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故事2:麦兜菠萝油王子》出自香港本土配乐家何崇志之手,他的音乐风格简单而细腻,善用一种清新朴素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部作品中,他巧妙的融入了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包括Mozart、Schumann、Elgar、Bach等大师们耳熟能详的名曲,在影片既轻松诙谐又温馨感人,加上幽默的对白更是让人捧腹不已。而何崇志所作的主旋律以及穿插的歌曲(比如《麦兜菠萝油王子》中的“落街冇钱买面包”就是由粤曲《帝女花》改编)亦都相当出色。
影片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片名:《麦兜故事2 :麦兜菠萝油王子》
导演: 袁建滔 Toe Yuen
编剧: 麦家碧 Alice Mak
谢立文 Brian Tse
主演: 林海峰 Jan Lamb
刘德华 Andy Lau
吴君如 Sandra Ng
影片类型: 动画
国家/地区: 香港
对白语言: 粤语
剧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随着城市发展,麦兜住的旧区大脚咀也卷入了拆迁漩涡。不过无忧无虑的麦兜从来不会去考虑拆迁对他意味着什么,春田花花幼稚园又开学了。为了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春天花花幼稚园也加入很多令人捧腹的新课程:耍赖、诈死等等。麦太在樟木头买了块墓地,为了日后能有个安身之所。时光飞逝,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麦兜的父亲菠萝油王子的时代。王子跟随着师傅出行,不料遇到了一连串怪事,王子不再是王子,有人变成了他的样子回去当了王子。浑浑噩噩的菠萝油认识了阿莲——以后的麦太,过着平平凡凡、庸庸碌碌的生活,只是在夜里,菠萝油偶然会想起他的王国、眼里会呛着泪花。阿莲怀孕了,菠萝油重遇了以前送薄饼的龟仔、一起出行的师傅,他们决定回去复国了。于是菠萝油告别了阿莲,告诉他如果明天听不到一个王子复国的新闻,那就永远忘了他……
配乐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何崇志1963年生於香港,十七岁时就远赴加拿大深造音乐,在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及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先后获得了音乐艺术系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何崇志曾在加拿大全国作曲比赛中屡获殊荣,其中包括在SOCAN(1987) 及CAPAC(1988、1989)之中分别获得冠、亚、及秀军奖与奖学金。其钢琴作品《浪舞》及《嫦娥奔月》也分别被Pacific Piano Competition of Canada与Canadian Federation of 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 CFMTA Piano Competition採用为参赛者唯一的指定乐章。此外,他的近作《荣耀之土》更以八个钢琴的规模在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s Chan Centre作公开的首演(May 2001)。
在香港及中国,他为麦嘜动画、香港儿童合唱团、中国少年宫合唱团、香港电影人等公司团体谱曲。去年更为“第二届中国国际童声合唱节”谱写大会主题曲《为未来歌唱》 ;《为未来歌唱》,作曲家何崇志动用了五个国家、三种语言、七百多位合唱团团员来合演。继麦嘜十三辑动画音乐创作后,他为电影《麦兜故事》所写的音乐也在2002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幕后制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部《麦兜菠萝油王子》是曾经风靡的动画片《麦兜故事》的续集,典型的港式励志寓言。2001年圣诞《麦兜故事》在香港上映,10天票房就超过了千万港元,把同期上映的宫崎骏动画大片《千与千寻》甩在后面。《麦兜故事》电影的大获成功,使得编剧谢立文、麦家碧以及导演袁建滔大受鼓舞。在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麦兜第二集《菠萝油王子》应运而生。这一部依然围绕着麦兜展开。但不同的是这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孩也第一次公开了他的身世。原来他的亲生父亲麦炳就是传说中的“菠萝油王子”。麦家碧说:“我们设计的麦兜始终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小朋友,因此事实上他并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父亲。但见与不见都只是个形式而已。我们只是想告诉观众,麦兜也有父亲,而他的父亲,同样是个好人”。
在第一集故事里黄秋生、吴君如、林海峰等配音好手为影片带来了许多笑料。在这集《麦兜菠萝油王子》中,他们依然会下足功夫为观众带来笑声。除此之外,天王刘德华也会为麦兜之父麦炳献声,无疑加强了本集制作实力的砝码。
《麦兜故事》是香港本土精心打造的动画片。在香港并不发达的动画电影中创造了一个奇迹。故事由一个普通而天资不高的猪样小朋友麦兜而展开,围绕着他将香港本土风情一一展现。透露出香港人对这块土地难舍眷顾之情。尤其是故事将现实中的背景带入到动画里,给观众更多共鸣。在《麦兜菠萝油王子》里,笑料更多,故事更复杂和协调,在制作上也耗费了更多精力,那中建立在草根基础上的苦中作乐、笑中有泪的一幕幕也是这部电影最为令人倾心的动人卷章。
影片简评编辑本段回目录
《麦兜菠萝油王子》:成人电影的儿童方式
。滑稽里有一派叫做“冷面滑稽”,上海的老先生周柏春和阿谭就是此路数。而卡通在艳丽、可笑的画面背后倘若负载其某种沉重的现实主义主题是不容易的,有的人一直贬视香港电影,认为香港电影只是没有厚度的无厘头,其实香港人因为自身境遇所知,学会了隐讳的叙事,从维多利亚时代到今天都是如此。
而菠萝油王子的出现是基于一次错误,妈妈渴望麦兜成才不遗余力,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总是让孩子的童年变成天才的试验场,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压力重重,许多东西都是大人硬性附加的。 动画片里加入的六十年代的记录片是回忆香港作为世界上重要加工地的历史,没有评判只有画面,这是对应的一部分,导演无言。
影片的配音是香港的大腕们,特别是黄秋生的配音,台词念得及其出色,念白犹如绕口令,极显功夫。而音乐从流行到古典可谓声声入耳,特别是马勒、莫扎特和巴赫音乐的选用使得编曲更有人文的追忆。 小猪让妈妈讲《哈里波特》其实导演是对于异域童话对孩子影响的思考,在现在孩子的记忆里的童话早已不是格林和安徒生,这也是导演对童话话语权的一种思索。
菠萝王子的故事确实精彩,3D动画的运用丰富了片子的表现性,麦兜出门的场面概念是《楚门的世界》的,但是在这里的存在政治趋向性更强烈,特别是那道人造彩虹的出现,心灵上的悸动和沧桑感,在一个莺歌燕舞的美好年代。那陈旧大楼的外部包装真实反映了一个光鲜时代的背后,在数字的成就里,弱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同样,无根之树的鼻祖是隋唐的祖宗。中国人的发明!
在楼顶上菠萝油王子和Pizza关于星座的对话充满童趣,只要我们的视野还有着星空,我们就可以看见星辰的背面是白昼的瓦蓝,我们行进在自己生命里,寻找属于本原的快乐。 而影片里有一个会被人忽视的镜头,导演扫过麦爸的一排书,不仅有《海子诗选》还有《鲁迅全集》 ,这个镜头是点睛之笔,寓意明白。令人感动是的是导演用了海子的诗,一种在平凡生活里超越的力量。无法想象这是一个香港导演选择的结尾,一个充满平凡之美的结局,它让一个依偎进入了你的心里,它让生活变得纯粹。这是一个导演真情流露,一家三口在摩托上的依偎,对于生命,这以是平凡生命的全部。 动画片总是有着一个光明的结尾,光明是长夜里的希望
《麦兜:菠萝油王子》好戏在后头
《菠萝油王子》的故事看到三分之一,巨大的认同感首先来自另外一本童话书《小王子》 ,似乎麦兜父亲麦炳的故事在翻版小王子与他惟一的那朵玫瑰,但细细想来,谢立文的手法既不是抄袭也不是挪用或者翻版,而是地道的对照——以当下的创作对照过去的创作,以当下的视觉对照过去的时光,更难得的是《菠萝油王子》与《小王子》有着相同的节奏——前奏平淡,也没有浓烈的华彩,前三分之一的篇幅说得好听叫文艺,不领情的急性子肯定会跳起脚来说闷,整整几十分钟过去还无法领会故事的大意,但,兄弟,这是麦兜号土产手推车,不是好莱坞镀金人造飞船哦,如果闷……
《小王子》也不见得就是一旦捧起便不再放下的心灵鸡汤,前半本的铺垫一样让性急的人绝望,孤独的星球孤单的王子伴着一天之内的几十次日出,天哪!如此这样的生活如果恰好被你赶上,意志稍微不坚定如何活得下去,生活中不是处处都有可以解闷的DVD,但永远都有耐不住的寂寞——“妈妈,不如讲‘哈利·波特’啦!”沉闷而不典型的“菠萝油”故事常常被麦兜恳求的声音打断,只是我们早就知道麦太的伟大在于她身上无比坚定的耐心(这可是谢立文苦心设计的完全地道的中国妈妈),一边是新奇讨巧的“哈利·波特”,一边是陈旧烦人的“菠萝油王子”,如果没有麦太的坚持,也许我们都不会重温一段看似平常的老故事了,记忆也早就失落在说不出的时间地点。
《菠萝油王子》是典型的散文式电影,比之前的《麦兜故事》更散,段落与段落间的联系一点都不圆滑,只是在意境上追求风格的统一与工整,电影动画的制作水准也肯定不是世界尖端动画风潮的追赶者,甚至可以说有些粗糙,但麦兜的世界却有它自己的精彩,人文的?感伤的?世俗的?
长长的铺垫后没有刻意人为的华彩,却有情感真挚凝固的那一刻,跟着这“闷闷”的节奏,原来,好戏还在后头,不知不觉的时间里,那句“妈妈,不如讲‘哈利·波特’啦!”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妈妈,不如讲‘菠萝油王子’啦!”,说了一遍又一遍。