心照顾。尽管在他担任领导期间,工作非常忙,但平时有空,也一样非常关心我的生活。记得我刚上大一的那年夏天,得了上呼吸道感染住进医院,一整天高烧不退,在病房连续打点滴,到了晚上体温还是降不下来。医生担心长时间高烧会引起其它并发症,可是医院已经没有更好的药了。父亲放下繁忙的工作,一天一连几次来看我。发现我的病情没有好转,他心急如焚。到了晚上10点多,已经过了探视时间,多数病房都已熄灯,楼道里很安静。病情不见好转的我还在输液。突然,楼道里响起坚实有力的脚步声,父亲从院外拿来最新的退烧药,再次赶回来。当我用完药,病情好转,已经是夜里12点多。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才放心地离开病房。

父亲的一生历经事业的艰苦及多种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顽强,依然坚持。现在,他匆匆地离开已经有两年了。我知道无论我怎样的思念,也不及他老人家给予爱我们的万分之一,在父亲去世两周年之际,用泪合着思念写下这篇文章,在这个不可忘记的日子,怀念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发扬银河精神 开拓银河事业编辑本段回目录

供稿:国防科大六院 军中银河 作者:计算机所604室主任 窦强 时间:2006年06月15日

2006年6月3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校俱乐部举行了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陈福接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校机关领导和计算机学院20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大会,陈福接教授的夫人支秀华老师也应邀出席了大会。

会议由计算机学院王志英副院长主持,杨学军院长代表院党委宣读了《向陈福接同志学习》的决定,计算机研究所刘光明所长作了《披肝沥胆献银河》的先进事迹报告,微电子所陈书明副所长作了《继承恩师遗志 奉献报效祖国》的报告,计算机所604室主任窦强副教授代表全体教工作了《发扬银河精神 开拓银河事业》的发言,最后计算机学院刘乔一政委作了《向陈福接同志学习 更快更好地发展银河事业》的讲话。

大会前,学生代表向陈福接教授的夫人敬献了鲜花,以表示崇敬和慰问。会议始终在庄严、肃穆和敬仰的气氛中进行,并在嘹亮的军歌声中结束!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院里在这里隆重召开陈福接主任先进事迹报告会,很荣幸我能够作为一名年轻教职员工代表在这里发言。

1991年,当我成为计算机学院一名本科生的时候,正是陈主任带领全体老一辈银河人为YH-II的成功而奋勇拼搏、刻苦攻关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本科学员,在同陈主任不多的接触中,我感觉到陈主任是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长者,同时又是一位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科技专家。那时候,我对银河、银河人、银河精神的认识尽管还是比较模糊,但仍然为银河机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毕业后,我来到了计算机研究所体系结构教研室,也成为了银河队伍中的一员。通过几年工作的耳濡目染,我对银河人、银河精神的认识更深刻、更具体了,同时,对陈主任为典型代表的老一辈银河人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精神和感人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陈主任无论在科研上、教学上、学生培养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在科研工作上,首先我们要学习陈主任牢记使命、自强不息的爱国情怀。牢记我们是一名军人,牢记国家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安全局势下,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尽一份责出一份力。第二,我们要学习陈主任瞄准前沿、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创新再创新也是陈主任等老一代银河人给我们开拓事业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必须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不断开阔视野,勇于创新,使我们的科研工作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第三,我们要学习陈主任团结协作的科研作风。银河机的辉煌是由一大批老一辈银河人通过共同拼搏和积极协作换来的。银河机如此,其它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团体优势是我们学院科研工作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法宝和根本原因。在完成重点项目研制中,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好全体参研人员的团结一致、密切合作的力量,不断取得科研项目的成功。

在教学工作上,我们要学习陈主任严谨求实的教风和对学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人才培养是我院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院发展的关键,培养一流人才也是我们每个教员的神圣职责。在当前新军事变革的形势下,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向陈主任那样以对军队建设、对学校学院、对学员本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教书育人,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以身示教,坚持全面培养和特长培养相统一,严格要求和关心关怀相统一,严谨求实和学术宽松相统一,自觉把政治合格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在学员中大力营造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学风,着力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始终以正确的导向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为军队培养一流人才,切实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向军队输送具有我院品牌特色的综合素质过硬的科技、指挥人才。

陈主任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敬仰的好前辈、好领导、好老师,是我们的重大损失!我们一定响应院党委向陈福接主任学习的号召,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不断加快我院教学、科研各方面工作的前进步伐,不辜负陈主任对我们的期望!

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陈福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