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10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6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项立刚
项立刚
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
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
新媒体
新媒体
威比奖
威比奖
霍夫曼公关顾问公司
霍夫曼公关顾问公司
数位汇流
数位汇流
新闻传播学研究网站推荐
新闻传播学研究网站推荐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编年(1995-2001)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编年(1995-2001)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编年(1995-2001)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编年(1995-2001):概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闵大洪

  中国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5年5月向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并提供全面服务。

  互联网在中国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起4个骨干网:中国科技网(CSTNET,1994年4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995年5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995年11月)、中国金桥信息网(GBNET,1996年9月)。到20世纪末,又建立起6个骨干网: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UNINET,1999年4月)、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1999年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2000年1月)、中国长城网(CGWNET,2000年1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2000年1月)、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2000年10月)。10个骨干网中有6个是商业化运作。近两年的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众多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截止2001年底,我国已有ISP940家,其中跨省经营的217家,省内经营的723家)和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截止2001年底,我国已登记备案的经营性ICP近万家)展开价格和服务竞争,使得越来越的人能够轻易使用互联网,并享受越来越丰富的中文信息内容和各项功能服务。

  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是网络媒体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10次调查数据反映出中国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

  调查截止日 上网用户数

  1997.10.31 62 万

  1998.06.30 117.5万

  1998.12.31 210 万

  1999.06.30 400 万

  1999.12.31 890 万

  2000.06.30 1690 万

  2000.12.31 2250 万

  2001.06.30 2650 万

  2001.12.31 3370 万

  2002.06.30 4580 万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积极地进军网络传播领域。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内地刊物上网之先河(www.shisa.edu.cn),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开内地报纸上网之先河(www.chinatradenews.com.cn),成为新闻媒体上网的先行者。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www.radioguangdong.com)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www.cctv.com),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更是早在1995年4月就登上了网络快车(www.chinanews.com)。从此,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固然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轨迹。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网络媒体步入中国传播领域(1995—1998)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开始上网,最大特点是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的“网络版”、“电子版”形态。

  这一阶段是中国网络媒体的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传统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传播领域如何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切尽在摸索中,各方面的不足与问题处处显露。网站建立、维护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是各媒体面临的三大难题,有的媒体网站甚至不得不长期陷于停顿,直到后来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重新起步。

  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的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二)网络媒体成为中国重要的传媒形态(1999—2001)

  截止2001年底,中国有报纸2111家、杂志8889家、311家广播电台、358家电视台及2家通讯社。这些新闻媒体共建立起了数千个网站和网页,涵盖了中央、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四级各类新闻媒体,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群体。而且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行政区域内众多主流新闻媒体合力共建大型网络传播平台的新模式,如2000年最先组建开通的北京千龙新闻网(5月8日)、上海东方网(5月28日)、天津北方网(12月18日)以及随后组建开通的各省重点新闻网站。

  在这一阶段,众多新闻媒体网站加大投入纷纷改版甚至一改再改,在新闻和信息内容提供、在网络服务功能提供、在基础设施改善、在自身内部资源整合和自身机制调整、在网站公司化运作和经营策略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1999年起,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商业网站异军突起是一个重要变化。由于“门户网站”概念的提出,国内一些商业网站迅速整合,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以及在互联网热潮中不断开通的大量新网站开始全面涉足新闻传播。

  今天,网络媒体在中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新闻传播体系,并已能够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迅速形成社会舆论,因此完全可以说,它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之际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传媒形态,而且随着中国网络人口的不断扩大,网络媒体的作用和影响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以下按编年的形式描述这一过程。
 
一、199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中国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刊物是《神州学人》。它由国家教委投资200多万元,于1995年1月12日正式发刊。该刊是文摘性的新闻周刊,从国内几十种报纸杂志中摘取每周最重要的信息,每周五由“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中国科技网前身,国内最早的全光缆计算机网络,1993年12月主干网开通,1994年4月与互联网连接)《神州学人》给在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人以特别的欣喜,尤其是满足了留学生们了解祖国情况的渴望。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电子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播演示。这是国内第一家正式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子日报。该报总编辑孙维佳指出,这一步骤是旨在创立一种全新的新闻媒介形式,打破纸介质报纸在出版发行中所受到的时间(时效)和空间(地域)的限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简明、更迅捷的服务。《中国贸易报·电子版》每天上网的文字量为1.5万字(中文1万字,英文5000字)。它的起点较高,一开播就通过三大渠道向国内外传播:互联网、中央电视台图文电视、全国电子信箱信息服务系统(Chinamail)。它的问世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各种媒体纷纷报道,英国路透社还立即前来洽谈,成为该报电子信息的订户。

  到1995年底,国内尝试上网的报刊有7、8家。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电子报刊由于技术及其他因素,尽管水平很低,但在中国新闻媒介演进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标志着中国报刊业告别纸笔编排、邮政发行的传统作业方式,而进入了网络化的新时代,它同时表明中国新闻传媒在互联网领域的国际信息交流中要扭转无声无息的局面。

 二、1996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1996年1月2日,《广州日报》电子版通过新加坡报业控购的服务主站“亚洲一号站”正式进入互联网络。电子版上网的第一天,编辑部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中英文电子邮件,对能在网上及时看到中国《广州日报》表示兴奋和激动。为了扩大其世界影响,电子版陆续增加了英文的信息比重和栏目。同日,《中国证券报》电子版也正式面世。它不仅以计算机联网方式迅速传递信息,而且专门开设了一个《公众论坛》栏目,使读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反馈到编辑部。《中国证券报》的重要内容还通过无线寻呼台进行播报,用户使用BP机即可收看到每天的主要新闻。

  1月13日,《人民日报》对外宣称,其综合数据库国际平台经过3个多月的调试,现已正常运转,它把当天《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市场报》的全文内容约20万字和部分图片送入互联网络。到96年底,在互联网络上发行电子版的报纸计有:《中国贸易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市场报》、《讽刺与幽默》(画刊)、《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质量报》、《国际商报》、《农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海日报》、《粤港信息日报》、《珠海特区报》、《深圳商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星星火炬报》;英文报纸有《China Daily》、《Shanghai Star》;计算机类报纸有《国际电子报》、《计算机世界报》、《中国计算机报》、《中国电脑教育报》、《产业信息报》等,总计30余种。

  1996年杂志上网亦呈现热烈场面。3月14日,《中国集邮》(月刊)电子版进入互联网络。该刊是中华集邮联合会会刊,已有15年历史,发行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子版充分利用其中英文双语出版的特点及互联网络用户遍布全球的传播优势,使海内外广大读者能及时阅读到图文并茂的有关中国邮票专题介绍、集邮研究、新邮预告、邮品交换信息等丰富内容。1996年发行电子版的文化娱乐类杂志还有《大众摄影》、《旅游》等;信息类杂志有《经济与信息》、《中国科技信息》、《桌上时代》等;《经济类杂志有《战略与管理》、《证券市场》、《经济导报》等;综合时政类杂志有《中国青年》、《华声月报》、《北京周报》、《今日上海》等;总计近20家。

  印刷报刊以电子版的形式进入互联网络通常需要ISP提供技术支持。北京易迈电子邮件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金桥工程中电子邮件项目的主要建设者和运营者,1996年1月20日,由该公司和首都新闻出版界联手成立了中国电子报刊联机服务中心,全面提供电子报刊的上网技术服务。实际上,1996年内不断涌现的ISP都开发了这一服务,在它们的网页上均设有名为“国内报刊”、“新闻媒介”的栏目,用户通过搜寻功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并进入想浏览的报刊。也就是说,用户不必记住网上数十种报刊的网址,而只要进入这些ISP的节点即可。

  1996年中国上网报刊仍处在最初探索阶段。受资金、技术、人员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制作水平不高;二是上网信息少而慢,有的甚至长期不更新信息。对大多数尚未上网的报刊社来说,尚处在或是对上网尚一无所知,或是持观望态度状态。

  三、1997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中国新闻媒体伴随国内网络的发展,伴随自身实力的增加,1997年与1995年、1996年的萌芽状态相比呈现出媒体上网数量增加,网站建设水平提高的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在CN下注册的域名总计有4066个,报刊注册的域名数已达95个。到1997年底,中国大陆有获准正式公开出版的报纸2149种,杂志7918种,二者合计在万种以上,上网报刊大致为报刊总数的百分之一,比1995年底仅6、7家的状况增长了近10倍。此外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也开始走上互联网。中国两家通讯社——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也建立起颇具规模的网站。

  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于1997年1月1日正式推出网络版。内容包括所出版的系列报刊,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东版、市场报、讽刺与幽默、环球时报、新闻战线、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地、时代潮以及证券时报等。网络版在短短十个月内就改版四次,力求在形式上方便读者吸引读者。为便于用户获取信息,网络版自开通以来,已先后推出了20多个专辑和资料库,其中深受好评的有可供全文检索的《邓小平文选》以及“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历次党代会”、“中美关系大事记”等重大新闻专辑和背景资料库。网络版还可以通过“全文检索”功能,查阅1995年以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由于其信息量大、权威性高、调阅速度较快,使访问人数迅速上升。到1997年11月底,网络版访问人次超过4000万次,每天平均访问人次达到40万左右。由于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广告客户开始登门,网络版1997年广告收入已突破30万元。人民日报网络版是编委会下属的局级部门,编制设定为40人,这在国内上网报刊社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新华社经过努力建设,终于在1997年11月7日建社66周年之际正式开通自己的网站。通讯社都具有信息总汇的特点,新华社网站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始向用户提供及时丰富的新闻信息。此外,新华社为了能够快捷地为国内用户服务,大力投入建设国中网(CWW),这是新华社香港分社控股的中国国际网络传讯公司(CIC)投资建设的商业信息网络。其特点是国中网拥有自己的高速通信干线和分布在国内主要城市的节点服务器,并且传送的都是新华社信息中心和CIC提供的信息,用户只要通过当地的电话线就可以直接联入国中网的最近节点,从而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中国新闻社《华声月报》社经过努力,终于在1997年4月申请了自己的独立域名,随即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制作了五个专栏共10多万字的网络版,正式定名为“《华声报》电子版”,于5月25日“亮相”互联网。该网站不断打破原印刷月刊在信息服务上受到的种种制约,不仅做到每天有新闻上网,而且于7月底,开始向全球用户提供免费电子邮件传送新闻服务。不论用户身在何地,只要用电子邮件发去要求订阅的信息,《华声》电子版就会将“本周新闻”、“全球华人”、“华声视角”这三个新闻专栏的内容用纯文本文件的格式发送到用户的电子信箱中。这是国内首家以电邮方式正规地向用户免费提供新闻服务的新闻网站。

  中国的广播电视机构从1996年起对互联网开始有所认识,并尝试上网。在两年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势头、制作水平和影响力上不及报刊社。广电系统的中央三台中,中央电视台起步最早,1996年底就开始进行尝试,并在1997年加大投入力度,一些著名栏目,如《东方之子》、《实话实说》、《315特别节目》等,也与国内的网络公司合作推上了互联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已在1997年内设立网址,但网站处于简陋的状态,仅有几个自我介绍性的固定内容栏目。在对互联网的认识方面,倒是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十分敏感,决心较大,行动亦十分积极。199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这是国内第一个上网的广播电台。随后,广东省广播电视厅筹划建立了“岭南视听”信息网。上海的广播电视机构也开始在“上海之窗”网站中建立自己的网站。国内广播电视机构网站1997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由开始时与网络服务公司的合办(其网页挂在网络公司的主页上)而成为有自己独立域名的网站,显示出日益成熟,如中央电视台在1997年注册了顶级域名:www.cctv.com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建立的政府外宣网站“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即“中国网”)于1997年1月1日开通,成为中国对外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平台。

  从1997年国内新闻媒体上网情况来看,尚存在以下问题:①上网媒体集中在以北京、上海及广东为中心的经济、文化、信息发达地区;②少数媒体网站在提供信息服务、网页制作水平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为数不少的网站由于各种因素却没有大发展,始终处于勉强维持的境地,访问人次很低,影响力很小;③网站建立、维护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依旧是困扰新闻媒体的首要问题;④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切尽在摸索中,各方面的不足与问题处处显露。尽管当时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毕竟带宽不够、通信资费高,故障也时有发生。如1997年9月18日中共十五大闭幕当天,《华声报》电子版通信线路出现故障,中断传输达20个小时之久,致使当日要闻不能及时上网发布。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的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中国网络媒体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经营者不断对网络媒体的特性及经营理念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如报刊网络版、电子版的母体是印刷版,那么网络版、电子版在制作时是否仅是印刷版的翻版;印刷版市场定位明确,电子版的市场定位在哪里。不少报刊社在制作网络版、电子版的实践中,已认识到如果在信息内容上与印刷版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能向用户提供切实独到的服务,将难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为了使上网新闻媒体有一个交流经验的机会,国家新闻出版署所属的《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发起并组织了“97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会议于1997年16、17两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内首次举办有关上网报刊的研讨会。与会者来自30余家大多已建立了自己网站的报刊社,此外尚有新闻出版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其他新闻媒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及新闻传播研究机构的代表,共70余人。研讨会的宗旨是“三沟通一利于”,即沟通国内各电子报刊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电子报刊管理层与实践层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对国外电子报刊现状及经营理念的全面了解,从而有力于推动中国电子报刊的健康发展。

  1997年有关领导部门也开始加强对新闻媒体上网的管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3月下发了一个文件,对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进行新闻宣传做了若干规定。这是政府对新闻媒体上网实施管理的第一个以文件形式出现的规定。文件指出:

  “为了加强对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的管理,保障对外新闻宣传的健康发展,国家实行积极支持、促进发展、宏观指导、归口管理的方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实行归口管理,统筹协调新闻宣传进入国际互联网络(以下简称“入网”)的有关问题。对外发行的新闻报刊和其他对外出版物(包括文字印刷品和音像制品),原则上可以入网。新闻宣传单位入网须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具体办法: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宣传单位的申请,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审核后,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对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所属新闻宣传单位的申请,由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对军队新闻宣传单位的申请,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后,到总参通信部办理入网手续。经批准入网的新闻报刊,应到新闻出版署办理备案手续。各新闻宣传单位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对外新闻宣传的内容,需在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统一入网,不得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入网,更不得自行在国外入网。已通过其他途径入网的,要一律补办报批手续,获准继续入网的应转到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上。入网新闻宣传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入网的宣传内容全面负责。各入网新闻宣传单位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络从事不符合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和违反对外宣传、外事工作纪律的活动。”

 四、1998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光明日报网站于1月1日正式开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

  1998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署再次联合发文,对上述文件做了补充规定。文件指出:“一年多来,各新闻单位和各地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宣传的积极性很高,工作进展较快。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国际互联网络在对外宣传方面的作用,促进新闻宣传信息更多地上网,根据实际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署作如下补充规定:一、原规定“各新闻宣传单位利用国际互联网对外新闻宣传的内容,需在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统一入网”。一年多的实践表明,统一进入中央外宣网站虽可增大中央外宣网站的信息量,但网址单一,不利于查找;信息拥挤,容易形成瓶颈,影响信息传递速度。因此,今后各新闻宣传单位获准入网后,将信息链接中央外宣信息网站的同时,可以申请独立的域名,建立自己的网站。二、入网开展对外新闻宣传,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后,除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履行备案手续外,还须将本单位网址、域名、电子邮件地址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备案。”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7、1998两份文件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作为对外宣传的主管部门,同时也是新闻媒体上网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网络传播的特性和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对一年多以前原规定不适合的部分及时作了修正。由于网络是一个新事物,且发展极为迅速,人们对它的认识必然有一个过程。

  1998年起,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商业网站异军突起并开始涉足新闻业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由于“门户网站”概念的提出,国内一些商业网站在1998年底迅速整合,如四通利方公司于1998年12月1日宣布成功并购了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一一华渊资讯,同日名为“新浪潮”的网站正式开通。合并后的新浪网每天访问人次将超过40万。仅从访问人数上讲,新浪网的规模在全球华人区中已是最大的门户网站。新公司还将在中国主要城市及香港、台湾、新加坡、北美等主要华人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并开通相应的地方版新浪网站,提供新闻、信息、社区等全面服务。著名搜狐(Sohoo,后改为Sohu)公司是1998年2月由张朝阳博士创立的,当时是国内第一家中文搜索引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取得骄人成绩。登台之初的4月,日访问量达到2万人次,读取页面每天超过10万页,而到了9月全面改版后,日访问量突破7万人次,读取页面每天超过40万页。搜狐在向门户网站迈进的过程中,其经营策略也由最初的“中国自己的网路神探”,发展为“搜狐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它更是一种媒体,并将超越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商务市场”。在提供服务方面,随着9月底推出的全新主页,不仅集成了新闻、引擎,还增添了财经、体育、多媒体、外国资源、企业集锦、搜狐调查等特色内容,以及紧跟国际潮流的标准广告。

  任何一个自称门户网站的站点都一定或自认为具有很强的网络信息操作和整合能力,于是,一个新的变化在1998年底在国内出现,而在今后得以充分展现: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以及在互联网热潮中不断开通的大量新网站开始全面涉足新闻传播,提供新闻之多、之快,让众多新闻媒体网站望尘莫及,尤其是在国内国际突发事件发生时,这些网站抢发“第一报”以及连续滚动报道、全方位报道的意识非常明确,由此影响力迅速扩大。

 五、1999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一)党中央对新闻媒体网站建设高度重视

  1999年2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信息传播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革命,以数字压缩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大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这是首次见诸公开报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闻媒体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的重要指示。

  5月8日,美国及北约袭击我驻南大使馆“5.8”事件发生后,互联网在传播领域所产生的独特作用,再次引起中央领导高度的关注,中宣部长丁关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相继到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网站进行视察和调研,提出要加大新闻媒体网站建设的力度。

  10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999〕33号),这是中央关于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文件从争夺21世纪思想舆论阵地的一个制高点的高度,明确了今后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文件指出,要把中央主要新闻宣传单位作为网站建设重点,经过努力尽快办成全球性的名牌网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应集中力量建立一、两个重点新闻宣传网站;新闻媒体网站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互联网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艺术性;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新闻宣传的规范管理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为网络新闻宣传的主管部门,对新闻媒体网站的工作始终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记协作为新闻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对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也给予了推动。7月1日至2日,中国记协在杭州召开了“99中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到会的新闻媒体广泛交流了网络新闻传播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这是1997年以来的第二次相关主题的全国性研讨会。

  (二)新闻媒体网站已达到相当规模

  伴随中国互联网1999年的高速发展,众多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对上网及网站的建设、经营亦呈现出持续高涨热情。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众多地方新闻媒体开始出现上网热潮,地级甚至县级新闻媒体也纷纷进军网络传播领域。以四川省为例,1998年仅有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三家媒体上网,到1999年底,“四川新闻网”上就汇集了90家上网媒体,包括综合类报纸5家、专业类报纸29家、地市州报纸11家、杂志16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含频道)29家。

  中国记协在年初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对新闻媒体上网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重点走访,报告描述了近几年来新闻媒体上网的情况,指出1997至1999年,报纸上网数每年呈数倍增长的趋势。到1999年底,全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宣传单位已达700多家。也就是说,形成规模数量的新闻媒体网站,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中国声音在互联网世界中的传播力度得到加强。

  由于新闻媒体网站具有新闻信息、品牌、公信力等优势,它一旦建立就能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不少新闻媒体网站也锐意进取,在内容和服务提供方面不断完善,影响力迅速提高,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在1999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中,首次进行了优秀网站评选,其中专设了“新闻与媒体”一项。2000年1月15日,大赛组委会公布了“中国优秀网站”评选结果,在“新闻与媒体”类网站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华声报、中新社、计算机世界报、浙江在线、中国计算机报、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央电视台网站脱颖而出,加上其他类别中的科技日报(科技与教育类)、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金融与证券类)、电脑报CPCW网站群(电脑与网络类),共有14家新闻媒体网站榜上有名。这些网站的现状反映了中国新闻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中已达到较高水平。

  新闻媒体网上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质的提高”,在掌握和运用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性方面,不断有所进步。不少网站已不是将“母体”内容如报刊印刷版的内容照搬上网,而是在信息内容和形态上办出特色,提供网络多种服务功能,创意十足并且决心在网络空间扩展做大。如一些报纸网站已不再称自己是某报网络版或电子版,而是以某网某在线自称。这一变化首先是从《电脑报》改制为“天极网”、《中国计算机报》改制为“赛迪网”开始的。随后综合类报社网站也开始将网站改称,如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网站的名称是《申网》、《广州日报》网站的名称是《广州日报大洋网》、《深圳商报》网站的名称是《深圳新闻网》、《浙江日报》网站除该报网络版外,还包括“浙江在线”地方门户网站。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新闻媒体网站经营理念的提升,反映出一些有实力的地方新闻媒体网站已将自身今后的发展定位于综合性新闻网站,不仅仅是“网络版”、“电子版”的概念。

  (三)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更加得心应手

  新闻媒体在掌握和运用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性方面,1999年应该说上了一个大台阶。

  如新闻媒体网站以往均无设立BBS,理由很简单,认为对网友的自由放言很难掌控,担心产生负面作用。“5.8”事件突然发生,人民日报网络版审时度势,于第二天5月9日便果断地开设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广大网友对人民日报网络版能够开设论坛感到兴奋,以高度的爱国情怀积极参与其中,传递各种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到6月19日晚“抗议论坛”改版为“强国论坛”,网友共上贴了9万余条贴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新闻媒体网站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在音频、视频直播、点播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如中央电视台网站首次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以来,对一系列重大活动包括对建国50年庆典均进行了网上直播。为让全国全世界的人目击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的48小时回归直播开始,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人民日报网络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的网上直播也同步开始。光明日报网站的直播则从19日晚20点开始,至20日24点,也有28小时之久。这些网站为了应付众多网友的点击浏览,均在技术上做了充分准备。如中央电视台网站特开设了4个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则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一些地方广电媒体机构亦进行了努力探索,如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所主持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对9月在上海召开的99财富论坛进行了独家网上直播,共提供了13档17小时的直播节目。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视频及音频直播,反映出国内新闻媒体网站水平一年来的飞速进步。

  为了发挥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1999内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网络媒体记者登上新闻报道的舞台,一些对外宣传报道网站及新闻媒体网站派出记者对重大活动和事件进行采访,如“温州之窗”记者采访报道“2.14”空难事件;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记者采访报道3月举行的“两会”;人民日报网络版记者12月采访报道澳门回归。新闻媒体网站在发展中也认识到,与商业网站的关系既是竞争对手,但在很多方面也是合作伙伴。基于这种认识,相当多的新闻媒体1999内与商业ICP、ISP之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12月30日,36家网站在1999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签署了《“中国互联网高层发展战略会议”倡议书》。倡议书表明了中国网络信息传播业各方力量只有实行联合才能赢得发展,只有通力协作才能赢得未来的态度,这是新闻媒体网站和商业ICP、ISP携手迎接未来挑战的共同宣言。

  (四)网络新闻发布开始得到规范

  近一年多来,商业网站涉足新闻发布领域后,本身固然开辟了一个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新领域并由此获得效益,但也造成了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侵犯新闻媒体的著作权,随意从新闻媒体网站上“扒”新闻,既不打招呼,也不注明出处,更不付分文;二是随意转发国外海外及港台媒体或网站上的新闻,对国内舆论导向产生冲击。

  对于前者,新闻媒体网站联手做出了强烈反应。4月15日,国内23家上网新闻媒体首次聚会北京,对商业网站肆意盗用新闻媒体网站新闻的作法表示了不满,呼吁全社会重视和保护网上信息产权,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相关侵权行为,建立起网上新闻发布和信息传播的“游戏规则”。会上通过了《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各公约单位郑重约定,凡不属于此公约的其他网站,如需引用公约单位的信息,应经过授权,并支付相应的费用,使用时,注明出处,建立链接;各网络媒体无论规格高低,实力大小,实行信息产权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后者,网络新闻宣传的主管部门进行了严格要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也出台相应规定,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999年10月发出《关于加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管理的通告》。通告明确规定:在境内通过包括国际互联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须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在境内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不得擅自使用“网络广播电台”、“网络中心”、“网络电视”等称谓;经批准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包括新闻和新闻类专题),必须是境内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放的节目。由此,网络新闻发布的环境得到初步整治。

 六、2000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一)党中央对互联网和网络新闻传播高度重视

  年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党的会议上,在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中,在计算机领域国际会议上曾四次论及互联网,依时间顺序为:5月17日,在北京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埃利斯·鲁宾斯坦独家专访;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8月20日,在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在这些讲话、谈话中,表达了如下重要观点:人们现在直接面对来自各界的信息,但要确保一点,即所有的事实都不应被歪曲,互联网也应如此;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特别是“黄赌毒”,这对青年一代是十分有害的,这一点我们要有选择性;我们希望从互联网中接收有益于中国发展的信息,将尽可能地限制不利于中国发展的信息;我们主张制定国际互联网公约,共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江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如此集中、全面地论述互联网是前所未有的。谈话、讲话内容不仅在党内、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注意。而这些谈话、讲话无疑成为中国推进互联网发展及对网络新闻及信息传播实施管理的指导原则。

  1月27日至2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国内首次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新闻媒体在2000年乃至下世纪初加快在网络传播领域的发展步伐的布局会、动员会。2000年网络媒体大发展大提高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3月底,《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年)》正式形成,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于5月9日下发。这一文件提出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并确定了首批重点新闻宣传网站: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日报(China Daily)。

  8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大力加强我国互联网媒体建设》。文章指出:“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改造,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加强互联网媒体建设,加强网上新闻宣传。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000年内,党中央副主席胡锦涛、政治局常委李岚清曾亲自到上海东方网视察。近年来,主管部门的领导如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丁关根、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等同志更是亲自部署、落实、检查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在视察、调研中对于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工作一再给予明确指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原则:

  ① 网络媒体发展的指导原则是: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② 新闻媒体网站的报道宣传方针是:对内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外要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③ 新闻媒体要举全社之力办好网站;

  ④ 重点新闻网站要办出名牌,办出权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⑤ 新闻媒体网站要增强紧迫感,抓住时机尽快做大做强;

  ⑥ 新闻媒体网站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⑦ 要努力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为发展中国网络新闻宣传事业拼搏奉献的专门力量;

  ⑧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

  尽管一年多来网络业的整体状况走入低谷,但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我国新闻媒体的网上发展却在2000年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

  (二)主流新闻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的发展步伐加大加快

  年内出现的“网络媒体热”有以下五个特点:

  1、众多新闻媒体网站加大投入纷纷改版甚至一改再改,在新闻和信息内容提供、在网络服务功能提供、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包括带宽的扩容,在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和自身机制的调整、在利用多种广告形式广为宣传自己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如人民日报网络版于4月14日改版;中央电视台网站于6月16日改版;新华社网站于7月12日改版;上海东方网于5月28日开通后仅100天于9月8日再次全面改版。为了提高中国主流新闻媒体网站在境外互联网用户的访问速度和访问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在美国建立的带宽100兆的镜像节点于8月24日正式开通。有的新闻媒体积极借助他人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如8月21日,上海《新民晚报》借助台湾原生网络媒体《明日报》的电子报发送平台(ePost)开始发行简、繁体电子报,这是大陆首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过台湾网络发行的新闻媒体。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的影响力。

  2、众多有实力的主流新闻媒体网站纷纷改称“**网”,如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光明网”、广州日报“大洋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新华社“新华网”、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络”等等,有些还以新的域名与之相配。这一变化亦显示经过5年的摸爬滚打,国内新闻媒体网站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3、北京千龙新闻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网的开通,以及各省区重点新闻网站的筹建,标志着行政区域内众多主流新闻媒体合力共建大型传播平台模式的诞生。其中声势和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千龙新闻网和上海的东方网。5月8日千龙新闻网开通。它得到北京地区传统强势媒体的鼎力支持,由《北京晨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经济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视报〉等9家北京市属新闻媒体与北京四海华仁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实华开信息技术公司共同发起和创办。千龙新闻网以“权威、即时、全面、独家”为目标,把9家传媒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发布,内容更丰富,表现手段也更多样化。由上海多家新闻媒体包括解放日报社、文汇新民报业集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青年报社、劳动报社、上海教育电视台集中资源优势共同建设的大型综合网站东方网于5月28日零点正式开通,其总体发展策略为“新闻强势导入、信息服务衔接、电子商务展开”。作为提供媒体上网的平台,东方网还与150家媒体签约合作,使每天新闻更新数量达到1200-1400条。

  4、除发达地区的一些县级新闻媒体开始出现上网势头外,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新闻媒体也开始上网,甚至以独立域名建立自己的网站,如11月28日,《拉萨晚报》以独立域名上网,这标志着我国内地所有省、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均有新闻媒体网站,也标志着西部地区新闻媒体网上发展的良好势头。

  5、众多新闻媒体网站实行公司化运作,力求迈出办传统媒体的老思路和老办法,尽快找到适于网络媒体发展的赢利模式。如5月15日,中国青年报网络版改版“中青在线”,网站由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这是以公司化运作的首家中央级新闻媒体网站。6月28日,北京青年报网络版改版,亦宣布由新成立的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其经营;新华网则由正式注册的新华网络有限公司进行经营;东方网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具有典型意义,它采取了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和企业运作模式,具体方法是由上海新闻单位联合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上海东方网际传讯股份有限公司并注册东方网,公司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网站总投资达6亿元,其中东方明珠持股占30%,为第一大股东。东方明珠董事长明确表示:东方网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即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运作,上市是网络公司比较好的选择之一,东方网也必将走上这条路。不难看出,成为未来赢利的网站已经是不少有实力的媒体网站的既定战略目标。

  (三)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和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热”持续升温

  年内的“网络媒体热”,带动了相关的研讨活动。方方面面所举办的涉及网络新闻传播的会议及活动一个接一个,其中规模和影响重大的要数4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中国互联网大会”,出席这一盛会的国内外互联网界的代表多达800人。会议由中国互联网络新闻中心、新华网、新浪网、中国经济信息学会联合主办,组委会成员则包括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中新社网站等国内著名新闻媒体网站的代表。而“纯”新闻媒体网站的聚会,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当数中国记协和上海市委宣传部于6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主办的会议,这是继1999年7月杭州会议后,第二次全国性的新闻媒体网上发展研讨会。近百家媒体网站负责人及相关人士,围绕媒体网站的自我成长、与商业网站的关系、网络新闻的采编规律、大型新闻网的运作、网络版权保护、网络新闻人才及媒体网站的技术等七大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值得一提的是,11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举行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也以“网络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冲击”作为研讨会主题,两岸四地的72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就“传播媒体如何因应网络时代的来临”、“传播媒体在全球化趋势下如何保护中华文化”以及“网络新闻的问题与自律”三个子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显示了两岸四地新闻媒体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同样,“网络媒体热”亦带动了“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热”和“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热”。代表性事件如:4月30日,北京广播学院成立全国首家网络传播学院;6月,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编的国内首部网络新闻研究专著《网络记者》出版;6月28日,全国第一个网络新闻传播班的22名本科毕业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接受学位;9月15日,“现代传播评论”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开通等。

  新闻传播学术刊物上,有关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文章随处可见;全国各新闻传播院系本科生、硕士生以网络新闻传播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论题也比比皆是,而毕业后进入网站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人数亦相当可观。

  (四)政府出台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规定

  针对网络新闻传播在很多情况下背离传统新闻传媒宣传报道口径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年内出台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7日发布),成为国内第一项涉及网络新闻传播的行政法规。

  2000年中国网络媒体业界10大新闻(以时间为序):

  1、1月27、28日,由中央宣传和外宣领导部门召开的首次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2000年乃至下世纪初中国新闻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发展的决策会、布局会、动员会。

  2、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管理局成立,随后各地新闻办也相继成立相应的机构,这标志着对网络新闻传播管理在体制上已基本完善。

  3、5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于5月9日下发了《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年)》,这一文件提出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

  4、北京“千龙新闻网”(5月8日)、上海“东方网”(5月28日)、天津北方网(12月19日)相继开通,标志着我国大型网络新闻传播平台的建立。

  5、5月15日,中国青年报网络版改版“中青在线”,网站由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这是以公司化运作的首家中央级新闻媒体网站。

  6、年内几乎所有的主流新闻媒体网站均纷纷改版,并以“**网”的新面貌亮相,甚至以新域名与之相配,显示了主流新闻媒体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大步迈进的决心和投入。(注:此条是唯一难以用具体媒体来代表的新闻)

  7、8月21日,上海《新民晚报》借助台湾原生网络媒体《明日报》的平台(ePost)发行简、繁体电子报,这是大陆首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过台湾网络发行的新闻媒体。

  8、8月24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

  报在美国建立的带宽100兆的镜像节点正式开通,此举将大大提高5家网站在境外互联网用户的访问速度和访问量。

  9、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同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由此,我国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网络新闻传播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10、11月28日,《拉萨晚报》以独立域名上网,这标志着我国内地所有省、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均有新闻媒体网站,也标志着西部地区新闻媒体网上发展的良好势头。

七、2001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一)2001年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背景

  2001年是国家“十五”计划第一年,对于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战略安排,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将信息化建设摆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国家领导人亦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如中共中央7月1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法制讲座,江泽民总书记主持讲座并作重要讲话。他再次指出中国应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并重申了信息网络化的基本方针“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特别提出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充分认识依法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第二,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第三,要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第四,要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第五,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9月,以朱镕基总理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国家在未来5年内对信息产业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保证在2005年信息产业规模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到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亿人,占国民总数的15%。中央有关领导部门对网络媒体的建设工作,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积极推进。8月20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终形成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以17号文件发出)。文件共24条,其中第16条为“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再次明确了新闻网站建设的指导原则、新闻网站的定位及报道方针,以及管理及经营上的要求。网络媒体和新闻网站的领导、管理部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年内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如3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互联网新闻宣传经验交流会”;8月14、15日在上海召开的“地方新闻网站发展工作座谈会”; 11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开的“互联网新闻网站经验交流会”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及有关领导分别在这些会议及在视察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时一次次做出指示,提出要求。这些都表明,党中央非常关注、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作用,并牢牢把握着网络媒体和新闻网站发展的政治方向。

  (二)网络媒体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网络媒体在2001年的进展,使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下8点是重要标志:

  1、“网络媒体”的称谓得到认可

  1999年“第四媒体”的称谓广泛流行,年底“网络媒体”称谓出现,如我国信息网络安全专家许榕生所写新著的书名即为《网络媒体》(五洲传播出版社,1999年11月),2000年起,“网络媒体”开始流行,至2001年更是大行其道。由于“网络媒体”在概念上较之“第四媒体”更为准确,终于得到业界和学界的认可。

  当然,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确立,而有着实质内容,即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至2001年已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新群体。一个群体是继2000年12月27日新浪和搜狐正式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登载新闻业务资格以来,一批商业门户网站在2001年陆续获得了这一许可证。以往商业网站尤其是门户网站尽管每天都在刊发新闻,但一直否认自己是“媒体”,而今年获得许可证后,它们在各种场合都不再回避这一点,而是公开宣称自己是“网络媒体”,甚至宣称自己是网络传播领域中的“主流媒体”。另一群体是继2000年开通的北京千龙新闻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网等综合性新闻网站之后,各省区市陆续开通的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一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如黑龙江省的东北网、湖南省的红网、青海新闻网、福建省的东南新闻网、广东省的南方网以及将于年底开通的“中国江苏”等,总数已达20多个。这一新闻网站群的形成是对党中央加强网络新闻宣传工作指示的具体落实,它们发挥了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作用。如果仔细观察,笼统提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并不够准确。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整合传统新闻媒体资源后的大型综合网站;第二类是没有传统新闻媒体资源直接作为组建基础的外宣网站。

  2、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非同凡响

  2001年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能显示出网络媒体的作用。如在9.11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中,当国内的传统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受到制制约无所作为时,网络媒体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开足马力运作。

  在网络媒体中,新闻网站担负着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责任。年内,不少重点新闻网站均进行了全面改版,使自己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扩大。如新华网于2月28日再次全面改版,推出“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自3月1日起,对中央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进行网上直播。3月6日,获独家授权直播朱镕基总理在“两会”闭幕式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开网上直播新领域。上海东方网于5月28日第三次全面改版,对首页设计提出“报纸头条”加“杂志封面文章”的理念,首创头条新闻竖标题这一独出心裁的形式,依靠大标题、图片、文字等的布局变化来强化“头条”新闻。在10月APEC会议期间,创造了原创新闻被转载最多、网络新闻表现形式创新最多(包括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的全力支持下,共进行了12次、长达几十小时的网上直播)和报道时间跨度最长的记录。北京千龙新闻网在5月25日周年之际,完成了首次全面改版,不仅采用了新域名“beijingnews”,而且推出了新的LOGO,提升了网站的整体形象。在北京申奥、大运会的报道中,均派出自己的记者到现场进行第一手采访。

  通过以上这些大事件的锤炼,网络媒体在新闻刊发方面一方面显出更加老道、更具技巧,但也不可否认,年内假新闻、不实新闻和矛盾百出的新闻曾出不穷。尽管不少假新闻的源头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只是充当了“二传手”,但如何有效地防止这种状况的进一步泛滥,从提高公信力的角度考虑,网络媒体也不能不对自己的运作机制和编辑水平进行严格要求。

  3、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发挥威力

  3月24日,名为“城山村人”的网友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贴出《铁路,你究竟怎么了?》,反映自己在重庆火车站购买车票时的遭遇。这一贴子很快被铁道部领导看到,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4月12日,强国论坛刊出短评:“网友的一个帖子引起某部门乃至部长的重视,这在强国论坛还是第一次,这再次证明论网上论坛反映民情民意、实施舆论监督的功能。我们愿意以此为良好的开端,与广大网友一起共同搞好网上舆论监督工作!”以往,普通百姓的投诉批判或问题反映能够得到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重视,往往是靠内参、靠主流新闻媒体报纸媒体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这样的栏目,而今天人民网强国论坛这样的新闻网站论坛,也已经具有舆论监督的重大影响力。

  7月31日15点46分人民网刊出本报记者发自南宁的报道《广西南丹矿区事故扑朔迷离》,从而揭开了当地隐瞒了半个月之久的重大事故。人民网随后的一系列独家报道及评论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被广大网友纷纷转贴。人民网的报道对彻底揭开事故的盖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更引起中央和广西区政府的重视,及时组成调查组前往矿区进行全面调查。海外媒体称,若不是人民网的报道,此次事故完全有可能被遮掩过去。广大网友亦对人民网给予了高度赞扬,要求“今年的最高新闻奖应该颁给人民网”。【图9,2001年6月人民网新建1200平方米的工作平台投入使用】

  今年,网络媒体上网友言论之活跃之规模为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均能马上形成舆论,甚至是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这种状况在以往是罕见的。

  4、网络媒体的原创评论形成气候

  新闻媒体的言论是新闻的解读者,其目的和作用是让读者站在今天认识明天 ,凡成熟的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都有很强的评论队伍,以便通过言论的方式帮助公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进而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评论一直是其弱项。许多网站日发新闻数量可以上千、数千,且是许多网站赶超对方的目标,但却没有或鲜见自己的特色言论。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与言论好比鸟之两翼,网络媒体在言论方面的欠缺,就如同缺了一翼。

  许多新闻网站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纷纷推出自己的原创评论,如东方网的“今日眉批”、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千龙新闻网的“千龙时评”、等。这些评论具有以下特点:1、每天一篇甚至数篇,时效性强;2、涉及众多领域和新闻事件,针对性强;3、置于首页显著位置,浏览量高;4、形成短小精悍、言之有物、尖锐泼辣的新文风;5、个人署名。评论文章通常由传统媒体评论部及专门组织的写手担任,网站为他们建立的专栏将他们的用武之地大大拓宽了。如人民网还专门开设了“香江客语”、“台海观察”等独家专栏,内中的评论受到香港、台湾媒体及有关方面的关注。网络媒体的评论不仅被网友频频点击,论述精辟者甚至被报刊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5、网络媒体对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更上层楼

  至2001年7月,中国已成为拥有最多手机数量的国家。手机的功能已由最初单一的双向语音通信工具,变成了媒体信息的接收端和个人信息的发送端。4月底,著名商业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易等陆续推出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分类新闻、专题新闻服务。这是门户网站结合自身的新闻编辑优势,利用手机短信息服务平台,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的服务项目。如此一来,网络媒体不仅将新闻的传播推广到无线移动领域,而且通过这一信息增值服务为自己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晚些时候,不少新闻网站也陆续涉足这一领域。

  从2000年起,Flash技术开始在国内兴起,而今年网络媒体打破了以往Flash仅仅用于电子贺卡、一般动态网页制作以及“闪客”们以此表现自我创意和显示技术能力的范围,而将它与新闻,尤其是与重大、突发时政新闻结合起来。3月16日起,千龙新闻网每周推出一期《Flash七日》,直接用Flash技术手段对一周大事进行回顾报道。在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后,不少网络媒体亦用多类型的Flash作品予以配合,如在9.11美国遭恐怖袭击后,新浪网首次制作了Flash示意图。

  2001年是宽带网络建设、接入及内容提供熙熙攘攘的一年。有代表性的事件是8月20日,央视国际网络在南京市建立了宽带节目镜像实验站,目前节目每周更新已达300小时以上。央视国际网络已明确表示要做“宽带ICP”,今后将利用的资源优势,结合Shockwave 、Flash、视频数据库检索以及互动电视等互动服务技术,进一步开发宽带多媒体内容。

  以往仅有少数报纸网站有PDF格式以展现报纸印刷版原貌,5月起,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与一些报社合作推出了“数码报刊厅”,截至到年底,已有《北京晨报》、《中国电脑教育报》、《深圳特区报》等17家报刊利用其平台展现印刷版原貌,每种每期报纸采用Push方式向订户免费提供,订户只要下载方正Apabi Reader软件即可阅看。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网络技术,关注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使新闻

  传播不断获得新通道、新功能、新形式,亦是衡量网络媒体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6、网络媒体研究的第一批专著面世

  或许应了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对互联网的一个判断:“网络对文化的影响力比经济大得多。”与互联网经济低迷不振的景象相比,国内学界、业界对于网络媒体的研讨依旧是热火朝天。

  年内有关的研讨会、论坛一个接一个,举其盛大者有“中国网络媒体运营与发展高峰论坛”(3月)、首届“全国因特网与音视频广播(网上广播)发展研讨会”(3月)、“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国际论坛”(4月)、 “中国首届网络媒体论坛”(6月)、“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9月)、“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11月)、“中国宽带流媒体技术与应用国际论坛”等。各个研讨会、论坛对网络媒体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研究到实务分析,从传播理论到对策建议,从国内案例到国外海外状况进行深入探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和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创办的“网络媒体论坛”曾在4~5月间连续两次举行研讨会,对“网络媒体”的概念、定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于媒体上网状况的了解,年内有一项有价值的调查,这就是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网、数字传媒数据中心联合发起进行的全国首次 “传统媒体触网调查(期刊卷)”。6月15日至9月31日进行的这次期刊上网状况普查共发出问卷4000份,稍感遗憾的是,有效回收问卷1240份,回收率仅31%。11月底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已建有自己网站(页)的期刊社占总数的34.82%;这些网站(页)的日访问量在1000人次以下的占76.92%。多项统计数据表明,期刊上网近两年呈快速增长趋势,但目前停留在规模小、水平低的阶段。

  2001年亦是学术成果大丰收的一年。如果说,以前的成果形式基本是论文,经过近两三年的积累,今年已经开始以专著形式出现,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这标志着网络媒体的研究已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其中最有份量的是北京广播学院中青年教师撰写的《网络传播书系》(共11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月陆续出版)。这是国内第一套网络传播及网络媒体研究的大型丛书和高校教材。4月底,北京广播学院与英国BBC国际台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国际论坛”,借此庆祝该院网络传播学院成立一周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经过紧张的工作,7月又出版了国内第一套网络传播研究论文集《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论丛》(共4本),共收论文170余篇,总字数160多万。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主编的《网络传播辅助教材丛书》(共8本),11月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除这三套书系(丛书)外,年内出版的著作还有:匡文波撰写的《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和《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杜骏飞撰写的《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5月);张海鹰、滕谦编著的《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彭兰撰写的《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黄鸣奋撰写的《超文本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等。

  7、国内互联网传播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的传媒业长久以来被视为“事业”而非“产业”,在相关的法规中实际明确它为“特许经营”业。它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均为国有资产,二是宣传舆论工具。有关法规对外资进入国内传媒业,从一开始就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列为禁止投资的领域,对国内民营资本的进入也始终严格限制。但是网络媒体一出现,就没有这种约束,大量民营商业网站有着多种资本背景,其融资、并购、上市等完全按照互联网经济模式运作。中国历经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1月10日,中国终于迈入了WTO的大门。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从此,中国将遵守承诺,在一系列领域开放市场,其中包括增值电信领域。根据有关协议,外资从现在起,已可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投资互联网产业,一年后可扩大到经济发达地区的14个中心城市,两年后将不再有地域限制,同时外资比例也由开始阶段的不超过30%上升至不超过50%。如果说,我国对WTO的有关承诺基本不涉及国内新闻传播业的主体,但对网络媒体的影响无疑是首当其冲的。这不仅表现为中国传媒业对外资开放的顺序首先是网络媒体、其次为报刊媒体、最后为广播电视媒体,而且由于互联网产业特性其开放的力度也会使网络媒体的变化来得更为深刻。

  2001年中国网络媒体10大新闻(以时间为序):

  1、1月1日,上海东方网“今日眉批”开始推出原创新闻评论,其后不少新闻网站亦推出形式多样的原创新闻评论,成为今年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

  2、1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套网络传播和网络媒体研究专著《网络传播书系》(共11本), 标志着相关研究已开始进入专著成果形式的丰收期。

  3、3月16日起,千龙新闻网每周推出一期《Flash七日》,直接用Flash技术手段对一周新闻大事进行回顾报道,同时今年新形态网络广告亦大量使用Flash技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4月底,商业门户网站推出手机短信头条新闻服务,网络媒体从而将新闻传播推广到无线移动领域,并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

  5、6月28日,Tom.com推出“ISP接入门户”概念,与中国联通、中国网通、 263网络集团、神州在线联手推出“TOM网游神”,实现了全国190余个城市的无缝漫游,显示了网络媒体由内容、服务提供为主向接入领域的拓展。

  6、7月31日,人民网的独家报道《广西南丹矿区事故扑朔迷离》及随后设立的“南丹特大事故”专题,直接推动了事故的调查和解决,显示了网络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威力。

  7、8月20日,央视国际网络在南京市建立了宽带节目镜像实验站,宣称要做“宽带ICP”,成为拥有音视频优势的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向宽带网络进军的标志。

  8、9月25日,新浪网和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共同搭建中国最大的宽带门户及跨媒体平台,成为年内网络媒体重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9、10月12日,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网络工作委员会(简称浙江省记协网络工委)宣告成立。新闻网站在记协的工作系统内成立的这一组织形式,在全国是首创。

  10、10月27日,“信息网络传播权”正式列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订后的《著作权法》,有关新条款使今后网络传播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有法可依。

 八、中国对网络新闻的管理

  中国网络媒体有两种定位,一是网络业的定位,使得它必须按照国际互联网的运作规律和特点办事;一是媒体角度的定位,使得它必须按照中国传播环境的性质和特点办事。

  中国大众传播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特许经营,在宣传报道上,新闻媒体则要体现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要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2000年后新出台的网络法规不断地向各个分支领域扩展,其中最引起各方关注的是涉及网络新闻及信息传播领域的以下九个法规(以时间为序):

  一、国家保密局制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2000年1月1日发布)

  二、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办法(草案)》(2000年10月1日发布)

  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7日 发布)

  四、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年11月7日发布)

  五、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20日发布)

  六、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 决定》(2000年12月28日发布)

  七、200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1月17日发布)

  八、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著作权法》

  九、新闻出版总署2001年12月24日第20次署务会和信息产业部2002年6月27日第10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的《互 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2年7月15日发布)

  当中国网民的数量迅速增加,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之际,政府从媒体管理的角度,加强监管出台专门的法规是从传统媒体领域向网络媒体领域合乎逻辑的延伸;而网络媒体自身则应该清楚地了解在中国进行新闻传播的“游戏规则”。正象报刊、广播、电视等有关管理规定一样,网络媒体也不得刊载以下内容:(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五)宣扬邪教、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以上法规的出台,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网络新闻和信息传播内容的管理,将这一领域也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从而结束了以往网络新闻及信息传播自由无序的状态。如《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是涉及网络新闻传播最直接的法规,明确指出对网络新闻传播主体尤其民营商业网站采取的是许可制,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资质条件,如第九条中有这样的规定:“有必要的新闻编辑机构、资金、设备及场所;有具有新闻工作经验和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负责人,并有相应数量的具有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也就是说,许可制和资质认证将成为一道“门槛”,并非任何一家网站都可以任意涉足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希望进入这一领域的网站都首先要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方可进行这方面的业务。彻底改变了以往网站自己想做就做的局面。

  在信息内容提供方面,网络媒体同样要遵守大众传播媒体的准则。《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还根据以往出现的普遍情况增添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如第七条规定:“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具备本规定第九条所列条件的,经批准可以从事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的业务,但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又如第十四条规定:“互联网站链接境外新闻网站,登载境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站发布的新闻,必须另行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也就是说,新出台的网络管理法规彻底改变了以往网站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局面。

  从1997年年起,中央就明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网络新闻宣传归口管理机构。200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宣传局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规划国家互联网络新闻宣传事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并实施;组织开展互联网络重大新闻宣传活动与开发重点信息资源;研究互联网络舆情动态,把握互联网络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拟定互联网络新闻宣传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开办新闻宣传网站或栏目进行资格审核,组织搜索互联网络重要信息,抵御互联网络有害信息的思想文化渗透;组织新闻宣传网站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务院新闻办成立网络新闻管理局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办也陆续设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

  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传播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而且是快速发展的事物,何谓“网络媒体”,何谓“网络新闻”,以及加强管理与促进发展、政府管理与业界自律、管理的有效性等等方面,均存在大量理论、认识与实践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管理办法发布之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发布的是一个暂行规定,今后我们将根据新的情况逐步修订完善。”

  200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指出:“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一)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二)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出版机构,是指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这一规定将网络传播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作者简介:闵大洪
1978-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领衔主持的大洪工作室创办了我国第一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订阅与发行的媒体研究刊物《e传播周刊》(e-Media Week)。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国网络媒体 网络传播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