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81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28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诺伯特·维纳
诺伯特·维纳
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
斯金纳
斯金纳
何群雄
何群雄
董仲舒
董仲舒
孟子
孟子
荀子
荀子
仲长统
仲长统
孔子
孔子
李华兴
李华兴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张光直张光直
张光直,曾任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系主任,哈佛大学人类考古学系教授、系主任,美国科学院及文理科学院院士。1994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他的著作《中国青铜时代》、《美术、神话与祭祀》等,深受国内读者的喜爱。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英文的,像《古代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学教材,影响巨大;还有《商文明》、《考古学再思》等。
目录

[显示全部]

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光直原籍是台湾,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196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61年至1973年间历任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讲师、助教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1977年起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任教,张光直于1974年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员院士,1979年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0年获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1987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张光直的研究专长为考古人类学,在美国任教三十多年间,一直致力于考古学理论和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张院士以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和数据,对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有极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专书十余本,论文一百多篇,其中《古代中国的考古》(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一书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上古时代历史文化的最主要著作。张光直曾于民国五十八年和六十一年回台湾主持「台湾史前史研究」和「台湾省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自然史与文化史科际研究」两项大型研究计划,其结果不但为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重建有重要贡献,而且对台湾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光直曾经在四六事件中被逮捕,后来获释。自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取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故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张光直张光直

张光直在他早年生活自述中,把自己称为“番薯人”。 之所以叫番薯人,那是因为公元1895年,大清帝国与日本在黄海及刘公岛海战中失利,被迫将台湾岛割与日本。从此,台湾岛上的居民便成为“亚细亚的孤儿”。因为台湾岛的形状很像一个白薯,所以岛上两三千万的汉人常常称们自己为“番薯人”。 可张光直这个番薯人,却出生在北京。由于从小生在、长在北京,张光直能说一口标准的漂亮的京片子,并且一生都对北京充满了浓浓的怀念情怀。在《番薯人的故事》里张光直用一种哀伤怀旧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少年眼中的老北京:每天上下学走上高高的城墙,故都的景色一览无余;烧饼麻花、炸油饼,又酸又苦的豆汁儿,蒜味钻鼻香的煎灌肠;热闹的厂甸,东西便宜,应有尽有……。可以说,正是这故都文化的历史底蕴,孕育乃至影响了张光直的一生。他的一生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并为此竭心尽力,奔走于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各地,做出了无人能及的贡献。

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小就学习优异的张光直在北京读完了小学和初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跟随家人回到了台湾,在台湾著名的建国中学读高中。他的优秀学识迅速得到大家公认。受当时一位大陆去的魅力非凡的中文老师的影响,再加上在北京生活的那段背景,张光直的身上有着在那一代大陆青年身上可看见的时代赋予他们的热情、理想和勇气。1949年4月6日国民党的秘密警察发动了镇压台北教育新闻界的所谓共产党员的“四六事件”。大约有二十人被捕,张光直就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的一位高中生,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一年时间。
  

张光直从监狱惊恐的阴影中走出,精神有所震动,但却不愤世嫉俗。一年的牢狱生活,张光直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人。出来以后,他对“人之所以为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出来以后,他没有继续念书,在家里自己读点书,后来以同等学历考上了台大考古人类学系。考这个系的基本原因就是想知道“人之所以为人”。当然,张光直报考这个专业也深受两本书的影响。第一本书是由其父、著名的台湾文学作家张我军翻译的日本西村真次的《人类学泛论》,书里讲述的人类进化史、石器时代对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1948年时又读到裴文中先生的《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一书,裴先生在书中认为中国的考古学潜力无限,鼓励青年学生报考考古学专业,这使得张先生更加向往考古学。当时的考古专业是极其冷门的专业,但恰逢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到了台北,张光直为能受教于李济、董作宾、凌纯声、芮逸夫、石璋如、高去寻等考古学精英而深感幸运。李济等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对他的确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4年,张光直从台大毕业,决心走出国门,到美国深造。他如愿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系的研究生。有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位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Hallam Movius,张光直跟随他掌握了传统的欧洲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方法。另一位是在考古学上提出聚落形态研究方法的考古学家Gordon Willey。张光直对聚落形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很感兴趣,积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生时便发表了关于美洲聚落考古的论文,为他后来写《古代中国考古学》这部重要著作奠定了基础。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史前聚落: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由Willey作指导,是将聚落形态的研究方法用在中国史前史的成果。

才华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光直的确是一颗才华横溢、光芒四射的星星。他在哈佛做研究生时,著名的莫维斯教授看这个亚洲学生总是一言不发地坐在教室里,也不记半字笔记。而到了考试,这个学生却交了一份理论丰富、证据翔实的答卷,教授这才知道班里有一个天才青年。在还没得到博士学位之前,张光直就已经被文化人类学大家罗克教授称赞:“快要在我们系里得博士学位的张光直真了不起,十年来在人类学系里读博士的学生都比他不上。考博士口试时,他对各教授问他的各问题,答得那么应对如流,对理论对事实,都能把握得那么精深正确;不到半小时,大家都认为不须再问下去,于是都起来和他握手道贺。现在我们已经内定了聘他在本系做助教,今夏交博士论文后,即正式发聘书。”
  

此后的张光直可谓声名显赫。在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任教16年,1977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并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从事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1年至1984年兼人类学系系主任,1985年至1988年兼哈佛东亚咨询委员会主席,并为哈佛赫德荪考古讲座教授,更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后二者皆为百年来华人之首任。

贡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光直先生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史前考古,在学术上的贡献可谓硕果累累。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中国文明起源的特点,中国文明的地位问题和史前时代东南沿海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几个问题的阐述中颇有建树。1986年,张光直提出:中国文明的形成与西方文明走着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中国,有城市、有国家、有文字、有伟大艺术的新社会的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贸易商业起飞的结果,而是通过政治秩序所造成的财富过度集中的结果。这条道路是非西方世界文明演进的共同道路,比如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大洋洲地区的文明等,都属于这条道路的例证。因此,社会科学应当根据体系完备、资料翔实的中国的历史经验重新思考人类社会进化规律的问题,应该修正现行世界史教科书中洗发膏本位主义的流行观念。张光直的研究,一下子将中国考古学从中国历史的范畴中拉出来,置身于世界文化舞台当中,置身于文化演变的复杂过程当中。80年代以来,当中国考古学研究初现多元化色彩之时,张光直先生的研究不但成为这块多元色彩中最为醒目的一块,而且对这种多元化的来临起了相当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相互作用圈”理论,“亚美巫教底层学说”等,他介绍和倡导的聚落考古学等,不但赫然成为一家之言,也已经够成为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方法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张光直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架桥人”。他把中国考古学的成就介绍到了西方,又把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带到了中国,为中西方考古学的接轨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张光直之前,中国的考古学几乎不被西方学界所承认,张先生可谓是改变这一局面的第一人。李润权先生在《张光直教授的学术成就》一文提到:“在西方世界,近40年来,张光直这个名字几乎是中国考古学的同义词。…… 我曾经听到中国的有些学者说,张光直的最大成就是及时地把中国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介绍给西方世界。”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有了改善。1975年,张光直参加美国古人类学家代表团,在离开北京近三十年后第一次访问北京。那时,与中国考古界同仁接触的机会仍非常受限制,在紧接着的1977年他又回国作了探亲旅游,1978年随汉代史研究代表团访华。但中国的政治状况渐渐好转,张光直利用各种资金资助,邀请中国大陆考古学家去美作学术访问,起先是短期交流,后来则作较长时间的地停留。开始这种机会仅限于年高资深的学者,80年代中期以后,年轻考古学家也陆续到哈佛做访问学者。张光直不知疲倦地担当着主人的角色,组织了无数次演讲、圆桌讨论、学术沙龙和宴会。自1980年开始,张光直还接纳中国大陆的研究生到哈佛攻读学位,他的一些学生在进入哈佛之前,也曾在中国接受过考古学训练。在80年代,他组织过两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1982年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国际商文明学术会议”和1986年在弗吉尼亚的“古代中国和社会科学理论研讨会”。当时,外国学者还根本不允许在中国大陆参加考古学术会议,台湾学者也禁止前来大陆,大陆学者访问台湾更不可能。这两次会议为海峡两岸的学者以后的经常交往开创了良好的先例。80年代和90年代,张光直频频出访中国,有时一年几次。他对各地的大学作了短期访问,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张光直最大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大陆进行发掘,并为此奔走劳碌,甚至都已经争取到了基金,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一愿望没有得以实现。

1996年亚洲研究学会授予张光直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在授奖辞中这样写道:“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张光直教授为中国和东南亚考古的进步和发展鞠躬尽瘁、不遗余力。他的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杰出贡献,无人能望其项背。张光直教授几乎是独立一人担负了培养三代考古学研究生的重任,这些学生目前正执掌着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重要大学的教席……亚洲研究学会特此授予张光直教授最高的学术荣誉: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学会主席和各位成员与光临今天授奖仪式的诸位一道,宣布张教授为我们学会最杰出和最有成就的一员。” 在成就和名誉的背后,张光直先生常年饱受帕金森症的煎熬,1997年虽做了脑部胚胎移植疗法,健康却无起色。但他无言地忍受痛苦,为自己的学术研究争取时间,仍然活跃在学术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1年1月3日,张光直先生在美国麻省因帕金森症病逝,享年七十岁。然而,正如余英时先生在怀念张光直先生的文中所言:“他是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但是他的光和热已永远留在人间。”

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古代中国考古学》是在张光直先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该书至今已经出版了四版,用英美人熟悉的语言全面介绍古代中国考古学,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传递给西方世界,成为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和上古史的教材,影响极其深远,对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贡献巨大。《古代中国考古学》、《商文明》等书,已成为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考古学的“圣经”,至今无人取代,被誉为是“比任何其他著作都更能把古代中国放在美国人类学意识的地图”上的对中国考古学的典范分析。
  

张光直一生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在世界知名学府哈佛大学创立了中国考古专业,使哈佛大学成为西方学习中国考古学的中心。这是他毕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身患重病后非常放心不下的一件事。这样的担心不但“涉及到中国考古这个学科,而且关系到对古代中国的整体研究。”张先生还是台湾考古学的创立人,为台湾的史前考古做出了杰出贡献。1994年他经过多番努力,促成了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的成立,并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他主持的“台湾史前史研究计划”和“浊大计划”是两个影响深远的田野考古项目,对台湾的学术发展意义重大。张光直先生一生培养多位英才,也影响了多位学者的学术道路。许倬云、余英时、徐苹芳、巫鸿、李零等学者们,都对先生勤奋严谨、大气磅礴的治学风格,谦虚礼貌、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以及外冷内热、志存高远的气质性格有着深刻印象。张先生无论是在治学上还是组织办事能力上,都表现出了无穷的动力,感染和鼓励了众多学者。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张光直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