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廖保平 |
于丹最近遭遇冰火两重天,一是新书火卖,一骂声四起。在我看来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如果对一件事情只有赞同的声音,而没有反对的声音是不正常的,那只有在一言堂的时代才会这样。多种声音共存,正说明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宽容的时代、多元的时代、争鸣的时代。反对于丹的声音既有普通观众,比如打现“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旗号的观众就是一个代表,当然也有学者,比如“十博士”的联名反对。
其实,从刘心武讲《红楼梦》到易中天讲《三国》,反对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息,对于普通观众的反对,我多理解为因为演讲者讲的是中国文化,谁都知道一点,谁都可以讲一点,何况,于丹讲的是心得,一个普通观众的心得和于丹的心得不一样,他就可以站出来反对她,这叫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于丹讲量子力学,讲费马大定理,我想反对的声音可以会少很多,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懂这些知识,不懂,只好闭嘴。
对于专业学者的反对,我多理解为对演讲者挑刺,维护知识的正确性,防止谬种流传,遗害无知者。但是如果专业学者不是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不是从对演讲者的具体纠错下手,而是扮成一个卫道士,单纯的做道德的批判,动机就很值得怀疑。
我找到了“十博士”联名抵制的雄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并且认真地拜读了三遍。我发现十博士并没有清楚地列示于丹的罪状,但能够从全文看到有那么几条:比如“意淫中国文化”,“高学历文盲”,“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极度无知等等,总之是是于丹闹出了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
说实话,看了“十博士”言辞激愤、头头是道的雄文,我就想笑,我觉得作为博士的他们(其实有的还不是博士,有的还是本科生)也太不认真严谨了,说于丹是一个“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的‘影视学博士’”,充分反映了“十博士”开战之前连兵家必做的基本功即“知己知彼”,都懒得去做。
说明一下,我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我认识的一个在日本教书的师姐,她说于丹就是他的大学同学,那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姑娘,不曾想一夜红遍大江南北国内国外。为了确认,我从母校老师得知“于丹本科就读北师大中文系,硕士时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先秦文学。”我知道,要进行古典文学研究,首先要古汉语过关,否则就像盲人失去拐杖。一个曾经研究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先秦文学的硕士,被“十博士”说成“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这不能不令我对“十博士”提笔成文“不假思索”的勇气叹为观止,也不知道这篇战斗的檄文有什么力量!单从种信口开河的做法,我就看出“十博士”的反对不是狐狸吃不到酸葡萄,就是借于丹炒作自己。
于丹之走火,放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理解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一种精神诉求和文化精神完园回归的态势,中国人的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心理十分强烈,我们可以读经运动、复兴汉服、国学热、百家讲文化中窥见一斑。这就需要对民族文化资源有起码的了解,而四书、老庄、史记、诗经、楚辞等,它们里面包含了中化民族价值理念和立身行事、安身立命的做人做事道理。
可是普通读者要解读这些经典绝非易事,此外,需要有人给他们上堂文化课。可是,如果找一些专门学者,从训诂和严格章句来讲,估计会言者昏昏,听者昏昏。作为普通观众,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拿经典著作来做学问,他们只需要学者做通俗的普及或者说引进门。因此,于丹用大众媒介,通俗语言,民间的而非学术的方式来解读经典,立即俘虏了很多人,引领观众去亲近、学习、传承古典文化的精髓,就是一个不小的功劳。
我觉得于丹和易中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学术变成“深入浅出”的知识,让一般人易于、乐于接爱。有的学院派学者认为他的讲座,充满了快餐式文化特征,我认为这恰恰是于丹把死的学问做活的表现。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学院派学者关心得更多是的历史而不是现实,是书本而不是人生,是学理而不是人的情感和意志。但是,学问,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问,如果不跟现实生活相连,那样的学问就是一潭死水的学问,刻舟求剑的学问,闭门造车的学问,孤芳自赏的学问。
比如讲孔子、讲庄子,学者可以躲在大学校园里之乎者也地寻章断句,摇头晃脑,做学术研究,也可以站在电视屏幕上滔滔不绝地古为今用,丰富人生,做学术传播。于丹显然是属于后者,他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对经典进行感悟,呼应了现代人的心灵需求,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急需解脱、解压,于丹为人们从经典中寻找心灵的钥匙,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我觉得解决心灵的问题永远是人类的精神努力,于丹是学以致用。对于专做学问、打算做学问的人,可能会喜欢前一种,对于普通观众,可能就喜欢后一种,但都对学术有促进作用,只不过是作用的方向不同,一个是深究,一个是普及,不能说做学术传播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和无知。
文化需要多元的声音,表达对文化的看法是每个人的权利,包括“十博士”在内,对传统文化报有浓厚感情是令人尊敬的,但是为了尊敬传统文化而采取并不文化的方式,把于丹当成中国文化的罪人,不仅要他立即下课,还要向全国观众道歉谢罪,真有这么严重吗?于丹真的落到道歉于全国时,大约我们又回到了“文革”时代。一个人讲了一点自己的读经心得,你爱听就听,不爱听就换台拉倒,骂两句也无所谓,还不至于要到得罪于国人的程度吧?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如果变成我反对你的观点,我誓死打倒你,这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文明的倒退。在这里,是“十博士”把厕所当成了客厅,而不是于丹。
参与活动
廖保平,是“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生活类博客候选人。http://top100.blogchina.com/
“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活动是以博客进入中国十年为契机,2012年6月由博客中国门户网站以及互联网实验室等机构共同主办,组委会由“博客之父”方兴东担任主任,高级研究员吴稼祥、北大教授张颐武、著名网络作家王小山、著名导演欧阳奋强、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著名小说家伊沙等各界著名人士倾情加盟。候选博客均是社会各界有重大影响力的博客,阵容空前盛大。博客在中国已有十年的发展,对于中国各领域的发展成就,博客的力量功不可没,其意义和影响甚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