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314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8-21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Robert Cailliau
Robert Cailliau
乔纳森·弗莱切
乔纳森·弗莱切
迈克尔·哈特
迈克尔·哈特
V. A. Shiva Ayyadurai
V. A. Shiva Ayyadurai
Scott Fahlman
Scott Fahlman
Alan Emtage
Alan Emtage
互联网中年危机
互联网中年危机
Rick Adams
Rick Adams
Mark P. McCahill
Mark P. McCahill
Peter Scott
Peter Scott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雷·汤姆林森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电脑工程师汤姆林森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一封信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外一台主机。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了。他接着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能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他一眼就选中的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Raymond Samuel Tomlinson (born 1941, Amsterdam, New York) is a programmer who implemented an email system in 1971 on the ARPANet. Email had been previously sent on other networks such as AUTODIN. It was the first system able to send mail between users on different hosts connected to the ARPAnet (previously, mail could only be sent to others who used the same computer). To achieve this, he used the @ sign to separate the user from their machine, which has been used in email addresses ever since.

(图)Ray TomlinsonRay Tomlinson

The first email Tomlinson sent was a test e-mail. It was not preserved and Tomlinson describes it as insignificant, something like "QWERTYUIOP". This is commonly misquoted as "The first e-mail was QWERTYUIOP". [2] Tomlinson later commented that these "test messages were entirely forgettable and I have, therefore, forgotten them."

At first, his email messaging system wasn't thought to be a big deal. When Tomlinson showed it to his colleague Jerry Burchfiel, he said "Don't tell anyone! This isn't what we're supposed to be working on."

He is a graduate of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a long-time employee of Bolt, Beranek and Newman.

Tomlinson was born in Amsterdam, New York, but his family soon moved to the small, unincorporated village of Vail Mills, New York. He attended the Broadalbin Central School in nearby Broadalbin, New York. He attended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in Troy, New York where he participated in the co-op program with IBM. He received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Rensselaer in 1963.

(图)Ray TomlinsonRay Tomlinson

After graduating from RPI, he entered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continue hi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t MIT, Tomlinson worked in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Group and developed an analog-digital hybrid speech synthesizer as the subject of his Master's thesis. He received a S.M.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gree in 1965.

In 1967 he joined the technology company of Bolt Beranek and Newman, now BBN Technologies, where he helped develop the TENEX operating system including ARPANET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and TELNET implementations. He wrote a file-transfer program called CPYNET to transfer files through the ARPANET. Tomlinson was asked to change a program called SNDMSG, which sent messages to other users of a time-sharing computer, to run on TENEX. He added code he took from CPYNET to SNDMSG so messages could be sent to users on other computers — the first email.

E-mail之父——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编辑本段回目录

1971年底,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将数字信息和计算机相互连接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了一起,开创了通信时代的革命。

雷·汤姆林森说:“当初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想法。我们对高级‘远景’计算机网的用途拭目以待,它是因特网的前身。当时我们已经拥有无数条信息,但都是分散独立于各台计算机中的。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可以编写一个程序,将信息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上。”

“这是一种不需要太多设备资源的通信方式”

1971年的秋天,电子邮件诞生了。它的发明者已记不起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的具体日期,也不记得历史上第一封e-mail的内容,也许是类似于“QWERTIOP”这样一串随意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出来的字母。

汤姆林森回忆说:“e-mail”这个名字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出现。在最初的日子里,用户只能给我们发送信息。我不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个名字。”

汤姆林森并没有得到额外的报酬。虽然每天都能收到大概150封邮件,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e-mail会在今天如此普及。

他说:“我只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有用。这是一种不需要太多设备资源的通信方式。当时我无法预料,今天计算机产业能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30年前,只有大约几百个网络用户,那时的设备和与网络相连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

发明e-mail时,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的汤姆林森已在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公司工作了5年。

他说:“我对一切机械的运转方式都非常着迷。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把家里的表或收音机等东西拆开,研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于是,我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很自然地便选择了工程科。”

“没有远景网络,就没有今天的e-mail”

 1969年,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公司受雇于美国国防部建立了高级“远景”网络,这是一个与4家大学的电脑连接的网络。

1970年至1971年间,远景网络扩展到15个网点,拥有23台相连的计算机。

时年30岁的汤姆林森已经编写出一个名为“CPYNET”的文件传输程序,以及一个“SNDMSG”信息体系,并在远景网络中普遍使用。

当时只有几台机器,科学家们轮流使用。如果想传送信息,首先要将信息存在同一台电脑的一个文件夹中。这时的信箱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文件夹,即只有用户本人能够编辑这些信息,其他人只能往文件夹中添加信息,但不可调出阅读。

汤姆林森说:“于是,我突然想是不是可以将SNDMSG和CPYNFT联合起来,用它们在计算机之间发送信息呢?为此首先需要一个网络。因此,没有远景网络,就没有今天的e-mail。”

也正是在这时,“@”开始作为区分用户名与电脑所在网络位置的符号。在英文中,这个符号是“在”(at)的意思。

第一封e-mail出自一台PDP-10计算机。收件计算机就在它的旁边。

虽然向任意一个用户发送信息并不是汤姆林森发明电子邮件的初衷,但他还是在不经意间打开了“滥发信息”大门。他承认:“我非常厌恶垃圾邮件。这是一种盗用收件人资源的行为。如果我能够选择再发明一次e-mail的话,我会在最初就加入反垃圾邮件的程序。现在想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困难了。”

汤姆林森的发明瞬间取得了成功,得到了美国国防远景研究计划局的支持,将其作为内部人员通信的首选方式。

1972年3月,汤姆林森推出了电子邮件软件的第二版,任何一台远景网络的电脑都可使用。同年7月,美国国防远景研究计划局的负责人罗伯茨编写了第一条客户电子邮件,取名为“RD”。内容是“请将邮件编入信箱,有选择地阅读,将其存入单独的文件夹,回复邮件,并再次发送。”所有这些都通过文字清晰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此时距离视窗软件的诞生还有20年。

到了1973年,75%的网络传输可以通过e-mail实现。同时还出现了其他一些网络,如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内部网等。

1979年,e-mail的使用也为网络新闻(Usenet)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同年4月12日,凯文·麦肯齐给Msggroup发送了一封邮件,建议在邮件中加入一些代表情绪的符号。于是,“:)”等符号便诞生了。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e-mail与通话信息之间的自由传输”

 汤姆林森在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公司工作了34年。除发明了电子邮件外,他还参与制定了许多网络协议,包括1974年为远景网络制定的TCP/IP协议。

汤姆林森接受了阿根廷《民族报》的采访。记者就电子邮件的未来等问题向汤母亲要森提问。

问:未来10年,e-mail的天地将是什么样?

答:在不久的将来,电子邮件可以被用作签署法律文件,从而在金融交易及其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将得到改善。多媒体信息将被更广泛地使用。而且还可能出现星际间的电子邮件传输。

问:e-mail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通信工具。那么,各种新的技术如何才能让人们随时在线?

答: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e-mail与通话信息之间的自由传输。也就是说,交流可以从发送e-mail开始,回复也可以是立即的,只要发信者在场。全球目前有数百万人使用电子邮件。它最终成了使用电脑与远方交流者进行沟通的基本工具,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

电子邮件第一人——雷·汤姆林森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技术成果层出不穷的20世纪70年代,无数的伟大发明应运而生。相比之下,电子邮件的出现却显得异常低调。从它的发明人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而这个软件工程师的知名度却似乎始终与电子邮件的流行程度不太相称。即便是获得 了美国计算机学院的“技术发明终身成就奖”,他也只是说:“电子邮件的发明是一个巧合,那个符号‘@"更是我随便想出来的,选它的唯一原因是这个符号在当时还未被使用过。”

(图)电子邮件电子邮件

美国《福布斯》杂志的评价是:“对他个人来说,‘@"只 不过是一件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一件伟大的发明。”美国《Darwin》杂志甚至认为,“电子邮件的发明毫不逊色于电话的发明。”“可以 说,是汤姆林森在无意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这是伦斯勒理工学院(RPI)技术名人堂对他的评语,而这也应该是对他的最恰 当的评价。

与很多技术人一样,汤姆林森深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对电子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谁又曾想到,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 了他的人生轨迹。1967年,在语音识别的研究上迟迟没有进展的他,接受一个朋友的建议到BBN公司参观,希望能有所启发。当他参观后却发现,那里才是实 现自己理想的地方,于是他果断的接受了BBN计算机研究中心的邀请,成为那里的一名工程师,并一直工作到现在。

1968年, BBN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局达成了共同建立ARPA网的协议,开始了早期互联网技术的研究项目。那时候网络技术还在起步阶段,汤姆林森的同事,BBN的网 络工程师Jerry Burchfiel回忆到:“我们的任务是为最初的ARPA硬件编写操作系统,雷却提出要为ARPA网编写一套数据传输程序,他将这个程序命名为 ‘SNDMSG(Send Message)",并告诉我们,SNDMSG开始可以用于内部局域网,以后将可能应用在整个网络上。”

虽然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在最初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因为在最初的应用中,SNDMSG几乎没有太多实际用途。虽然汤姆林森在SNDMSG的数据终 端设计了名为“Mail Box”(邮箱)的存储程序,但它只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使用。随着ARPA网建设的日趋完善,汤姆林森开始设想如何通过现有网络传递一些数据。经过一段时 间的测试,他发现通过将SNDMSG与CYPNET(一种远程数据传输程序)相结合,可以实现网络内不同计算机发送电子文档的功能,这就形成了最初的电子 邮件。

(图)Ray TomlinsonRay Tomlinson

1971年秋季的一天,汤姆林森使用改进后的SNDMSG程序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ARPA网成功的向另一台计算机的“邮 箱”中发送了一条电子消息,而这条他事后连内容都记不起来的电子文档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邮件。不过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项发明的重要 性,“他给我演示完如何通过SNDMSG发送电子文档后小声的说,‘先别告诉别人,我可不想他们说我不务正业"。”Jerry Burchfiel回忆说。接下来,汤姆林森不断的修改他称之为“EMAIL”的程序。1972年3月,他首次在计算机的邮箱地址上使用了‘@"符号,并在DARPA(ARPA网的上级政府部门)主管Larry Roberts的支持下,大力推广EMAIL沟通方式。不久后,EMAIL开始火爆流行,符号‘@"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标志。

尽管汤姆林森发明的电子邮件程序只不过是现代Email的一个雏形,几十年间,电子邮件又经过了无数人的改进才发展到了今天,然而我们无法对他的智慧和 创意视而不见。汤姆林森本人对这一成就倒是看得很淡,“很多发明可以变成财富,但很明显,我的发明不是那一种,”然后又很满足的笑道,“能够为人们创造出 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我感觉棒极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雷·汤姆林森——电子邮件之父编辑本段回目录

无论是谁,只要他上过网就必定发过电子邮件(E-mail)。2000年1月底公布的调查表明,有96%的美国网民把发电子邮件作为他们上网的首要原因。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统计,1999年,美国人平均每天相互发送的E-mail居然达到22亿件;在2000年将超过28亿件。同样在2000年1月,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有72%的中国网民把发送电子邮件作为自己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用户E-mail帐号总数也达到了3560万个,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伊妹儿”

(图)电子邮件原型电子邮件原型

神奇的E-mail,可以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把你的信件、资料,甚至照片和声音传到大洋彼岸,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而所需的费用仅仅与打本地电话差不多。究竟是谁,最先发明了这种网络时代的通讯工具?
据说,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送者是“因特网之父”雷纳德•克兰罗克教授。1973年9月,他刚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参加学术会议返回美国洛杉矶,突然发现自己的剃须刀忘在英国一家旅店盥洗间里。恰好他知道,为了这次学术会议,从洛杉矶到萨塞克斯大学开通了一条临时通讯线路,用电话线和卫星传送方式连通了阿帕网。克兰罗克灵机一动,立即给还没有离开会场的拉里•罗伯茨发送了一条消息:“能否帮我带回剃须刀?”不一会儿,克兰罗克的电脑屏幕上便传来回音:“没问题。”
人们都认为,这就是第一次用互联网络远程传送的私人信息,也被视为第一件电子邮件,虽然克兰罗克并没有使用专用的软件和电子信箱,但他确实通过网络并利用卫星远程传送的方式,为自己找回了剃须刀。
真正创造了电子邮件软件,并使其实用化的发明家是美国BBN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名叫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他不仅发明了这个了不起的通讯工具,也最先使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记号“@”。
汤姆林森是位文静的青年。1965年,他从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又花了两年时间就拿到了电气工程博士学位,然后来到麻省理工学院附近BBN公司从事研究,为小型机开发一种操作系统软件。
在坎布里奇的办公室,BBN公司为他配置了两台小型电脑PDP-10(由DEC公司肯•奥尔森发明),用来与阿帕网进行联网。操作系统的编程任务即将完成,汤姆林森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做些实验。他看着这两台机器,突然想到:它们之间为什么不能相互传送邮件信息呢?

(图)Ray TomlinsonRay Tomlinson

当然,仅仅用电线将两台机器连接起来只是举手之劳,但没有软件的支持,任何一台电脑都不可能具有向对方发送信息的能力。汤姆林森于是编写了一个名叫CPYNET的实验程序,主要功能就是把邮件从一台电脑携带到另一台电脑,形象地说,它是一台任何乘客都可以乘坐的“计程车”。
1972年3月的某一天,具体日期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汤姆林森准备开始传递电子邮件的实验。发信人当然是汤姆林森,收信人也是汤姆林森,邮件传送的距离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全部设备都在他的办公室,邮件将从一台PDP-10传向另一台PDP-10。
人们都没有忘记,1873年贝尔发明电话时,第一次通话的距离与汤姆林森也差不多远。那一年,贝尔与助手沃特森分别位于两间相邻的房间做通话实验。刚接通电路,贝尔一不小心打翻了蓄电池瓶,浓硫酸溅到了手上,痛得失声叫唤起来:“沃特森快来呀,我需要你。”另一间房里的沃特森从电话听筒里清晰地听到了贝尔的叫喊声——这就是电话第一次传送的内容,颇有传奇色彩。
然而,由于汤姆林森本人并不看重自己的这个小实验,所以人类社会第一件E-mail究竟传送了什么内容,他现在很难说出来。汤姆林森说:可能敲入的是几个字母“QWERTYUIOP”,即肖尔斯键盘上的第一排字母,或许是别的什么内容。据他的同事和朋友鲍契费尔(J. Burchfiel)回忆:“雷一边向我展示他所取得的成果,一边不断叮嘱我,千万不要告诉其它任何人,我们拿钱可不是为了搞这个的。”
电子邮件最主要的功能是一个邮箱。汤姆林森认为,一个邮箱仅仅是一个有特定名字的文件。它唯一的特殊性能就是:用户可以在邮箱的末尾添加更多的信息,但不可以读取或覆盖已有的内容。正如到邮局发一封普通信件必须写上收信人的地址那样,每一个邮箱都必须有指定的地址,否则邮递员将无法将信送达目的地。E-mail邮箱地址当然不能命名为某某街某某号,它需要用一系列不同的符号来区分不同的用户,而网络用户地址实际上都位于不同的电脑上,一台电脑可以提供一批用户地址,所以汤姆林森特别需要把用户名字与所在的机器分开。
例如,某人名叫John(约翰),他的电子邮箱地址位于BBN公司的电脑上,如何分隔John与BBN,使别人不会把两个单词连在一起产生歧义,需要在中间插入一个分隔符号。汤姆林森盯着键盘,他一眼看中了第一排符号键中的“@”——谁的名字里都不可能有这么个怪字符。这个字符读作“at”,也暗示“某人在(at)某一指定的机构。他解释说,“我考虑过使用其它的记号,但只有@没有在任何一个名称中出现过,因此就选择了它,而且看上去效果还不错。”

(图)Ray TomlinsonRay Tomlinson


  “@”的效果确实不错。现在,这个符号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几乎无处不在,成为网络通讯时代使用最频繁的符号之一。它出现在公告牌、广告、企业名称和杂志的名称中,甚至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对于世界各国许多人来说,这个符号甚至比自己家庭门牌号码还要重要。
汤姆林森使用的两台PDP-10电脑都连接在阿帕网上,他的实验虽然没有跨出办公室大门,但邮件信息却是通过阿帕网来传递的。能够在两台电脑之间实现邮件传递的“计程车”,自然而然地携带着各种邮件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道。刚开始时,他的邮件程序只能在坎布里奇当地使用,很快汤姆林森便使它能够“跑”得更远,最后跨越整个阿帕网传递邮件。就这样,在不经意之中,人类社会开始了电子邮件的历史纪元。
  像许多其他信息时代的先锋一样,汤姆林森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为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自己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经济收益。他不无揶揄地说:“创新有时候是能够带来巨大回报的,但我的这项创新却不属于此列。”
1998年,汤姆林森所在的BBN公司被GTE公司收购,他继续留在GTE公司的网络部门从事研究,参入了一种名叫 Cyber Trust软件的开发。这种软件通过发布可以确认客户身份的证明书,可以使电子商务变得更安全,更可靠。
为了表彰雷•汤姆林森的贡献,他被美国计算机博物馆(ACM)授予2000年度斯蒂比兹电脑先驱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另外两位先驱:苹果电脑发明人史蒂夫•沃兹奈克(Steve Wozniak)和万维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这一事实表明,世界电脑业界最终确认了汤姆林森的历史功绩。
汤姆林森编写出第一个电子邮件,被人称为“电子邮件之父”。在他之后,电子邮件领域还有其他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发生,例如:
1976年2月,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成为第一个发送E-mail的国家元首。
1982年9月,COIMO网站首次刊出征婚广告,征求“健康潇洒的男子为伴”,结果应征的E-mail像潮水般涌来。
1983年9月,美国缅因州科尔比学院成为第一所用E-mail给学生发成绩单的高等学校。
1994年12月,因特网出现了第一个用E-mail传送的“电脑病毒”,这种病毒警告读过这封信的人说,他们的硬盘数据将被全部抹掉,就连微处理器也会遭到破坏。事后发现,这种“病毒”根本没有任何危害,发送者仅仅通过广泛发送E-mail,给全世界的网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In 2000 he received the George R. Stibitz Computer Pioneer Award from the American Computer Museum (with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In 2001 he received a Webby Awar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Digital Arts and Sciences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Also in 2001 he was inducted into the Rensselaer Alumni Hall of Fame. In 2002 Discover Magazine awarded him its Innovation Award. In 2004, he received the IEEE Internet Award along with Dave Crocker. In 2009, he along with Martin Cooper was awarded the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y_Tomlinson
http://openmap.bbn.com/~tomlinso/ray/home.html
叶平:《天骄网络文化丛书》之《计算机与网络之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电子邮件之父 雷·汤姆林森 Raymond Samuel Tomli Ray Tomlinson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Raymond Tomlinson,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