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15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24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一星期七天的来历
一星期七天的来历
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
太阳塔
太阳塔
天文底片
天文底片
牛顿焦点
牛顿焦点
原子钟
原子钟
圆顶室
圆顶室
缩焦器
缩焦器
照相天顶筒
照相天顶筒
赤道装置
赤道装置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射电天文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图)射电天文学以无线电接收技术为观测手段
射电天文学以无线电接收技术为观测手段
通过观测天体的无线电波来研究天文现象的一门学科。由于地球大气的阻拦,从天体来的无线电波只有波长约1毫米到30米左右的才能到达地面,绝大部分的射电天文研究都是在这个波段内进行的。射电天文学以无线电接收技术为观测手段,观测的对象遍及所有天体:从近处的太阳系天体到银河系中的各种对象,直到极其遥远的银河系以外的目标。射电天文波段的无线电技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对于历史悠久的天文学而言,射电天文使用的是一种崭新的手段,为天文学开拓了新的园地

目录

[显示全部]

历史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微波背景辐射,是利用射电天文手段获得的
微波背景辐射,是利用射电天文手段获得的
对于历史悠久的天文学而言,射电天文使用的是一种崭新的手段,为天文学开拓了新的园地。六十年代中的四大天文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都是利用射电天文手段获得的。从前,人类只能看到天体的光学形象,而射电天文则为人们展示出天体的另一侧面——无线电形象。由于无线电波可以穿过光波通不过的尘雾,射电天文观测就能够深入到以往凭光学方法看不到的地方。银河系空间星际尘埃遮蔽的广阔世界,就是在射电天文诞生以后,才第一次为人们所认识。

射电天文学的历史始于1931~1932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央斯基在研究长途电讯干扰时偶然发现来自银心方向的宇宙无线电波。1940年,雷伯在美国用自制的直径9.45米、频率 162兆赫的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证实了央斯基的发现,并测到了太阳以及其他一些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军用雷达接收到太阳发出的强烈无线电辐射,表明超高频雷达设备适合于接收太阳和其他天体的无线电波。战后,一些雷达科技人员,把雷达技术应用于天文观测,揭开了射电天文学发展的序幕。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雷伯首创的那种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的“后代”,已经发展成现代的大型技术设备。其中名列前茅的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埃费尔斯贝格的射电望远镜,直径达100米,可以工作到短厘米波段。这种大型设备配上各种高灵敏度接收机,便可以在各个波段探测到极其微弱的天体无线电波(见射电天文接收机)。

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射电频谱仪
射电频谱仪
对于研究射电天体来说,测到它的无线电波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人们还可以应用颇为简单的原理,制造出射电频谱仪(见太阳射电动态频谱仪)和射电偏振计,用以测量天体的射电频谱和偏振。研究射电天体的进一步的要求是精测它的位置和描绘它的图像。一般说来,只有把射电天体的位置测准到几角秒,才能够较好地在光学照片上认出它所对应的天体,从而深入了解它的性质。为此,就必须把射电望远镜造得很大,比如说,大到好几公里。这必然会带来机械制造上很大的困难。因此,人们曾认为射电天文在测位和成像上难以与光学天文相比。可是,五十年代以后,射电望远镜的发展,特别是射电干涉仪(由两面射电望远镜放在一定距离上组成的系统)的发展,使测量射电天体位置的精度稳步提高。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前期,在英国剑桥,利用许多具射电干涉仪构成了“综合孔径”,系统,并且用这种系统首次有效地描绘了天体的精细射电图像。接着,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发展了这种设备。到七十年代后期,工作在短厘米波段的综合孔径系统所取得的天体射电图像细节精度已达2″,可与地面上的光学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媲美(见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射电干涉仪的应用还导致了六十年代末甚长基线干涉仪的发明。这种干涉仪的两面射电望远镜之间,距离长达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用它测量射电天体的位置,已能达到千分之几角秒的精度。七十年代中,在美国完成了多具甚长基线干涉仪的组合观测,不断取得重要的结果。

研究课题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应用射电天文手段观测天体
应用射电天文手段观测天体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射电天文手段观测到的天体,往往与天文世界中能量的迸发有关:规模最“小”的如太阳上的局部爆发、一些特殊恒星的爆发,较大的如演化到晚期的恒星的爆炸,更大的如星系核的爆发等等,都有强烈的射电反应。而在宇宙中能量迸发最剧烈的天体,包括射电星系和类星体,每秒钟发出的无线电能量估计可达太阳全部辐射的一千亿倍乃至百万亿倍以上。这类天体有的包含成双的射电源,有的伸展到周围很远的空间。有些处在核心位置的射电双源,以视超光速的速度相背飞离。这些发现显然对于研究星系的演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高能量的河外射电天体,即使处在非常遥远的地方,也可以用现代的射电望远镜观测到。这使得射电天文学探索到的宇宙空间达到过去难以企及的深处。

这一类宇宙无线电波都属于“非热辐射”,有别于光学天文中常见的热辐射(见热辐射和非热辐射)。对于星系和类星体,非热辐射的主要起因,是大量电子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在磁场中的运动。许多观测事实都支持这种见解。但是,这些射电天体如何产生并不断释放这样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如何激起大量近于光速的电子,则是当前天文学和物理学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天体无线电波还可能来自其他种类的非热辐射。日冕中等离子体波转化成的等离子体辐射就是一例。而在光学天文中所熟悉的那些辐射,也同样能够在无线电波段中产生。例如,太阳上的电离大气以及银河系的电离氢区所发出的热辐射,都是理论上预计到的。微波背景的2.7K热辐射,虽然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但它的机制却是众所熟知的。

光谱学在现代天文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人们寻求无线电波段的天文谱线。五十年代初期,根据理论计算,测到了银河系空间中性氢21厘米谱线。后来,利用这条谱线进行探测,大大增加了人们对于银河系结构(特别是旋臂结构)和一些河外星系结构的知识。氢谱线以外的许多射电天文谱线是最初没有料到的。1963年测到了星际羟基的微波谱线。六十年代末又陆续发现了氨、水和甲醛等星际分子射电谱线。在七十年代,主要依靠毫米波(以及短厘米波)射电天文手段发现的星际分子迅速增加到五十多种,所测到的分子结构愈加复杂,有的链长超过10个原子。这些分子大部分集中在星云中。它们的分布,有的反映了银河系的大尺度结构,有的则与恒星的起源有关。研究这些星际分子,对于探索宇宙空间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将有深刻影响。

三十多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革新,射电天文学在天文领域的各个层次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每个层次中发现的天体射电现象,不仅是光学天文的补充,而且常常越出原来的想象,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相关学科 编辑本段回目录

天文学、光学天文学、红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恒星天文学空间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恒星物理学、太阳物理学、行星物理学、天体力学、天体动力学宇宙学、宇宙化学、大爆炸宇宙学、天体测量学、实用天文学、天体演化学、天文史学、考古天文学。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射电天文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