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冯小刚 |
英文名: Xiaogang Feng
性别: 男
生日:1958年08月18日
妻子
第一任:张婷,经离婚,育有一女,从母。
个人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冯小刚1958年出生,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 |
冯小刚 |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近几年,又连续推出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票房成绩不俗。他的《一声叹息》在圈里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冯氏喜剧被人熟知,而冯小刚之所以能够成为又一个大片导演,仍是因为他导演的这些贺岁片。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被著名电影奖项肯定过的导演相比,冯小刚是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也是唯一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滚的导演。1997年之前,冯小刚也拍过艺术电影,但被“枪毙”不少。1996年,冯小刚的电影《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拍不久被迫停机,当时电影局的理由是:“剧本过于挑逗、追逐……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这一闷棍并没有彻底打倒冯小刚,第二年,《甲方乙方》问世,一片叫好。2000年,心有不甘的冯小刚修改了《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并通过——就是那部《一声叹息》。
尽管冯小刚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太多的声音,评论界每到冯小刚出场就集体失声的情况颇为奇特,反而不管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各种文章就像狗屎一样到处都是,这种沉默有时候比电影审查还可怕,毕竟审查还是有个结果的。过度评论完全没有必要,过度不评论就是心态的问题了。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演
冯小刚电影
《非诚勿扰》 (2008)
《集结号》 《Ji jie hao》 ------- (2007)
《夜宴》 《Ye yan》 ------- (2006)
《天下无贼》 《Tian xia wu zei》 ------- (2004)
《手机》 《Shou ji》 ------- (2003)
《大腕》《Da wan》 ------- (2001)
《一声叹息》 《Yi sheng tan xi》 ------- (2000)
《没完没了》 《Mei wan mei liao》 ------- (1999)
《不见不散》 《Bu jian bu san》 ------- (1998)
《甲方乙方》 《Jiafang yifang》 ------- (1997)
《永失我爱》 《Yong shi wo ai》 ------- (1994)
演员
冯小刚电影
《破事儿》 《Por see yee》 ------- (2007)
《童梦奇缘》 《Tung mung kei yun》 ------- (2005)
《功夫》 《Kung fu》 ------- (2004)
《谁说我不在乎》 《Shui shuo wo bu zai hu》 ------- (2001)
《冤家父子》《Baba》 ------- (2000)
《甲方乙方》 《Jiafang yifang》 ------- (1997)
《阳光灿烂的日子》 《Yangguang Canlan de Rizi》 ------- (1994)
编剧
《贵族》 《The Nobles》 ------- (2008)
《天下无贼》 《Tian xia wu zei》 ------- (2004)
《大腕》《Da wan》 ------- (2001)
《冤家父子》《Baba》 ------- (2000)
《一声叹息》 《Yi sheng tan xi》 ------- (2000)
![]() |
冯小刚电影 |
《永失我爱》 《Yong shi wo ai》 ------- (1994)
《天生胆小》 《Tian sheng dan xiao》 ------- (1994)
《大撒把》 《Da Sa Ba》 ------- (1993)
制片人
《集结号》 《Ji jie hao》 ------- (2007)
《第601个电话》 《Di liu ling yi ge dian hua》 ------- (2006)
《求求你,表扬我》 《Qiuqiu ni, biaoyang wo》 ------- (2005)
《卡拉是条狗》 《Ka la shi tiao gou》 ------- (2003)
《手机》 《Shou ji》 ------- (2003)
与葛优兄弟情缘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冯小刚 |
1988年,《顽主》在国内上映,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编剧的冯小刚被片中葛优滑稽的外型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当时他正和王朔编写剧本《编辑部的故事》,看过《顽主》后,当即想到让葛优出演李冬宝。
人物选定后,冯小刚打听了很久,却无人知晓葛优住哪。一天,冯小刚向王朔提起了葛优这一号人物,不曾想,王朔不仅认识他,而且还有交情。冯小刚当即就要王朔带他去见葛优。王朔指指外面的雨,笑呵呵的不说话。冯小刚求贤若渴,说:“走吧,雨中拜访心更诚呀……”说着就拉起王朔往外走。
两人坐车来到了木樨地葛优住的那栋楼,结果是铁将军挡道吃了个闭门羹。他们就敲旁边邻居的门,恰巧那人是葛优妻子的嫂子,她热情地邀请两人进屋坐会儿,说葛优刚出去,说过一会就回来。
![]() |
葛优 |
过了40多分钟后,葛优回来了。一见王朔两人在破车棚里呆着,衣服几乎全淋湿了,葛优很不好意思,赶忙请他们进屋。进屋后刚一落座,冯小刚就开始不停地说剧本的内容、人物和情节,希望葛优去演男主角李冬宝。葛优说:“我前段时间已经答应张小敏,在她导演的影片《大冲撞》中演一个角色,我这怎么好意思再反悔呀?”
冯小刚仍热情不减:“张导的影片里请你演的是一个配角,《编辑部的故事》却是请你演主角,戏量和身份大相径庭呀!再说,王朔编剧本的时候可就是按你的模样来写的,你不妨掂量下哪边重。”
葛优终于动心了:“不好意思,要不我两边都演,我来回跑跑吧!”冯小刚否定道:“这边你是绝对主角,开拍就离不开了,没法跨着演。”最后,冯小刚留下了剧本,请葛优慎重考虑。两人走了后,葛优的嫂子告诉他:“人家早就来了,外面下着大雨喊他们进屋都不进,一直在楼下的破车棚里等你。”葛优异常感动,思想的天平有些倾斜了。
![]() |
冯小刚 |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葛优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接着,冯小刚为葛优量身定做的《大撒把》让葛优获得影帝桂冠。
可葛优那时没有因此而得意,而是奔波在北京的各大医院之间。原来,他在拍戏过程中,得知冯小刚一岁半的女儿思语患有先天腭裂,不做手术担心孩子将来长相有缺陷,做手术又怕医治不好结果更令人伤痛。为了帮助冯小刚,葛优和妻子贺聪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最后在一家老字号的口腔医院得知可以做手术,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 |
葛优 |
1994年,第一次做导演的冯小刚在拍摄完电影《一地鸡毛》后,就听人说葛优的父亲住院了,他当时心头就是一颤,马上赶往北医三院。
据医生介绍,葛优父亲左心房长了一个鸡蛋大的黏液瘤,刚刚做过手术,需要在监护室里呆两天。冯小刚当即就决定留下来,和葛优一同陪伴老人。一周的时间里,冯小刚和葛优轮流换班照看老人。待出院回家疗养时,老人忍不住感叹道:“你们俩虽然性格不一样,但两人很投缘,只要团结一致,一定能建功立业。”
由于和妻子性格、爱好不同,致使长期没有共同语言,婚姻的不幸一直让冯小刚感觉很失落,而每当他为此不开心时,葛优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用心开导他。1998年夏,在外地拍戏的两人,饭后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当聊到婚姻时,葛优说道:“婚姻就像穿鞋子一样,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这时就见冯小刚脱下鞋,鞋口一翻,把里面的沙子倒了出来。葛优明白了冯小刚的意思,但提醒道:“无论你和妻子关系怎么发展,我都相信你是个好男人,不会扔下她不管的……”冯小刚默认地点了几下头。
![]() |
冯小刚 |
2006年4月份的一天,葛优突然接到了徐帆的电话,让他赶快过来。葛优急匆匆地赶了过去,等到他家一看,夫妻俩一个在旁边生闷气,一个在专心的工作着,葛优当即就明白了:肯定是冯小刚连续工作,徐帆心疼但冯小刚不听劝告。这时,葛优乐呵呵地说:“小刚,你说人家徐帆嫁给你容易吗?当初被你骗取了信任,结婚后你却只知道工作,把人家给晾一边了!”
冯小刚一听,马上就开始解释,不等冯小刚说几句,葛优立刻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解释啥?没用的,我很负责任的对你说,我现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一句来自电影里的话语,把冯小刚逗乐了,他只好乖乖听从。
贺岁片之父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冯小刚电影 |
2006年9月,冯小刚终于交出他的第一部古装大片《夜宴》,他没有选择贺岁档,直接原因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预定了这个黄金时段,连续两年,这位内地电影的“贺岁片”之王都与贺岁无缘。
《夜宴》公映之后,报纸、网络都以笑场为重点抨击冯小刚的大片处女作,这个时候,评论已经忘记了他曾经就是一个授人以乐的喜剧导演,在评论眼里,大片不能让人笑,《无极》是这样倒霉的,现在轮到《夜宴》。
作为商业片导演,冯小刚其实明白自己电影的问题,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说:“如果把《夜宴》和《手机》一块放,口碑上可能《手机》比《夜宴》好,但票房一定是《夜宴》大赢。”票房的需求,是一个现实的瓶颈,中国少数可以拿到大投资的电影导演,也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挤来挤去。这只能说明,在中国这个缺乏良好商业运作,没有良性电影市场的空间里,投资古装大片相对来说反而更加安全,而能够拥有这种拍摄权力的导演,中国就几个。
从1997年《甲方乙方》开始,《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7年时间,冯小刚导演了6部贺岁电影,之前,中国的电影市场里,贺岁片一直是港产片的专利,而从1997年开始,冯氏喜剧已经成为看电影的人的年度节目。
影评人邹志谓说:“冯小刚的前面三部贺岁片都非常扎实,把普通人的故事讲得不普通,商业上的价值很高,口碑也有。从《一声叹息》开始他就有点故意伤感了。”影评人张海律看法不同:“前三部贺岁片从制作上讲还比较粗,故事过于段落化,连贯性不强,从《一声叹息》开始就流畅了,到了《天下无贼》就非常成熟了,有明星,有关怀,非常扎实。之所以有的人更喜欢他前面的作品,是因为贺岁片刚出来时,观众感觉都比较新鲜,到了现在,观众的要求更高,口味更刁,反而能衬托出他作品的成熟。”
不管怎么说,冯氏喜剧确实在这几年被人熟知,而冯小刚之所以能够成为又一个大片导演,仍是因为他导演的这些贺岁片。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被著名电影奖项肯定过的导演相比,冯小刚是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也是唯一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滚的导演。1997年之前,冯小刚也拍过艺术电影,但被“枪毙”不少。1996年,冯小刚的电影《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拍不久被迫停机,当时电影局的理由是:“剧本过于挑逗、追逐……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这一闷棍并没有彻底打倒冯小刚,第二年,《甲方乙方》问世,一片叫好。2000年,心有不甘的冯小刚修改了《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并通过——就是那部《一声叹息》。
![]() |
冯小刚电影 |
尽管冯小刚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太多的声音,评论界每到冯小刚出场就集体失声的情况颇为奇特,反而不管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各种文章就像狗屎一样到处都是,这种沉默有时候比电影审查还可怕,毕竟审查还是有个结果的。过度评论完全没有必要,过度不评论就是心态的问题了。
像崔卫平那样的评论是具有建设性的,只不过这样的声音太少——该如何面对一个连续拍了7部商业贺岁片,还能在保证票房的前提下,寻求出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评论关注的问题。
对于大片,冯小刚有自己的体会,“我拍《夜宴》比较省心,没有拍以前那些现实题材费心。拍现实题材的片子,或多或少都跟意识形态有关系。比如《一地鸡毛》里,大学生小林被分到机关,被机关的日常生活打磨得一点棱角都没有了。这其实是生活的写照,如果花两亿元拍,拿到海外也没人会要。他们完全不明白孩子入托为什么要给幼儿园的园长送礼,为什么新来的小林要负责打开水。拍古装片,每个行当都有带头人,演员也是最优秀的,他们有好多好的想法供你选择。你不用什么都想,所有的精力花在剧本上,在这里面有些取舍和调整就行了。”
及时调整,有所取舍,差不多就是目前中国电影的写照,在整个市场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之前,每位导演都在为下一部电影的资金来源打拼。
票房成绩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5年 执导《夜宴》,上映两周全国票房突破9000万元,总票房1.3亿元。
冯小刚电影
2004年 执导《天下无贼》,全国票房1.2亿元。美国《商业周刊》将冯小刚评为“亚洲之星”。
2003年 执导《手机》,全国票房5000多万元。
2002年 执导《大腕》,全国票房3800万元。
2000年 《一声叹息》,获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1999年 执导《没完没了》,全国票房3000万元。
1998年 执导《不见不散》,全国票房4000万元,仍是年度内地贺岁片票房冠军。
1997年 执导《甲方乙方》,以3600万元的总票房夺得1998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开创国产贺岁电影先河。获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冯小刚 |
首先,他擅长设计。冯小刚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到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当了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虽然学历尚浅,但凭借自己对美术方面的天赋和执着,冯小刚受到了注意。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几部当时很有影响的电视剧中任美术设计。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冯小刚和其他大导演有很大不同,从后来他的《冤家父子》、《天生胆小》、《一生叹息》等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出,导演更擅长的是当代都市的色彩,以黑白色略显昏暗为主,拥有着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审美感觉观。
其次,冯小刚是大陆少数从电视剧导演成功转型成为电影导演的一员。曾经的冯小刚拍摄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电视剧。20个世纪九十年代,冯小刚与郑小龙合作的《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两部电视剧在大陆风靡一时。相比竞争不够激烈的大陆电影市场,能够在众多电视剧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易事。
![]() |
冯小刚电影 |
最后,就是他擅长商业片。相比美国或香港等地成熟、发达的商业电影,大陆电影市场在20世纪九十年代时还没有商业片这一概念。而从某种角度来说,冯小刚不仅是拍摄了许多成功的商业电影,而且是大陆商业电影的先行者,他和他的团队的出现,带动了商业电影的发展。因为他,让内地的众多电影公司和导演看到了票房的诱惑、商业的价值,所以大家一拥而上,才出现了当下国产商业大片盛行一时的局面。冯导获得高票房的电影数不胜数,而第一部要数1997年的《甲方乙方》。影片刚上映时票房并不是十分乐观,但持续能力比较强,这部贺岁影片票房达到了3300万。掀起了国内贺岁片风潮,同时也创造了国内票房记录。该片由几个小品式的段落构成,正是这种小故事的段落模式,冯小刚把他那种冯氏幽默与京味的小聪明发挥的淋漓尽致,各个段落中的经典对白也成了人们使用频率颇高的“日常用语”,如“打死我也不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等等。冯小刚趁热打铁,凭借贺岁片这个招牌以及和葛优等几个具有喜剧天赋的演员继续合作,在每年年末相继推出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都获得了极高的票房,冯小刚的名字彻底被大众所知,彻底与商业电影、与喜剧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