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538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4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项立刚
项立刚
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
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
新媒体
新媒体
威比奖
威比奖
霍夫曼公关顾问公司
霍夫曼公关顾问公司
数位汇流
数位汇流
新闻传播学研究网站推荐
新闻传播学研究网站推荐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编年(1995-2001)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编年(1995-2001)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网络新闻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网络新闻的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的定义,即使是在传统的领域内也存在不同的说法。我们接受的是陆定一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新闻是事实,而且必须是新近发生的,这意味着新闻是客观的,真实的,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二是新闻是报道,这意味着即使是事实,如果不报道出来也不是新闻,这就承认了新闻是有倾向性的,也成为我们进行新闻管理的依据。

   那什么又是网络新闻,那就存在更多的争议,颇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Internet)发布、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WWW)网站、新闻组(UsenetNews)、邮件列表(Mailinglist)、公告板(BBS)、网络寻呼(ICQ)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闵大洪,《网络新闻之我见》
   
    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信息。(钟瑛,《论网络新闻的伦理与法制建设》)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互联网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互联网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杜骏飞,《网络新闻学》)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基本内涵:一、网络新闻是首先就是新闻;二、网络新闻是基于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发布的;三、网络新闻具有多种形态。
   
    首先,网络新闻是新闻信息。也就是说网络新闻只是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新闻在新技术下的运用,而不是一个新的东西。网络新闻的本质还是新闻,网络只不过是个高科技的平台而己。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只是格式不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如同广播、电视出现后,新闻在广播、电视中广泛运用,也出现了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受众的广泛接受,人们已不再纠缠于什么是广播新闻、什么是电视新闻。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天然的媒介资源。但只是载体变了,但“新闻”的实质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在传统媒体中被视作新闻的,在网络中也是新闻,不能因为载体变了,就忽视新闻本身的意义。而在传统媒体中,新闻就是对各种各样事实的报道、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网络新闻实际上就是网络中传播的信息。
   
    其次,网络新闻是基于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也就是说,互联网的特性就决定了网络新闻的特征,网络新闻鲜明的个性无一不打上了网络新技术的烙印。因此,由于互联网先天的优势和无法弥补的缺陷,使网络新闻得以与报纸、广播、电视上的新闻截然不同,有特殊的传播和运行规律。
   
    第三,网络新闻具有多种形态。网络技术使网络新闻以页面新闻、新闻组、电子邮件、BBS公告板等多种方式存在。总之,网络新闻就是新闻在网络技术上延伸,具有网络的特性和传播形态。
   
    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有以下区别:1、新闻的发布者不一样,网络新闻的发布者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传统媒体新闻的发布者就是大众媒体本身,是报社、电台、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专业机构,新闻内容真实。而网络新闻的来源一是传统媒体采集发布的新闻,二是网站自身采集发布的新闻,三是网友采集发布的新闻。网站、网民采集的稿件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了。2、受传者接受的方式不一样。传统媒体新闻的受传者只是被动的接受由新闻专业机构发出的新闻信息,而网络新闻的受传者则需要主动去寻找想要的新闻信息。3、新闻的传播方式不一样。传统媒体是单一的大众传播方式,而网络新闻具有多种传播渠道,网络网站页面新闻、新闻组、邮件传播、BBS公告板的新闻就分别具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方式。

网络新闻媒体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联网是美国为了保证其计算机系统在遭受敌方打击时不致全部瘫痪而研究的计算中心之的通信方法而产生的。可见,互联网本身就是为了信息传播而出现的,因此它天生就带有了媒体的性质,是天然的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它已成为人际交流、社会传播的重要工具,人们逐渐称它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第四媒体”。具体而言,利用互联网传播新闻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1、容量大。网络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使信息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
   
    2、互动性。网络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互动性。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发送信息,还可以要求信息源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新闻的参与性。
   
    3、即时性。网络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强,可做到实时传播。
   
    4、智能性。可以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得到需要的内容。
   
    5、多媒体化。互联网传播手段多媒体化,是指第四媒体能整合各类传播手段的长处,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
   
    6、易存贮。利用互联网可轻松的保存大量信息而不占用太多的空间。
   
    7、个性化。互联网可根据访问者的要求设计版块,让用户享受个性化服务。
   
    8、无地域性。互联网的传播则不受地域限制,受众遍及全世界。因此,任何一地的网站,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到。
   
    同时,互联网是由无数个互联互通的网站、网页构成的。而从广义上讲整个互联网就是媒体,每个网站一出现就带有传播的性质,每一个网站都是天然的媒体。但互联网并不仅具有信息传播媒介这一种功能,它还具有电子商务、游戏娱乐、人际交流等重要功能,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想象的空间,被称之为“虚拟社会”。所以,具体到网站就是,虽然每一个网站都利用了互联网便于传播的属性,但并不是每一个网站都把传播新闻作为自己网站的目的和手段。因此,并不是所有网站都能成为网络新闻媒体。那么哪些网站属于网络新闻媒体呢?
   
    首先,网络新闻媒体必须利用互联网来传播新闻,这是作为网络新闻媒体的先决条件。利用互联网来传播新闻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网站并不利用这种优势来传播新闻而专注于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游戏娱乐等,显然不能把它作为网络新闻媒体。只有利用互联网来传播新闻,才有可能成为网络新闻媒体。按照互联网的功能可以把网站划分为综合性网站、信息发布平台、电子商务网站、交友网站、游戏及影视娱乐网站。综合性网站,指整合一种或多种网络功能的网站,这类网站最能体现互联网的特性,也是在网络中影响最大的网站。同时这类网站多数把刊载新闻信息作为扩大自身影响的必要手段。信息发布平台,是指只具有信息发布功能的网站。其中包括传专业新闻网站、政府信息发布网站、专业性资讯网站、新闻网页。电子商务网站,是指利用互联进行商务活动的网站。交友网站,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聊天、交友活动的网站。游戏和娱乐网站,是指进行互联网络游戏的网站。个人和企业主页,这类网站中有的为了扩大自身影响,也发布大量新闻信息。可见,在网站中真正发布新闻信息的网站主要集中在综合性网站、信息发布平台和企业、个人主页。

   其次,网络新闻媒体必须要进行大众传播活动,成为大众传播媒体。网络新闻虽然存在多种形态,但并不是每一种形态的传播都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如电子邮件就是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但网站提供新闻内容供用户订阅,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这种方式还是属于大众传播),并不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力。关于大众传播,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学中常被引用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包括四个环节:第一,“传播者”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第二,传播的“信息”是一种可大量生产,不断复制的结构物;第三,大众传播工具是大规模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设备和传播系统;第四,受众是分布广,为数众多的个人,传播者则将他们看作是具有某种特性的群体(大众传播学总论,张隆栋主编)。这四个环节充分保障了信息的真实、准确,信息传播方便迅捷,信息传播的范围和社会影响力。在网络传播中,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就是信息易于复制和传播,它先天就具有传播的优势。但是要利用它进行大众传播,还是需要:1、稳定、可靠的信息源,从而保障信息的真实、准确,一般不会出现信息断档和严重失真;2、先进技术保障,保证信息及时上传并不被他人删改;3、有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的受众,从而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利用互联网传播新闻和网站成为网络新闻媒体进行大众传播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第三,网络新闻媒体需要大量资金、人才保障。在传统大众传播学中,新闻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具有三个特点:1、高速度。信息从采集到发布的速度极快。速度影响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从而影响信息的作用。2、复杂的科技机器。科技机器延长传播距离,使传播的受众可以尽量最大化。3、大量的机器设备。需要巨额资金,使新闻工具从个人新闻事业发展成为复杂、严密的组织机构。(大众传播学总论,张隆栋主编)。这三个特点也就确定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较高准入条件: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采编人员保障信息的准确及时,大量资金用以保障媒体的正常运行。因此,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与资金的竞争,两者缺一不可。在网络中,由于互联网的传播属性,骤然降低了传播新闻的成本,不再需要编采新闻,只需要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对稿件的二次加工,似乎“个人杂志”、“个人报纸”的时代一下来临了。但这不是真正的成本降低了,而只是利用互联网出现后的一个法律盲区,实施的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掠夺(在传统媒体中,采用其它媒体的稿件是需要付费的,而到了互联网中似乎就成为免费,实际就把传统媒体的劳动果实掠为己有)。随着互联网法制和版权意识的提高,信息付费时代的到来,这种现象将逐渐不再有存在的空间。因此,网络新闻媒体象传统媒体一样也需要大量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四,网络新闻媒体需要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媒体是一项“吸引关注”的产业,从“吸引关注”的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支持其发展、壮大。因此,媒体从出现时的默默无闻,逐渐到为人所知,到为人所接受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媒体保持这种社会影响力,也就有了生命力,而一旦这种社会影响力逐渐消失,媒体也就逐渐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和发展争夺着受众。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是争取受众,使对受众的影响力转变为市场份额,从而使媒体继续生存、发展。失去了受众,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网络新闻媒体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网民的关注,就没有其作为媒体的生存基础。因此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基础上产生的公信力,是网络新闻媒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网络新闻媒体,从广义上讲就是互联网,狭义上是指利用互联网对新闻进行大众传播,以资金、人才为保障,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网站。但目前,网络新闻媒体远未成熟,更多的是网上新闻发布平台。因此,要为网络新闻媒体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给予其充分的空间,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络新闻媒体的出现、发展,强烈的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固有阵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但它会给传统媒体带来什么?它会取代其它的媒体,成为传播中的一枝独秀吗?
   
    报纸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是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唯有报纸可随取随看。广播最大优点就在于你能边听边做其它事。网络新闻媒体和广播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电视受网络新闻媒体的冲击最大。电视和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最相近,受众关注时间又都集中在晚上,但电视作为娱乐工具的魅力依旧。而网络新闻媒体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它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海量信息容易使受众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不容易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而智能性则是对这种缺陷的修补,查找有用信息,将耗费大量时间。而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都是经过编采人员精心收集、加工而来的,虽然数量不多却基本都是有用信息,同时,只需要你阅读、收听、收看,不需要动任何脑筋,受众十分方便。其次,网络新闻媒体实时性的优势不明显。网络固然能够实时发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但传播的过程并没有完成,只有当受众利用网络接收到这个信息,这个传播才算完成。而受众是不可能随时携带电脑及上网设备并随时上网的,因此,信息真正被受众接收离信息发布的时间也许会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网上搜寻信息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样,网络新闻媒体的实时性在与传统媒体竞争中优势并不大。而网络新闻媒体真正具有生命力、竞争力的特性在于:大容量、多媒体的发布方式和互动性。多媒体发布方式与大容量相结合,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可以通过不同视点、不同方式表现同一新闻,使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了解。互动性,可以真正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中来,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和吸引力。这两点是报纸、广播、电视无法比拟的。
   
    可见,广播有超越报纸的长处,电视更有广播和报纸无法企及的优势,但它们并不能相互取代。同样,网络新闻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每种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这就决定了网络新闻媒体将能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共同发展。
   
    此外,传统媒体开办网站传播新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报纸、广播、电视都有一支稳定的编采队伍,可以保障信息源的及时、稳定,还可以使信息从多个渠道传播,使信息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传统媒体本身就是资金、人才密集的地方,可以利用固有资源,进入网络,形成以跨媒体方式传播的复合媒体。而传统媒体以外的网络新闻媒体,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和人才储备,才能逐渐树立自己的媒体形象,因此,能够生存下来的纯粹的网络新闻媒体只能是少数。充分利用网络整合的优势跨媒体传播的复合媒体是今后媒体发展的方向。传统媒体将通过网络加速自身的整合过程,可能会引发媒体资源重新的配置。

网络新闻学初探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1年5月出版的《网络新闻学》(杜骏飞著)便是一部从理论系统着手建构网络新闻学的著作。它从元理论研究出发,对网络新闻的传播模型、价值系统、写作观念等理论作了探讨。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色。

《网络新闻学》(杜骏飞著)参照国内其他学者如闵大洪对网络新闻的定义,将网络新闻最终定义为: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互联网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互联网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对这个定义,该书认为,它并不排除网络新闻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介,乃至任何非媒介机构(媒体)的个体依托互联网而发布的新闻。

?网络传媒另一个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是Internet的新闻媒介属性。这包含两个基本问题:1、网络是“媒体”吗?2、网络是“第四传媒”吗?这是两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新闻界曾作过多次探讨。该书认为,媒介的具体体现是报纸、广播、电视,而媒体的具体体现是报社、电台、电视台。因此,网络不是媒体,它只是处于传者与受者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如果要说“网络媒体”,那就只能是网站。至于把网络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媒,也不科学。因为,Internet不是单纯的媒介,它是一种媒介平台,它的传播指向既包括大众又包括分众甚至“个众”,既是一种“广播”,又可以是一种“窄播”,这已与以往的三大传统媒介性质迥异。与其说“新媒介”Internet是一种媒介,不如说它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各种由新闻信息扩展的现实生活,在网上都能实现。

该书认为:传播的概念、现象与机制随着互联网及其他类型的信息技术的依次发明已发生了质的裂变,由于互联网在这场裂变中不是作为一种“新媒介”,而是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观念和理想的理论向度,从技术及方法论层面深度影响了所有媒介的传播形态,所以,与其说网络是一种新的媒介(或“第四种媒介”),不如说它是一种泛媒介。这一观点,对理解网络、理解网络新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泛传播理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该书作者认为,一个以网络技术发展趋向为传播模型指针的新传播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新的传播时代在模型建构和总体理念上,融合了后现代主义的动态哲学。从技术上看,它从多个层面对新传播提出了“泛化”的要求,即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与一体化。而这“四化”恰好可以描述新传播观念中最为重要的属性——“泛传播”的观念。“泛传播”理论是全书的核心要点,作者在书中尝试着建构了泛传播的理论模型。

泛传播的特质表现在对传播层级概念的重构上。层级理论的典型思想成果是有关舆论领袖与追随者的描述。由于互联网使所有的分众、大众在信息面前基本实现了信息对称,即本质上的信息接受权的平等,因此,传统的中介层级可能会丧失“领袖”优势,而媒介内部的信息源元素却浮现出来,成为与受众身份对等的“类受众”——这就从传播本体上使他们有可能变异为泛意义上的传播层级。但是由于资历、知识或关系资源的不平等仍旧存在,互联网传播在“零层级”的表象下,仍有在线舆论领袖的存在。因此该书认为处于互联网化趋向中的传播层级,虽经消解而并未消失。

新传播时代的泛层级经历了从传统的链态到环态的发展模式。从链态系统转向环态系统,传播模型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增加或减少传播层级数,而是使层级对传播产生作用的权重极其不确定化。也就是说,其层级属性从本质上始终是泛指的(动态的)而非确指的。从而得出结论:

在泛传播中,媒介不仅仅是信息,而且还是人——包括传播者与受众;正是由于泛传播强有力地将人、信息、媒介整合在同一物理表征(网络化介质)之中,人类才第一次实现了跨时空、平等、普遍地沟通的梦想。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在继承了麦克卢汉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网络新闻价值系统和网络新闻写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价值是用来判断新闻原事和新闻文本意义的一种度量。新闻价值的度量通常拥有多种取向,因此不同的度量会自然构成一个指标体系,这个体系被称为新闻价值系统。传统的新闻价值体系中含有8种较为公认的元素或指向:客观性、影响力、接近性、异常性、显要性、及时性、冲突性和趣味性。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新闻价值体系将发生变更,该书作者针对8种元素构建了网络新闻的新闻价值体系: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合、影响性与交响性的统合、接近性与亲近性的统合、异常性与寻常性的统合、显要性与需要性的统合、及时性与全时性的统合、冲突性与冲击性的统合、人情味与人群性的统合。

网络化为新闻写作带来了诸多新的课题。随着网络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文本的“质”的竞争将会取代“量”的竞争,这也就意味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将会在未来的新一轮网站品牌之争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在书中就网络新闻写作给出了观念、原理和方法上的一些框架性思考。

该书认为,网络化将给新闻实践带来巨大冲击,从时间到空间、主体到客体,网络新闻写作将发生全时化、交互化、立体化和技术化的革命。

全时化写作要求网络媒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推出新闻产品,且新闻文本必须有完整的历史向度,还要对特定的新闻事件的后续进程保持恒久的兴趣;交互式写作,就是在重要新闻文本后面提供交流手段,让受众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并能充分使用链接;立体化写作,要求网络新闻的写作不再仅以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新闻信息为全部对象,而扩及一切泛指的信息,如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为新闻网站提供更多的使命等;技术化写作,指网络新闻写作不再是单纯的写作,而是写作、编辑、制作完美的结合,是从“写作”向“合作”的过渡。因此,作者提出:从写作走向协作,从技能走向全能,这将是未来新闻写作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部网络新闻学理论书籍,该书既对网络新闻工作中的众多技术性问题作出了具体解答,又为新闻学理论思想在Internet时代的演进贡献了可贵的创见。虽然其中有些观点还有待完善,但作为“首吃螃蟹者”,作者所做的努力探索和大胆尝试非常可贵。

网络新闻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王卫军)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新的世纪将是一个数据和信息的世界,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正在迅速扩展,并日益成为一股影响人类行为的潜在力量。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使地球从“绝缘体”变成“超导体”,当然,新闻传播也不例外。?

网络对于新闻,日渐显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它改变了新闻的面貌,开辟了一个网络新闻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创立网络新闻学,构建网络新闻学学科体系,就更有利于指导网络新闻现实的发展和网络新闻人才的培养,可以丰富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内涵。同时,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海内外重大国际社会新闻,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促进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网络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网络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网络新闻传播为基础的网络新闻中的一般规律,网络新闻学是研究网络新闻中一般性规律的科学。对于网络新闻学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论述网络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构建。?

1.网络新闻学本体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必要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立足点、研究方法做出明确的界定,都必须研究本学科形成发展的历史。网络新闻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是:网络、网络新闻、网络新闻的本质、网络新闻的特点、网络新闻学的采编、网络传播、网络传播的运作模式、网络传播的优势与劣势、网络传播的人文反思、网络传播中受众心理分析和受众参与、网络新闻学课程设置、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网络新闻人才培训(包括网络新闻技术人才培养、网络新闻采编人才培养和网络新闻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我们需要对这些范畴的内涵做出新的界定与解释。从本体论出发,网络新闻学研究的出发点为:运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网络新闻学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对网络新闻学和传统大众媒介的比较,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更进一步地探索网络新闻发展的途径,为网络新闻自身的发展和其传播效果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对于网络新闻学的本体研究,就必须要求在了解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进行,同时需要吸收和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全面地构建起网络新闻学的学科体系。?

2.网络新闻学应用研究?

在把握好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发展、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作指导,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总结目前众多新闻网站运作的经验,从网络新闻的特点、受众面、受众心理、传受关系,网络新闻的专题,网络新闻学的采编以及网络新闻的真实性评价等多方面出发,通过对网络新闻的商业运作和由专业新闻网站自己管理的比较以及二者的整合研究,借鉴国外网络新闻发展的成功经验,去深入探讨网络新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3.网络新闻学历史研究?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从纵向的角度去多方位、多层面地深入研究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全面认识该学科发展规律的必要条件,对网络新闻的历史发展研究也应该是这样。网络新闻发展史研究主要包括:网络新闻的起源、网络新闻的发展阶段、网络新闻的时代背景、网络新闻的人文反思等。??

二、网络新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构建网络新闻学的理论基础而言,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是其主要理论来源。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网络新闻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网络新闻学和新闻学有着不同的研究任务,新闻学的任务是研究新闻传播过程的现象及其规律,它揭示的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般性规律。网络新闻学也是以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般性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网络新闻学研究的是新闻学的一部分,二者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是个别和一般、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新闻学的一般理论对网络新闻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新闻学不能代替网络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网络新闻学通过其特殊的方法论体系来探讨网络新闻的发展,它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体系。?

2.网络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关系?

网络媒体,即第四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被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而言的。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是指通过网络来传播的媒体。从广义上讲,网络媒体通常就是指互联网。从狭义上讲,网络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一是指传播媒体的数字化,如人民日报的网络版、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等;二是指由于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诞生的“新型媒体”,如新浪网、中文雅虎等。?

不难看出,网络媒体也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不仅具有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同时它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传播特点。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的双向互动化、传播的个人化和个性化、传播者角色的转换(变被动为主动)、信息容量大、信息覆盖范围广、信息数字化、新旧媒介信息相互融合等。大众传播学是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大众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而网络新闻学是在网络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新闻传播的现象及其规律。它们是研究中的“面”与“点”的关系,网络新闻学只是大众传播学所研究的众多内容中的一部分,它有着不同于大众传播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所以,网络新闻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也要从大众传播学中吸取理论营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网络新闻学的学科性质?

网络新闻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角度,不是从新闻学的角度,也不是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而是从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交叉的角度来审视。所以,网络新闻学是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二者相互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对于该学科以及学科体系方面的系统研究还是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三、网络新闻学的研究方法?

对于网络新闻学的研究,除了在总体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坚持唯物辩证法以外,重点还要依据网络新闻学的特殊性,从网络新闻的实际出发,来确定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1.系统论方法?

系统论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一定结构形态和特定功能的整体。其方法论特点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坚持整体功能、等级结构、综合发展的观点,将具体分析和宏观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网络新闻学是新闻学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新闻传播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整个新闻事业和网络新闻事业是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结构中。新闻学中包括有网络新闻学,而网络新闻学的发展要以新闻学为依托、为基础。新闻事业的进步,必然会导致网络新闻事业的改革与更进一步发展,网络新闻事业的完善也必定会丰富新闻事业的内涵。所以,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学学科体系是隶属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是下位的概念对网络新闻学的研究也是要基于对新闻学的研究之上来开展。同时,对网络新闻学的研究还要以世界网络新闻学的发展变化为参照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网络新闻学学科体系健康、全面的发展。?

2.媒体论方法?

网络传播的过程完全符合大众传播的基本流程形式,即受众通过互联网从信息提供者或制造者(网站)获取对其有价值的可用信息,而信息提供者也从网站上获取信息用户的反馈结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新型传播媒介的诞生,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存质量的提高。通过网络媒介,人类实现了信息传受的自主化,对信息的接受跨越了时间、空间、地域、国家的界限,从而达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其风靡全球的《数字化生存》中称INTERNET的出现为“媒体革命”。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主要是:对新闻的报道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并且能对某一事件的相关专题做到详尽、集中和滚动的报道效果。比如,在许多新闻网站中,每条新闻一般会尽可能地附上“相关新闻”、“相关链接”和“相关专题”等。既然,网络和报纸、广播、电视一样,也是一种传播媒介,而网络新闻又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因此,对于网络新闻学的研究则有必要遵循媒体论的方法。?

3.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一种采用实证方式获取社会信息的手段,它通过直接实地调查,收集实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推论出结果。社会调查是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结构化的资料收集方法。在西方,它常被称为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多使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表格,并按照统计学的抽样原则抽取被调查者,资料回收后,一般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该方法比较适用于确定社会统计资料与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因此常被用作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所以,该方法是通过对受众的系统提问、收集并分析有关研究数据,以描述或解释传播现象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实证方法。社会调查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两种类型。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社会事实,主要描述社会群体所展现的事实总体。分析性研究则主要是理解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回答某个社会事实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社会调查方法主要表现在运用实证方式对网络新闻受众、效果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社会调查方法可以使网络新闻手段更为科学,从而能更好地通过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也可以使网络新闻学的研究方法更为丰富、成熟和完整。?

4.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些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普遍规律及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结论的方法。学科研究中的比较法主要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相异比较以及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等。在对网络新闻学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同类比较和相异比较,网络新闻、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和报纸新闻都属于新闻学的范畴,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都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它们各自的特征分析以及优势和劣势的研究,才能使我们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达到对网络新闻学更深入的研究。?

5.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科学的总结性研究的方法,它要求遵循对事物的先进经验进行严格的筛选、核实、评价对比、分析、验证、提炼和理论概括的科学研究过程,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总结得到的经验应该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推广价值。在对网络新闻学的研究中,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对网络新闻的发展和运行模式等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对网络新闻传播和新闻网站建设中成功经验的总结,采取批判性地吸收的态度(比如,在新闻网站建设中,汲取以往经营运作中的经验,再经过进一步的调整、酝酿、改进,使新闻网站的建设以全新的面貌健步发展,把网络新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从而达到充实网络新闻学学科理论体系内涵的目的。

美国网络新闻学的成型之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评James Glen Stovall 著Web Journalism,作者: 匡文波 

笔者今年2月从美国回国之际,有幸阅读到美国亚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的James Glen Stovall 教授的著作Web Journalism:practice and promise of a new medium(以下简称Web Journalism)。该书由著名的出版社Pearson Education Inc.2004年1月出版。笔者在美国作高级访问学者期间,通过计算机检索发现美国总共出版了20多种有关网络新闻学和网络传播学的专著,并全部通过美国的高校图书馆互借系统对这些专著进行了阅读与分析。笔者发现,James Glen Stovall 教授撰写的Web Journalism不仅是最新的网络新闻传播著作,代表了美国网络新闻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且是目前美国网络新闻学的定型之作。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1 明确使用“Web Journalism”一词取代“Online Journalism”,标志美国网络新闻学研究的成熟。

一些学者将“网络新闻学”与“Online Journalism”互译,视为同义词。这种译法虽然不能说是错的,美国学者也长期使用“Online Journalism”一词;但是这并不准确,也不严谨。Online一词的本义是联机、在线。根据美国《桌面型计算机百科全书》(Computer desktop encyclopedia,2003版)的解释,虽然人们现在可以将与因特网(Internet,也译为互联网)相连接称为Online,但是Online也可以指一个外围设备(如打印机)与计算机相连;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计算机先驱们还将Online作为(batch)批处理的反义词,指终端设备与主机相连接。Online还经常指上个世纪60年代诞生、70与80年代成熟与盛行的远程计算机联机信息检索系统。但是人们所称的“网络新闻学”中的“网络”一词无疑是指因特网。可见,将“Online Journalism”与“网络新闻学”等同起来并不准确。

那么能否将“网络新闻学”翻译为“Internet Journalism”?答案是否定的。在美国Mike Ward教授所著的Journalism Online一书中写道:“Internet不仅仅是World Wide Web(简称Web),两者并不相同。简单地说,Internet指使世界上计算机彼此沟通的基础设施,而Web是指使人们在Internet上交换信息的界面。”(Mike Ward著Journalism Online,Focal Press2002年出版,第9~10页)。事实上,美国学界也没有人使用“Internet Journalism”一词,我们也不能去创造一个英文单词。值得指出的是,“网络传播”也不能翻译为“Internet Communication”,在美国凡是冠以“Internet Communication”的书籍无一例外地属于计算机类或通讯类图书,这是因为Communication是个多义词,除了有传播的意思外,还有通讯、交通等含义;此外,Internet也已经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

在美国曾经有个别学者,使用“Digital Journalism”(可以翻译为“数字新闻学”)一词,但是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共鸣。因为,Digital(本意是“数字的”,此处也可以指“数字媒体”)一词的内涵与外延超出了因特网。而且随着数字电视的兴起,Digital Journalism是否也应该将数字电视纳入研究范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们不要以为,使用“Web Journalism”一词取代“Online Journalism”只是一个无关重要的表面现象。事实上,它是美国网络新闻传播研究深化与成熟定型的一个标志。美国的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笔者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2个阶段:

(1)2000年之前的躁动阶段。此阶段的著作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传统媒体的困境、思索其前途,对网络媒体进行过于乐观的分析,同时大量的篇幅集中在案例分析、HTML与网页设计与制作之上。

(2)2001年之后的务实与成型阶段。此阶段的著作对网络媒体的巨额亏损进行反思,冷静分析网络新闻的利与弊;重点在于从各方面多角度研讨网络新闻实务,并进行案例分析。只用少量的篇幅去概述网页设计与制作,因为网页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图书实在是太多了,完全没有必要去重复研究。James Glen Stovall 教授著的Web Journalism可以说是此阶段的代表性与总结性著作,代表了美国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成熟与定型。

2 结构完整

作为美国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成型之作,James Glen Stovall 教授所著Web Journalism一书共分为14章。第1、2章 分别对因特网、新闻网站进行定义与现状描述;第3章 先对网络新闻进行定义,随后研讨网络新闻的特征,重点研究网络新闻的3大特征,即非线性、受众发布新闻、新闻的个性化,并以克林顿与实习生绯闻案作为案例研究;第4章 阐述从因特网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的方式与特点,重点研究网络新闻报道的迅速性与灵活性;第5章 论述网络新闻写作,特别强调网络新闻写作的简洁性;第6章 阐述网络新闻编辑,论述了网络新闻编辑的语言、原则与标准。第7章 论述网络中的摄影新闻学,概述数码摄影的技术、相关伦理问题,并列举了著名的摄影新闻网站作为案例;第8章 研讨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图像与动画的应用;第9章 研究网络新闻报道中声频与视频信息的应用与处理;第10章 简要概括了新闻网站的设计、布局原则,但是没有去触及HTML等纯技术问题;第11章 是对网络新闻受众的分析;第12章 由Amelia Parker教授对网络新闻法规进行了重点研究,构成了该书的精华之一,研究了网络著作权保护、网络诽谤、色情等问题;第13章 是以MSNBC 新闻网站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最后1章则是全书的总结。

3 简明扼要

该书虽然涉及面广,从各方面、多角度研讨了网络新闻实务,并进行案例分析;但是全书仅240页,语言十分流畅与简洁。同时作者在每一章后面均列有不少精选的参考书目,供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之用。

不过,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最明显的不足在于没有对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经营管理进行研究。但是,这并非James Glen Stovall教授一人的缺失。令作者惊讶的是,在美国迄今出版的20多种网络新闻传播专著中,极少论述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经营管理等问题;这在一个媒介经济、网络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令人难以理解。这或许与美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不少出身于记者编辑,对网络新闻实务有特殊的偏爱有关。

网络新闻三阶段

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回目录

论网络新闻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作者: 王卫军 

美国网络新闻学的成型之作——评James Glen Stovall 著Web Journalism,作者: 匡文波 

网络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网络新闻学》述评

网络新闻及网络新闻媒体,中国教育先锋网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网络新闻 网络媒体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